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总集 > 永乐大典 | 上页 下页
卷二千九百七十三 人


  九真·人

  圣人

  【孔子家语】

  孔子谓哀公曰:所谓圣人者,德合于天地,变通无方,穷万事之始终,协庶品之自然,明并日月,化行若神,睹之而不识其神,此则圣人也。

  【曾子】

  《天圆章》:

  倮虫之精曰圣人。

  【白虎通】

  圣人者何?圣者,通也,道也,声也。道无所不通,明无所不照,闻声知情,与天地合德,日月合明,四时合序,鬼神合吉凶。

  《礼别名记》曰:五人曰茂,十人曰选,百人曰俊,千人曰英,倍英曰贤,万人曰杰,万杰曰圣。圣人未没时,宁知其圣乎?曰:知之。

  《论语》曰:太宰问子贡曰:夫子圣者欤?孔子曰:太宰知我乎;圣人亦自知圣乎?曰:知之。孔子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何以知帝王圣人也?《易》曰: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于是始作八卦。又曰:圣人作《易》也。又曰:伏羲氏没,神农氏作,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文俱言作,明皆圣人也。

  《论语》曰:圣乎尧舜其犹病诸;何以言禹汤圣人?《论语》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而不与焉。与舜比方巍巍,知禹汤圣人。

  《春秋传》曰:汤以圣德,故放桀;何以言文王、武王、周公皆圣人?《诗》曰:文王受命。非圣不能受命。

  《易》曰:汤武革命顺乎天。汤武与文王比方。

  《孝经》曰:则周公其人也。下言夫圣人之德,又何以加于孝乎;何以言皋陶圣人也?《以自篇》曰:若稽古皋陶圣人,而能为舜陈道,朕言惠可底行。又旁施象刑惟明。又圣人皆有表异《传》:

  伏羲禄衔连珠,唯大目鼻龙。伏作《易》八卦以应枢。黄帝颜得天匡阳,上法中宿,取象文昌。颛顼戴午,是谓清明,发节移度,盖象招摇。帝喾骈齿,上法月参,康度成纪,取理阴阳。尧眉八彩,是谓通明,历象日月,璇玑玉衔。舜重瞳子,是谓玄景,上应摄提,以象三光。

  《礼》曰:禹耳三漏,是谓大通。兴利除害,决河疏江;皋陶鸟啄,是谓至诚。决狱明白,察于人情;汤臂三肘,是谓柳翼。攘去不义,万民蕃息;文王四乳,是谓至仁,天下所归,百姓所亲;武王望羊,是谓摄阳,盱目陈兵,天下富昌;周公背偻,是谓强俊,成就周道,辅于幼主;孔子宇反,是谓尼甫。立德泽所,与藏元通注。圣人所以能独见前,与神通精者,盖天所生也。又《议礼乐篇》圣人之道有文质。

  【易】

  九五飞龙在天。

  《疏》:

  圣人以龙德居天位。乾卦元亨利正,《疏》:

  是以圣人法乾而行此四德,故曰:元亨利正。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疏》:

  此亦同类相感应也。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同上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

  《疏》:

  :圣人设教感动人心,使变恶从善,然后天下和平。咸卦圣人久于其道,而天下化成,《注》:

  言得其所常,故能长久。

  《疏》:

  圣人应变随时,得其久长之道,所以能光宅天下,使万物从化而成也。常卦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

  《注》:

  神则无形者也,不见圣人使百姓而百姓自服也。

  《疏》:

  刑罚当理,故人服也。豫卦圣人养贤以及万民。

  《疏》:

  圣人但养贤人使治众,众皆获安。顺卦圣人设卦以观象。系辞上圣人有以见天下之绩而拟诸形容,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夫《易》云云: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注》:

  洗濯万物之心。

  《疏》:

  万物有疑则卜之,是荡其疑心。行善得吉,行恶遇凶,是荡其恶心也。天生神物,圣人则之;天地变化,圣人效之;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并同上圣人之情,见乎辞。

  《注》:

  辞也者,各指其所之,故曰情也。

  《疏》:

  辞则言其圣人所用之情。系辞下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注:夫有用则有所宝,有用而:弘道者,莫大乎位。

  《疏》:

  言圣人大可宝爱者,在于位耳。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盛德大业至矣哉。夫《易》,圣人所以崇德而广业也。圣人以此斋戒,以神明其德。夫《易》,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几也。圣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业,以断天下之疑。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莫大乎圣人。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圣人易之以宫室,圣人易之书契。天地设位,圣人成能。

  《注》:

  圣人乘天地之正,故万物各成其能。

  《疏》:

  圣人因天地所生之性各成其能。并同上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幽赞于神明而生蓍。

  《说卦》:

  离也者,明也。圣人南面而德天下,响明而治,盖取诸此也。

  【礼记】

  圣人之记事也,虑之以大,爱之以敬,行之以礼,修之以孝养,纪之以义,终之以仁。

  《文王世子》圣人至德。

  《礼器》圣人南面而立而天下大治。同上故圣人作则,必以天地为本,以阴阳为端,以四时为柄。

  《疏》:

  圣人为教象,须法四时而通也。以日星为纪。

  《疏》:

  敬授民时,是法日星为纲纪也。月以为量,《疏》:

  天之运行,每三十日为一月,而圣人制教,亦随人之才分,是法月为教之限量。鬼神以为徒,五行以为质,礼义以为器,人情以为田。并《礼运》圣人参于天地,并于鬼神,以治政也。

  《疏》:

  圣人参拟于天地以修治政教也。故圣人耐音能以天下为一家,中国为一人,《疏》:

  皆感义怀德而归之。圣人所以治人七情,修十义,讲信修睦。并同上圣人作乐以应天,制礼以配地,礼乐明备,天地官矣。

  《乐记》圣人作为父子君臣以为纪纲,纪纲既正,天下大定。同上圣人南面而治天下,必自人道始。

  《大传》圣人建阴阳天地之情,立以为《易》《祭义》清明在躬,气志如神。注:谓圣人也。

  《孔子闲居》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知焉,虽圣人亦有所不能焉。

  《中庸》舜其大孝也与?德为圣人《中庸》诚者,天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注:言作礼乐者,必圣人。在天子之位。百世俟圣人而不惑。并同上圣人制之以道《乡饮酒义》圣人之制作也,不制以己,使民有所劝勉,愧耻,以行其言。

  《表记》

  【孝经】

  圣人知孝之可以教人也。故因严以教敬,因亲以教爱。

  《序》圣人之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其所因者本也。

  《圣治章》

  【论语】

  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

  《述而》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子张》

  【孔子家语】

  圣人之设防,贵其不犯也。制五刑而不用,所以为至治也。

  《五刑》圣人之化,太上以德教,而以礼齐之。

  《五帝德》

  【河图】

  黄帝曰:凡人生一日,天帝赐算三万六千,又赐纪二千,圣人得三万六千七百二十,凡人得三万六千,一纪主一岁,圣人加七百二十。

  【大公六韬】

  圣人体天。

  【老子】

  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二章圣人之治虚其心。三章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五章及至圣人,蹩为仁,醻为义,而天下始疑矣。圣人后其身而身先。七章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二十二章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二十七章圣人去甚,去奢,去泰。二十九章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三十四章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牍见天道,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无为而成。四十七章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四十九章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五十七章圣人直而不肆,光而不曜。五十八章圣人欲不欲,学不学,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六十四章圣人无为,故无欲。同上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七十章圣人被褐怀玉,七十章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八十一章

