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总集 >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 上页 下页
卷一百七十六 集部二十九


  卷一百七十六 集部二十九

  别集類存目三

  東嶠集十五卷(湖北巡撫採進本)

  明李承芳撰。承芳字茂卿1,嘉魚人。宏治庚戌進士,官大理寺評事。《明史·儒林傳》與其弟承箕同附《陳獻章傳》末。是集詩多俚俗,如《詠馮道》云:“地獄剉燒舂磨具,定將此賊謝天人。”《白頭吟》云:“恨殺相如非正氣,未曾焚卻《白頭吟》。”皆墮入下劣詩魔,文亦拙澀。曾璵序謂其“識類許魯齋,志類范叔子,睦族類范文正,而詩文則甚自類”,蓋譏其無所師法也。

  【彙訂】

  1.“茂卿”,底本作“??卿”,據殿本改。明嘉靖三年刻本《東嶠先生集》十五卷,卷一署嘉魚李承芳茂卿。末附李承箕撰《行狀》,亦云字茂卿。

  戒菴文集二十卷(兩江總督採進本)

  明靳貴撰。貴字充遂1,號戒菴,丹徒人。宏治庚戌進士,官至武英殿大學士,諡文僖。是集乃吳郡蔡羽所編。凡文十八卷,詩二卷,大半皆應俗之作。

  【彙訂】

  1.明焦竑《國朝獻徵錄》卷一五王鏊《贈太傅文僖靳公貴墓誌銘》、清朱彝尊《明詩綜》卷三一、光緒《丹徒縣志》卷二六《名賢志》皆載靳貴字充道。(楊武泉:《四庫全書總目辨誤》)

  集古梅花詩四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明童琥撰。琥字廷瑞,蘭谿人。宏治庚戌進士,官至工部郎中。是編皆集句成詩,以詠梅花,得五言律詩、七言律詩、七言絕句各百首。又旁及紅梅,得七言律詩十首。所採上自六代,下及明初,排比聯貫,往往巧合。然非詩家正格,徒弊精神於無用之地耳。

  白露山人遺稾二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明黄傅撰。傅字夢弼、蘭谿人。宏治庚戌進士,官至監察御史。是編詩、文各一卷。其居在邑之白露山陽,故以山自號,因以名集。傅受業章懋之門,清苦自持,不媿其師。集中有“死卧谿山鬼亦清”句,可以見其志節。然年未四十而卒,文章則未成就也。

  鶴灘集六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明錢福撰。福字與謙,松江華亭人。宏治庚戌進士第一,官翰林院修撰。家近鶴灘,因以自號。福少而穎悟,詩文以敏捷見長,故委巷鄙俚之詞率以歸之。今觀是集,實少俳諧之作,知小説多附會也。末為《鶴灘紀事》一卷,蓋後人綴緝遺聞,又多溢美,亦不盡可憑。

  勉齋遺稾三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明鄭滿撰。滿字守謙,慈谿人。宏治壬子舉人,官至山東濮州知州。是集為其仍孫梁敬所編1,凡文二卷,詩一卷。大旨不詭於正,而頗乏修詞之功。

  【彙訂】

  1.清康熙刻本卷首有康熙戊申萬斯大序,明言此集乃鄭滿十八世孫鄭禹梅所輯。各卷卷下皆題曰:“明慈谿鄭滿守謙父著,仍孫梁敬輯”。《總目》卷一八三錄有鄭梁《寒村集》三十六卷,並云“梁字禹梅,慈谿人。康熙戊辰進士,官至高州府知府。”則“敬”字不過表恭敬之意,當作“是集為其仍孫梁所編”。(徐大軍:《<四庫全書總目>集部存目提要辨證》)

  毛文簡集二卷(江蘇巡撫採進本)

  明毛澄撰。澄號三江,太倉人。宏治癸丑進士第一,官至禮部尚書。嘉靖初,議大禮不合,致仕歸,道卒。事迹具《明史》本傳。是集皆所作雜文。前有李維楨序,稱澄没十餘年,其子希原裒所作詩文,為《三江集》,未及剞劂而散佚。後其從曾孫君明搜拾鳩合,屬維楨校刊,更名曰《遺稾》,“詩已無一存,文存者僅二卷耳”云云。此本題曰《毛文簡集》,與序不合,豈又經重刊歟?

  何燕泉詩四卷(兩淮馬裕家藏本)

  明何孟春撰。孟春有《何文簡疏議》,已著錄。孟春少遊李東陽之門,傳其詩派,而才力不及其富贍,故往往失之平衍。是編乃嘉靖閒署郴州事蔣文化選錄刊行,亦非其全集也。

  吳文端集四十卷(安徽巡撫採進本)

  明吳一鵬撰。一鵬字南夫,號白樓,長洲人。宏治癸丑進士,官至南京吏部尚書,諡文端。事迹具《明史》本傳。一鵬力爭大禮,抗張璁、桂萼之鋒,頗著風節,而不以文章名。是集前有徐階序,稱其子純叔所編,而不著其名。朱彝尊《靜志居詩話》謂:“一鵬名位與守谿王鏊鼎峙吳中,詩品亦在伯仲閒。”然鏊不以詩名,即一鵬之詩可知也。

  姚東泉文集八卷(兩淮鹽政採進本)

  明姚鏌撰。鏌字東泉,慈谿人。宏治癸丑進士1,官至右都御史,總督兩廣,中蜚語罷職。後復起為兵部尚書,總制三邊,辭不赴。以規避落職,卒於家。事迹具《明史》本傳。是集序、記二卷,奏疏四卷,雜文一卷,《學政事宜》一卷。文皆嘽緩,尤多吏牘之辭。蓋鏌本以武略見也。

  【彙訂】

  1.《明史》卷二〇〇本傳云:“姚鏌,字英之,慈谿人,弘治六年進士”,東泉應為其號。(徐大軍:《<四庫全書總目>集部存目提要辨證》)

  靜芳亭摘稾八卷(浙江孫仰曾家藏本)

  明陳洪謨撰。洪謨有《治世餘聞》,已著錄。是集為洪謨所自定。以致仕之後,居高吾山下,築亭山中,榜曰“靜芳”,故以名其集。又自稱高吾子,故亦曰《高吾摘稾》。其詩音節諧暢而意境不深。蓋宏、正之閒,風氣初變,漸趨七子之派,而未盡離三楊之體也。《明史·藝文志》有陳洪謨《文集》二卷,不載其詩。今乃獨有詩集,而文集未見傳本1。考此本卷首標題之下俱有“詩集”二字,知尚别有文集,故以示别,非史誤也。

  【彙訂】

  1.“傳本”,底本作“本傳”,據殿本改。

  矩洲集十卷附樗亭集一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明黄衷撰。衷有《海語》,已著錄。考《千頃堂書目》,衷有文集、詩集各十卷。是編乃其詩集也。凡《吳中稾》一卷,《南中稾》一卷,《閩中稾》一卷,《粵中稾》一卷,《湖中稾》一卷,《伐檀稾》一卷,《草堂前、後稾》二卷,《續稾》二卷,多描寫風景之作。末附《樗亭集》一卷,乃其弟褧所撰,篇帙不多,體格亦弱。

  仁峯文集二十四卷外集一卷(安徽巡撫採進本)

  明汪循撰。循字進之,休寧人。宏治丙辰進士,官至順天府通判。《江南通志》稱其游莊昶之門,與王守仁數相論辨。蓋亦講學之流。集中有《答程曈書》云:“朱子著書立言,皆欲使人明其理,反求於心。未嘗教人弄故紙糟粕,以資一己功利。後之習其學者,徒知排比章句,而擴充變化之無功;辨析詞理,而持守涵養之不力。專訓詁者,附會穿鑿,疊牀架屋,汩心思、亂耳目;工文詞者,飾筌蹄,取青紫,龍斷罔利,中立為姦。朱子之學果如是乎?”其持論亦頗中流弊。然於曈之囂爭門户,不一糾正,則猶未破癥結也。其文第取疏暢,不事翦裁,詩亦不出《擊壤》一派。是集凡文十七卷,日錄二卷1,詩五卷,末附詩話數則。《外集》一卷,附錄敕命、行實、墓銘、祭文之類。題嘉靖辛卯書林劉氏刊行。其子戩跋謂“先刻其强半”,蓋尚非全稾。刻本亦頗多脱佚,失於校正云。

  【彙訂】

  1.“日錄”,殿本作“目錄”,誤,清康熙刻本《汪仁峯先生文集》二十九卷《外集》四卷,卷二十一至卷二十三為日錄。

  渼陂集十六卷續集三卷(陝西巡撫採進本)

  明王九思撰。九思字敬夫,鄠縣人。宏治丙辰進士,官至吏部郎中。坐劉瑾黨,降壽州同知,尋勒致仕。九思為“宏治七子”之一,《明史·文苑傳》附見《李夢陽傳》中。是集前有自序,稱:“始為翰林時,詩學靡麗,文體萎弱。其後德涵、獻吉導予易其習。獻吉改正予詩稾今尚在,而文由德涵改正者尤多”云云。是其平生相砥礪者,在李夢陽、康海二人,故其詩體、文格與二人相似。而詩之富健不及夢陽,文之粗率尤甚於海。蓋樂府是其長技,他皆未稱其名也。正集十六卷,為嘉靖癸巳九思門人監察御史王獻所刊。《續集》三卷,乃九思晚年之作,嘉靖丙午巡撫翁萬達續刊行之1。

  【彙訂】

  1.“刊”,殿本作“刻”。

  南川稾十二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明陶諧撰。諧字世和,號南川,會稽人。宏治丙辰進士,改庶吉士,授工科給事中。以忤劉瑾,逮訊謫戍肅州。後起江南按察司僉事,官至兵部侍郎,總督兩廣軍務。諡莊敏。事迹具《明史》本傳。是編分為十集,曰《西行稾》、《北上稾》、《洪都稾》、《十州稾》、《再北上稾》、《題贈稾》、《行臺稾》、《草堂續稾》、《北遊稾》、《歸閒稾》,各一卷。雜著、奏疏二卷。正德三年劉瑾所矯示姦黨敕諭一通及諧下獄自辨一疏,亦附載於末。蓋其初刻之本,後乃重編為《莊敏集》也1。

  【彙訂】

  1.明嘉靖十二年嶺表書院刻本題作《南川漫遊稾》十卷,其卷四題作《中州稾》,卷末嘉靖十二年陵水縣儒學教諭張宿跋、黄虞稷《千頃堂書目》亦作《中州稾》。後無雜著二卷,可知此編後又有所增補。(徐大軍:《<四庫全書總目>集部存目提要辨證》)

  陶莊敏集八卷附蘭渚遺稾一卷(江蘇巡撫採進本)

  明陶諧撰。是集凡詩六卷,文二卷。據諧自序,但自錄其詩,雜著、奏疏蓋其後人所續入。後附《蘭渚遺稾》,則其孫尚寶司丞允淳所撰也。諧以風節震一世,詩文直抒胸臆,明白坦易,不甚鎔鑄翦裁。允淳詩亦淺弱,而《同日册六妃》四絕句尤乖立言之體。以詩家之法言之,不當如是徑直,以臣子之禮言之,亦不容如是褻媟也。

  靜觀堂集十四卷(浙江朱彝尊家曝書亭藏本)

  明顧潛撰。潛字孔昭,崑山人。宏治丙辰進士,官至直隸提學御史。以伉直忤尚書劉宇,宇讒之於劉瑾,出為馬湖知府,未任罷歸。是集凡詩六卷,文八卷,俱平正樸實,不事修飾,蓋當時風氣類然。《蘇州府志》稱所著尚有《讀史新知》、《林下記聞》、《湖堧醉韻》、《惇史》、《夢林》等集,方鵬序又稱其有《稽古治要》若干卷,蓋亦多所著述者。今皆不可見矣。

  華泉集選四卷(山東巡撫採進本)

  明邊貢撰。貢《華泉集》,已著錄。此本乃國朝王士禎所删定,其序謂:“濟南詩派,大昌於華泉、滄溟二氏,而蓽路藍縷之功,又以邊氏為首庸。”其比之曹植、謝靈運,雖不免夸飾。然於李攀龍集終置不論,而獨加意於貢集。其去取之閒,亦有微意也。

  陽明要書八卷附錄五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明王守仁撰,葉紹顒編1。守仁有《保甲法》,已著錄2。紹顒3,吳江人。是書成於崇禎乙亥,取守仁《全書》摘其要語。前有小序八首及凡例四條,皆著其删纂之大意。《浙江通志》載宋儀望輯《陽明文粹》十一卷,王畿輯《陽明文選》八卷,而無此書之名。蓋偶未見也。

