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类书 > 永乐大典 | 上页 下页
卷二千二百七十九 湖


  永乐大典卷之二千二百七十九〈六模〉

  湖〈湖州府五〉

  〈山川乌程县山。吴兴续志乌程西南大抵皆山。东北近湖间有山特出于平畴〉

  〈之间者。旧志容有详略。今标其显箸。并摭志之所遗以着于编卞山在县北十八里高六千尺俗傅以为卞和采玉之处上有卞和池故山作卞〉

  〈字疑附会也。当依周处风土记。作冠弁之弁为当。其东南则在县境。而西皆长兴也。以其为一郡之主山。故持着之。吴兴志张玄之吴兴山墟名曰〉

  〈卞山峻极。非清秋类月。不见其项。颜长生三吴地也按卞和于荆山林玉今山中有似玉之石。土人谓之瑶琨故以卞名之耳。吴郗贼曰其环赂则〉

  〈瓐昵之阜是也。盖徐陵孝义寺碑云高卞苍苍遥闻天语。颜真卿石柱记唐刺史韦明歇有登卞山题法华寺诗皆作卞字。续图经曰。周处作弁虽〉

  〈似有理。但古今诸书皆作卞。不必穿凿取新意也。太平寰宇记。卞山东是有一石篑高数尺。晋太康中人间之。风两晦冥遂止。历代莫所封。又〉

  〈宋书萧惠明为吴兴太守。鄜界有卞山。山下有项羽神庙。相承云。羽多居𠫇事前后七人太守不敢上𠫇。惠明谓纪纲曰。孔季苶曾为此郡。未闻有〉

  〈灾。遂盛设筵榻。按宾数日。未几惠明忽见一人长丈余。张弓挟矢向之。既而不见。因发背旬日而琐。毗山在县北五里。大溪遶其麓。自大钱而上。实〉

  〈为郡要冲之地。大军下湖州。时尝驻其上。吴兴志山海经云。浮玊之山。北望具区。东望诸毗。郭璞注云。诸毗。水名也。绕记旧经云。浮玉山在安吉县。〉

  〈旧水发源也。言东望泾涌。槎牙相毗。并注于太湖故名。续图经云。浮玉在西南。毗山在东北。兴山海经恊。璞殆不知此山耳。山最近城。武兴城相毗〉

  〈而得名。梁吴均有同乡吴兴毗山集。诗曰。平湖旷复远。高木峻而危。状其景也。柳惮尝建亭其上。 衡山在县南十八里。两山夹峙。溪𣴑中㵼。实郡〉

  〈城南形胜之地也。吴兴志左传襄公三年。楚子重伐具克鸠兹。至于衡山。杜预注。衡山在吴山在吴兴乌程县南。山谦之吴典记曰。衡山一名横山〉

  〈今俗亦呼横山。颜真卿石柱记云。上有额𩑙塜。春秋鸠兹城。统记云。吴兴记云晋初衡山崩。见额顼塜中有营丘图九首。鸠兹。杜注云吴邑。在丹阳〉

  〈芜湖县东。今皋夷也。颜公所书。或恐有缘。 道场山在县南十二里。为近郭游覧之胜。上有道场寺伏虎岩。绝顶五显庙。有浮屠屹立云表。其下则〉

  〈咲月步云诸亭皆在焉。吴兴志昔讷和尚辞师出巡檀。师曰逢道即止。讷经此山遂留。后建寺山顶有塔。下有笑月亭。爱山亭。 元一綂志旧志云。〉

  〈湖州大利也。东坡苏轼有云。道场山顶何山麓。内翰汪藻云。游道场者。如入王侯之家。过何山。如造高人隠士之庐。 何山。在县南十四里道场山〉

  〈之南。有何山寺。晋何楷读书堂宋安定胡先生墓。吴兴志沈括地志云。何山亦曰金盖山。晋何楷居此习儒业。楷后为吴兴太守。改金盖山为何山〉

  〈山口有次山曰金口山。今曰何口山。梁吴均有同桞吴兴何山集送刘余杭诗。颜吴卿石柱记云。金盖山有何氏书堂。续图经曰。推本而言。旧编云〉

  〈山兴道场山相接。最为吴兴胜游。然道场山胜在山岭。何山之胜在山下苏东坡诗。有道场山顶何山麓之句。内翰汪藻云。游道场者如入王侯之〉

  〈家。过何山如造高人隠士之庐。 方舆胜覧苏子美游霅土河山诗今古何山是胜游。乱峰荣转绕沧洲。云含老树明还灭石碍飞泉唱复流遍岭〉

  〈烟霞速俗客。一溪风雨送归舟。自嗟尘土先衰老底事孤僧亦白头。浮山。在县车盖山前碧浪湖中。旧传随水高下巨潦不没。故名。昔尝有亭其〉

  〈废已久。至今春时嬉游。舟楫皆舣于此。非天目浮玉山也。 东衡山在县衡山水东旧志。但书衡山在县南十八里。而不知山衡有二横亘于溪之东〉

  〈者。东衡山也。 市山在县南四十里。 夹山在县南稍两九都。 利山在县南十二都。 金盖山在县何山南旧志称昔入改金盖为何山殊不知〉

  〈何山。在金盖之北。初非改也。 九里山在县车盖山南。 下徐山在县西。南王村。 戴山在县东北十八里昔戴逵尝居其下故名。 升山在县东〉

  〈二十一里。一名乌山旧编云古乌巾氏所居也一名欧余山。一名欧亭山汉志乌程有鸥阳亭是也昔越王无强之子蹄。封于乌程欧余山之阳。为〉

