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总集 > 永乐大典 | 上页 下页
卷二万二千一百八十一 麦


  八陌·麦

  总 叙

  【温华琐碎录】

  麦属阳,占四时。秋种夏收。西北麦经霜雪,南方少雪,故面有毒也。又曰:麦属阳,故宜干原。稻属阴,故宜水泽。又曰:麦最宜雪。谚云:冬无雪,麦不结。

  【说文】

  曰,周所受来牟也。一麦二缝,象其芒刺之形。天所来也。麦乞,音纥坚麦也。麦贝小,音琐小麦也。屑覆也。麦差,磨麦也。麦商,麦覆屑也。十三斤为三斗,从商声。,煮麦也。麸,麦白煮也。稍,麦茎也。

  【范子计然曰】

  东方多麦,南方多稷,西方多麻,北方多菽,中央多禾。五土之所宜也。

  小麦

  【广雅】

  小麦,禾来也。小满前熟。曰蚤白麦,曰松蒲麦,秃芒如松房,曰娜麦,穗如大麦而米则小麦也。皆小麦之别。

  【农书】

  《王祯谷谱》:

  小麦磨面,可作饼饵。饱而有力。若用厨工造之,尤为珍味。充食所用甚多。故《春秋》惟麦禾不收则书之。盖重其阙也。

  【广志】

  虏小麦其实大麦,形有二缝赤。小麦赤而肥,出郑县。语曰:湖猪肉,郑禾来熟。山堤小麦至黏弱以贡御。又有半夏小麦。

  【番阳志】

  小麦有赤白二种,其别有青秆,有白蒲,有大青,有齐头黄,又有僧头,本浙种,皮厚而无芒。

  【台州府志】

  小麦,有赤麦,白麦,早齐鼠狼黄之名。

  【保宁府图经志】

  本府所产小麦,不及淮浙之美。其成面而色黑。

  【太平志】

  小麦五种,春二月可种短管,赤壳,白壳,和尚。以穗光得名

  【濡须志】

  小麦四种:蚤白、中白、晚白、和尚。

  【新安志】

  小麦则有长麦,麸厚而面多。

  【王恽玉堂嘉话】

  马云汉说,大庚麦无芒,圆大,谓之和尚麦。

  【本草】

  《名医别录》:

  小麦味甘,微寒无毒。主除热,止躁渴咽干,利小便,养肝气,止漏血、唾血。以作麴,温,消谷,止痢;以作面,温,不能消热,止烦。陶隐居云:小麦合汤,皆完用之,热家燎也。作面,则温,明麦亦当如此。今服食家啖面,不及大麦,犹胜于米尔。

  《唐本注》云:小麦汤用不许皮拆云,拆则温明,面不能消热止烦也。小麦麴止痢平胃,主小儿痫消食痔。又有女麴黄蒸。女麴,完小麦为之,一名麦儿,音桓子;黄蒸,磨小麦为之,一名黄衣。并消食、止泄痢、下胎破冷血也。宋开宝本按《陈藏器本草》云:小麦秋种夏熟,受四时气足,自然兼有寒温。面熟麸冷,宜其然也。河渭已西,白麦面凉,以其春种,阙二时气使之然也。嘉祐本按罗本云:以作炒,微寒,主消渴止烦,以作麴,止痢平胃,主小儿痫食痔。萧炳云:麦酱和鲤鱼食之,令人口疮。

  《药性论》云:小麦臣有小毒,能杀肠中蛔虫,熬末服。陈藏器云:麸味甘寒无毒,和面作麴,止泄痢,调中去热,健人蒸热袋盛熨人,马冷失腰脚,和醋蒸,抱所伤折处,止痛散血。人作面,第三磨者凉,为近麸也。小麦皮寒内熟。又云:麦苗味辛寒,无毒,主酒疸目黄,消酒毒暴热。麦苗上黑微,名麦奴,主热烦,解丹石天行热毒。又云:面味甘温,补虚,实人肤体,厚肠胃,强气力,性拥热,小动风气。又云:女麴,一名麦儿子,按麦儿子与黄蒸不殊。黄蒸温补消诸生物,北人以小麦,南人以粳米。皆六七月作之。苏又曰:磨破之,谓当完作之,亦呼为黄衣,尘绿者佳。孟诜云:小麦平服之止渴,又作面有热毒,多是陈之色,作粉,补中益气,和五脏,调脉。又炒粉一合和服,断下痢。又性主伤折,和醋蒸之,裹所伤处,便定。重者再蒸裹之,甚良。日华子云:面养气,补下足,助五脏,久食实人。又云:麦黄暖,温中下气,消食除烦。麸凉,治时疾热疮,汤火疮烂,扑损伤折,瘀血,醋炒贴罨。麦苗凉,除烦闷,解时疾狂热,消酒毒,退胸膈热。患黄疸人绞汁服,并利小肠。作吃,甚益颜色。

  《图经》曰:麦有大麦、小麦、麦、荞麦,旧并不著所出州土。苏恭云:大麦,出关中,今南北之人皆能种莳,屑之作面,平胃止渴消食,水渍之生芽,为,化宿食,破冷气,止心腹胀满。今医方用之最多;麦,有二种。一种类小麦,一种类大麦。皆比大小麦差大。凡麦秋种冬长,春秀夏实,具四时中和之气,故为五谷之贵。大小麦地暖处,亦可春种之,至夏便收。然比秋种者,四气不足,故有毒;小麦性寒,作面则温而有毒,作麴则平胃止痢。其皮为麸,性复寒,调中去热,亦犹大豆作酱豉性便不同也;荞麦实肠胃,益气力,然不宜多食。亦能动风气,令人昏眩也。药品不甚用之。政和本《食疗》云:平养肝气,煮饮服之良。又云,面有热毒者,为多是陈之色。又为磨中石末在内,所以有毒。但杵食之,即良。又宜作粉食之,补中益气,和五脏,调经络,续气脉。

  《圣惠方》:

  治烦热、少睡多渴。用小麦作饭,水淘食之。又方:主妇人乳痈不消。右用白面半斤,炒令黄色,用醋煮为糊,涂于乳上即消。

  《外台秘要》治痢色白不消者。为末,十分好面,炒。右一味,捣筛煮米粥内,面方寸匕。又云,此疗法百行师不救者。

  《千金方》:

