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类书 > 图书集成乾象典 | 上页 下页 |
雾部杂录 |
|
《管子·轻重己》篇:“宜藏而不藏,雾气阳阳。” 《列子·天瑞篇》:“虹霓也,云雾也,风雨也,四时也,此积气之成乎天者也。” 《庄子·大宗师篇》:子桑户,孟子反,子琴张,三人相与友,曰:“孰能相与于无,相与相为?于无相为,孰能登天游雾,挠挑无极,相忘以生,无所终穷?三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友。” 《秋水篇》:“不见夫唾者乎?喷则大者如珠,小者如雾,杂然而下者,不可胜数也。” 《淮南子·说林训》:“螣蛇游雾,而殆于蝍蛆。”〈又〉甚雾之朝,可以细书,而不可以望远寻常之外。 董仲舒《雨雹对气》:“上薄为雨,下薄为雾。”〈又〉太平之世,雾不塞望,浸淫被泊而已。 刘向《列女传》:“陶荅子妻者,陶荅子大夫之妻也。荅子化陶三年,名誉不兴,家富三倍。其妻数谏曰:‘夫子能薄而官大,是谓婴害;无功而家昌,是谓积殃。昔楚令尹子文之化,家贫而国富,福结于子孙,名垂于后代。今夫子贪富务大,不顾后害。妾闻南山有元豹,雾雨七日不下食者,何也?欲以泽其衣毛而成其文章,故’”藏以远害。今君与此。皆不免后患乎。 徐干《中论审大臣》篇:“文王畋于渭水边,道遇姜太公,秉竿而钓,文王召而与之言。文王之识也,灼然若披云而见日,霍然若开雾而观天。” 《晋书·乐广传》:“广为尚书令,卫瓘见而奇之,令诸子造焉。曰:‘此人之水镜也,每见莹然若披云雾而睹青天’。”《帝王世纪》:“凡重雾三日必大雨,雨未降,其雾不可冒行也。雾有赤雾青雾白雾、黄雾之异。” 《抱朴子》:“与善人游,如行雾中,虽不濡湿,潜自有润。”通天犀角,有白理如线,自本彻末者,以此角,大雾重云之夜,置庭中,终不沾濡。 《拾遗记》:“宛渠国在咸池日没之所,俗多阴雾,遇其晴日,则天豁然云裂。” 《岱舆山》南有平沙千里,色如金,若粉屑,靡靡常流,鸟兽行则没足,风吹砂起若雾,亦名“金雾。” 《南中志》:“郡特多阻险,有延江雾赤,煎水为池。” 《安成记》:县人有谢廪者,行田归,路中忽遇云雾,雾中有人乘龟而行,廪知神人也,拜请求随去,父曰:“汝无仙骨,不得去也。” 《湘州记》:“曲江县有银山,山多素雾。” 《陈留风俗记》:“雍丘县有祠,名夏后公祠,有神井,能致雾。” 《宜都山川记》:“郡西北有丹山,天晴,山岭忽有雾起,回转如烟,不过再朝雨必降。” 《银山县》有温泉,注大溪,夏才暖,冬则大热,上常有雾气。百病久疾,入此多愈。 《世说》:王仲祖、刘真长造殷中军谈,谈竟,俱载去。刘谓王曰:“渊源真可。”王曰:“卿故堕其云雾中。” 卫伯玉为尚书令,见乐广与中朝名士谈论,奇之。命子弟造之,曰:“此人人之水镜也。”见之若披云雾,睹青天。 《金楼子》:“雾生犹縠,河垂似带。” 《真诰》“服雾法常于平旦寝静之中,坐卧任己,先闭目内视,彷佛如见五脏。毕,因口呼出气,使目见五色之气相绕缠在面上郁然,因口纳此气五十过。毕,咽唾五十过。久之当乘云雾而游。” 《水经注》:“燕王仙台,台有三峰,甚为崇峻,岫壑冲深,含烟罩雾。耆旧言燕昭王求仙处。” 《投荒杂录》:雷人阴冥云雾之夕,呼为雷耕。晓视田中,必有开垦之迹。 《酉阳杂俎》。紫馡树出真腊国。三月开花,白色,不结子。