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类书 > 古今圖書集成·乾象典 | 上页 下页 |
第十八卷 |
|
陰陽部雜錄二 《漢書律歷志》:「律十有二,陽六為律,陰六為呂。律以統氣類物,一曰黃鍾,二曰太蔟,三曰姑洗,四曰蕤賓,五曰夷則,六曰亡射。呂以旅陽宣氣,一曰林鍾,二曰南呂,三曰應鍾,四曰大呂,五曰夾鍾,六曰中呂。黃鍾黃者,中之色,君之服也。鍾者,種也。天之中數五,五為聲,聲上宮五,聲莫大焉。地之中數六,六為律,律有形有色,色上黃,五色莫盛焉。故陽氣施種於黃泉,孳萌萬物,為六氣元」也。以黃色名元氣律者,著宮聲也。宮以九唱六,變動不居,周流六虛。始於子,在十一月。大呂:呂,旅也,言陰大,旅助黃鍾宣氣而牙物也。位於丑,在十二月。太蔟:蔟,奏也,言陽氣大,奏地而達物也。位於寅,在正月。夾鍾:言陰夾助太蔟宣四方之氣,而出種物也。位於卯,在二月。《姑洗》:洗,絜也,言陽氣洗物,辜絜之也。位於辰,在三月。中呂:言微陰始起未成,著於其中,旅助姑洗,宣氣齊物也。位於巳,在四月。《蕤賓》:蕤,繼也;賓,導也,言陽始導陰氣,使繼養物也。位於午,在五月。《林鍾》:林,君也,言陰氣受任,助蕤賓君主種物,使長大楙盛也。位於未,在六月。《夷則》:則,法也,言陽氣正法度,而使陰氣夷當傷之物也。位于申,在七月。《南呂》:南,任也,言陰氣旅助夷則,任成萬物也。位於酉,在八月。 《亡射》:射,厭也,言陽氣究物,而使陰氣畢剝落之終而復始,亡厭已也。位於戌,在九月。《應鍾》:言陰氣應亡射,該臧萬物,而雜陽閡種也。位於亥,在十月。〈又〉以陰陽言之,太陰者,北方,北伏也。陽氣伏於下,於時為冬,冬終也。物終臧乃可稱。水潤下,知者謀,謀者重,故為權也。太陽者,南方,南任也。陽氣任養物,於時為夏,夏假也。物假大乃宣平。火炎上,禮者齊,齊者平,故為衡也。 少陰者,西方,西遷也。陰氣遷落物,於時為秋,秋𩏶。〈音啾〉也。物𩏶斂乃成孰金從革,改更也。義者成,成者方,故為矩也。「少陽」者,東方,東動也。陽氣動物,於時為春,春,蠢也。物蠢生乃動,運木曲直。仁者生,生者圜,故為規也。「中央」者,陰陽之內,四方之中,經緯通達,乃能端直,於時為四季,土稼嗇蕃息。信者誠,誠者直,故為繩也。 五則揆物有輕重,圜、方、平直,陽陰之義。四方四時之體,五常五行之象。厥法有品,各順其方而應其行。職在《大行》,鴻臚掌之。 一月之日二十九日八十一分日之四十三。先藉半日,名曰「陽歷」,不藉名曰「陰歷。」所謂「陽歷」者,先朔月生;陰歷者,朔而後月乃生。 《易九戹》曰:「初入元百六陽九,次三百七十四陰九,次四百八十陽九,次七百二十陰七,次七百二十陽七,次六百陰五,次六百陽五,次四百八十陰三,次四百八十陽三。」 《郊祀志》。作「伏祠。」註:師古曰:「伏者為陰氣將起,迫於殘陽而未得升,故為藏伏,因名伏日也。」 天好陰,祀之必於高山之下。畤,命曰「畤。」地貴陽,祭之必於澤中圜丘。 「祭天於南郊,就陽之義也;瘞地於北郊,即陰之象也。」