  〈欧阳亭侯子孙因以为氏。梁吴均入东记曰。晋王羲之为守。尝升此山。顾谓宾客曰百年之后。谁知王逸少兴诸卿至此乎。因名升山遂立鸟亭于〉

  〈上吴均有同桞吴兴乌亭集。送桞舍人诗。即此处也。绩图经按史记。楚威王杀越王无疆。尽取故吴地。越以此灭。诸族子争立。咸王或以为君。滨于〉

  〈江南海上。服朝于楚。姓氏录云。越王无疆楚所灭。更封无疆子蹄。于乌程欧余山之阳。为欧阳亭侯。遂以为氏。吴兴志西余山在县东十八里兴〉

  〈地志云。汉文帝封东海王摇之子为顾余侯。即此。后坐耐金失国。史记越王无疆灭。七世至闽君徨。佐诸侯平秦。汉高帝复以摇为越王以奉越后〉

  〈世表及汉书诸表。不载頋余侯事。高十二年诏曰。南武侯织亦粤之世也。立以为南海王山有弄云亭枢宻胡宿有记 杼山在县西南三十里陆〉

  〈羽旧记云。山高三百尺。周回一千二百步。昔夏后杼巡狩之所。今山下有夏王村。西北有夏驾山。颜真卿杼山碑。又载山墟名云。旧名东张。游者忘〉

  〈归。号稽留山。有黄蘖涧。黄浦桥。黄浦亭何楷钓台。避它城。招隐院。草堂温阁。真卿又立三癸亭。以癸丑岁癸卯朔癸亥日立也。三桂棚。产册青紫三〉

  〈桂。御史泾。观察判官侍御史袁高尝至此也。有谢临川写真堂。梁周兴嗣。登杼山覧古诗。齐沙门宝月涂次杼山等诗。 孺山在县东二十八里。三〉

  〈吴土地记云。后汉徐孺子。哭友人兾州刺史姚元起于此。时九江何子翼嘲之曰。南州孺子。吊生哭死。前慰林宗。后伤元起。山有孺子柌。绍兴中郡〉

  〈侯彻滛祠。土人按图经为言。祠得不废。二十二年晋陵丞唐法为记。近又得古刻于水滨。岘山在县南五里。本名显山。晋太守殷康筑亭上名显〉

  〈亭。唐以庙讳改焉。天宝刺史韦景先创五花亭。又有李适之石樽。山顶有塔。方兴胜覧葛立之诗话云。羊叔子镇襄阳。尝与从事邹汉登岘山。既然〉

  〈有泯漫无间之叹。岘山亦囡是以慱。古今名贤赋咏多矣。吴兴岘山。去城三里。李适之漥樽在马。苏子瞻守吴兴日。尝登此山。有诗云。苕水如汉水。〉

  〈鳞鳞鸭头青。吴兴胜襄阳。万凡淳青冥。我非羊叙子。愧此现山亭。悲伤同此意。岁月如𣴑星。湛巩何足道。当以德自铭。 法华山在县西北十里。有〉

  〈寺曰法华寺。刺史崔玄亮。张文规。卢幼平。俱有诗。东有石坞。吴太史慈所葬。太平寰宇记。谓之石斗山。晋王羲之尝来。顾谓亲友曰。百岁之后谁知〉

  〈我曾游此。 仁王山在县西北九里。旧名凤凰山。以山形似凤也。故老相传。秦始皇以山有王气凿其颈。今通舟为小河。山之首在南。号粝山。 垄〉

  〈山在县东北五里。山谦之吴兴记云。垄山有紫石英。山东临大溪。西带长渎。山上有亭。临望虚旷。号垄山亭。 车盖山在县南九里。舆地志云。形〉

  〈如车盖因名。上有车盖亭。晋太守殷康所造。 白鹤山在县西北二十六里吴兴记云。昔乌程西乡人姚紾。化白鹤游此因名。山石精好。可为碑贩。〉

  〈江东记云。员丘山石精好。不谢吴兴。即此也。张王居白鹤山。又云二妃白鹤山人。见灵济庙下。 别鲜山在县东十三里。孤秀不相连属。因名焉。唐〉

  〈高士沈聘沈征居之。尔雅曰。小山别。大山鲜。郭璞注云。不相连也。续图经云此山名今古义非俚俗能为也。 西陵山在县北二十一里。吴兴记云。〉

  〈吴太子和。葬鸟程北山。子皓即阼。追尊文皇帝陵。曰明陵。陵在山西故名。吴疁山在县西南六十里。吴兴记云。疁烧田也。昔有吴氏烧山为田因〉

  〈名。疁。玉篇力周切。田不耕烧种也。广韵同。 石城山在县西南三十里。山墟名云昔乌程人严白虎于此累石为城。与吕蒙战。至今山上有弩䑓。烽〉

  〈栖。走马埒。基犹存。 黄蘖山在县西南三十五里。梁光禄卿江淹有诗。有涧曰黄蘖涧。 九乳山在县西南三十一里。张玄之山墟名云。山有九峰〉

  〈状乳形。 泽山在县东七十五里。吴兴记云。因震泽为。名温山在县西北二十里。吴兴记云。温山出御芹。 小雷山在县北。周处风俗记云。太湖〉

  〈中有大雷小雷二山。相距六十里。其中曰雷泽。即舜所渔者也。周处记又云。浙东有余杭县上虞江。是舜本土。按韩诗外传。舜东夷之人也。统记云〉

  〈雷泽在兖州北。周处误也。盖以震泽中。有小大三雷震。故俗名之。旧编又云小雷山。所谓洞庭东山也属乌程。大雷山。所谓洞庭西山也属长兴两〉

  〈山多美石。唐白居易作奇章公记以太湖石为第一。 三山在县东北七十二里。山墟名云。三山在大湖中百波天合。三点黛色陆士龙赠顾彦光〉