  【彙訂】

  1.“葉紹顒”,底本作“葉紹容”,乃避嘉慶諱,據殿本改。明崇禎八年刻本此書題“陳龍正纂”,有崇禎五年壬申嘉善陳龍正序。崇禎八年葉紹顒廣州刻本清初印本題“松陵葉紹顒纂,魏里陳龍正參”,有崇禎八年乙亥上元日吳江葉紹顒序。據二序可知是書實陳龍正纂,葉紹顒參。(杜澤遜:《四庫存目標注》)

  2.《總目》卷八四著錄王守仁撰《陽明鄉約法》一卷,在《陽明保甲法》一卷之前。依《總目》體例,當作“守仁有《鄉約法》,已著錄”。

  3.“紹顒”,底本作“紹永”,乃避嘉慶諱,據殿本改。

  王陽明集十六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明王守仁撰,其五世孫貽樂重編。案守仁《全集》刻於明嘉靖中,久而版佚。國朝康熙初,貽樂為滕縣知縣,乃重為掇拾,定為此本。然視原集已闕其半。其目分《論學書》、《南贛書》、《平濠書》、《思田書》、《雜著書》,亦頗瑣屑。又因有李贄所作《年譜》,而遂以“卓吾鑒定”題其前,尤為依託。迥不及原本之完善也。

  陽明文鈔二十卷(江西巡撫採進本)

  明王守仁撰。是編康熙己巳江都張問達所編。以《傳習錄》、《大學或問》為首,奏疏、序記、諸講學書及論説、雜著、賦、詩、公移次之,而終以《陽明年譜》。

  陽明全集二十卷傳習錄一卷語錄一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明王守仁撰。此本為康熙中餘姚俞嶙所編,删除錢德洪本正錄、外錄、别錄之目,併為一集,更其舊第。首載年譜,次以書、序、記、説諸體,而以《傳習錄》、《語錄》附焉。

  張伎陵集七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閣藏本)

  明張鳳翔撰。鳳翔字光世,號伎陵子,洵陽人。宏治己未進士,官户部主事。是集前六卷為詩,附賦三篇,後一卷為雜文。鳳翔年僅三十而卒,文章本未成就。與李夢陽為同年,夢陽為作小傳,至比之王勃,當時頗以為黨。今觀集中所附夢陽評點,惟《白巖賦》一篇稱揚過甚,其他詩文率多譏彈之語。則夢陽實未嘗心滿之也。

  凌谿集十八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明朱應登撰,應登字升之,寶應人。宏治己未進士,官至雲南布政司參政。“宏治七子”之一也1。《明史·文苑傳》附見《顧璘傳》中。是集凡賦二卷,詩十卷,文五卷,附錄碑文、傳銘、詩文一卷。朱彝尊《靜志居詩話》云:“李、何並興。李目空諸子,自三秦而外,得其門者蓋寡。心摹手追,凌谿一人而已。”其口占絕句云:“文章康、李傳新體,驅逐唐儒駕馬、遷”。是其生平惟以北地為宗,故詩文格調相近。然沈著頓挫處,則才力不及夢陽。顧璘為作碑文,稱其詩“上準《風》、《雅》,下採沈、宋,磅礴蘊藉,鬱興一代之體。”未免諛墓之辭矣。

  【彙訂】

  1.《明史·李夢陽傳》載“七才子”,其中無朱應登。同傳另載“十才子”,朱居其一。嘉慶重修《揚州府志》卷四七《人物志·朱應登傳》亦不言“七子之一”。民國《寶應縣志》卷一一《列傳上·朱應登傳》謂與李夢陽等號“十才子”。(楊武泉:《四庫全書總目辨誤》)

  貞翁淨稾十二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明周倫撰。倫字伯明,晚號貞翁,崑山人。宏治己未進士,官至南京刑部尚書,諡康僖。是集為趙士英所删定,其詩沿臺閣舊派,不免膚廓。士英序謂其有得於陶元亮、王摩詰兩家,非定論也。

  白齋竹里集七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明張琦撰。琦字君玉,鄞縣人。宏治己未進士,官至興化府知府,加布政使參政致仕。是集前有嘉靖癸未自序,稱:“守莆陽日,既梓平生所作。積數年,又得若干首,有相知君子,贊予續梓之。文稾力綿不能盡刻,姑芟摭數十篇,附詩之後。”是琦尚有前集行世,此則歸田後所刻續集也。琦當何、李盛時,别以獨造為宗,自開蹊逕。王世貞《藝苑卮言》謂其“如夜蛙鳴露,自極聲致,然不脱於泥中。”蓋其用思雖苦,鍊骨未輕,有意生新,未免圭角太露。散體則縱筆所如。如《遺稽行實》一篇,至以案牘語入文,尤非體裁也。

  夢蕉存稾四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明游潛撰。潛有《博物志補》,已著錄。是集凡詩三卷,文一卷。其詩工拙互見。七言如“蘼蕪曉雨濕蝴蝶,楊柳晚風吹栗留”、“雲深野岸客稀到,天閣斜陽鴉亂啼”等句,皆頗有作意。古詩則摹擬温、李,而才力未至。散體不多作,僅二三十篇,亦未入格。其集曰“夢蕉”者,案集中有《夢蕉亭睡起》詩,自註云:“亭在鍾城山隙處”,蓋其别業云。

  對山集十九卷(陝西巡撫採進本)

  明康海撰。海有《武功縣志》,已著錄。海晚歲縱情聲伎,故樂府特為擅長,詩文皆不甚留意,不免利鈍互陳。今已以孫景烈删定之本繕入《四庫》。此本即張太微所編之原集1,附存其目,不没其裒輯之功云爾。

  【彙訂】

  1.嘉靖二十四年乙巳張治道(號太微山人)校訂原刻本為十六卷,而十九卷本又增墓誌及祭文三卷,當刻於嘉靖二十五年丙午季春之後。(韓結根:《<對山集>版本述考》)

  王氏家藏集六十八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一曰《浚川集》,明王廷相撰。廷相有《慎言》,已著錄。其詩文列名七子之中,然軌轍相循,亦不出北地、信陽門户。鄭善夫詩所謂:“海内談詩王子衡,春風坐遍魯諸生。”一時興到之言,非篤論也。王士禎《論詩絕句》曰:“三代而還盡好名,文人從古善相輕。君看少穀山人死,獨有平生王子衡。”蓋善夫歿後,廷相始見是詩,賙恤其家甚至也。亦頗有微詞矣。

  内臺集七卷(江蘇巡撫採進本)

  明王廷相撰。是編刻於嘉靖丙申,凡詩二卷,詞一卷,雜著一卷,奏疏一卷,雜文二卷1,又在《家藏集》之後者也。時廷相為都御史,故以“内臺”為名云。

  【彙訂】

  1.明嘉靖十五年(丙申)張鵬刻本與嘉靖閒李復初敘刻本均為雜詩二卷,樂府長短句一卷,雜著一卷,雜文三卷(卷七為表奏十四首)。(葛榮晉:《王廷相生平學術編年》)

  魯文恪存集十卷(浙江孫仰曾家藏本)

  明魯鐸撰。鐸字振之,號蓮北,景陵人。宏治壬戌進士,官至南京國子監祭酒。卒贈禮部侍郎,諡文恪。事迹具《明史》本傳。是編為其子彭嘉所編。前四卷皆詩。第五卷為《使交稾》,鐸官編修時,嘗奉使安南故也。第六卷以下為雜文。史稱:“鐸為司業日,與祭酒趙永皆李東陽門生也。東陽生日,相約以二帕為壽,索笥無有,有乾魚食過半矣,乃攜其半餽東陽”云云。案司業秩六品,何至貧不能具二帕?無帕可徒往,何必以食殘之物為敬?皆於事理為不近。此殆世人欲著其清介,故甚其詞,史因而錄之。然亦足見其素行孤高,故致影造是語,不能不謂之賢者也。至於詩文則皆不甚擅長,蓋其平生志趣不在於斯耳。

  山堂萃稾十六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明徐問撰。問有《讀書劄記》,已著錄。是編詩六卷,文十卷,而奏疏三篇附詩之末,體例殊别。其詩文平正通達而傷於淺易,中有孫偉、方豪、黄佐三人評語。蓋即以點勘之本付雕,亦非古式。

  白石野稾十七卷(兩江總督採進本)

  明林魁撰。魁自號白石山人,龍谿人。宏治壬戌進士,官至雲南兵備副使1。是集賦、詩、詞六卷,序記、雜言等十卷。前有自序,稱:“平生應酬雜稾,毋慮千首。審非作家,然亦一愚之發也。”今觀集中,如上吏部揭帖及與楊一清、李東陽諸書,頗足覘其學行。詩亦俊逸。惟其稱心而談,不免乏鍛鍊之功耳。

  【彙訂】

  1.《明一統志》卷七八《漳州府·人物》“林魁”條云:“調雲南兵備,撫鐵索青夷諸苗有功,陞廣東參政,致仕。”雍正《福建通志》卷四六《漳州府·人物·林魁傳》所載同。(楊武泉:《四庫全書總目辨誤》)

  水南稾十九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明陳霆撰。霆有《唐餘紀傳》,已著錄。是集所載諸詩,意境頗為蕭灑,而才氣坌涌,信筆而成,故往往不暇檢點。古文大致樸直,而少波瀾頓挫之勝。惟詩餘一體較工,其豪邁激越,猶有蘇、辛遺範。末附詩話二卷1。中閒論詞一條,謂明代騷人多不務此。閒有知者,十中之一二。則其自負亦不淺矣。

  【彙訂】

  1.“二卷”,底本作“一卷”,據殿本改。明正德五年刻本此集末二卷為詩話。

  周恭肅集十六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明周用撰。用字行之,吳江人。宏治壬戌進士,官至吏部尚書,諡恭肅。事迹具《明史》本傳。是集為其子國南所編,凡詩九卷,詩餘一卷,文六卷。其詩古體多嘽緩之音,近體音節頗宏整。文則平實坦易,縱其筆之所如。

  樗林摘稾三卷附錄一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明秦鏜撰。鏜字國和,號樂易,又自號類樗子,無錫人。宏治甲子舉人,親没後不復進取。嘉靖中,召選人不願試者,授以散銜致仕。遂循例授南京都察院都事。是集為其子淮、漳所刊,凡詩三卷,附錄贊、銘、誌文為一卷1。鏜隱居不仕,絕意時名。其於詩特以寄興,故附錄諸篇皆敘其隱德,而不及其文章。朱彝尊《明詩綜》亦未採錄一篇云。

  【彙訂】

  1.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刻本此集卷首有嘉靖乙巳(1545)倪容序,又嘉靖辛亥(1551)豐城胡傑序,皆謂此編由淮、漳兄弟刻成。然又有“嘉靖三十九年歲次庚申十月朔誥封奉政大夫通政使司左參議男翰百拜書於永思軒”之序云:“《樗林摘稾》一帙,實我先文林公樂易府君手摘而輯錄以藏焉者。嘉靖甲辰,府君既棄我諸孤,我先仲兄嘗釐為四卷而刻之矣……庚申之夏……遂請命於伯兄,與姻親施少谿氏,取前所刻,以類而編次之,兼正其字譌者,約為三卷,少谿且為之於書而重刻焉。”可知淮、漳所刊乃四卷本,此三卷本乃秦鏜季子秦翰分類重編並刊刻。(徐大軍:《<四庫全書總目>集部存目提要辨證》)

  未齋集二十二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明顧鼎臣撰。鼎臣字九和,崑山人。宏治乙丑進士第一,官至武英殿大學士,諡文康。事迹具《明史》本傳。初,鼎臣以直講筵受世宗恩眷.世宗好長生術,内殿設齋醮,鼎臣進《步虚詞》七章,且列上壇中應行事宜。又享太廟,上命鼎臣及霍韜捧主。二人有期功當辭,鼎臣乃言:“古者諸侯絕期,今公卿即古諸侯,請得毋避。”深為清議所譏。惟其憫東南賦役失均,屢陳其弊,及請崑山築城,卒免倭患,為其鄉人所稱。《明史·藝文志》載鼎臣集二十四卷。今所存者凡二本。一為其孫晉璠等輯,凡文稾六卷,詩六卷,《續稾》六卷1。其題曰《顧文康集》,較史志少六卷2。此本多《三集》四卷,亦止二十二卷,不足二十四卷之數3。或集本殘闕,或史文偶誤,則莫之詳矣4。

