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类书 > 永乐大典 | 上页 下页
卷五千二百九十七 昭


  永乐大典卷之五千二百九十七〈十三萧〉

  昭〈昭公十五〉

  〈辛 未景王十未五年〉十有二年〈高集注是年间正月。 汪克宽纂躨晋昭二年。齐景十八年。卫灵五年。蔡灭郑简三十〉

  〈六年卒曹武二十五年。陈灭。祀平六年。宋元二年。秦衰七年。楚灵十一年。吴夷末十四年。〉春齐高偃帅师纳

  北燕伯于阳〈杜注注三年燕伯出奔齐。高偃。高傒玄孙。齐大夫阳。即唐燕别邑。中山有唐县。不言于燕。未得国都。 陆德明〉

  〈绎文傒。音奚。 孔颖达正义疏注。三年至国都。 正义曰。刘炫云。杜谱以偃与酀为一。亦云高傒玄孙。案襄二十九年。传云。敬仲曾孙。酀。非玄孙也。〉

  〈今知非者。案世本。敬仲生庄子。庄子生倾子。倾子之孙酀。是偃为敬仲玄孙也。经言于阳。传言于唐。知阳即唐也。不言于燕。未得国都。与衰二年纳剂〉

  〈聩于感同。 范宁注三年所奔齐者高傒玄孙齐大史也。阳燕别邑。不言子燕未得国都也。 林尧叟句解三年燕伯出奔齐。高偃。高傒玄孙。纳之〉

  〈于阳。内弗受也。阳即唐。燕别邑也。于是齐景公有悉于复霸。 汪克宽纂疏按唐县今属保定路。通旨。诸侯失国。诸侯纳之正也。大夫纳之。非也。左〉

  〈氏传十二年春齐高偃纳北燕伯欵于唐因其众也。杜预注言因唐众欲纳之故得先入唐林尧叟句解十二年春齐高偃纳北燕伯欵于唐唐。即〉

  〈阳地因其众也。言因唐众欲纳之故先得入唐止斋陈传良章指传见北燕伯欵。不书名。叶梦得谳右凡经书纳者。皆与其纳也。若但因众而不论〉

  〈当否。则何纳之与公羊传伯于阳者何。何休注即纳上伯欵。非犯父命不当言于阳。又微国出入不两书。伯不当再出。故断三字问之。 陆德明释〉

  〈文断丁管反。又丁乱反。徐彦疏注。即纳至问之。解云。纳上伯欵者即上三年冬。北燕伯欵出奔齐。是也。其犯父命而见纳。言于邑者即哀二年〉

  〈夏。晋赵鞅帅。师纳卫世子蒯聩子戚。传云戚者何卫之邑也。曷为不言入于卫。父有子。子不得有父也。注云。明其父得有子而废之。子不得有父之〉

  〈所有。故夺其国。文正其义也者是也。然则今此纳北燕伯子阳若是纳上伯欵。即非犯父之命者。正以出奔称伯。不似蒯聩称世子故也。是以何氏〉

  〈于欵之上。连伯言之。见非犯父之命。云又微国出入不两书者僖二十五年秋。楚人围陈。纳顿子于顿。何以不言遂两之也。注云顿子出奔不书者。〉

  〈小国例也。是也。公子阳生也。子曰我乃知之矣注子谓孔子乃乃是岁也。时孔子年二十三。具知其事。复作春秋。案史记知公误为伯子。误为于阳〉

  〈在生刊灭阙。释大刋苦于反在侧者曰子苟知之何以不革。曰如尔所不知何。注如。犹奈也犹曰。奈女所不知何宁可疆更之乎。此夫子欲为后〉

  〈人法。不欲令人妄亿措。子绝四母意。母必母固母我释文女音汝。疆。其文反。今。力呈反。下令楚同。亿。于力反。错七故反。或七各反。字或作措。疏注。〉

  〈如犹至亿措。觧云。孔子云。当是岁时我已年立具见其事。奈汝在侧之徒不见之何故。曰奈汝所不知何也孔子虽知伯于阳者。是公子阳生。但〉

  〈在侧之徒。皆不委曲。若改之。谓已苟出心肺故曰宁可疆更之乎。庄七年。星霣如雨之下传云不修。春秋曰两星不及地尺。而后。君子修之曰星霣〉

  〈如两何氏云明其状似两耳不当言两星不言尺者。霣则为异。不以尺寸录之然孔子修春秋。大有改之处。而特此文不改之者。欲示后人重其旧〉

  〈事似刘公即君与为不上礼之类也故曰夫子欲为后人法。不欲人妄亿措也。亿措者。亿谓有所儗度措者。置也。置意于言也。不欲令人妄儗度。不〉

  〈欲令人妄置意于言矣。若儗度而中之者无伤。即柴也。其来乎。由也其死矣之类是也。若亿措而妄者。正得学者不思之义也。则学而不思则罔之〉

  〈类是也。云子绝四者。备于郑注引之者欲遂无事亿措乃孔子所绝。是以修春秋而有其义矣。春秋之信史也。其序则齐桓晋文注唯齐桓晋文会。〉

  〈能以德优劣。国大小相次序。疏注。唯齐至次序。 觧云谓其盛时事也。及其衰来亦不醇粹。是以僖十三年咸之会。许男序于曹伯之上。而何氏于僖〉

  〈四年许男辛臣卒葬许穆公之下。注云。得卒葬于所传间世者。许大小次曹。故卒少在曹后者。是咸之会。当桓来年。许在曹上。非其次序之事也。其〉

  〈会则主会者为之也。注非齐桓晋文。则如主会者为之。虽优劣大小相越。不改更信史也。其词则丘有罪焉尔。注丘。孔子名。其贬绝讥剌之辞。有所〉

  〈失书是丘之罪。圣人德盛尚谦。故自名尔。主书者。恶纳篡也。不书所篡出奔者。微国虽来踰年君犹不绿。不足扬。下言子北燕者。史文也。北燕本在〉

  〈上。从史文也。 释文恶纳。乌路反。疏注。其贬至之罪。 觧云。即春秋说云。孔子作春秋。一万八千字。九月而书成。以授游夏之徒。游夏之徒不能改〉

  〈一字。是也。云主书者。恶纳篡也者。正以春秋之义。立纳入皆为篡辞。且上有伯欵出奔齐之文。知今纳宜是篡人也。 注。不书至不录。 解云。正〉

  〈以上三年之末。伯欵出奔。遥歴十许年。计应有君矣。阳生篡之。宜书其出。今不书者。微国之君被篡而出走者。皆略而不书之。假令非被篡。但是微〉

  〈国未踰年之君卒。犹不书。况乎被篡出奔。宁不略之乎何氏所以必将未踰年君约之者。正以所见之世。微国成君之出。例皆录之故也。即伯欵之〉

  〈徒是也。 注不足至史文也。解云若足其文。宜云齐高偃帅师纳北燕。公子阳生于北燕。今阳生之下。不言北燕者。正以史之本文。阳生之上有〉

  〈北燕之字。因而从之。不及改顺文。楚杀其大夫成然者。左氏作成能。榖梁作成虔字。叶萼得谳伯于阳者何。至其词则丘有罪焉尔。 右此即孟子〉

  〈所谓其事则齐桓晋文其文则史其义则丘窃取之也此本自晋之乘。楚之梼杭鲁之春秋。发之以为鲁史。亦由晋楚其事与文未尝不同约鲁史〉

  〈以为义则在我尔传闻之不审既变易其辞专以主会为说。固失之矣。又益以公子阳生之事且前见北燕伯欵出奔齐。故今齐以高偃纳之于阳。〉

  〈犹言纳顿子于顿也。不𠕂见北燕者。以未得国。而入其邑。如郑突之栎。卫衎之夷仪也。其文岂不明甚传见经未有书纳君者亦不见北燕。故妄为〉

  〈说以意之。阳生。齐公子也。谓燕适与之名同固不可知然轻凡言纳者皆与其纳之辞。公子而与其纳。其义亦不可通矣。此亦传每以纳为篡。是以〉

  〈失之而弗悟。春秋善善恶恶以示劝沮于天不后世之书。非徒为史以记事之书也。苟录于经者。其义有取焉。若事有阙。不足见义。则删之而已。何〉

  〈用不革。而必书之哉。而公羊榖梁每为疑以传疑之论。吾未见着一王之法。而反传疑者。子曰。吾犹及史之阙文也。有马者借人乘之。今亡矣夫平〉

  〈居教弟子使无以疑而措其私。则阙之可矣。而作经则异。是二氏岂徒得其言。而不知所以为经者欤。榖梁传纳者。内不受也。燕伯之不名。何也。〉

  〈范宁注据义不可受。则应名而绝之。 杨士勋疏传燕伯之不名。何也。 释曰。楚人圜陈纳顿子。传曰纳者何。内弗受也。彼称纳而不名卫侯入〉

  〈于夷仪。亦不书名。则不书名。乃是常事。而传怪燕伯不名者。卫侯朔入于卫。传曰朔之名恶也。则诸侯有恶。出入皆名。此燕伯亦出入宜名。但不以〉

  〈高偃挈之。故直出书名而已。顿子不名者。为楚微者所纳。故亦不名。卫俟入于夷仪不名者。以复归有名。故未入国略而不名也。郑伯突亦未入国〉

  〈书名。以后不书复归。故入栎书名也。不以高偃挈燕伯也。注邵曰。公子遂以去公子为挈燕伯以书名为挈者。臣宜书名。故湏去公子。乃为挈君不〉

  〈可名。而以臣名君者。不待去燕伯则为挈也。是以目燕伯而不书名。所以不与高偃挈之。 释文望。苦结反。以去起吕反。叶梦得谳右诸侯出奔。而〉

  〈自归则名。他国纳之则不名。不以诸侯得相名也。故楚子纳顿子不名。齐高偃纳北燕伯不名。鲁纳齐子紏晋纳郲捷菑而名者。子紏捷菑皆未居〉

  〈也。傅之不以高偃挈燕伯则是然不当与自归而名之者一之以起问也以纳为内弗受其失与前同张洽集注按燕伯出奔。名而纳之。不名者其〉

  〈罪未至。如卫朔郑突诸侯失国。诸侯纳之正也。傅见前左氏傅。杜氏注见前杜预注。孙复尊王发微北燕伯三年出奔斋。不言纳于燕者。明未得国〉

  〈都也。刘敞傅其言纳何。言纳者。与纳也诸侯失国。诸侯纳之正也。刘敞权衡公羊曰伯于阳者。公子阳生也。非也。公羊谓孔子作春秋。用百二十国〉

  〈宝书也。岂百二十国书悉如此残缺乎。曷为不革又孔子作春秋用百二十国。书而见于春秋者。裁六十余国耳。所以不悉见者。师说事非卓佹则〉

  〈不取也。如阳生此事残缺乃尔。又非卓佹。盖何足复录乎。明春秋之作。据鲁史审矣。以是论之。伯于阳。非公子阳生其所云云者皆诬圣人也。榖梁〉

  〈曰纳者。内弗受也。非也。诸侯失国。诸侯纳之。教患哀祸也。顾以为弗受。反当遂其乱臣贼子之心乎。又曰燕伯之不名何也。不以高偃挈燕伯也。亦〉

  〈非也楚人围陈纳顿子于顿。榖梁以谓纳顿子者陈也。陈之挈顿子可矣。即何不名顿子乎苏颖溃解三年燕伯奔斋。六年斋将纳之而不克。至是〉

  〈始纳之其言纳燕有君也。名其出奔而不名。其纳不以高偃名燕伯。君臣之。礼也。不言纳之者。燕未得所都也。龙学孙觉经解春秋书纳者六。其四〉

  〈或纳大夫。或纳公子。其纳失地之君。惟二。顿子北燕。伯是也。春秋诸侯失地则生名。顿子北燕。伯失地不名者。盖孔子之意也。夫立诸侯者。惟天子〉

  〈尔。诸侯不得立诸侯也。诸侯失地则名。顿子北燕伯为斋楚纳之而又名焉。则是诸侯得立诸侯者特变例而不书其名。所以不与斋楚之专立也。〉

  〈榖梁曰。不以高偃挈燕伯。盖一偏之说。公羊又非也。西畴崔子方经解北燕伯之纳。何以不名。未得乎国也。杜谔会义集议曰。三年书北燕伯欵出〉

  〈奔斋。此言斋纳北燕。伯。即欵可知也。出奔书名。史策之常也。入而不名者。亦卫侯入于夷仪之比也。公羊意虽以信史尊经。然于是发傅。理亦迂𤁐。〉

  〈何休徒见晋赵盾帅师纳卫世子蒯聩子戚。故以欵非犯父命释之。是亦方枘而不通经之义例也。 谔曰。末世以诸侯而纳诸侯者弗一。春秋不〉

  〈与而讥之。况以大夫而纳诸侯乎。不正之甚也。而又帅。师以纳之。其恶可知矣。左氏公羊榖梁曰及注。各见前。发微曰见前孙复尊王发微。叶梦得〉

  〈傅高偃。斋大夫之三命者也。阳。北燕之邑也。何以不言纳于北燕。未得北燕。也。其曰纳。与其纳也。息斋高闵集注三年。北燕出奔斋。六年斋将纳之〉

  〈而不果。欵播越在外。盖十年矣。不能自复。而藉斋之力。仅能纳之别邑而已。其失国难反如此。可以为公戒矣。名其出奔而不名其纳者。方其出奔〉

  〈已自绝其国矣。此不名者。罪其国之臣子也。东莱吕祖谦集解吕氏曰北燕伯不名。刘质夫以谓与襄二十五年卫侯入于夷仪同盖国其国。非臣〉

  〈下所当逐。入于夷仪纳于阳不名。以正其君臣之分也。左氏傅见前。杜氏注见前杜预注。泰山孙氏曰见前孙复尊王发微。止斋陈傅良后傅于阳。〉

  〈内弗受也。卫侯朔入卫不言纳。纳顿子不言奔。奔且言纳者。北燕伯欵。卫世子蒯聩也。是内弗受之辞也。端明戴溪讲义榖梁曰。燕伯之不名何也。〉

  〈不以高偃挈燕伯也。公羊曰。伯于阳者何。公子阳生也。北燕伯之出奔。与其入国。其本末甚明。公羊何所见。而以公子阳生释之。如公羊之言。夫子〉

  〈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公羊乃以不可知者为知。其亦异于夫子也㔾矣。平斋洪咨夔说入者归之。易。纳者归之难。北燕伯奔斋。以避诸大夫之偪。〉