  治黄疸,取小麦苗杵绞,取汁饮六七合,昼夜三四饮之,三四日便愈。又方:治火疮。熬面入栀子入末,和油傅已成疮者,筛白糖灰粉之,即燥差。

  《肘后方》:

  主食过饱烦闷,但欲卧而腹胀。熬面令微香,杵服方寸匕,以大麦生面佳。无面以亦得。又方:治一切伤折。寒食蒸饼,不限多少,末酒服之,验。

  《经验方》:

  治鼻衄,以冷水调面浆服之,立差。又方:吹。以水调面煮如糊,欲熟,即投无灰酒一盏,共搅之,极热,令如稀粥,可饮即热吃。仍令人徐徐按之,药行即差也。梅师方:治头上皮虚肿,薄如蒸饼,壮如裹水。以口嚼面傅之,差。孙真人:麦,心之谷也。心痛宜食。主除热止渴,利小便心气。又方:治酒黄,取小麦三升杵和少水,取汁服五合。又方:治黄疸,皮肤眼睛如金色,小便赤。取小麦杵取汁服一合。

  《食医心镜》:

  主消渴口干。小麦用炊作饭,及煮粥食之。

  《兵部手集》:

  治呕哕。面醋和作弹丸二三十个,以沸汤煮,别盛浆水二斗,将弹丸汤内洒出,于浆中看外热气稍减,乘热吞三两个,哕定即止吞余者。加至七八丸尚未定,晚后饭前,再作吞之。

  《鬼遗方》:

  治金疮,腹肠出不能纳之。小麦五升,水九升,煮取四升,去滓,绵滤使极冷,冷,人含之疮,肠渐渐入。冷其背。不宜多人见,不欲傍人语,又不须令病人知。肠不即入,取病人卧席四角,令病人举摇,须臾肠自入。十日中食不饱,数食,须使少,勿使惊,即杀人。别说云:谨按,小麦,即令人所磨为面日常食者,八九月种,夏至前熟。一种春种,作面不及经年者良;大麦,今以粒皮似稻者为之,作饭滑,饲马良;麦,今以似小麦而大粒,色青黄,作面脆软,食多胀人。京东西、河北、近京,又呼黄颗。关中又有一种青颗,比近道者力微小,色微青,专以饲马,未见入药用。然大麦、麦二种,其名差互。今之麦,与小麦相似而差大,宜谓之大麦。今之大麦,不与小麦相似而差大,宜谓之大麦。今之大麦、不与小麦相似而其皮脆,宜谓之麦。用此恐传记因俗而差之尔,不可不审也。寇宗《本草衍义》曰:小麦暴淋煎汤饮,为面作糊入药水,调治人中暑。马病肺卒热,亦以水调灌愈。生嚼成筋,可以黏禽虫。

  【绍兴本草】

  小麦乃世之常食之物,然皮凉而作面性热,固显然矣。但取皮用之者罕,惟面世所用多矣。然经火煮而食之,其性壅热,善动风气,此甚验也。若生食,颇利大肠,然本经及诸方虽各分主治之,宜即非起疾之物,亦可作入药为用。其麦当云味甘平微凉无毒是矣。处处种产之。

  【陈衍宝庆本草折衷】

  味甘平,微寒肉热,全粒微寒有小毒。

  《读说》云:杨氏方,治盗汗异功散,以浮小麦炒焦为末,每服二三钱,临睡白汤点下。凡敛盗汗自汗,诸汤剂中,并入浮小麦煎服。

  【金王好古汤液本草】

  青蒿散。有小麦百粒,治大人小儿骨蒸,诸热,妇人劳热。

  【元尚从善本草元命苞】

  小麦味甘微寒为臣,性有小毒,秋种冬长,春秀夏实,具四时中和之气,为继绝续乏之谷。金王而生,火王而死。除燥热,治躁渴,咽干,养肝气,止漏血、唾血。杀肠中蛔虫,疗下痢。作麴,消谷气,止泄痢;磨面助五脏,补不足;麦奴苗上黑微名奴,解丹石,治天行热毒;麦黄除烦闷,下气消食;麦苗消酒毒,退胸膈热患;面麸治扑损,除瘀血伤折。

  【胡仕可本草歌括】

  小麦养肝除热燥,扑疮用醋和麸调。一般大麦攻消渴,作温中食可消。

  【三元延寿参赞书】

  小麦性壅热,小动风气,治面后觉中毒,以酒咽汉椒三五粒,不为疾。麦久食消肾,不可多。

  【癸辛杂抄】

  小麦具四时气,故性微寒。为麴则温,为面则热,为麸则冷。

  【方仁声泊宅编】

  小麦种来自西国寒温之地,中华人食之,率致风壅。小说载天麦毒,乃此也。昔达磨游震旦,见食面者,惊曰:安得此杀人之物?后见莱菔曰:赖有此耳。盖莱菔解面毒也。世人食面已,往往继进面汤,云能解面毒,此大误。东平董汲尝著论,戒人煮面须设二锅汤,煮及半,则易锅煮,令过热,乃能去毒。则毒在汤明矣。

  【蔡琰乐府】

  《后汉桓帝初小麦童谣》《后汉书·五行志》曰:桓帝之初,天下童谣。按元嘉中,凉州诸羌,一时俱反,南入蜀汉,东抄三辅,延及并冀,大为民害。命将出众,每战常负。中国益发甲卒,麦多委弃。但有妇女获刈之也。吏买马君具车者,言调发重及有秩者也。请为诸君鼓咙胡者,不敢公言,私咽语也。小麦青青大麦枯,谁当获者妇与姑。丈人何在西击胡,吏买马,君具车,请为诸君鼓咙胡。

  【宋洪龟父清非集】

  《小麦青青歌》:

