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军事·军旅 > 东北抗联征战实录 | 上页 下页


  §7 威名远播

  满天星,数不清,
  东边道,出英雄,
  抗日英雄无其数,
  杨靖宇数第一名。

  这是在东北的老百姓中间流传着的关于杨靖宇的民谣中的一首。

  细心的人会发现,从古至今,每当有大事发生都会出现相应的民谣。而这些民谣往往又是最能反映客观实际的。所以老百姓们都说:“众人口是天”。按照这一说法,如果要我们给白山黑水的抗日英雄们排个座次的话,杨靖宇当坐在第一把交椅上。

  其实,不光是老百姓把杨靖宇排到了这个位置,就连敌人也是这样看的。1944年5月伪满警察协会出版的《满洲国治安小史》中说:“特别值得记述的,是满洲事变后在磐石附近活动的中国共产党县委组织了武装游击队,并称为红军,到大同二年(1933年)9月,成全国(指伪满洲国)之首的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杨靖宇,在磐石首先暴动。”

  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杨靖宇带领抗日队伍打日本的时候,他的名字本身就是战斗力,如果用个我们今天生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人们容易理解的例子来说这个问题的话,这就好比许多名牌商品的牌子本身就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一样。

  杨靖宇三个字到底有多大威力?我们只要听一下那些“过来人”是怎么说的就可以略见一斑了。

  1933~1934年代表满洲党团省委巡视南满地区的韩光在给省委的报告中讲了这样一件事:

  “有一件最有意思的事,即是唐聚伍兵工厂的一位马技师,反日情绪极高,在唐失败后到现在,已稍患精神病了。某日他访我军,到司令部后,即与杨司令和个别抗日军头子,谈起抗日工作等情况,谈至中途,忽有一人起来为马技师介绍说:‘此位即是红军之杨司令。’马技师听罢即忙立起,垂立地下不坐,静听我司令之讲话,并口口声声称道:‘这回我才得到真正抗日救国的司令了!’约一小时多,杨将讲话完,他跪地下叩了三个响头,然后坐下并说:‘这回我才有坐。’其后他还告诉我司令很多军事秘密,表示出反日的真诚……”

  其实,杨靖宇这三个字不但在爱国群众心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而且也征服了一些伪军的心。曾任抗联一军军部团委书记的赵振华在回忆录中就讲述了这样一件事:

  “1935年春天,有一次我们的部队从辑安走到桓仁县,部队走得人困马乏。这时天已经大亮,杨靖宇同志让大家休息一下,他就和一些领导同志研究如何通过公路的问题。正在这时,后面的追兵向我们开了火。由于敌人很多,把我们团团包围了。我们被迫退守在一个山上,居高临下向敌人反击。为了节省子弹,战士们往山下滚石头,砸敌人。敌人以为我们没有子弹了,就拼命往山上冲。等到敌人接近了,我们就开枪打。这样接连打死了很多敌人。

  这次和我们作战的,是日本关东军和住通化的伪军廖旅。双方打到下午3点多钟,廖旅的人就问:‘你们是谁的部队?’我们说:‘是杨靖宇的部队。’他们不信,又说:‘我们都是中国人,要真是杨靖宇的部队,就派一个人到中间地带谈判。’我们经过商量就决定派一连的徐连长去了。他去了以后,对方说:‘你们已经被日本人包围了,你们常走的路日本人都下了卡子。’然后又问:‘你们子弹怎样?’我们的同志说:‘子弹是足的。’其实,这是撑着说,因为摸不清对方的情况不能说实话。这时对方又说:‘我们给你们一些子弹,你们今天晚上就可以从我们的防区撤出去。我们都是中国人,中国人不打中国人!’一连连长回来把情况汇报了,我们就决定如果他们给我们子弹,我们就把一些烟土送给他们。后来我们又问:‘怎么把东西送去呢?’他们说:‘你们先让出一个山头,我们把子弹搁到那。你们去拿。你们再把破烂枪支、衣服扔下一些。把病马、瘦马,不顶用的东西扔下一些,我们就可以交差了。’我们真的这样做了,他们也真的把子弹送来了。我们过去时,他们就往天上打枪,我们每个人都得了不少子弹,又把烟土给了他们一些,然后,趁着天黑我们就撤出去了。我们部队刚刚撤出,他们就和日本人接火了,打得很凶,一直打了一夜。到了天亮,日本关东军才发现是自己打自己,打错了,他们就说:‘杨靖宇从天上飞了!’……”

  杨靖宇何以能有如此大名?

  打出来的!

  自从杨靖宇来到南满游击队后,便带领游击队在1933年的前4个月里运用灵活机动的战术,接连打退了日伪军的4次围攻。一时间,这支由共产党领导的队伍以及杨靖宇本人声名鹊起,成为一面对各支抗日队伍都颇有吸引力的旗帜。对此,中共磐石中心县委在1933年2月24日给省委的报告中说:杨靖宇“担任政治委员领导队伍以后”,南满游击队战果累累,“大大的扩大了政治影响,队伍日益发展,‘二七’前后,增加队员50多名”,队员要求参加共产党和共青团,“在工作中非常勇敢……积极”。中共满洲省委巡视员伯阳1933年9月8日在其巡视报告《伯阳通信第二号》中记载,当时许多自发抗日军队的下层官兵都纷纷议论说:“红军有好指挥官,能作战,倘若各抗日军都能加入红军,在红军的指挥下,早把日本帝国主义打出去了。”

  笔者认为,中共磐石中心县委和伯阳讲的都是大实话,因为有许多材料可以为其作证。但是,他们的话好像还没有说全面,因为杨靖宇名气那么大,并不完全是打出来的,还因为他有一个像大海那样能“容纳百川”的胸怀。下面这两件从众多材料中随便抽出来的事便可使读者略见一斑。

  一件是关于赵旅和马团的。

  所谓赵旅和马团,顾名思义,就是两支头头分别姓赵和姓马的队伍。赵旅的首领叫赵宝林,马团的头头叫马立三。这两支队伍是当时磐石一带实力较大的反日武装。他们共同的特点就是反日坚决,但对游击队却不太“感冒”。虽然杨靖宇对他们也做过工作,但他们却不怎么买帐。可是杨靖宇并不打算放弃团结他们。

  有一次,赵旅和马团在玻璃河套北板凳沟遭到了伪满靖安军的重兵包围,虽然他们左突右冲,从太阳一露面一直打到日到中天,却无论如何也突不出去。

  这可怎办?赵宝林和马立三的冷汗立时就下来了。找谁来救呀?谁又能救得了他们呢?找杨靖宇的游击队?他们倒是在这附近,可是咱以前对人家那态度也太那个了,现在怎么有脸去找他们呐?

  正在他们犯难的时候,杨靖宇派人给他们送信来了。

  杨靖宇告诉他们说,你们暂时再等一会儿,我马上带人来救你们!

  果然没过多久,赵、马二人就听到在伪军的背后响起了激烈的“枪声”(其实那主要是赤卫队、儿童团放的鞭炮声),伪军也一时搞不清楚出了什么事,陷入混乱之中。赵、马则趁势指挥部队冲出了重围。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