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类书 > 古今圖書集成·乾象典 | 上页 下页 |
第七十五卷 |
|
霧部彙考 《爾雅》 《釋天》 天氣下,地不應曰《雺》。 〈注〉言蒙昧:〈疏〉郭云:「言蒙昧。《洪範》云:曰雺。」《鄭注》云:「雺聲近蒙。」《詩》「零雨其蒙。」則雺是天氣下降,地氣不應蒙闇也。 地氣發,天不應曰「霧」,霧謂之「晦。」 〈注〉《言晦冥》:〈疏〉郭云:「言晦冥,《月令》:『仲冬行夏令,氛霧冥冥』。鄭云:『霜露之氣,散相亂也』。然則地氣發而上天,不應之,則為氛霧。霧又名晦。《春秋》僖十五年:『己卯,晦,震夷伯之廟』。公羊、《穀梁》皆云『晦冥也』是矣。」 《淮南子》 《天文訓》 陰陽相薄,亂而為霧。 《大戴禮》 《曾子天圓》 陰陽之氣亂則霧。 《釋名》 《釋天》 霧,冒也。氣蒙冒覆物也。 《唐書》 《五行志》 霧者,眾邪之氣,陰來冒陽。 《性理會通》 《霧》 天氣降而地氣不接,則為「霧」;地氣升而天氣不接,則為「雺。」 《觀象玩占》 《霧總敘》 《春秋元命苞》曰:陰陽氣亂而為霧。霧,百邪之本,氣下於地而應於天,是謂陰來冒陽。濛者,濛濛,日不明也。 京房曰:「在天為濛,在地為霧,日月不見為濛,前後人不相見為霧。」《河冏》曰:「霧者,水脈也 霧部總論 《朱子語類》: 《霧》 氣蒸而為雨,如飯甑蓋之,其氣蒸鬱而汗下淋漓。氣蒸而為霧,如飯甑不蓋,其氣散而不收,霧與露亦有異,露氣肅而霧氣昏也。 霧部藝文一 《秋霧賦》:〈以「輕散長空,寒飛《迥野》」 為韻〉 唐謝良輔 「有物混成,陰陽之精,騰而為質,晦而為名。遊塵未足方其細,纖縠不能揣其輕。度水陵亂,從風半散。表銀山之美,素色增鮮;沐元豹之姿,奇文獨煥。若乃暑退朱方,時惟白藏,空濛大澤,鬱郁崇岡。始經夫少昊之野,終遍於無何之鄉。含草木而功大,混山川而氣長。 浮我極浦,靄我層穹,如雨如霰,自西自東」,倏而來比,君子之道廣,忽而逝侔,至人之性空。奚水土之同致?俾陰陽之異觀,秋何霧而不起?霧何秋而不寒?至德發祥,雜非煙於北極;皇居瑞聖,伴佳氣於南端。及夫丙火方馳,騰蛇欲飛,三辰被汨,五星霏微。道不虛行,來集黃公之咒;神其有感,去解白登之圍。則知因時舒卷,與物動靜,資於坱圠,變態俄頃,興非塞望。雄鳴之路不迷;冒且有聞,《彥輔》之天自迥。露遊兮月之下,霞斂兮風之假。俟一揚於飛塵,同秋空於迥野。 霧賦 宋吳淑 夫霧者,地氣發而天不應者也。爾其蒙冒霑濡,冥冥曉敷,元豹潛藏而炳蔚,騰蛇游泳而紆餘。馬援既居於浪泊,欒巴方還於蜀都。劉猗之負國璽,軒轅之得大魚。若夫祖和半天,公超五里,占彼群猾,推其隱士。 觀雝丘之神井,識茂陵之芳氣。且憂陰盛,俄聞雨至。 淮南被遷而不還,雄鳴弗迷而遠逝。則有「結同行而飲酒,逢仙客之乘龜。」嗟五侯之見封,憂漢高之被圍。 譬諸善人,置以文犀,宜都則飛煙縹緲,曲江則積素霏微。或以困蚩尤之術,或以傳兀女之機,識夏桀將亡之兆,想伊尹既卒之時,文王得姜公而共載,衛瓘見樂廣而稱奇。亦有竟寧白樹,德陽翳日,淮南仙客,東海奇術,猛獸吐嗽以往來,鄧公呼吸而除疾。斯輕霧之浸淫,蓋騰水之上溢。 霧部藝文二〈詩詞〉 《詠霧》梁元帝 三晨生遠霧,五里暗城闉。從風疑細雨,映日似游塵。 乍若輕煙散,時如佳氣新。不妨鳴樹鳥,時蔽摘花人。 《前題》前人 曉霧晦階前,垂珠帶葉邊。五里浮長隰,三晨晦遠天。 傍通似佳氣,卻望若飛煙。疏簾還復密,新棟更疑連。 還思逢樂廣,能令雲霧褰。 舟行值早霧 伏挺 水霧雜山煙,冥冥不見天。聽猿方忖岫,聞瀨始知川。 漁人惑澳浦,行舟迷泝沿。日中氛靄盡,空水共澄鮮。 賦得霧 沈趍 窈鬱蔽園林,依霏被軒牖。睇有始疑空,瞻空復如有。 遊蛇隱遙漢,文豹棲南阜。既殊《三五》輝,遠望徒延首。 詠霧應詔 北周王褒 七條開廣陌,五里闇朝氛。帶樓疑海氣,含蓋似浮雲。 方從河水上,預奉綠圖文。 遠山澄碧霧 唐太宗 殘雲收翠嶺,夕霧結長空。帶岫凝全碧,障霞隱半紅。 髣髴分初月,飄颻度曉風。還因三里處,冠蓋遠相通。 賦得花庭霧 前人 蘭氣已薰宮,新蕊半粧叢。色含輕重霧,香引去來風。 拂樹濃舒碧,縈花薄蔽紅。還當雜行雨,髣髴隱遙空。 詠霧 蘇味道 氤氳起洞壑,遙裔匝平疇。乍似含龍劍,還疑映蜃樓。 拂林隨雨密,度逕帶煙浮。方謝公超步,終從彥輔遊。 霧 李嶠 曹公迷楚澤,漢帝出平城。涿野妖氛淨,丹山霽色明。 