  小麦青青大麦枯,新妇城边守茅蒲。不妨执热饷妇姑,奄观艾相喧呼。黄云好在玄云起,雨如车轮未渠已。绣衣使者问麦秋,今年麦秋又如此。

  大麦

  【广雅】

  大麦,也,立夏前熟。新谷未登,民屑麦作饭,赖以济民饥。曰晚大麦,穗长而子多,与小麦齐熟,曰六棱麦,曰中蚤麦,曰红黏糯麦,堪作酒,皆大麦之别。

  【农书】

  《王祯谷谱》夫大麦,北方所种极广。可作粥饭,甚为出息。故《春秋》书无麦禾,重其阙也。

  【广志】

  有秃芒大麦。

  【新安志】

  大麦则有早麦,中期麦,青光麦,又有高丽麦,亦呼高头麦。之则粒出,然难为地方。有糯麦,宜为饭。

  【台州府志】

  大麦有早黄红了白晚麦。麦之名。

  【维扬志】

  大麦四种:麦黄、短秆、晚、淮。

  【濡须志】

  大麦四种:白、粉多紫、又名糯,可酿。米、微瘦番。旧有此种,来自北方。

  【太平志】

  大麦三种:六棱、中蚤、红黏。

  【本草】

  《神农本经》《名医别录》:

  大麦味咸温,微寒无毒,主消渴除热,益气调中。又云:令人多热,为五谷长,蜜为之使。陶隐居云:今稞麦一名麦,似麦,惟皮薄尔。音牟。

  《唐本注》:

  大麦出关中,即青稞麦是。形似小麦,而大,皮厚。故谓之大麦。殊不似麦也。大麦面平胃止渴,消食疗胀。宋嘉祐本按《药性论》云:大麦使味甘无毒,能消化宿食,破冷气,去心腹胀满。孟诜云:大麦久食之,头发不白,和针沙没石子等,染发黑色。暴食之,亦稍以脚弱,为下气及腰肾故。久服甚宜人,熟即益人,带生即冷损人。陈士良云:大麦补虚劣,壮血脉,益颜色,实五脏,思谷食。久食,令人肥白,滑肌肤。为面胜小麦,无燥热。又云:微暖,久食消肾,不可多食。日华子云:麦温中下气,开胃止霍乱,除烦消痰,破症结能,催生落胎。

  《图经》文具小麦条下。政和本陈藏器云:不动风气,调中止泄,令人肥健。大麦、麦,本经前后两出。苏云:稻是谷之通名,则是麦之皮号。麦之,犹米之与稻。本经于米麦条中,重出皮壳两件者,但为有壳之与无壳也。苏云:大麦是青稞,麦是大麦,如此则与米注不同,自相矛盾。愚谓大麦是麦米,麦是麦谷,与青稞种子不同。青稞似大麦,天生皮肉相离,秦陇已西种之。今人将当本麦米粜之,不能分也。

  《圣惠方》治妊娠,欲去胎,以麦二两,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分温三服。

  《外台秘要》:

  治妊娠,得病去胎方。麦一升,和蜜一升,服之即下,神验。孙真人:麦芒入目,煮大麦汁洗之。

  《兵部手集》:

  治产后秘结,膨胀胀不通,转气急,坐卧不安,供奉转大。初与崔家方以麦末一合,和酒服食。良久通转。崔郎中云神效。

  《伤寒类要》:

  治诸黄,杵苗汁服之。又方:蠼螋尿疮。嚼大麦以傅之,日三上。寇宗《本草衍义》:

  大麦性平凉,有人患缠喉风,食不能下,将此面作稀糊,令咽之,既滑腻,容易下咽。以助胃气。三伏中,朝廷作面以赐臣下作造饧。

  【绍兴本草】

  大麦,《本经》云温,复云微寒。主除热,复云令多热。此显无据矣。即非性寒除热之物,当云味咸微温,无毒,是矣。惟作诸方用之颇众,处处种产之。

  【金李东垣试效方】

  药象,麦炒黄色,取面,补脾胃虚,宽肠胃。

  【王好古汤液本草】

  气温味甘,微酸无毒。能消化宿食,破症结冷气,去心腹胀满,开胃止霍乱,除烦去痰,治产后腹中膨胀不通,二药并神曲气虚人宜服。以代戊已腐熟水谷,与豆蔻、砂仁、木瓜、芍药、五味子、乌梅为使。

  【元朱丹溪本草】

  大麦,化宿食,消症结,气虚人宜服。师曰:行上焦滞血。

  【尚从善本草元命苞】

  大麦为使,味甘温无毒,戊已腐熟水谷,温中焦,消化宿食,开胃止霍乱,除烦祛痰,破症结冷气,去心腹胀满,落胎孕催生。水渍生芽为,久服,令人消肾。

  【唐杜工部诗】

  《大麦行》:

  大麦干枯小麦黄,妇女行泣夫走藏。东至集壁西梁洋,问谁腰镰胡与羌。岂无罗兵三千人,部领辛苦江山长。安得如鸟有羽,托身白云还故乡。

  【宋张孝祥于湖居士集】

  《大麦行》:

  大麦半枯自浮沉,小麦刺水铺绿针。山边老农望麦熟,出门见水放声哭。去年泠泠九月雨,秋苗不收一粒谷。只今米价贵如玉,并日举家才食粥。小儿索饭门前啼,大儿虽瘦把锄犁。晴时种麦耕荒陇,正好下秧无稻畦。

  【李庄简公集】

  《重午食大麦》:

  春来斗米欲逾千,麦熟家家爨有烟。手磨旋推云子落,脚铛深煮虫半胎员。香闻并舍儿童喜,效录奇方胃海便。信是书生能说食,杜陵饥客漫流涎。瑞麦嘉麦附。

  【太平御览】

  埤苍曰:禾来之麦,一麦二稃。周受此瑞麦。

  《汉书》吕章帝元和中,嘉麦生郡国。

  《晋起居注》曰:太康十年,嘉麦生扶风郡。一茎四穗,收实三倍。

  《梁书本纪》:

  元帝大宝元年,江安侯圆正、侍中张绾等,奉笺曰:麦两穗,出于南平之郊。

  《前凉录》曰:永嘉元年,嘉麦一茎九穗,生姑藏。

  【唐书】

  武德元年五月,陇州献嘉麦。六月,虞州献嘉麦,一茎六穗。开元八年五月,平原麦一茎两岐分秀。九年五月,绛州奏瑞麦,七茎两穗,一茎四穗。十二年六月乙已,河南告成县瑞麦生穗分岐,一茎三秀。十三年五月甲申,瑞麦生河南之寿安。贞元五年,五月戊辰,宋州麦一茎九岐者百余本。十三年,闰五月戊午,陕虢李泌献瑞麦,一茎五穗。

