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类书 > 永乐大典 | 上页 下页 |
卷五千二百三 原 |
|
永乐大典卷之五千二百三 十二先 原〈太原府五〉 〈祠太原县寰宇记晋词。一名王祠。乃周武王母弟唐叔虞祠也。在县西南十〉 〈二里。水经注云。昔智伯遏晋水以灌晋阳。其川上原后人蓄以为沼。沼西际山枕水。有唐叔虞祠水侧有凉堂。结飞梁于水上晋川之中。最为胜处。姚最〉 〈序行记曰高齐天保中大起楼。穿筑池塘。飞桥跨水。自高洋已下皆游集焉至今为北都之胜槩。元一统志。唐太宗贞观二年。御制碑文。晋高祖天福六年封〉 〈叔虞为兴安王。至宋此封汾东王李春尝修祠事。 介子推祠。在本县东南五里 风伯雨师祠隋图经云二祠晋刘琨所立元一统志张伯玉祠在本县阳〉 〈村名福寺西廊莅民勤政。宋庆历中。为太谷令。广兴水利文章著名七年撰并州刺史大㕔记今犹存焉。纣祠。在本县东南酎水上旧经云。父老相传啇纣〉 〈尝至此寰宇记石姥祠。在本县郡国志云。石形似姥今有祠焉榆次县寰宇记原过祠俗名原公祠在本县东九里史记曰智伯率韩魏攻赵襄〉 〈子奔保晋阳原过从后至于王泽。遇三人自带已上可见带已下不见与原过竹二节曰为。我遗赵无恤原受之以告襄子。襄子斋三日亲自剖竹有朱书曰〉 〈余霍太山山阳侯天使也。三月丙戌于将使汝反灭智氏汝亦立我百邑襄子拜受遂灭智氏祠三神于百邑。使原过主之。〉 〈代州寰宇记河神祠。在本州南。开元九年。并州长史张说奏置石州元一统志应雨神祠。在州离石废县西南三十里西有石洞深十余里天旱祈祷〉 〈清源丝太原志龙神祠。在县西一十五里马名山。庙下有洞洞中有小池遇旱祇祷。平定州太原志妒女祠。在州承天镇泽发水上旧经云。介山氏之庙有神如鳌画〉 〈伏夜游神出水涌。唐高宗幸河东。尝驻跸祠下。寰宇记。狄仁𠍇为支顿使井州长史李仲玄曰。缘遘出妒女祠。俗传有盛衣服车为过者。必致风雨之异遂微〉 〈十万余众。更开别通以避。公司。天子行幸。千乘万骑。风伯清尘雨师沣道何如女之杀害而避之哉。遂止其侵。还其以间。帝叹息曰。真大夫也元一统志唐〉 〈武则天下河东。道士祠下致风之异。徼十万众开引道以避之故梁公谏曰。一人行幸神清庐。两师边道何妒女之避哉。遂止其役驻祠下。风停雨〉 〈息其水并陉治河之源也。有赵闭闽秉文悲泉。碑在故隘。其上有介山民之庙。〉 〈庙本府太原志城隍庙。在府东南隅。旧广化坊。 文庙三皇庙并在府西北隅三〉 〈桂坊。 中岳庙在本府西南隅。用礼坊。 北极紫微庙在本府西北隅拱辰坊东岳圣帝庙。并在本府东北隅。将柏坊 寇莱公庙在府东北隅。金相坊 显灵〉 〈真真庙 利应侯庙。阳曲县。太原志阪泉庙在县东北六十里罕山西北。旧经引春秋晋文公卜遇〉 〈黄帝战于阪泉之兆故立庙于此。有唐太和六年修庙碑今废国朝洪武四年。改称阪泉之神。英济侯庙在县西北四十里北兰村列石谷口〉 〈本赵简子臣窦犨鸣犊也宋封英济侯元至元三年重建。岁旱祈祷国朝洪武四年。改称晋窦鸣犊之神岁时致祭无一统志汉孝文庙在县东北五〉 〈十里帝为代王。即位三年幸太原。举功行赏后人立庙在归朝村。 卧龙庙在县西十五里长松山下。 石岭庙。在县西二十里。 风穴庙在县西二十里旧〉 〈经云。石壁有穴。传云。神至则穴内有声。去则否。太原县。太愿志唐叔虞之庙在县西南一十里。今晋祠是也。魏地形志晋阳有〉 〈晋王祠谓此也。水经云。昔智伯遏水以灌晋阳后人因之蓄为沼。沼西际山枕水为祠水侧有凉堂。结飞梁于水上。池中翠草。冬夏一色旧经谓之长生苹可〉 〈而茹之隋姚最序行记曰。齐天保中。大起楼观。穿凿池沼。自高洋已下皆游集焉为北都之胜槩。北史后主天统五年。尝改为大崇皇寺。唐高祖义师之起〉 〈祷于祠下以祈嘉福。太宗贞观二十年。亲制铭文而刻石。又以飞白书记岁月于其上。碑阴列长孙无忌。萧瑀李绩。张亮。江夏。王道宗。杨师道马周姓名。晋高〉 〈祖天福六年。封兴安王。宋太祖既下河东。即加完缮。中有两泉。北曰善利。南曰难老。皆作亭以庇之。与殿下泉分流出祠灌溉民田。及作水碾水磨 文庙在〉 〈县治东。城隍庙。在县治南。 台骀庙。在县南一十五里晋泽之南。春秋傅曰。金天氏有子曰昧。为玄𡨋师。生台骀。能业其官。宣汾洮障大泽以处太原。帝〉 〈用嘉之。封诸汾川。晋阳杂记曰。祠在泽南春秋尝修祠事。节度使卢钧不欲名之。改为汾川祠。晋高祖天福六年。封昌宁公。宋世改封灵感无应公。赐额曰宣〉 〈济庙有景祐四年。通判并州事常𣈭锡所撰碑。惠远庙。即昭济圣母庙。在祠中东向。晋水源上。旧经谓之女即祠。南有难老泉。北有善利泉。中有八角池。其〉 〈泉溉田百顷。宋熈宁中太原守臣奏晋祠庙内有圣母殿虽图经不载。祈祷即应未有封号。诚为阙典事下太常以闻乃加号昭济圣母。有中书门下黄牒刻〉 〈石宝墨。堂中庙额。亦宋世所赐也。国朝洪武四年改为晋源之神。 赵襄子庙在县南。五代史鏴王从珂与石敬塘〉 〈同入庙中。神像屹然立起。后迭享大位。今无遗址天龙庙在天龙寺东三里窍壁为池。 九龙庙。在县北郭。有碑在焉龙母庙在县东北二十里有池旱〉 〈干祈祷。今废。 青阳庙。在县西南一十五里今废。里克庙在县北故。城北郭今无基址。 白鱼庙。在明仙谷白鱼泉上。今废。元一统志板井庙在平晋县即〉 〈今太原县西北井谷。 狐突庙。在平晋县。金太和六年重建。榆次县。太原志三皇庙在县署之东。 文庙。在县署之西。城隍庙在县署之〉 〈东。 源涡里文庙。在县东八里。元皇庆元年。里人赵彬建。原过庙在县东九里。史记赵世家。智伯攻赵襄子。奔晋阳。原过从后至于王泽。见三人自带以下〉 〈不见。与过竹二节。节莫通。曰为我遗赵母恤。既至以告祭。三日剖之。得未书曰余霍太山阳侯天。使也。三月丙戌。余将使汝灭智伯。汝立我百邑。将赐汝林胡〉 〈之地。襄子再拜受之。智伯灭。遂祠百邑。使原过主之。故其地号为三神乡。 罕山庙。在县北五十里罕山上。今废。龙门庙。在县西三里故城上。今废。孟毋〉 〈庙。在县西南隅。旧经云。孟子母也。故有三徙卿。盖孟子邹人。其母并人也 五楼庙。在县南五楼村。金割属太谷之境。旧经云。五郡张氏兄弟。俱为并州刺史〉 〈因立庙焉。太谷县。太原志三皇庙。在县西北隅。文庙。在县东南隅。城隍庙在县衙北〉 〈今改东南隅。诸葛武侯庙。在咸阳北口。徐沟县。太原志三皇庙。在县东南隅。文庙在县西北隅。 城隍庙。在县西北隅〉 〈祁县。太原志三皇庙。在县东南隅。文庙。在县东南隅。 城隍庙在县东北隅兴安王庙在县东南五里。亦无可考。今谓之唐叔虞庙 晋王庙。在县东北二〉 〈十里。无迹可考。 成汤庙。在县东南三十五里道西山上岁旱祈祷輙应。下有水母庙。庙前水池一口。旱久不涸。济一镇之民食用祈祷有灵。 麓台神庙。在〉 〈县东南六十里麓台山上。有庙尚存。青堆庙在县东北二十七里耆老相传。谓坛上木七株。神所主也。今无可考。〉 〈交城县太原志三皇庙。在县署之东北。 文庙。在县署之东。 城隍庙在县东北隅 孝文庙。在县西北一百八十里。忠惠庙。在县狐突山。春秋晋大夫狐〉 〈突庙也元一统志宋景祐年。以祷祈輙应。赐庙曰忠惠。在县北一百步〉 〈文水县。太原志三皇庙。在县西北隅。 文庙。在县西北隅。城隍庙。在县西北隅 子夏庙在县西南三十里隐泉山石窟之侧。有碑文剥落微显。 文谷神〉 〈庙。在县北十六里谷口西峰之上。 蛇神庙。在县北十五里。旧经云常有大蛇见因名之今废武则天庙在县北十里。今废。元一统志白虎庙在县西二十〉 〈五里白虎山有白虎穴于此。遂立庙因以名之清源县太原志三皇庙在县城西北隅。 文庙在县城西北隅。 城隍庙〉 〈在县城西北隅 狐突庙在县西五里白马谷中赵简子庙。在县西北五里平泉村。元一统志里克庙在县北一十里。俗云里王庙。 梗阳大夫〉 〈庙在县西五里。旧经云魏戊祠也。寿阳县太原志三皇庙在县西北隅。 文庙在县治西。 城隍庙。在县西〉 〈北隅。元一统志羊舌庙在县东一里。春秋羊舌大夫 九江庙。在县西南一十里双沧庙。在县西南四十五里。 白鹿庙。