類煙飛稍重,方雨散還輕。倘入非熊兆,寧思元豹情。 詠霧 董思恭 蒼山寂已暮,翠觀闇將沉。終南晨豹隱,巫峽夜猿吟。 天寒氣不歇,景晦色方深。待訪公超市,將予赴《華陰》。 凌霧行 韋應物 秋城海霧重,職事凌晨出。浩浩合元天,溶溶迷朗日。 纔看含鬢白,稍視沾衣密。道騎全不分,郊樹都如失。 霏微誤噓吸,膚腠生寒慄。歸當飲一杯,庶用蠲斯疾 水亭夜坐賦得曉霧 李益 「月落寒霧起,沈思浩通川。」宿禽囀木散,山澤一蒼然。 漠漠沙上路,沄沄洲外田。猶當依遠樹,斷續欲窮天。 早霧 宋趙抃 山光全暝水光浮,數里霏霏曉霧收。露彩乍凝藏漢殿,日華不透掩秦樓。豈饒文豹遲留影,應有靈蛇取次遊。聖世妖氛消已盡,結成佳氣滿南州。 霧淞 曾鞏 園林日出靜無風,霧淞花開樹樹同。記得集賢深殿裏,舞人齊插玉瓏璁。 房陵 陳造 陰晴未敢捲簾看,苦霧濛濛尚未乾。政使病餘剛止酒,一杯要敵澇朝寒。 霧中見靈山依約不真 楊萬里 東來兩眼不曾寒,四顧千峰掠曉鬟。天欲惱人消幾許,只教和霧看《靈山》。 曉行 葛長庚 雨餘花點滿紅橋,柳絮沾泥夜不消。曉霧忽無還忽有,春山如近復如遙。 水村霧 前人 淡處還濃綠處青,江風吹作雨毛腥。起從水面縈層嶂,恍似簾中見畫屏。 大霧過安慶 元傅若金 水郭浮鮫室,雲帆度客星。江空連海白,山遠入淮青。 訪古聊須到,乘流未可停。遙疑天柱曉,風霧颯精靈。 花霧 謝宗可 倦紫酣紅總未醒,暗薰芳淚滴無聲。羅幃隱繡迷春色,綺縠籠香護曉晴。薄暝枝頭留睡蝶,輕陰樹底咽啼鶯。東風卷到闌干曲,半濕游絲舞不成。 元日霧 明王守仁 「元日昏昏霧塞空,出門咫尺誤西東。」人多失足投坑塹,我亦停車泣路窮。欲斬蚩尤開白日,還排閶闔拜重瞳。小臣漫有澄清志,安得扶搖萬里風。 晨霧 楊慎 安寧之境,杪秋初冬,天將晴霽,晨必大霧,千里一白,如銀色界。須臾日出,霞彩輝煥,亦奇觀也。 「元冥當凜節,白霧翳晨朝。」明月朦朧閣,清霜曖橋冰澌工織水,花凇慣封條。嵐市天褰幕,煙坰陸湧潮。 鳧亹迷獨釣,鹿徑滑歸樵。文彩南山豹,威凌北塞貂。 駟星收閃閃,曦景煥昭昭。梅信懸知近,憑他酒斾招。 詠霧凇〈有序〉 前人 甲辰歲秋冬久雨連月,十一月廿六日甲子,曉籠霧微松,蓋晴兆也。俗諺云:「霜凇打霧凇,貧兒備飯瓮。」往歲在北方,寒夜冰華著樹若絮,日出飄滿庭階,尤為可愛。曾南豐詩云:「園林日出靜無風,霧松花開樹樹同。記得集英深殿裏,舞人齊插玉瓏鬆。」又曰:「香銷一榻氍。」暖月映千門霧凇寒,《韻書》謂之「凍洛。」洛音索,冰著樹如索也。 怪得天雞誤曉光,青腰玉女試銀粧。瓊敷綴葉齊如翦,瑞樹開花冷不香。月白詎迷三里霧,雲黃先兆萬家箱。貧兒飯瓮歌聲好,六出何須「賀《謝莊》。」 忠州霧泊 鍾惺 漁艇官船曉泊同,蜀江愁霧不愁風。煙生野聚汀寒外,雲滿山城水氣中。曲岸川迴翻似盡,遙天峰沒卻如空。依稀往日丹楓路,稍見霜前遠近紅。 阮郎歸〈曉霧〉 明吳子孝 一江寒霧碧籠沙。冥迷十萬家。沙頭風急颭蘆花。城頭噪曙鴉。 簾乍捲,鼓頻撾。日光生海涯。長空晴豁水天賒。青山五色霞。 霧部選句 楚屈原《遠遊》:「叛陸離其上下兮,遊驚霧之流波。」莊忌《哀時命》:「霧露濛濛其晨降兮,雲依依而承宇。」〈又〉浮雲霧而入冥兮,騎白鹿而容與。 漢揚雄《甘泉賦》,「翕赫曶霍霧,集蒙合兮半散,照爛粲以成章。」〈註〉師古曰:「翕赫曶霍,開合之貌也。霧,地氣發也。蒙,天氣下也。」 晉潘岳《登山賦》:「天霏霏以垂霧,水濛濛而興氣。」阮籍《大人先生傳》:「含奇芝,嚼甘華,噏浮霧,食霄霞梁蕭統《十二月啟》:「嚴風極冷,苦霧添寒。」〈又〉《七契》:「鳴禽聒耳,零霧蔽眸。」 簡文帝《答張纘書》,「湖霧連天,征旗拂日。」 《梁簡文帝七勵》:「斜光西委,薄霧舒紅。」〈又〉驚沙絕岸,苦霧綿長。 沈約《郊居賦》:「素煙晚帶,白霧晨縈。」 陶弘景《答謝中書書》:「曉霧將歇,猿鳥亂啼。」 唐王勃《兜率寺浮圖碑》:「風恬雨霽,煙霧藻天地之容;野曠川明,風景挾江山之助。」 無名氏《對蜀父老問》:「門有張公之霧,突無墨子之煙。」晉陶潛詩:「朝霞開宿霧。」 宋謝莊詩:「霧罷江天分。」 鮑照詩:「宵月向掩扉,夜霧方當白。」〈又〉長霧匝高林。〈又〉豐霧粲草華。〈又〉春霧朝晻靄,〈又〉《曀曀》寒野霧。〈又〉「濛昧」「江上霧。」〈又〉曛霧蔽窮天。 梁蕭統詩:「新霧起朝陽。」 梁簡文帝詩:「遠霧旦氛氳。」 梁《范雲詩》,「終朝吐祥霧。」 《沈約詩》:「噭噭夜猿鳴,溶溶晨霧合。」 庾肩吾詩。「山沉黃霧裏。」 