  【彙訂】

  1.殿本“續”上有“又”字。

  2.“志”,殿本無。

  3.今存清順治二年顧晉璠刻《顧文康公三集》四卷,可知《三集》亦為晉璠所輯。

  4.明萬曆至清順治顧氏家刻本此書有《文草》十卷卷首一卷,足本總計二十七卷。(杜澤遜:《四庫存目標注》)

  鈐山堂集三十五卷(編修勵守謙家藏本)

  明嚴嵩撰。嵩字惟中,分宜人。宏治乙丑進士,官至大學士。事迹具《明史·姦臣傳》。嵩雖怙寵擅權,其詩在流輩之中乃獨為迥出。王世貞《樂府變》云:“孔雀雖有毒,不能掩文章”,亦公論也。然跡其所為,究非他文士有才無行,可以節取者比。故吟詠雖工,僅存其目,以明彰癉之義焉1。

  【彙訂】

  1.“明”,殿本作“昭”。

  洹詞别本十七卷附錄四卷(兩江總督採進本)

  明崔銑撰。銑有《讀易餘言》,已著錄。是集原本為趙王所刊,僅十二卷,編年排次而不分體。此本乃嘉靖甲寅池州知府周鎬命貴池教諭范??所重編,始區别體裁,以類彙次,而其文則無所增損焉1。

  【彙訂】

  1.明嘉靖三十三年刻本《崔氏洹詞》十七卷《附錄》四卷,前有王引年嘉靖己酉五月序,後有嘉靖甲寅六月池州知府周鎬跋,與趙藩味經堂原本核對,共遺漏或删減了九十八篇文字。(周國瑞:《四庫全書總目》關於《洹詞》著錄中的錯誤)

  甘泉集三十二卷(廣東巡撫採進本)

  明湛若水撰。若水有《二禮經傳測》,已著錄。據若水門人洪垣所記,其集本四十八册,刊以行世者十五册。此本凡《樵語》一卷,《新論》一卷,《雍語》一卷,《二業合一訓》一卷,《大科訓規》一卷,書一卷,《新泉問辨錄》一卷,《新泉問辨續錄》一卷,《問疑錄》一卷,《問疑續錄》一卷,《金陵問答》一卷,《金臺問答》一卷,《書問》二卷,《古樂經傳或問》一卷,序、記、章疏三卷,講章一卷,雜著一卷,《約言》一卷,《語錄》一卷,《揚子折衷略》一卷,《非老子略》一卷,詩二卷,《歸來紀行略》一卷,《嶽游紀行略》一卷,祭文、碑銘二卷,《外集》一卷1。蓋語錄居十之九,詩文其餘贅耳。

  【彙訂】

  1.清康熙二十年黄楷刻本此書内容與提要合,唯提要所列僅三十一卷,《雍語》下漏略《知新後語》一卷,又《歸來紀行略》乃《歸去紀行略》之誤。(杜澤遜:《四庫存目標注》)

  梅國集四十一卷(浙江孫仰曾家藏本)

  明劉節撰。節有《春秋列傳》,已著錄。是集凡詩十二卷,附以詩餘、雜文二十九卷。考節所輯《廣文選》1,採摭浩博,而門目瑣碎,體例冗雜,頗有貪多務得之失。其所自作,亦惟取明白條暢,盡所欲言,往往下筆不能自休。故不免稍傷於蔓衍。

  【彙訂】

  1.“考”,殿本無。

  寶制堂錄二卷(江西巡撫採進本)

  明劉節撰。是集乃節官副都御史時1,其子魯掇拾雜稾而成。前有林庭?、吕柟、方豪三序,皆題曰《寶制堂私錄》,以明非節所自編。此本標題乃皆作《寶制堂錄》,蓋其曾孫一翼等重刻所改也。然節之著作備於《梅國集》中,此未全之本也。

  【彙訂】

  1.“節”,殿本無。

  石川集四卷附集一卷(浙江巡撫採進本)1

  明殷雲霄撰。雲霄字近夫,壽張人。宏治乙丑進士,官至南京工科給事中。嘗疏論武宗納有娠女子馬姬事2,以峭直稱。《明史·文苑傳》附載《鄭善夫傳》中。是集分二種,又各分詩文為二卷。曰《瀛洲集》者,官靖江知縣時作,曰《芝田集》者,官青田知縣時作。附一卷曰《金陵稾》者,則官南京時作也。史稱雲霄“嘗作蓄艾堂,聚書數千卷,以作者自命。”多與孫一元唱和,詩派亦與相近。然大抵才情富贍,而骨格未堅。

  【彙訂】

  1.此書在《各省進呈書目》中僅著錄於《浙江省第九次進呈書目》與《浙江採集遺書總錄》,又見於《二老閣進呈書》,“浙江巡撫採進本”應為“浙江鄭大節家藏本”之誤。(江慶柏:《四庫全書私人呈送本中的鄭大節家藏本》)

  2.“馬姬”,殿本作“馬氏”,誤,參《明史》卷二八六《文苑二》原文。

  孟有涯集十七卷(浙江孫仰曾家藏本)

  明孟洋撰。洋字望之,一字有涯,信陽人。宏治乙丑進士,官至監察御史。以論張璁、桂萼,下獄。謫桂林府教授,移知汶上縣,終南京大理寺卿。是集詩十三卷,文四卷。洋娶於何氏,故其詩格多效何景明,而才則不逮。景明之没,洋志其墓,其文亦不甚工。

  玉巖集九卷附錄一卷(兩江總督採進本)

  明周廣撰,廣有《江西通志》,已著錄。所著詩文,自釋褐以前曰《初稾》,官縣令時曰《鳴琴稾》,御史時曰《排雲稾》,謫懷遠時曰《啖荔稾》,官建昌時曰《量移稾》,曰《乞骸稾》,謫竹寨時曰《沅芷稾》,官江西時曰《攬轡稾》,曰《閱江稾》,視學福建時曰《外臺稾》,官巡撫時曰《内臺稾》,官刑部時曰《邦禁稾》,篇帙甚富。後其子匄同邑周鳳鳴簡汰編次,定為此集。凡詩六卷,文三卷,卷中仍註原集諸名。《附錄》一卷,則誌狀之屬也。廣在正德中疏攻錢寧,直聲動海内,而文名不甚著。故歸有光序止著其生平大節,而不論其詩文之工拙云。

  倪小野集二十二卷(江蘇巡撫採進本)

  明倪宗正撰。宗正字本端,餘姚人。宏治乙丑進士。官兵部武選司員外郎時,嘗以言事廷杖。後終於南雄府知府。嘉靖中賜祭葬,贈學士,諡文忠。所著有《豐富集》、《突兀稾》、《觀海集》、《太倉稾》,晚年復有《小野集》十六卷。此本二十二卷,蓋國朝康熙中,其七世孫健宗彙輯重刻1,而題以最後之名者也。謝遷《豐富集》序述李東陽之言,謂明之詩文,至宗正而集大成,未免推之已甚。宗正嘗有詩云:“偶入棠陵眼,難齊少谷肩。”棠陵,方豪别號,少谷,鄭善夫别號也。可謂自知之審矣。

  【彙訂】

  1.清康熙四十九年倪繼宗刻本此集八卷,題“七世孫繼宗編次”。(杜澤遜:《四庫存目標注》)

  治齋集十七卷(浙江孫仰曾家藏本)

  明萬鏜撰。鏜字仕鳴,進賢人。宏治乙丑進士,官至吏部尚書。事迹附見《明史·李默傳》。是編凡奏議十卷,分順天、南兵1、南臺、勘夷、北兵、吏部、辭謝、稱賀八集,文集四卷,詩詞三卷。每集冠以自序,而其文一字不易。蓋其後人印行之時,分冠每集之首,而忘其合而編之,遂致復出也。史載鏜為南京都御史時,以星變上言八事,除名,頗著丰采。後為嚴嵩汲引,起為副都御史。徵湖廣蠟爾山蠻,剿撫失宜,暫平復叛,委罪於偏裨以解。及居吏部,委曲以順嵩,反為趙文華斥擠罷官。則是集所載奏議,未必盡為可據。詩文則更其餘事矣。

  【彙訂】

  1.“南兵”,底本作“南京”,據殿本改。《天一閣書目》卷二著錄《治齋奏議》四本,子目有《南兵集》一卷。《明史》卷二百二載萬鏜曾歷任順天府尹、南京兵部侍郎、南京右都御史、兵部侍郎、吏部尚書等。(朱家濂:《讀<四庫提要>札記》)

  南原集七卷(江蘇周厚堉家藏本)

  明王韋撰。韋字欽佩,上元人。宏治乙丑進士,官至太僕寺少卿。《明史·文苑傳》附見《顧璘傳》中。韋與璘及朱應登、陳沂相友善,時有“朱顧陳王”之目。朱、顧皆羽翼北地,共立壇墠。而韋與陳沂獨心懲剿襲之非,頗欲自出手眼。閣試《春陰》一篇,當時至謂有神助。然所作多尚穠麗,亦未能突過李、何。是編璘所選定,凡詩三卷,文四卷。前有璘所作小傳一篇。

  西樵遺稾八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明方獻夫撰。獻夫有《周易傳義約説》,已著錄。是集名曰《西樵》,以早年讀書西樵山也。獻夫緣議禮驟貴,故開卷即冠所上大禮疏。《明史》本傳謂其“雖執大政,氣厭厭不振”,入閣之初,“攻者四起”。故集中多引疾求退之章,無所謂嘉言碩畫云。

  行遠集行遠外集皆無卷數(内府藏本)

  明陸深撰。深有《南巡錄》,已著錄1。其文集、續集,刻於嘉靖中。此集則崇禎庚午其曾孫休寧縣知縣起龍所編2。前有起龍《述言》一篇,稱深“隨地著述,散見四方者,邈不可購。所鐫正、續集,一百五十卷有奇,十不得五。迄今糢糊散佚,又十之二三。起龍睠懷先澤,多方搜購,見輒筆之。又積至二十餘卷,以次校編。”又稱:“附以年譜,重開生面”云云。今考此本所載,皆《文裕集》所已收。蓋其時舊刻散佚,因掇拾所存,重刻此版,故稱“蒐購”。實則非續獲於正、續二集之外也。所稱年譜,今亦不存。或裝緝偶漏,或歲久版又佚缺歟?

  【彙訂】

  1.《總目》卷五三著錄陸深撰《南巡日錄》一卷《北還錄》一卷。

  2.明陸起龍刻清康熙六十一年陸瀛齡補修本此書前有五世孫陸瀛齡序云:“先伯祖吉雲公宰永寧時重付剞劂”。又從曾孫陸起龍原跋云:“歲丁丑(崇禎十年),小子承乏江右之永寧……爰付開雕”。光緒《吉安府志》卷十二載陸起龍崇禎九年至十二年任永寧縣知縣。可知“休寧”乃“永寧”之誤,崇禎庚午(二年)乃崇禎丁丑之誤。(杜澤遜:《四庫存目標注》)

  雪窻詩六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明吳爰撰。爰字翼夫,上海人。本姓陸,以父贅於吳,故冒其姓。本名瑗,後去玉旁名爰,則不知其何故也。是集為其門人高介所編,淺弱殊甚。如《謝定翁招聯句》詩云:“舊雨不來新雨至,繡衣寧豈布衣嫌。”“寧豈”二字,殆不成語。又附載其里人張衎評語,如《朱隱翁易齋》詩曰:“庖犧王天下,龍馬負河圖。夏禹治水成,元龜呈洛書。”即密點其旁,批於句下曰:“味《易》之深,有此等語。”通集大抵此類,殆故相侮弄耶?