  【文苑英华】

  任瑗《瑞麦赋》:

  建极惟皇,昭铄于光。出豫考卜,乘时省方。西自酆镐,东巡洛阳。顺天游而有度,协日晷之云长。征贤宣室,布政明堂。风雨时序,黎庶其康。尽物称瑞,穷灵委祥。明含日月,则阶恒秀,泽及草木,一作莽而陇麦登芳。于是辟离宫,通禁苑,都兹瑞之所应,实皇恩之烛远。朝任得人,时维贤相。九流分职,三旗协亮。称尧舜之允敷,同益赞而为唱。曰珍瑞麦,生我王国。凌寒而秀,彰圣之德。愿载观之书,以歌南薰之则。既而帝曰:钦哉!天符聿来,俾予光于四表,惟尔翼于中台。念幽芳之遂性,知朴之当材。且夫麦之为瑞,其德又至矣!居寒自生,当暑荐美。含实珠净,耀芒锋起。既标咏于诗人,亦称奇于缣史。当其于野,渐渐其秀,将嗣谷以登年,岂凌霜而不茂。在昔唐叔,嘉禾伊育;昭彼周王,天人斯穆。今惟圣帝,此焉攸淑。涵之如春也,及冬而繁荣;就之以日也,来春而纷郁。则有小儒,怡然鼓腹。照水镜之光鉴,参历选之题目。未登高而赋成,庶陈美于金竹者也。高庭《瑞麦赋》:

  圣人顺动,文思钦明。天地贞观,品物咸亨。去凭虚而就安处,面周洛而背咸京。云旗电发,霜戟林行。大阴用事,其日在斗。万国来庭,百神奔走。泉潜动而落,水益壮而冰厚。冠异气于缭垣,吐嘉于寒薮。不忌风雪,全抽两穗。逼日月之光华,得云雨之攸利。芒织织而擢陇,叶青青而耸翠。同黍谷之移暄,类榆林之因地。瑞纪增焕,嘉苗异植。出天苑之称奇,访人一作之寰而未识。凌王霜而表劲,挺金茎而孤直。顾耀颖于年和,望生成于帝力。倬彼藩翰,其代天工。即汉庭之想国,类晋室之清通。拜殊祥而北首,列图史于南宫。纡粹容于有穆,冠鸿业而无穷。实颖实栗,是崇是奉。可以为瑚琏之粢,可以为种棱之种。伟长至之驭序,同少阳之在候。成粒贵于乌术,覆苗期于雉劬。夫瑞也,百王之珍事,其生也,二仪之大德。道泰则称物呈形,政乖则群方皆忒。伊小草之何幸,逢大人之允塞。愿均照于离明,祈作祯于王国。

  崔融《皇太子贺嘉麦表》臣某言:伏见雍州司马徐庆,称所部有嘉麦一茎六穗。织芒濯露,疑因黑壤之宜;香穗摇风,若吐黄金之色。岂非灵星昭应,睿德感通。降之自天,何必来之咏;尝之于庙,先符孟夏之时。凡在含生,相趋动色。臣缪当居守,肃奉宗祧,一穗两岐,徒说张君之咏;十亩千石,方轻泛氏之书。仰天意而增欢,顾人心而载跃。无任喜之至。谨附起居使某官某,奉表陈贺以闻。

  【资治通鉴】

  《后梁太祖纪》:

  开平四年,宋州节度使衡王友谅,献瑞麦一茎三穗。帝省之,不怿曰:今宋州大水,百姓不足,安用此为?诏除本县令名,遣使诘责友谅。以兖海留后惠王友能代为宋州留后。友谅友能,皆全昱子也。

  【五代史】

  《后唐明宗纪》:

  天成二年,华州邢州进两岐麦。

  《晋高祖纪》天福五年,五月癸酉,宋州贡瑞麦两岐。

  【宋史】

  太祖开宝八年,五月,郑州、梓州、合州、巴州县并献瑞麦。太宗淳化五年四月,永州县献瑞麦。至道二年五月,泗州献瑞麦。三年四月,唐州、遂州、盘石县并献瑞麦。

  【玉海】

  乾德四年,五月五日已已,耀州贡两岐麦。乙亥开封府贡。庚辰单州贡。壬午澶州贡。麦两岐至六岐者,凡一百七十五本。制瑞麦旗。雍熙二年,五月壬戍,毫州献两岐秀麦。五年五月壬子,毫州献瑞麦图。有分四岐三岐两岐者。游化元年,十月丙寅,阆州言麦两岐。至道二年,七月已亥,朔绵州言麦秀两岐。至道三年,真宗即位,五月甲戍,寿州献瑞麦一本,百枝五穗图。丙戍,合州献麦两穗图。丁亥,黄州献麦两岐图。咸平四年,五月已亥,毫州言麦一茎两穗。六月戊午,益州言麦秀两岐。祥符二年,七月乙丑,梓州言麦五岐。七月癸未,原州言麦四岐。四年七月已亥,光州言麦八岐。九年五月辛未,施州言麦两岐。天禧三年,四月壬寅,制玉宸殿观瑞麦,作七言诗赐近臣。五月辛已,开封府言麦一茎两穗。天圣六年六月,陈州献瑞麦图,两岐共秀,命两制馆阁赋诗。五月,陈州言瑞麦一茎二十穗。

  【宋景文公集】

  《陈州进瑞麦表》:

  臣某言:伏以厥田惟上,界王国之右藩,以谷俱来,告我牟之纪瑞。事昭邦,美溢农书。中贺恭惟尊号皇帝陛下,茂拥蕃祺,恪经善物。弄汉田而劝啬,揉神来以训勤。扈有九官,务尽耕耘之法;地杂五种,深防水旱之虞。屡敕攸司,劝登宿麦。至诚上达,嘉气下翔。发为两岐,告成八政。田祖有神而应,守邦作缯以来图。庖穗孔蕃,天心为豫。并诏儒馆,交颂章。良史必书,无谢归禾之命;升歌大备,遂高多之诗。臣庠局冗闲,辞流涩讷,隔从臣之品,无预奏囊;效游童之谣,亦均嬉壤。冒闻黼几,集惧严渊。谨夙夜斋戒,撰成陈州瑞麦赋一首,随表上进。赋曰:冠三辅之上者,莫迩于陈;接五谷之乏者,孰先于麦。当乘离之令序,挺降之瑞殖。盛气云,混鳞隰之初霏;密穗金繁,动星田之霁色。两岐旁秀,六穗牙出。厥华,厥颖栗栗。田奔告,守臣骇观。来以图,悉上送官。他谷弗书,视麦禾之最重;吾王攸助,知稼穑之惟艰。沫北爰采,罔绍乎力农;关中益种,无闻于锡祉。讵若天极归贶,明神效异,偕蕃椒之盈升,配命禾而合穗。迎层宙之休气,冠中田之嘉谷。缋我于瑞图,辨我于凡菽。蒙至尊之渥惠,播颂声于弦次。上可以荐清庙之馨品,下可以助外饔之食剂。

  【宋元宪公集】

  《陈州献瑞麦图,奉诏作诗》:

  尧坏环中甸,周冠百昌。时均十雨润,天报雨岐祥。善气滋繁粒,薰风擢翠芒。初疑禾异亩,更觉黍非香。献状宸襟悦,披图国颂扬。史臣谁汗简,休应谨斯箱。

  《瑞麦图赋》:

  天圣之六载也,陪京近地,宛丘奥封,厥有瑞麦,飞驿闻上。是时邦英台彦,鸿儒硕生,被欢诵以踏臻,乐千龄之希遇。鲰臣不敏,敢扬言而赋之曰:何圣辰之有感兮,见造物之流形。伊嘉生之育粹兮,亦称珍而效灵。盖茂昭于丰兆,故绝出于祥经。是月也,候司怒,节纪朱明。周氏谨土宜之法,遂人勤时政之程。畎亩鳞接,田畴砥平。非灭裂之攸纵,竟疏兮资生。青青交秀,向荣。或散颖兮共干,或连岐而并茎。顾我疆兮我理,悉如坻兮如京。民相欢而动色,士睹奇而震惊。俄具载于绘事兮,亟传闻于禁庭。置惟天之辅德,彰有年而顺成。若夫历草标祥,朱英荐异,茅三眷以储祉,芝九茎而表瑞。信徒假于书称,亦乌足以拟议。请言瑞麦之可嘉也。协气交生,大钧封植。表天祐之孔昭,显坤珍之有,宛彼神区,契兹景则。嘉种肇灵,秀敷色。浸润兮芳泽之和,鼓动兮薰风之力。余粮云委,滞穗山积。故陈陈而相因,亦穰穰而叵测。宜乎允膺帝赍,绍隆皇极,丰功大业,日跻兮著明;溢美连休,月书兮不息。顾蕞陋之微才,曷揄扬于盛德。

  【玉海】

  皇祐三年,五月辛亥,眉州彭山县上瑞麦图。凡一茎五穗者数十本。上曰:比禁四方无献瑞麦,今得西川麦秀图,可谓真瑞矣。赐田夫束帛以劝之。

  【唐仲友说斋集】

  《西川麦秀图赞》:

  臣恭闻仁宗皇帝,诞膺骏命,嗣无疆大历,服天纵上圣。克知稼穑之艰难,敦本务农,深切虑意。亲屈帝尊,秉来千亩。数移清跸,临观刈获。复于后苑创宝岐殿,岁命种麦,以无忘穑事之勤。天瑞应诚,昭假绍至。两岐合颖,史不绝书。虽遐方下邑,去皇都千万里之远者;均被和气,是生珍物。粤皇祐五祀,仲夏之月,井给奥区曰眉之彭山,以瑞麦图来上。一茎五穗者,凡数本焉。瑰异卓绝,前古未有。圣心欢愉,发于音容。顾谓群臣曰:朕尝禁四方献瑞物,今得西川秀麦图,可谓真瑞矣!臣闻天生神物,锡赍圣万世,其发祥聩祉,杂见乎穹壤之间者,虽不一而足,然而兆南亩之丰,为农夫之庆,未有若瑞麦之为尤懿也。是以书纪同颖之献,诗颂来牟之贻,著在简策,为亿世美谈。恭惟仁宗在位四十二年,乾符坤珍,充衍盈溢,其于草木虫鱼之类,皆抑而不宣,乃独有取于麦秀之图。则圣人爱民之意,岂不甚深远哉。是图也,秘诸金匮,藏在禁严,以传罔极,以贻后昆。使之披文而会意,按谍而兴思。则七月之艰难,公刘之民事,当有不待周召之诗而自知者。顾不伟欤!是宜儒学之士,祓饰厥文,饮赞盛德。臣愚不自揆度,谨冒昧自竭,赞曰:于皇仁宗,纂有丕基。稼穑艰难,不虞而知。敦本务农,念兹在兹。黛耜朱,躬耕帝籍。是刈是获,数移清跸。殿创宝岐,言观其麦。天瑞应诚,十雨五风。物无疵疠,岁则屡丰。黄云亘野,其苗。协气横流,蒸为善祥。乃获瑞麦,于眉之阳。一茎五穗,垂颖穰穰。维时农夫,式舞且蹈。吏民来观,欣欣相告。我皇圣明,地不爱宝。敢托丹青,献诸天子。披图九重,照映黼。舜瞳周视,龙颜则喜。顾谓群臣,可谓真瑞。宾莲合跗,嘉瓜同蒂。作会虽古,效珍已细。丰年之兆,天实予毕。受言藏之,秘诸金匮。传示后昆,母忘穑事。诗颂来牟,归功后稷。书纪嘉禾,成王之德。若昔称隆,于今迹。惟我太宗,治盛雍熙。内郡献图,九穗两岐。祖武可继,于今追。猗欤珍物,天锡圣皇。灵庆既启,藻绘斯彰。小臣饮赞,万世无疆。