  〈诗曰。我家五湖阴。君住三山阳。 包山在县舆地志云即古夫椒山也史记越王勾践栖吴王夫差于夫椒之上。吴都赋云。指包山而为期集洞庭而淹〉

  〈留。自泽山以下诸山。并在太湖中。 白石山在县统记云。多出白石。葛仙山在县南五十里晋葛洪尝隐居此山今有炼丹灶。捣药臼存职方图志云葛〉

  〈仙炼丹之处天下十有三乌程居其一绍兴中侍郎葛立方作祠为记菁山在县与葛仙山相连。旧传葛洪种黄菁于此。至多山多黄菁秀安僖王墓〉

  〈园在焉。右西南䓗翠森欎。县延衍皆山也。或高或下。或巨或细。问其名则更仆未易悉数。东北近湖皆平畴土腴。间有山率特出。亦各有名。而〉

  〈其着于古书者曰毗。曰衡。皆突兀于水滨之一陇耳。岂挺特而生者。钟秀为多耶。或景必近人。则美而易彰耶。物必待人而后显。则其名之垂泯。固〉

  〈不容无幸不幸耶。夫昔之山经。或五百里。或三百二百里始载一山。乌程一邑。而见于列者巳如此。未为不幸也。故乌程诸山参诸地志。略着见者。〉

  〈悉不没其名。虽未能尽胜践。庶穿谢公之屐者。可为问津之考。归安县山。吴兴续志归安县旧志。崇山峻岭。皆已载录。今考所遗。增附于〉

  〈后。吴兴志县境西南广德至孝两乡。北接乌程。南接安吉界。并是冈岭延袤。林木森蔚去处美余八乡。如含山洮长山东林山之属。曾特生于平原〉

  〈中。今载如左。旧志诸书所载。亦有差误。如厥山载在乌程。三山却载在归安。盖归安界不近太湖。今是正之。 龙池山在县西南一百里。 震山在〉

  〈县西南六十里。 天泉山在县西南一百里。 河口山在县东南五里。夏家山在县东南六里。 孟家山在县东南七里。 谢家山在县东南五〉

  〈里。 石门山在县西南六十里。吴兴志含山在县东南一百八里。张玄之山墟名云。震泽东望。苍然茭苇烟蔚之中。高丘卓绝。因以名焉。山有净慈〉

  〈院。其巅有浮屠。 厥山在县东南七十里。吴均入东记云。吴有陆厥。尝家于此。旧经统纪。属乌程。旧编属归安。 湖跌山在县东南二十五里统记〉

  〈云。汉蓟子训隐于余不乡。卒葬乌程县湖跌山。今属归安。新溙。 沈长山在县东南八里。 施山在县东五里。 潘山在县东六里。 砺山在县西〉

  〈南六十三里。宋鲍照有自砺山东望震泽诗五韵。 方山在县西南一百一十五里。统记云。张玄之山墟名云。以其顶方故名。梁典云。绍泰元年十〉

  〈一月。陈文帝为信武将军。自长兴遣二千人投京。夜下方山津即此处也山北属长兴。统记。载在长兴县四十里。 莫干山在县西南一百五十里〉

  〈余英志云。上有铸剑池。水常清澈。水旱祷焉侧有磨剑石世传吴王铸剑所也。按吴越春秋。干将吴人。吴王阖闾使造二剑。一曰干将二曰镆耶镆〉

  〈耶。干将之妻也。今铁工造刀剑。磨以山之石。淬以池之水。则铦利倍常山北属武康。去武康县治二十五里。余英。即武康也。故载在余英志 铜山〉

  〈在县西南九十五里。高三百尺。括地志云。吴采彰山之铜即此山也山西属安吉。去安吉县治三十里。统记载在安吉。旧编云。山与武康安言分界〉

  〈详见二县志。 余安山在县东南一十五里。 灵山在县东南八十五里狮子山在县西南一百五里。又属武康在武康东北七里余英志云首〉

  〈枕大溪。冈陇盘局狻猊形。 廉山在县西南七十五里。 顶山在县西南七十四里。 马鞍山在县西南七十六里。又属武康。在武康北十三里。〉

  〈状如马鞍。 母潭山在县西南七十七里。 凤山在县南七十三里。 侯石山在县南六十里。以上并见旧经。东林山在县西南五十四里。突兀〉

  〈于菰蒲溪泊之中。峰峦蓊秀。上有祗园寺。顶有浮图。见旧编。见山在县南七十四里。 浮玉山在县岘山样中。俗传其山随水低昂。旱潦如一。上〉

  〈有丛萑。旧有小亭今不存。太平寰宇记防风山。在归安县东一十八里。先名封嵎山。唐天宝六年敕改焉其一名风公山。一名风渚山。古防风氏之〉

  〈国。公者以其山上有风公祠。风渚者以山下有风渚水封山者。以其禁采樵渔猎也。山东南二里有嵎山。禹十二代孙。帝嵎所居也。吴伐越隳会稽〉

  〈得骨节专车。使问仲尼。仲尼曰。禹致群臣于会稽。防风氏后至禹杀而戮之。其节专车此为大矣。客曰防风何守。仲尼曰江芒氏之君守封嵎山。言〉

  〈防风。治此二山也。 石城山在县西南三里。汉末赤眉之乱邑人于山上累石为城因以为名。宋书云。沈道虔居县北石山下。县令庾肃之迎出县〉

  〈南凤头里为立宅临溪。征员外散骑侍郎不就山上有汉青州刺史姚恢墓 金鹅山在县东二十里山墟名云。汉海昏侯沈戎葬于此上有池深〉