  〈出名而纳。不名其纳之正耶。非也。斋为义不终行大事。不以信使燕伯。失所归也。先是景公亲伐燕以纳简公。取赂而还。今命将往纳非复亲伐之〉

  〈勤。力虽可以返诸国都。牵于赂已之私。仅纳之阳以塞其请而已。信义安在哉。异时取郓居公即此意。吕大圭或问或问纳者。不宜纳也。信乎。曰春〉

  〈秋书纳者六。皆用师以纳之。庄九年公伐斋纳紏。伐而纳之也。僖二十五年楚子围陈。纳顿子于顿。围而纳之也。文十四年晋人纳捷菑于邾。则赵〉

  〈盾帅师以纳之也。其书晋人者。以其弗克纳而略之也。宣十一年楚子入陈。纳公孙宁仪行父于陈。则以楚君之重。楚师之众而纳之也。昭十二年〉

  〈春斋高偃帅师纳北燕伯于阳。哀二年晋赵鞅帅师纳卫世子蒯聩于戚。则以帅。师而纳之也。凡言纳者。内弗受而。强致之辞。此盖内无有为之助。〉

  〈而自外用势力以纳之尔。说者曰纳者。不宜纳也。此言过矣。以北燕伯观之。书之曰北燕伯。则是燕之君也。与入于夷仪同。岂有不宜纳者耶。诸侯〉

  〈之入其国。有书入者。有书归者有书纳者。归易辞也。入难辞也。纳者。内莫为助之辞也。木讷赵鹏飞经筌燕伯之奔斋。于今十年。斋于是始纳之。亦〉

  〈缓矣。六年斋侯伐燕。将纳燕伯而不克。盖不能纳。必得赂而止也。圣人恶其无实而千其名。故不书纳焉。今纳之不及国而纳于阳。阳。燕邑也。其后〉

  〈不复见于经。不知卒归燕与否也。然诸侯之入有正篡。圣人于名不名以见之。郑突篡入栎故名。卫侯以正入于夷仪故不名。今燕伯实正也。见逼〉

  〈而奔。倚斋而入。故亦不名。以别其无恶焉。李俞集义谢湜曰。燕伯之斋也。景公为燕伯伐北燕高偃帅。师纳燕伯。斋国之大义也。循而行之。则邦国〉

  〈岂有悖逆之乱哉。虽然。高偃能纳燕。伯于别邑。而不能为之讨逆臣以反其位。非所以定燕伯而安燕国也。书纳于阳。善其志矣。而未善其事也。燕〉

  〈伯虽失位。义未当绝故不名。与卫侯入夷仪不名同意。家铉翁详说公羊伯于阳。公子阳主也。子曰我乃知之矣。在侧者曰。子苟知之。何以不革。曰〉

  〈如尔所不知何。左傅曰。纳北燕伯欵于唐。因其众也。公羊迂僻。当从左。傅北燕伯入于阳。与献入于夷仪其事略相类。皆以乱臣迫逐而出。因大国〉

  〈之力以归。入于其邑而未至其都。皆不名。所以正其君臣之。分。卫献返国而始名之者。则所以结正其失国之罪。或名或不名。皆有深意。或曰斋景〉

  〈公。为北燕出师。至再。春秋其许之乎。曰霸者之欲霸也。皆有身任天下之志。景公有可霸之资当晋政既衰。有可霸之时。而不能以天下自任。前伐〉

  〈北燕受赂而回。此伐北燕半途而𨑰。非其力之不足。用心不刚也。厥后鲁昭孙于其境。子家羁知景公无信。不足仗。劝使改图。良以是故。黄震日抄〉

  〈高偃。高傒之孙也。阳。燕邑也。斋桓公昔尝为燕辟地。燕伯今失国。谓斋为大国。故来奔也。石氏曰以三年奔斋。六年纳之弗克。受燕赂也。至此又六〉

  〈年矣。再纳之。不曰于燕。未能得燕也。然则燕伯十年于外。不知其所终也。陈深读春秋编凡诸侯之奔。有书名者。有不书者。书名者罪失守也。不书〉

  〈者皆被兵出奔。恕其力不足也。出入皆名者。皆有恶也。左氏傅见前。余同前张洽集注。及苏颖濵解。东莱吕祖谦集觧。敬铉备忘诸侯不生名。失国〉

  〈则名。此不名者。苏氏曰。出奔其纳以高偃。不名燕伯。君臣辞也。不曰于燕。曰于阳者。未能得燕也。纳者疆置之辞。高偃初纳之时。晏子有不克君贿〉

  〈之言。岂至此偃犹有是心。故不能得燕。仅纳于阳也。燕伯不名。集义曰。亦卫侯入夷仪之比也。经筌曰。郑。突以篡入栎故名。卫侯以正入于夷仪故〉

  〈不名。今燕伯实正也。不名别其无恶也。燕伯无恶。故以君臣之辞加之。若有恶则不以君臣之辞言也卫侯入于夷仪。详石氏之说。吴澄纂言北燕〉

  〈伯下一有欵字。左传曰见前。杜氏曰见前杜预注。高氏曰见前息斋高闶集注。程端学本义邦衡胡氏曰。燕已有君。不受燕欵。而齐必纳之。故纳于〉

  〈阳而未得国。愚谓燕伯不能治国。至于出奔。今倚大国之力。十年始克入其邑。其为君可知矣。然诸侯出入废置自如。又以大夫而纳诸侯。王纲不〉

  〈振甚矣。杜氏曰见前杜预注。程端学辩疑左氏曰。齐高偃纳北燕伯欵于唐。因其众也。案经但言经北燕伯于阳。左氏云因唐之众。未详信否。公羊〉

  〈曰。伯于阳者何。公子阳生也。至其词则丘有罪焉尔。案昭三年经书北燕伯欵出奔齐。今经又书齐高偃纳北燕伯于阳。其为诸侯明矣。公羊乃摘〉

  〈伯于阳三字。而以为公子阳生。不惟昧经旨。虽训诂亦懜然也。而又引孔子之言以实之。使孔子既明知其为臣而非君。乃以尔所不知而不敢改〉

  〈正。而又称春秋为信史。皆妄也。其惑后世甚矣。榖梁曰。纳者。内不受也。至不以高偃挈燕伯也。案诸侯奔而名者。别其为何君耳。非贬。而名之也。燕〉

  〈伯不名。出奔时已前见耳。非不以高偃挈燕伯也。李廉会通按卫侯入夷仪不言纳。纳顿子不言奔。奔且言纳者。北燕伯卫世子蒯聩也。皆内弗受〉

  〈之辞也。不名之说张氏得之。按公羊此条曰。伯于阳者何。公子阳生也子曰。我乃知之矣。在侧者曰。子苟知之。何以不革。曰如尔所不知者何。春〉

  〈秋之信史也。其序则齐桓晋文。其会则主会者为之也。其词则丘有罪焉尔。注者以为其文当曰齐高偃帅师纳北燕。公子阳生于北燕。盖阳生篡〉

  〈立也。其说无据。不可取。但其下三句诸家多引用。故具录之。左氏榖梁各见前。张氏见前张洽集注。王元杰谳义晋赵鞅纳世子蒯聩于戚。齐高偃〉

  〈纳北燕伯于阳。二子皆至其邑而不及国都。然赵鞅之纳蒯聩。阳虎以为必至齐燕之纳北燕伯。晏子知其不入。此理之必然者也。夫蒯聩得罪于〉

  〈南子而已。以父而取国于子。则其事为顺。蒯聩终以为君。北燕伯欲尽去诸大夫而立其嬖。于事为逆。况燕伯见逐于臣。其入也又在十年之后。国〉

  〈已立君。其民不贰。故止于阳邑而不得入。夫以诸侯千乘之贵。得罪于众民人见弃。失国出奔虽有疆援。终无复国之道。春秋谨而书之。以为失众〉

  〈失民之戒。可不慎欤。俞皋集传释义高氏。偃名。三命大夫。纳燕伯正也。不于其国而于阳。则非也。左氏公羊榖梁传各见前。赵汸集传榖梁传曰。纳〉

  〈者。内不受也。北燕伯何以不名。不以高偃名北燕伯也。诸侯不相名。而况于大夫。其可以名诸侯乎。李衡集说着齐景之纳燕伯。不能尽力也。其不〉

  〈名者。盖传写阙之左氏榖梁曰各见前。杜氏曰见前杜预注。吕氏曰见前东莱吕祖谦集解。张氏曰见前张洽集注。〉三月壬申

  〈高闶集注二月无壬申。日月必有误〉郑伯嘉卒〈杜预注五同盟。孔颖达正义疏注五同盟。正义曰。嘉以襄九年即位〉

  〈其年盟于戏。十一年于亳城北。十六年于汉梁。二十年于澶渊。二十五年于重丘。二十七年于宋。元年于虢。皆鲁郑俱在凡七。云五者杜以其盟既〉

  〈多故皆据君在盟会而言之。襄二十七年是大夫之盟元年虢会。读旧书。二者不数。故为五也。或可转写错误。 林尧叟句斛简公卒。子定公宁立。〉

  〈左氏传三月。郑简公卒。将为葬除。杜预注除。葬道。 陆德明释文为于伪反。及游氏之庙注游氏。子大叔族。将毁焉。子大叔使其除徒执用以立。而〉

  〈无庸毁。注用毁庙具。 孔颖达正义疏执用至庸毁。 正义曰。用。谓毁庙之具。若今锹镢之类也。庸。亦用也。教其除道之徒执所用作具以伫立。而〉

  〈而无用即毁庙也。曰子产过。女而问。何故不毁。乃曰不忍庙也。诺。将毁矣。注教毁庙者之辞。 释文女。音女。既如是。子产乃使辟之司墓之室。有当道〉

  〈者。注简公。别营葬地。不在郑先公旧墓故道。有临时迂直也。司墓之室。郑之掌公墓大夫徒属之家。 释文迂。音于。一音于。疏司墓之室。 正义曰。〉

