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军事·军旅 > 八路军120师征战实录 | 上页 下页 |
二六 |
|
§第4章 平原起波澜 冀中,位于平汉、北宁、津浦三条铁路和沧(县)石(家庄)公路之间,是华北平原的主要部分,平畴阔野,一望无际。全区39个县,800余万人,村镇密布,人口众多。 冀中地区的抗日武装除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外,还有地主豪绅、国民党流散人员及其他各式人员组织的队伍,三教九流纵横,成分十分复杂。1938年4月冀中军区和八路军第3纵队成立后,情况有了很大变化,但仍有一些队伍只是名义上接受军区领导,而且游击战争和地方工作尚未充分开展,部队未经彻底整顿和严酷的斗争锻炼。 120师军政委员会扩大会议在紧张地进行着。 关向应表情严肃地向与会者说道:“冀中军区独立2支队司令柴恩波率部叛乱了。目前的情况十分严重,能否迅速、正确地解决柴恩波的叛乱,关系到冀中抗日武装的巩固。” 关向应的话在与会者中掀起了一个小小的波澜。人们对是否用武力解决叛乱意见不一。有人认为,目前的抗日战争是在极其复杂的背景下进行的。柴恩波公开投靠的是国民党,如果对他动武会不会影响国共两党关系,影响统一战线? 会场又掀起一阵小小的波澜,人们议论纷纷。 贺龙站了起来,待大家稍稍平静后,严肃地说:“解决柴恩波,是冀中部队内部的事,与国民党无关。而且,柴恩波确已通敌,并扣押我们的干部,这是破坏抗日,是个地地道道的汉奸。难道我们对这种人还讲客气,讲仁慈吗?” 会场平静了。人们都在思考怎样平息这一叛乱。为了体现“有理、有力、有节”的斗争策略,贺龙、关向应、甘泗淇等人一起研究了一个分两步走的解决方案:先设法争取柴恩波,以免事态扩大;如争取无效,再用武力解决。这个方案得到与会者一致同意。 会后,贺龙找到了吕正操,请吕正操写信给柴恩波,晓以大义,示以利害。 柴恩波曾在军阀吴佩孚的队伍里当过排长,后来当了新镇县保安队长。抗战以后,被保属省委委任为河北游击军第十二路司令。冀中军区任命他为独立二支队司令。此人利欲熏心,官迷心窍,企图借抗日之名拉队伍自立旗号,作为个人发迹的资本。日本人和国民党都看准了他这一点,分别与其秘密勾结。柴恩波见风使舵,三面周旋,待价而沽。国民党CC分子王宗祺同他作交易,委任他为“冀察游击军第一师师长”。于是柴恩波在继续与日军勾结的同时,将冀中军区派去的干部、冀中军区三分区政委和文安县抗日政府县长、文安党组织、群众团体的负责人一齐扣押,散发传单,声称脱离冀中军区,扬言“拥护鹿主席(即鹿钟麟,1938年秋国民党政府委任的河北省主席、冀察战区司令,是在河北与中国共产党制造摩擦的主要人物之一),统一河北行政”,文安、新镇两县归他管辖,“直属省政府”,表示投靠国民党。 柴恩波接到吕正操的信后,毫无悔改表示,气焰十分嚣张。 贺龙、关向应见柴恩波已不可救药,决定坚决除之。 贺龙将这一决心告之吕正操,并问道:“你是否有力量解决?要不要120师帮助你?你要1个团我出1个团,要1个营出1个营。” 吕正操说:“120师是老红军部队,作战干净利索,如果参加平息叛乱,再好不过。冀中3分区配合作战。”于是贺龙命令715团一营和120师独立2支队协助冀中军区3分区部队平定叛乱。 冀中军区独立一支队司令朱占奎是柴恩波的把兄弟,他有一个团紧挨着柴恩波部的驻地。关向应考虑,如果对柴恩波发起攻击,朱占奎恐怕不会袖手旁观,这样势必增加平息叛乱部队的压力。于是,贺龙、关向应向吕正操建议,在解决柴恩波以前,把朱占奎调到军区来,以防不测。吕正操尚未定下决心,朱占奎却因为有事请示,到军区来了。贺龙便借故请他来120师,把他与柴恩波隔开,让吕正操放手去解决问题。朱占奎早慕贺龙英名,很乐意在师部聆听教诲。贺龙很高兴地借此机会同他彻夜长谈,做教育工作。 715团1营和3分区部队在文安以西的大王庄打了几个小仗,就把叛乱平息了。柴恩波惊魂不定,慌乱中带几个亲信,跑到新镇县公开投靠了日本人。 叛乱平息后,贺龙、关向应很快地提出了几项善后措施,主要是:一,就此事的性质进行广泛宣传解释,安定人心;二,以汉奸罪名逮捕叛乱的主要组织者,但不捕捉附者和其家属;三,对叛者的处罚,统一由抗日政府处理,不得擅自行事。这些措施政策性强,保证了部队和群众的安定,因而,柴恩波的叛乱不仅没有引起不稳定的情绪,反而使冀中区的一些领导者进一步认识了整训部队的必要。 由于冀中军区部队中发生叛乱事件,吕正操感到不安,他对贺龙和关向应说:“冀中部队成分复杂,损害了八路军的名声,我很难过。”贺龙理解他的心情,对他说:“出了个柴恩波没有什么了不起!冀中部队大部分干部、战士是好的嘛!”吕正操很感动,下决心在120师的帮助下搞好冀中部队的整训。 整训是八路军总部下达的第一期整军训令的要求,也是冀中部队正规化之急需,可是,由于日军的频繁围攻,冀中部队忙于作战,无法顺利执行。1939年2月19日召开的第二次冀中区军政委员会上决定:3纵队第一期整军要整理几个精干的团,作为坚持冀中长期抗日游击战争的骨干。3纵队的16团、17团、20团和津南自卫军移往晋察冀边区的冀西地区整训。根据冀中军区的意见,在冀中的部队由120师派出工作组帮助整训。120师的1个团与相邻的冀中军区的1个团队,经常并肩作战,取长补短,共同前进。后来,冀中军区又决定从各分区抽调9个大队(团)和1个营到冀西山区整训,并且提出了“按照八路军的样子建设3纵队”的口号,整训以后,冀中军区共建成了14个主力团,以新的姿态出现在冀中平原上。冀中的部队经过整训提高了素质,从思想上、组织上加速了“八路军化”的进程。 冀中军区都队中,老干部较少,骨干力量薄弱,这是冀中军区领导在部队建设上面临的最大难题。120师到了冀中,吕正操、程子华就向120师要干部。贺龙说:“你要哪个,我就给你哪个。”吕正操故意说:“我要三支队长贺炳炎。”贺龙笑着说:“你要贺炳炎?我说光贺炳炎一个人不行,得有一套:有人给你做政治工作,有人给你当参谋长。”虽然,贺龙没有把贺炳炎调出去,却先后从120师抽调了50多名各级领导骨干派往冀中军区,有的同志,例如原716团副团长常德善,长期在冀中平原坚持战斗,最后,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贺龙、关向应都强调要培养冀中区自己的干部。关向应经常在冀中部队中物色和发现优秀干部,他认为,土生土长的干部有自身的优越性,对本地区的情况熟悉,是冀中部队各级干部的主要来源。贺龙曾对吕正操、程子华说:“要革命,搞军队,没有一批政治上坚定的干部怎么行?光向上级要不行。你向聂荣臻同志要,他一下子生不出那么多来。向毛主席要,毛主席的担子比咱们重得多。最牢靠的办法是靠自己,自己培养嘛!” |
虚阁网(Xuges.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