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类书总集 > 太平御览 | 上页 下页 |
卷四十六 地部十一 |
|
○江东诸山 敬亭山 《郡国志》及《宋永初山川记》曰:宛陵北有敬亭山,山有神祠,即谢朓赛雨赋诗之所。其神云梓华府君,颇有灵验。 盖山 纪义《宣城记》曰:登盖山一百许步,有泉。俗传云:昔有舒氏女未适人,其父析薪於此,女忽坐泉处,牵挽不动,父遽告家,比来,惟见清泉湛然。其女性好音乐,乃作弦歌,即泉涌浪回,复有赤鲤一双跃出。今作乐嬉游,泉犹故沸涌。 九华山 《九华山录》曰:此山奇秀,高于云表,峰峦异状,其数有九,故号九子山焉。李白因游江汉,睹其秀异,遂更号曰九华山。 又曰:山之上有池塘数亩,水田千石。其池有鱼,长者半寻,颁首赪尾、朱鳍丹腹。人欲观之,叩木鱼即跃,以可食之物散於池中,食讫而藏焉。其水流泄为龙池,溢为瀑泉,入龙潭溪,有白墡窟,其土如面不墋,歉岁人多食之。 顾野王《舆地记》曰:九华山,高一千丈。 刘禹锡序曰:余尝爱终南、太华,以为此外无奇;爱女几、荆门,以为此外无秀;及见九华,始悼前言之容易也。 帻山 《宣城图经》曰:帻山,北面迤逦连九华山,其山层峰嵯峨,遐睇状如冠帻,因号为帻山。 牛渚山 《宣城图经》曰:牛渚山,突出江中,谓为牛渚圻,古津渡处也。 《江表传》云:司马徽《论运命历数》云:"黄旗紫盖见於东南,终有天下者,荆扬之君乎?" 又寿春童谣言:天子当西上。孙皓大喜,即载妻子及后宫数千,从牛渚陆道西上,云青盖入洛阳。适还大雪,寒冻殆死。 《舆地志》云:牛渚山首有人潜行,云此处连洞庭,傍达无底,见有金牛状异,乃惊怪而出。牛渚山北,谓之采石。按今对采石渡口,上有谢将军祠。又按《江源记》云:"商侣於此取石,至都输造石渚,因名采石,吴初以周瑜屯牛渚,镇西将军谢尚亦镇此城。" 慈母山 《宣城图经》曰:慈母山,在当涂县北临江。《丹阳记》云:"山生箫管竹,王褒《洞箫赋》云:原夫箫管之所生兮,于江南之丘墟。即此处也。其竹圆致,异於众处,自伶伦采竹嶰谷已后,惟此簳见珍,历代常给乐府,而俗呼为鼓吹山,山有慈母祠也。" 芜湖山 《宣城图经》曰:芜湖山,在县西南,山因湖以名之。汉末於湖侧置芜湖县,以其地卑畜水非深而生芜藻,故因以名县焉。晋为重镇,谢尚、王敦皆镇於此。陈平县废,以其地入当涂县。 望夫山 《宣城图经》曰:望夫山,昔人往楚,累岁不还,其妻登此山望夫,遂化为石。其山临江,周回五十里,高一百丈。 博望山 《宣城图经》曰:博望山,有二山夹大江,东曰博望,西曰天门。按《郡国志》云:"天门山,亦曰峨嵋山,楚获吴艅艎於此。"按其山相对,时人呼为东梁西梁山,据县图为天门山。 《舆地志》云:博望、梁山,东西隔江相对如门,相去数里,谓之天门。 宋孝武诏曰:梁山,天表象魏,以旌国形,仍以二山为立阙,故曰天门。 陵阳山 《宣城图经》曰:阳陵山,在泾县西南一百三十里。 《列仙传》曰:陵阳子明钓得白龙,放之。