  【左传】

  圣人与众同欲,是以济事。成六年文子曰:唯圣人能外内无患,自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注》:

  骄亢则忧患生也。成十六年

  【曾子】

  《天圆章》:

  是故圣人为天地主,为山河主,为鬼神主,为宗庙主。

  【文子】

  圣人法,始不可见,终不可及,令出如流。圣人内修道术,而不外饰仁义;知九窍四支之宜,而游乎精神之和。

  【尸子】

  圣人之身犹日也。夫日圆尺,光盈天地,圣人之身小,其所烛远矣。圣人正己而四方治,故曰天地之大府。

  【关尹子】

  《三极篇》:

  极者,尊圣人也。圣人之治天下,不我贤愚,故因人之贤而贤之,因人之愚而愚之;不我是非,故因事之是而是之,因事之非而非之;知古今之大同,故或先古,或先今;知内外之大同,故或先内,或先外;天下之物无得以累之,故本之以谦;天下之物无得以外之,故含之以虚;天下之物无得以难之,故行之以易;天下之物无得以窒之,故变之以权。以此中天下,可以制礼;以此和天下,可以作乐;以此公天下,可以理财;以此周天下,可以御侮;以此因天下,可以立法;以此观天下,可以制器。圣人不以一己治天下,而以天下治天下,归功于圣人,圣人任功于天下,所以尧舜汤之治天下,天下皆曰自然。天无不覆,有生有杀,而天无爱恶;地无不载,有贵有贱,而地无彼此;日无不照,有妍有丑,而日无厚薄。圣人之治天下亦然。故圣人之道如天,圣人之德如地,圣人之用如日。圣人之道天命,非圣人能自道;圣人之德时符,非圣人能自德;圣人之事人为;非圣人能自事。是以圣人不有道,不有德,不有事。圣人知我无我,故同之以仁;知事无我,故权之以义;知心无我,故戒之以礼;知识无我,故照之以智;知言无我,故守之以信。圣人之道,或以仁为仁,或以义为仁,或以礼以智以信为仁。仁义礼知信各兼五者,圣人一之不胶,天下名之不得。弗以行观圣人,道无迹;勿以言观圣人,道无言;勿以能观圣人,道无为;勿以貌观圣人,道无形。行虽至卓,不离高下;言虽至工,不离是非;能虽至神,不离巧拙;貌虽至殊,不离妍丑。圣人假此以示天下,明此乃见圣人。圣人师蜂立君臣,师蛛立网罟,师拱鼠制礼,师战蚁置兵。众人师贤人,贤人师圣人,圣人师万物。惟圣人同万物,所以无我。圣人之于众人,饮食衣服同也,屋室舟车同也,贵贱贫富同也。众人每同圣人,圣人每同众人。彼仰其高,侈其大者,其然乎?其不然乎?圣人曰道,观天地人物皆吾道。倡和之,始终之,青黄之,卵翼之,不爱道,不弃物,不尊君,不贱小人。贤人曰物,物又不同。旦旦又去之,旦旦兴之,长之,短之,直之,方之,是为物易者也。殊不知圣人鄙杂厕别分居,所以为人,不以此为己。鱼欲异群,鱼舍水跃岸即死;虎欲异群,虎舍山入市则擒;圣人不异众人,时物不能拘耳。道无作,以道应世者是事非道;道无方,以道寓物者是物非道。圣人竟不能出道以示人,如钟鼓然,如钟鼓然,圣人之言则然。如舟车然,如舟车然,圣人之行则然。惟莫能然,所以退天下之言;惟莫能知,所以夺天下之智。蛆食蛇,蛇食龟,龟食蛆,互相食也。圣人之言亦然。言有无之弊,言有无之弊,又言非有非无去无之弊,又言去非无非有之弊,言如引锯然。惟善圣者不留一言。若龙,若蛟,若蛇,若龟,若鱼,若蛤,龙皆能之。蛟,蛟而已,不能为龙,亦不能为蛇,为龟,为鱼,为蛤。圣人龙之,贤人蛟之。在己无居,形物自著,其动若水,其静若镜,其应若响。芒乎若亡,寂乎若清,同焉者和,得焉者失。未尝先人而常随人,浑乎洋乎?游太初乎?时金已,时玉已,时粪已,时土已,时翔物,时逐物,时山物,时渊物,端乎权乎?狂乎愚乎?人之善琴者,有悲心,则声凄凄然;有思心,则声迟迟然;有怨心,则声回回然;有慕心,则声奕奕然。所谓悲思怨慕者非乎?非竹非丝,非相得之心符之手符之物,人之有道者莫不中道。圣人以有言有为有思者,所以同乎人,未尝言未尝思者所以异乎人。利害心愈明则亲不睦;贤愚心愈明则友不交;是非心愈明则事不成;好丑心愈明则物不契。是以圣人浑之。世之愚拙者,妄援圣人之愚拙者自解,殊不知圣人时愚时明,时拙时巧。以圣师圣者贤人,以贤师圣者圣人。盖以圣师圣者,徇绩而忘道;以贤师圣者,反绩而合道。贤人赴上而不见下,众人赴下而不见上,圣人道乎上下,惟其宜之。岂曰离贤人众人别有圣人也哉!天下之理,夫者唱,妇者随;牡者驰,牝者逐;雄者鸣,雌者应。是以圣人制言行而贤人拘之。圣人道虽虎变,事则鳖行;道虽丝纷,事则棋布。所谓圣人之道者,胡然孑孑尔,胡然彻彻尔,胡然忧忧尔,胡然戚戚尔。惟其编俾万物,而无一物能俾之,故能贵万物。云之卷舒,禽之飞翔,皆在于虚空中,所以变化不穷。圣人之道则然。

  【子思子】

  悬子问子思曰:“吾闻同声者相求,同志者相好,子之先君夫子,见于子产则兄事之。而世谓子产仁爱,夫子圣人,是谓圣道事仁爱乎?吾未喻其人之孰先后也,故质于子。”子思曰:“然子之问也。昔季孙问言游,亦若子之言也。子游答曰:‘以子产之爱譬夫子,其犹浸水之与膏雨乎?’康子曰:‘子产死,郑人舍玦珮,妇女舍珠,巷哭三日,笙竽不作。夫子之死也,吾未闻鲁人之若是也。奚故哉?’子游曰:‘夫浸水之所及也则生,其所不及则死。故民皆知焉,膏雨之所生也广莫大焉,民之受赐也普矣。莫识其由来者,上德不德,昌以无德。’季孙曰:‘善。’”悬子曰:“其然。夫子适周见苌弘,言终退,苌弘语刘文公曰:‘吾观孔仲尼有圣人之表,其状河目而隆颡,是黄帝之形貌也。修肱而龟背,其长九尺有六寸,是成汤之容体也。’”