在县西北四十〉 〈里白鹿山。 冲天神庙。在县西北四十五里。旧经云。赵简子庙也〉 〈盂县。太原志三皇庙。在县东南隅。 文庙。在城东南隅。 城隍庙在城西门街南。 仇犹国君庙。在县东北五十步。古有庙貌〉 〈存焉图经云。仇犹既亡。国人怜而祀之。元一统志竦岫庙。在盂州即今盂县北二里。 滹沱水神庙。在县八十里。 白鹿庙在〉 〈白鹿山温池庙。 在县东南二十里。 将军庙。在县东南二十里 犊头神庙。在县西北八十里。 藏山庙。在县东北五十里〉 〈旧经云。公孙杵臼程婴谋藏孤儿于此山一十五里。故山因名。昔藏时垒岩之石指相灌见在庙东圣水出焉。时有愆期不雨。〉 〈郡民祷之。沛然雨足。无有不应。临县太原志三皇庙。在县城外东南。 文庙。在县东门外。 城〉 〈隍庙。在县治南。 寿亭侯庙。在县东南隅。元一统志崇德侯庙。在临州。即今临县西北三十里紫金山之岭。石壁间有一〉 〈穴。祷旱得水。静乐县太原志三皇庙。在本县城内正东明伦坊街北。元贞年所〉 〈建 城隍庙。在县城内正东街北今建。 文庙。在县城内明伦坊街北。宋朝祥符元年所建 五龙庙。在县东四十里。在冷泉〉 〈村东北半山之间院内有泉。系皇统二年所建。遇旱祈祷。 后魏孝文皇帝庙。在县南五十里。系宋天会十一年所建今废旧〉 〈址尚存 后土庙在县南七十五里楼烦城东三里。庙顶村土冈上。宋崇庆七年所建。元一统志尔未庙在管州。即今静乐县〉 〈南三里天柱山有尔未将军庙。后魏时人也。 黑风神庙在县西北八里黑风山有庙山侧有窍。至秋冬黑风出焉宋绍兴间〉 〈立庙 灵济庙。在县东南四十里桃子山。有泉一泓。宋宣和元年建今额。 灵施庙。在县东七十里巾子山。娘子神庙。在县东一十五〉 〈里温泉村。岁旱祈祷即应。屈产大夫庙。在楼烦废县。即今静乐县石峡北五里临汾水。即渥洼龙马之地也。春秋晋人以屈产〉 〈之乘。假道于虞。谓此也。上有庙。相传为屈产大夫。 天池庙。在宁化废县。即今静乐县北五里。隋开皇四年建于池上。〉 〈太谷县。太原志三皇庙。在县西北隅。 文庙。在县东南隅城隍庙。在县衙北。 诸葛武侯庙。在县咸阳谷口。〉 〈平定州。太原志三皇庙。在州城西北。 文庙。在下城稍东街北。城隍庙。在三皇庙东。 女娲庙。在州西八十里浮化山。〉 〈国朝洪武四年。改称女娲氏之神。灵瞻王庙。在州西二十里杨泉村。即蒲台神也〉 〈国朝洪武八年十一月。改称蒲台山之神。伏羲庙。在州西南浮化山。 韩信庙。在州东二十里驿路北交村。下井陉时。邦人建之〉 〈岁时致祭。 灵源公庙。在州西八里嘉山。又名黑水神。唐叔虞远裔终于此。土人至今祀之。〉 〈国朝洪武四年。改称嘉山黑水之神。元一统志。唐叔虞远裔靖公之臣。世忠于晋。后为三卿所逼。化于斯山之阳。能兴云雨。〉 〈宋崇宁三年。赐普泽庙额。大观元年。封善应侯。政和五年。太守张颖奏封灵源公。碑刻犹存。丰济王庙。在州狮子山。本〉 〈名石瓮神。国朝洪武四年。改称狮子岩石瓮之神。元一统志。祠前有片石。周闱〉 〈八尺。其形如大麂。里人祈而举之。高五寸。若得雨至尺余。宋崇宁三年立祠。 英国公李绩庙。在州东一十里官道南凿石村。元一〉 〈统志。公书为并州都督。有惠。民为立祠。白鹤神庙。在州。旧图经云。五代时。唐庄宗至此获白鸡之瑞。元一统志。五代嗣晋王会〉 〈李存朂赵王镕于承天军。获白鸡之瑞于龙山。因建庙。尚书左仆射王城撰文。元一统志介子推妹庙。在州东五里广阳城长乐坊。〉 〈乐平县。太原志三皇庙。在县治北稍西。 宣圣庙。在县东南隅。城隍庙。在县西北隅。 寿亭侯庙。在县治之北。 普润王庙。去〉 〈城东二十里蒙山顶上。 凤凰神庙。去城北八里凤凰山上。元一统志浮山神庙。在县东三十里石马村。 三公神庙。在县东〉 〈静阳镇陡泉神庙在县西三十里 石马神庙在县南三十里石马村。寒神庙。在县西五十里小寒村 干像神庙在县西一十里〉 〈岢岚州。太原志城隍庙。在州署之东。岚县。太原志三皇庙。在县署之西北。 文庙。在县署之东南城隍庙。在〉 〈县署之西北 白龙祠。灵渊侯祠。在大万山。宋时所建中有龙池。旱则祈祷。〉 〈兴县太原志三皇庙。在城东北隅。 文庙在县治正北 城隍庙在县治东北隅〉 〈石州太原志三皇庙。在州治东 城隍庙。在州治北。 文庙在州治东南元一统志圣帝庙。在州离石废县西街北。〉 〈宁乡县。太原志三皇庙。在县治西南。文庙。在县治西南 城隍庙。在县治北。寿亭侯庙。在县东 灵显真君庙。在县西北。 汉高祖庙在宁乡〉 〈废县西南一百二十里暖泉村刘渊之庙也。 关王庙在离石废县南街北〉 〈忻州太原志三皇庙在州治西。文庙。在州治西。 城隍庙。在州治公元一统志程侯庙在州秀容废县南郭门外。详见古迹注〉 〈定襄县。太原志三皇庙。在县城东北隅。 文庙。在正街北。 城隍庙在城西北隅。元一统志惠应庙。在县东南七岩谷。 丛象神庙〉 〈在县南丛象山三果在其下。山形高峻。详见山川注保德州太原志文庙。在州署之西。城隍庙。在州署之东。 三皇〉 〈庙在州署之东。代州。太原志三皇庙。在州城东南隅 文庙。在城西南隅。 城隍庙。〉 〈在城西北隅垒头山。国朝洪武四年。改曰北斗山勾注陉之庙。 扶苏庙。在州东二十里。元〉 〈一统志广佑王庙。在州南三十里。繁峙县。太原。志三皇庙。在县城西北隅。 文庙。在县城内正北。 城〉 〈隍庙在城东南隅。五台县太原志三皇庙。在县治东。 文庙。在县西。 城隍庙。在县〉 〈西。 汉孝文帝庙。在城南十余里。元一统志殊应庙在台州。即今五台县五台岭穴庙额曰殊应封丰泽侯。〉 〈崞县太原志三皇庙在县东南隅。 文庙。在县东南隅。 城隍庙。在县东北隅。 岳庙在县南〉 〈寺观本府。太原志斛律寺在太原府。五代史。宦者传昭宗杀宦者。晋王匿张承业于〉 〈斛律寺。今按晋阳记。即正觉寺也。 大基圣寺。北史天统五年。以并州尚书省。为大基圣寺。 建国寺。唐法曹厅 兴国寺。唐北崇福寺。 百官寺〉 〈在唐龙泉坊唐为解脱寺。又废为球场。 永和寺。隋为德藏寺。唐为太原县。 骆王下寺。在唐廉平坊齐将骆提婆置。 童子下寺在唐常乐坊上〉 〈寺在龙山。事见平晋县。 内城寺。在县西北。旧谓之金墉城后废。已上晋阳记。 定国寺今天龙寺石窟铭云。齐皇建中。并州定国寺僧所造。 大〉 〈兴国寺。本齐兴国寺。隋世增大之。寺门外有晋王庙碑。第二佛殿。有炀帝及萧后塑容。后檐有李伯药大业十年碑。又有谢偃高阁铭。又西编有本〉 〈浮图唐谓之木塔院。 德藏寺。唐谓之太原县。武德寺。唐万福坊。隋文帝为周将伐齐战胜。开皇二年立寺。命散骑侍郎崔子发为碑。而高僧传〉 〈云。隋文伐齐。兵败潜匿之所。未知孰是。 庆卫寺。唐为甲坊慈圣寺开皇初。徙于其西地入于兴国寺。 惠光尼寺。在唐道元坊。隋开皇十四年〉 〈置。寺神尼藏往知来。作堂堂之歌。叶唐高祖受命之兆。 法相寺在府南门正街西第一法相坊尼寺也。自故城徙入。唐贞观二年。额封置律院定〉 〈光寺僧堂佛殿。国大师莲花讲堂。宿业浴堂。普圣十院。国大师者唐昭宗之宫人也。唐书沙沱传云。李克用讨王行瑜诏赐魏国夫人陈氏。陈襄阳〉 〈人善书。帝所爱也。欲急平贼故与之。寺中有庄账碑记。引事迹记云。大师姓陈氏洛阳人。僖宗之妃。以赐晋王。固辞不获。受而致于别宫。事之如母。〉 〈夫人乐空门。王许之。落发具戒法讳。惠宗赐紫衣。号光国大师。于法相寺别置一院。宫眷愿为尼者。如清尘大师缘净等甚众。反终葬于西山下安〉 〈仁社。有塔在焉。今按唐史。乃昭宗所赐。非僖宗。大师襄阳人。非洛人。二者碑记为误矣元一统志。金皇观七年重建。唐贞观二年。唐僖宗之妃陈氏。〉 〈落发为尼。及终葬西山下安仁社。于寺中别立一院。元一统志饶益寺。在本府惠远坊街西。元癸丑年建。 天宁万寿寺。在府南郭本延庆院。宋〉 〈崇宁初建为崇宁万寿寺。政和改今名。慈云寺。金明昌二年建。太原志广化寺。在府正街街南。葆真坊内。宋端拱二年。额分置开化。罗汉。慈氏。八〉 〈正。七佛。大中。甘泉。仙岩。净土。永宁草堂。延休。十二院。其开化甘泉仙岩皆有西山上寺。七佛在唐明村。