后五年,龙来迎子明上丹阳陵阳山,一百余年乃得仙。山高一千余丈。又有子安,仙人也,来就子明,二十年,一旦忽死,因葬山下。常有黄鹄栖其处树上鸣,云子安子安也。 白纻山 《宣城图经》曰:宣州白纻山,在县东五里,本名楚山,桓温领妓游此山,奏乐好为白纻歌,因改为白纻山。 中山 《宣城图经》曰:宣州中山,又名独山,在溧水县东南一十里,不与群山连接。古老相传云,中山有白兔,世称为笔最精。山前有水源,号为独水。按《舆地记》云:"宣州溧水县有独山,下有独水,流演不息。"即此山也。 三鹤山 《宣城图经》曰:三鹤山,在溧水县东南六十里。昔有潘氏兄弟三人,於此山求仙,后道成,化为三白鹤,於此冲天。 黟山(黟音伊) 《歙县图经》曰:北黟山,在县西北一百六十八里,高一千一百七十丈,丰乐水出焉。旧名黄山,天宝六年敕改焉。案江南诸山之大者,有天台、天目,而天目近连浙江,天台俯瞰沧海。江海者,实以地下为百川所归,然歙州则江之上游,而海之滥觞也。今计歙川之平地,已合与二山齐矣,况其山又有摩天戛日之高,此则浙江东西,宣、歙、池、饶、江等州山,并是此山之支脉明矣。其诸峰悉是积石,有如削成,烟岚无际,雷雨在下。其霞城洞室,符窦瀑泉,则无峰不有;若林涧之下,岩峦之上,奇踪异状,不可摸写,信灵仙之窟宅也。山中峰有浮丘公仙坛,彩霞灵禽,栖止其上,是浮丘公与容成子游之处所。昔有人到坛所,忽见楼台焕然,楼前有莲池,左右有盐积米积,遂归引村人上取,了不知其处所。山下人,往往闻峰上有仙乐之声。 灵山 《郡国志》曰:歙县有灵山,天欲雨,先闻鼓角声。此山上有圆石如车盖,县以鼓鸣为候,一鸣令迁,不鸣令不去。山一名三姑山,三年一野火,烧数未满,人烧之即雨。 《新安记》曰:灵村有山生香草,名曰灵香,又有黄精。山上有灵坛,道士祈请,不烧香自然芳馥。村人常射猎经践此土,犯山神,终无所获。 又《舆地志》云:灵山高峻,有圆石高数丈,上有石盖也。 岩山 山谦之《丹阳记》曰:秣陵县南三十里有岩山,山西有石室,山东大道左有方石,长一丈,刻勒铭题,赞吴功德,孙皓所建也。 三山 山谦之《丹阳记》曰:江宁县北十二里,滨江有三山相接,即名三山,旧时津济道也。 横山 山谦之《丹阳记》曰:丹阳县东十八里有横山,连亘数十里。或云楚子重至于横山是也。 铁砚山 山谦之《丹阳记》曰:《永世记》云:"县南百余里铁岘山,广轮二百许里,山出铁,扬州今鼓铸之。" 九井山 《姑熟记》曰:县南十里有九井山,即殷仲文九日从桓公游九井赋诗处也。 石城山 《江乘地记》曰:石城山,岭鄣千里,相似若一,游历者以为吴之石城,犹楚之九疑也。多生箭竹,又有桑树。(山上有城,因以名焉。) 摄山 《江乘地记》曰:扈村有摄山,山多药草,可以摄生,因名之。方四面各起重岭,游者名伞散山,形似伞也,山顶旧有周江乘庙。 黄鹤山 《京口记》曰:有黄鹤山,在县界。晋王恭为刺史,改创西南楼名万岁,西北名芙蓉楼,至今存焉。 又《舆地志》云:俗传此楼飞向江外,以铁锁縻之方已。 覆船山 《梁武舆驾东行记》曰:有覆船山,酒罂山,南次高骊山。