《吳均詩》:「雲山輕晻曖,花霧共依霏。」 《何遜詩》:「臥思清霧浥。」 虞羲詩。「香霧鬱蘭津。」 《梁王筠詩》,「罘罳分曉色,睥睨生秋霧。」 《陳後主》詩。「山霧日偏沉。」〈又〉苦霧雜飛塵。 《江總詩》:「斷山時結霧。」 北周王褒詩:「夕霧擁山根。」 《隋煬帝詩》:「斷霧時通日。」 薛道衡《老氏碑》:「煙霞舒卷,風霧凄清。」 王勃詩:「野色籠寒霧。」 《李嶠詩》:「別有丹山霧,朦朧映水明。」 《杜審言》詩:「積雨生昏霧。」 駱賓王詩:《海霧籠邊檄》。〈又〉潭深夕霧繁。〈又〉野霧連天暗。 儲光羲詩。「花林開宿霧。」 王昌齡詩。「海氣生黃霧。」 李白詩:「川長信風來,日出宿霧歇。」 杜甫詩:「日出寒山外,江流宿霧中。」〈又〉南國晝多霧。〈又〉日滿樓前江霧黃。〈又〉綃綺輕霧霏。〈又〉「孤城隱霧深。」《元結詩》。「晨光靜水霧。」 《盧綸詩》:「苦霧沉山影。」〈又〉黑霧連山虎豹尊, 柳宗元詩:「海霧多蓊鬱。」 《李賀詩》:「江中綠霧起涼波。」 白居易詩:「水霧重如雨。」 《項斯》詩。「天晴槐葉霧。」 《李群玉詩》:「嶺日開寒霧。」 李昌符詩:「宿霧蒙青嶂。」 李咸用詩:「蔽日群山霧。」 《方干詩》:「花朝連郭霧。」 《曹松詩》:「半川陰霧藏高木。」 宋梅堯臣詩:「危帆將進浦,寒霧不分城。」 蘇軾詩:「山陽薄霧如細雨。」 文同詩:「漠漠嶺頭雲,霏霏岩底霧。」 《陸游詩》。「重霧午初開。」〈又〉紅日將昇碧霧浮。 范成大詩。「行衝薄薄輕輕霧,看盡重重疊疊山。」楊萬里詩。「重霧凝朝雨。」 元袁桷詩。「土霧散游絲。」 馬祖常詩:「婉孌連浮陽,空明映凄霧。」 明高啟詩:「日出谿霧黃。」〈又〉日落。霧起。〈又〉江黃連渚霧。 《郭鈺詩》:「暖霧撲簾成細雨。」 霧部紀事 《竹書紀年》:「黃帝五十年秋七月庚申,鳳鳥至,帝祭於洛水。庚申,天霧三日三夜,晝昏。帝問天老、力牧、容成曰:『於公何如』?」天老曰:「臣聞之,國安,其主好文則鳳凰居之;國亂,其主好武則鳳凰去之。今鳳凰翔於東郊而樂之,其鳴音中夷則,與天相副。以是觀之,天有嚴教以賜帝,帝勿犯也。」召史卜之,龜焦。史曰:「臣不能占也,其問之聖人。」帝曰:「已問天老、力牧、容成矣。」史北面再拜曰:「龜不違聖智,故焦霧既降,游於洛水之上,見大魚,殺五牲以醮之,天乃甚雨,七日七夜,魚流於海,得圖書焉。龍圖出河,龜書出洛,赤文篆字,以授軒轅,接萬神於明庭。今塞門谷口是也。」 《列子黃帝篇》:「黃帝夢遊華胥氏之國,國在弇州之西,台州之北,雲霧不礙其視。」 《通鑑前編》:「黃帝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蚩尤能作大霧,軍士昏迷,軒轅為指南車以示四方,遂擒蚩尤。」《帝王世紀》:「帝沃丁八年,伊尹卒,年百有餘歲,大霧三 日。沃丁葬以天子之禮,祀以太牢,親自臨喪三年以報大德焉。」 《拾遺記》:「燕昭王七年,沐胥國來朝。有道術人名尸羅,噴水為雰霧,暗數里間。俄復吹為疾風,雰霧皆止。」《漢書·匈奴傳》:「漢高祖至平城,匈奴圍上七日,天大霧,漢使人還往,匈奴不覺,後得免平城之難。」 《史記袁盎傳》:文帝時,淮南王長以罪遷蜀,盎諫曰:「王為人剛,如有遇霧露行道死,陛下有殺弟之名。」上弗聽,長至雝,病死。 《神仙傳》:「淮南王聞有道術之士,必卑辭厚幣以致之,於是八公乃往。一人能坐致風雨,立起雲霧,王試之,無不效。」 《香案牘》。威伯善嘯。須臾冥霧四合, 《漢武內傳》:「東方朔一旦乘龍飛去,同時眾人見從西北上,冉冉仰望,良久,大霧覆之,不知所適。」 《漢武帝故事》:「武帝葬茂陵,芳香之氣異常,積於墳埏之間如大霧。」 《後漢書齊武王傳》:「伯升自發舂陵子弟,合七八千人,部署賓客,自稱柱天都部,使宗室劉嘉往誘新市、平林兵王匡、陳牧等合軍而進,屠長聚及唐子鄉,殺湖陽尉,進拔棘陽,因欲攻宛。至小長安,與王莽前隊大夫甄阜、屬正梁丘賜戰,時天密霧,漢軍大敗。」 《馬援傳》:援南征交趾,斬徵側,乃釃酒勞軍,從容謂官屬曰:「吾從弟少游,常哀吾慷慨多大志,曰:『士生一世,但取衣食才足。乘下澤車,御款段馬,為郡掾吏,守墳墓,鄉里稱善人,斯可矣。當吾在浪泊、西里間虜未滅時,下潦上霧,毒氣薰蒸,仰視飛鳶跕跕墮水中臥。念少遊平生時語,何可得也』!」 《張楷傳》:「楷舉賢良方正不就,性好道術,能作五里霧。 時關西人裴優亦能為三里霧,自以不如楷,從學之,楷避不肯見。桓帝即位,優遂行霧作賊。