旧为僧居。有宋元祐中李沆古殿记。余院往〉 〈往自故城徙入其中。位两殿之外。周廊百余楹。与后合皆金朝天会中。文庙大德义仙所造。并人谓之贤圣位。江东朱弁。少章作之记。开化院通徽〉 〈大德宗舜者。戒律精严。以总持宻教加持病苦。其验如神。平生灵异至多转运副使蔡珪铭其塔。立石寺中。又有宋初京兆尹吴延祚施大藏经碑〉 〈与端中书舍人赏黄中金铜经藏碑。八正院有间宋天圣七年建其高一百七十尺。草堂有太平兴国九年。潘美所建梁记。元一统志。宋天圣〉 〈元年额。唐王敕撰释迦佛成道记。石碑在焉。有十二。开化。慈氏。八正。七佛。母泉。三学。仙严。上生。弥勒。草堂。永宁静土。 胜严寺。在府东门正街南〉 〈第一金相坊。本故城之三学院。有金和尚堂在其西南隅。亦故城所徙也。大定四年改今额。 古觉寺。在府西南隅宣化坊。 法具寺。在府西北隅〉 〈慈云坊。 法兴寺。元庚子年建。有遗山元好问所撰碑。 香山寺在府东北隅将相坊。 寿宁寺。在府东北隅。寿宁坊。 圆明寺。在府东北隅皇华〉 〈坊。阳曲县。太原志崛团寺在本县西北三十里北兰村。有唐晋王李克用与〉 〈其子嗣王存朂天佑中焚香题名。寺僧为之刻石。宋治平元年额。今稍存遗构。元一统志延寿寺。在本县东二里宋大中祥符二年额对绝壑宛若〉 〈山林间有双槐童在其西北。凭冈构亭。下瞰井落。名园数十。棋布左右岁时游人车马不绝。久废。今有重建寺宇。 兴教寺。在县西北。唐开元三年〉 〈额 慈仁寺。在县东北大孟社。净圣寺。在县北唐开化二年额 狼虎寺在县西山下狼虎村。旧经云。古寺魏太平真君七年废。大安中复置〉 〈徘徊寺在县北中平社唐社元和二年额。太原县太原志惠明寺。在本县北故城中。隋改净明寺。仁寿中。建舍利塔〉 〈今废元一统志宋平大原塔亦废坏。复灵光现故地至真宗命有司建为水塔高二百七十尺。成平二年。火雷震塔。六年复修用。高一百五十八〉 〈尺知制诰宋湜修塔碑。吕惠卿重修塔碑。开化寺。在本县西北一十五里。自北齐高阳天保二年。乃凿石通溪。依山刻像。遂状招提之境。至隋仁〉 〈寿元年改净明寺。唐李渊留守河东采游于此。受禅之后。复题额曰开化。至石晋开运二年。刘知远始经营之今废元一统志。有巨石佛。五代晋关〉 〈运中苏禹瑾作北平王刘知远修阁记日。以已俸完归之。高二百余尺。宋京毁发。崇圣寺。俗名回銮寺。在本县东一十里故太原东城之东北。宋〉 〈太宗征刘继元。筑行营于此。终宋之世。犹谓之御营。既班师。置平晋县于其侧以营地为平晋寺。尝立石晋碑于寺中。元一统志。真宗又建统平殿。以〉 〈设太宗绘像。改寺额为崇圣。熈宁中为汾水所圮。殿东徙统平殿。亦迁新府。元丰中又营复之。外筑仿以择本害。高十有五尺。今寺縻。有柏韩蜂所〉 〈撰终寺碑今汾水侵占。 天龙寺在本县西南三十里。北齐置有皇建中并州定国寺僧造石窟铭。元一统志。汉广运元年。李惮撰千佛楼铭。就山〉 〈镌成石洞。佛像在焉。白云迎福寺。在本县西龙山上。即唐相装休退隐之所。今废。 甘泉寺。在县西北一十五里开化谷南北齐天统二年建久〉 〈废。 闲居寺。在县西南一十二里。 雨花尼寺。在县西南明仙谷中。仅存基址。 华塔寺。在县西安仁乡。旧经云。唐初有无垢净光佛舍利塔高一〉 〈百二十尺。天宝中修为百尺。今废。 仙岩寺。在县西南三十里北齐避暑之宫。唐武德七年赐额。今废。 童子寺。在县西一十里。天保七年。北齐弘〉 〈礼禅师栖道之所。有二童子于山望大石。俨若尊容。即镌为像遂得其名今废偃碑在焉。 龙华寺。在县北南屯村。古砖塔在焉。有宋碑文已剥落〉 〈今废 索福寺。在县南晋宁镇南一里。今废。元一统志法华寺。在平晋县。即今太原县东门外街北。太平兴国四年额。今废。悬瓮寺。在县西三〉 〈十五里。悬瓮山前。榆次县太原志常乐寺。即古福应寺。在本县北。唐贞观中。移于县西南隅〉 〈宋端拱九年改今额。元一统志。正殿唐顺宗永贞中所建。梁记在焉。后柱有宋嘉祐三年。主簿陈元凯题云。此殿一百九十三年矣。今废后有基址〉 〈三门 元一统志妙相寺。在县东南一百里倾城村。旧名大像寺。有石像高数寻制甚古质。不见赐额年世延 寿寺。在本县东北。宋大中祥符中〉 〈年额。俗谓之阁子寺。 永明寺。在县东北三十里李方村。后魏时为德藏寺隋开皇十六年重修。唐会昌废。后唐邑人史渊明建。宋嘉祐元年改额。〉 〈太原志宝峰寺。在县南三十里。麓台浮图山。有金大定四年额。殿阁宏壮。塑像奇妙。甚宜游眺。其余赵村大宁等寺。俱废不存。〉 〈太谷县。太原志普慈寺。在本县西南隅。本无边寺宋治平四年改今额。内有七级浮图。 资福寺。在县东南。宋治平元年额。 宝林寺。在县治西北。〉 〈宋治平四年额。 元一统志离。相寺。在本县治西。宋治平元年额。交城县。太原志石壁寺。在本县西北二十里。 天宁万寿禅寺。按晋阳志。〉 〈在县北五里。万寿山上。祁县。太原志上啧下啧二寺。俱在本县东南啧山中。栋宇微存。〉 〈文水县。太原志寿宅寺。在本县北。十二里。旧经云。本武氏白衣庄。后责建为崇福寺。去武士彟墓三里。盖香火之地也。〉 〈青源县太原志慈云寺去本县西一十里屠各村。马鬣寺。在县西一十五里。白石谷入中谷二十里山上今废。 元一统志净梵寺。在本县城内〉 〈西南隅。 永清寺。在县城内西北隅。云楼方山寺在县西二十五里普照寺。在县南〉 〈临县。太原志慈云寺。在本县城东南。云山去县六十里。 奉天寺在城南西坡下。去县三十里。元一统志普仪寺在临州。即今临县东南〉 〈寿阳县。太原志永安寺。在本县南故马首城。今废。清虚寺在县西北屈吕村南石岩下。今废。〉 〈孟县。太原志兰若法兴二寺。在本县方山东礼宾山其地有一潭。泉水出焉。 广觉寺。在县西浚井村。 永清寺。在县东杜村。元一统志法严寺在〉 〈孟州。即今孟县城东北。宋治平四年置。 净业寺。在州东北。唐大中元年额。栖真寺。在州西。宋治平二年置。〉 〈静乐县。太原志安国寺。在本县南七十五里。接烦志西二百步。金天德六年所建。宝峰寺。在本县城内东北隅石崖上。金贞元三年所建。 石门〉 〈宝峰寺。在本县南相去一百周洪山下涧内其寺天生石门。金天德三年重修。元一统志天宁寺。在管州。即今静乐县城西北隅。 宝峰石门寺。在〉 〈管州楼烦废县石门山西北二十五里。金皇统初建。大定二年重修 释迦寺。在管州宁化废。县北五十里。俗传佛出世处。〉 〈平定州太原志天宁万寿寺。在本州城南台上古刹也。宋熈宁间所赐额。余寺皆废不存。元一统志寿国寺。在本州西北隅。宋淳化五年建。 索胜〉 〈寺。在州东北隅。宋太平兴国三年建。甘泉寺。在州北六十里。真觉寺。在州东南三十里。宋天禧二年名千像寺。寿圣寺。在州南五十二里金〉 〈利山。 惠因寺。在州西南八十里。宋大中祥符三年建。东山废寺在皋落城之侧。隋置。〉 〈乐平县。太原志石马寺。在本县城西南三十五里石马山下。 药王寺在州城内稍北。寺废有铁佛存焉。未知何代建主。元一统志慈云寺。在本县东〉 〈南五十里平原村。宋熈宁元年建。 法安寺。在县南六十里古龙安寺。梵城寺。在县界都村。〉 〈代州。太原志图果寺。在本州城内。今寺废。止有塔存焉。 天宁寺。在州城内正街北。止有经阁。余废。〉 〈繁峙县。太原志正觉寺。在本县城西关。寿宁寺。在城东南柏谷村。五台县。太原志台山一十二寺。在本县。兵后俱废。遗址尚存。 清凉寺。〉 〈寿宁寺。 华岩寺。 金阁寺。 竹林寺。 兴国寺。 般若寺。 菩蕯寺。法华寺。 佛光寺 罗候寺。 金界寺。元一统志石觜寺。在台州。即今〉 〈五台县东北。崞县。元一统志崇圣寺。在崞州。即今崞县公廨东百步柏塔寺在州东〉 〈南八十里。有连理 柏株。上圣寺。在州西南七十里忻州。元一统志太平兴国寺。在本州治西。本隋精通。唐天授二年改大云〉 〈开元中改开元。宋太平兴国四年改今名。智门寺。在州秀容县西南五十里。本伞盖寺。唐咸 通十五年建。福田寺。在秀容县南十八里西张村〉 〈阴福寺。在秀容县北二十五里秦城村。保德州。太原志资福寺。在本州之南三十里鹰巢岭宋朝所建梵刹尚存〉 〈元一统志承天府在本州治东。