  【孟子】

  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放勋曰:劳之来之。圣人既竭心思焉,继之以不忍人之政,则仁覆天下矣。

  《离娄·上》圣人之行不同也,或远或近,或去或不去,归洁其身而已矣。

  《万章·上》圣人与我同类者。

  《告子上》心之所同然者,何也?谓理也,义也,圣人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耳。同上圣人人伦之至也。欲为君,尽君道;欲为臣,尽臣道。二者皆法尧舜而已矣。

  《离娄·上》圣人之忧民也如此,尧以不得舜为己忧,舜以不得皋陶为己忧。滕文公上圣人之于民亦类也。出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者也。

  《公孙丑·上》形色,天性也。惟圣人然后可以践形《注》践,履,居之也。

  《易》曰黄中通理,圣人内外文明,然能以正道履居此美形。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尽心·上》圣人之于天道也,命也,有性焉,君子不谓命也。

  《尽心·下》由孔子而来至于今百有余岁,去圣人之世若此其未远也,近圣人之居若此其甚也。

  《尽心·下》我亦欲正人心以承三圣者,能言距杨墨者,圣人之徒也。

  《滕文公·下》圣人百世之师也,伯夷,柳下惠,是也。奋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闻者莫不兴起也。非圣人而能若是乎?《尽心·下》子夏,子游,子张,皆有圣人之一体。冉牛,闵子,颜渊,则具体而微。公孙丑·上

  【庄子】

  圣人并包天地。应帝王圣人天下之利器。

  《箧》圣人原天地之美,运万物之理。

  《知北游》圣人不从事于务,不就利,不违害。

  《齐物论》圣人观于天而不助。

  《在宥》圣人善,故静也。万物不足以挠心。同上圣人法天贵真,不拘于俗。

  《渔父》以天为宗,以德为本,以道为门,兆于变化,谓之圣人。

  《天下篇》圣人以仁义为准绳,临大难而不惧者,圣人之勇也。

  《秋水》及至圣人,屈折礼乐以正天下之形,垂政仁义以慰天下之心。

  《马蹄》圣人则以身殉天下。

  《骈母》圣人之心,静乎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也。

  《天道》尧观乎华,华封人曰:请祝圣人,使圣人寿,使圣人富,使圣人多男子。

  《庄天地》圣人休休焉则平易矣;平易则恬淡音淡矣;平易恬淡,则忧患不能入,邪气不能袭,故其德全而神不亏。故曰:圣人之生也天行,其死也物化,静而与阴同德,动而与阳同波。不为福先,不为祸始,感而后应,迫而后动,不得已而后起。去知与故,循天之理,故无天灾,无物累,无人非,无鬼责。其生若浮,其死若休。不思虑,不豫谋,光矣而不耀,信矣而不期。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魂不罢,虚无恬淡,乃合天德。

  《外篇·刻意》圣人并包天地,泽及天下,而不知其谁氏。

  《疏》圣人德合二仪,故并包天地;仁覃无外,故泽及天下;成而不处,故不知谁为;推功于人,故莫识其氏族矣。

  《杂篇·徐无鬼书》

  【列子】

  圣人见出以知入,观往以知来此其所以先知之理也。

  《说符》圣人因阴阳以统天地,《天瑞》圣人无全能。圣人之教,非仁则义。圣人知所与,知所去。同上

  【管子】

  圣人之为国也,观俗立法,则治同法法圣人精德,立中以生正。同上圣人参于天地宙合天地形之,圣人成之,则与天同极。

  【荀子】

  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

  《劝学》圣人何以不欺,曰圣人者,以己度人者也。故以人度人,以情度情,以类度类,以道观尽。

  《非相》有圣人之辩者。同上圣人者,本仁义。当是非,齐言行,不失毫厘。

  《儒效》井井兮其有条理也,绥绥兮其有文章也,熙熙兮其乐人藏也,如是则可谓圣人矣。此其道出乎一,曷谓一?曰执神而固。神固之谓圣人,圣人也者,道之管也,天下之道管是矣,百王之道一是矣。积善而全美谓之圣人,圣人也者,人之所积也,能虑能固,斯圣人矣。

  《礼论》圣人者,道之极也,故学者学为圣人也。宇中万物生人之属,待圣人然后分也。并同上千举万变,其统类一也。是圣人之知也。

  《性恶》礼义法度者,圣人之所生也。同上齐明而不竭,圣人也。

  《修身》圣人为知矣,不诚则不能化万民。

  《不苟》唯圣人为不求知天。

  《天论》圣人清其天君,正其天官,备其天养,顺其天政,养其天情,以全其天功。同上天下者,至重也,至大也,至众也。此三至者,非圣人莫之能尽,故非圣人莫之能王,圣人备道全美者也,是垂天下之权称也。

  《正论》圣人无两心。

  《解蔽》圣人之行道也,无强也。同上乐合同,礼别异,礼乐之统,管乎圣人矣。

  《乐论》处圣人之势,行圣人之道,《强国》圣人之得势者,舜禹是也。

  《十二子》工输不能加于绳墨,圣人不能加于礼。

  《法行》

  【韩非子】

  《杨权篇》:

  若天若地,是谓累解。天地,高厚不可测者也。君用意如天地,则上因下考之,累可解也。若地若天,孰疏孰亲?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故无疏无亲也。能象天地,是谓圣人,谨修所事,待命于天,毋失其要,乃为圣人。

  【慎子】

  《威德篇》:

  圣人有德,不忧人之危也,圣人虽不忧人危也。百姓准上而比于下,其必取己安焉,,则圣人无事矣。故圣人处上能无害人,不能使之无己害也,则百姓除其害矣。圣人之有天下也,受之也,非敢取之也;百姓之于圣人也,养之也,非使圣人养己也。则圣人无事。

  【国语】

  范蠡曰:死生因天地之刑。注:死,杀也。刑,法也。杀生必因天地四时之法,推亡固存是也。天因人,因人善恶而福祸之。圣人因天,天垂象圣人则之人自生之,天地形之,形,见也。见其凶之象圣人因而成之。因吉凶以诛赏

  【史记】

  《天官书》:

  三光者,而圣人统理之。

  《屈平传》:

  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与世推移。

  《商君传》:

  甘龙曰:圣人不易而教,智者不变法而治,圣人因民而教,不劳而伐功。圣人制礼节欲,取于民有度,使之以时,用之有地。

  【西汉书】

  《刑法志》:

  圣人躬明哲之性,必通天地之心。圣人制礼作教,立法设刑,动缘民情而则天象地。

  《律历志》:

  乐歌咏五常之言,应人伦,原情性,感之以乐,莫不同乎一。唯圣人能同天下之意,故帝舜欲闻之也。

  《礼乐志》圣人象天地制礼乐。

  《贾谊传》:

  圣人有金城。

  《董仲舒策》:

  圣人莫不以致明,以微致显,是以尧发于诸侯,舜兴于深山,非一日而显也。圣人法天而立道,亦博爱而亡私,布德施仁以厚之,设谊立礼以导之。命者天之令,命非圣人不行,故王者上谨于承天意以顺命也。

  《韩安国传》:

  王恢曰:圣人因于时。高帝尝围于平城,及反位而无忿怒之言。圣人以天下为度,不以己私伤天下之功。师古曰:言当随天下人心,而宽大其度量也。

  《司马迁传》:

  圣人不巧,时变是守。

  《伍被传》:

  圣人万举万全。

  《翼奉传》:

  天地设位,垂日月,布星辰,分阴阳,定四时,列五行,以神圣人,名之曰道。圣人见道,然后知王治之象。

  《贡禹传》:

  天生圣人,盖为万民。

  【春秋繁露】

  《威德所生篇》:

  我虽有所愉而喜,必先和其心以求其当,然后发庆赏以立其德;虽有所忿而怒,必先平其心以求其政,然后发刑罚以立其威。能常若是者谓之天德,行天德者谓之圣人。

  《立元神篇》:

  天积众精以自刚。圣人积众贤以自强;天序日月星辰以自光,圣人序爵禄以自明。天所以刚者,非一精之力;圣人所以强者,非一贤之德也。故天道务盛其精,圣人务众其贤盛其精而壹其阳,众其贤而壹其心,壹其阳,然后可以致其神;同其心,然后可以致其功。是以建治之术,贵得贤而同心。为人君者,其要贵神,神者,不可得而视也,不可得而职也。是故视而不见其形,听而不闻其声。声之不闻,故莫得其响;不见其形,故莫得其影。莫得其影,则无以曲直也;莫得其响,则无以清浊也。无以曲直,则其功不可得而败;无以清浊,则其名不可得而度也。所谓不见其形者,非不见其进止之形也,言其所以进止不可得而见也;所谓不闻其声者,非不闻其号令之声也,言其所以号令不可得而闻也。不见不闻,是谓冥昏。能冥则明,能昏则彰,能冥能昏,是谓神。人君贵居冥而明其位,处阴而向阳,恶人见其情而欲知人之心。是故为人君者,执无源之虑,行无端之事,以不求夺,以不问问。吾以不求夺,则我利矣;彼以不出出,则彼费矣;吾以不问问,则我神矣;彼以不对对,则彼情矣。故终日问之,彼不知其所对;终日夺之,彼不知其所出。吾则以明而彼不知其所亡,故人臣居阳而为阴,人君居阴而为阳,阴dao尚形而露情,阳道无端而贵神。

  【刘向说苑】

  圣人之于百姓,其犹赤子乎?

  【大戴礼】

  圣人智通大道,应变不穷,穆穆纯纯。哀公问何谓圣人?孔子曰:“圣人其事大,配乎天地,参乎日月。”

  【韩诗内传】

  以从俗为善,以货财为宝,以养性为己至道,是民德也,未及于士也;行法而志坚,不以私欲害其所闻,是劲士也,未及于君子也;行法而志坚,好修其所闻以矫其情,言行多当,示安谕也,知虑多当,未周密也,上则能大其所隆也,下则开道不若已者,是笃厚君子,未及圣人也。若夫百王之法,若别白黑,应当世之变,若数三纲,行礼要节,若性四支,因化之功,若推四时,天下得序,群物安居,是圣人也。

  《诗》曰明昭有周,式序在位。又曰:圣人养一性而御大气,持一命而节滋味,奄治天下,不遗其小,存其精神,以补其中,谓之志。

  《诗》曰:不竞不纟求,不刚不柔,言得中也。

  【杨子】

  圣人乐天知命,乐天则不勤,知命则不忧。

  《修身》圣人好己师。圣人耳不顺乎非,口不离乎善。圣人曰神。圣人用,天下检。观乎天地则见圣人。有德者好问圣人。并同上圣人文质者也。车服以彰之,藻色以明之,声音以扬之,诗书以光之。

  《先知》圣人乐天,陶成天下之化,使人有士君子之器。圣人之法,未尝不关盛衰焉。圣人之道,譬犹日之中矣。不及则未,过则宏。并同上惟圣人为可以开明。

  《问道》圣人之言似于水火,水测之而益深,穷之而益远,火用之而弥明,宿之而弥壮。圣人之治天下也,碍诸以礼乐。大哉圣人言之至也。开之广然见四海。并同上圣人聪明渊懿,继天测灵,冠乎群伦,经诸范。五百圣人有拟天地而参诸身乎?或问:“五百岁而圣人出,有诸?”曰:“尧舜禹,君臣也,而并。文武周公,父子也,而处。汤孔子数百岁而生,因生以推来,虽千一不可知也。”或问:“圣人占天乎?”曰:“圣人以人占天”。浑浑乎圣人之道,群心之用也。圣人重其道而轻其禄。圣人之言远如天。圣人矢口而成言,肆笔而成书,言可闻而不可殚,书可观而不可尽。圣人之材天地也。”李注:覆载与天地合其德。圣人之言,天也。或曰圣人无益于庸也。天地简易而圣人法之。圣人愈钝而后利,关百圣而不惭,蔽天地而不耻,能言之类莫能加也。贵无敌,富无伦。并同上圣人得言之解,得画之体。问神人圣人之辞,浑浑若川。问神心其神矣乎?能常操而存者,其惟圣人乎?圣人存神索至,成天下之大顺,致天下之大利,和同天人之际使之无间者也。同上问圣人表里。曰:威仪文辞表也,德行忠信里也,《重黎》孝至矣。一言而该,圣人不加焉。

  《孝至》或曰:“圣人事,异乎?”曰:“圣人德之为事”。同上仰圣人而知众说之郛也。

  《学行》迁善也者,圣人之徒欤!

  圣人则异贤人矣。并同上圣人虎别,其文炳也。

  《吾子》圣人之言,炳若丹青,有诸?曰:“丹青初则炳,久则渝渝乎哉!”或曰:“圣人之道若天,天则有常矣。奚圣人之多变也?”曰:“圣人固多变,人之书言行天也,天其少变乎?”并《君子》

  【淮南鸿烈解】

  圣人无思虑,无设储,来者弗迎,去者弗将。将送人虽东西南北,独立中央,故处众枉之中不失其直。天下皆流,独不离其坛城,故不为善、不避丑,遵天之道;不为始,不专已,修天之理;不豫谋,不乘时,与天为期;不求得,不辞福,从天之则。则不求所无,不失所得,内无旁祸,外无旁福。祸福不生,安有人贼。为善则观,为不善则议。观则生贵,议则生患。故道术不可以进而求名,而可以退而修身;不可以得利,而可以离害。故圣人不以行求名,不以智见誉,法修自然,己无所与。虑不胜数,行不胜德,事不胜道。为者有不成,求者有不得,人有穷而道无不通,与道争则凶。故《诗》曰:不识弗知,顺帝之则。

  《诠言训》圣人不以名尸,不为谋府,不为争任,不为智主,藏无形,行无迹,游无朕。朕兆不为福先,不为祸始。保于虚无,动于不得已。欲福者或为祸,欲利者或离害。故无为而宁者,失其所以宁则危;无事而治者,失其所以治则乱。星列于天而明,故人指之;义列于德而见,故人视之。人之所指,动则有章;人之所视,行则有迹。动有章则词,行有迹则议。故圣人明于不形,藏迹于无为。同上圣人之治天下,非易民性也,拊循其所有而涤荡之。故因则大,化则细矣。