  〈周礼墓大夫。下大夫二人。中士八人。掌凡邦墓之地域。为之图。令国民族葬。郑之司墓。亦当如彼。此是掌公墓大夫也。言之室有当道者。则非司墓〉

  〈自家之室。故注以为徒属之家。犹尚书注云。玄孙之亲言之。以见高祖曾祖之弟。皆亲亲相似。毁之。则朝而塴。注塴下棺释文朝如字。塴。北邓反。〉

  〈徐甫赠反。礼家作窆。涂彼验反。义同。疏注塴下棺。 正义曰。周礼作窆。礼记作封。此作塴。皆是葬时下棺于圹之事。而其字不同。是声相近。经篆隶〉

  〈而字转易耳。弗毁。则日中而塴。子大叔请毁之曰。无若诸侯之宾何。注不欲久留宾。子产曰。诸侯之宾。能来会吾丧。岂惮日中。无损于宾而民不害。〉

  〈何故不为。遂弗毁。日中而葬。君子谓子产于是乎知礼。礼无毁人以自成也。释文惮。待旦反。 要义郑庄公别营葬地。不在先墓。窆。封。塴。字不同。〉

  〈声相近。并见前正义。林尧叟句解三月郑简公卒。见经注。将为葬除。将除治葬道。及游氏之庙。游氏子。大叔族。将毁焉。将毁庙为葬道。子大叔使其〉

  〈除徒。子大叔使除道之众。执用以立。执毁庙之器用以立。而无庸毁。而无用即毁其庙。曰。教除徒曰。子产过女子产若过汝除道之所。女音汝。而〉

  〈问。必问于汝。何故不毁。缘何不治道。而执用以立。乃曰。乃为我对曰。不忍庙也。不忍毁人之庙也。诺。又教其徒自应曰诺。将毁矣。今将毁之矣。既如〉

  〈是。除徒既如大叔之教。子产乃使辟之。子产不忍毁其庙。乃使迂道适之。辟音避。司墓之室。有当道者。郑简公别营葬地。不在郑先公旧墓故道。〉

  〈有临时迂直也。司墓之室。郑之掌公墓大夫徒属之家。毁之。若毁司墓之室。则朝而塴。塴。下棺也。道直故早朝而下棺。 塴崩去。礼家作窆。弗毁。不〉

  〈毁司墓之室。则日中而塴。道。迂故日中而下棺。子大叔请毁之。请毁其室。曰无若诸侯之宾何。言不欲迂道。久留宾客。子产曰诸侯之宾。言诸侯之〉

  〈宾客。能来会吾丧。能不惮劳苦。秉会吾丧事。岂惮日中。岂惮勤劳。至于日中。无损于宾。少待片时于宾客。本无所损。而民不害。不毁墓室。于民人必〉

  〈有所益。何故不为。何故不迂道而为之遂弗毁。不毁当道之室。日中而葬。迂道至日中而后葬。君子谓子产于是乎知礼。以不毁游氏之庙。及司墓〉

  〈之室。为知礼。礼。夫礼。无毁人以自成也。无毁他人以成自己。敬铉续屏山杜氏遗说。传子大叔。请毁司墓之室。 或曰上大叔既以已庙不欲毁。使〉

  〈除人执用以立。而言乃免。大叔何复欲毁他人之室乎。盖大叔知子产仁必不毁。两设诡辞。以成子产之仁也。息斋高闶集注郑去中国。即楚久矣。〉

  〈至于简公乘晋悼之方兴。以国反正。遂息诸俟之兵。子产。相之。熏然慈仁。在位三十六年。民蒙其泽。蔚为春秋之贤诸俟。其子宁立。是为定公。黄震〉

  〈日抄郑简公背楚归晋。子产相之。弭兵之后。两事晋楚。在位三十六年。民不被兵。春秋之贤诸侠也。〉夏宋公使华定

  来聘。〈杜预注定茟輙孙。左氏传夏。宋。华定来聘。通嗣君也。杜预注宋元公新即位。重言通嗣君也六。详见成四年。享之。为赋蓼萧。弗知〉

  〈又不答赋。注蓼萧诗。小稚。义取燕笑语兮。是以有来。处分。乐与华定燕语也。又曰。既见君子。为龙为光。欲以竉光宾也。又曰。宜兄宜第。令德寿凯。言〉

  〈宾有令德。可以寿乐也。又曰。和鸾雍雍。万福攸同。言欲与宾同福禄也。陆德明释文为。于伪反。蓼。音六。乐。音洛。 孔颖达正义疏。为赋蓼萧。 正〉

  〈义曰。享燕之礼。自有常乐。今特云为赋蓼萧者。文四年卫宁武子来聘。公与之宴。为赋湛露。及彤弓。注云。非礼之常。公特命乐人以未意。则知此亦〉

  〈特命乐人所以尝试。华定。昭子曰。必亡。宴语之不怀。注怀思也。竉光之不宣。注宣。扬也。令德之不知。同福之不受。将何以在。注。为二十年。华定出奔〉

  〈传。疏昭子至不受。正义曰。不怀不宣。不知不受。皆攎。华定为文也。诗云。燕笑语兮。言定当思。此笑语与王相对也。诗云。为龙为光。定当应此竉光〉

  〈宣扬之也。诗云。令德寿凯。定当知已有德以否。须辞谢之也。诗云。万福攸同。定当受同福。荷君恩也。各凖事而为之文。 要义享燕有常乐。特赋蓼〉

  〈萧以试华定。见前正义。林尧叟句解夏。宋华定来聘。见经注。通嗣君也。宋元公新即位。故通嗣君。享之。鲁人享之。。为赋蓼萧。弗知。不知其义。又不〉

  〈答赋。又不能赋诗答鲁之赐。昭子曰。叔孙昭子。必亡。言。华定必将灭亡。宴语之不怀。首章有燕语之义。而华定不能怀思。竉光之不宣。二章有竉光〉

  〈之义。而。华定不能宣扬。令德之不知。三章有令德之义。而。华定不能知识。同福之不受。四章有同福之义。而。华定不能享受。将何以在。将何以久在〉

  〈其位。三十年。华定出奔。东莱吕祖谦传说。华定不答赋。春秋公卿大夫皆知学问。如。华定者亦少洪澔纪咏赋诗弗知。 司徒怙侈不敦诗。为赋蓼〉

  〈萧。曾弗知。浑似叔孙讥庆季徒歌。相鼠及茅鸱 传云。见前左氏传。至二十年。华定出奔陈。襄二十七年。传云。齐庆封来聘。叔孙与庆封食不敬。。为〉

  〈赋。相鼠亦不知也。明年庆封来奔。叔孙食庆封。封汜祭。穆子不说。。使工。为之诵茅鸱。亦不知。注云。茅鸱。逸诗。剌不敬。襄二十九年。传云。宋司徒侈亡〉

  〈家之主也。即。华定庆季庆封也。息斋高闶集注宋元公即位。公始以卿共平公之葬。故宋来聘之。且通嗣君也。木讷赵鹏飞经签宋平之葬。叔弓会〉

  〈之。华定来聘。通嗣君。且拜叔弓之辱也。黄震日抄通嗣君也。亦报叔弓之会葬也。程端学本义义见隠七年。斋来聘。左氏曰见前。左氏传齐侠。卫俟。〉

  〈郑伯。如晋。朝嗣君也。杜预注晋昭公新立。林尧叟句解齐景公。卫灵公。郑定公。朝于晋。朝嗣君也。〉公如晋至河乃

  复〈杜预注晋人以莒故辞公。 重言公如晋二十一。详见文三年。至河乃复五。昭二十。二十三。二十一。定元年。汪克宽纂疏通旨。榖梁曰。〉

  〈季孙氏不使遂乎晋也。然公有夫人齐归之丧。未及练祥。而出行朝礼。已不立矣。鸡微季孙氏。其能遂乎。左氏传公如晋。杜预注亦欲朝嗣君。至河〉

  〈乃复。取郠之役。注在十年。莒人愬于晋。有平公之丧。未之治也。故辞公。公子慭遂如晋。注慭。鲁大夫。如晋不书。还不复命而奔。故史。不书于策。 孔〉

  〈颖达正义疏注。慭鲁至于策。正义曰。此经。书公子慭出奔齐。名见于经。则慭是卿也。出奔既书于策。如晋亦应书之。今不书者。杜以宣十八年书〉

  〈公孙归。父如晋。归。父还自晋。至笙遂奔齐。传称归父还至笙。闻公薨。乃坛帷复命于介。然复出奔。书曰归。父还自晋。善之也。彼善之。故书其去。又书〉

  〈其还。此慭知已谋泄。逃介而先。不复命于君。而还。出奔。故史不书于策。言其为此。故不书其如晋也。刘炫云。杜以慭还不复命。于介而奔。止可不书〉

  〈其还。何故如晋亦不书也。此盖谓君使臣聘。必当告庙。告庙乃得书于策。公归告复。不告使慭故不书如晋。今则定以为慭初欲谋乱鲁国而往聘〉

  〈晋。鲁人责其谋乱。不复命。故贱而不录其聘也。出奔书者。荣其罪人斯得。故显而书之也。刘以为出聘不告庙。故不书。而规杜氏。案不复命而奔。传〉

  〈有其事。公子慭不告庙。传无其文。以无文之事妄规杜氏。非也。林尧叟句解公如晋。亦欲朝嗣君。至河乃复。至晋之河乃归。取郠之役。在十年。莒人〉

  〈愬于晋。莒以取邑。告朔。于盟主。晋有平公之丧。晋以平公新卒。未之治也。未能治鲁之罪。故辞公。故辞公之朝。不旨受。公子慭遂如晋。叶梦得谳公〉

  〈子慭遂如晋。 右按鲁大夫出。未有不书于经者。今但见冬十月。慭出奔齐。而不见如晋。是未尝往晋也。杜预谓还不复命而奔。故史不书。盖后言〉

  〈慭与叔仲小南蒯谋季氏。而从公如晋。南蒯以。费叛。慭闻乱及。郊奔齐。故云尔。是亦不然。公孙归。父亦谋季氏不克而奔者。经先书公孙归。父如晋。〉