石州。太原志天宁万寿禅寺。在本州城内州治之东。今废遗址存为。元一〉 〈绕志山寺。在本州离石废县西三十里。松柏森蔚。有泉出其上。 灵泉寺在本州孟门废县南五里。 天宁寺。在离石县西街。 香严寺。在孟门废县〉 〈东南五里。 太原县。太原志圣佛寺。在县东北郑村见闻录云。尝有金光现塔上。今废本府。太原志天庆观。在府南门正街东第一朝真坊。宋大中祥符三年以〉 〈圣祖示现天下州置道观。一以奉之。有圣祖示现记石刻。 龙祥观在府南门正街西第一法相坊。 延庆观。在府南门正街街南葆真坊内宋河〉 〈东第三将衙在焉故以莅武名坊。后废。其地为中靖大夫白昌国兄弟所请因建道院以居女冠。金朝大定三年赐今额坊名府从而改。 天宁万〉 〈寿观。在府南门正街街南葆真坊。宋崇宁元年额。本在府之南郭宋末废今寓居神霄宫仁济亭。 玄都观。在府东北隅澄清坊〉 〈太原县。太原志北极观。在县西故城之同上。后唐同光元年额。其像多唐之旧今废。 昊天观。在县西龙山绝顶有石洞宋披云子所撰七真赞〉 〈石刻。至元十三年三月十七日。有瑞鹤百余飞盘其上。移时而去 圣寿观在县西五里蒙山上。寰宇记曰。有杨忠碑。忠隋文帝之父。追谥武元皇〉 〈帝。忠常为周将伐齐有功。立碑于此。今废。元一统志玉真观。在晋阳县。今太原县西北隅。 文水县。太原志紫云观。在本县南十里。今损坏不存。〉 〈榆次县。元一统志方山观。在本县南二里。周三百四十步。唐弘道元年额。永昌观在县西南永康村。金大定三年建。〉 〈太谷县太原志隆道观。在县南一十里凤凰山下。宋政和中额。元一统志迎祥观。在本县治东南隅。〉 〈临县元一统志浩然观。在临州今临县东南隅。交城县元一统志玄妙观。在本县治西北隅。〉 〈静乐县太原志天庆观。在本县城东街北金太定二十五年所建 熈真观。在本县南七十五里楼烦城内东街北。〉 〈平定州。太原志天庆观。在本州城中西门内清丽宏深。今废有基址存乐平县。太原志碧霞观在本县城东七十里山谷间龙阳观。去城东南〉 〈七十里皋落村。元一统志北极观在本县城内女冠所居唐旧观。兴县太原志栖霞观在本县治东北三百步。金明昌三年建元中统四年重修〉 〈宁乡县。太原志玄都观在本县东代州。元一统志来仪观在本州凤凰山有元遗山好问记。〉 〈保德州元一统志崇庆观在本州东门街北。忻州。太原志天庆观。在本州城内。唐代宗时所建。至晋天福间重修旧名〉 〈白鹤观。大中祥符间。改白鹤为天庆观。今故址存焉。元一绕志乾明观。在本州治西南。本唐七圣观。隆兴观。在州秀容县东。宋宣和间火废。〉 〈五台县。太原志明阳观。在本县北四十里杨林岭上。本府。院太原志十二院。在府东南隅广化坊。北史后主于晋阳起十二〉 〈院壮丽适于邺下。夜则以火继作。寒则以汤为泥开化 三学。 慈氏 仙岩。八正。上生。七佛。弥勒。甘泉。草堂。永宁。静土。看经院。在府旧〉 〈经云唐天佑中置后唐同光中。改兴福院。千佛院金天龙寺。有石街千佛院僧志果撰修寺记晋天福四年惠明院。在府南门正街东第二广化坊宋咸平〉 〈二年额福岩院。在府南门正街街南葆真坊内。大定三年额 洪福院在府南门正街东。第七皇华坊本院吴氏私第。东位后。舍为僧居。大定四年额 圆〉 〈明禅院在府南门正街东。第七皇华坊。大定三年额。大明禅院。在府南门正街东。第八澄清坊尼院也。大定二年额资圣禅院在府南门东第八澄清坊正街〉 〈相直宋天圣元年额。有王钦若所撰碑在院之西偏熈宁九年。刘羲叟撰碑元丰六年刘邠所撰碑。在院门之左右初宋太宗克晋阳于围城行营之地。立〉 〈为佛寺真宗建统平殿以置太宗绘像。后为汾水所坏乃移此院。每朔望太守率官吏朝谒焉。由是栋宇之制。冠于一方。殿西有堂。知府事任中正所建〉 〈宋守臣五十余人皆画于壁间名之恩贤堂光是并州既迁新城诸寺殿阁兢立而皆无塔有麻衣道者来自潞州。创意作之乃于堂南树甓营构功未〉 〈及半。旋即隳毁金朝贞元中。天竺三藏万殊室利与院之主首通玄大德善宝复于西南隅建之凡十二年而成。用甓数百万其高二百六十尺去府三十里皆〉 〈望之转运副使蔡珪为之记东廊有甘露戒坛本路转运使为监坛使。一路僧尼通经得度者受戒于此院之中门上为重阁其额宋仁宗所书 清凉院〉 〈在府南门正街东。第八云屯坊。大定三年 额饶益院在府西门正街南第一惠远坊不见赐额年世。延庆院。在府西门正街南第一惠远坊大定二年额〉 〈慈云院。在府西门正街南第一远惠坊尼院也。大定二年额。寿宁广化院在府东门正街北。第一寿宁坊。宋端拱二年额。有宋真宗所撰。太宗御书颂碑〉 〈碑阴列其目焉。又有端拱中建院碑。宋世尝以书赐。今已不存 胜利院在府西门正街次东街北。子城南门外之左。唐广明元年额。亦自故城徙入。 石氏院〉 〈在府南门正街东。第一朝真坊。石晋功德院也。自故城西徙今城之西门外。又徙于此。本晋天福中额。二字并犯贞懿皇后讳。人止以石家院名之。 十五院。〉 〈在府南门正街东。第一坊女正街东。本在广化寺之东南。宋世建神霄宫废焉。金朝天会中。得廉访使者南御故地。复置。以有释迦太子像。人目为太子院〉 〈迎福院。在府东门正街南。第一迎福坊。唐开元二年额。人谓之唐明寺。七佛院。观音院皆唐明之旧也。新城既建。因而不徙元一统志。天会二年建。大定二〉 〈年翰林学士蔡珪万公塔记。及有李晋王真容在焉。元一统志寿宁院。在府寿宁坊街东金天会间重建。宋大中祥符四年。太宗御制御书。 法宝院〉 〈在。府东郭。人谓瑜珈院。宋景祐五年改赐额。妙觉院。在府西门街北。金皇统六年建 大悲院。在阳曲县东北石城社。宋治平元年额。 普济院在县北郭。〉 〈金大定元年额。法济院。在县北郭。金大定元年额。 崇德院在县东张村。唐开元元年额。 净土院。在县东北鄯都村。齐天保八年赐额。 福圣院在县〉 〈东北辛村宋天圣十年额。 镴钵院。在县东北唐社。唐开元六年额。 离垢院在县北北留社。唐元和元年额。 均庆院。在县南郭之东。民间谓之〉 〈接待寺唐开元四年额。圣寿院。在县西郭。本故城之金藏寺。晋王李克用尝加营缮。宋太平兴国年间徙于此。至道二年额。晋王绘像今存。能圣〉 〈禅院在县北五里三交村。宋淳化三年建为承天院。咸平中。守臣雷有终奏赐太宗一百二十卷。政和元年额。西山崛围院在县西北三十里北〉 〈兰村有唐晋王李克用。与其子嗣王存最。天佑中焚香题名。寺僧珍护之宋治平元年额。土堂净因院。在县西北三十五里山下。后唐长兴元年额〉 〈阁内有佛高五十尺。阔一丈五尺。因土崖斸而成之。 集胜院。在县古城唐大中元年额。 十二院。在县西北直谷。汉乾祐元年额。〉 〈太原县太原志奉圣禅院。在本县晋祠之南。宋元祐二年额缙绅士大夫来修祠事者多止于此。有唐李德裕为张弘静所撰祭唐叔虞文。元一统志。宋守倅部使〉 〈者留题石判数十。分置壁间。有瓮塔高五十尺法堂中有尉建恭画像应福上生院在县西南五代史晋师均圆寂大师碑。今废。元一统志白云迎福院在平晋县即〉 〈今太原县西三十里宋熈宁元年改额华塔院在县西三十里故城之西旧经云唐初有无垢净光佛舍。立塔高一百二十尺天宝中修为百尺 崇福院在县〉 〈西宁晋镇南一里故城大崇福寺之稻田庄。宋吕公弼祀先𤯵诗有寺僧浩修碑文寿圣院。在县东八字里许村尝掘地得北齐所铸钟。石经藏院在县西二十〉 〈五里故城之西三里有唐人所书华严石经数十碑作石藏以寘之。有晋高祖为太原尹时姓名风谷每有暴风。因以石藏镇之。有梁桑维翰书。〉 〈孟县太原志三圣院。在本县西南隅。宋治平元年创建。金大和七年重修元一统志宣梵院。在孟州即今孟县东一里仇犹城内。隋开皇十年置。 宋〉 〈庆历中额。 法寂院。在州西一百三十里。齐天保二年置。大通院在州城东南宋治平元年置。 净土院在州城西南。宋治平元年置〉 〈榆次县太原志延寿院。在本县东北隅。宋大中祥符七年额。今俗呼为合子寺。止有罗汉堂其广化崇仁等院俱废无迹。 永寿院在县东八里源涡〉 〈村。宋祥符中重建有崇建三年僧法惠撰石刻。元一统志崇仁院。在县城内宋熈宁元年额。 法严院。在县城内。宋治平元年额。 显圣院在县城〉 〈内。