  《泰族训》圣人内修其本,而不外饰其末,保其精神偃其智,故漠然无为而无不为也。

  《原道训》圣人不以人滑天,不以欲乱情,不谋而当,不言而信,不虑而得,不为而成。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时难得而易失也。圣人一度循轫。并同上圣人之学,欲以反性于初而游心于虚也。

  《淑真训》圣人内修道术,而不外饰仁义。同上古之圣人,和愉宁静也。其志得道行,命也。同上圣人由近知远,万殊为一。

  《本经训》圣人在位,怀道而不言,泽及万民。

  《览冥训》圣人在上,则民乐其治。圣人在上,化育如神。圣人察其所以往,则知其所以来者。并《缪称训》圣人之财制物也,犹工匠之削凿枘也,曲得其宜不折伤。

  《齐俗训》圣人法天顺情,以天为父,以地为母,阴阳为纲四时为纪。

  《精神训》圣人事省而易治。

  《王术训》圣人之于善也,无小而不举;其于过也,无微而不改。同上

  【东汉书】

  天之纪纲,圣人宝焉。

  《律历志》历法云:昔者圣人之作历也,观璇玑之运,三光之行,道之发敛,景之长短,斗刚之建,青龙所躔。参伍以变,错综其数而制术焉。同上圣人处乎天子之位,服玉藻邃延,所以副其德彰其功也。

  《舆服志》天道性命,圣人难言。

  《桓谭传》故圣人升高据上,则以德义为首;涉危覆倾,则以贤者为力。

  《黄琼传疏》蔡邕作《释诲》曰:盖闻圣人之大宝曰位,故以仁守位,以财聚人。

  《本传》圣人执权,遵时定制。崔《政论》故圣人能与世推移,而俗士苦不知变。同上圣人顺时以动。

  《皇甫嵩传》

  【晋书】

  昔者圣人拟宸极以运璇玑,揆天行而序景耀。

  《律历志》圣人德侔二仪,道贯三才《范宁传》圣人之临天下也,祖乾纲以流化,顺谷风以兴仁。兼三才而御物,开四聪以招贤。

  《华谭传》包举六合,其惟圣人乎?《虞预传》

  【抱朴子】

  《行品篇》:

  拟玄黄之覆载,杨明并以表微,文彪而备体,澄独见以入神者,圣人也。

  【文选】

  圣人有壹定之论。班固《宾戏》昔者圣人受命河洛。圣人所以为圣者,盖在乎乐天知命。黄河清而圣人生,里社鸣而圣人出,群龙见而圣人用。并李萧远《运命论》盖圣人之教化如此,欲自得之,自得之,则敏且广矣。东方朔《客难》

  【隋书】

  圣人法乾坤以作则,因卑高以垂教,设官分职,锡圭祚土,由近而制远,自中以航外。

  《百官志》

  【文中子】

  今乃知天下之治,圣人斯在上矣。

  《王道》圣人无常心,以万物为心。圣人达而赏罚行,圣人穷而褒贬作。同上圣人所以响明而节天下也,其得中道乎?故能辩上下,定民志。

  《礼乐》薛收问:“圣人与天地如何?”子曰:“天生之,地长之,圣人成之。”《魏相》圣人采诗以观其变。

  《天地》董常曰:愿圣人之道行于时。陈叔运问祭,子曰:“何独祭乎?亦有祀焉,有祭焉,有享焉,三者不同。古先圣人所以接三才之奥也。”并同上圣人之道,其昌也潜,其弊也浸。若寒暑进退,物莫不从之,而莫知其由也。

  《周公》《易》圣人之动也,于是乎用以乘时矣。

  《问易》天下有道,圣人藏焉;天下无道,圣人彰焉。

  《述史》天下有道,圣人推而行之;无道,圣人述而藏之。

  《录关子明事》圣人辅相天地,准绳阴阳,恢皇纲,立人极。同上

  【唐书】

  圣人大德在能纳谏,太宗而能容魏征之直。

  《陈子昂传》经籍也者,先圣据龙图、握凤纪,南面以君天下。

  《经籍志》天有五音,所以司日也;地有六律,所以司辰也。参伍相周,究于六十,圣人以此见天地之心也。

  《律历志》

  圣人之化天下,莫不以孝为本。

  《马周上疏》圣人训人,必以己先之,示不忘本也。同上圣人不畏多难而畏无难。

  《崔群赞》治己治人,惟圣人能之。

  《北狄赞》圣人以不言为德。

  《刘洎传》多闻阙疑,不耻下问,圣人之心也。

  《张荐传》圣人防乱未然,天下何由不治?《韩琬传》圣人接三才之奥,理四海之广。

  《柳仲郢传》宪宗国嗣未立,李绛等言:圣人以天下为大器,知一人不可独化,四海不可无本,故建太子以自副。

  《惠昭太子传》圣人尊德礼而卑刑罚,故舜先敕契,以敷五教,后任处由以五刑也。

  《魏征疏》《易》曰:圣人与天地合其德,是知天不言而信,不为而成,无为之旨,理国之道也。

  《司马承正传》圣人无名者,不为可名之名。圣人受命于天,以人为主;功济于天,天人和同,则宗庙受福,子孙蒙庆。

  《高郢传》圣人广宣文教。

  《李遐叔传》圣人教天下,必制礼以正人情。

  《源乾耀传》圣人酌天道而行者也,亦贵其不已。裴土自《贤良策》古者圣人不出户而知天下。牛僧孺《贤良策》圣人不专其德,贤智必有所归。姚珏《谏太子书》君子谨初,圣人存戒,本立辅臣,朝夕纳诲。陆贽《奏议》圣人制事,必度物宜,无求备于一人,无责人于不逮。同上圣人治天下有要道,曰要在孝悌而已。温彦博曰:圣人之道无不通。

  《突厥传》张蕴古《大宝箴》:

  圣人受命,拯溺亨屯,归罪于已,推恩于民。

  【唐张说集】

  《握乾符颂》:

  圣人握符之大宝也,圣人握符之大政也,圣人握符之大祥也,圣人握符之大历也。

  【韩昌黎集】

  圣人抱诚明之正性,根中庸之正德。

  《颜子不贰过论》圣人一视而同仁,笃近而举远。

  《原人》圣人之道不传世。

  《读荀》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师说》圣益圣,圣人之所以为圣。同上夫圣人乃万世之标准也。

  《伯夷颂》圣人之举事举为,无不与人共之者也。

  《进士策问》且古圣人言通者,百行众艺备于身。

  《通解》《贺雨表》:

  圣人之德与天地通,诚发于中,事应于外。

  【柳宗元集】

  圣人之为教,立中道以示于后。

  《时令论》天地泰而圣人出,雷雨解而品物荣。

  《贺践祚表》

  【李文公集】

  《复性书》:

  上成者,圣人之性也。寂然不动,广大清明,照乎天地,感而遂通天下之故。

  【刘子】

  《明谦》:

  道盈体冲,圣人之谦也,《易》称谦尊而弥光。

  【刘公是先生弟子记】

  圣人行而当理,非求当也,自当也;言而中律,非求中也,自中也。圣人辩必能穷万物而不言,智必能兼万事而不为。不言者有所止之,不为者有所因之。

  【冷斋夜话】

  朱世英言:昔从文公定林数夕,闻所未闻,尝曰:子曾读《游侠传》否?移此心学无上菩提,孰能御哉?又曰:成周三代之际,圣人多生吾儒中,两汉以下,圣人多生佛中,此不易之论也。又曰:吾止以雪峰一句语作宰相。世英曰:愿闻雪峰之语。公曰:这老子尝为众生,自是什么?