  霞城集二十四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明程誥撰。誥字自邑,歙縣人。生平好遊,所至山川都邑,輒紀以詩。卷帙雖多,亦瑕瑜互見。朱彝尊《靜志居詩話》云:“誥詩氣格專學空同。第才情稍鈍,色澤未尠。五言庶稱具體耳。”其論當矣。

  類稾十卷(江西巡撫採進本)

  明涂幾撰。幾字守約,又字孟規,宜黄人。以隱居著述稱。然朱彝尊《靜志居詩話》謂幾“嘗撰時事策十九篇,上書孝廟1,大言不怍,蓋非安於遁世者”云云。今觀其集,亦不甚講經世之學也。

  【彙訂】

  1.“書”,底本作“言”,據朱彝尊《明詩綜》卷十二“涂幾”條引《詩話》及殿本改。

  士齋集三卷(兩淮鹽政採進本)

  明女子鄒賽貞撰。賽貞,當塗人。贈監察御史謙之女,翰林院編修濮韶之母也。當時稱為女士,故自號曰士齋。是集凡詩二卷,雜文一卷,其壻大學士費宏為之序。考明宏治中有御史鄒魯,謫官蕭山令,以私憾害何舜賓。其子競結客復仇,毆魯幾死。遣官鞫實,競與魯皆抵罪。見於《明史·孝義傳》。今以賽貞所作其父謙《行狀》證之,則賽貞即魯之妹也。

  丹巖集十卷(浙江孫仰曾家藏本)

  明黄雲撰。雲字應龍,丹巖其别號也,崑山人。宏治中,以歲貢授瑞州訓導。是集凡詩四卷,文六卷,其門人巡按御史高安朱實昌所編。中多與沈周、文徵明諸人往來題詠之作。

  東壁遺稾二卷(浙江孫仰曾家藏本)

  明蔣燾撰。燾字仰仁,長洲人,徐有貞之外孫也。九歲能究經史百家言,十一歲補郡學生,十七歲而卒。祝允明為作遺文後序,載其死為丹臺記,事甚怪。燾外舅程遵為作墓誌、墓碣、集序,乃無一語及之。允明故好奇,所作《野記》、《志怪》諸書,朱孟震《河上楮談》稱其百無一信。則所述燾事,殆影附《李賀小傳》為之,未必有據矣。是編乃燾没之後,遵所編次。凡論十五篇,策五篇,表四篇,皆其揣摩科舉之文。大抵才氣溢發,有蘇氏父子遺意。而神鋒太雋,義蘊未深,則天限其年,學問未足副之也。遵序稱燾在時,嘗題其文曰《東壁錄》。故因其志,題曰《東壁遺稾》云。

  尋樂堂集十一卷(江西巡撫採進本)

  明王烈撰。烈字正邦,樂安人,尋樂其别號也。成化、宏治閒諸生。是集文五卷,詩六卷。末附其族孫澂江府經歷素節所撰《行實》一篇,載其論文、論經史之語。蓋志大而學則未廣者也。

  康谷子集六卷(湖南巡撫採進本)

  明劉養微撰。養微字敬伯,廣濟人。是集前三卷為樂府及詩,四卷則其《説鈴》及《自譜》四則。其詩宗李夢陽,而才力薄弱,頗窘於邊幅。其《説鈴》内極推夢陽,謂古色過於子美,未免為偏好之言。五卷以下附其弟養吉詩文1,及其遠祖天行、文煥等傳。又附劉秉鉁《石浪詩鈔》、劉醇駿《盟鷗集》、劉鵾化《味閒軒遺稾》數種,皆寥寥數篇,姑備劉氏一家之書而已。

  【彙訂】

  1.“養吉”,底本作“養言”,據殿本改。清乾隆四十一年劉傳等刻本此集卷五題“廣濟劉養吉修仲著”。(杜澤遜:《四庫存目標注》)

  句曲紀遊詩一卷(兩淮馬裕家藏本)

  明朱凱撰。凱字堯民,長洲人。與同里朱存理齊名,稱為“二朱先生”。所著有《堯民集》,久已散佚。故朱彝尊《明詩綜》不載其詩,但附其名於存理之下。且云有《句曲紀遊》一卷,亦不傳1。此本乃馬裕家所藏,末有馬人伯跋,謂:“崇禎己巳仲秋,摹錄成、宏諸先哲詩。因凱度先生談及,借得此本,鈔於雙橘齋中”云云。則明末尚有傳本,彝尊偶未見耳。編中古體八首、近體十七首,乃正德丁卯三月十三日凱與東陽沈用之、沈宜永兄弟,同游三茅山而作。前有凱自序,末有凱友吳奕跋。

  【彙訂】

  1.“亦”,殿本作“今”。

  謙光堂詩集八卷(兩江總督採進本)1

  明文城王朱彌鉗撰。彌鉗號秋江翁,唐莊王芝阯次子。初封文城王,後以子宇温嗣封唐王,彌鉗亦追封唐王,諡曰恭。《明史》附見唐王桱傳,稱其“有學行,孝友篤至”。是集諸體詩凡八卷,而賦物居其大半,《詠梅》一韻至百首。頗見才氣,而骨格尚未成就。集為正德戊寅彌鉗所自編,卷首有嘉靖辛丑思誠子序,思誠子即宇温自號也。親藩尊貴,筆札例不署名。然子序父集,則又不當拘此格。此亦於禮未協者矣。

  【彙訂】

  1.“兩江總督採進本”,底本作“兩廣總督採進本”,據殿本改。《四庫採進書目》中僅“兩江第二次書目”著錄此書。(江慶柏:《殿本、浙本<四庫全書總目>著錄圖書進獻者主名異同考》)

  省愆稾五卷(江西巡撫採進本)

  明劉魁撰。魁字煥吾,泰和人。正德丁卯舉人,官至工部員外郎。嘉靖時1,疏諫雷壇工作太急,忤旨廷杖,與楊爵、周怡同長繫鎮撫司獄。久之,釋歸而卒。隆慶初,贈太常寺少卿。事迹具《明史》本傳。所著有《晴川集》、《仁恩錄》,今皆不傳。此編乃其詩集,其六世族孫承琦所編,與黄淮《省愆集》同名,蓋亦獄中作也。魁少從王守仁游,講良知之學,登朝以氣節著。吟詠非所註意,大抵皆一時遣興之作而已。

  【彙訂】

  1.“時”,底本作“初”,據殿本改。《明史》卷二百九本傳載疏諫雷殿事在嘉靖二十一年秋。雍正《江西通志》卷七八《吉安府人物·劉魁傳》所載同。(楊武泉:《四庫全書總目辨誤》)

  禺山文集一卷詩集四卷(江蘇巡撫採進本)

  明張含撰。含字愈光,永昌衛人,正德丁卯舉人。其學出於李夢陽。又與楊慎最契,故詩文皆慎所評定。慎序有曰:“張子自少不喜為時文舉子語,見宋人厭棄之猶膩也。其為文必《弓》、《左》,字必《蒼》、《雅》。”其推挹甚至。然其病正坐於此,故襞積字句,而乏鎔鑄運化之功。明人别有雕鏤堆砌一派,含其先聲歟1?蓋慎在雲南,無可共語。得一好奇之士,遂為空谷足音,不覺譽之過當。且慎名既重,聞者咸推波助瀾,而贗古之文,又足以駴俗目,含遂盛為文士所稱。實則塗飾之學,與其師同一病源,各現變證也。

  【彙訂】

  1.楊慎序“其為文必《弓》、《左》,字必《蒼》、《雅》”云云乃其文評,不應視同詩評。(藍華增:《<四庫提要>張含詩評語的失誤》)

  涇野集三十六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明吕柟撰。柟有《周易説翼》,已著錄。其集初刻於西安,既而佚闕。其門人徐紳、吳遵、陶欽重為删補編次,刻於真定1。此本即真定刻也。柟之學出薛敬之,敬之之學出於薛瑄,授受有源,故大旨不失醇正。然頗刻意於字句,好以詰屈奧澀為高古。往往離奇不常,掩抑不盡,貌似周、秦閒子書。其亦漸漬於空同之説者歟?

  【彙訂】

  1.明嘉靖三十四年於德昌刻本此集卷一題“巡按直隸等處監察御史門人建德徐紳、海寧吳遵、彭澤陶欽臯編刻”。可知“陶欽”乃“陶欽臯”之誤。(杜澤遜:《四庫存目標注》)

  矯亭存稾十八卷續稾八卷(兩淮馬裕家藏本)

  明方鵬撰。鵬有《續觀感錄》,已著錄1。是集詩文多應酬之作。所載筆記,亦無所發明。

  【彙訂】

  1.依《總目》體例,當作“鵬有《崑山人物志》,已著錄”。

  韓五泉詩集四卷附錄二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明韓邦靖撰。邦靖有《朝邑縣志》,已著錄。是集乃其兄邦奇所編,以誌傳二卷附錄於後。邦靖兄弟,負重名,時有“關中二韓”之目。而詩則不出當日之風氣。王九思云:“五泉子七言絕句詩,絕類少陵,古歌詞浸淫唐初,逼漢、魏矣。”標榜之詞,未免溢美。朱彝尊《靜志居詩話》曰:“五泉心摹手追乃在大復,比於西原、南泠不足,方之孟有渥、李嵩渚似勝一籌。”斯為平允之論矣。

  鳥鼠山人集二十九卷(兩淮馬裕家藏本)

  明胡纘宗撰。纘宗有《安慶府志》,已著錄。是編凡《正德集》四卷,《嘉靖集》七卷,《鳥鼠山人小集》十六卷,《後集》二卷1。其詩激昂悲壯,頗近秦聲,無娬媚之態,是其所長,多粗厲之音,是其所短。

  【彙訂】

  1.明嘉靖刻本作《鳥鼠山人小集》十六卷《後集》二卷。卷一至卷四版心題《正德集》,卷五至七題《嘉靖集》,卷八至十六題《鳥鼠集》。《兩淮商人馬裕家呈送書目》亦作《鳥鼠山人集》十六卷《後集》二卷。(葉德輝:《郋園讀書志》;杜澤遜:《四庫存目標注》)

  擬涯翁擬古樂府二卷(陝西巡撫採進本)

  明胡纘宗撰。纘宗游李東陽之門,乃取《東陽古樂府》二卷,以次屬和。立題指事,率由東陽之舊,亦閒有所釐正。凡一百八首。太康張光孝為之評,而其弟統宗為之註。

  擬漢樂府八卷(陝西巡撫採進本)

  明胡纘宗撰。一名《輿上集》,以其多成之輿上也。漢樂府多聲詞合寫,不能復辨,沈約《宋書》言之甚明。纘宗乃揣摩題意為之,殊類於刻舟求劍。況唐人歌詩之法,宋人不傳。惟《小秦王》一調,勉强歌之,尚須雜以虚聲,乃能入律。宋人歌詞之法,元人亦不傳。《白石道人歌曲》自度諸腔,所註節拍,今皆不省為何等事矣。纘宗乃於千年以外,求漢樂府之音節,不愈難而愈遠乎?

  邃谷集十二卷(兩淮馬裕家藏本)

  明戴冠撰。案,明有兩戴冠,其一長洲人,有《禮記集説辨疑》,已著錄。此戴冠字仲鶡,信陽人。正德戊辰進士,官至山東提學副使。事迹具《明史》本傳。或混為一人,非也。冠受業於鄉人何景明,詩亦似之。然景明詩雖風姿俊逸,而醞釀猶深。冠才學皆遜於師,而徒守其格調,殆所謂“時女步春,終傷婉弱”者矣。

  少岷拾存稾四卷附司徒大事記一卷(兩江總督採進本)1

  明曾璵撰。璵字東玉,瀘州人。正德戊辰進士,官至建昌府知府。宸濠之叛,璵率屬引兵從王守仁破賊,收復南康。集中有《平江凱歌》,即記是事也。璵號少岷山人,其集本曰《少岷存稾》。此本乃隆慶辛未南京工部主事章懋所選定,故曰“拾存”。後載《司徒大事紀》一卷,自“裁冗食”至“重漕政”凡十條,皆陳當世時務,題曰:“户部江西司郎中臣曾璵修”。蓋奏進之書,附刻集末者也。

  【彙訂】

  1.“兩江總督採進本”,底本作“兩廣總督採進本”,據殿本改。《四庫採進書目》中僅“兩江第二次書目”著錄此書。(江慶柏:《殿本、浙本<四庫全書總目>著錄圖書進獻者主名異同考》)

  毛襄懋集十八卷(江西巡撫採進本)

  明毛伯温撰。伯温有《奏議》,已著錄。此本凡詩十卷,文八卷。文格頗疏暢。詩則所造不深,詞多淺易。蓋伯温北拒蒙古,南服安南,以功名自見於世,文章非所專營。童承敘序稱1:“正德閒,李、何首倡,《雅》、《頌》復振,嗣響有唐,伯温亦其一。”乃自尊其師之詞,非公論也。

  【彙訂】

  1.“童承敘”,底本作“童承欽”,據殿本改。嘉靖十九年王儀刻本毛伯温撰《東塘集》十卷,有嘉靖十八年童承敘序。(朱家濂:《讀<四庫提要>札記》)

  東塘詩集十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閣藏本)

  明毛伯温撰。是集為伯温所自編,後併入全集。此乃其初出别行之本。

  歐陽恭簡集二十二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明歐陽鐸撰。鐸字崇道,泰和人。正德戊辰進士,官至吏部右侍郎,諡恭簡。事迹具《明史》本傳。史稱鐸清介自持,内行修飭。嘗知延平,“毁淫祠百十所,以其材葺學宫壇廟”。今考集中《延平改建山川壇記》具載其事,與史相符。集中又有上嚴嵩書,然祇敍述榮遇,而無一字及其相業,猶異於稱功頌德之流。其文娟秀自喜,而邊幅頗狹。詩多近體,又遜於文。