  〈后书归父还自晋。至笙遂奔齐。公孙敖以非礼而逃者。经亦先书公孙敖如京师。不至而复。而后书奔莒。何慭而独不乎。赵汸补注公子慭遂如晋。〉

  〈不书本从公行事见复例。在成十三年。襄二十八年。杜氏陈氏俱未考。榖梁传公如晋至河乃复。季孙氏不使遂乎晋也。杨士勋疏季孙。氏。 释曰不〉

  〈言意如。而云氏者。欲见累世。讃公故也。刘敞传此复也。其言乃何。乃。难辞也。何难尔。前此者师伐莒。疾焉。莒人愬于晋。晋俟以为讨。谓公无辱于是〉

  〈反。刘敞权衡按经无慭如晋之文也。杜云慭还不复命而奔。故史不书于策。非也。公孙归。父如晋。还自晋。至柽遂奔齐。此亦不复命者。何以书其如〉

  〈晋乎。柽地在境外。慭奔在郊。不得独不书也。公孙敖如周。丙戌奔莒。此亦自外奔者也。亦先记其如周。不以不复命。而略其出时也。且史之记事始〉

  〈遣。使则书矣。何待其复乃书于策耶。欲为。传。文过。而不知例有相反不可通者。不亦诬乎。杜谔会义乃者。难辞之称也。公之削弱。事晋不暇。今往至〉

  〈河。晋辞之。公屡自𨑰。公之心实所以为难也。故以乃称之。左氏曰。榖梁曰。各见前。息斋高闶集注晋昭公嗣位。公往朝焉。公四如恶。皆至河乃复。榖〉

  〈梁子曰。季孙氏不使遂乎晋也。左氏谓伐莒之役。莒人愬于晋。晋有平公之丧。未之治也。故辞公。盖托词耳。慈湖杨简传按左氏公如晋。至故辞公〉

  〈然则讳而书是也。平斋洪咨夔说善郑以劝来者。犹惧不节。况不礼焉。郑不来矣。周桓公。为郑言也。敬以逆之犹惧其贰。又卑一睦焉。逆群。好也。鲁〉

  〈穆叔为小邾言也。周之于郑。鲁之于小邾。小不加敬。已有不来之惧。鲁何卑于邾。郑而晋郄之。又郄之耶。鲁为诸夏之望盟主。经营紏合之功。常以〉

  〈得鲁为重。今至河輙郄。是公之昏弱。不足为江湖凫鴈之多寡。晋无志于霸。亦不以机心一生。海沤不下为忧也。木讷赵鹏飞经筌昭公之前。公之〉

  〈于晋者多矣。未有半途而复者。文八年公孙敖如京师。不至而复。不至京师而自复。非彼有以郄之。故不地。今昭公如晋者七。而至河乃复者五。说〉

  〈者皆以为得罪于晋。昭公何负于晋。而得罪如是之多也。惟二年公如晋。至河乃复。继书季孙宿如晋。盖昭公之世。政出季氏。季氏疑公如晋。有以〉

  〈讥已也。故以公待命于河。晋辞公。而已如晋。则季氏安此宿之谖也。晋侯不察以为鲁政既不在公。则公之朝不若得宿之聘也。故郄公而听宿焉。〉

  〈至五年公如晋。晋听公朝。公必有以言其故。自五年之后。季氏亦不敢如晋。疑晋听公以治已也。然晋实不能治季氏何。则贡赋之所出。季氏专之。〉

  〈逆季氏则无以得鲁贡。故其后公如晋。晋皆郄之。惧公复有言。以逆季氏之意也。及公末年。内迫于季氏。则宁奔齐。而不敢奔晋。知晋怙季氏而不〉

  〈已也。其事之书于经者。首尾甚白。第学者不考尔。观乎此则至河乃复之故可知矣。说者以为得罪于晋。而晋郄之。彼得罪则不敢朝。既朝则非〉

  〈得罪也。若其冒罪而朝晋。晋何不听其朝而诘之。反郄其朝何。为哉。此固不近人情亦意之耳。李俞集义谢湜曰。左氏谓晋人以伐莒辞公。家铉翁〉

  〈详说縠梁曰。季孙不使遂乎晋也。而左传则以鲁伐莒。取鄄。莒人愬之。晋故辞公。夫伐莒。至于再。又受其叛臣叛邑。鲁实有罪。然皆季氏之所为。明〉

  〈年晋人执意如。亦知罪之所在。而公每至晋輙为所郄。岂晋之诸臣。曲为季氏之地。公有辞不能以自伸欤。縠梁之说必有所本。敬铉备忘按左氏〉

  〈取郠之役。莒人愬于晋。晋有平公之丧。未之治也。故辞公至河乃复。不讳者以三家伐莒。平子取之。非公之恶。故不讳。示不以三家之专累公也。三〉

  〈家累公受辱。屡往屡复。亦弱之甚。程端学本义义见二年。李衡集说着昭公不能以礼为国。而祗取辱也。高氏曰见前息斋高闶集注。左氏曰见前。家氏〉

  〈曰见前家铉翁详说。縠梁曰见。前通旨曰见前汪尧宽纂疏。〉五月葬郑简公〈杜预注三月而葬达。左氏传六月。葬郑简公。杜〉

  〈预注传终子产辞享。明既葬则为免丧。经书五月误。赵汸补注杜氏以此证其卒哭除丧之说。非传意。后见昭十五年。息斋高闶集注因鲁往会。而〉

  〈着其臣子私谥之罪。黄震日抄三月而葬连。子产知礼。而若此不知何也。程端学本义义见隐三月。葬宋穆公。杜氏曰见前杜预注。俞皋集传释义〉

  〈三月葬速。简失礼也。左氏传晋侯享诸侯。子产相郑伯。辞于享。请免丧而后听命。杜预注简公未葬。陆德明释文。相。息甍反下同。孔颖达正义〉

  〈疏子产至于享。 正义曰。僖九年朱桓公卒。未葬。襄公会诸侯。故曰子。是先君未葬。有从会之礼也。郑偪于楚。以固事晋。故父虽未葬。朝晋嗣君。不〉

  〈得已而行。于情可许也。诸侯相享。享必有乐。未葬不可以从𠮷。故辞享为得礼。晋人许之礼也。注善晋不夺孝子之情。重言晋人许之凡六。详见〉

  〈僖三十年。礼也见隐六年。晋侯以齐侯宴中行穆子相。注穆子。荀吴。投壶晋侯先。穆子曰。有酒如淮。有肉如坻。注淮。水名。坻。山名。释文淮。旧如字。〉

  〈四渎。水也。学者皆以淮坻之韵不切。云淮当为滩。潍。齐地水名。下称渑。亦是齐国水也。案渑是齐水。齐侯称之。荀吴既非齐人。不应远举淮水。古韵〉

  〈缓作淮。足得。无劳改也。坻。直疑反。徐直夷反。诗云。宛在水中曰坻。坻。水中高地也。疏投壶。 正义曰。礼记有投壶之礼。其文无相者。咒辞。此中行稯〉

  〈子。与齐侯皆有言辞者。投之中否。以若有神。故设为此语。或可投时。皆有言语。礼自不在之耳。伯瑕责穆子唯言壶何为焉。其以中为隽。责其失离。〉

  〈不云法不言。是授壶皆有言也。凡宴不射。即为投壶。投壶之礼。壶去席二矢半。司射軓八算东面。投壶如射。三而立其天。室中五扶。堂上七扶。庭中〉

  〈九扶。铺四指曰扶。扶。四寸也。算长尺二寸。壶颈修七寸。腹修五寸。口径二寸半。容斗五升。壶中实小豆焉。为其矢之跃而出也。小豆取滑且圣。矢以〉

  〈柘若棘。毋去其皮。取其坚且重也。旧说。矢大七分。注。淮。水名。坻。山名。正义曰。杜以淮为水名。当谓四渎之淮也。刘炫以为淮坻非韵。淮当作潍。〉

  〈又以坻为水中之地。以见杜氏。今知不然者。以古之为韵不甚要切。故诗云。泛彼柏舟。在彼中河。髧彼两髦。实继我仪。又云。为絺为绤。服之无数。仪〉

  〈河数绤。尚得为韵。淮坻相韵。何故不可。此若齐侯之语。容可举齐地滩水。此是穆子在晋何意举齐地水乎。又酒肉相对。多少相似。案尔雅小洲曰〉

  〈啫。小啫曰沚。小沚曰坻。何得以坻之小地对淮之大水。故杜以坻为山名。刘炫又以山无名坻者。案楚子观兵于坻箕之山。坻非山乎。刘以此规杜〉

  〈失。非也。寡君中此。为诸侯师中之。齐侯举矢曰。有酒如渑。有肉如陵。注渑水。出齐国临淄县北。入时水。陵。大阜也。 释文中。丁仲反。下及注同。渑。音〉

  〈绳。时如字。本或作时。音同。疏注。渑水至阜也。 正义曰。释例云。渑水出齐国临淄县北。经乐安博昌县南界。西入时水。释地云。大阜曰陵。寡人中此。〉

  〈与君代兴。注代。更也。 释文更。音庚。亦中之。伯瑕谓穆子注伯瑕士文伯。曰。子失辞。吾固师诸侯矣。壶何。为焉。其以中儁也。注言投壶中不足为儁〉

  〈异。齐君弱吾者。归弗来矣。注欲与晋君代兴。是弱吾君。齐君弱吾君经君君以为弱也。穆子曰。吾军帅强御。卒乘竞劝。今犹古也。齐将何事。注言晋〉

  〈德不衰于古。齐不事晋。将无所事。 释文帅。所类反。御。鱼吕反。卒。子忽反。乘。绳证反。公孙叟趋进曰。日旰君勤。可以出矣。以齐侯出。注叟。齐大夫。传〉

  〈言晋之衰。 释文叟。素口反。徐又所流反。旰。古旦反。 要义郑简公未葬。定公朝晋。子产辞享。投壶有相者视辞礼。 剀以淮坻不韵。坻为水中〉