事覺被考,引楷言從學術,楷坐繫廷尉詔獄。積二年,恆諷誦經籍,作《尚書注》。後以事無驗,見原還家。」 《博物志》:王爾、張衡、馬均,昔冒重霧行,一人無恙,一人病,一人死,問其故,無恙人曰:「我飲酒,病者食,死者空腹。」 《宋書禮志》:「後漢正月朝天子,臨德陽殿受朝賀。舍利從南方來,戲於殿前,激水化成比目魚,跳躍漱水,作霧翳日。」 《李先生傳》:「先生名廣,字祖和,本南陽人。劉備遣軍欲取先生,先生起霧半天,備騎自相殺,先生因此乃入吳。」 《魏略》:「劉雄鳴每出雲霧中,識道不迷惑,時人因謂能為雲霧。」 王粲《英雄記》:「曹公赤壁敗行,至雲夢大澤中,遇大霧,迷失道路。」 《嵩高山記》:「有獵師在山見浮圖,奇妙異常,有金像比來尋求,白霧忽起,不知寺處。」 《物類相感志》:張魯有女,曾浣衣於山下,白霧蒙其身,遂妊,恥之自裁。臨死謂婢曰:「死後破吾腹。」依言破,得龍子一雙,遂入漢水。女殯於山,其龍子後遊,墓前有溪跡之感應。 《搜神後記》:「承儉者,東莞人,病亡,葬本縣界。後十年,忽夜與其縣令夢云:『沒故民承儉,人今見劫,明府急見救』。」令便敕內外裝束作百人仗,便令馳馬往塚上。日已向出,天忽大霧,對面不相見,但聞冢中哅哅破棺聲,有二人墳上望霧暝不見人往。令既至,百人同聲大叫,收得冢中三人,墳上二人遂得逃走。棺未壞,令即使人修復之。其夜令又夢儉云:「二人雖得走,民悉誌之。一人面上有青痣如藿葉,一人其前兩齒折。明府但案此,尋覓自得也。」令從其言,追捕並擒獲。 《安城記》:新山周圍十里,樵人常聞雷聲,在山下俯看,初霧大如扇,須臾震霆彌漫敷數百里。 《志怪錄》:「晉懷帝永嘉中,譙國丁杜渡江至陰陵界,時天昏霧,在道北見一物如人倒立,兩眼垂血從頭下,聚地兩處,各有升餘。杜與從弟齊聲喝之,滅而不見,立處聚血皆化為螢火數千枚,縱橫飛去。」 《晉書元帝本紀》:「蕩陰之敗也,帝愳禍及,將出奔。其夜月正明而禁衛嚴警。帝無由得去,甚窘迫。有頃,雲霧晦冥,雷雨暴至,徼者皆弛,因得潛出。」 《戴洋傳》:庾亮令毛寶屯邾城。九月,洋言於亮曰:毛豫州今年受死問:昨朝大霧晏風,當有怨賊報仇,攻圍諸侯,誠宜遠偵邏。寶問當在何時,答曰:「五十日內。」《燕書烈祖後紀》:遣侍中繆高,太子詹事劉猗賫傳國璽,詣晉求救。猗負之行數里,黃霧四塞,迷荒不得進,乃還。易取行璽,始得去。 段龜龍《涼州記》:「呂光幸天淵池,時天清朗,忽然起霧,有五色雲在光上。」 《宋書劉敬宣傳》:「桓元既得志,害元顯,廢道子,以牢之為征東將軍會稽太守。牢之與敬宣謀共襲元,期以明旦。值參日大霧,府門晚開。日旰,敬宣不至,牢之謂所謀已泄,率部曲向白洲,欲奔廣陵。而敬宣還京口迎家。牢之尋求不得,謂已為元所擒,乃自縊死。」《劉鍾傳》:「鍾領廣州太守,盧循逼京邑,徐赤軍違處分,敗於」南岸。鍾率麾下距柵,身被重創,賊不得入。循南走,鍾與輔國將軍王仲德追之。循先留別帥范崇民以精兵高艦據南陵,夾屯兩岸。鍾自行覘賊。天霧,賊鉤得其船,鍾因率左右艦攻戶,賊據閉戶距之,鍾乃徐還。與仲德攻崇民,崇民敗走。鍾追討百里,燒其船乘。 《元嘉起居注》:「盱眙民王彭,先丁母艱,居喪至孝。元嘉之始,父又喪亡。彭兄弟二人土工未就,鄉人助彭作甎,甎事須水濟。值天旱,穿井盡,力不得水,彭號窮無計,一旦天霧,霧消之後,於甎竈前自然水生。」《南史。虞愿傳》:「愿為晉安太守,海邊有越王石,常隱雲霧,相傳云,清廉太守乃得見。愿往就觀視,清徹,無所隱蔽。」 《南齊書周盤龍傳》,「盤龍為平北將軍、兗州刺史。甬城戍將張蒲與敵潛相構結,因大霧乘船入清中採樵,載敵二十餘人藏仗。」下,直向城東門,防門不禁,仍登岸拔《白爭》門。戍主皇甫仲賢率軍主孟靈寶等三十餘人於門拒戰,斬三人,賊眾被創赴水,而敵軍馬步至城外,已三千餘人,阻塹不得進。淮陰軍主王僧虔等領五百人赴救,敵眾乃退。 《陳書高祖本紀》:永定元年「冬十月乙亥,高祖即皇帝位於南郊,柴燎告天。先是雰霧晝晦冥,至於是日,景氣清晏,識者知有天道焉。」 《魏書馮亮傳》:「亮延昌二年卒。焚燎之日,有素霧蓊蔚,迴繞其傍,自地屬天,彌朝不絕,山中道俗營助者百餘人,莫不異焉。」 《北周書文帝本紀》:「魏大統四年七月,東魏遣將圍獨孤信於洛陽,魏帝詔太祖率軍救信。是日置陣既大,首尾懸遠,從旦至未,戰數十合,氛霧四塞,莫能相知,戰並不利。」 《杜陽雜編》:「處士元藏幾自言是後魏清河孝王之孫也,隋煬帝時官奉信郎,大業元年為過海使判官,遇風浪壞船,黑霧四合,同濟者皆不救,而藏幾獨為破木所載,殆經半月,忽達於洲島間。