传云:昔高骊国女来,东海神乘船致酒礼聘之,女不肯。海神拨船覆,酒流入曲河,故曲阿酒美也。 北固山 《南徐州记》曰:城西北有别岭入江,三面临水,号云北固。刘桢《京口记》云:回岭入江,悬水峻壁。旧北固作固字,梁高祖云:"作镇作固,诚有其语,然北望海口,实为壮观,以理而推,宜改为顾望之顾。" 《舆地志》云:天景清明登之,望见广陵城,如在青霄中。 虎丘山 顾恺之《虎丘山序》曰:吴城西北,有虎丘山。 《越绝书》曰:阖闾蒙名虎丘,铜椁三重。 女山 山谦之《南徐州记》曰:丹徒县西九里,临江有女山。山东许贡客刺孙策所也。 秦履山 山谦之《南徐州记》曰:暨阳县西南可三十五里,有秦履山。传云秦始皇登之,以望江海。 马鞍山 山谦之《南徐州记》曰:暨阳县北九里马鞍山,东有黄山,郭璞葬所。 中州山 山谦之《南徐州记》曰:南沙县北百里,有中州山,昔在海中,去岸七十里,义熙以来沙涨,遂与岸连。 三白山 山谦之《南徐州记》曰:剡县有三白山,出铁,常供戎器。山东头南面有石穴,高丈余,容十数人,恒津液流润。天将雨,辄有云群行从南来映山,山亦出云应之与同,比就虞山,即大雨矣。 马蹄山 刘祯《京口记》曰:石岘东连马蹄山,山上石有马蹄迹,因以为名。 蒜山 刘桢《京口记》曰:蒜山无峰,岭临江,魏文帝南望致叹。 会骸山 《吴郡缘海四县记》曰:带海有会骸山。 传云:山有金牛,昔有兄弟三人,共凿求之,坎崩同死,因以为名。 石姥山 刘道真《钱塘记》曰:石姥山,有一石甑,厥状殊似,居绝岭之巅,大数十围,下有三石足支之。 大辟山 《郡国志》曰:余杭大辟山,本名余杭山,一名由拳,高峻为最。旁有由拳村,出藤纸。 《晋书》曰:郭文,字文举,隐於余杭大辟山。山中曾有猛兽杀一麈于庵侧,文举因以语人,人取卖之,分钱以奉。文举曰:"我若须此,自当卖之,所以相语,不须故也。" 花山 陆道瞻《吴郡记》曰:吴县有花山,太康中,生千叶莲花於上,故曰花山。 虞山 陆道瞻《吴郡记》曰:海虞县西六里有虞山,上有仲雍冢。 阳城山 董监《吴地记》曰:富春有阳城山,县氏所葬,汉末上有光,云气天属。 姑苏山 董监《吴地记》曰:姑苏山,一名姑胥,连横山之北。 《越绝书》云:吴地胥门外有九曲路,阖闾造以游姑胥之台,望湖中,窥百姑。《淮南子》亦谓之姑余。 砚石山 董监《吴地记》曰:砚石山,在县西门外,亦名石鼓山,又有琴台在其上。 《越绝书》云:"吴人於砚石置馆娃宫"。 刘逵注《吴都赋》引扬雄《方言》云:"吴有馆娃宫,吴人呼美女为娃。"故《三都赋》云:"幸乎馆娃之宫,张女乐而娱群臣。"今吴县有馆娃乡。 香山 董监《吴地记》曰:香山,吴王遣美人采香於山,因以为名,故有采香径。 华山 《华山精舍记》曰:《老子枕中记》云:"吴西界有华山,可以度难。"父老云:山顶北有池,上生千叶莲花,服之羽化,因名华山。长林森大,荒楚蔽日。 《舆地志》云:山上有石鼓,晋隆安中鸣,乃有孙恩之乱,山在县西六十三里。 包山 《吴地记》曰:包山,在县西一百三十里,中有洞庭,深远世莫能测。吴王使灵威丈人入洞穴十七日,不能尽。