  東畬集十四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明錢琦撰。琦有《錢子測語》,已著錄。是集為其子蘥、蔉等所編。其文如申請設縣事宜以及論禦寇、勸捕蝗諸作,皆能留心世務,詩則氣味和粹,而警策者稀。陸師道稱其七言絕句云1:“江北滁南數日程,蕭蕭落木送秋聲。夕陽滿地鳥飛絕,人在亂山堆裏行。”頗亦瀟灑有致。然集中似此者,正不多覯也。

  【彙訂】

  1.“陸師道”,殿本作“陸師遂”,誤,明萬曆三十二年錢蘥刻本《錢臨江先生集》有陸師道嘉靖乙丑序,謂其七言詩“江北滁南數日程”一首平實而懇到。

  峯谿集五卷外集一卷(浙江孫仰曾家藏本)

  明孫璽撰。璽字朝信,平湖人。正德戊辰進士,官至山西按察司僉事。是集乃其子刑部尚書植所編。璽先世居松江之華亭,南有九峯,東有盛谿,自號曰峯谿道人,併以名集。卷一至卷四為詩,多往來滇、晉道中遊覽之作。卷五為文,不過試策、書啟之類。外集則其任揚州時所頒條令也。

  棠陵集八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明方豪撰。豪有《斷碑集》,已著錄。是集前六卷為文,後二卷為詩。豪與鄭善夫友善,集中有《祭鄭繼之文》,敘交情極為篤摯。而詩則不及善夫遠甚。

  鍾筠谿家藏集三十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閣藏本)

  明鍾芳撰。芳有《春秋集要》,已著錄。《瓊州府志》載芳詩文集二十卷。此集文二十四卷,詩六卷,與《志》不符。蓋《志》誤“三”為“二”也。第二十卷、第二十一卷為讀書劄記。第二十二卷為《皇極經世圖續》,所推起宋神宗,迄明嘉靖。第二十三卷為雜著。第二十四卷為《夷情要覽》。蓋皆各自為書者,附編於文集中云。

  丁吏部文選八卷(江蘇巡撫採進本)

  明丁奉撰。奉字獻之,常熟人。正德戊辰進士,官至南京吏部郎中。著有《南湖留稾》、《南湖逸稾》,此集則宣城梅守箕合二稾選輯者也。凡詩四卷,文四卷,而詩末附以史贊,文末又附詩三首,體例頗為叢脞。詩文皆未成家,史論二卷亦大半陳因之語。

  漁石集四卷(兩淮鹽政採進本)

  明唐龍撰。龍有《易經大旨》,已著錄。龍敭歷中外,所著有《黔南集》、《江右集》、《關中集》、《晉陽集》、《淮陽集》1。陝西提學僉事王維賢為合而刻之,以成此集。其文頗具浩瀚之氣,詩尤長於五言。然集中自朱彝尊《詩話》所摘數聯以外,亦復罕逢佳句矣。

  【彙訂】

  1.“《淮陽集》”,殿本作“《維上集》”。《明史》卷二百二唐龍本傳載嘉靖七年改右僉都御史總督漕運兼巡撫鳳陽諸府。明嘉靖十一年王惟賢刻本此集康海序云:“唐子巡按雲南、江西,提學陝西,掌憲山西,督曹淮上”,疑其集名為《淮上集》。

  涂水集八卷(浙江朱彝尊家曝書亭藏本)1

  明寇天敘撰。天敘字子惇,榆次人。正德戊辰進士,官至兵部侍郎。事迹具《明史》本傳。是集凡詩文三卷,巡撫陝西時奏疏五卷。天敘為應天府丞時,值武宗南征宸濠,力抗權倖,以風節著。後巡撫甘肅,又屢以戰功顯。詞采則非所擅長。故郭璽序亦稱其平日未嘗肆志於文章云。

  【彙訂】

  1.“涂水集”,殿本作“塗水集”,誤。《浙江省第五次曝書亭呈送書目》作《涂水集》五卷,今存明嘉靖寇陽刻藍印本《涂水先生集》六卷。

  東廓集十二卷(江西巡撫採進本)

  明鄒守益撰。守益字謙之,安福人。正德辛未進士,官至南京國子監祭酒。隆慶初,追諡文莊。事迹具《明史·儒林傳》。守益傳王守仁之學,詩文皆闡發心性之語。其門人陳辰始編錄所作為《東廓初稾》。東廓,山名,守益講學處也。諸門人又梓其切要者一百二十四篇,名曰《摘稾》。而晚年著述則未之備。是編為嘉靖中所刊,題“建寧府知府劉佃彙選,同知董燧編次,通判黄文明掄集”,又題門人周怡、宋儀望、邵廉續編,孫德涵等十八人重輯。錯互顛舛,莫知竟出誰手也。史稱世宗欲去興獻帝“本生”之稱,守益疏諫,下獄拷掠。嘉靖二十九年,九廟災1,守益疏陳上下交修之道,又忤旨落職。其疏具載本傳,今集中乃不載。考《千頃堂書目》,此集之外尚有《東廓遺稾》十三卷,今未見其本。或别收於《遺稾》中歟2?

  【彙訂】

  1.據《明史》卷十七《世宗本紀》,九廟災事在嘉靖二十年四月。

  2.《明史》卷二八三鄒守益本傳所引《九廟災自陳疏》僅“殷中宗高宗反妖為祥,享國長久”十三字,未嘗具載全文。此疏實載本集卷三,《明詩紀事》戊籤卷十一已言之。(余嘉錫:《四庫提要辨證》)

  陽峯家藏集三十五卷(浙江孫仰曾家藏本)

  明張璧撰。璧字崇象,石首人。正德辛未進士,官至禮部尚書、東閣大學士,諡文簡。是集為璧居内閣時所自編。首以經筵講章及議典禮之文,次為應制諸詩及誥敕、賦頌、表疏,次為古、今體詩及雜文。璧當夏言、嚴嵩相持之時,入閣不及一年而卒。《明史》不為立傳,其人蓋無所短長者。今觀其詩文,殆亦如其為人焉。

  黼菴遺稾十卷(江蘇巡撫採進本)

  明柴奇撰。奇字德美,崑山人,正德辛未進士,官至應天府尹。奇在正德時,諫南巡,劾權倖,及上邊儲、屯政諸疏,頗著直聲。以當時自焚其草,故集中不載。是編前有正德辛巳題識,稱:“舊有《石池詩稾》、《石池文稾》、《嘉樹軒紀聞》各一册,己卯轉南光祿,失之。重置一册,錄後來之作。時有所憶,或就人錄得,亦錯置其閒”云云。蓋猶奇所手編也。凡詩六卷,雜文四卷,皆平易有餘,精深不足。鄒守益序稱其詩文“典雅雄健,不落骩骳,不矜刻峭”,友朋推挹之詞耳。

  巽峯集十二卷附錄一卷(兩淮鹽政採進本)

  明尹襄撰。襄字舜弼,號巽峯,永新人。正德辛未進士,官至司經局洗馬。是集凡詩五卷,文七卷。後有其子祖懋題識,謂原集十卷,刻於閩中,繼復收輯得十二卷。其文持論頗純正,而波瀾結構則未造古人。

  平田詩集二卷(陝西巡撫採進本)

  明管楫撰。楫字汝濟,號平田,又號竹木山人,咸寧人。正德辛未進士,官至右副都御史,巡撫山東。因與嚴嵩相忤,辭疾家居二十年。文徵明嘗畫《平田草堂》、《杜曲山房》二圖,並詩貽之,重其人也。此集前有張治道序,稱驪邑令刻諸縣齋,楫不知也。又有楫自序,稱再閱舊稾,又删其十之三。然其本今皆不傳。故朱彝尊作《明詩綜》,不列其名。此本乃乾隆初其裔孫錫綬所輯。其詩頗沿七子之派。蓋楫與薛蕙、何景明、高叔嗣諸人相倡和,漸染而然也。

  費文通集選要六卷(江蘇巡撫採進本)

  明費宷撰。宷有《廣信府志》,已著錄。所著文名《鍾石集》,本二十四卷。此本乃劉同升、許穀所選,與其兄宏詩文合刻之本也。

  東巖詩集八卷(浙江巡撫採進本)1

  明夏尚樸撰。尚樸有《東巖文集》,已著錄。此編乃其詩集,多涉理語,近白沙、定山流派。集中《讀〈擊壤集〉》絕句云:“閒中風月吟邊見,始信堯夫是我師。”其宗法可知也。

  【彙訂】

  1.《浙江省第六次呈送書目》作六卷,與傳世明嘉靖四十五年斯正刻本合。作“八卷”恐誤。(杜澤遜:《四庫存目標注》)

  古菴文集十卷(兩江總督採進本)

  明毛憲撰。憲有《諫垣奏草》,已著錄。是集乃其子訢所編,凡文八卷,詩二卷。憲居言路,以戇直稱,故所作頗有剛勁之氣。以耳疾謝歸。後與王守仁、湛若水諸人講學,繩墨自守,務為篤實。故亦不恣意高談。然以文章而論,則於是事非當家也。

  蓉川集七卷(兩江總督採進本)

  明齊之鸞撰。之鸞字瑞卿,桐城人。正德辛未進士,官至河南按察使。事迹具《明史》本傳。是集為其曾孫山所編,凡五種。一曰《南征紀行》,為其從征宸濠時所作雜詩,後附賦一首。一曰《悠然亭雜詩》,為其官南京時作,後附記、序三首。一曰《開堰集》,為其在安慶時所作。一曰《歷官疏草》,皆其奏議,起正德九年,訖嘉靖八年,每種為一卷。一曰《入夏錄》,析為三卷,乃其僉事寧夏時作,前二卷皆詩,後一卷則雜文。别以汪元錫等贈言附於末,而總冠以小傳、行狀、年譜。後有山跋語,稱:“閒遊市闠,得遺稾數篇。已而遍歷茶坊藥肆,恣意搜輯,編次成帙。因康熙己未詔修《明史》,檄取《入夏錄》送官,遂裒而付諸剞劂。”蓋之鸞位雖不顯,然在正、嘉之閒,卓卓稱名臣。故史館徵其著作,以備采擇。今觀其奏疏,詞多剴切,猶可想見風采。詩則非所擅長也。

  節愛汪府君詩集二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閣藏本)

  明汪文盛撰。文盛字希周,崇陽人。正德辛未進士,除饒州推官,入為兵部武選司主事,諫南巡廷杖。嘉靖初出知福州,歷官按察使,以僉都御史巡撫雲南,進大理卿。事迹附見《明史·毛伯温傳》。伯温之官安南也,文盛功居多,顧不得優敘,論者惜之。其知福州也,有惠政,郡人為立節愛祠。故傅海舟編次其詩,即以名集1。詩多虚響,不出北地、信陽門徑。朱彝尊《明詩綜》所選“萬年枝上露清華”一首,題曰《西苑》。今考此集,實為《擬古八首》之一。不知彝尊何以改其原題,其偶誤也歟?