洲人問其從來,藏幾具以告。洲人曰:『此方滄浪洲中,去中國已數萬里』。」《唐書·竇建德傳》:「建德更號夏王,建元丁丑,署官屬,分」治郡縣。七月,隋右翊衛將軍薛世雄督兵三萬討之,屯河間七里井。建德以勁兵伏傍澤中,悉拔諸城,偽遁。世雄以為畏,稍弛備。建德率敢死士千人襲之,會大霧晝冥,跬不可視,隋軍驚,遂潰,相騰藉死者如丘。 世雄引數百騎亡去,盡得其眾。 《蘇烈傳》:「烈字定方,以字行,冀州武邑人,後徙始平。貞觀初,為匡道府折衝,從李靖襲突厥頡利於磧口,率彀馬二百為前鋒,乘霧行,去賊一里許。霧霽,見牙帳,馳殺數十百人,頡利及隋公主惶窘,各遁去。」 《龍城錄》:上皇初登極,夢二龍銜符,自紅霧中來,上大隸「姚崇宋璟」四字,掛之兩大樹上,宛延而去。 《柳氏舊聞》:上始入斜谷,天尚早,煙霧甚晦,知頓使給事中韋倜於市中得熱酒一壺,跪獻馬前。 《世說補》:「吳道元嘗畫殿內五龍,鱗甲飛動,每欲大雨,即生煙霧。」 《唐書王義方傳》:「貶吉安丞,道南海,舟師持酒酺請福,義方酌水誓曰:『有如忠獲戾,孝見尤,四維廓氛,千里安流。神之聽之,無作神羞』。是時盛夏,濤霧蒸湧,既祭,天雲開露,人壯其誠。」 《酉陽雜俎》:韓佽在桂州,有妖賊封盈能為數里霧,聲言「某日將攻桂州,有紫氣者我必勝。」至日,果紫氣如匹帛,自山亙於州城,白氣直衝之,紫氣遂散。天忽大霧,至午始開散。 《五代史梁臣康懷英傳》:「丁會以潞州叛梁降晉,太祖命懷英為招討使,懷英不敢出戰,太祖自至澤州,為懷英等軍援。已而晉王李克用卒,太祖諸將少弛。莊宗乃與德威等疾馳至北黃碾。會天大昏霧,伏兵三垂岡,直趨夾城,攻破之,懷英大敗。」 《唐本紀》:「莊宗存勖,天祐五年正月即王位於太原。叔父克寧殺都虞候李存質,倖臣使敬鎔告克寧謀叛,二月執而戕之。且以先王之喪、叔父之難告周德威。 德威自亂柳還軍太原。梁夾城兵聞晉有大喪,德威軍且去,因頗懈。王謂諸將曰:『梁人幸我大喪,謂我少而新立,無能為也。宜乘其怠擊之』。」乃出兵趨上黨,行至三垂岡,歎曰:「此先王置酒處也。」會天大霧,晝暝,兵行霧中,攻其夾城,破之,梁軍大敗。 陸游《南唐書元宗紀》:「交泰元年五月,下令去帝號稱國主,去交泰年號,稱顯德五年。置進奏邸於汴都,凡帝者儀制,皆從貶損,改名景,以避周信祖諱,告於太廟。告廟之日,金陵大霧,通夕不解。」 《南墅閒居錄》:丁謂有小山,高才數寸,蒼翠嵌空,盛夏當設盆水,置小山其中。一日張宴,有客掬水洒之,須 臾雲霧自竅中出蘇子瞻嘗言:其先祖光祿云:「有一書生晝坐簷下,見 大蜂觸網相螫,久之俱墮地,起視之,已化為小石矣。 書生異而收之,因置衣帶中。一日過市,遇蠻賈數輩,視書生愕眙揖曰:『願見神珠』。笑而辭之。」書生戲以《帶中石》示之,群賈相顧喜曰:「此破霧珠。蠻人至海上採珠寶,常以霧暗為苦,有此珠即霧自開。因以寶貨易之,值數千緡耳。」 《宋史狄青傳》:「皇祐中,廣源州蠻儂智高反,陷邕州。青上表請行,大敗之。初,青之至邕也,會瘴霧昏塞,或謂賊毒水上流,士飲者多死,青殊憂之。一夕,有泉湧砦下,汲之甘,眾遂以濟。」 《聞見前錄》:「伊川丈人與李夫人因山行,於雲霧間,見大黑猿有感,夫人遂孕。臨蓐時,慈烏滿庭,人以為瑞,生康節公。」 《宋史种誼傳》:「誼,元祐初知岷州。鬼章誘殺景思立,後益自矜大,有窺故土之心,使其子詣宗哥請益兵入寇,且結屬羌為內應。誼刺得其情,上疏請除之。詔遣游師雄就商利害,遂與姚兕合兵出討。羌迎戰擊走之,追奔至洮州。誼亟進攻,晨霧蔽野,跬步不可辨。誼曰:『吾軍遠來,彼固不知厚薄,乘此可一鼓而下也』。遂」親鼓之。有頃霧霽,先登者已得《城鬼》。章就執, 《東軒筆錄》:熙寧十年夏,京輔大旱,主上以祈禱未應,聖慮焦勞。一夕,夢異僧吐雲霧致雨。王丞相珪有《賀雨詩》,略曰:「良弼為霖孤宿望,神僧作霧應精求。」《金史世紀》:世祖以偏師涉舍很水經貼割水覆桓𧹞散達之家,明日大霧晦冥失道,至婆多吐水,乃覺,即還。 《僕散忠義傳》:忠義與窩斡戰,追及於裊嶺西陷泉。與賊遇,時昏霧四塞,跬步莫睹物色,忠義禱曰:「狂寇肆暴,殺戮無辜,天不助惡,當為開霽」奠已,昏霧廓然。及戰,忠義左據南岡為偃月陣,右迤而北,大敗之。 《移刺窩斡傳》:窩斡自花道西走,僕散忠義紇石烈志寧以大軍追及於梟嶺西陷泉。明日,賊軍三萬騎涉水而東,大軍先據南岡。