宋嘉祐二年额有木塔七级。庆历二年建。太谷县元一统志安禅院。 善护院。 妙胜尼院。 并在本县治西南宋治平〉 〈元年额。 万安禅院在县东北宋治平元年额。 妙相院在县界西宋治平元年额 静贞尼院在县东。宋治平元年额。〉 〈徐沟县太原志寿圣院在本县南北街东。宋治平四年额。今废 真空观在县南北街西宋治平元年额今废〉 〈交城太原志定惠院在本县西南隅唐大顺中建 圆明禅院在县东北一十三里玉山上汉乾祐二年建三教尼院。在县东南隅宋治平二年额。 普慈院在〉 〈县东北隅宋治平元年额。 离相院。在县西南隅。唐维摩院宋治平二年额元一统志天宁万寿院在本县北五里万卦山。有贞元十二年道场碑。 永宁禅院〉 〈在县西北二十里石壁山上。有唐开元二十九年。林谔撰铁象碑房璘妻高氏书字画工而韵胜。宋欧阳修集古录有之。近改龙山石壁禅院。文水县太原志安禅〉 〈院在本县城东南隅。今废。明教院在城西北隅今废浩城院在城西南隅。今废元一统志正一念院。在本县城内〉 〈清源县元一统志大通院在本县城南。寿阳县元一统志庆恩院在本县内街南。唐大中七年建 昭化院在县〉 〈方山上有张啇英碑 崇福院在县西平舒村。唐武氏神功元年额。临县太原志普化院在县东南隅。 善庆院。在城东南府抵村去县三十五里〉 〈保德州。元一统志宝积院。在本州治南。 石州元一统志金轮院在本州离石县西南街西。 定襄县。元一统志释迦院在本县西一十二里兰台〉 〈村。后唐天成中建。 打地禅院。在县东一十里东力村景德传灯录所载忻州打地禅师所居也 忻州。元一统志天宁万寿院在本州治西宋崇〉 〈宁二年建。为崇宁万寿寺。 寿圣竹林院。在州治西。本五台山竹林下院。东汉时所建。 寿圣清凉院。在州治西北。本汉时建为清凉院。 明觉院。〉 〈在州治西。本觉山院。宋大中祥符二年建。 普济院。在州治西北。宋嘉祐六年建。 华严院。在州治西北。本古寺。 妙觉院。在州治东。 废化院。在〉 〈州治东北。后唐天成四年建。智多三藏院。在州秀容县二十里。 普同院在县东南一十里宋村。后唐清泰二年建。 三圣院。在县西北三十里〉 〈净土院在县西北二十五里西冯村。唐武后圣历九年建。 寿圣院在县南郭外五代汉乾祐元年建。定襄县亦有寿圣院。本名舍利塔院。 乐〉 〈平县元一统志吉祥院。在本县。宋至道二年建。 清凉院。在县内金大定二年建 安福院。崇教院。 普济院并在县内。皆唐之旧。 千佛院。在〉 〈县西十一里百村唐旧院佛像千尊因名。平定州。元一统志知觉院在本州东南隅宋嘉祐八年建。 大觉院。在州东北隅金大定二年 建延〉 〈庆院。在州东北隅。太平兴国元年建。 太平兴国院。 崇圣乾明院。并在州承天镇宋大中祥符三年建。 安国院在州东北九十里 资福院。在〉 〈州西南八里冠山。宋大中祥符元年建。 静乐县。太原志寿圣院。在本县南五十里下马城村。宋太平兴国元年所建。无碑刻。 石州。太原志南山〉 〈灵泉禅院。在州西南一百二十里黄河东岸。寺前有泉一道。细流入寺。因名灵泉院。今废遗址尚存。 宁乡县。太原志清凉院。在本县治南 兴〉 〈县太原志寿圣院。在本县治东二百余步。宋嘉祐间创建。至熈宁间敕赐寿圣院名。后为金兵所焚。至天会九载重建。大定初。诏复旧号。元皇庆癸丑。〉 〈诏免本寺役。今为仓焉。宫室〉 〈本府元一统志玄妙宫。在府之广化坊街南。元壬寅年栖真子重建。 崇禧宫在阳曲县西北四十里西村。建东岳七十四司在焉。 太原县。太原〉 〈志避暑宫在本县西南三十里天龙寺东北。有重冈数畆。昔北齐高帝及东魏文宣帝避暑离宫。今无遗迹。其土人犹以其地为皇家宅云 榆次〉 〈县太原志神霄玉清万寿宫。在本县东南隅。今废。止存其碑 真常万寿宫。在县内元至元十五年建。 万春宫。在县北一十里摄村元时重修〉 〈太谷县太原志神霄玉清万寿宫在本县东北隅宋政和中额。今废 五台县。太原志德宁宫。 珠应庙。即五台岭穴庙额曰珠应封丰泽俟 祁〉 〈县。太原志尧舜二帝行宫。在县东六支村一十五里栋宇尚存无碑可考平定州。太原志神霄宫。在本州天庆观东。今废。有宋徽宗御制并书碑存焉〉 〈宋政和三年所建。岢岚州太原志神霄宫在本州署之东不知何代所建。今废。止有碑刻。宋徽宗御笔手诏在焉。岚县。太原志神霄宫。在本县〉 〈北故城内。不知何代废坏。 楼 本 府太原志望春楼在府东北隅金相坊保德州太原志拟江楼。在本州公廨之北。依城为楼。下瞰黄河宋保〉 〈德州运判官王革作记。后金知保德军州事。李晏改为安西楼今废基址尚存。 忻州。太原志钟乳阜楼。在州西北。距山三十里。其阜屹然并立状〉 〈似乳形上有重楼三所。佛寺一所。构自金源云中。水旋绕其下甚可游眺。今有遗址并佛寺在焉。 代州。元一统志南楼在本州南莲池间金赵〉 〈秉文有词。 繁峙县元一统志迎翠楼在本县市中旧为真武阁府尹李德辉改曰迎翠 台 榆次县太平寰宇记讲武台在西北一十五里显〉 〈庆五年置 五台县太原志鹫台在五台县台山孤峭特耸形势肖似西阙灵鹫因呼为鹫台详见未异所作记 繁峙县元一统志龙王台在坚〉 〈州今繁峙县南一百三十里 亭 平定州太原志清阳亭在本州北八里水经注云。桃水过其下 五台县太原志雪浪亭在本县清阳山俗云〉 〈七里亭 阁 本府太原志四圣观音阁在府东北隅澄清坊市心 通明阁在府东南隅旧朝真坊 五台县太原志玉皇阁在五台县北四十〉 〈里杨林岭上 堂 本府太原志德阳堂。在府天宝十年文宣终于德阳堂 万寿堂见上已上并北史。 平定州元一统志石像堂。在本州东二〉 〈十里东交村。 太原县太原志桑维翰祠堂。在本县索村今为普照寺废榆次县太原志普蕯堂。在本县北八里王胡村。金大定重修〉 〈坛壝本府太原志社稷坛。在府城西南汾河西。 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府城南〉 〈无祀鬼神坛。在府城北。太原县太原志社稷坛在县西。 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县南 无祀鬼神坛在县北。 榆次县。太原志社稷坛在县西〉 〈北 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县南。无祀鬼神坛在县 北徐沟县。太原志社稷坛在县西北 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县南。 无祀鬼神坛在县北〉 〈太谷县太原志社稷坛在县西北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县东南。 无祀鬼神坛。在县北。 孟县太原志社稷坛在县西南 风云雷雨山川坛在〉 〈县西南 无祀鬼神坛在县北。 祁县太原志社稷坛在县西北。 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县东南 无祀鬼神坛。在县北 交城县太原志社稷坛〉 〈在县西北。 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县西南 无祀鬼神坛在县正北 静乐县。太原志社稷坛在县西北。 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县东南。 无祀鬼〉 〈神坛。在县北。 文水县。太原志社稷坛在县西北 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县南。 无祀鬼神坛。在县北 清源县。太原志社稷坛在县西北。 风云〉 〈雷雨山川坛在县南。 无祀鬼神坛。在县北。 临县。太原志社稷坛。在县北。 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县南。 无祀鬼神坛。在县北。 寿阳县。太原志〉 〈社稷坛。在县西北。 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县西南。 