  【彙訂】

  1.《浙江採集遺書總錄》作傅汝舟編。汝舟,萬曆閒福建侯官人。(杜澤遜:《四庫存目標注》)

  後齋遺稾二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明陳憲撰。憲字伯度,後齋其號也,餘干人。正德辛未進士,官至貴州布政使司參議。是集《公餘紀拙》一卷,《粵江行稾》一卷,乃憲之子鄞縣丞照所編。首有鄞縣人戴鱀序1,謂其“得鄉先哲胡居仁之傳,故詩多理語,尠風人之致”云。蓋當時本以理學推之也2。

  【彙訂】

  1.“鄞縣人”,殿本無。

  2.“蓋當時本以理學推之也”,殿本無。

  桃谷遺稾一卷(兩淮馬裕家藏本)

  明陸俸撰。俸字天爵,吳縣人。正德辛未進士。官刑部時,嘗以諫南巡廷杖。後終於寶慶府知府。其詩多應酬牽率之作,而時露風格。岳岱《今雨瑤華》謂其“晚就操觚,靈心夙構,穎悟居多”,蓋天姿高而學力未至者也。

  漸齋詩草二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明趙漢撰。漢字鴻逵,平湖人。正德辛未進士,官至山西布政司參政。是集刻於嘉靖乙卯。詩學江西,於爾時為别調。然風格雖異,興象未深,究不能獨絕一時也1。

  【彙訂】1.“究不能獨絕一時也”,殿本無。

  襄敏集四卷(浙江汪啟淑家藏本)

  明王以旂撰。以旂有《漕河奏議》,已著錄。是集為其子籥所編,凡詩二卷,文二卷。以旂治河、按邊,皆以功見,而詞章不著於當時。此集所存,大抵皆應酬作也。

  琴谿集八卷(兩淮鹽政採進本)

  明陳寰撰。寰字原大,常熟人。正德辛未進士,官至南京國子監祭酒。寰與桂萼為同年。官翰林時,乃力斥萼議大禮之非,坐是移南京,旋告歸。其人足重,詩文則皆不入格。

  八厓集十三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明周廷用撰。廷用字子賢,華容人。正德辛未進士,官至江西按察使。是集賦一卷,詩六卷,文二卷。後附《緒論》四卷,則其訓飭士民之説。顧璘《國寶新編》以廷用為殿,其贊云:“按察人豪,闊視放言,文藻性成,早垂鉅篇。”然廷用自以耿直傳,不必以文藻著也。

  常評事集一卷(山西巡撫採進本)

  明常倫撰。倫字明卿,號樓居子,沁水人。正德辛未進士,除大理寺評事,謫壽州州判,遷知寧羌州。負才凌傲,屢為忌者所中。後因跨馬疾馳,馬渴赴飲,墮水死,年僅三十有四。是集賦五首,樂府二十一首,各體詩百餘首,傳、贊等雜著數篇附之。王世貞謂其詩“如沙苑兒駒1,驕嘶自賞,未諧步驟”,陳子龍則謂其“氣骨高朗,頗能自運”。今觀是編,合二人之論,乃為定評。國朝王士禎《分甘餘話》云:“明詩人有早慧而年不得四十者,如陳后岡、董中峯與明卿之屬,汗血方新而筋骨未就,秀而不實,殊可惜也。”

  【彙訂】

  1.“苑”,殿本脱,據王世貞《藝苑巵言》卷五原文。

  鷗汀長古集二卷前集二卷别集二卷續集一卷漁嘯集二卷頓詩一卷(直隸總督採進本)

  明頓銳撰。銳字叔養,涿州人。正德辛未進士,官代府右長史。銳少負詩名,當時稱“涿郡有才一石,銳得其八斗”。晚年卜居懷玉山,吟詠自適。其五言古詩氣韻清拔,頗為入格。七言古詩跌盪自喜,而少翦裁。近體專尚音節,數篇以外,意境多同。蓋變化之功猶未至也。

  杏東集十卷(浙江孫仰曾家藏本)

  明郭維藩撰。維藩字价夫,正德辛未進士,官至太常寺少卿,兼翰林院侍讀學士掌院事。是集詩、文各五卷,皆乏深湛之思。其門人河南巡撫蔡汝枏序稱所著《經筵》、《南雍》二稾,俱不可見。此集已非完書,由維藩存日,無意傳其詞章。蓋亦道其實也。

  海涯集十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明顧磐撰。磐字子安,南直隸通州人,正德癸酉舉人。是集詩四卷,詩餘附焉,文六卷。集中如考正鄉賢祀典以及水利、馬政諸作,於鄉邑利病,亦頗為詳核1。然大致以流利為主,故不為詰屈,亦不造精深。

  【彙訂】

  1.“為”,殿本無。

  南湖詩集四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明張綖撰。綖有《杜詩通》,已著錄。是集詩多豔體,頗涉佻薄,殆《玉臺》、《香奩》之末流。每卷皆附詞數闋。考綖嘗作《填詞圖譜》,蓋刻意於倚聲者,宜其詩皆如詞矣。

  古山集四卷(江西巡撫採進本)

  明桂華撰。華字子樸,安仁人。正德癸酉舉人,大學士萼之兄也。嘗從胡居仁門人張正游,故所學頗為醇正。詩文則尚未成家。

  渭厓文集十卷(江蘇巡撫採進本)

  明霍韜撰。韜有《明良集》,已著錄。是編為其子與瑕、與琦所編,皆所作雜文,惟七卷有詩數十首。韜性强執謬戾,不顧是非。議尊興獻為皇考,則斥司馬光不知忠孝,不當從祀孔廟;議合祀天地,則並詆及《周禮》,可謂無忌憚者。其他文亦皆爭辨迫急,異乎有德之言,前有倫以諒、金立敬二序,譽之甚力。蓋一其鄉曲,一其年家子也。

  西原遺書二卷(直隸總督採進本)

  明薛蕙撰1。蕙有《約言》,已著錄。是編乃户部侍郎南充王廷所輯,嘉靖癸亥刻於揚州,皆其與人講學往復書劄也。其闡《中庸》中和之説,《孟子》性善之旨,研析頗至。惟推崇釋、道太甚,如云:“空寂者,即吾未發之本心;定慧者,即古聖人之誠明。”又云:“禪學不惟賢於後世之仙學,雖吾後儒之學亦非其倫。”又於論《黄庭》、《大洞》諸經,俱自謂得其要妙。皆不免參雜二氏,未能粹然一出於正。蕙本詩人,《考功》一集,馳驟於何景明、徐楨[禎]卿、高叔嗣閒,並騖爭先,原足以自傳不朽。乃求名不已,晚年忽遁而講學。所講之學,又踳駁如是,反貽嗤點於後來。蛇本無足,子為之足,其蕙之謂乎?

  【彙訂】

  1.此書《總目》卷一二四子部雜家類雜學之屬已著錄,此重出。(朱家濂:《讀<四庫提要>札記》)

  谿田文集十一卷補遺一卷(兩江總督採進本)

  明馬理撰。理有《周易贊義》,已著錄。是集凡文六卷,詩五卷。《補遺》一卷,則有文無詩。理少從王恕游,務為篤實之學,故所詁諸經,亦多所闡發。惟其文喜摹《尚書》,似夏侯湛《昆弟誥》之體,遣詞宅句,塗飾琱刻。其為贗古,視李夢陽又甚焉。《明史·儒林傳》載:“楊一清督學關中,見理及吕柟、康海文,大奇之,曰:‘康生之文章,馬生、吕生之經術,皆天下士也。’”則一清雖賞識之,已不以文章許理與枏矣。史又稱理“名震都下,高麗使者慕之,錄其文以去。”蓋亦以其人重之耳。

  頤山私稾十卷(副都御史黄登賢家藏本)

  明吳仕撰。仕字克學,號頤山,宜興人。正德甲戌進士,官至四川布政司參政。是編凡詩三卷,文七卷。皆意境平淺,不耐尋繹。

  南泠集十二卷(兩江總督採進本)

  明蔣山卿撰。山卿字子雲,《千頃堂書目》作字仙卿,傳寫誤也,儀真人。正德甲戌進士,官至廣西布政司參政。是集為山卿所自訂,其門人喬佑校刻。前有自序云:“弱冠見東吳顧吏部、寶應朱户曹,教以讀漢、魏、晉、宋、唐人之詩。年二十九,舉進士。好與同年亳州薛子蕙研攻古作。是時信陽何子景明與薛鄰,嘗聞其緒論焉。”其學詩大旨,已盡於此。顧璘序稱其“下筆千言,才情煥發,朋輩每為斂手”,而王世貞又以“不堪咀嚼”少之,持論互異。今觀其集,正韓愈所謂無好無惡之詩耳。

  函山集十卷(山東巡撫採進本)

  明劉天民撰。天民字希尹,號函山,歷城人。正德甲戊進士,除户部主事。諫武宗南征,廷杖,改禮部。諫大禮,復廷杖,遷吏部郎中,出知壽州。歷官按察司副使。朱彝尊《詩話》稱天民“晚以計吏罷,憤懣不平,恒逃於詞曲”,而顧璘序則稱其“内境春融,神遊太古,無芥蔕於得失。”今觀其集中,如《擬宫詞》五十首,《古别離》、《宿楚相祠》等作,尚可謂怨而不怒者。特其摹仿太多,不能卓然自成一家耳。所著本有《蟲吟草閒集》、《刺壽稾》、《遊蜀稾》、《田閒集》諸目。其孫亮采彙而刻之,共為此集云。

  嵩渚集一百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明李濂撰。濂有《祥符先賢傳》,已著錄。《明史·文苑傳》載濂“少年嘗作《理情賦》,其友左國璣持以示李夢陽。夢陽大嗟賞,訪之吹臺。濂自此聲馳河洛閒。既罷歸,益肆力於學,遂以古文名於時。”又稱濂“初受知夢陽,後不屑附和。”此集詩三十八卷,文六十二卷,乃濂所自訂。皆於七子之外,挺然自為一格。大抵筆鋒踔厲,泉涌飈馳,而裁翦尚疏,不免才多之患。濂跋石珤《熊峯集》,謂“詩文傳世,豈貴於多”,其説良是。而自定己作,乃不能盡翦榛楛,信乎割愛之難也。

  觀政集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閣藏本)

  明李濂撰。濂是集乃其正德乙亥在京觀政時所作,故以為名。凡賦二篇,各體詩二百五十四首,雜著八篇。考濂為正德甲戌進士,乙亥為登第之次年,猶少作也。

  洞陽詩集二十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明顧可久撰。可久字輿新,無錫人。正德甲戌進士,官至廣東按察司副使。是編標曰《洞陽詩集》,而子目俱題曰《在澗集》。考《千頃堂書目》,可久有《在署草》八卷,《在疚草》二卷,《温陵集》六卷,《虔州草》一卷,《珠崖草》一卷,《在澗集》十九卷,無《洞陽集》之名。蓋總彙諸集,名曰《洞陽》,而仍各自為書也。此集凡二十卷,首尾完具。而黄虞稷作十九卷,豈所見之本偶未全歟?其詩古體頗散漫,律體多乏堅老,七言絕句尤學質樸而不成。

  人瑞翁集一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明林春澤撰。春澤字德敷,侯官人。正德甲戌進士,官至平番府知府1。年百有四歲,有司為建人瑞坊,故以“人瑞翁”名其集。原本十二卷,今未見傳本2。此本其曾孫慎所重編也。春澤少與鄭善夫游,互相切磋,故其詩頗有體裁,但乏深思厚力耳。

  【彙訂】

  1.《閩書》卷七十五本傳載:“字德敷……出為程番知府。”民國《福建通志》卷三四《明列傳》“林春澤”條、清雍正《福建通志》卷四三《人物一》本傳、乾隆《福州府志》卷五十《人物志》本傳均作“出為程番知府”。程番府即今貴陽市。(楊武泉:《四庫全書總目辨誤》;林祖泉:《<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中閩人著作糾錯》)

  2.日本内閣文庫藏有萬曆閒刻本《人瑞翁集》十二卷。(黄仁生:《日本現藏稀見元明文集考證與提要》)

  谷平文集五卷(江西巡撫採進本)

  明李中撰。中字子庸,吉水人。正德甲戌進士,官至總督南京糧儲、都察院副都御史。諡莊介。事迹具《明史》本傳。是集為其門人羅洪先所編。其曰“谷平”者,以其所居之里名之也。凡疏二十有八,日錄三百九十六,書問三十有三,詩文一百六十有五,大抵講學者為多。

  石居漫興稾二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明陳器撰。器字德器,臨海人。正德甲戌進士,官至刑部郎中。嘗得三奇石,置之别業,晨夕臨玩,遂自號三石山人。而其孫承翁編次遺稾,亦遂名曰“石居”。詞多淺易,尚未成家。

  明水文集十四卷(兩江總督採進本)

  明陳九川撰。九川字惟濬,號竹亭,臨川人。正德甲戌進士,官太常寺博士。時以直諫廷杖。嘉靖初為禮部主客司郎中,復以事謫戍。放還,居明水山,遂易號明水。初九川釋褐時,告歸謁王守仁,講無善無惡之旨,遂稱弟子。撫州為姚江之學者,自九川始。是集乃其門人董君和所編。凡文八卷,大抵皆講學之語,詩六卷,小有韻致而不免薄弱。

  鹿原存稾九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明戴欽撰。欽字時亮,馬平人。正德甲戌進士,官至刑部郎中。以諫大禮廷杖,創重而卒1。其集刻於閩者八卷,曰《玉谿存稾》2,刻於滇者二卷,曰《戴秋官集》。此則其姪希顥所合輯,凡文二卷,詩七卷。欽與何景明、李濂、薛蕙等同時友善,所作頗刻意摹古,然不越北地之餘派。