  【程氏遗书】

  圣人即天地也。天地中何物不有,天地岂尝有心柬别善恶。一切函容覆载,但处之有道耳。若善者亲之,不善者远之,则物不与者多矣,安得为天地?故圣人之志,止欲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朱子语录】

  圣人之于天地,犹子之于父母。

  《佛经》云:佛为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圣人亦是为这一大事出来。这个道理虽人所固有,若非圣人,如何得如此光明盛大?你不晓得,我说在这里教你晓得;你不会做底,我做下样子在此与你做。只是要持守这个道理,教他常立在世间,上拄天,下拄地,常如此端正。才一日无人维持,便倾倒了。少间脚拄天,头拄地,颠倒错乱,便都坏了。所以说天佑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其克相上帝,宠绥四方。天只生得你,付得你这道理,你做与不做却在你。做得好也由你,做得不好也由你,所以又为之立君师以作成之。既抚养你,又教导你,便无一夫不遂其性。如尧舜之时,真个是宠绥四方,只是世间不好底人不定叠底事,才遇尧舜都安帖平定了。所以谓之克相上帝,盖助上帝之不及也。自秦汉以来,讲学不明,世之人君,固有因其才智做得功业,然无人知明德新民之事。君道间有得其一二,而师道则绝无矣。卓又问《易》:

  圣人参天地而两之。云云。先生云:前日正与学者言佛经云:我佛为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圣人亦是为一大事出现于世。上至天,下至地,中间是人,塞于两间者,无非此理。须是圣人出来,左提右挈,原始要终,无非欲人之有以全此理,而不失其本然之性也。天佑下民,作之君,作之师,只是为此道理,所以作个君师以辅相裁成左右民,使各全其秉彝之良,而不失其本然之善而已。故圣人以其先得诸身者与民共之,只是为这一个道理。如老佛窥见这个道理。庄子神鬼神帝,生天生地。

  《大宗师篇》释氏所谓:能为万象主,不逐四时凋,他也窥见这个道理,只是他说得惊天动地。圣人之学,则其作用处与他全不同。圣人之学,则至虚而实实,至无而实有,有此物则有此理。佛氏只见得如此便休了,所以不同。又问辅相裁成,若以学者言之,日用处也有这样处否?曰:有之。如饥则食,渴则饮,寒则裘,凿井而饮,耕田而食,作为耒耜网罟之类,皆辅相左右民事。卓易木条僩录同

  【朱子语续录】

  圣人万善皆备,有一毫之失,此不足为圣人。常人终日为不善,偶有一毫之善,此善心生也。圣人要求备,故大舜无一毫厘不是,此所以为圣人。不然又安足谓之舜哉?

  【侯氏静一泛言】

  “开天圣人说”:三皇大圣人相继出于天地开辟之顷,天不言,三圣代天而言;天不为,三圣代天而为。此所以谓之天子,而为开天万世之祖也。又“圣人名教说”:圣人名教从天文地理之道而来。天文地理人道,因圣人名教之垂世可征也。观六经诸子遗书可知,非天地不能成圣人之始,非圣人不能成天道之终。有功于天地之间,有功于百世之下,切关乎人道,切补于国家、天下治术,与天地相终始,圣人之名教也。

  【诸儒鸣道集】

  伊川曰:圣人当人不问时,与木石同也。屏山曰:圣人尸居而龙见,渊默而雷声,与木石同,圣人真死矣。吁!伊川曰:汤武未知是圣人不是圣人,若文王则分明是大圣人。屏山曰:予甚不喜,程子谓孟轲有圭角,颜子未到无过之地,今也大不幸又闻此言,吁!可怪也夫。伊川曰:孟子未敢便道是圣人,如说夷惠云皆古圣人,必错了一两字。如说大人则藐之,便不是也。屏山曰:程子之畏大人者而侮圣人之言可乎?拟有一日之长,不可见其短,程子所见果长于古圣人否?明道曰: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圣人,人也,不得无忧。屏山曰:陋哉斯言!鼓万物者,圣人之灵府也。忧患岂能入哉!姑射之神人,尘垢糠,陶铸尧舜,岭南之观察使自有廊幕在,程子岂知有此理哉?

  【扪虱新语】

  孟子所序三圣,世多泥于文而不知其意。王荆公曰:伊尹之学,士多进而寡退,故伯夷出而矫之;伯夷之后,士多退而寡进,故柳下惠出而矫之。三人者,皆因时之偏而救之,非天下之中道也,故不免有弊。至孔子之时,三圣之弊极于天下矣。故孔子出,而后圣人之道大全,而无一偏之患。苏子由独以为不然,曰:孔子尝言此三人矣。或谓之仁人,或谓之贤人,未闻以圣人而许之者。其叙逸民,则曰“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夫人而不能无可无不可,尚足以为圣人乎?且三代之风,今世不得见矣。春秋之际,士方以功利为急,孰谓其多退而寡进而有伯夷之弊,此皆妄意圣人耳。予谓此说,足以正荆公之失而未尽孟子之意。孟子曰:伯夷,圣之清者也;伊尹,圣之任者也;柳下惠,圣之和者也。此假义设辞也。盖孟子谓任与清与和,此三者士君子为行之大概也。士君子之行未至于圣人,则必有所偏,偏则此三者必居其一矣。夫以天下庸庸之人,多因乎流俗而不能自立也。士君子于此三者,苟得其一,则亦可以自见于世。故假此三人者以显其义,然而不免有所偏,非全德也。故复假孔子以终其说曰:孔子,圣之时者也。以为士君子必如孔子,然后谓之全德,否则独行一介之士而已,此孟子愿学之意也。又安有矫弊之说?彼孟子又岂以三子为足与孔子并而称圣乎?予故曰:此孟子假义设辞,明矣。孟子尝以伯夷、柳下惠为圣人,王荆公复以孟子为圣人。虽要推尊孟子,然不必如此立论也。予观文中子设教,自比孔子,而李翱至以其书比之太公家教,则又似贬抑太过,要之皆非至论耶。

  【采真集】

  圣人静而为圣则归其明,动而为王则用其光。

  【乐府诗集】

  《圣人出》:

  圣人出,阴阳和,美人出,游九河。佳人来,马非离哉!何驾六飞龙。四时和,君之臣,明护不道美人哉!宜天子,免甘星。筮乐甫始;美人子,含四海。

  【元刘文贞公集】

  《圣人出》:

  二五合神灵,兆民一天性。乃有纯粹精,众人独曰圣。道德备身心,刚常弘教命。规矩则方圆,仁义定中正。

  【国朝周巽泉性情集】

  《圣人出》:

  羲轩位皇极,如日行中天。圣圣继作则,坟典斯流传。乾坤大一统,图书垂万年。高冈来彩凤,清庙鸣朱弦。尼父振遐躅,人文日丕宣。

  【刘基覆瓿集】

  《圣人出》:

  圣人出,临万方。若白日,登扶弃。阴灵韬精星灭芒,群氛辟易归大荒。暧寒谷熙春阳,枯根发茁畅幽藏。潜鱼跃波谷鸟翔,花明草暖青天长。青天长,圣人寿,北斗轩转调气候。北辰中居环列宿,八风应律九歌奏,圆方交格神灵辏。圣人出,阳道开,亿万年,歌康哉!

