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类书 > 图书集成乾象典 | 上页 下页
月部汇考二(3)


  月自行轮周图

  月自行轮周图

  月自行轮周图说

  自行轮周为次轮心平行之轨道。〈即本轮〉次轮行于本轮周,左旋。〈与七政违行以本轮之最高为界〉初《逆行》。〈向左约九十度留际转初〉转顺行。〈向右至半周过最庳留际转中〉复逆行如图。月在次轮周。从地心作两线切。本轮周也。〈月在本轮上半周两切线外日逆下半周两切线内曰顺〉若月在心线。〈从地心过本轮心是为本轮之最庳〉两行。〈平行自行〉度分等,若在心线前,或后两度。〈视经度平行度〉必不等次轮,心从最高算日行。〈一十三度三分五十三秒五十六微〉为转度分,而一周为转终度分也。〈二十七日五十二刻一十一分五十四秒为次轮心从最高行一周而复于故处〉

  月次轮图

  月次轮图

  月次轮图说

  次轮者,月体所行之轨道,其界向本轮心为最近,界之冲为最远。试以一线联两心线,即其界矣。〈如图甲丙乙丁线〉“月体在次轮近地心半周,即月体逆经度行而顺本轮行。若在其远地心半周,即月体顺经度行而逆本轮行。从本轮心出两线,切次轮两旁,即定本轮心第二均加减之界○。”如上《测月行诸论》,以定朔望,则用一自行之均数足矣,为朔望时,月体必在本轮内甲乙丙丁圈上故也。去离朔望,宜用两均数,自朔至望、望至朔,必行次轮一周而复。故月实行距太阳一百八十度,行次轮一周三百六十度,而次轮周之日行度,必倍于距太阳之日行度,每日得二十四度二十四分四十七,秒三十微。行一周为一十四日七十三刻七分有奇,半月之率也。〈天上周圈不论大小皆平分三百六十度〉凡月行距日九十度。〈两弦〉次圈周行半周,在次轮最远,而距平行经度为极远。如上图小轮上之月体所丽,为视行平行之极大差○。因上两小轮行度,在本轮有最高最卑,在次轮有最近最远,定为自行之四限。

  月次轮高卑远近图

  月次轮高卑远近图

  《月次轮高卑远近图说》。

  凡月在次轮上,最远。〈远近以去离本轮心论〉次轮心又在本轮之最高,则月距地心为极远,图为甲。月在次轮之最远,次轮心在本轮之最卑,则月距地心为极近,为乙。

  若在次轮最近,本轮最高,则为次远,为丙;在次轮最近,本轮最卑,则为次近,为丁。因此四限屡变,视行之势也。惟朔望时,月恒在次轮之最近。

  《论太阴晦朔伏见》

  太阴晦朔伏见,古今立论,疏密迥殊。汉儒《洪范传》曰:“晦而月见西方,谓之朏。”〈亦曰朓〉“朏者,政缓所致;朔而月见东方,谓之侧匿。侧匿者,政急所致。夫晦在朔后,晦失也;朔在晦前,朔失也。历则失之,而归咎于政,诬甚矣。”唐历家以晦日之晨,月见东方,因立进朔之法,使月隐晦晨,明藏朔夕,此则钩索未能,而妄生迁变。使月有两朔,食乃在晦,将谁欺乎?《宋、元史》皆非之,颇为辨晰,然未能缕形其所以然也。夫月距晦朔,见有疾迟,因乎天度,因乎地度。即此方近处,合朔于亥子之交,而甲日之晨,乙日之夕,两见微明,亦时有之。此之进退,将安往焉?况海以南数千里,则有甲晨乙夕,终岁恒见者;漠以北数千里,则有朔在午中,朝暮皆见者。亦将使晨隐夕藏,其可得乎?今法若时若地,应速应迟,皆从筹算可密推;用仪器可指数。先事可豫言,临时可确按,又何庸转移避就为也。以此备述所繇,征之度数如下论:

  问:“太阴合朔以后,恒以三日见于西方,亦有二日者。

  其在晦以前亦如之,何故?”曰:“是其因有三○:一、因赤道上之黄道升降度,有正有斜。正升则斜降,斜升则正降。正升斜降者,秋半周六宫。”〈秋分左右各三宫〉是也。“斜升正降”者,春半周六宫。〈春分左右各三宫〉是也。〈皆论斜球非正平球〉“正升”者,赤道之升度多,黄道之升度少。“正降”者,赤道之降数多,黄道之降数少,斜升、斜降则反是。

  “凡南极出地者”,与上《论》悉相反。

  若太阴离正降六宫,则朔后疾见。若离斜降六宫,则朔后迟见。其在晦前亦如之。《离》正升六宫则迟隐,离斜升六宫则疾隐也。

  月行黄道斜升正升图

  月行黄道斜升正升图

  《月行黄道斜升正升图说》

  如二图各有子午圈,有地平、有极出地等,有黄道宫。

  次二图上图月离大梁为正降宫,次距太阳十五度,日入月在地平上为十三度半,即能见。下图月离大火为斜降宫,次距太阳十五度,日入月在地平上为十度,即不能见,一也。

  月视行迟疾图

  月视行迟疾图

  月视行迟疾图说

  一因白道南北如图设月距黄道五度,距太阳皆十五度,而纬分南北。

  日月各有一日所行之轨道,即赤道距等圈也。今如图设黄道左右五度各一圈,交于距,等月在焉,两月各至地平,其弧有大小,则入地有先后,人见有迟速。

  若在北,即入地后黄道疾见;若在南,即入地先黄道迟见。二也○。一因月视行度。若视行为迟段,则朔后见月迟;为疾段,则朔后见月疾。三也○。右第一,因月之见界,以十五度为限。其疾者,朔后一日又四分日之一而见也。若三因并合,又不待此。如合朔在亥子间,则甲日太阳未出,亦见东方;乙日太阳已入,亦见西方。何以征之?设月在黄道北五度,太阳躔实沈一十五度,本地北极高四十度,即昼长。〈甲之日也〉五十九刻。