  【玉海】

  皇祐三年五月,滁州进瑞麦一茎五穗。至和元年六月,应天府贡瑞麦一本七十穗,一本二百穗。五年六月,资州言麦秀两岐。嘉祐三年六月,绵州言麦一穗两岐。七月,泰州进瑞麦一本百穗。伊阙之野,有麦穗合干,上飞白“瑞麦”字赐守臣。泰山献瑞麦,凡五本,五百一穗。熙宁九年,谯县有瑞麦,一本三穗。尉氏湖阳彭城,并有瑞麦,一本两穗。元丰八年,毫州有瑞麦,一茎二穗,一茎三穗,一茎四穗。元祐四年,泰宁军瑞麦,异亩同颖。六年,汝阳县、美原县、兖州邹县有瑞麦,一茎数穗。元符元年,安平县生瑞麦。二年,涟水军瑞麦合穗。十一月,岷州宕昌砦生瑞麦。

  【宋史】

  徽宗政和元年,蔡州瑞麦连野。魏惠宪王恺,淳熙元年,徒判明州,辍属邑田租以赡学,得两岐麦图以献。孝宗赐手诏曰:“汝勤课艺殖,农不游惰。宜获瑞麦之应”。加恺荆南集庆军节度使,行江陵尹。

  【宋会要】

  淳熙二年,东淮旱甚,诏诸州劝种麦。郡守张冲,以麦种振业之贫民。明年,麦大稔,清流野人得异麦于南门外,一茎双穗,以献于郡。郡图其状以闻。时适建堂于小厅之西,因扁以瑞麦。今参政何公澹为记,刻石堂中。淳熙三年,四月四日,诏明州解到麦连两岐。判明州皇子魏王恺,今学士院降诏奖谕仍宣付史馆。既而,皇子判明州。魏王恺奏:伏见明州管下两县,连岁有麦秀两岐之瑞。窃见知鄞县桃,知象山县高子莫,职事修举,劝课种麦。委有劳效,欲望特赐旌赏。各得转一官选人,比类施行。

  【合肥新志】

  淳熙三年,合肥县境献瑞麦双穗至三穗四穗。

  《瑞麦赞》:

  淳熙九年,夔州麦大熟。西门。进士陈谦亨献其近郊之秀,将以颂声,数其穗三十有六。其中一岐而为三,群目创见,相与欢异。命工图之,工欲显三岐之瑞,而遗六六之数。守臣林某以为不可,俾具见焉。图成,仅足其数,而不会诸苞。乃知化工之妙,有非人为所能逮者。谨涤毫而志之,系之以诗曰:淳熙天子,御图三七。协气所钟,嘉禾乃出。巴夔之山,亘连阡陌。或两其岐,或六其脊。惟是西门,近郊所植,六六同颖,亟三为一。兹诚创见,图写漏逸。乃知人为,不逮天力。上方寅畏,摈华务实。臣不敢献,私志于室。采诗之官,汗青之笔,编诸诗书,示此其质。

  【太平州图经】

  嘉泰元年,州民献瑞麦,有岐而两者,有岐而四者。

  【宋史】

  《宁宗纪》:

  嘉泰三年,夏四月壬寅,福州瑞麦生。

  【温州志】

  嘉定二年夏,瑞安麦双穗。因立双穗盐场。乐清县麦生双穗,嘉香重颖。遂改其处曰瑞应乡。

  【赤城志】

  嘉定四年,产两岐麦。

  【怠州志】

  嘉定四年,野人有献麦两岐,粟一茎九穗者。黄守遂于郡圃建双瑞轩。至十七年,又有以两岐者献之王守挺。是岁二麦大稔。姜郡教容,为之颂并序云:嘉定十六年,冬十有一月,上命军器监丞王公挺,出守临海郡。越明年,夏四月,二麦大稔,有一本而两岐者。野夫奔献,邦人欢欣。卜嘉祥,证匪虚应。殆协气所感也。维侯布宣德意,神比天同,善政致和,实犹鼓。自昔同颖之禾有书,连理之木有颂。矧思文咏周,渔阳歌汉,则贻牟呈瑞,纪载尚矣。容忝掾文学,宜有称述。讵敢以浅陋辞,即事实录,庶传示无极云。词曰:圣贤相逢,纲举目张。轸念帮国,选侯惟良。猗欤霞城,密拱帝乡。膏泽时下,江沛滂。侯承君令,政罔不臧。明矣弗察,勤而有常。吏立春冰,民田康庄。至苏薰洽,嘉生效祥。朱明盛长,阜昌。敛华就实,陇亩相望。一枝挺秀,双穗联芳。天休聿至,侯不敢当。亟献端揆,归功庙堂。揆拜稽首,天子之光。箫勺万类,陶钧八荒。圣恩天大,穆穆当阳。臣职奉命,恪恭肃将。中和效颂,声诗载扬。自今以始,时雨时阳。气调玉烛,岁格金穰。永同贤佐,辅弼赞襄。皇帝万寿,传世无疆。次冬复有麦生土墙上。王守梃自记云:宝庆元年仲冬,有麦生于台城州治便厅西,新筑土墙之中。四穗秀实,挺然可观。其旁又有续发生者,姑命工图之,以纪其异。是月上浣日,郡守濡须王梃书。

  【桐志】

  绍定元年四月,瑞麦生于县境。一茎四穗,郡守袁君儒图而上之,因刻石置于县治。

  【上元志】

  景定二年,惟政乡献瑞麦,有旨奖谕。

  【新定续志】

  景定壬戍,夏四月九日,郡民孔文桂等言麦秀两岐,在东郊公田中。知州钱可则遣视良实,就采之,得岐穗余一百。绘图状实以献。天子有旨,宣付史馆。会皇弟太师嗣荣王,亦以所得函活为图以进。玉音报曰:“祥非偶至,应必有先。繇辉联华萼以陶和,致秀启麦岐而荐瑞。兆王师之不用,庆农扈之告登。上协天心,美钟地产。绘图来进,嘉意良勤”。报闻邦人,鼓舞欢悦。愿托琬琰,以诏将来。太守不能遏也。为刻石,置郡治之高风堂。

  【唐仲友说斋集】

  《代临安府进瑞麦表》:

  仁育含灵,寝格三登之治;瑞呈宿麦,挺生千里之畿。并与击壤之谣,敢效得禾之献。臣某中贺窃以牟贻嘉种,诗尝颂于周王,穗有两岐,民尚歌于汉吏。盖珍符之滋至,在粒食以尤先。独掩前闻,莫如今日。盈畴,产近甸之神皋,垂颖,协纯乾之阳数。密迩躬耕之地,远逾异亩之祥。清庙荐新,行讲彘尝之礼;灵台观象,已腾斗覆之辉。谓鸿禧,固非虚应。恭惟皇帝陛下,至诚赞化,善政养民。载耒耜于御间,率先千耦;铸剑戟为农器,罔夺三时。调璇玑而五谷登,和玉烛而四气叙。祥风甘雨,物无疵疠之伤;洁粢丰盛,神有馨香之感。果蒙景贶,来表昌期。效贡亳都,上掩太宗之迹,抨图蜀郡,益增仁祖之光。臣无补涓埃,缪司辇毂,称万年而稽首,幸睹宏休;陈五瑞而作歌,愿追故实。

  【秦观淮海集】

  《代蔡州进瑞麦图状》:

  勘会本州,自春以来,屡得雨泽。已于某月日具状奏闻讫。今来二麦并已成熟,地无高下,所收斗斛数倍常年。及诸县节次申送,致麦苗有一茎二穗,或三穗,其多有至五穗者甚多。父老云:数十年来,无此丰熟,亦未尝见有麦苗一茎至数穗者。以此见二圣临御以来,功化日新,利兴害去,善气充塞;至此嘉应。臣待罪郡守,目睹其事,不敢隐默,谨书成图子一本,随状上进以闻。谨奏。

  【任德翁得得戆草】

  《言卫州进瑞麦奏状》:

  右臣访问卫州,近进瑞麦有一茎数穗者。仁祖之时,眉州彭山县常尝献此瑞。仁祖曰:可谓真瑞矣!于是赐田夫束帛,以劝赏之。臣窃见近年以来,天下之俗,争言祥瑞。而农夫憔悴,南亩空虚。大兵之后,边民相食。河北流亡,至今未复。卫州亦河北之地,而有秀麦之瑞,是天以丰年之祥,慰陛下之焦思也。乞于所进呈之日,出于圣意,依仁祖故事,特降睿旨,庶使天下之民,知陛下之民,知陛下务农之意,益助和气,以为永久生灵之福。

  【辽史】

  《圣宗纪》:

  统和二十年,是岁南京平州麦秀两岐。放进士邢祥等六人及第。

  【金史】

  《熙宗纪》:

  天眷三年,七月辛已,京兆进瑞麦。七月,太原路进瑞麦。皇统二年,五月丁已,朔京兆进瑞麦。又七月,庚辰,太原路进瑞麦。又进獬豸,并瑞麦。兴定元年四月,陈州商水县进瑞麦一茎四穗。开封进瑞麦一茎三穗,二茎四穗。

  【元史】

  世祖皇帝至元七年,瑞麦生东平,东平府进瑞麦一干五穗及三穗者,并为图,具表称贺。省臣以闻。上若曰:是素所无耶?对曰:臣尝闻有一茎二穗,未尝有五穗者。遂命藏之大府云。至元十一年七月,兴元凤州民献麦,一茎四穗至七穗,一茎三穗。至元十八年,闰八月壬辰,瓜州屯田进瑞麦一茎五穗。至元二十三年六月,广元路阆州麦秀两岐。至元二十四年八月癸亥,州进瑞麦一茎九穗。

  【宣城志】

  至元丙戍,旌德县民以瑞麦来献,其茎有五,其穗三十有二。时云中高可庸为宁国路总管,教授昌士气为文以记之。

  【旌德志】

  《瑞麦记》:

  云中高侯来守宣城,政洽化行,吏信民爱。境内廓清无事。乃一以力穑劝耕为务。岁乙酉夏,出郊,登父老而告之曰:呕喻翔徉,若父兄之语子弟。民是用劝。其秋书大熟。越明年,循故实,说于桑田,枝分户裂,厘为十七条,仿佛豳风遗意。家传人诵,溢为颂声。曰:良二千石,其又有以淑我民也。何其辞愈祥,而意愈恻恻也!乃次旌邑问劳。未几,野人以瑞麦来献。其干有五,其穗三十有二。邦之人士,咂咂称赞为盛德事。曰:劝耕冠盖,无岁无之,未有能获嘉瑞如此麦之煌煌,连荣并秀者。其殆地不爱宝,以是显邦侯牧养之政欤?乃相与图其状鑱之石,谓士气宜记。士气闻之,后稷配天立极,诗人独以贻牟颂之。春秋于无麦则书之,重民食也。合浦不孟尝,则珠不还,颖川不黄霸,则凤不集。吴兴不柳恽,则嘉禾不同颖;渔阳不张堪,则麦秀不两岐。天地间感应之理,各以类应。气协则嘉禾生,心和则天地之和应。盖有莫之为而为者。自侯之治宣也,以诗书为治本,以礼义揭教条,白发丹心,勤恤两都,循吏之政,庶几见之。卫多君子,同寅协恭,集思广益,开诚布公,吾见其和气洽于僚友矣;明伦析理,诵诗读书,泮水思乐,风雩咏归,吾见其和气袭于庠序矣;响化兴谊,力本务农,雨赐维时,年谷屡丰,吾见其和气孚于田里矣。以和召和,是宜瑞应之来,如引鉴对形,援桴鸣鼓之不可掩。见其图,思其人,观其墨,知其政,千载而下,固将与合浦之珠,颖川之凤,吴兴之嘉禾,渔阳之秀麦,发氵滓然弟之矣!不其盛欤?上方选用循良,以治行第,一入为三公,厥有次公故事。调和鼎鼎,燮理阴阳,使泰和薰蒸,跻一世于太平既醉之盛,其瑞应又岂止于麦而已!醴泉出,甘露降,凤凰来于丹丘,朱草生于郊薮,皆侯所宜得,又当大书特书,不一书为侯记之。公名可庸字用之,自号敬斋,熟文物于故家,著功名于治郡。今受嘉议大夫宁国路总管云。至元二十三年六月望日,郡文学昌士气记。

  【郝经陵川集】

  《瑞麦颂》:

  岁壬辰,王师济河,河南亡,爨孽余。狡狡兴,兵锋遗黎。虔刘殆尽,而又壤地联宋,师出其间,突蹂汴洛,披轹毫宋。至于徐杨,驰亘上下,千有余里。奸宄抵隙,啸跨两境,依险首鼠,血入干牙,二十余年矣。今上即位,宵旰求瘼,诏太弟都督诸军,谓将有事于宋,必先事于河南。河南既治,本根既固,藩墙不冗,资粮铠马,扉屦足而汉淮可图也。于是诏分陕东河南诸道,有金故地,置经略司于汴,命万户史公、行台赵公及中贵莅焉。公等既至,及议事典、约法制、桀鹜、去蟊贼、抚军弱、出滞淹、布屯戍、均赋输、抉索利本,掏揠弊萌,进用老成,设施比次,井井以进。暮年报政,帑有余资,庾有余粟。四鄙不惊,民狎于野。风雨时顺,岁乃大穰。甲寅夏五月,甸人进麦一茎八穗,驰驿上闻。洞洞属属,欢声四布。夫黄龙白麟,赤芝朱草,鸟兽草木之异,无益于时者,犹以为休征,岂若食民之天,有如是之盛乎!桑无附枝,麦有两岐,犹火逢美于汉,炳耀千古;矧如是之多乎哉!经越在草莽,不能瞻望清光,拜手称庆歌颂,布衣职也。乃作瑞麦颂,以为四野讴歌之倡。其辞曰:河流汤汤,金源故墟。朔龙乾飞,千麾万。蹈厉靡前,饮河长驱。河流不洋,鲁不马濡。汴覆蔡倾,遂伐荆吴。千里抢攘,鞠为蓁鞠。白骨撑拄,枯血模糊。宛宛赤子,锋镝之余。裹创抑元,巢狸窟狐。殆二十年,愤而不苏。皇帝践祚,丙丙当宁。同仁一视,廊清天步。乃眷曰咨,咨汝南方。神州王几,可为寇场。乃命太弟,俾长戎行。曰史曰赵,建尔旌常。尔为朕行,药彼夷伤。分陕建台,固吾圉疆。汝修汝戈,汝峙汝。乃拜稽首,天子之休。不克负任,天子之羞。帝曰汝嘉,汝违朕忧。玉节煌煌,奉命南下。有泽其车,有濯其马。夷棘荆,技拄坏厦。颠疆踬嚣,崩麇解瓦。山通薮开,渐出单寡。髫童叟,伛偻罢亚。失喜惊呀,悲集泪写。载申王度,载宣王化。民具萃止,茂舍。乃斧其桑,乃树其。乃聚乃育,乃室乃稼。务啬劝分,垦荒辟野。惟是贴妥,莫敢侈哆。惟是信义,莫敢狙诈。清以益燕,简以益暇。缓带轻裘,投壶歌雅。元气油油,眷我中夏。我庾既亿,我仓既盈。云儿濡来,呻吟不声。山河改色,乾坤夷清。德威惟畏,德明惟明。皇泽灏灏,汪洋蒙溟。惠风不鸣,震雷不惊。雨赐燠寒,弗凌弗乘。人和天和,年谷屡登。灵浸邃达。瑞麦乃生。岐岐嶷嶷,八穗一茎。甸人进只,幕府嘉只。何以致兹,臣当归美。乃藉乃袭,献诸天子。以益鸿休,以晔信史。经也作颂,以告休功。匪惟颂功,惟以劝终。

  【杨志行霜月斋集】

  《集庆路瑞麦颂》:

  至元二年丙子,集庆路总管通议完侯在官之初年也,率作统勤,置举交宜,令洽惠行,民用宁嘉。储和杨熙,中畅旁溢。治德阴感,物祯显孚。维时溧水等州,皆以瑞来及牟,同时而驰献者,擢两岐而增秀。表合茎而分荣。于是合州之黄发黔髻,历居野处,拚蹈呼舞,相率而称曰:异哉!是其仰分而俯遂合者,足以表侯之善承;本盛而乃丰者,又足以表侯之厚下。至于曰来曰牟之生,为种不同,为获不同,而钟祥显异,乃既焉无不同者,复足以表侯理化之所施,融小大精粗先后而一之也。非侯之绩,耿耿彻焉,于规为矩,度充而不匮有余,则何以玄通神达,雨适阳宜,嘉植茂,并隆休征。为之赞丰康而彰祉美者,能盛哉如是乎?是宜有以播宣循能,鼓著声烈,以华衍久,合词同忻。拜手稽首而作颂曰:惟德发祥,厥盛惟族。神草灵芝,畴如嘉谷。田油油,瑞邦章休。吁嗟乎来牟,斯德之酬;斯之积;惟爱育民,本充末茂。疏培无勤,颠靡丛秀。彼鬣之舒,茎分抽孤。吁嗟乎来牟,斯爱之孚;惟治周方,何粗何精?靡有后先,与时登成。彼植之盛,小大胥庆。吁嗟乎来牟,斯治之应。侯膺殊祯,秩登禄盈。均和弘平,愿跻侯于钧衡。民列侯德,以严金石。奋朝夕,永侯休于千亿!

  【元史】

  顺帝至元四年,夏五月辛酉,彰德献瑞麦一茎三穗。至正二十六年,五月壬午朔,洛阳瑞麦生一茎四穗。双穗三穗者,甚众。

  【陆子方集】

  《瑞麦图序》:

  大德改元之九祀,春三月,至尊发德音下明诏,务农重本,养老恤贫,议贷宽徭。赐今年官田租什二,所在金谷逋不能偿者,悉蠲除之。万姓大悦。先是,江浙岁比不登,早涝为灾。有司体檄,未能如式。元元怀忧,膏泽随下。所以孚格天心,导迎和气,信有兆矣。夏五月,麦大熟,甸人献麦,一茎三穗,得诸暨阳白鹿之原,民许氏家,其占为有年。州人动色相庆,谓前所无,图以诗之。侈张其事,请闻于上。惟汉之渔阳吏善为政,两岐之歌,流咏至今。盖生物一本,乃理之常;生二生三,为奇为瑞。今兹奇瑞,视汉有加。夫年之丰凶,虽系乎天,亦系乎政之德失。政自上而下者也。善政致祥,兹其验矣。守土臣不敢自以为力,谨摭民谣,列之篇次。自附于唐叔得禾之义,以显扬国家之休命。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