  〈五尺。其水冬夏不竭。时吴帝见山上金鹅翔集。或风清雨霁。樵夫耕父闻山上鹅鸣。武康山在县西十五里名铜官山。唐天宝六年敕改焉舆地〉

  〈志云。铜官山下有两坎深数丈。方圆百丈。古采铜所向。山在县西八里。山下有水谓之响潭。吴兴记云。有人经响山。语无多少。向则随声曲折应之〉

  〈洪纤一无所失。天泉山在县西北三十五里。吴兴记云。山上有长𣴑泉谓之天泉。傍多沃壤可耕殖。今按有水田五畆。一名唐锤山也。几山在〉

  〈县北一十五里。山墟名云。几山形似几。因为名焉。亦作巳山。计筹山在县东南三十五里。吴兴记云。计筹山。昔越大夫计然多才智。筹算于此山。〉

  〈按其地复与余杭县分界。今俗谓之界头山。盖筹头声相应也。三山在县西八十三里。山墟名云。三山在太湖中。白波四合。三点黛色〉

  〈长兴县山吴兴续志境内诸山具见旧志。洪武九年所图。比旧遗逸一十有四今录于编。独母山在县东五十四里。傍湖南川山在县北四十〉

  〈里。午山在县西南二十五里。浮云山在县西南六十五里。南华山在县西南七十四里。空山在县西南六十四里。城山在县南四十里。尧市山在县东北三十六〉

  〈里。高五千四百尺。山墟名云尧时洪水。居民于此山作市。今山上有池可广一畆。统记唐僧皎然诗曰。竞市人稀紫笋多。皮日休诗云。闲寻尧市山。即〉

  〈此山下田。父老号舜田。旧编。 夏驾山在县东南三十六里。高千尺。张玄之山墟名云。昔帝杼南巡至此山。因而名之。与地志云。夏少康封庶子行〉

  〈于会稽。兼得吴兴地。乌程有行山。梁吴均有登夏驾山。寻朱思之诗。太平寰宇记。山上有石皷高一丈。下有盘石为足。谚云。石皷鸣。则三吴有兵。括〉

  〈地志云。石皷作金皷鸣。亦魏郡零陵石鼓之类。吴兴记云。五行记。并同此记。 大雷山在县东北太湖中。太平寰宇记。东北六十里。高一百二十丈。〉

  〈周处风土记云。太湖中有大雷小雷二山。相距六十里。其间即雷泽。舜所渔处也。尚书释言云。在震泽。 飞云山在县西二十里。高三百五十尺。山〉

  〈墟名云。山南有风穴。故云雾不得霭欎于其间宋元徽五年置飞云寺。有石泉沙渚松门竹岩。 乌瞻山在县北五十里。高四百丈。山墟名云。昔有〉

  〈乌子瞻。望此山曰。此山可以避难养道。隐者所居故名。 凤亭山在县西北五十里。高一千尺。山墟名云。昔有凤栖山上。多产栲栎。 白石山在〉

  〈县东南三十八里。山谦之吴兴记云。出白矾石。 义乡山在县北六十里。高千二百尺。晋太守周玘举义兵平石冰陈敏等贼。割长城西乡立义乡〉

  〈县于阳羡县置义兴郡。 吕山在县东南二十里。高五百尺。旧名程山。山墟名云。吴将吕蒙。筑营于此山因名。 吴山在县南四十三里。高六百尺〉

  〈山墟名云。吴王送女至此。梁吴均卜宅。唐吴筠后居之。则溪至吴山。有吴王送女朝。 青山在县南六十里。高二百尺。山墟名云。山有石窦通洞庭。〉

  〈冬夏常暖。山如黛色因名。吴筠诗云。家住青山下。时向青山上。 艺香山在县北十五里。高四百五十尺。一名湖陵山。山墟名云。西施种香之所。〉

  〈雉山在县北五里。高五百尺。山墟名云。以山形类雉。梁陈故事云。梁武帝时有童謡曰。鸟山出天子。江表以鸟名山者皆凿。惟此山不凿。陈高祖此〉

  〈山人也。上有追赠山。 戍山在县西三里。高四百五十尺。一名夫槩山山墟名云。吴夫槩于此筑戍城。山多产青松白茅。即梁太守张嵊与沈浚。筑〉

  〈戍以捍候景之地。 岩山在县西五十里。高二百五十尺。山墟名云。以岩为名。吴王阖闾时有白鹿见一名白鹿山。 方山在县西南四十里。高四〉

  〈千尺。山墟名云。以其顶方名之。梁典云。陈文帝为信武将军。自长城县遣二千人投京师。夜下方山津。即此地也。 四安山在县西南八十三里。高〉

  〈一千尺。山墟名云。以其山四面平广也。 俎中山在县西北二十五里在忻湖西。山墟名云。菹淹蔵菜也。昔吴王于山中种蔬。为军人冬食之备。〉

  〈赭石山在县西北六十一里。多产刺榆贡茗。 县臼山在县西北六十里。山墟名云。山有悬石若臼形。 西噎山在县西北六十一里。山墟名云。涧〉

  〈泉北𣴑。而西向峻狭。以其鸣咽而名。 五峰山在县西一里五十步。括地志云。仙人姚紾所居。陈国子慱士虞寄报德寺碑云。四鹤齐飞。五峰相映。〉

  〈南屿山在县西南百二十里。山墟名云。西施种香之所。上有兰茝畹。旧经云。百六十里。 银山在县南三十里。出银。 玉井山在县东南三十二〉