因得玉叶,上刻灵宝经二卷,使示孔子,云禹之书也。 又《郡国志》云:洞庭山有宫,五门,东通林屋,西达峨嵋,南接罗浮,北达岱岳。 又按《玄中记》云:吴国西有具区,泽中包山,有洞庭宝室,入地下潜行,通琅琊东武。 《淮南子》云:断修蛇於洞庭。 《左传》云:哀公元年,夫差败越於夫椒。今太湖中别有夫椒山,下有大洞天宫,潜通五岳。包山上旧无三班,谓蛇、虎、雉。侯景乱后,乃有虎蛇为人之害。 石鼓山 《郡国志》曰:吴王离宫在石鼓山,越王献西施於此山。山有石马,望之如人骑。南有石鼓,鼓鸣即兵起。 粟山 《吴地记》曰:粟山,一名新石头山。上有城,下有飞泉石杵,有吴先王刻题处。石杵西有舍,古老言,古於此采金。 刘道真记云:县西有姥山,绝岭之上有石甑,一人摇辄动,与千人不异。 定山 《吴地记》曰:定山,突出浙江中,波涛所冲,行侣为阻。 谢灵运诗曰:朝发渔浦南,暮宿富春郭。定山杳云雾,赤亭无淹泊。此山是也。 封山 《吴兴记》曰:风渚在武康县东十八里,古防风国,有风公庙。水即风渚,山即封山也。 岞山 《吴兴记》曰:於潜县西二里,有岞崿山,有绝壁高三十许丈,谢安尝登之,临壁垂足曰:伯昏无人,何以过是?当时称以为难。一云本在太湖中,禹治水移於此。 孺子山 《吴兴记》曰:东迁县有孺子山。徐孺子入吴哭友人,尝登之,因以为名。 响山 《吴兴记》曰:晚山北十八里,有响山。人於山下语,无大小,响则随声曲折应之。 晚山 《吴兴记》曰:於潜县西六十里有晚山。悉是松木,真墨所出也。 百丈流襄二山 《吴兴记》曰:山墟村有山,名曰百丈、流襄二山。尧遭洪水,此山不没,但余百丈,因以名山,水流襄山岭,因名流襄。 印渚山 《吴兴记》曰:印渚山,上承浮溪,水从渚以上至县,悉石濑恶道,不可行船,以下水道无险,故行旅集焉。晋王胡之为吴兴太守,至印渚中叹曰:"非惟使人心情开涤,亦觉日月清朗。"传云,渚次石文似印,因以为名。 天目山 《郡国志》曰:天目山,上有数百年树,名曰翔凤树。 《舆地志》云:上有两湖,谓左右目,故名天目也。山极高峻,上多美石泉水名茶。 《杂道书》曰:天目山,左高於地七千五百丈,右高于地七千丈,从广三千里,上有渊,中有鱼可食,无毒虫。 《水经注》曰:吴兴郡於潜县北有天目山,山极高峻,崖岭竦叠,西临后涧,山上有霜木,皆是数百年树,谓之翔凤林。东面有瀑布,下注数亩深沼,名曰蛟龙池。水南流经县西,为县之西溪。 卞山 《郡国志》曰:卞山,卞和采玉处。山东足有一篑,高数尺。晋太康中,人开之,风雨晦暝,遂止。历代莫知所封。 又《宋书》云:萧惠明为吴兴太守,郡界有卞山,山下有项羽神庙,相承云羽多居郡厅事,前后七人太守,不敢上厅。惠明谓纲纪曰:"孔季恭曾为此郡,未闻有灾。"遂盛设筵榻,接宾数日,未几,惠明忽见一人,长丈余,张弓挟矢向之,既而不见,因发背,旬日而殒。 |
虚阁网(Xuges.com) |
上页 下一页 回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