《晁錯傳》,「錯曰:『夫胡貉之地,積陰之處也,木皮三寸,冰厚六尺,食肉而飲酪,其人密理,鳥獸毳毛,其性能寒。 揚粵之地,少陰多陽,其人疏理,鳥獸希毛,其性能暑』。」陸賈《新語道基》篇:「陽生雷電,陰成雪霜。」〈又〉陽氣以仁生,陰節以義降。 《韓詩外傳》:「天地有合,則生氣有精矣;陰陽消息,則變化有時矣。時得則治,時失則亂。故人生而不具者,五目無見,不能食,不能行,不能言,不能施化。三月微的,而後能見;七月而生齒,而後能食;期年髑就,而後能行;三年腦合,而後能言;十六而精通,而後能施化。陰陽相反,陰以陽變,陽以陰變。故男八月生齒,八歲而齠,齒十六血精化小通。女七月生齒,七歲而齔齒十四而精化小通。是故陽以陰變,陰以陽變。」 《淮南子原道訓》:「大丈夫恬然無思,澹然無慮,以天為蓋,以地為輿,四時為馬,陰陽為御。」〈又〉大怒破陰,大喜墜陽。 《俶真訓》:「聖人呼吸陰陽之氣,而群生莫不顒顒然仰其德以和順。」 《天文訓》:二陰一陽成氣二,二陽一陰成氣三,合氣而為音,合陰而為陽,合陽而律,故曰「五音六律。」 《時則訓》「陰陽大制有六度。天為繩,地為準,春為規,夏為衡,秋為矩,冬為權《精神訓》:「靜則與陰俱閉,動則與陽俱開。」 《本經》訓陰陽之情,莫不有血氣之感,男女群居雜處而無別,是以貴禮。 《法陰陽》者,德與天地參,明與日月並,精與鬼神總,戴圓履方,抱表懷繩,內能治身,外能得人,發號施令,天下莫不從風。 《主術訓》「冬日之陽,夏日之陰,萬物歸之而莫使之然。」繆稱訓寇,莫大於陰陽,枹鼓為小。 《道應訓無為》曰:「吾知道之可以弱,可以強,可以柔,可以剛,可以陰,可以陽。」 《氾論訓》「天地之氣,莫大於和。和者陰陽調,日夜分而生物,春分而生,秋分而成。生之與成,必得和之精。積陰則沉,積陽則飛,陰陽相接,乃能成和。」 《詮言訓》:「陽氣起於東北,盡於西南。陰氣起於西南,盡於東北。陰陽之始,皆調適相似。日長其類,以浸相遠,或熱焦沙,或寒凝冰。故聖人謹慎其所積。」 《兵略訓》:「所謂道者,體圓而法方,背陰而抱陽。」 《人間訓》:「有陰德者必有陽報;有陰行者必有昭名。」《泰族訓》:「故天之且風,草木未動而鳥已翔矣;其且雨也,陰曀未集而魚已噞矣。以陰陽之氣相動也。」〈又〉天地不包一物,陰陽不生一類。 《春秋繁露精華篇》:「難者曰:『大旱雩祭而請雨,大水鳴鼓而攻社,天地之所為,陰陽之所起也。或請焉,或怒焉者何?曰:『大旱者,陽滅陰也。陽滅陰者,尊壓卑也,固其義也。雖大甚,拜請之而已,無敢有加也。大水者,陰滅陽也。陰滅陽者,卑勝尊也。日蝕亦然。皆下犯上,以賤傷貴,逆節也。故鳴鼓而攻之,朱絲脅之,為其不義』』」也,此亦《春秋》之為強禦也。故變天地之位,正陰陽之序,直行其道而不忘其難,義之至也。 《王道》篇:「古者人君立於陰,大夫立於陽,所以別位,明貴賤。」 《立元神篇》:「人臣居陽而為陰,人君居陰而為陽,陰道尚形而露情,陽道無端而貴神。」 《三代改制質文》篇:「主天法商而王,其道佚;陽親親而多仁樸;主地法夏而王,其道進,陰尊尊而多節義。主天法質而王,其道佚;陽親親而多質愛;主地法文而王,其道進;陰尊尊而多禮文。」 《官制象天篇》:「四時亦天之四選也。