  〈地规杜。 并见前正义。林尧吏句解晋侯享诸侯。晋昭公以齐卫郑俱来朝为设享燕之礼。子产相郑伯。辞于享。子产相郑定公。请辞享礼。 相。去〉

  〈声。下同。请免丧而后听命。时郑简公未葬。故请待免丧。从晋之命。晋人许之。晋人许其不与于享礼也。不夺孝子之情。故曰礼。晋侯以齐侯宴。晋昭〉

  〈公以齐景饮酒。中行穆子相。即荀吴相礼。投壶。晋侯与齐侯射壶为乐。晋侯先。晋侯为盟生。故先举失。穆子曰。有酒如淮。淮。四渎水也。言有酒如淮〉

  〈之情。有肉如坻。坻。山名。诗云。宛在水中坻。是坻乃水中高地也。言有肉如坻之高。 坻。音迟。寡君中此。寡君投壶而。中此。 中。去声。下同。为诸侯师〉

  〈当为诸侯之师。长。中之。乃射矢而中壶。齐侯举矢。齐景公次举壶失。曰有酒如渑。渑齐水名。言有酒如渑水之清。有肉如陵。陵。大阜也。言有由如大〉

  〈阜之高。寡人中此。寡人投壶而。中此。与君代兴。当与晋君更代而兴。亦。中之。亦射矢而。中壶。伯瑕谓穆子。伯瑕。即子文伯名丐。穆子。即荀吴。曰子失〉

  〈辞。言荀吴失言。吾固师诸侯矣。我固为诸俟师长矣。壶何。为焉。何暇投壶以为轻重。其以中儁也。言投壶虽。中不足为儁异。齐君弱吾君。齐君欲与〉

  〈晋若代兴。是轻晋君以。为弱也。归弗来矣。齐君既归必叛晋矣。穆子曰。吾军师强御。言我三军诸帅强盛御止。卒。乘竞劝。步卒车。乘竞强劝地。 卒。〉

  〈尊入。乘去声。今犹古也。晋德不表于古。齐将何事。齐不事晋。将无所事。公孙叟趋进。叟。齐大夫。趋走而进。 叟。音吏。曰。日旰君勤。言日已晚。君已劳。〉

  〈旰。音干。可以出矣。可以辞出矣。以齐侯出。乃奉齐景公以出。传言晋之哀。东菜吕祖谦传说郑伯辞享。诸侯在丧皆称子。至此郑简公未葬。却言〉

  〈郑伯。见得春秋初制度到此渐变汉书十二年四月。高祖崩。五月丙寅葬长陵。皇太子群臣皆反。至太上皇庙。此至太上皇庙。正如晋朝武宫相似。〉

  〈盖才朝祖庙。便是太子。然未偁帝。犹称太子者。亦在丧称子之意。此皆古制尚在处。惠帝纪云。五月丙寅。太子即皇帝位。至此方称帝。 投壶与射。〉

  〈皆是乐宾。以二者论之。投壶是简易。射又大于投壶。古人才是宴时有此。礼记与左。传不同。记主人先让宾。左传晋侯是。伯主。所以先之。此制固不〉

  〈同。至齐却举本国渑水名。至晋言淮。却不言晋。盖。伯者以统天下言之。礼记载投壶之礼。先宴饮之后。主人奉矢谙宾投壶。宾固辞。主人固请。乃从。〉

  〈主人送矢。宾受失就筵。司射进度壶。请宾曰顺投为入。比投不释。胜饮不胜者。主人亦如之。然后奏狸首卒投。命酌者行觞。然后正爵行。正爵行然〉

  〈复遂彻马。马。即筹也。彻马之后。遂行无算爵。寡君。中此为诸侯师。此句是说得不是。 与君代兴。言与晋迭为。伯主。左传载此处不是闲事。 以〉

  〈齐侯出。盖绿齐闻得伯瑕穆子之言。恐晋君别有胜处。所以做道理使齐侯出。续说同洪澔纪咏有酒如淮。 酒如淮水肉如坻。中此为师已失辞。〉

  〈宾主投壶非隽异。齐君弱晋代兴衰。传云见前左氏。传敬铉续屏山杜氏遗说。传今犹古也。齐将何事。遗说曰穆子谓今晋强如古。齐将敢为何〉

  〈事。杜云不事晋。将无所事颇疏。左氏传晋孙吴伪会齐师者。假道于鲜虞。遂入昔阳。杜预注鲜鱼白狄别种。在中山新市县。昔阳。肥国都乐平沾县〉

  〈东。有昔阳城。 陆德明释文种。章勇反。沾。张廉反。韦昭音拈字。林。他廉反。孔隶达正义疏注。鲜虞至阳城。 正义曰。宣十五年。晋师灭赤狄路氏。〉

  〈十六年。晋人灭赤狄甲氏及留吁。成三年晋却克。卫孙良夫。伐卢咎如。传曰。讨赤狄之余。马是赤狄已灭尽矣。知鲜虞与肥皆白狄之别种也。杜以〉

  〈昔阳为肥国之都。乐平沾县东有昔阳城。疑此为都也。下注云。巨鹿下曲阳县西南。有肥累城。复疑肥国取彼肥为名也。刘炫以为齐在晋东。伪会〉

  〈齐师。当自晋而东行也。假道鲜虞。遂入昔阳。则昔阳当在鲜虞之东也。今按乐平沾县。在中山新市西南五百余里。何当假道于东北之鲜虞。而反〉

  〈入西南之昔阳也。既入昔阳。而别言灭肥。则肥与昔阳不得为一。安得以昔阳为肥国之都也。昔阳即是肥都。何以复言巨鹿下曲阳。有肥累之城。〉

  〈疑是肥名。取于彼也。肥为小国。竟必不远。岂肥名取巨鹿之城。建都于乐平之县也。十五年荀吴伐鲜虞国皷。杜云皷白狄之别。巨鹿下曲阳县有〉

  〈皷聚。炫谓肥皷并在巨鹿。昔阳即是皷都。在鲜虞之东南也。二十二年。传云。晋荀吴使师伪籴者。负甲以息于昔阳之门外。遂袭皷灭之。则昔阳之〉

  〈为皷都。断可知矣。今杜以昔阳为肥国都是者。以。传云遂入昔阳。即云壬年灭肥。是因入而灭之。故云昔阳肥国都也。昔阳既在乐平沾县。而杜又〉

  〈云巨鹿下曲阳县。西南有肥累城。相去远者。以肥是本封之名。后迁于昔阳。犹若杞国。本都陈留后迁绿陵。郑本都京兆。后迁号郐。与此何异。且黄〉

  〈阳今属襄州。去下曲阳。道路非远。在中山南二百许里。刘炫自云肥之与皷。俱在曲阳。足知肥累城与昔阳不甚县绝。刘意欲破社。乃云乐平沾县〉

  〈在中山新市西南五百余里。又自云昔阳皷国都。与肥相近。在中山东南。是自相矛楯也。然鲜虞在北。昔阳在南。所以得假道鲜虞。遂入昔阳者。荀〉

  〈吴意欲灭肥。恐肥国防备。故从晋之北竟。伪欲东南而行。往会齐师。故先回路。假道鲜虞。南入昔阳。如汤之伐桀。迁路从陑。出其不意故也。且杜君〉

  〈土地例称有者。皆疑辞。故杜云乐平沾县东有昔阳。是疑而不定。又且都县移动。古今不一。则晋时乐平沾县何知不是。今之昔阳但肥都。昔阳与〉

  〈皷相近。晋既灭得肥国。故二十二年息昔阳之门外。遂袭皷而取之。昔阳非皷都也。刘意好异闻。妾规杜过。非也。秋八月壬午。灭肥。以肥子绵皋归。〉

  〈注肥。白狄也。绵皋。其君名。巨鹿下曲阳县西。有肥累城。为下晋伐鲜虞起。释文皋。古刀反。累。劣彼反。又力輙反。 要义晋由鲜虞入昔阳。犹汤迁〉

  〈路升陑。 见前正义。林尧叟句解晋荀吴伪会齐师者。荀吴。即中行穆子。伪若将以师与齐师会者。假道于鲜虞。鲜虞。白狄别种。在中山。荀吴从之。〉

  〈假昔军道以与齐会。遂入昔阳。昔阳肥国都。遂乘势入之。秋八月壬午灭肥。肥。白狄也。荀吴灭肥。以肥子绵皋归。丝皋。肥子名。为下晋伐鲜虞起。止〉

  〈斋陈传良章指为下文狄晋起。灭肥不书。灭皷不书。皆以狄晋为重。赵汸补注以肥子绵皋归。不书并后伐鲜虞肥皷。皆白狄微种。鲜虞之属。故十〉

  〈五年灭鼓亦不书。〉楚杀其大夫成熊。〈公羊作成然。榖梁作成虎。 杜预注传在葬简公上。经从赴。 陆德〉

  〈明释文能。音雄。林尧叟句觧成熊。即成虎。左氏传楚子谓成虎。若敖之余也。遂杀之。杜预注成虎。令尹子玉之孙。与闘氏同出于若敖。宣四年闘〉

  〈椒作乱。今楚子信譛而托讨若敖之余。 孔颖违正义疏成虎。正义曰。经书熊。传言虎者。此人名。熊。字虎。传言其字。经书其名。名字相覆。犹伯鱼〉

  〈名鲤。或譛成虎于楚子。成虎知之而不能行。书曰楚杀其大夫成虎。怀宠也。注觧经所以书名。 要义成熊。字虎。犹伯鱼名鲤。见前正义。林尧叟〉

  〈句解楚子。谓成虎。成虎。即成熊。若敖之余也。成虎令尹子玉之孙。与斗氏同出于若敖。宣四年斗椒作乱。今楚子信诣托言若敖之余以讨之。遂杀〉

  〈之。遂杀成虎。或谮成虎于楚子。或谗谱成虎于楚灵王。成虎知之。成虎知或人之譛已。而不能行。而不能见几。去以避祸书曰楚杀其大夫成虎。经〉

  〈书。怀宠也。言其怀思竉禄也。辞经所以书名。东菜吕祖谦传说怀宠也。此最要看。人多犯此病。是以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不可贪他禄位。刘敞〉

