虚阁网 > 军事·军旅 > 共和国之战 | 上页 下页 |
三八 |
|
这种单日打、双日停的奇特作战方式,一时使全世界的舆论感到惊奇。不过,人们都明臼了这种炮击已经是一种政治上象征性的战争。实行象征性的单日打炮,是为了反对美国的“停火”阴谋和蒋介石拒绝谈判的顽固态度,表示战争仍然存在;在双日不打;实际上取消封锁,有意让国民党军固守金门,是为了将美蒋继续拖在金门、马祖这根“绞索”上不能脱身,并向台湾当局和广大军民表示中国共产党的和平解决的诚意。这种打法单纯从军事上看,确实为许多人所大惑不解,但它正是毛泽东的策略思想在战争中的一次生动体现。 在实行“双停单打”方针后,人民解放军于11月初又组织了一次大规模的炮击。这次炮击主要是出于政治上和外交上的考虑。因美国国务卿社勒斯10月下旬在台湾大肆活动返美后,曾宣传金门战斗已经基本“停火”。蒋介石也宣传共产党军队已是“强弓之未”,已无力再打。为了加大美蒋矛盾,表示金门并未“停火”,同时使蒋介石德到拒绝从金、马减少驻军的口实,毛泽东经考虑后,中央军委又于11月3日下令对金门地区实施比较猛烈的炮击。这次炮击前,福建前线部队司令部向国民党守军事先作了预告。 从3日早上6时起,人民解放军炮兵以33个营又1个连向金门国民党军的阵地实施全面而又有重点的轰击。11月4日因是双日解放军未打炮,5日继续实施炮击,一时又造成“声势大,温度高”的场面。 由于国民党金门守军利用停止炮击的时机补充了弹药,并运进了美制大口径的8英寸(203毫米)重炮,因而又改变了10月6日前很少还炮的态度,在11月3日壮起胆子同解放军进行了较大规模的炮战,集中火力轰击解放军的炮兵阵地。但是国民党军炮兵的火力毕竟不如解放军炮兵,当天解放军发炮1.2万发,国民党军还炮2000多发,最后以国民党军炮兵的火力被压制而结束炮战。在这一天炮战中,国民党军伤亡约140人,特别是大金门东半岛的炮兵损失较重。 人民解放军的炮兵也有部分损失,在大金门正面的大、小嶝岛上的个别炮阵地因工事不坚固被打坏,部分人员伤亡。吸取了经验教训后,11月5日解放军炮兵扩大了阵地配置正面,并广泛实施了机动,还设置了假阵地迷惑对方。当天,解放军向国民党军炮阵地发炮3000发,又摧毁其炮阵地和观察所一部;国民党军还炮1000发,人民解放军却无一伤亡,成为金门炮战中的一个突出战例。这次炮战不仅达到了预期的政治、外交目的,也使新入闽参加轮战锻炼的炮兵部队经受了实战训练。 1959年元旦过后,金门岛上的国民党军炮兵突然对大嶝岛滥施炮击,造成托儿所31名儿童死亡,17入受伤。为了对这一罪行进行惩罚,中央军委决定于1月7日再对金门实施炮击。 为了表示只惩罚少数作恶分子,并利于国民党军继续固守金门,这次炮击只限于金门岛上的炮兵阵地。1月7日下午,解放军炮兵以28个营又8个连猛烈轰击金门,共发射炮弹2.6万发,国民党军还炮约7000发,最后终于以解放军的炮火占压倒优势而结束。这次炮战,实际上成为金门地区最后一次真正的炮战。炮击结束后,1月9日中央军委指示福建前线部队:“今后单日不一定都打炮。”此后单日的炮击也只转入零炮射击,对金门国民党军彻底实行不封不锁,让其悠然固守的方针。自8月23日开始的为时四个月多的炮击金门,到此正式结束。 【取材自叶飞《炮击金门追忆》(香港《文汇报》1992年5月22日);徐焰《金门之战》(《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年2月版)等】 |
虚阁网(Xuges.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