无祀鬼神坛。在县北。岢岚州。太原志社稷坛。在州城西北。 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州。城南〉 〈无祀鬼神坛。在州城北 岚县。太原志社稷坛。在县西南 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县东南 无祀鬼神坛。在县西北。 兴县。太原志社稷坛在县西〉 〈北 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县南。 无祀鬼神坛。在县北。 平定州。太原志社稷坛在州西北 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州东南。 无祀鬼神坛。在州正〉 〈北 乐平县太原志社稷坛在县西北。 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县西北。无祀鬼神坛在县北 保德州。太原志社稷坛在州城南 风云雷雨山〉 〈川坛在州城南 无祀鬼神坛在州城北 石州。太原志社稷坛。在州城北 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州城西南无祀鬼神坛在州城北 宁乡县〉 〈太原志社稷坛在县西北。 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县南无祀鬼神坛在县北 代州太原志社稷坛在州西北 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州西南。 无〉 〈祀鬼神坛在州北 崞县。太原志社稷坛在县西北 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县南。无祀鬼神坛在县北。 五台县。太原志社稷坛在县北 风云雷〉 〈雨山川坛在县南。 无祀鬼神坛在县东北。 繁峙县。太原志社稷坛在县西北 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县西南。 无祀鬼神坛。在县北。 忻州。太〉 〈原志社稷坛在州西北。 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州。西南 无祀鬼神坛在州正北 定襄县。太原志社稷坛在县西北。 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县西〉 〈南 无祀鬼神坛在县正北官制〉 〈本府 知府正四品。 同知。正五品。 通判。正六品。 推官。正七品 经历司经历正八品知事。正九品。 照磨所照磨。从九品。 检校。未入流。〉 〈司狱司司狱从九品 儒学教授。从九品。 训导四员。未入流。 僧纲司都纲从九品 副都纲未入流 道纪司道纪。从九品。副都纪。未入流〉 〈阴阳学正术。从九品。医学正科从九品。大盈仓大使。从九品。副使未入流阳曲县。 知县。正七品县丞。正八品主簿。正九品。典史。未入流儒学教谕〉 〈未入流。训导。未入流。税课局大使。未入流。临汾驿驿丞。未入流。成晋驿驿丞未入流。凌井驿驿丞。未入流临汾递运所大使。未入流。〉 〈太原县知县正七品。县丞。正八品。主簿。正九品。典史。未入流。儒学教谕。未入流训导。未入流僧会司僧会。未入流。道会司道会。未入流。阴阳学训〉 〈术。未入流医学训科。未入流税课局大使。未入流。寿阳县。知县。正七品县丞。正八品。主簿。正九品。典史。未入流。儒学教谕〉 〈未入流。训导。未入流僧会司僧会。未入流道会司道会。未入流。阴阳学训术。未入流医学训科。未入流。大安驿驿丞。未入流。〉 〈榆次县。知县。正七品。县丞。正八品。主簿。正九品。典史。未入流。儒学教谕。未入流。训导未入流。僧会司僧会。未入流。道会司道会。未入流。阴阳学训术〉 〈未入流医学训科。未入流。税课局大使。未入流。鸣谦驿驿丞。未入流太谷县。知县。正七品。县丞。正八品。主簿。正九品。典史。未入流。儒学教谕。〉 〈未入流。训导。未入流僧会司僧会。未入流。道会司道会。未入流。阴阳学训术未入流。医学训科。未入流。税课局大使。未入流。〉 〈祁县。 知县。正七品。县丞。正八品。主簿。正九品。典史。未入流。儒学教谕。未入流。训导未入流。僧会司僧会。未入流。道会司道会。未入流。阴阳学训术。〉 〈未入流。医道训科。未入流。税课局大使。未入流。龙舟谷巡检司巡检。从九品。盘陀递运所大使。未入流。盘陀马驿驿丞。未入流。贾令驿驿丞未入流。〉 〈清源县。知县。正七品县丞。正八品。主簿。正九品。典史。未入流。儒学教谕。未入流。训导。未入流。僧会司僧会。未入流。道会司道会。未入流。阴阳学训〉 〈术。未入流。医学训科。未入流。税课局大使。未入流。徐沟县。知县。正七品。县丞。正八品。主簿。正九品。典史。未入流。儒学教谕。〉 〈未入流。训导。未入流。僧会司僧会。未入流。道会司道会。未入流阴阳学训术。未入流。医学训科。未入流。税课局大使。未入流。同〉 〈戈驿驿丞。未入流。同戈递运所大使。未入流。交城县。知县。正七品。县丞。正八品。主簿。正九品。典史。未入流。儒学教谕。〉 〈未入流训导。未入流。僧会司僧会。未入流。道会司道会。未入流。阴阳学训术。未入流。医学训科。未入流税课局大使。未入流。〉 〈文水县。 知县。正七品县丞正八品。主簿。正九品。兴史。未入流。儒学教谕。未入流训导未入流。僧会司僧会。未入流。道会司道会。未入流。阴阳学训〉 〈术。未入流。医学训科。未入流。税课局大使。未入流。静乐县。 知县。正七品。县丞。正八品。主簿。正九品。典史。未入流儒学教谕〉 〈未入流。训导。未入流。僧会司僧会。未入流。道会司道会。未入流阴阳学训术。未入流。医学训科。未入流。仓大使。未入流。沙婆岭巡检司巡检。从九品。〉 〈娄烦巡检司巡检。从九品。故镇巡检司巡检。从九品。康家会马驿驿丞未入流。闹至驿驿丞。未入流。〉 〈孟县。 知县。正七品。县丞。正八品。主簿。正九品。典史。未入流。儒学教谕。未入流。训导。未入流。僧会司僧会。未入流。道会司道会。未入流。阴阳学训术〉 〈未入流。医学训科。未入流。芹泉驿驿丞。未入流。临县。知县。正七品。县丞。正八品。主簿。正九品。典史。未入流。儒学教谕。未〉 〈入流训导。未入流僧会司僧会。未入流道会司道会。未入流。阴阳学训术未入流。医学训科。未入流。克胡寨巡检司巡检。从九品。〉 〈河曲县。 知县。正七品。典史。未入流。儒学教谕。未入流。训导。未入流。僧会司僧会。未入流。道会司道会。未入流。阴阳学训术。未入流。医学训科未入流〉 〈石州。 知州。从五品。同知。从六品。判官。从七品。吏目。从九品。儒学学正。未入流。训导。未入流。僧正司僧正。未入流。道正司道正。未入流。阴阳学典术〉 〈未入流医学典科。未入流。税课局大使。未入流。孟门巡检司巡检。从九品。方山巡检司巡检。从九品。〉 〈宁乡县。 知县。正七品。典史。未入流。儒学教谕。未入流。训导未入流。僧道司僧会未入流。道会司道会。未入流。阴阳学训术未入流。医学训科。未入流。〉 〈税课局大使。未入流。忻州。知州。从五品。同知。从六品。判官。从七品。吏目。从九品。儒学学正〉 〈未入流。训导。未入流。僧正司僧正。未入流。道正司道正。未入流。阴阳学典术。未入流。医学典科。未入流。税课局大使。未入流。忻州寨西巡检司巡检。从〉 〈九品。牛尾庄巡检司巡检。从九品。沙沟巡检司巡检。从九品。九原驿驿丞。未入流。九原递运所大使。未入流。〉 〈定襄县。知县。正七品。县丞。正八品。主簿。正九品。典史。未入流。儒学教谕。未入流。训导。未入流。僧会司僧会。未入流。道会司道会。未入流。