  〈传称国以杀大夫者。罪累上也。成熊之累上奈何。楚子恶成熊。或谓楚子曰。是若敖之余也。若敖之乱。国几亡楚子杀之古者父子兄弟不相及。然〉

  〈则是杀无罪者也。其以累上言之何。成熊之为人臣也。怀宠而安利。足以杀其身而已矣。叶梦得传成熊楚大夫之三命者也。熊与斗氏同出于若〉

  〈敖氏。楚人恶斗椒之乱。或譛成熊于楚子。曰若敖氏之余也。成熊知之不能去。楚子于是杀之。成熊之死。罪累上也。故以国杀。息斋高闶集注楚子〉

  〈谓成虎若敖之党也。或譛焉。成虎知之而不能行。遂杀之。怀宠也。楚大夫义见僖二十八年。慈湖杨简传称楚杀。则明楚君臣皆无道。而成熊仕于弑〉

  〈逆之朝。其死也势也。左氏及注并见前。家铉翁详说左。传或譛成熊于楚子。成熊知之而不能去。以是故及虔以猜忌。杀无罪之大夫。故以累上书〉

  〈成熊。怀宠耽禄。见几不作。以及于难。亦有责焉。黄震日抄。传谓其为若敖之后而杀之。以宣四年斗椒之乱也。然成熊于得臣为四世孙。虽与斗氏〉

  〈同出若敖。已遥遥矣。楚之淫刑乃如此。陈深读春秋编当贬楚子。信谗杀其大夫。不当贬成虎不能行。传以名为贬。未可以一槩论也。左氏传见前。〉

  〈敬铉备忘熊书名。罪怀宠也。称国以杀。罪信谮也。然成虎他无大罪。被谮杀身。圣人以怀宠罪之。为后世虑深矣。泄治之忠谏。贤于成熊远矣。然犹〉

  〈书名。以为后世虑。何仁之甚也。后之不幸遇暴君者。卷而怀之可也。怀宠被譛。去之可也。使臣得无死。而君免杀良臣之恶。圣人之仁后世深矣。若〉

  〈夫不顾进退之义。抵罪贪禄。恋恋不能去。以累其宗。失圣人之微旨。可胜叹哉。左氏云或譛成虎虎知之而不能行。义之正。刘氏云怀宠安利而杀〉

  〈其身是也。程端学本义左氏曰。楚子谓成虎。至而不能行。未详信否。义见庄二十六年曹杀大夫。程端学辩疑左氏曰。书曰杀其大夫成熊。怀宠也。〉

  〈凡春秋书杀其大夫。讥专杀耳。非谓怀宠而书杀其大夫也。〉秋七月〈重言秋七月十七。详见隐元年。息斋高闶集注一时无事〉

  〈书首月。存天道王法也。左氏传周原伯绞虐其舆臣。使曹逃。杜预注原伯绞。周大夫原公也。舆。众也。曹。群也。 陆德明释文绞。古而反。 孔颖达正〉

  〈义疏注。原伯绞。周大夫。 正义曰。杜以原伯绞为周大夫。甘简公为周卿志此无明据。以意言耳。冬十月壬申朔。原舆人逐绞而立公子跪寻。注跪〉

  〈寻。绞弟。释文跪。小委反。又音诡。绞奔郊。注郊用也。林尧叟句解周原伯绞。虐其舆臣。虐其柬臣。使曹逃曹。群也。使群曹逃去。冬十月壬申朔。原舆〉

  〈人逐绞。原之众人逐伯绞。而立公子跪寻。跪寻。绞弟。众立之为原公。绞奔郊。郊。周也。东菜吕祖谦传说虐其舆臣使曹逃。正如今或有一县吏人皆〉

  〈逃相似。左氏传甘简公无。子。立其弟过。杜预注甘简公。周卿士。 陆德明释文过。古禾反。下之子过同。过将去成景之族。成公。景公。皆过之先君。〉

  〈释文去。起吕反。成景之族。赂刘献公。注欲使杀过。刘献公亦周卿士。刘定公子。丙申。杀甘悼公。注悼公。即过。而立成公之孙鳅。鳅。平公。 释文鳅。音〉

  〈秋。丁酉。杀献太子之傅庾皮之子过。注过。刘献公太子之傅。杀瑕辛于市。及宫嬖绰。王孙没刘州鸠。阴忌。老阳子。注六子。周大夫。及庾过。皆甘悼公〉

  〈之党。传言周哀原甘二族。所以遂微。林尧叟句解甘简公无子。甘简公。周卿士。立其弟过。无子立弟为后。过。音戈。过将去成景之族。成公。景公。皆〉

  〈过之先君。过欲去其先君之族党。成景之族。赂刘献公。刘献公。亦周卿士。刘定公子成景之族。赂之欲使杀过。丙申。杀甘悼公。悼公即过。刘献公受〉

  〈赂。故杀之。而立成公之孙鳅。鳅立。是为平公。丁酉。杀献太子之傅。庾皮之子过。过刘献公太子之傅。其悼公党。杀瑕辛于市。瑕辛周大夫。亦甘悼公〉

  〈党及宫嬖绰王孙没。刘州鸠。阴忌。老阳子。五子皆周大夫。皆甘悼公党。传言周衰原甘二族。所以遂微。赵汸补注杀甘悼公。陈氏曰。不书义同七年〉

  〈单献公。传载甘战之祸。皆所以起周乱。〉冬十月公子慭出奔齐。〈慭。公羊作整。杜预注书公。谋〉

  〈乱故也。 陆德明释文慭。鱼觐反。一读为整。正领反。左氏传季平子立。而不礼于南蒯。杜预注蒯。南遗之子。季氏。费邑宰。陆德明释文蒯。苦怪及。〉

  〈费。音秘。南蒯谓子仲。注子仲。公子慭。吾出季氏而归其室于公。注室季氏家财。子更其位。注更代也。释文更。音庚。注同。我以费为公臣。子仲许〉

  〈之。南蒯语叔仲穆子。且告之故。注穆子。叔仲矩之子。叔仲小也。语以欲出季氏。以不见礼故。 释文语。鱼据及。注同。季悼子之卒也。叔孙昭子。以再〉

  〈命为卿。注悼子。季武子之子。平子。父也。传言叔孙之见命。乃在平子为卿之前。及平子伐莒克之。更受三命。注十年。平子代莒。以功加三命。昭子不〉

  〈伐莒。亦以例加为三命。 孔颖达正义疏季悼至为卿。 正义曰。悼子之卒。不书于经。则是未为卿也。其卒当在武子之前。平子以孙继祖。武子后〉

  〈即平子立也。传言悼子卒者。欲见昭子为卿。远在平子之先。注。十年至三命。 正义曰。十年平子伐苢。名书于经。即平子于时已为卿矣。释例曰。〉

  〈鲁之叔孙。父兄再命而书于经。晋司空亚旅。一命而经不尽。推此知诸侯之卿大夫。再命以上皆书于经。自一命以下。大夫及士经皆称人。名氏不〉

  〈得见也。刘贾云。春秋之序。三命以上乃书于经。颖氏以为再命称人。传云叔孙昭子三命。踰父兄。昭公十年昭子始加三命。先此叔孙皆自见经。知〉

  〈所书皆再命也。是杜检传文知再命书名。平子伐莒书名。知其已再命矣平子伐莒克之。昭子不伐莒也昭子无功。而更受三命。知平子以功加三〉

  〈命。昭子以例加为三命也。叔仲子欲构二家。注欲称。使相憎。谓平子曰。三命踰父兄。非礼也。注言昭子受三命。自踰其先人。重言非礼也。详见隐〉

  〈元年。疏注。言昭至先人。 正义曰。礼记文王世子云。其朝于公。内朝庶子治之。虽有三命。不踰父兄。郑玄云。治之。治公族之礼也。唯于内朝则然。其〉

  〈余会聚之事则与庶姓同。一命齿于乡里。再命齿于父族。三命不齿。不齿者不在父兄行列中也。彼言三命。不踰父见者。自谓在公内朝。位在公兄〉

  〈下耳。非谓不得受三命踰父兄也。叔仲子欲构二家。因礼有三命。不踰父兄之法。遂言昭子受三命。自踰其先人。以此为非礼也。平子初得其言。不〉

  〈甚晓觧。故使昭子令自贬黜。见昭子不服。乃自知其非。故惧而归罪于叔仲子也。昭子无兄。叔仲子引礼法连言之耳。平子曰然。故使昭子。注使昭〉

  〈子自贬黜。昭子曰。叔孙氏有家祸。杀适。立庶。故婼也及此。注祸在四年。释文适。丁历反。若因祸以毙之。则闻命矣。注言因乱讨已。不敢辞。若不废〉

  〈君命。则固有着矣。注着位次。昭子朝而命吏曰婼。将与季氏讼。书辞无颇。注颇。偏也。 释文颇。普何反。季孙惧而归罪于叔仲子。故叔仲小南蒯公〉

  〈子慭。谋季氏慭。告公而遂从公如晋。注慭。子仲。南蒯惧。不克以费叛。如齐。子仲还。及卫闻乱。逃介而先。注介。副。使也。 释文介。音界。使。所吏反。及郊。〉

  〈闻费叛。遂奔斋。注吾反郊。觧经所以书出。疏注。言及至书出。正义曰。凡言出奔。皆自内而出。文七年。晋先蔑奔秦。先在秦地。困即奔秦。故不言出〉

  〈也。归父还自晋。至笙。遂奔斋。笙在鲁之竟外。故不言出也。此言及郊。已入鲁竟传言及郊。解经所以书出。南蒯之将叛也。其乡人或知之。遇之而叹。〉

  〈注卿人。过蒯而叹。且言曰。恤恤乎。湫乎攸乎。注恤恤。忧患。湫。愁隘。攸。悬危之貌。 释文湫子小反。徐又在酒反。一音秋。攸如字。徐以蒂反。隘。于费反。〉

  〈悬音玄本又作县。 注。恤恤至之貌。 正义田释诂云。恤忧也。故以恤恤为忧患之意也。湫。是湫隘。故以湫为愁隘之章也。诗云。攸攸柿谨。故以攸〉

  〈为悬之貌也。言南蒯之心若此。深。思而浅谋。迩身而远志。家臣而君图。注家臣而围。人君之事。故言思深而谋浅。身近而志远。释丈思息嗣反。注〉

  〈同。疏深思至君围。 正义曰。深思而浅谋。思虑深而知计浅。言甚知小而谋大也。迩身而远志。身卑近而志高远。言其越分以求通也。家臣而君图。〉

  〈为家臣而谋君事。言其非巳所当为也。上二句。其心。下一句指其事。为下句而发上句。故注倒言之。有人以哉。注言今有此人徼以成之。南蒯枚〉