左翼軍自岡為陣,迤邐而北,步軍繼之;右翼軍繼步軍北引而東,作「偃月陣。步軍居中,騎兵據其兩端,使賊不見首尾。」是日大霧晦冥,既陣,霧開,少頃晴霽,賊見左翼據南岡,不敢擊擊右翼軍烏延查刺力戰,賊稍卻。 《完顏合達傳》:「禹山之戰,兩軍相拒,北軍散漫而北,金軍懼其乘虛襲京城,乃謀入援。時北兵遣三千騎趨河上,已二十餘日,泌陽、南陽、方城、襄、陝至京諸縣皆破,所有積聚焚燬無餘。金軍由鄧而東,無所仰給,乃並山入陽翟。既行,北兵即襲之,且行且戰,北兵傷折亦多。恆山一軍為突騎三千所衝,軍殊死𩰚,北騎退走。追奔之際,忽大霧四塞,兩省命收軍,少之,霧散乃前。前一大澗,長闊數里,非此霧則北兵人馬滿中矣。」《元史董摶霄傳》:「徽州賊中有道士,能作十二里霧,摶霄以兵擊之。已而妖霧開豁,諸伏兵皆起,襲賊兵後,賊大潰亂,斬首數萬級,擒千餘人,獲道士,焚其妖書而斬之,遂平徽州。」 《明通紀》:「洪武元年,師至通州,距城三十里為營,眾欲速攻之,指揮郭英曰:『吾師遠來,敵以逸待勞,攻城非我利也。宜出其不意破之』。翼日大霧,英以千人伏道傍,率精騎三千,直抵城下。元將五十八國公率敢死士萬餘,張兩翼而出,與戰良久,英佯敗,敵乘勢來追,伏兵中起,截其軍為兩道,斬首數千級,擒元宗室粱」王孛羅,遂克通州。 《明外史沐英傳》:「英拜征南右副將軍,同永昌侯藍玉從將軍傅友德取雲南。梁王遣平章達里麻以兵十萬距於曲靖。英乘霧趨白石江,霧霽,兩軍相望,達里麻大驚。」 《李文忠傳》:吳軍犯東陽,文忠與胡深迎擊於義烏。會有白氣自東北來覆我軍,占之曰:「必勝。」詰朝會戰,天大霧晦冥,文忠集諸將,仰天誓曰:「國家之事,在此一舉。」文忠不敢愛死,以後三軍,使元帥徐大興、湯克明等將左軍,嚴德、王德等將右軍,而自以中軍當敵衝。 會處州援兵亦至,奮前搏擊。霧稍開,文忠橫槊引鐵騎數十,乘高馳下,衝其中堅。敵以精騎圍文忠數重,矛屢及膝,文忠手所格殺甚眾,縱橫馳突,所向皆靡。 大軍乘之,城中守兵亦鼓譟出,敵遂大潰,逐北數十里,斬首數萬級,溪水盡赤。獲將校六百,甲士三千,鎧仗芻粟收數日不盡,伯昇、再興僅以身免。 《駒陰冗記》:都憲韓公雍巡江西日,方鞫死獄,忽誦句云:「水上凍冰冰積雪,雪上加霜。」久不能對。一囚曰:「囚冒死敢對。」公曰:「汝能對,貸汝死。」囚曰:「空中騰霧霧成雲,雲開見日。」公撫掌稱善,果為減死。或謂不若曰:「空中擁霧霧成雲,雲騰致雨更為順,但見日意於囚為當耳。」 徐渭《遊五泄記》:「萬曆二年十一月至五泄寺,是為至日,遂豋。已而大霧窮宇內,不見寸形,渾若未闢,忽復霽,遂窮五泄楊嗣昌《峨眉山記》:「雷洞道側坎而下,中虛如闕,苦霧填之,濛濛萬古。」世言窿冢焉。 李流芳題《西湖臥遊冊》《雲棲曉霧圖》。壬子正月晦日,與仲鍚、子與出雲棲慧法師,季龢居士送予輩至三聚亭下。是日大霧,山林模糊,已而霽,至西溪,還小築。 明日,孟陽持冊子索畫,遂追圖此意,今又二年矣。烏鎮舟中,子將子與孟陽夜話偶題。 癸丑十月,孟陽及子將兄弟與余同舟至吳門,夜泊烏鎮,酒後題字,距壬子一年耳,茲稱二年,此真大醉耶?猶記出雲棲時,霧初合,四望皆空,時見天末一痕,兩痕皆山頂也。日出氤氳,竹樹和影在水,中有寒柯離蓰,挺出空濛間猶帶紅葉,分明可愛。余畫中最得此意,題詩草草,故所未及。當遊時、畫時、題字時,子與皆在,今已作「故人」永隔言矣,真可痛也。《己未六月重題》 霧部雜錄 《管子輕重己》篇:「宜藏而不藏,霧氣陽陽。」 《列子天瑞篇》:「虹霓也,雲霧也,風雨也,四時也,此積氣之成乎天者也。」 《莊子·大宗師篇》:子桑戶,孟子反,子琴張,三人相與友,曰:「孰能相與於無,相與相為?於無相為,孰能登天遊霧,撓挑無極,相忘以生,無所終窮?三人相視而笑,莫逆於心,遂相與友。」 《秋水篇》:「不見夫唾者乎?噴則大者如珠,小者如霧,雜然而下者,不可勝數也。」 《淮南子說林訓》:「螣蛇游霧,而殆於蝍蛆。」〈又〉《甚霧之朝》,可以細書,而不可以望遠尋常之外。 董仲舒《雨雹對氣》:「上薄為雨,下薄為霧。」〈又〉太平之世,霧不塞望,浸淫被泊而已。 劉向《列女傳》:「陶荅子妻者,陶荅子大夫之妻也。荅子化陶三年,名譽不興,家富三倍。其妻數諫曰:『夫子能薄而官大,是謂嬰害;無功而家昌,是謂積殃。昔楚令尹子文之化,家貧而國富,福結於子孫,名垂於後代。 今夫子貪冨務大,不顧後害。妾聞南山有元豹,霧雨七日不下食者,何也?欲以澤其衣毛而成其文章,故』」藏以遠害。今君與此。皆不免後患乎。 