  【群书足用】

  “圣人”《事对》:

  清明记

  睿知记

  诚明韩

  渊懿杨

  尽伦荀

  备道荀

  冠群伦杨

  育万物记

  《体题》:

  睿哲聪明、睿聪上智《赋偶》哉。粹精乘首出之乾,辅相仰交通之泰。行高于世,为万世之法则,道备于身,具一身之准绳。时龙方御于乘乾,治象适符于开泰;睿哲高古,清明在躬;以自然辅物,未始害物,以无为化民,未尝强民;鸿图亲缵于一人,凤历有开于千载。智出世表,职司化钧;正古今标准于万世,任天下纲常于一身;乾君适应于御天,震子肇新于王器;足以临也,大而化之;聪以作谋,明以作哲;中于不勉,得于不思;前乎千古独此为冠,后乎百世惟吾是师;大以能化,广而乃神。理皆同得此实先得,性本生知非由学知;处君师之任,必尽君师之责。中天地而立,当成天地之能。动作有文进退有度,从容中道周旋中规;百王礼乐孰主孰宰,一代纲常曷经曷纶;中正以观,聪明有临;五百岁而兴,至此适应,数千年而来,未之有伦;兼三才之妙,实任成能之责,中两间而立,独司赞化之权;教设于观,化流以乾;掌握道管,躬待化权。赋隔会应亨嘉,孰不附攀于龙凤;类从上下,自形飞跃于鱼渊。

  【兼金合璧】

  《赋偶》能大而化,自生而知;物来能名也,明合日月,事至不惑也,识前著龟。聪悟生禀,诚明性全;酬酢万变而默藏诸用,经纬四方而莫知其然;列九等之上,无愧班固,在二者之中,可卑乐正。德变黎民,唐帝显钦明之善;教形阙里,宣尼都仁知之称。文王之德之纯,因心而会,周人之才之美,岂学而知;聪明渊懿冠群伦,笃宝辉光新其德。

  《事对》:

  聪明《书·尧典》:

  聪明文思,注言:圣德远著。又《命》:

  昔在文武,聪明齐圣。又《记·中庸》:

  唯天下至圣为能聪明睿智,足以有临也;宽裕温柔,足以有容也;发强刚毅,足以有执也。广渊《书·微子之命》:

  乃祖成汤,克齐圣广渊。睿智《易·系辞》:

  古之聪明睿智,神武而不杀者。睿情《选·江文通杂体诗》:

  礼登伫睿情,乐阕延皇眄。注:天子之情。睿哲《书·舜典》:

  睿哲文明,温恭允塞。疏通《史》颛顼静渊以有谋,疏通而知事。达天德《礼·中庸》渊渊其渊,浩浩其天。苟不固聪明圣知达天德者,其孰能知之。实睿实聪《前叙传》:

  孝昭帝,实睿实聪。作谋作哲《书·洪范》五事:恭作肃,从作人,明作哲,聪作谋,睿作圣。法天立教《书·说命中》注:圣人所以法天而立教。配天地《大戴记》:

  孔子曰:所谓圣人配乎天地,参乎日月。赋偶运化于上,克明者君;鉴利害以前计,烛安危而逆知,明照四海,贵为一人。睿略深蕴,英谋夙资。日月其鉴,而无所不照,著龟其识,而无所不通。临朝大煌煌之美,有德全显显之宜。智自天锡,德能日升。智无不知也,不自为其智,神无不见也,不自为其神。睿德全赋,聪谋悉知。胸中之算虽曰自得,天下之事每虞不知。光履帝位,深潜睿思;不以至聪而强所未悟,不以独见而略所不知。

  瑞物降生圣人

  【王子年拾遗记】

  孔子生之夜,有二苍龙自天而下,而二神女擎香露于空中以沐浴徵在。天帝下奏钧天之乐,有五老列于庭,则五星之精也。先是麟吐玉光于阙里,人家云水精之子,系衰周而素王。故二龙绕室,五星降庭,徵在以绣绂击麟角,及夫子将终,麟解绂而泣。

  邻国有圣人

  【晏子】

  《外篇》《不合经术六》:

  仲尼相鲁,景公患之,晏子曰:“邻国有圣人,敌国之忧也。今孔子相鲁若何?”晏子对曰:“君其勿忧。彼鲁君,弱主也。孔子,圣相也。君不如阴重孔子,设以相齐,孔子强谏而不听,必骄鲁而有齐,君勿内也。夫绝于鲁,无主于齐,孔子困矣。”居暮年,孔子去鲁之齐,景公不纳,故困于陈蔡之间。

  叔孙生圣人

  【西汉书】

  《叔孙通传》:

  高帝既并天下,悉去秦仪法为简易,群臣饮,争功,醉或妄呼,拔刃击柱。上患之,通知上益厌之,说上曰:“臣愿召鲁诸生,与臣弟子共起朝仪。”会十月,汉七年,长乐宫成,诸侯群臣朝,置酒无敢喧哗失礼者,于是拜通为奉常,赐金五百斤。通因进曰:“诸弟子儒生随臣久矣,与共为仪,愿陛下官之。”高弟悉以为郎,通出宦,以五百金赐诸生。诸生乃喜曰:“叔孙生圣人,知当世务。”

  中土多圣人

  【淮南鸿烈解】

  清水音小,浊水音大;音,声湍水人轻,迟水人重。湍,急流得水也中土多圣人,皆象其气,皆应其类。

  观天地见圣人

  【杨子】

  《修身篇》:

  或问:众人曰富贵,而贤者曰义,圣人曰神。观乎贤人则见众人,观乎圣人则见贤人,观乎天地则见圣人。

  【程氏外书】

  杨子曰:“观乎天地则见圣人。”伊川曰:“不然。观乎圣人,则见天地。”

  意圣人

  【南史】

  陈沈不害通经术,善属文,家无卷轴,每制文,操笔立成。曾无寻检。周弘正曰:“沈生可谓意圣人。”

  肉眼不识圣人

  【资治通鉴】

  唐肃宗至德元载辛卯,乾进攻潼关,克之。哥舒翰至关西驿,揭榜收散卒,欲复守潼关。番将火拔归仁等,以百余骑围驿。入谓翰曰:“贼至矣,请公上马。”翰上马出驿,归仁率众叩头曰:“公以二十万众,一战弃之,何面目复见天子?且公不见高仙芝封常清乎?请公东行。”翰不可,欲下马,归仁以毛絷其足于马腹,及诸将不从者皆执之以东,会贼将田乾真已至,遂降之,俱送洛阳。安禄山问翰曰:“汝常轻我,今定何如?”翰伏地对曰:“臣肉眼不识圣人,今天下未平,李光弼在常山,李祗在东平,鲁炅在南阳,陛下留臣使以尺书招之,不日皆下矣。”禄山大喜,以翰为司空同平章事。谓火拔归仁曰:“汝叛主,不忠不义。”执而斩之翰以书招诸将,皆复书责之。禄山知不效,乃囚诸苑中。