  〈筮之。注不旨其事。泛卜吾㐫。释丈枚。武回反。泛。芳劔反。。南蒯枚筮之。正义曰。礼有卫数。所卫之木。大如着也。今人数物云。一我两故。是筹之〉

  〈名也。尚书大禹谨。舜禅禹。尚让不受。请帝枚卜功臣。惟吾之从。孔安国云。枚。谓历卜之而从其吉。彼谓人下一筹。使歴卜之也。此则不告筮者。以所〉

  〈筮之事。空下一筹而使之筮。故杜云不栺其事。泛卜吉㐫也。或以为杜云洗卜吉㐫。谓杖雷总。则礼云无雷同。是总众之辞也。今俗谚云杖雷。则〉

  〈其义理或然也。过坤。 注坤。下坤上坤。 释文坤。苦门反。之比。 注坤下坎上。比坤六五爻变。 释文比。毗志反。注同曰黄裳元吉。注坤。六五又辞。以〉

  〈为大吉也。示子服惠伯曰。即欲有事。何如。惠伯曰。吾尝学此矣。忠信之事则可。不然必败。外强内温。忠也。注坎险故橿坤顺故温。强而能温。所以为〉

  〈忠。重言忠也。凡七。详见桓公六年。疏以为大𠮷。 正义曰筮遇此丈。而辞云黄裳元𠮷。南蒯自以为所谋之事。必大𠮷。 注。坎险至为忠。 正义〉

  〈曰。坎彖云。习坎重险。是坎为险也。说封云。坤。顺也。六五爻变。则上体为坎坎有险虽。故为刚强也。坤道如顺。故为温柔也。刚强以御难。柔顺以事主〉

  〈故外强而能内温。所以为忠也。和以率贞信也。注水和无土安正和正信之本也。故曰黄裳元𠮷。黄中之色也。裳下之饰也。元善之长也。中不忠。不〉

  〈得其色。注言非黄。 释丈长。丁丈反。疏注。水和至本也。 正义曰。坎为水。水性和柔。坤为土。土性安正。率。循也。贞正也用和柔之性以循安正道。既〉

  〈和且正信之本。故为信也。 故曰。黄裳充吾。 正义曰天下之事。虽则万端。总之诸法。大归忠信而已。能忠能信。无施不可。以有忠信。故曰黄裳元〉

  〈𠮷。解此又辞之意。下不共。不得其饰。注不为裳。事不善不得其极。诖失中德。疏诖。失中德。 正义曰。极训为中。不得其中。言其失中德也。此丈以上二〉

  〈句类之。当云善不极。不得为长。文不然者。惠伯之语虽及覆相叠。不可字字相封。随便而言。故与上不类。外内倡和为忠。注不相违也。 释文倡。昌〉

  〈亮反。和。户卜反。率事以信为共。注率。犹行也。疏注。率。犹行也。 正义曰。率训循。循道而行。故率犹行也。供养三德为善。注三德。谓正直。刚克。柔克也。〉

  〈释文供。九月及。养。余亮反。疏注。二德至克也。 正义曰。洪范三德。一曰正直。二曰刚克。三曰柔克。北安国云。正直者。能正人之曲直。刚克者。刚能〉

  〈立宁。柔克者。和柔能泊。三者皆人之性也。刚则失之于强。柔则失之于弱。故贵莫能刚能柔谓刚不苛。柔不滞溺也。供养三德为善者刚刚抑之。〉

  〈柔则进之。以志意供给长养之。使合于中道各成其德。乃为善也。董遇注本为供养。觧云。尽共所以养成三德也非此三者弗当。注非忠信善不当〉

  〈此扑。 释文当。如字。注同。或丁浪反。疏非此至弗当。正义曰。既言爻为此辞之意。又觧此辞所言之义也。五方则为五色。黄是中史之色也。衣裳〉

  〈所以饰身。裳是在下之饰也。元者。始也首也。于物为初始。于人为头首。元是云诸善之长也。五市之中。犹人之心中。心中不忠。则不得其黄之色也。身〉

  〈体之下。犹名位之下。为下不共。则不得其裳之饰也与事不善则不得其善之中。言为事不中。则非善远长也。更覆言忠。共善三者之义外内倡和〉

  〈为忠。言君在内。臣在外。君侣臣和。不相违。是名为忠也。行事以信。无有卢诈。是名为共也。人之为德。有正直。刚。柔。供养此三者之德。使其德无愆。〉

  〈乃名为善也。非此三者。忠也。共也。善也。则于此卦不当也不当此卦。虽𠮷不可。且夫易不可以占险。将何事也。且可饰乎。注未易犹此易。谓黄裳元〉

  〈𠮷之卦。问其何事。欲令从下之饰。释文夫。音扶。注同。今。力呈反。疏且反至事也。 正义曰。且未易谓此黄裳。元𠮷之易也。惟可以占忠信之事。不〉

  〈可以占危险之事也。问南蒯今将欲为何事山。且可饰乎。言此易所占。唯且可为在下之饰乎。不可为余事也。中羡能黄。忠则黄也。上美为元。善则〉

  〈元也。下羡则棠。共则棠也。忠善共三者皆成。可如此筮之言𠮷也。三者犹有所关。筮推吉未可用也。 注。夫易至之饰。正义曰。惠伯指论此卦而〉

  〈言。夫易非是漫当易。故知夫易犹言此易谓此黄裳元吉之易卦也。险。谓危险。言此封不可以占免险之事。心疑南蒯事险。故问将何事也。且可为〉

  〈下之饰也。欲今南蒯从下之饰鸟共。中羡能黄。上美为元下美则裳。参成可筮。注矣羡尽备𠮷。可如筮。释文参。七南反。又音三犹有阙也。筮虽𠮷。〉

  〈未也。注有翔。谓不参成。将适费饮乡人酒。注南蒯自其家迁适费。 释丈余。于鸩反。乡人或歇之曰。我有圃生之杞乎。注言南蒯在费欲为乱。如杞〉

  〈生于园圃非宜也。杷。世所谓枸杞也。释文围。布古反。杞。音起。枸。音茍。本又作狗。从我者子乎。注子。男子之通称。言役已。可不失今之兼。 释文称。〉

  〈尺证反。去我者鄙乎。倍其邻者耻乎。注邻。犹亲也。 释文倍。音何。已乎已乎。非吾党之士乎。注已乎已乎。言自道下改。疏卿人至士乎。 正义曰。乡〉

  〈人以南蒯季氏家臣。而欲反害季氏。故为歌以感切之也。图者所以殖菜蔬也。杞非可食之物。我有图生之杞。以喻南蒯在费欲为乱也。若能从我〉

  〈之言。不为乱者是为子也。子者。男子之美称。不失善贵。得为子也去我而背叛者。部贱之行也。倍其邻近者。耻恶之事也。若已乎已乎。自遂其心。不〉

  〈肯改者。则不复是吾掌之士乎。释本云。杞。枸檵。舍人曰。枸杷也。注。已乎至不改。 正义曰。杜此觧原南蒯之意。蒯若云此事已乎巳中。自遂其心。〉

  〈如不肯改。则此南蒯非复是吾党之士也。服虞云。巳乎。决绝之辞。则谓歌者。自言已意。可已乎已乎。此南蒯今已非是吾党之士。平子欲使昭子。逐〉

  〈叔仲小。注欲以自觧说。小闻之不敢朝。昭子命吏谓小。待政于朝。曰吾不。为怨府。注言不能为季氏逐小。生怨祸之聚。为明年叔弓图费传。 释文〉

  〈为季。于伪反。下同。 要义诸侯之臣再命书经。一命以下皆人。 平子以功。昭子以例。皆加三命。 礼三命不踰父兄。与此异。 故。筮。谓泛上。或云〉

  〈放雷总下 黄中之色。裳下。之饰。元善之长。。供养三德。董遇云。尽共以养。忠善共参成。可筮。关则不可。 乡人歌囿生之杞。以感切南蒯。 并〉

  〈见前正义。林尧叟句解季平子立。即季孙意如。立在七年。而不礼于南蒯。蒯。南遗之子。季氏费邑宰。南蒯谓子仲。子仲。即公子慭。吾出季氏言吾逐〉

  〈季孙意如。而归其室于公。室。季氏家财也。言归其家财于公室。子更其位。子。谓公子慭。更代意如之位。我以。费为公臣。我以。费邑。为公家臣子仲许〉

  〈之。公子慭从其请。南蒯。语叔仲穆子。叔仲穆子。叔仲带之子。叔仲小也。语以欲出季氏。 语去声。且告之故。且告以季平子不见礼之故。季悼子之〉

  〈卒也。悼子。季武子之子。季平子之父。先卒畤。叔孙昭子以再命为卿。晤子即叔孙婼。传言叔孙昭子。受命为卿。在平子为卿之前。及平子伐莒。在十〉

  〈年。克之。克莒取郠。更受三命。平子伐莒。以功加三命。昭子不伐莒。亦以例加为三命。叔仲子欲构二家。叔仲子。即叔仲小。欲构叔孙。季孙。二家使相〉

  〈孚。谓平子。叔仲小。告季孙意如。曰三命踰父兄。言叔孙昭子受三命。自踰其父凡。非礼也。以踰父兄为非礼。平子曰然。是叔仲小。之言。故使昭子。使〉

  〈叔孙婼自贬黜。昭子曰。叔孙有家祸。竖牛祸叔孙氏。在四年。杀适。立庶。毅适。子仲壬。立庶子婼。适。音嫡。故婼也及此。婼。昭子名。故婼得立为叔孙〉

  〈后。若因祸以毙之。若因叔孙之祸而毙踣之。则闻命矣。言因乱讨。已不敢辞。若不废君命。若不废素鲁君命卿之与。则固有着矣。着。位欠也。自定〉

  〈位。昭子朝而命吏。昭子因朝。君而命吏。曰婼将与季氏讼。言我将与季平子讼曲直于朝。书辞无颇。颇偏也。书辞无敢偏颇。颇普何反。季孙惧。季〉

  〈平子恐惧。而归罪于叔仲子。以三命踰父兄。出于叔仲小。欲归罪于小。以自解说。故叔仲小。南蒯公子慭。谋季氏。故三子同谋去季氏。慭告公。公子〉

  〈慭告昭公。而遂从公如晋。在今年夏。南聩惧不克。南蒯恐不胜季氏。以费叛如齐。南聩以费邑叛如齐。子仲还及卫。子仲。即公子慭。自晋归至卫。闻〉