  【彙訂】

  1.戴欽詩文集各版本中的序跋均言卒於丙戌(嘉靖五年,1526年),已是廷杖後兩年。《明史·何孟春傳》記其事,稱“員外郎戴欽”,則其時任刑部陝西司員外郎,而其後尚陞任刑部雲南司郎中。如一直杖創未愈,且有生命之虞,當不會陞遷,故廷杖卒之説難以成立。據李文鳳《月山叢談》記載:“惜時亮不自重,信方士,學神仙術,餌金石,毒發膚裂以死。”李氏上距戴欽時代甚近,又曾接聞於其姪戴希顥,其記載當更為可信。

  2.“《玉谿存稾》”,殿本作“《王谿存稾》”,誤,玉谿是閩江支流,今存民國《廣西叢書》覆刻明嘉靖初刻本《玉谿存稾》八卷。(石勇:《戴欽生平及著作考》)

  黄洛邨集二卷(兩江總督採進本)

  明黄宏〔弘〕綱撰。宏綱字正之,雩都人1。正德丙子舉人,官至刑部主事。是集乃其孫宜璞所刻。上卷書翰,多與鄒守益、羅洪先、聶豹輩講學之語。蓋宏綱師事王守仁,傳良知之説也。下卷雜著及詩數十首,則率皆應俗之作。

  【彙訂】

  1.“雩都”,底本作“鄠都”,據殿本改。《同治雩都縣志》卷八《選舉·舉人》有黄宏〔弘〕綱,字正之,正德丙子科。卷十《人物·理學》有傳。

  雙江文集十四卷(江西巡撫採進本)

  明聶豹撰。豹有《困辨錄》,已著錄。是集乃其姪禮部郎中靜所編。第一卷至第十一卷皆文,第十二卷為詩,第十三卷又為壽文、雜著,而註曰:“即《困辨錄》”。疑靜所編本十二卷,其後人又摭壽文及《困辨錄》附見其後也。

  東洲集二十卷續集十卷(江蘇巡撫採進本)

  明崔桐撰。桐字來鳳,海門人。正德丁丑進士,官至禮部右侍郎。事迹附見《明史·舒芬傳》。以與芬俱以疏諫南巡廷杖故也1。是集凡詩九卷,詞一卷,文十卷。《續集》詩六卷,文四卷。《江南通志》所載,卷帙與此相同。《千頃堂書目》作《東洲集》三十卷,《續集》十卷,《明史·藝文志》作《東洲集》四十卷。疑黄虞稷誤“二十”為“三十”,《明志》據虞稷之目合而計之,共為四十卷也。

  【彙訂】

  1.“俱”下“以”字,殿本無。

  東麓稾十卷(兩淮鹽政採進本)

  明汪佃撰。佃字友之,弋陽人。正德丁丑進士,官至翰林院編修1,後出為建寧府通判。其集無大疵累,亦無所見長。

  【彙訂】

  1.“至”,殿本無。

  青湖文集十四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明汪應軫撰。應軫字子宿,浙江山陰人。正德丁丑進士,官至江西提學僉事。事迹具《明史》本傳。是集為其子延良所編,前七卷為文,後七卷為詩。應軫有吏才,兼以氣節著。史稱其“在户科歲餘,所上凡三十餘疏,皆切時弊”。今觀集中諸奏牘,多侃直之言,頗見風采。詩文則率皆樸實,猶守成、宏之舊格。

  紫峯集十三卷(福建巡撫採進本)

  明陳琛撰。琛有《易經淺説》,已著錄。是集詩五卷,文七卷,《正學編》一卷,末以《年譜》附焉。初刻於嘉靖中,此其裔孫所重刻也。《明史·儒林傳》附見《蔡清傳》末1,稱琛“杜門獨學。清見其文異之,曰:‘吾得友此人足矣’。琛因介友人以見清”云云。今觀其詩,皆《濂洛風雅》一派,其文亦類語錄、講義。蓋其淵源如是云。

  【彙訂】

  1.“見”,殿本作“琛”。

  青蘿文集二十卷(兩江總督採進本)

  明王漸逵撰。漸逵字用儀1,號青蘿子,番禺人。正德丁丑進士,官刑部主事。家居十餘年,以薦起官,言事不報,復乞歸。是集文八卷,首載《陳愚見以裨聖化》、《乞創立以存根本》兩疏,即其復起時所上。詩分《北遊》、《大隱》、《羅浮》、《靈洲》、《中洞》、《樾森》、《雙魚》、《深明》、《洛澄》、《越山》、《白雲》、《蘿山》十二稾,稾為一卷。其《鐵橋》一絕,朱彝尊《詩話》謂其追蹤唐許碏“閬苑花前”之作2。然沙中金屑,正復不能多覯也。

  【彙訂】

  1.《粵大記》卷一四本傳作字伯鴻。(李裕民:《四庫提要訂誤》增訂本)

  2.“唐”,殿本無。

  西元〔玄〕集八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明馬汝驥撰。汝驥字仲房,綏德人。正德丁丑進士,改庶吉士。以諫南巡廷杖,出為澤州知州。世宗立,召還,授編修,官至禮部右侍郎。諡文簡。事迹附見《明史·舒芬傳》。是集古體二卷,今體六卷。蔣一葵云:“仲房詩有沈理而無元趣。黄青甫謂其詩整鍊似法顏、謝,隊仗森然。求之聲律,未造其深,亦不失為高流。”蓋汝驥刻意鎔鍊,務求典實,其長短皆在於是也。

  戴中丞遺集八卷(兩江總督採進本)

  明戴鱀撰。鱀字時重,或作時量,字之譌也,號東石,鄞縣人。正德丁丑進士,官至四川巡撫。是集《千頃堂書目》作《東石遺稾》。凡詩四卷,雜文五卷1,其子士充所編。張時徹序謂其“負恢廓之才,不屑屑爭雄鉛槧。或有匄請,輒伸紙濡毫應之。”故集中諸作多傷率易。獨《鄞水利三敘》及《海防策》,以情形目擊,言之較為確鑿云。

  【彙訂】1.據明嘉靖三十九年戴士充刻本此集,“五卷”乃“四卷”之譌。

  筆峯存稾五卷(福建巡撫採進本)

  明王鳳靈撰。鳳靈字應時,莆田人,筆峯其自號也。正德丁丑進士,官至廣西布政司參政。鳳靈官刑曹時,曾疏論宦官張銳、都督錢安大辟之不當贖,及給事中陳洸顯罪之無可曲宥。其言甚直,朝議莫能奪。守淮時,救災疏六十上。卒以好激論天下事,見忌罷歸,死於倭難。生平所著有《淮陽急稾》及《漫稾》、《彙稾》、《淨稾》,各二十卷,旋皆散佚。兹集乃其孫介所搜輯。至崇禎時版漶,元孫夢暘又重刊之,凡文四卷,賦、詩一卷。

  桂洲集十八卷(江西巡撫採進本)

  明夏言撰。言有《南宫奏稾》,已著錄。此集凡賦、詩、詞八卷,文十卷。首有《年譜》,言未相時以詞曲擅名。然集内詞亦未甚工。詩文宏整而平易,猶明中葉之舊格。

  朱福州集六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明朱豹撰。豹字子文,上海人。正德丁丑進士,官至福州府知府。是集為其子察卿及其友馮遷所編,凡詩三卷,奏疏三卷。詩學中唐,以流麗清切為主。

  過庭私錄七卷外集一卷(江西巡撫採進本)1

  明吳鼎撰。鼎字維新,號泉亭,又自號支離子,錢塘人。正德丁丑進士,官至廣西布政司參議。是集其仲子遵晦所錄,故以“過庭”為名。皆散體之文,末附賦騷古詩數首。《外集》則皆詩也。文有整飭平雅者,亦有微近俗調者。金石文字頗失翦裁,有韻之文則更遜矣。

  【彙訂】

  1.《四庫採進書目》中僅《江蘇省第二次書目》著錄此書,疑“江西巡撫採進本”當作“江蘇巡撫採進本”。(杜澤遜:《四庫存目標注》)

  半洲稾四卷(浙江孫仰曾家藏本)

  明張經撰。卷首題曰蔡經,蓋其未復姓時所刊也。經字廷彝,侯官人。正德丁丑進士,累官南京兵部尚書,總督軍務。改左都御史,為嚴嵩搆陷,坐以失律棄市。後追諡襄愍。事迹具《明史》本傳。是集第一卷為《北寓稾》,乃經官御史時所著。次為《南行稾》,為嘉興府知府時所著。次為《西征稾》,為大理寺卿奉命安輯關西時所著1。次為《東巡稾》,巡撫山東時所著。詩多五、七言近體,頗摹唐調。蓋正當太倉、歷下,初變風氣之時也。

  【彙訂】

  1.殿本“奉”上有“時”字。

  鄭思齋文集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閣藏本)

  明鄭洛書撰。洛書字啟範,思齋其號也,莆田人。正德丁丑進士,官至監察御史、提督南直隸學政。事迹附見《明史·解一貫傳》。是集前後無序跋,不知誰所編次,亦無目錄。僅序九篇,記三篇,賦二篇,寥寥不成卷帙。又皆應酬之作,殆非完本。

  林次崖集十八卷(福建巡撫採進本)

  明林希元撰。希元有《易經存疑》,已著錄。是集為其子有梧所編。凡奏疏四卷,書二卷,揭帖附焉,序三卷,記、碑共一卷,論、説、議共一卷,雜著一卷,誌、表一卷,傳、行狀一卷,祭文、哀詞二卷,詩二卷,詞附焉。希元之學,宗其鄉人蔡清。故於明代諸儒,惟推薛瑄、胡居仁。與王守仁同時,而排其《傳習錄》最力。雖與守仁門人季本同年相善,而與本之書亦不少假借其師。其祭守仁文,但推其功業而已,無一字及其學問也。至其氣質剛急,銳於用世,則類其鄉人陳真晟。故其為南京大理寺評事,則忤江彬,忤御史譚會,忤大理寺卿陳琳,坐謫泗州州判。及為大理寺丞,又請剿遼東叛兵,坐謫欽州知州。官廣東時,值安南莫登庸篡國,力請討之,疏凡六上,竟坐是中計典歸。歸後又以爭郡邑利病,幾中危法。其負氣喜任事,蓋可想見。其由泗州再入大理也,蓋方獻夫、霍韜薦之,故與二人頗相契。集中《與周石厓書》亦自稱氣味與兀厓相似。又自稱大禮、安南之議,所見與兀厓同。兀厓者,韜别號也。然在泗州時,張璁、桂萼欲援之同議大禮,終謝不行。則諸人固不足為希元累矣。集中有《與汪可亭書》曰:“今海内推大家者二人,曰李崆峒、何大復。二子雕詞鑄意,刮陳去新,力挽頹風,以還之古,似為一時文人也1。然考其所得,典謨已乎,盤誥已乎,余皆未能知也”云云。則非惟學問闢姚江,即文章亦闢北地、信陽。故其詩文皆惟意所如,務盡所欲言乃止,往往俚語與雅詞相參,儷句與散體閒用。蓋其素志原不欲以是見長云。

  【彙訂】

  1.“似”,殿本作“以”,誤,參清乾隆十八年陳臚聲詒燕堂刻本此集卷五《與興節推汪可亭書》原文。

  玩鹿亭稾八卷附錄一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明萬表撰。表有《海寇議》,已著錄。萬氏世以勳績顯。表獨才兼文武,每與唐順之等講學,禦倭亦有功績,號為儒將。然其詩文氣格稍弱,故終不能與一時文士角逐詞壇。是集凡詩二卷,文六卷,末附錄贈答詩啟及行狀、墓誌。乃其子達甫所編,其孫邦孚所刻1。達甫有《皆非集》,邦孚有《一枝軒稾》,皆能傳其家學云。

  【彙訂】

  1.“刻”,殿本作“刊”。

  少石集十三卷(兩淮馬裕家藏本)

  明陸釴撰。釴有《山東通志》,已著錄。是集詩五卷,文七卷,雜著一卷。前有張時徹序,稱其“華不近浮,質不近俚”,而惜其志之未艾。蓋具體而未成家者,故序有微詞云。

  少華集四卷(浙江孫仰曾家藏本)

  明詹泮撰。泮字少華,玉山人。正德辛巳進士,官至禮科給事中,乞養歸。泮嘗從章懋游,以講學自任,其詩文亦别為一格。是集乃其子長至、長生所編,雜文、詩、詞共三卷,外錄一卷則皆他人之贈言也。

  介塘文略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閣藏本)