  〈里。 天井山在县南三十里。 石楼山在县东南二十七里。 罗浮山在县东二十五里。 穿石山在县东南三十里。 金山在县西四十里。见金〉

  〈潭下。 顾渚山在县见顾渚下。 官山在县顾渚之侧。林木深秀。未尝采伐。故名有大官山小官山。大官山顶有虎头岩。状如呀啸。下有石门可往〉

  〈来。张文规时曰。谁言隼旟吏长对虎头峰。 石城山在县南五十里。与乌程接界见乌程志山下。 梓山在县西。与成城相连。汉钱林所居。详见郡〉

  〈志。贤贵事实下。 灵山在县西七里。故相章惇葬母于此。 八座山在县南四十五里。唐吴珙吴顼吴崧皮光业林鼎罗隐韩必何肃居此山号八〉

  〈友。后人因名。太平寰宇记梅溪山在县。隋图经云。吴兴故鄣县东三十里。有梅溪山。山根直竖一石。可高百丈。至青而圆。如两间屋大。四面陡绝。仰〉

  〈之干云外。无登陟之理。其上复有盘石。正圆如车盖常转如。磨。声若风雨。土人号为石磨。石磨转𩢶则年丰。迟则岁俭。候之无失 九龙山在县西〉

  〈一百二十里。一名郭山。一名章山。张玄之山墟名云。九龙山。其山有九陇悉作龙形。山顶有古石城。城西北角有石窴。因名石郭。吴兴记云。石郭山〉

  〈在故鄣南五里。产杨梅贡御。舆地志云。石郭山。昔吴采鄣山铜以铸钱即此山。 西顾山一名吴望山。在县北四十九里。高一千尺。张玄之山墟名〉

  〈云。西顾山昔吴王阖庐。登姑苏望五湖。望见此山因名之。括地志所载。西顾。乃作牢固之固。未详也。郡县志白鸭山在县东南三十一里。姚紾得仙〉

  〈于此。化为白鹤而去。因以名之。方舆胜覧山在县西。出紫笋茶。杜牧茶山诗。山实东吴秀。茶称瑞草魁。剖符虽俗吏。修贡亦仙才溪尽停兰棹。〉

  〈旗张卓翠苔。重游难自克。俛首入尘埃。元一统志乌瞻山。在县北五十里。高四百尺。山墟名云。昔有乌子瞻。望此山上曰。可以避难养道。为隐者所〉

  〈居。故名乌瞻。武康县山吴兴续志境内群山环绕。其名已详。旧志今特举其显著。及郡〉

  〈志所遗者附焉。 封山在县东南一十八里。古防风氏。封守之地。故名吴兴志家语载防风氏之守。曰守封禺之山。余英志云。汪芒氏守封嵎雨山之〉

  〈间。则封山之名旧矣。一名风公山。一名风渚山。绕记云。风公者。以其山有风公祠。风诸者以其有风渚水。封山者。以其古图禁樵采也。余英志云。风〉

  〈公祠今废。唐天宝六年。敕改防风山。元一统志史记注云。汪冈之君。守封禺之山。则封山之名旧矣。隋志。武康县下亦有封禺山。按旧记。一曰风公〉

  〈山。亦名封山。又谓风渚山。王象之纪胜云。防风山在武康县东一十八里。本名封禺山。 禺山在县东南三十里。禹十二代孙帝禺。所居之地故名。〉

  〈吴兴志余英志云。按史记。十二世帝廛立。而旧图经志。帝禺居此山。当是帝廛之兄弟。分封此邦。统记。防风山东南二里曰禺山。及旧编云。东南〉

  〈二十里。统记嵎山。又云在县东南三十里。余英志。亦云三十里。 石城山在县西南三里。汉末赤眉之乱。人因山垒石鸟城以御寇。邑赖以全故名。〉

  〈吴兴志旧编云。山四旁出面如一。余英志云。夜有神光。其大如毂。往来山腰。倏隐倏见。山巓平坦有洗马池。统纪云。齐沈道虔隐居于此。上有汉青〉

  〈州刺史姚恢墓。 云岫山在县东南一十里。上有云岫寺。山出云气幽邃。故名。 杨家山在县东南二十五里。 铜山在县西二十五里。 豸山在〉

  〈县东南二十四里封湖中。状如𧴛豸故名。 金牛山在县南三十里。中山在县南三十里。 前村山在县南一十八里上栢步。 龙口山在县西〉

  〈南二十里。 石頥山在县西四十里。 铜井山在县西二十里。 永安山在县西北二十三里。 小山在县东北三十里。 石井山在县东七里。 又〉

  〈名胁山。 秀峰山在县东南一十八里。 笼山在县东南二十里。 凤尾山在县东南一十五里。 铜官山在县西北一十五里。 本名武康山。天宝〉

  〈六年改今名世吴王刘濞采铜之地。吴兴志凤凰山。邑有三。一在县北五里。首枕郭林溪为凤咮。一在县东北十八里。怀德里为凤翅。一在县东〉

  〈南十五里千佛寺侧为凤尾。 天泉山在县西北三十五里。吴兴记云。山有长𣴑水。谓之天泉。傍多沃壤。可以耕植故名。 武康山在县西十五里〉

  〈本名铜官山。唐天宝六年敕改。今名。余英志。六年本名武康山。天宝六年改名铜官山。山下两坎深数丈。方图百丈。古采铜之所。见兴地志。旧编云。山〉

  〈下有铜官湖。汉吴王濞铸钱处。余英志云。山下有两坎号铜井。 金鹅山在县东二十里。统记载山墟名云。汉海昏侯沈氏葬此山。山上有池深五〉