  〈乱。闻季氏之乱。逃介而先。介。副使。子仲逃其副先归。及郊。归及鲁郊。郭外为郊。闻费叛。闻南蒯以费叛季氏。遂奔齐。言及郊解经所以书出。南蒯之〉

  〈将叛也。南蒯将叛季氏。其乡人或。知之。乡人或知南蒯之谋。过之而叹。过蒯而叹息。且言。且以言感蒯。曰恤恤乎。恤恤忧患之貌。湫乎攸乎。湫。愁隘〉

  〈貌。攸。县危貌。深思而浅谋。思虽深而谋则浅。思去声。迩身而远志。身既近。而志徒远。家臣而君图。家臣而图人君之事。有人矣哉。言今有此人。微〉

  〈以感之。南蒯枚筮之。不指其事。泛卜吉㐫。遇坤 坤。上坤下坤此正卦之比。 坤下坎上。比坤六五爻变为此。曰黄裳元𠮷。坤六五爻辞。以为〉

  〈大吉也。以为大吉之卦。示子服惠伯。以卦繇示子服惠伯。曰即欲有事。何如。言即欲有所为之事。如何。惠伯曰。吾尝学此矣。言我尝学而知此义矣。〉

  〈忠信之事。忠直诚信之事。则可。则可以济。不然。苟非忠信。必败。必至败事。外强内温。坎外卦险故强。坤内卦顺故温。忠也。强而能温。所以为忠。和以〉

  〈率贞。水和而土安正。故和以率正。信也。和正。信之本也。故曰黄裳元𠮷。故其繇曰。黄裳元𠮷。黄。黄之为色。中之色也。中央之色也。裳。裳之为服。下之〉

  〈饰也。在下之饰也。元。元之为义。善之长也。众善之长也。 长张上。中不忠。居中而不能尽忠。不得其色。言非黄。下不共。在下而不能执共。 共。音恭。〉

  〈不得。其饰。不为裳。事不善。作事而不能尽善。不得其极。失中德。外内倡和为忠。外内倡和不相违背。是之为忠。 和。去声。率事以信为共。率。犹行也。〉

  〈行事以信。无敢不实。是之谓共。供养三德为善。三德。谓正直。刚克。柔克也。供养三德。无有亏损。是之谓善。非此三者弗当。非忠信善三者。不当此卦。〉

  〈且夫易。夫易。犹此易谓此黄裳元𠮷之卦。夫。音扶。不可以占险。易道正大。故险事不可以占。将何事也。问其之为宜事。且可饰乎。且可以从下之〉

  〈饰乎。中美能黄。心居中。故其美者能为黄色。上美为元。元首居上。故其美者为体元之义。下美则裳。足居下。故其美者为下裳之服。参成可筮。参美〉

  〈尽备。𠮷可如筮。犹可阙也。苟不参成。犹有阙失。筮虽吉。筮。虽得吉卦。未也。其义未合。将适费南蒯自其家。还适费。饮乡人。酒。南蒯以酒饮其乡人。〉

  〈饮去声。乡人或歌之。乡人或歌。以诵南蒯。曰我有圃。言我有园圃。生之杞乎。杞。枸杞也。言南蒯在费欲为乱。如杞生于园圃非宜也。从我者子乎。子。〉

  〈男子之通称。言从我可不失今之尊称。去我者鄙乎。去我必至为人之所鄙薄。倍其邻者耻乎。邻。犹亲也。倍叛其亲。必有耻辱之事。己乎己乎。己乎。〉

  〈言自遂不改。非吾党之士乎。如此所为。且非吾徒之上。平子欲使昭子。遂叔仲小。小。即叔仲子。盖叔仲小。构二家。故季平子欲使昭子逐之。以自觧〉

  〈说。小闻之。叔仲小知其谋。不敢朝。恐惧不敢朝见。昭子命吏谓小。叔孙使吏谓叔仲小。待政于朝。使之待政事于朝廷。曰。吾不为怨府。言我不能为〉

  〈季氏逐小。生怨祸之聚为。明年叔弓围费传。止斋陈传良章指季平子立。而不礼于南蒯。至以费叛如齐。凡家臣叛。但书围不书叛。后放此。传载〉

  〈竖牛南蒯之事。见叔季皆有家祸。鲁无强君。二氏遂专。子仲还及卫。闻乱逃介。而先及郊。闻费叛。遂奔齐。 传见经书公子慭。与书公孙敖。公孙〉

  〈归父异说见后传。杜氏如晋不书。还不复命而奔。故史不书于策。非是。南蒯之将叛也。至吾不为怨府。 传言鲁三家。本不同心。东莱吕祖谦传〉

  〈说南蒯以费为公臣。见得陪臣渐强处。 书辞无颇。盖是昭子命有司。分明直书两家之辞。不得偏曲。 南蒯与子仲。本谋只要就本国逐季氏。后〉

  〈来子仲遂出晋。南蒯之党孤。恐事不成。遂据得一邑出奔。子仲反至卫。闻鲁乱。知南蒯却自据邑出奔。遂失了。当初本谋子仲。亦恐归国得罪。遂亦〉

  〈出奔齐。洪澔纪咏易不占险。以决嫌疑卜有孚。家臣恤恤欲君图。虽知易象难占险。筮短龟长。泥亦愚。前传云。见前左氏传。敬铉续屏山杜氏遗说〉

  〈传三命踰父兄。 注言昭子受三命。自踰其先人。 疏。诸侯之卿大夫。至叔仲子引礼法连言之。 遗说曰。父兄。谓诸大夫踰其先人。非也。 续遗〉

  〈说曰。孔疏得之。初平子惑仲子之言。以礼有三命不踰父兄之言也。以未详解其义也。輙令昭子贬黜。昭子能知其本义。而故不服。而平子亦徐悟。〉

  〈乃归罪于叔仲小也。昭子自有位着之言。盖言非内朝。自有位者也。传文于疏为合。传惠伯曰。黄裳元𠮷。至参成可筮。注。三德谓正直。刚克。柔〉

  〈克。非忠信善。不当此卦。遗说曰。三德。谓黄裳元𠮷。又曰。上美中美下美。杜氏谓正直。刚。柔。不类苏轼云耳。续遗说曰。东坡之言是也。左氏有引诗〉

  〈书者尚有义。与今说者不同。何遽取书之三德乎。此本言忠信可当此卦。故曰中不忠。不得其色。下不共不得其饰。又曰。外内倡和为忠。率事以信〉

  〈为共。皆言忠信。然皆以元配之为三者。元为善长。忠信黄裳之事。不以善总之。则非善矣。故有供养三德。乃有上美中美下美之言也。𣲖而为三。又〉

  〈何疑焉。正犹古今皆曰五常。孟子止论四端。四端之教。皆以信成之。乃五常者也。可以类推之。张洽集注慭。公羊作整。字之误也。传见前左氏传。刘〉

  〈敞权衡杜云书名谋乱故予。谓慭本患季氏强。公室弱。是以与公谋去季氏也。此则季氏之仇。而鲁忠臣矣。谋泄事变。卒为强臣所逐。岂谋乱者哉。〉

  〈苟使慭无罪而奔。遂书其字乎。党于季氏。失君臣之义矣。苏颍濵解季氏之臣。南蒯怨季孙之不礼也。将去季孙而立公子慭。不克。南蒯以费叛。慭〉

  〈从公于晋。还及郊。闻乱遂奔齐。西畴崔子方经解慭之奔不日。见非其罪矣。叶梦得传公子慭。吾大夫之三命者也。息斋高闶集注季氏之臣南蒯。〉

  〈将去季氏而立慭。不克。而以费叛。慭遂奔齐。是以君子讥其妄。而哀其志也。止斋陈传良后传奔辞有三。公孙敷如京师不至而复。丙戌奔莒。未将〉

  〈命之辞也。公孙归文如晋。归父还自晋。至笙遂奔齐。复命之辞也。慭与南蒯谋季氏告公而退从公如晋南蒯以费叛慭还及郊未复命闻乱遂奔〉

  〈齐季氏之出。其君有以也。则慭有奔焉尔。慈湖杨简传季氏之不有公室。天下皆以为当逐。而慭则狂率。其奔也宜。左氏曰见前。平斋洪咨夔说权〉

  〈强之难去。甚于负嵎之虎。非赤手所能搏也。齐栾施高强。恶陈氏不能克而奔鲁。鲁南蒯公子慭谋季氏不能克。而蒯以费叛。慭奔齐。智小而谋大。〉

  〈故施与慭之旷宗失位略同。而陈氏季氏之祸其国亦略同。然慭爱公室之。心则可亮也。木讷赵鹏飞经筌是必不𠃔季氏者。不允于季氏而出奔。〉

  〈则忠于公室者矣公之党日销。而季氏之党日侈。昭公何以安呜呼悲夫。家铉翁详说左传慭与南蒯。叔仲小。谋诛季氏。惧不克而奔。事详见明年〉

  〈叔弓围费。陈深读春秋编南蒯为季氏不礼。谋去季氏而立公子慭不克而事变。慭不得不奔。其志则忠于鲁也。杜氏以谋乱故书名。谬矣。左氏传〉

  〈见前。云敬铉备忘慭书奔。书名。杜注。谓谋乱故也。后传云慭与南蒯初谋季氏。而告君未复命。闻乱奔齐。或谓此必不协于季氏而忠于公室者。而公〉

  〈之党日销。季氏之党日盛。然慭既不自量力。不能动晋安君。止以平子不礼于已而生乱。何得为忠于公室乎。诚若是则公贲公为之徒乃为忠。子〉

  〈家子以为不能去之者。反为季氏党也。不亦颇乎。书出奔罪慭也。程端学本义慭字子仲。义见僖二十八年元咺奔晋。王元杰谳义程氏曰。南蒯与〉

  〈慭谋出季平子不克。故奔齐。 元杰曰。公子慭者。鲁大夫子仲也。季平子立。不礼于南蒯。南蒯欲出季氏。而归其室于公。公子慭预闻其谋而泄。南〉

  〈蒯惧以费叛。慭遂奔齐。若子慭者。有强公室之志。然生贪冒而造衅。事不克济。奔窜他邦使昭公之祸自此稔成。至于失国。谋之不臧。孰有大于此〉

  〈乎。经书出奔。其失明矣。赵汸集传于是叔仲小。南蒯。公子慭。谋出季氏。而慭更。其位。慭告公而遂从公如晋。取郠之役。莒人愬于晋。晋有平公之丧〉

  〈未之。治也。故辞公。公子慭遂如晋。既而南蒯惧不克。以。费叛如齐。子仲还。及郊。遂奔齐。以其罪有关于一国之故。故不日以异之。例见闵二年如晋〉

  〈不书。据二年公如晋至河乃复。季孙宿如晋。书不以谋季氏。累告吾君也。〉

  永乐大典卷之五千二百九十七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