阴阳学训〉 〈术。未入流。医学训科。未入流。税课局大使。未入流。代州。知州。从五品。同知。从六品。判官。从七品。吏目。从九品。儒学学正。未〉 〈入流。训导未入流。僧正司僧正。未入流。道正司道正。未入流。阴阳学典术未入流。医学典科。未入流。税课局大使。未入流。本州仓大使。未入流。副使。未〉 〈入流。大和岭巡检司巡检。从九品。水勒口巡检司巡检。从九品胡峪北口巡检司巡检。从九品。雁门递运所大使。未入流。雁门驿驿丞未入流。〉 〈崞县。 知县。正七品。县丞。正八品。主簿。正九品。典史。未入流。儒学教谕未入流。训导。未入流。僧会司僧会。未入流。道会司道会。未入流。阴阳学训术〉 〈未入流医学训科。未入流。税课局大使。未入流。阳台峪巡检司巡检。从九品。芦枝寨巡检司巡检。从九品。吊桥岭巡检司巡检。从九品。原平驿驿丞。〉 〈未入流。五台县。 知县。正七品。典史。未入流。儒学教谕。未入流。训导。未入流。僧会〉 〈司僧会。未入流。道会司道会。未入流。阴阳学训术。未入流。医学训科。未入流。税课局大使。未入流。高洪口巡检司巡检。未入流。〉 〈繁峙县。知县。正七品。县丞。正八品。主簿。正九品。典史。未入流。儒学教谕未入流。训导。未入流。僧会司僧会。未入流道会司道会。未入流。阴阳学训〉 〈术。未入流医学训科。未入流。北楼口巡检司巡检。从九品。平刑岭巡检司巡检从九品茹越口巡检司巡检。从九品石涧驿驿丞。未入流。〉 〈岢岚州。知州从五品。判官。从七品。吏目。从九品。儒学学正。未入流训导未入流。僧正司僧正。未入流。道正司道正。未入流。阴阳学典术。未入流。医〉 〈学典科。未入流。税课局大使。未入流。广盈仓大使。未入流。副使。未入流。岢岚镇巡检司巡检。从九品。永宁驿驿丞。未入流。〉 〈岚县。知县。正七品。典史。未入流。儒学教谕。未入流。训导。未入流。僧会司僧会。未入流。道会司道会。未入流。阴阳学训术。未入流。医学训科。未入流。〉 〈贰乡沟巡检司巡检。从九品。兴县。知县。正七品。典史。未入流。儒学教谕。未入流训导。未入流。僧会司〉 〈僧会未入流。道会司道会。未入流。阴阳学训术。未入流。医学训科。未入流。孟家谷巡检司巡检。从九品。界河口巡检司巡检。从九品。〉 〈平定州知州。从五品。同知。从六品。判官。从七品。吏目。从九品。儒学学正未入流训导。未入流。僧正司僧正。未入流。道正司道正。未入流。阴阳学典〉 〈术未入流医学典科。未入流。税课局大使。未入流。故关巡检司巡检。从九品平潭驿丞。未入流。〉 〈乐平县。 知县正七品。典史。未入流。儒学教谕。未入流。训导。未入流。僧会司僧会。未入流道会司道会。未入流。阴阳学训术。未入流。医学训科。未入〉 〈流柏井马驿丞未入流。保德州知州从五品。吏目。从九品儒学学正。未入流。训导。未入流僧正〉 〈司僧正。未入流。阴阳学典术。未入流。医学典科未入流得马水巡检司巡检。从九品〉 〈太原左卫 指挥使。正三品同知。从三品佥事。正四品。卫镇抚。从五品。左所正千户。正五品。副千户。从五品。百户。正六品所镇抚。从六品。 右〉 〈所 正千户正五品。副千户。从五品。百户。正六品。所镇抚。从六品。 中所。正千户正五品。副千户。从五品。百户。正六品。所镇抚。从六品。 前所。〉 〈正千户。正五品。副千户。从五品。百户。正六品。所镇抚。从六品。后所。正千品正五品副千户。从五品。百户。正六品。所镇抚。从六品。〉 〈太原右前卫中左右护卫官制俱与前左卫同。公署〉 〈太原志山西布政司。 理问所。 军需库。 丰瞻库。 大盈仓。 晋相府玄都观已上并在府东北隅。太原府。司狱司。并在旧新寺街。行用库〉 〈惠民药局并在旧椽末市寿亭侯庙。 织染局。并在旧画锦坊宝泉局弥陀院并在旧阜道坊提刑按察司。 察院。并在府南北隅〉 〈山西都指挥使司。 太原左右前三卫。并本府南北隅杂造局在旧朝真坊南大盈仓在旧广化坊太原县衙在县南关街北 榆次县衙在县十〉 〈字。街东北。 徐沟县衙在县城西北隅。 太谷县衙在县正街北。 交城县衙在县。城西北隅 祁县。衙在县西北隅。 文水县衙在县西隅。 清〉 〈源县衙在县。正街北。 寿阳县衙。在县东北隅。 盂县衙在县东街北临县衙。在县城内正北。 静乐县衙在县城西北隅。 平定州衙在州城〉 〈东门内街北。 乐平县衙。在县城中心偏西街北。 保德州衙在州城内正街北。 岢岚州衙。在州城内西北。 岚县。衙。在县城内西街西北 兴〉 〈县衙。在县西北隅。 石州衙。在州城中心。 宁乡县衙。在县城中心。 代州衙。在州 繁峙县衙。在县正街北。 五台县衙。在县城内正街东北〉 〈崞县衙。在县分司街西。 忻州衙。在州丁字街东道北。 定襄县衙。在县十字街西。〉 〈太原志本府税课局。在府西北隅。 太原县税课局。在县晋祠镇街东。祁县税课局。在县丁字街东南。 静乐县税课局在县南关。 临县税课〉 〈局在县东门外正街东。 寿阳县税课局。在正街西北。 盂县税课局。在东街。 清源县税课局。在县南社街南。 文水县税课局。在县西南隅。〉 〈交城县税课局。在县治东。 榆次县税课局。在县正街北。 太谷县税课局在。县街西 徐沟县税课局。在县衙东南。 平定州税课局在州城十〉 〈字街 保德州税课局。在州城内东街 岢岚州税课局在州东关街南岚县税课局。在县城内东街正北。 兴县税课局在县东门外街北〉 〈忻州税课局。在州十字街南道东。 定襄县税课局。在县十字街南道西石州税课局。在州衙东南。 宁乡县税课局。在县城内南街。 代州繁〉 〈峙县税课局。在县正街南。 崞县税课局。在县南街东。 五台县税课局在县城内正街西北。〉 〈太原志阳曲县惠民药局。在县东北隅澄清坊市中心。 太原县惠民药局。在县治西街南。 徐沟县惠民药局。在县衙东。榆次县惠民药局在〉 〈县正街东。 清源县惠民药局。在县南南社街西。 太谷县惠民药局在县衙东。 寿阳县惠民药局。在县正街东北。 文水县惠民药局在县西〉 〈南隅。 交城县惠民药局。在县治东。 盂县惠民药局。在县正街西。 临县忠民药局在县城东门外正街东。 静乐县惠民药局在县正街东〉 〈祁县惠民药局在县衙东南。 平定州惠民药局。在州十字街西。 乐平县惠民药局。在县衙东街北。 岢岚州惠民药局。在州城正街中心。 兴〉 〈县惠民药局在县东门外街北。 岚县惠民药局在县正街西北。石州惠民药局在州衙东南。 宁乡县惠民药局。在县西南。 代州惠民药局〉 〈在州正街北。 繁峙县惠民药局在县正街南 崞县惠民药局在县按察司街东 忻州惠民药局在县丁字街南道西定襄县惠民药局在〉 〈县正街东。太原志阳曲县孤老院在县旧三桂坊。 太原县孤老院在县治东街北。〉 〈寿阳县孤老院。在县西北隅。 祁县孤老院在县东南隅。 交城县孤老院。在县治西。 文水县孤老院在县东北隅。 太谷县孤老院在县治〉 〈西。 静乐县孤老院。在县东北隅。 徐沟县孤老院。在县衙东南街东清源县孤老院。在县南门外。榆次县孤老院在县治东。 盂县孤老院〉 〈在县正街西。 临县孤老院。在县城门外正街东北。 平定县孤老院。在城十字街北。 保德州孤老院。在州城内街西。 岢岚州孤老院在州〉 〈岚县孤老院。在县东南隅。 兴县孤老院在县西北隅。石 州孤老院在州衙东。 宁乡县孤老院。在县治南。 代州孤老院。在州东南隅 五台〉 〈县孤老院在县正街西北。 繁峙县孤老院。在县城内街北。 崞县孤老院在县南街东。 忻州孤老院。在州十字街东道北。 定襄县孤老院在〉 〈县西北隅太原志阳曲太原二县提刑按察司在府城内。 文水县提刑按察司分〉 〈司衙。在县东北隅 祁县提刑按察司分司衙。在县东北隅 寿阳县提刑按察司分司衙。在县治东 静乐县提刑按察司分司衙。在县正街北〉 〈太谷县提刑按察司分司衙。在县治东 盂县提刑按察司分司衙在县南街北 清源县提刑按察司分司衙。在县东门街西 榆次县提刑〉 〈按察司分司衙在县治东。 平定州提刑按察司分司衙在州城内偏东街北 岢岚州提刑按察司分司衙。