是故春者少陽之選也,夏者太陽之選也,秋者少陰之選也,冬者太陰之選也。」 《王道通》三篇:天以陰為權,以陽為經,陽出而南,陰出而北,經用於盛,權用於末,以此見天之顯經隱權,前德而後刑也。故曰:「陽天之德,陰天之刑也。陽氣煖而陰氣寒,陽氣予而陰氣奪,陽氣仁而陰氣戾,陽氣寬而陰氣急,陽氣愛而陰氣惡,陽氣生而陰氣殺」,是故陽常居實位而行於盛,陰常居空虛而行於末,天之「好仁而近惡戾之變,而遠大德而小刑」之意也。先《經》而後權,貴陽而賤陰也。故陰夏入居下,不得任歲事,冬出居上,置之空處也。養長之時伏於下,遠去之,弗使得為陽也。無事之時,起之空處,備之備次陳守閉塞也。此皆天之近陽而遠陰。 《基義》篇:「君臣、父子、夫婦之義,皆取諸陰陽之道。君為陽,臣為陰,父為陽,子為陰,夫為陽,妻為陰。陰道無所獨行,其始也不得專起,其終也不得分功,有所兼之義。是故臣兼功於君,子兼功於父,妻兼功於夫,陰兼功於陽,地兼功於天。」〈又〉天出陽,為煖以生之。地出陰,為清以成之。不煖不生,不清不成。 《同類相動篇》:「天將陰雨,人之病,故為之先動,是陰相應而起也。天將欲陰雨,又使人欲睡臥者,陰氣也。有憂亦使人臥者,是陰相求也。有喜者,使人不欲臥者,是陽相索也。水得夜益長數分,東風而酒湛溢,病者至夜而疾益甚。雞至幾明,皆鳴而相薄,其氣益精,故陽益陽而陰益陰,陰陽之氣,因可以類相益損也。天」有陰陽,人亦有陰陽。天地之陰氣起,而人之陰氣應之而起,人之陰氣起,而天地之陰氣亦宜應之而起,其道一也。明於此者,欲致雨,則動陰以起陰,欲止雨,則動陽以起陽。 《順命篇》:「萬物非天不生,獨陰不生,獨陽不生,陰陽與天地參,然後生。」 《循天之道》篇:「天有兩和,以成二中,歲立其中,用之無窮。」是北方之中用合陰,而物始動於下;南方之中用合陽,而養始美於其上。〈又〉男女之法,「法陰與陽。」陽氣起於北方,至南方而盛,盛極而合乎陰。陰氣起乎中夏,至中冬而盛,盛極而合乎陽。〈又〉陽者,天之寬也;陰者,天之急也。〈又〉「高臺多陽,廣室多陰」,遠天地之和也。 〈又〉天之道,嚮秋冬而陰來,嚮春夏而陰去。 「《如天》之為篇。」陰陽之氣在上天亦在人。在人者為好惡喜怒。在天者為暖清寒暑。〈又〉天地之間有陰陽之氣,常漸人者,若水常漸魚也。所以異於水者,可見與不可見耳。〈又〉明陽陰入出實虛之處,所以觀天之志;辨五行之本末順逆,小大、廣狹,所以觀天道也《大戴禮曾子天圓篇》:「律居陰而治陽,曆居陽而治陰,律曆迭相治也。」 《四代》篇:「有天德,有地德,有人德,此謂三德。三德率行,乃有陰陽。陽曰德,陰曰刑。」 《鹽鐵論輕重篇》《文學》曰:「扁鵲撫息脈而知疾所由生。 陽氣盛則損乏而調陰,寒氣盛則損乏而調陽。」〈又〉《文學》曰:「邊郡山居谷處,陰陽不和,寒凍裂地,衝風飄鹵,沙石凝積,地勢無所宜。中國天地之中,陰陽之際也,日月經其南,斗極出其北,含眾和之氣,產育庶物。」《論菑》篇《文學》曰:「日者陽,陽道明;月者陰,陰道冥。君尊臣卑之義。故陽先盛於上,眾陰之類消於下;月朢於天,蚌蛤盛於淵。」〈又〉大夫曰:「文學言剛柔之類,互勝相代生。