  明王相撰。相號介塘,鄞縣人。正德辛巳進士,官翰林院編修。嘉靖初,以爭大禮廷杖,卒。事迹附見《明史·王思傳》。是册僅雜文十八篇,且多酬贈之作。所著歲月,皆在嘉靖二、三年。蓋叢殘鈔本,非其遺集。文格頗傷於雕琢,亦七子流派也。

  棟峯遺稾二卷(浙江孫仰曾家藏本)

  明曾梧撰。梧字于易1,江西廣昌人。正德辛巳進士,官至常德府知府2。是集凡文一卷,詩一卷,文冠以應詔疏,反覆申明合祀天地之説.蓋是事古今聚訟,儒者各尊其所聞,不足異也。初鋟於嘉靖中,後毁於火。天啟辛酉,其曾孫邦泰又重刻焉。

  【彙訂】

  1.“于易”,殿本作“于昜”。明嘉靖《常德府志》卷十二《官守志·歷官·郡守》曾梧條作“字于陽”,清同治《廣昌縣志》卷五《人物志·宦業傳》曾梧條作“字子暘”。

  2.“常德”,底本作“常州”,據殿本改。《浙江採集遺書總錄》著錄:“《棟峯遺稾》二卷,刊本,明常德知府廣昌曾梧撰。”

  龍湖文集十五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明張治撰。治字文邦,茶陵人。正德辛巳進士,官至文淵閣大學士。諡文隱,改諡文毅。萬曆初,復改諡文肅。是集凡文十卷,詩五卷,乃豐城雷禮與治壻彭宣所編刊,版久漫漶。雍正丙午,宣之從曾孫思眷得舊刻校正,屬其子維新重刊於浙江。治《明史》無傳,《獻徵錄》稱其“臨事不阿,以是失世宗旨。及其卒也,命與中諡。隆慶改元,始更諡焉。”然觀何喬遠所撰小傳,不能舉其相業,集中奏疏,於時事亦罕指陳。喬遠所稱“為輔臣時,默默不自得,冀乘閒爭諫”,殆亦曲解之詞歟?歸有光、薛應旂皆治所取士,當時以識鑒稱。而詩文則未能自為一家。朱彝尊《靜志居詩話》嘗摘其《夜過洞庭》詩云:“曉發吳閶門,夕渡廣陵沚。日暮江帆遲,洞庭三百里。微風澹無波,明月照天水。隱隱見君山,鐘聲翠微裏。”以吳地而混於楚。且云:“文肅家茶陵,與洞庭湖密邇,豈得以君山屬吳耶?”今觀集中是詩,“曉發吳閶門”作“武昌門”,“夕渡廣陵沚”作“黄陵沚”,“洞庭三百里”作“八百里”,則固未嘗涉於吳地。豈彝尊所見之本,乃思眷序所謂“翻本雜淆”,或思眷重校,因彝尊是語而改之歟1?

  【彙訂】

  1.此集明嘉靖原刻本作“吳昌門”、“黄陵沚”、“三百里”,古吳昌即平江縣。(王重民:《中國善本書提要》)

  張水南集十一卷(江蘇巡撫採進本)

  明張袞撰。袞字補之,江陰人。正德辛巳進士,歷官至南京光祿寺卿。是集凡詩二卷,文九卷。袞在諫垣,頗多建白。嘉靖中,倭擾東南。袞家居在危城中,馳書政府,條上禦倭五事。蓋亦留心於經世者。詞章則又當别論焉。

  張文忠集十九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明張孚敬撰。孚敬有《諭對錄》,已著錄。是集凡奏疏八卷,詩稾四卷,續稾一卷,文稾六卷。孚敬以議禮得君,故其著述强半皆考禮之詞。不惟議興獻王禮,而且議郊祀禮,議孔廟禮;不惟撰《明倫大典》,而且撰《禮記章句》,自謂“有明一主持禮教之人”。其閒所論,未必百無一當。然穿鑿附會以遷就時局者,比比然也。

  宏〔弘〕藝錄三十二卷(江蘇巡撫採進本)

  明邵經邦撰。經邦字仲德,仁和人。正德辛巳進士,官至刑部員外郎。以論劾張孚敬下獄謫戍。事迹具《明史》本傳。經邦以講學自任,嘗采古今論學語,發明其旨,為《宏〔弘〕道錄》;又删掇諸史,為《宏〔弘〕簡錄》;所著詩文,則别為此《錄》。經邦自作《誌銘》所云“三宏集成,瞽開聾鳴”者是也。考其自作小傳,稱榷税荆州時,裒所著為《宏藝錄》,故卷首自序題“嘉靖四年乙酉”。而集中所載,並及於暮年絕筆。則又後人續編,非其手定之本矣。經邦《上武宗疏》及《中興保治》、《日食建言》諸疏,皆慷慨激烈,足以見其志節。其他詩文則類皆抒寫胸臆,不屑屑以研鍊為工。卷首《藝苑元〔玄〕機》七十三條,專明作詩之法,以嚴羽詩有别才非關學之説為不然。且謂“《清廟》‘緝熙’,莫非至理所寓,未可不謂之詩。人惟狃於習俗,謂與經生不同,故往往粘皮帶骨。”觀其持論,其宗旨概可知也。

  群玉樓集八卷(山西巡撫採進本)

  明李默撰。默有《建陽人物傳》,已著錄。是集凡文五卷,詩三卷,乃其子太學生培所編。康太和序稱其“鎔意鑄詞1,不涉蹊徑,然少傷於樸直”。原集刊於萬曆元年,此本為其裔孫重刊2。默為趙文華借策題謗訕,搆陷下獄以死。有孝廉江宗者力爭之,故卷末以《江舉人上侍郎趙文華書》附焉。其事蓋史所未及也。

  【彙訂】

  1.明萬曆元年李培刻本此書有康大和序,作“康太和”誤。(杜澤遜:《四庫存目標注》)

  2.“刊”,殿本作“刻”。

  秬山稾一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明田頊撰。頊字太素,龍谿人。正德辛巳進士,官至貴州提學副使1。是集前半卷為雜文,後半卷為詩,大抵皆應酬之作。文格頗淺弱。惟詩頗爽朗,蓋沿“前七子”之流波,有意規橅唐人,而模擬未免有跡也。

  【彙訂】

  1.民國《福建通志》卷三十四《明列傳》載“田頊字希古,尤谿人……遷貴州按察副使”,清乾隆《永春州志》卷二十五《人物志》、《閩書》卷一〇一所在略同。明嘉靖《尤谿縣志》卷首題“太素山人田頊輯”,同書卷七《選舉志》正德辛巳進士有田頊。嘉靖《龍谿縣志》之《選舉志》、《人物志》均無田頊。雍正《福建通志》卷三六《選舉志》有田頊,作尤谿人。龍谿,明屬漳州府;尤谿,明屬延平府。(楊武泉:《四庫全書總目辨誤》;林祖泉:《<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中閩人著作糾錯》)

  甓餘集十二卷(江蘇巡撫採進本)

  明朱紈撰。紈有《茂邊紀事》,已著錄。是集九卷以前皆其在官時章疏、公移。十卷曰《海道紀言》,其巡撫閩浙時所著詩文。十一卷即《茂邊紀事》,其整飭威茂兵備時所著平寇始末,並詩數十首。末卷曰《永感錄》,則其先人行述、誌銘及諸人贈言也。

  李徵伯存稾十三卷(兩淮鹽政採進本)

  明李兆先撰。兆先字徵伯,茶陵人,大學士東陽之子。以蔭為國子生,年二十七而卒。《懷麓堂詩話》載兆先論詩之語,可云夙慧。東陽所作兆先《誌》文,亦悼惜特甚。而沈周《客座新聞》乃載其父子相謔一事,則狂縱無復人理。雖晉人放達,不至於斯。平心而論,殆才雋而不修行檢,譽之者有所粉飾,毁之者亦有所附會耳。是集凡詩、賦、雜文十一卷。又《東行稾》一卷,乃其自京師赴山東之作。附錄一卷,則東陽所為兆先《誌》及同時諸人慰問詩具在焉。

  董從吾稾一卷(浙江汪啟淑家藏本)

  明董澐撰。澐字復宗,一字子壽,號蘿石,海鹽人。《明史·儒林傳》附載《錢德洪傳》末。嘉靖甲申,澐年六十八,始遊會稽,從王守仁講學。或沮之,澐曰:“吾從吾所好耳。”遂又自號從吾。其集以詩與語錄、雜文共為一編,而附守仁和贈諸作。大抵皆暮年談理之詞也。卷末有其子穀跋,稱尚有詩文若干卷未刻。蓋講學以後,轉以早年之作為不足存云。

  嗜泉詩存二卷附錄一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明李璋撰。璋字政虹,海鹽人。是集前有正德四年璋自序,稱取舊刻痛加刊削,存十之一,並及近作為二卷,雜著、詩餘為一卷,易其名曰《詩存》。此本為其十世孫鳳藻所刊,上卷為古體,下卷為近體,附錄詩説五則,而獨無詩餘、雜著。據其九世族孫纘祖後序,蓋舊刊已佚,此重刻者殘本耳。卷末摘句三十四聯,同時諸人和章及《小傳》、《墓誌銘》,皆鳳藻所續也。纘祖跋又稱尚有重刊殘本《詩鈔》第八、第九兩卷。今未見傳本,其存佚不可知矣。

  譚樵海集六卷附幽谷集一卷霜巖集一卷(江西巡撫採進本)

  明譚寶煥撰。寶煥,江西樂安人,樵海其號也。集凡文三卷,詩三卷。寶煥少好講學,為文多涉理趣,詩尤沿《擊壤集》流派。如《自示》云:“從今脊骨剛如鐵,一擔綱常勿放肩。”《寄鄧九邱〔丘〕》云:“還與先生磨太極,乾坤肯負苦心人。”較《定山集》抑又甚矣。末附《幽谷集》一卷,其孫欽瑗作,《霜巖集》一卷,其曾孫清嚴作也1。

  【彙訂】

  1.譚寶煥《性理吟》乾隆裔孫刻本題“姪孫欽瑗霜巖甫編”,則所附二集當同出自其姪孫欽瑗字霜巖者。(杜澤遜:《四庫存目標注》)

  性理吟二卷(江西巡撫採進本)

  明譚寶煥撰。是集成於正德壬申,前有自序。皆以《四書》及《性理》中字句為題,前列朱子之説,而以一詩括其意。前集一卷為七言絕句,後集一卷為七言律詩。其意不在於詩,亦遂難以詩論也1。

  【彙訂】

  1.“也”,殿本作“矣”。

  鴻泥堂小稾八卷續稾十卷(浙江孫仰曾家藏本)

  明薛章憲撰。章憲字堯卿,自號浮休居士,江陰人。《小稾》刻於正德丁丑,其子布所編。《續稾》刻於嘉靖庚申,邑人沈翰卿所編。詩文皆乏神韻,蓋摹古而僅得其貌也。

  東原集七卷(兩江總督採進本)

  明杜瓊撰。瓊有《紀善錄》,已著錄。其詩以平正暢達為宗,而傷於樸僿。後有正德己卯俞弁跋,稱刻本體製未備,此集乃其鄉人僉都御史張企翱所輯補云。

  佘山人詩集四卷(浙江孫仰曾家藏本)

  明佘世亨撰。卷首題嶺南,不著郡邑。《廣東通志》亦失載其姓名。惟歐大任序稱其“在正德、嘉靖閒,好遊名山。去家數載而歸,卜居粵秀山下。”粵秀為廣州山名,則當為廣州人矣。大任又稱:“山人有子嘉詔,既成進士,試令合肥。手錄山人詩四卷,即縣齋刻之。”案《太學題名碑》嘉靖乙丑科有三甲進士佘嘉詔,廣東順德縣人,蓋即世亨之子也。其詩近體居多,古體僅寥寥數篇耳。

  雅宜集十卷(兩淮馬裕家藏本)

  明王寵撰。寵字履吉,自號雅宜山人,長洲人。八舉不第,終於諸生。《明史·文苑傳》附見《文徵明傳》中1。是集詩八卷,文二卷。詩分體編列,而各以“正德稾”、“嘉靖稾”字繫標題之下。蓋約略編年之意,以自記所造淺深。大抵才力富贍,而抑鬱之氣激為亢厲,亦往往失之過觕。文則非所留意,姑附存詩後云爾。

  【彙訂】

  1.《列朝詩集小傳》丙集“王貢士寵”條稱“吳縣人”。同治《蘇州府志》卷八〇《人物志七》云:“王寵字履仁,更字履吉。其先吳江人,本章姓,父為後於王,遂為吳縣人。”(楊武泉:《四庫全書總目辨誤》)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