徐幹《中論審大臣》篇:「文王畋於渭水邊,道遇姜太公,秉竿而釣,文王召而與之言。文王之識也,灼然若披雲而見日,霍然若開霧而觀天。」 《晉書樂廣傳》:「廣為尚書令,衛瓘見而奇之,令諸子造焉。曰:『此人之水鏡也,每見瑩然若披雲霧而睹青天』。」《帝王世紀》:「凡重霧三日必大雨,雨未降,其霧不可冒行也。霧有赤霧青霧白霧、黃霧之異。」 《抱朴子》:「與善人遊,如行霧中,雖不濡濕,潛自有潤。」通天犀角,有白理如線,自本徹末者,以此角,大霧重雲之夜,置庭中,終不沾濡。 《拾遺記》:「宛渠國在咸池日沒之所,俗多陰霧,遇其晴日,則天豁然雲裂。」 《岱輿山》南有平沙千里,色如金,若粉屑,靡靡常流,鳥獸行則沒足,風吹砂起若霧,亦名「金霧。」 《南中志》:「郡特多阻險,有延江霧赤,煎水為池。」 《安成記》:縣人有謝廩者,行田歸,路中忽遇雲霧,霧中有人乘龜而行,廩知神人也,拜請求隨去,父曰:「汝無仙骨,不得去也。」 《湘州記》:「曲江縣有銀山,山多素霧。」 《陳留風俗記》:「雍丘縣有祠,名夏后公祠,有神井,能致霧。」 《宜都山川記》:「郡西北有丹山,天晴,山嶺忽有霧起,迴轉如煙,不過再朝雨必降。」 《銀山縣》有溫泉,注大溪,夏纔煖,冬則大熱,上常有霧氣。百病久疾,入此多愈。 《世說》:王仲祖、劉真長造殷中軍談,談竟,俱載去。劉謂王曰:「淵源真可。」王曰:「卿故墮其雲霧中。」 衛伯玉為尚書令,見樂廣與中朝名士談論,奇之。命子弟造之,曰:「此人人之水鏡也。」見之若披雲霧,睹青天。 《金樓子》:「霧生猶縠,河垂似帶。」 《真誥》「服霧法常於平旦寢靜之中,坐臥任己,先閉目內視,彷彿如見五臟。畢,因口呼出氣,使目見五色之氣相繞纏在面上鬱然,因口納此氣五十過。畢,咽唾五十過。久之當乘雲霧而遊。」 《水經注》:「燕王仙臺,臺有三峰,甚為崇峻,岫壑沖深,含煙罩霧。耆舊言燕昭王求仙處。」 《投荒雜錄》:雷人陰冥雲霧之夕,呼為雷耕。曉視田中,必有開墾之迹。 《酉陽雜俎》。紫樹出真臘國。三月開花,白色,不結子。 天大霧露及雨沾濡其樹,枝條即出。 《三水小牘》:汝南臨汝縣廣城坡西有小山曰「崆峒。」耆老曰:「若春秋天景晴麗,必有素霧自巖起。須臾見粉 蝶翔湊樓殿花木,數息中勢映漫,不復見矣。」 《書斷》「淺如流霧。」 《北夢鎖言》有包賀者多為麤鄙之句,有云:「霧是山巾子,船為水靸鞋。」 《清異錄》:「世宗時,水部郎韓彥卿使高麗。卿有一書曰《博學記》,偷抄之,得三百餘事,抄天部七事,一迷空步障霧也。」 《雲笈七》:凡吐氣,令人多出少入,恆以鼻入口吐。若天大霧,惡風猛寒,勿行氣,但閉之為要妙也。 《物類相感志》:「落蟹怕霧。」 《緗素雜記》:李濟翁《資暇集》云:「『新官併宿本署,曰爆直』。 僉作『爆迸之字,余嘗膺悶,莫究其端。近見惠郎中實云:舍作武豹字,言豹性潔,善服氣,雖雪雨霜霧,伏而不出,慮汗其身。按《列女傳》云:『南山有文豹,霧雨七日不下食者,欲以澤其毛衣而成其文章』。《南華》亦云:『豹棲於山林,伏於岩穴,靜也』』。」則併宿公署,雅是豹伏之義,宜作「豹直」,固不疑也。 《毛詩名物解》《爾雅》曰:「天氣下,地不應曰雺,地氣發,天不應曰霧。」《莊子》以為騰水上溢為霧。蓋火氣之在地成煙,水氣之在天成霧。霧,雲之類也。雲,事也;霧,務也。 蓋天不應矣,而地出以有所務,故霧謂之晦。此聖人所以不從事於務也。今霧四起,善。是故月可以遠望,而不可以細書,霧可以細書,而不可以遠望。日中而雲霧四塞,則時多隱士,其以此歟?《志林》曰:「黃帝與蚩尤作大霧,一軍昏惑。黃帝乃法斗機,作指南車,以別四方。」蓋雲霧有可以術致者。古之方士,或作五里霧,或作三里霧,而《列子》以為冬起雷,夏造冰,殆謂是也。 《揚子》曰:「霧縠之組麗,女工之蠹矣。」言縠纖麗如霧而為女工之蠹也。《釋名》:「縠,粟也。其形足」,足而踧踧,視之如粟也。又謂之紗縠,亦取踧踧如紗也。然則取其如粟,故謂之縠縠,從「縠」省,以此故也。《傳》曰:「善人遊如行霧中,雖不濡濕,潛自有潤。」又曰:「飛塵增山,霧露增海。」是故君子貴遷善也。 《雲麓漫抄》:「南海之濱,下潦上霧,毒氣薰蒸。執事者親所經歷,於今回想,必當可畏。」 《揮麈前錄》:「北山中出岡砂,山中常有煙氣湧起,而無雲霧。」 《野客叢談》今用「披霧睹青天」事,多指樂廣,如梁孝元詩:「還思逢樂廣,能令雲霧褰」,駱賓王詩「情披樂廣天」是也。往往謂此語刱見於晉,不知此語已先見於徐幹《中論》曰:文王畋於渭水,遇太公釣,召而與之言,載之而歸。