《易》明於陰陽,《書》長於五行,春生夏長,故火生於寅。木,陽類也,秋生冬死,故水生於申。金,陰物也,四時五行,迭廢迭興。陰陽異類,水火不同。器。金得土而成,得火而死。金生於巳,何說何言然乎?」〈又〉《文學》曰:「天道好生惡殺,好賞惡罰,故使陽居於實而宣德施,陰藏於虛而為陽佐輔。陽剛陰柔,季不能加孟。此天賤冬而貴春,申陽屈陰,故王者南面而聽天下,背陰向陽,前德而後刑也。」 《後漢書律曆志》律術曰:「陽以圓為形,其性動;陰以方為節,其性靜。動者數三,靜者數二。以陽生陰,倍之,以陰生陽,四之,皆三而一。陽生陰曰下生,陰生陽曰上生。上生不得過黃鍾之清濁,下生不得及黃鍾之數實。皆參天兩地,圓蓋方覆,六耦承奇之道也。」〈又〉冬至陽氣應,則樂均清景長極,黃鍾通,土灰輕而衡仰。夏至陰氣應,則樂均濁景短極,蕤賓通,土灰重而衡低。 《吳越春秋》從陰收著,望陽出糶筴,其極計三年五倍。 《白虎通禮樂》篇:「功成作樂,治定制禮。」樂言作,禮言制何?樂者陽也,陽倡始,故言作;禮者陰也。陰制度於陽,故言制樂象陽,禮法陰也。〈又〉王者所以四食者何?明有四方之物,食四時之功也。平旦食,少陽之始也。晝食,太陽之始也。晡食,少陰之始也。暮食,太陰之始也。 〈又〉「所以名之為『角』」者,躍也,陽氣動躍。徵者,止也,陽氣止。商者,張也,陰氣開張,陽氣始降也。羽者,紆也,陰氣在上,陽氣在下。宮者,容也,含也,含容四時者也。 《封公侯篇》:「諸侯世位,大夫不世,安法?」所以諸侯南面之君,體陽而行,陽道不絕;大夫人臣北面,體陰而行,陰道絕。以男生內嚮,有留家之義;女生外嚮,有從夫之義。此陽不絕陰有絕之效也。 《鄉射》篇:「天子所以親射何?助陽氣達萬物也。春氣微弱,恐物有窒塞,不能自達者。夫射自內發外,貫堅入剛,象物之生,故以射達之也。」〈又〉所以必因射助陽選士者,所以扶助微弱而抑其強,和調陰陽,戒不虞也。 《災變篇》:「霜之為言亡也,陽以散亡;雹之為言合也,陰氣專精,積合為雹。日食者必殺之何?陰侵陽也。鼓用牲於社,社者,眾陰之主,以朱絲縈之,鳴鼓攻之,以陽責陰也。」〈又〉「大旱則雩祭求雨」,非苟虛也。「敕陽責下」,求陰道也。 《耕桑》篇:「耕於東郊何?東方少陽,農事始起。桑於西郊,西方少陰,女功所成。」 《蓍龜篇》《禮三正記》曰:「天子龜長一尺二寸,諸侯一尺,大夫八寸,士六寸。龜陰,故數偶也。天子蓍長九尺,諸侯七尺,大夫五尺,士三尺。蓍陽,故數奇也。」〈又〉龜以制火灼之《何禮雜記》曰:「龜,陰之老也;蓍,陽之老也。」龍非水不處,龜非火不兆。以陽動陰也。 《文質》篇:「珪以為信者何?」珪者兌上,象物皆生見於上也。信莫著於作見,故以珪為信,而見萬物之始,莫不自潔,珪之為言潔也。上兌陽者,下方陰也。陽尊,故其禮順備也。位在東方,陽見義於上也。「璧以聘問何?」璧者方中圓外,象地。地道安寧而出財物,故以璧聘問也。方中,陰德方也。「圓外」,陰繫於陽也。陰德盛於內,故見象於內,位在中央。璧之為言積也,中央故有天地之象,所以據用也。內方象地,外圓象天也。璜所以徵召何?璜者半璧,位在北方,北陰極而陽始起,故象半陰。