  勿惊圣人

  【资治通鉴】

  唐肃宗上元二年,史思明在鹿桥驿,令腹心曹将军将兵宿卫,朝义宿于逆旅。其部将骆悦蔡文景说朝义曰:“悦等与王死无日矣。自古有废立,请召曹将军谋之。”朝义首不应。悦等曰:“王苟不许,悦等今归李氏,王亦不全矣。”朝义泣曰:“诸君善为之,勿惊圣人。”注:当时臣子谓其君父为圣人悦等乃令许叔冀之子李常召曹将军,至则以其谋告之。曹将军知诸将尽怨,恐祸及已,不敢违。是夕,悦等以朝义部兵三百,被甲诣驿。宿卫兵怪之,畏曹将军不敢动。悦等引兵至思明寝所,备思明如厕,问左右,未及对,已杀数人。左右指示之,思明闻有变,垣至厩中,自鞴马乘之,悦人周子俊射之,中臂坠马,遂擒之。思明问乱为谁?悦曰:“奉怀王命。”思明曰:“我朝来语失,宜其及此,然杀我太早,何不待我克长安,今事不成矣。”悦等送思明于柳泉驿,囚之。还报朝义曰:“事成矣。”朝义曰:“不惊圣人乎?”悦曰:“无。”著

  黄者圣人

  【唐书】

  《李泌传》:

  泌至灵武,肃宗欲授以官,泌固辞,愿以客从入议国事,出陪舆辇。众指曰:“著黄衣者圣人,著白者山人也。”帝闻之,恩赐以金紫,拜行军司马。

  三教圣人

  【曾慥类说】

  唐德宗诞日,内殿三教讲论,诸人谈毕,僧鉴虚曰:“臣请奏事,玄元皇帝,我唐天下文宣王,古今之圣人;释伽如来,西方之圣人,皇帝陛下,南赡部洲之圣人。”

  愿天生圣人

  【资治通鉴】

  《后唐明宗纪》:

  长兴四年十一月戊戌,帝殂。帝性不猜忌,与物无竞,登极之年,已六十,每夕于宫中焚香祝天曰:“某胡人,因乱为众所推,愿天早生圣人,为生民主。”在位年谷屡丰,兵革罕用,校之五代,粗为小康

  赵圣人

  【太平广记】

  伪蜀赵温圭,占人灾祥无不中,蜀谓之赵圣人。武将王晖,使蜀有功,后为贵臣挤抑,王御之。一日入朝见赵,赵乃屏告曰:“君面有杀气,怀刃欲阴谋,但君将来当为三郡守一节制,不宜害人取祸。”王掷匕首于地曰:“今日不期逢君,为我开释。”王果迁秦州节度,赵言果验云。

  真圣人

  【宋史】

  《李沆传》:

  沆与王文正公旦同在中书,日取四方水旱盗贼奏之。旦以为细事不足烦上听。沆曰:“人主少年,当使知四方艰难。不然血气方刚,不留意声色犬马,则土木甲兵祷祠之事作矣。吾老不及见此,此参政他日之忧也。”沆没后,真宗遂封岱祠汾,大修宫观,讲坠典,靡有暇日。旦亲见王钦若、丁谓等所为,欲谏则业已同之,欲去则上遇之厚。乃以沆先识之远,叹曰:“李文靖真圣人也。”当时遂谓之圣相。

  【吕氏童蒙训】

  范文正公与郑国文忠富公弼同在政府,富公尝叹曰:“范六丈真圣人,与吾浅见不同。”

  【鲁慥类说】

  《鲁宗道》:

  明肃垂帘,将有志于天下之事。而朝臣默默无敢一言,宗道独抗直不挠。后尝拱手瞻礼而谓曰:“武后真圣人。”对曰:“有唐之罪人耳,陛下乃圣人也。”后曰:“何也?”曰:“武后几危唐社稷,岂非罪人乎?”后默然久之,僭右之心不复萌矣。仁宗幼冲,后将与同日诣慈孝神御,欲以大安辇先法驾,宰相不能对。宗道独曰:“妇人有三从,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翌日后辇遂居其后。

  西方圣人

  【坦斋通编】

  列子述孔子曰:西方有圣人。佞佛者以为指释氏而言,盖妄也。

  《国语》姜氏曰:西方之书有之,曰怀与安,实疚大事。注云:周诗:谁将西方,西归之人,皆谓周也。予谓孔子果有是言,谓昔文王也。于佛何与?至王通直指佛西方圣人,则其学可知矣。

  【宋岳珂史】

  尝得司马温公解禅偈。其义精深,真足以得儒释之同。偈言:文中子以佛为西方之圣人,则佛之心可知矣。今之禅者,好为隐语以迷后人,故作解禅偈。

  【佛祖统纪】

  东汉明帝永平七年,西方圣人丈六,项佩金花,飞行殿庭。旦问群臣,太史傅毅进曰:“臣闻周昭王时,西方有圣人者,其名曰佛,殆非人欤。”帝乃遣使迎之。

  详汉字半个圣人

  【五灯会元】

  义忠禅师初参石巩,巩常张弓架箭接机。师诣法席,巩曰:“看箭。”师乃拨开胸曰:“此是杀人箭,活人箭又作么生?”巩弹弓弦三下,师乃礼拜。巩曰:“三十年张弓架箭,只射得半个圣人。”遂拗折弓箭。

  详僧字一行真圣人

  【唐一行传】

  玄宗诏行,谓曰:“师有何能?”对曰:“颇记览。”帝以宫藉示之。行周览,覆本记念,如素习然。帝降榻稽首曰:“师实圣人也。”他日诏占灾福,若指如掌,帝嗟叹久之。邢和璞者亦术流,莫窥其际,谓尹曰:“一行和尚真圣人也。”及著《大衍历》,《唐书·历律志》以为不刊之典。

  梦古圣人

  【扪虱新语】

  予尝梦至一处,殿宇甚严,有五人坐其中,皆具衣冠。予瞻仰甚久,因问彼中之人皆何人?答曰:“中坐者孔子,左坐者尧舜,右坐者汤武。”皆并肩而独坐,孔子差高。予因三叹古之圣人皆如此堂堂耶。时绍兴十四年甲子,六月二十四日夜,梦中颇讶孔子中坐,既寤而思之,遂得其说。予尝作《孔子论二篇》,一篇为此而设也。

  善形容圣人

  【程氏遗书】

  孔子门人善形容圣人。

  中圣人

  【儒学警悟】

  吾观魏武帝方禁酒,而徐邈私饮至于沉醉。从事赵达问以曹事,邈曰:中圣人。达告之武帝,武帝甚怒。将军鲜于辅进曰:“平日酒客谓酒清者为圣人,浊者为贤人,邈性修谨,偶醉言尔。”邈遂得免。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