天大雾露及雨沾濡其树,枝条即出。 《三水小牍》:汝南临汝县广城坡西有小山曰“崆峒”。耆老曰:“若春秋天景晴丽,必有素雾自岩起。须臾见粉蝶翔凑楼殿花木,数息中势映漫,不复见矣。” 《书断》“浅如流雾。” 《北梦锁言》有包贺者多为粗鄙之句,有云:“雾是山巾子,船为水靸鞋。” 《清异录》:“世宗时,水部郎韩彦卿使高丽。卿有一书曰《博学记》,偷抄之,得三百余事,抄天部七事,一迷空步障雾也。” 《云笈七》:凡吐气,令人多出少入,恒以鼻入口吐。若天大雾,恶风猛寒,勿行气,但闭之为要妙也。 《物类相感志》:“落蟹怕雾。” 《缃素杂记》:李济翁《资暇集》云:“‘新官并宿本署,曰爆直’。 佥作‘爆迸之字,余尝膺闷,莫究其端。近见惠郎中实云:舍作武豹字,言豹性洁,善服气,虽雪雨霜雾,伏而不出,虑汗其身。按《列女传》云:‘南山有文豹,雾雨七日不下食者,欲以泽其毛衣而成其文章’。《南华》亦云:‘豹栖于山林,伏于岩穴,静也’。”则并宿公署,雅是豹伏之义,宜作“豹直”,固不疑也。 《毛诗名物解》:《尔雅》曰:“天气下,地不应曰雺,地气发,天不应曰雾。”《庄子》以为腾水上溢为雾。盖火气之在地成烟,水气之在天成雾。雾,云之类也。云,事也;雾,务也。 盖天不应矣,而地出以有所务,故雾谓之晦。此圣人所以不从事于务也。今雾四起,善。是故月可以远望,而不可以细书,雾可以细书,而不可以远望。日中而云雾四塞,则时多隐士,其以此欤?《志林》曰:“黄帝与蚩尤作大雾,一军昏惑。黄帝乃法斗机,作指南车,以别四方。”盖云雾有可以术致者。古之方士,或作五里雾,或作三里雾,而《列子》以为冬起雷,夏造冰,殆谓是也。 《扬子》曰:“雾縠之组丽,女工之蠹矣。”言縠纤丽如雾而为女工之蠹也。《释名》:“縠,粟也。其形足”,足而踧踧,视之如粟也。又谓之纱縠,亦取踧踧如纱也。然则取其如粟,故谓之縠縠,从“縠”省,以此故也。《传》曰:“善人游如行雾中,虽不濡湿,潜自有润。”又曰:“飞尘增山,雾露增海。”是故君子贵迁善也。 《云麓漫抄》:“南海之滨,下潦上雾,毒气熏蒸。执事者亲所经历,于今回想,必当可畏。” 《挥麈前录》:“北山中出冈砂,山中常有烟气涌起,而无云雾。” 《野客丛谈》今用“披雾睹青天”事,多指乐广,如梁孝元诗:“还思逢乐广,能令云雾褰”,骆宾王诗“情披乐广天”是也。往往谓此语创见于晋,不知此语已先见于徐干《中论》曰:文王畋于渭水,遇太公钓,召而与之言,载之而归。文王之识也。灼然若驱云而见白日,霍然如开雾而睹青天。晋人盖引此语以美乐广耳。 《鸡林类事方言》:“雾曰蒙。” 《画鉴》关仝,“雾锁山关”,图差嫩,是早年真迹。 长松茹退《憨憨子》曰:“风雨雾,一耶三耶谓之一,则风本非雨,雨本非雾,雾非雨者谓之三,非雾则风雨无本。故曰:雾醒成风,不醒成雨。三即一兮,一即三兮。三即一,三何所有?一即三,一亦本无。知此者,可与言一心三观之理也。” 《戒庵漫笔》:北地冰冻虽极,连底者遇大雾顷刻可解。 《御龙子集》:霜露水气之所为耶?有云则否,气收于云也;无则气着于草木。 《天工开物》雾,天湿叶甚坏蚕。其晨有雾,切勿摘叶,待雾收时,或晴或雨,方剪伐也。 《严州府志》:“桐卢县白雾岩,在县西北十五里,欲雨则白雾罩之。” 《字汇》:□又作□雾也。□□皆雾也。 |
虚阁网(Xuges.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