陽氣始施,徵召萬物,故以徵召也。不象陰何?陽始物微未可見。璜者,橫也,質尊之命也。陽氣橫於黃泉,故曰「璜。」璜之為言光也,陽光所及,莫不動也。象君之威命所加,莫敢不從,陽之所施,無不節也。璋以發兵何?璋半珪,位在南方,南方陽極而陰始起,兵亦陰也,故以發兵也。不象其陰何?陰始起,物尚凝,未可象也。 璋之為言明也,賞罰之道,使臣之禮,當章明也。南方之時,萬物莫不章,故謂之璋。琮以起土功,發聚眾何?琮之為言聖也,象萬物之宗聚聖也,功之所成,故以起土,功發眾也。位西方,西方陽收功於內,陰出成於外,內圓象陽,外直為陰,外牙而內湊,象聚會也。故謂之「琮。」 《三正》篇:「王者必一質一文,何以承天地,順陰陽?陽之道極,則陰道受,陰之道極,則陽道受」,明二陰二陽不能相繼也。質法天,文法地而已。故天為質,地受而化之,養而成之,故為文《三綱》篇:「君臣、父子夫婦,六人也,所以稱三綱何?一陰一陽之謂道,陽得陰而成,陰得陽而序,剛柔相配,故六人為三綱。」 《情性》篇:情性者,何謂也?性者陽之施,情者,陰之化也。 人稟陰陽氣而生,故內懷五性六情。情者,靜也,性者,生也,此人所稟六氣以生者也。故《鉤命訣》曰:「情生於陰,欲以時念也;性生於陽,以理也。陽氣者仁,陰氣者貪。故情有利欲,性有仁也。」 《天地》篇:「天所以反常行何以為?陽不動無以行其教,陰不靜無以成其化,雖終日乾乾,亦不離其處也。」《日月》篇:「月有閏餘何?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歲十二月,日過十二度,故三年一閏,五年再閏,明陰不足陽有餘也。故讖曰:『閏者陽之餘』。」 《嫁娶》篇:「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陽數奇,陰數偶。男長女幼者,陽舒陰促。男三十筋骨堅強,任為人父;女二十肌膚充盛,任為人母。合為五十,應大衍之數,生萬物也。」故《禮·內則》曰:「男三十壯有室,女二十壯而嫁。」七歲之陽也,八歲之陰也。七八十五,陰陽之數備,有相偶之志。故《禮記》曰:「女子十五許嫁,笄而字。」禮之稱字,陰繫於陽,所以專一之節也。陽尊無所繫,二十五繫者,就陰節也。陽舒而陰促。「三十數三終,奇陽節也;二十數再終,偶陰節也。陽小成於陰,大成於陽,故二十而冠,三十而娶。陰小成於陽,大成於陰,故十五而笄,二十而嫁也。」 《喪服篇》以竹杖何?取其名也。竹者蹙也,桐者痛也。父以竹,母以桐何?竹者陽也,桐者陰也。竹何以為陽?竹斷而用之,質,故為陽;桐削而用之,加人功文,故為陰也。 《論衡本性》篇:「董仲舒覽孫孟之書,作情性之說曰:『天之大經,一陰一陽;人之大經,一情一性。性生於陽,情生於陰,陰氣鄙,陽氣仁』。」曰:「性善者,是見其陽也;謂惡者,是見其陰者也。若仲舒之言,謂孟子見其陽,孫卿見其陰也。處二家各有見,可也,不處人情性,情性有善有惡,未也。夫人情性同生於陰陽,其生於陰陽,有渥有泊。玉生於石,有純有駮。情性生於陰陽,安能純善?」仲舒之言,未能得實。劉子政曰:「性生而然者也,在於身而不發;情接於物而然者也,出形於外。