  〈尺。其水冬夏不竭。吴帝见山上有金鹅翔集。或风清两霄。樵夫耕父。闻山上有金鹅鸣故名。余英志云。山与德清交界。山枕溪𣴑。时有金鹅出没事〉

  〈又见德清县金鹅山。 金山在县。旧图经。书编统记。俱在武康县北十五里。余英志云。在县南三十里。耆旧相传。昔有人夜见山顶有光如灯。凿之〉

  〈得金数百斤。余英志云。一名金车。顶之土赤填。山岩有泉产鱼有金色。铜岘山在县西四十九里。山墟名云。铜岘前溪之发源。吴王采铜之所。俗〉

  〈号铜岭。此即安吉界。又兴归安接境。 响应山在县西八里。吴兴记云。经此山语。响随声应。洪纤一无所失。今人称大响小响。余英志云。有龙泓在〉

  〈山下。水色正碧。名玉石响。又名大响。岩前有小泓名小响。正元中于崸攺玉石响。为碧玉潭。定光憎院栖岩腹中。有小池。池上有濯缨亭。又有一壑〉

  〈轩院后。绿石磴抵谷中。有断崖瀑泉二十余丈。下有漱玉亭。旧编云。大响峭壁倚空。有瀑布高三十余丈。阔二十余丈。飞注苍崖乱石间。虽亢旱不〉

  〈竭。分𣴑入碧玉潭。潭木湛碧清洌。莫穷其底。有能居其中。旱潦析梼輙应。小响在大响东北有余步。石壁森然。苍涧韨。下有漱方丈许。名玉石响。〉

  〈相传兴碧玉潭通。漱中水𣴑入前石上。有于崸题刻。葛公胜仲尝游有长篇。崵山在县西二十七里。山墟名云。昔有崵氏居此山。几山在县〉

  〈北五里。山墟名云山形如几。 覆船山在县西南二十五里。古老相传邑人数于山上穿土。得大竹管。若今之船缆。或掘得败木若船片。故云山旧为〉

  〈海尝覆舟见统记及旧编。或云山有巨石横亘。状如覆舟。见余英志。隋龙州刺史沈悫昔结庐读书其中有余址一名马头坞晋咸和七年石勒将〉

  〈韩雍冠吴兴诏遣西中郎。将赵引。攻之于马头坞即此也。 计岘山在县西北二十五里山墟名云。范蠡之师计然。居此因名。又与乌程分界。亦曰〉

  〈界岘。 深岘山在县西二十里。山墟名云。山下有水。深数十丈因名。 箬岘山在县西南三十五里。山墟名云。山多产箭箬。俗呼箬岭。 黄陇山在〉

  〈县东北二十五里。山墟名云。昔黄初平得道之所。统记作皇岭。云岭下有紫华庙。旧编云。今俗呼皇母山。山上有仙台。 石峤山在县西南七里。一〉

  〈名七里峤。一名石头山。山墟名云。山顶有石。峤长一丈六尺。阔八尺甚峻滑。山下有石峤村 马鞍山在县北十二里。 狮山在县东北七里。 乌〉

  〈回山在县北三里。山在平田间突起一峰。旧名登高山古人登高处。有遗址存。余英志云。或以群鸟翔集名山。或以山势纡回故名。 银山在县西〉

  〈五里。亦曰永安山。 石山在县西北二十里。齐书云。沈道虔隐居于县北石山精芦。 沈壁山在县东北十五里山有九峰迤逦相接。沈氏自东阳〉

  〈徙永安居此故名。 郭林山在县北十五里。晋郭文所隐也。文居山时一日有虎至。张口向文。文枧其咽中有横骨。为探取之。后于所居日获一死〉

  〈鹿。盖虎之报。见括地志。 白鹊山在县西十里地名鹄村。余英志云与青山见茂地理志。为群山之望。 青山在县北十五里。地名青山坑 独苍〉

  〈山在县东北三十里沙村余英志云。阴阳家有寻山拯龙歇。言吴兴郡主山惟苍与卞苍即此也。卞在郡城北。二山同来自鄣南天目山。故老相传〉

  〈郡城造永宁仓岁有水患。虽增筑不能御。有异人告主者。取武康苍山土筑之吉。因凿山取土。土𣴑血而仓始基。迄今无水患。山色苍赤。殷然如血。〉

  〈仙台山在县东北十八里。世传黄初平炼丹处。山顶有台。台北有逍遑堂。旧址望湖杭。境皆在月前。羊没山在仙台山之北。神仙传言。黄初平〉

  〈尝牧羊于此。伤山之草木。叱羊化为石。俗讹为杨梅山。招贤山在县西北七里。郭文隐居之地。 独孤山在县几山之东。唐独孤及尝宰是邑作〉

  〈亭其上因名。亭有故址。德清县山吴兴续志县内诸山。旧志巳详。今以名有异同。及志所遗者增〉

  〈入焉。 吴羌山在县。下有乾元寺。俗呼乾元山。山顶有塔巳废。吴兴志在县东南一里。吴均入东记云。昔汉高士吴羌。避王莽之乱。隐居此山。后人〉

  〈名焉。又宋沈麟士居于此。讲经教授。从学者数千百人。时为之语曰。吴羌山中有贤士。开门教授居城市。 东主山在县。又名百寮山。下有开玄道〉

  〈院。元宗师吴全节来游留题。有谈挥玉麈看云起。坐俯金鳌待月生之句。遂更山名曰玉麈并易金鹅。曰金鳌山吴兴志在县东北三里。陈书云。侯〉