文王之識也。灼然若驅雲而見白日,霍然如開霧而睹青天。晉人蓋引此語以美樂廣耳。 《雞林類事方言》:「霧曰蒙。」 《畫鑒》關仝,「霧鎖山關」,圖差嫩,是早年真蹟。 長松茹退《憨憨子》曰:「風雨霧,一耶三耶謂之一,則風本非雨,雨本非霧,霧非雨者謂之三,非霧則風雨無本。故曰:霧醒成風,不醒成雨。三即一兮,一即三兮。三即一,三何所有?一即三,一亦本無。知此者,可與言一心三觀之理也。」 《戒菴漫筆》:北地冰凍雖極,連底者遇大霧頃刻可解。 《御龍子集》:霜露水氣之所為耶?有雲則否,氣收於雲也;無則氣著於草木。 《天工開物》霧,天濕葉甚壞蠶。其晨有霧,切勿摘葉,待霧收時,或晴或雨,方剪伐也。 《嚴州府志》:「桐盧縣白霧巖,在縣西北十五里,欲雨則白霧罩之。」 《字彙》:又作。霧也。皆霧也。 霧部外編 《雲笈七籤元女傳》:黃帝戰蚩尤於涿鹿,帝師不勝蚩尤作大霧三日,內外皆迷。風后法斗機作大車,以杓指南,以正四方。帝用憂憤,齋於太山之下,王母遣使披元狐之裘,以符授帝曰:「精思告天,必有太上之應。」居數日,大霧冥冥,晝晦,元女降焉。 《黃帝元女戰法》:黃帝與蚩尤九戰九不勝。黃帝歸於太山,三日三夜,霧冥,有一婦人,人首鳥形,黃帝稽首再拜,伏不敢起。婦人曰:「吾元女也,子欲何問?」黃帝曰:「小子欲萬戰萬勝。」遂得戰法焉。 《路史》:「蜀山氏激障霧於東維。」〈注〉東南障霧,冒者多死,其病如疫而重劇,至七孔迸血,故南方有「大小法場」之號。今越嶲有障氣中之,有聲著人,人死;著木,木折曰「鬼隙」,本山障之氣毒也。 《竹書》:「太甲七年,王潛出自桐,殺伊尹,天大霧三日,乃立其子伊涉伊奮,命復其父之田宅而中分之。」《雲笈七籤》:「甯先生者,古之神仙,常游蘭沙,沙如細塵,風吹成霧,泛泛而起,又有魚鱉龍蛇飛於塵霧中《香案牘》:「王探師司馬季主與人行,身散雲霧,或屹立平地,俄起崇山。」 《西京雜記》:「東海人黃公,少時為術,佩赤金刀,以絳繒束髮,立興雲霧。」 《十洲記》:漢武天漢中,西胡國獻猛獸,使者曰:「猛獸生崑崙,或生元圃,立起風雲,吐嗽霧露。」 《雲笈七籤》:「張微子者,漢昭帝大匠張慶之女,不知何郡人也。微子少好道,因得尸解去,在太元司命華陽含真臺,師東華玉妃,受服霧氣之道。云霧是山澤水火之華,金石盈氣,久服之,能散形入空,與雲霧合體。 微子修之,得其仙道也。」 《神仙傳》:「欒巴為尚書郎,一旦天大霧,對坐不相見,失巴所在。後問其故,乃是巴還成都,與親故別也。」《拾遺記》:「扶婁之國,其人善能機巧變化,異形改服,能興雲起霧。」 蓬萊山東有鬱夷國,時有金霧。諸仙說此上常浮轉低昂,有如山上架樓室,常向明以開戶牖。及霧滅歇,戶皆向北。 《列仙傳》:「沈羲者,吳郡人也,學道蜀中,與妻賈氏共載,有三仙人著羽衣持節,以白玉板、青玉界、丹玉字授羲,遂載昇天。爾時大霧,霧解失其所在。」 《地鏡圖》:「玉之千歲者,行遊諸國,其所居國必三日變為日中之霧。」 《嶺南異物志》:「南方有大魚,聲為雷,氣為風,涎沫為霧。」《九域志》:「小隴山,一名隴抵,其阪九迥,上者七日乃至。 南充碧落觀神龍中,見黃雲赤霧,蓊然翳前後。三日,但聞斤斧之聲,暨霧散雲斂,有化宮出。」 《龍城錄》:「蜀人思趙昱,頃之,見昱青霧中騎白馬,從數獵者,見於波面,揚鞭而過。」 《酉陽雜俎》:「大象百頭,頭有十牙,牙端有百浴池。頂有山,名曰『界莊嚴』。」鼻有河,如閻牟那河水散落世界為霧。 《北夢瑣言》:楊鑣為江西推巡,屬秋祭請祀大姑神,鑣預於此行。鑣悅大姑偶容,有言謔浪。祭畢迴州,而見空中雲霧,有一女子容質甚麗,俯就楊公為楊郎,云:「家姊多蒙採顧,故來奉迎。」弘農驚恠,一月後倉卒而卒。 《雲笈七籤》第五飛靈八方之術,當以立秋之日晡時入室,西面向,冥目,內思白氣鬱鬱如天之霧,從西南上坤宮中來,覆滿一室,內外晻冥。良久,白氣化為麒麟,對在我前。因叩齒三十六通,而微祝曰:「仰注元精,吞嚥黃華,身生飛羽,輕舉登霞,遊宴八宮,萬萬不俎。」畢,便九嚥氣止,開目服符。修之五年,能昇八方。有難之日,立於坤宮上,仰嚥三十六氣,左取今日辰上土以自障,按如立秋之祝,思白氣以自覆,則身化為霧露,人不見也。 《睽車志》:「江南有人長七丈,名黃父。以鬼為飯,以霧露為漿。 |
虚阁网(Xuges.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