  〈日九十六刻〉加一日刻。〈甲之夜乙之日〉共一百五十五刻。〈甲晨至乙夕〉于时月行约得二十三度平分之。〈合朔前后〉得一十一度半,以加实沈十五度。〈日躔也〉得实沈二十六度半,是乙日日入时月之距日经度也。以减十五度,得实沈三度半,是甲日日未出月之距日经度也。日躔实沈十五度,其斜升五十三度一十三分。月离实沈三度半,又北距五度,其斜升三十六度半。日月两升度相减,得一十六度四十三分,为甲日之晨日月赤道上出地平之差。〈月先日后〉变时为月出四刻半,而日出得见月东方也。乙日太阳正降为九十五度,月离实沈二十六度半,其正降为一百一十三度,两降度相减得一十八度,为乙日之夕,日月赤道上入地平之差。〈日先月后〉变时为“日入五刻”,而月入得见月西方也○。若日躔冬至,月离黄道,南推日月出入之差,不过八度,变时为二刻则“不见。”

  一,系凡极出地愈高愈疾,见因斜升度之差为多,否则迟见。

  《二系》极甚高,朔后数日不见。

  《三系》月,距黄道南五度,若极出地六十二度,月尽夜不见。

  四系极甚高,合朔在午正,则一日之间,晨见东方,夕见西方。如极高五十二度躔离度同上,推得日月升降差一十二度,时为三刻,皆在月见界之内。

  《五系》既定,月之见界,为距日十二升度,亦可推迟见之日数。如极出地四十度,日躔降娄,月南距五度,推得两斜升差为一十二度,即得月距日之经度,为四十度。月行当三日有奇,则朔后三日有奇而见月西方,晦前亦如之。

  三因之外,又有两因:一曰“朦朦分。”〈即晨昏度一名昧爽黄昏〉日入地平下一十八度为胧,胧之未分,因升降有正斜,斜又有大小,则月距日十二度,有时得见,有时不得见。

  一曰,气清浊差如同是子正时,有时见极微之星,有时不得见四五等之星,气则使之。其在月也亦然。

  《论月体》

  月体为圆球。何以知之?凡圆体于诸体中为最尊,如天、如日、月星、如地,亦于万象中为最尊,故应圆,凡物之初体皆圆。〈如核如卵如胎〉诸大象,皆始造时之初体,故应圆。又月之体,半为明,半为魄。其明魄之界,时为弦直线,时为弧曲线。若果平体,何从得生弧线?且既为平面,日照之宜全体发光。如平面之镜,一向日,即全镜发光也。月为不然,则非平面○。试以人目居中,置一烛,东方稍远置一球,西方稍近,相参直,即见球全受光。次不动目,烛独移球西南隅,即见球大半为明、小半为魄。更移球正南,必明魄各半其界为直线。更移,得魄大明小。更移正东,必见全魄。烛为太阳,目为地、为人,球为太阴,以近远日为光大小。其明魄界半周之间为直线者一而已,余皆弧线也。

  论其体质,非清非纯,虚实杂也。故能映光不能透光,能发光不能回光。何谓透光?如水,如玻璃、水晶、金刚石皆纯清,故能透光。不止映光,非惟不能回光,亦且不能发光。何谓回光?如明镜为全实,故能回光。不止发光。非惟不能透光,亦且不能映光。月皆不然。而虚实、疏密,介在其间,故能映能发也○。然则何似稍似于云。“云掩日月,皆能映光,质薄则光显,质厚则光微。

  早日未出,夕日巳入,照云成霞,霞照下土,虹霓之属,本因云气而成光采,是为发光。体实则光大,体虚则光小。”月实似之,独云之映光多,发光少;月之映光少,发光多,此为异耳。

  《论月驳》

  月面不纯一色,如斑驳然。昔人以为山河大地之景,不然也。山河大地之体,东西不等,云何月中之景时时不变乎?然则如何?此有二说

  月驳图

  月驳图

  月驳图说

  一曰:“月本圆体,特其体中疏、密、虚、实,不得纯一,不能如镜光合体,回返所受之光,第因其本质所至,自为发光。密、实处发光大,虚、疏处发光微。”

  如金刚石胜玻璃,玻璃胜水,其质疏密,虚实不等故。

  “凡大光明中间有弱光,可指则曰大光中之驳点也;如大赤霞中间有淡红,可指则曰大赤中之驳点也,是故名为月驳”也。一曰:月体如地球,实处如山谷土田,虚处如江海。日出先照高山,光甚显,次及田谷江海,渐微,如人登大高山,视下土崇卑,其明昧互相容也。试用远镜窥月生明以后,初日见光,界外别有光明微点,如“海中岛屿然。”次日光长魄消。

  日渐远,明渐生,如人上山,渐远渐见所未见。

  则见初日之点,或合于大光,或较昨加大,或魄中更生他点。〈如日出地先照山颠次照平畴等〉“以光先后,知月面高卑”,此其征已。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