  〈景图台城。右军将军洮恪。为东主山主。昼夜拒战。以功封东与侯。而名之。今呼百为寮山。山之东有五子石。故老相传有仙人尝弄石于此。 文墅〉

  〈山在县西二都。 岑崟山在县东北一十三里。 下兰山在县北三里。赤土山在县西南四里。 丁山在县西南二里。吴兴志吴憾山一名城山〉

  〈在德清县西南二百步.吴均入东记云。昔吴王夫差憾越王伤父之足进军征之。于此筑垒。又唐李光弼偏将军辛孜。又筑城于此以平朱覃姚廷〉

  〈等贼号将军城。吴越王又筑于此。屯戍号奉国城故今隔溪号城南界首号奉国。 洛山在县南二十九里。入东记云。昔洛人永嘉中过江升此山〉

  〈以望洛。一名望洛山。 下坦山在县北八里。山墟名云其山平坦也 德清山在县东四里。一名乌山。山墟名云。昔有乌巾者.其家善酿美酒居于〉

  〈此山。鲍昭有登乌山诗。至唐天宝六年改为德清山 敢三山在县东北二十一里。山墟名云。敢三山者。以其山峰在敢村南则吴丞相关宅所居〉

  〈也。 市亭山在县西南二百步。吴兴记云。市亭山王逸少为郡欲于此立宅以其面溪背山也。山出陶器。大者容三十石。小者容二十石。名之曰〉

  〈续图经云。古者十里一亭。所以寓止宾旅。后人因以名之。 葛山在县东此一十八里。入东记云。葛仙公得仙之所。上有葛公坛 茅山在县东北〉

  〈一十五里。入东记云。昔三茅君隐于此。见统纪。 囚女山在县东北三十五里高十丈。周回十五里。入东记云。后汉青州刺史姚恢。兴海昏侯沈戎〉

  〈卜居柯田山。恢女宻报戎。戎先居之。姚民囚女于此山。三世不复养女。后人名之。 金鹅山在县西北五里。后汉海昏侯沈戎葬其上。尝有金鹅飞〉

  〈集北山。三鸣而去。其后沈氏通显。故邑人云。金鹅鸣。沈氏兴。今山南有三村号上初鸣。中初鸣。下初鸣。有梁沈麟士述祖碑。见碑碣。蠡山在县东〉

  〈北十五里旧传范蠡之旧居。 方山在县西北十二里。有石狮坞博士墓焉。 金紫山在县北十八里。山旧名金紫。郡城丁氏葬于此山。其后赠金〉

  〈紫光禄大夫。元一统志马厄山在德清县西南一里。亦余不溪之支𣴑吴越王马过此而堕。因以为名。〉

  〈安吉县山。吴兴续志安吉县。湖之属邑。惟安吉为多山。旧志已载。今特举其显著并旧所遗轶者。录于编。 天目山在县西南一百余里。山极峻拔。〉

  〈东南有瀑布水。下注于潭。名曰蛟龙池。故老相传山有十二潭。每岁旱邑人梼雨輙应。至第三潭则止。余潭险峻不可到。古舆地志云。上有两池。经〉

  〈旱不竭。为天之左右目。因名天目。苕水出其阴。吴兴志老子说云。欲度难。及避水灾。天目海陵山。最为第一。萧翊天目山铭曰。于。维天目。信其高矣〉

  〈到岳霞上。标峰雾里。复有处一赋诗云。昨夜云生玉井东。春来一雨几回风。林花并逐溪𣴑下。欲上龙池涌不通。山多灵寿藤。亦可作杖。节似笻竹〉

  〈弱而有力。今山间多道流庵宇陆种甚盛。亦有田畆池塘山本产吴木。今亦种附子。遯斋闲覧云。昔有人登天目山。遇暑雨见云寡皆在山腰间雷〉

  〈音但似婴儿声。 浮玉山在县南六十里浮玉乡苕水经其下。吴兴志山海经云。勾余山东五百里。至浮玉山即此山也。山又出长彘。状如猴四耳。〉

  〈虎身牛尾。音如犬吠。 灵岩山在县孝丰乡去县南二十五里。 金钟山在县顺安乡。去县西三里。 大溪山在县浮玉乡去县南八十里。 浮石〉

  〈山在县安福乡。去县东北二十里。 康山在县鱼池乡去县西三十里。石新妇山在县金石乡。去县西南九十里。吴兴志金石山在县西南七十〉

  〈里。高一万八千尺。吴兴记云金石山上。石悉作金色。其山出蒲柳及苦竹白杨山在县东南二十二里。高一千一百二十尺括地志云。白杨山峻〉

  〈极千霄。上有两穴。古采锡之所。 五山在县西南四十六里高三千六百尺。括地志云。山有五峰昔乡民姚紾尝于北山采樵忽见二人奕碁紾坐〉

  〈斧柯观之。不觉其久。二人谓云汝可还去汝家今日为汝祥矣紾所坐之斧。其柯已烂。及迁家因入瓮中隐身谓家人云可七日勿开日限未至家〉

  〈人开之紾化为白鹤飞向五山吴兴记云五山一名奕山 玉磬山在县西北三里高五百尺高僧传云释昙谛姓康氏吴兴人出家居吴虎丘山〉

  〈后入故鄣之昆山。每夜闻有声。寻其发声之所。掘之得磬因以为名。颜鲁公作石柱记时此磬犹存。 东晋山在县东北二里。高一百二十六尺。入〉

  〈东记云。东晋时欲于此山立城邑。因以为名。 廪山在县东二十五里。高一千八十七尺。江表传云。吴长沙桓王攻刘繇之。尽得邸阁粮榖。贮于此〉