在州城内西街正北。 兴县提刑按〉 〈察司分司衙在县西北。 石州提刑按察司分司衙。在州东 宁乡县提刑按察司分司衙在县城中心。 代州繁峙县提刑按察司分司衙。在正〉 〈街南 崞县提刑按察司分司衙。在县正街西北。 忻州提刑按察司分司衙在州丁字街东道北。 定襄县提刑按察司分司衙在县十字街正北〉 〈太原志阳曲县临汾驿在县南城外。南至徐沟县同戈驿八十里。 东南至榆次。县鸣谦驿五十里北至成晋驿八十里。 成晋驿在县北八十〉 〈里柏井镇北至九原驿七十里。 榆次县 皇子驿。在县北一十五里。今鸣谦驿西南至洞涡驿七十里西北至临汾驿六十里。东至太安驿七十〉 〈里通真定驿路 徐沟县 同戈驿。旧名洞涡驿不知何代改名同戈元在县北八里洪武五年移置县北门外南至祁县盘陀驿七十里北至太〉 〈原府临汾驿七十里。西南至赏临驿。七十五里。东至榆次县鸣谦驿七十里车站在北门外里路同前 祁县 贾令驿在县北一十五里。北至徐〉 〈沟县同戈驿七拾里北通太原府驿道西至汾州平遥县洪善驿七十里南通平阳府驿道盘 陀驿。在县东南三十五里龙舟谷口子洪镇北至〉 〈徐沟县同戈驿八十里。直通太原府驿道南至沁州武乡县南关驿六十里南通沁州驿道直抵〉 〈京城本驿洪武二年设置。盘陀车站。在驿西南至沁州武乡县权店驿车站一百五十里。北至太原府阳曲县临汾驿。车站一百五十里洪成七年〉 〈设置 寿阳县 芹泉驿。在县东二十五里。东至平定州平潭驿七十里。东通真定府驿路。 大安驿。在县西五十里西至榆次县鸣谦驿七十里〉 〈西通太原府盂县芹泉驿北至本县七十里。东至平潭驿六十里西至大安驿七十里。 平定州。 平潭驿。在州西二十五里。西至寿阳县芹泉驿〉 〈七十里 柏井县在州东四十五里。东至井陉驿七十五里。 代州 雁门驿在城西关东至沙涧驿一百三十里。西至原平驿一百里。北至广武〉 〈驿七十里车站在驿西南至忻州九原驿车站一百八十里。北至应州安艮子驿一百五十里。繁峙县。 砂涧驿。在城东七十里东至浑源州〉 〈王家庄驿一百一十里。西至代州雁门驿一百三十里。 崞县 原平驿去县南四十里南至九原驿七十里。北至雁门驿八十里。 忻州。 九原〉 〈驿在州西二百步。南至成晋驿七十里。北至原平驿八十里。 岢岚州永宁驿在州署之南街东。 代州振武卫。在城内鼓楼东正街北。即旧州〉 〈衙。 岢岚州镇西卫在城内正北。兵防〉 〈太原志天门关。在阳曲。县西北六十里岚管州故驿道也。赵宋旧关戍兵金置酒官。 石岭关。在县东北一百里傍系舟山唐李播方志图。谓之石〉 〈头岭。唐书志定襄有名岭关是也。为忻代武朔往来之要冲。云京之驿道也。旧有戍兵。金置酒官。土人谓之东关。元遗山诗。何时石岭关头路。一望〉 〈家山眼暂明。 赤塘关。在县北九十里。忻州西道也。宋之旧关金置酒官旧经云昔有田父刘赤塘曾隐居于此。故名之。 马岭关。在太谷县东南〉 〈七十里通刑州路。五代史。梁伐太原。洺州刺史张归厚军自马岭入。即此关也今属榆次县有巡检司。 隆州谷北关。古无其名。今改龙舟谷北关〉 〈在祁县东南九十里南至沁州南关三十里。北至徐沟县一百三十里。两壁皆山道傍有水。名曰胡甲水见设巡检司。伏马关。在孟县东北七十〉 〈里通真定府平山县界亦名白马关宋金有戍兵今废基址犹存 榆枣关在县东北一百一十里东接真定府界宋金有戍兵今废而关名尚存〉 〈克胡关在临县西一百一十八里边临黄河形势陡峻西至葭县仅二里西边通于神木县直抵沙漠。正系冲要之地今设置巡检司守把 丛〉 〈罗谷隘口去县城一百余里通黄河西葭县地面荷叶平隘口楼烦镇在静乐县南七十里东邻汾水西抵周洪山通交城西 宁化镇去县北〉 〈八十里居大石堂石堕圣二山之间西枕汾河通西阳谷五十里 西岭隘口去县东六十五里高三里。 婆娑岭隘口去县东八十里已上皆设〉 〈巡检司支锅石隘口。即今寨垒接连朔州境界东北通崞县界川湖沟隘口在神林山下。去县北六十五里。通横山儿石家庄隘口去本县〉 〈北六十里。通荷叶平山。 磨官谷隘口。在屹嗟山下。去本县东北六十里通力胡山定河沟隘口。在 定河西北山下。去本县城北五十里通朝天〉 〈岭横水沟隘口在凤凰山下。去本县北四十里。通朝天岭盆子山 薛旗沟隘口在马头山下去本县北三十五里。通盆子山 苍谷沟隘口去本〉 〈县北三十五里通已儿窊。六径岭隘口。系岢岚州并本县界首在县西六十里通岢岚界 石城岭隘口。去本县九十五里。通忻州界 桥门岭〉 〈隘口去本县八十里通横水镇。 杨寨沟隘口。去本县九十里通忻州界白刁岭隘口。去本县南一百三十五里。通交城界。 一箭岭隘口去本〉 〈县六十五里通方山界。 悬钟岭隘口。去本县东八十里。通忻州牛尾庄马家会隘口。在木苽山下。去本县城北三十五里通黄嵬山已上今皆〉 〈填塞 故关在平定州东八十五里。今设巡检司守把通井陉县。 甘桃口在故关南三里。通井陉县 娘子关。在故关北一十五里。通井陉县〉 〈石门口。在州东一百里。通平山县。 厌谷口。在州东一百四十里通元氏县。 白城口。在州东一百四十里。通赞皇县。黄沙岭隘口。在乐平县东〉 〈一百二十里与真定赵州通。 马岭隘口。去县东南九十里。与顺德府刑台县通。松子岭隘口。去县南四十五里与辽州和顺县通。 长城天涧〉 〈保隘在岢岚州北五里两山之间。北通大同府路。南通关西五路。 于坑保隘。在州西北一百里。西通黄河延安府。东通太原府路。 洪谷保隘西〉 〈至本州五十里东通太原府界西通关西五路。隘口界河口在兴县东六十里 穆家谷在县西三十里。 孟家谷在县西南五十里。已上皆设〉 〈巡检司守把。 方山巡检司在石州北一百四十里南北川本旧方山县也至元三年省入离石即置巡检司其城西倚山崖方圆四里东南北三〉 〈门形势平易北通岚县 孟门巡检司在城西一百一十五里本旧孟门县也至元三年省入离石即置巡检司其地临黄河东岸拒大河之险西通陕西〉 〈延安府绥德州周大象元年于此置孟门津隋开皇六年改。曰孟门关雁门关在代州北三十里按 雁门志云秦汉以为北边代山高峻〉 〈鸟飞不越中有一缺鸿雁往来。代多鹰隼雁过被害惧其门不敢过呼为巨门雁欲过此山中衔芦一枝。然后敢过鹰隼见而惧之不敢捕雁得过〉 〈山即弃芦枝。因以名焉。 太和岭。在州西北三十里 水勤口。在州西北三十里 水谷口在州东北三十里。 胡谷口。在州东北六十里已上今〉 〈皆闭塞各设巡检司守把。 朗岭关旧名狼岭今改曰朗岭在繁峙县东北山一百二十里。东至北娄口西连小石口。山势颇易北通应州路今振〉 〈武卫摘拨军兵把守。 平刑关。在县正东一百四十里。西连浑源大寨头口南接南山道颇宽平东通灵丘县。见设巡检司守把。 茹越口。在县北〉 〈三十五里。其山东接小石口。西连胡谷口形势险峻。道路狭隘今已闭塞见设巡检司守把。 小石口。在县东北七十里。西接茹越口东抵朗岭关〉 〈形势艰阻今已闭塞见设巡检司守把。 北娄口。在县城东北一百四十里西连朗岭关。东接大寨头。今已闭塞。见设巡检司守把。 高洪口 石〉 〈佛口。 赵腾口。 狐野口。 石嘴口。已上并在五台县有巡检司总制其处 吊桥岭在崞县西北三十里。西通朔州上有寨焉名曰秦王寨 石〉 〈佛谷去县西三十里北接朔州境。其形窄狭。元末用石塞其口国朝仍塞之阳武谷亦云杀子谷。去城西南七十里。世传秦扶苏蒙恬曾军〉 〈于此有崖名曰太子崖。扶苏死于此。又名杀子谷。芦板寨去县城西南八十里中有故城不知何代所筑有基址存焉其形平易西通静乐以上〉 〈四处皆设置巡检司把守。 石岭关。在忻州南四十里乃并代云朔等州往来冲要之所唐方志图谓之石头岭旧有戍兵。 赤塘关在州之西南距〉 〈城五十余里白马麓山南通阳曲县界。本州西道宋之旧关也寨西隘口乃古之云内镇也在云中山口距城西北五十里入山二十余里与沙沟〉 〈寨相为声援以西通静乐境国朝俱设巡检司牛尾庄寨在州白马山内距城六十余里西通静乐境古〉 〈无所建创自国朝设巡检司 隩州巡检司 芭州巡检司。元一统志并在保德州〉 永乐大典卷之五千二百三 |
虚阁网(Xuges.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