  〈山舆地志云。吴大帝于此山起仓。因以为名。邸阁山在县东北二十五里。高二百七十六尺。吴志云。吴大帝遣从弟孙琼。修故鄣邸阁。盖吴王起〉

  〈邸阁于此。铜岘山在县东三十里。高一千三百尺。括地志云。吴采鄣山之铜。即此地也。 苦岘山在县西六十五里。高三千尺。吴兴记云。苦岘山〉

  〈峻极游者苦之。亦见括地志。 佛子山在县西一百二十里。高六百尺。吴兴记云。山上有石室。室中有小石。俨然若佛。 柴山在县西南一百二十〉

  〈里。高七百二十尺。见括地志。 南屿山在县南六十二里。高三万六千尺。括地志云。南屿山一名白水山。山上有湖。其水色白太平寰宇记云。昔西〉

  〈施种香之处。上有兰畹。 三山在县东南六十里。 桃花山在县西南九十五里。 郭公山在县西北一十里。有郭先生祠。按郭文居此山尝见一〉

  〈虎张口向文视其咽中有横骨。文乃探去之。后所居前日获一死鹿盖虎之报也。 石椁山在县故鄣县北。山上有石椁多生杨梅吴兴风俗记云〉

  〈张茂先曰。所谓地名石椁。故生杨梅也。 梅溪山在县之梅溪镇。山之旁名石门。产石耳。梅溪见颜鲁公石柱记。 凤凰山在县东铜山乡横溪南。〉

  〈上有吴越王吴妃许夫人坟山下有玉带水早晚两潮高尺许。岭吴兴续志司马岭在乌程县西南十二都。 分水岭。在归安县西南四〉

  〈十五里。北青岘岭在县西六十四里 南青岘岭在县西六十二里。相王岭在县西北七十里。 闵岭在县西北七十二里。 彭耆岭在县西〉

  〈三十里。 徐岭在县西北六十里。 杨岭在县西北五十五里。吴兴志悬脚岭在长兴县西北七十里。高三百一十尺。山墟名云以岭脚下悬为名。〉

  〈多产箭竹茶茗一名芳岩箬水出焉旧编云有涧萦回八十一盘。山多漆木。 啄木岭在县北五十里。高二千四百尺山墟名云。其山万木。丛薄多〉

  〈啄本鸟故名。 池子岭在县西北五十里。高三百尺。山墟名云岭上有小池虽焦草烁石之时。水不耗竭。 白岘岭在县西北八十里。山墟名云多〉

  〈产槠茗箭箬。贮霜停雪。蔼然不凋。 烟脂岭在县上槩村西。唐天师吴筠炼丹之处。至今土色如姻脂故名。 苍云岭在县西北六十四里其山松〉

  〈木翳苍状如苍云故名。合溪之源出于此山。 余英岭在武康县西十五里岑岭之西。世传梁沈氏族居之地。后有五峰耸峻如屏俗讹为夷羊岭〉

  〈大壮岭在德清县西北九里。以上见旧编。纯孝岭在安吉县梅溪。唐末黄巢之乱。邑人石昂藏母于此。昂性纯孝。因以得名。〉

  〈岗吴兴志牧马岗在长兴县西南四十里。入东记云。吴王牧马之所。 三鸦岗在县西南六十五里。有晋谢安墓。岗中有断处。梁朝。有童謡。马山出〉

  〈天子。故凿焉。岘吴兴志箬岘在长兴县西北三十二里。高二千九百尺。山墟名云。多产〉

  〈箭箬。 佛子岘在县西六十五里。高二千一百尺。山墟名云。昔传其上常有白光。人谓有金宝。掘之得石佛子长数寸。因以名焉。 龙日岘在县西〉

  〈一百里。高五千尺。山墟名云。岘上石岩间有二目。光彩照人谓之龙目。峡吴兴志明月峡在长兴县顾渚侧二山。相对壁立峻峭。大涧中𣴑巨石〉

  〈飞走。断崖乱石之间茶茗蕞生蕞。最为绝品。张文规诗曰明月峡中茶已生。石上多唐人刻字颜真卿所书。但存髣髴〉

  〈峰方舆胜覧杼峰在乌程县南三十里昔夏后杼南游之所。颜真卿于此起三癸亭。陆羽释皎然俱有诗。〉

  〈峤太平寰宇记七里峤在归安县西南。山墟名云。七里峤山顶有石桥。长一丈六尺甚峻滑一名石桥一名石头山今山下有桥村〉

  〈洞坞吴兴志黄龙洞在乌程县下山。石壁峭立。岩窦阴况。莫穷其底。旁有龙王祠。祥应宫。郡有水旱祷焉知州事苏轼有刻。 古浮石洞在安吉县〉

  〈西南五十里。绍兴初有僧智光洗岩得龙牙龙骨。结庵于此。名曰不朽又名其洞曰龙牙吴兴续志桃花坞在归安县西南五十里。烟霞坞吴兴〉

  〈志在武康县东北。地名石胁。又谓之丁墓。撞字去声。山下多梅绵亘十余里。故邑人有云。碧王潭中千尺水烟霞坞里万株梅见旧编。又云伪有〉

  〈大石如龟号龟岩。有瀑布。余英志云。刘颖云别墅。龟上有亭日藏天瀑布有桥亭名挂云。淳熙中。县程九万屡游有留题。太平寰宇记马头坞在归〉

  〈安县西南二十五里。晋书云。咸和七年石勒将军韩雍寇吴兴。诏遣西中郎将赵引。攻之于马头坞。雍走寇南沙及海隅二县。悉在今苏州界 隐〉

  〈坞在安吉县。梁陶引景。谥贞白先生。尝隐居于此。故号曰隠坞。〉

  永乐大典卷之二千二百七十九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