形外則謂之陽,不發者則謂之陰。夫子政之言,謂性在身而不發,情接於物,形出於外,故謂之陽;性不發,不與物接,故謂之陰。夫如子政之言,乃謂情為陽,性為陰也。」不據本所生起,苟以形出與不發見定陰陽也,必以形出為陽,性亦與物接,「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惻隱不忍,仁之氣也;卑謙辭讓,性之發也,有與接會,故惻隱卑謙,形出於外。」謂性在內,不與物接,恐非其實。 不論性之善惡,徒議外內陰陽,理難以知。且從子政之言,以性為陰,情為陽。夫人稟情,竟有善惡否也?《感虛篇》傳書言:「師曠奏白雪之曲,而神物下降,風雨暴至。」原省其實,殆虛言也。風雨暴至,是陰陽亂也。樂能亂陰陽,則亦能調陰陽也。王者何須修身正行,擴施善政,使鼓調陰陽之曲,和氣自至,太平自立矣。 《雷虛篇》實說,雷者,太陽之激氣也。何以明之?正月陽動,故正月「始雷。五月陽盛,故五月雷迅;秋冬陽衰,故秋冬雷潛。」盛夏之時,太陽用事,陰氣乘之,陰陽分事則相校軫,校軫則激射,激射為毒,中人輒死,中木木折,中屋屋壞,人在木下屋間,偶中而死矣。何以驗之?試以一斗水灌冶鑄之火,氣激襒裂,若雷之音矣。或近之,必灼人體。天地為鑪大矣,陽氣為火猛矣,雲雨為水多矣。分爭激射,安得不迅?中傷人身,安得不死?當冶工之消鐵也,以土為形,燥則鐵下,不則躍溢而射,射中人身,則皮膚灼剝。陽氣之熱,非直消鐵之烈也;陰氣激之,非直土泥之濕也;陽氣中人,非直灼剝之痛也。 《變動篇》:「夏末蜻蛚鳴,寒螿啼,感陰氣也;雷動而雉驚,發蟄而蛇出,起陽氣也。」〈又〉寒溫之氣,繫於天地,而統於陰陽,人事國政,安能動之。 《明雩》篇:「水旱者,陰陽之氣也。滿六合,難得盡祀。故修壇設位,敬恭祈求,效事祉之義,復災變之道也。推生事死,推人事鬼,陰陽精氣,倘如生人,能飲食乎?」故共馨香,奉進旨嘉。區區惓惓,冀見答享。 《順鼓篇》:「春秋之義,大水,鼓用牲於社。」說者曰:「鼓者,攻之也。或曰脅之。脅則攻矣。陰勝,攻社以救之。」〈又〉俗圖女媧之象為婦人之形,又其號曰「女。」仲舒之意,殆謂女媧古婦人帝王者也。男陽而女陰,陰氣為害,故祭女媧求福祐也。 《自然篇》:「天道無為,故春不為生,而夏不為長,秋不為成,冬不為藏。陽氣自出,物自生長;陰氣自出,物自成藏。」 《論死篇》:「鬼神者,陰陽之名也。陰氣逆物而歸,故謂之鬼;陽氣導物而生,故謂之神。」 《訂鬼》篇:「龍,陽物也,故時變化;鬼,陽氣也,時藏時見。」〈又〉世謂童子為陽,故妖言出於小童。童巫含陽,故大雩之祭,舞童暴巫,雩祭之禮。倍陰合陽,故猶日蝕陰勝,攻社之陰也。日蝕陰勝,故攻陰之類。天旱陽勝,故愁陽之黨。巫為陽黨,故魯僖遭旱,議欲焚巫。巫含陽氣,以故陽地之民多為巫。〈又〉故凡世間所謂妖祥,所謂鬼神者,皆太陽之氣為之也。太陽之氣,天氣也。天能生人之體,故能象人之容。夫人所以生者,陰陽氣也。 陰氣生為骨肉,陽氣生為精神。人之生也,陰陽氣具,故骨肉堅,精氣盛,精氣為知。骨肉為強,故精神言談,形體固守,骨肉精神,合錯相持,故能常見而不滅亡也。太陽之氣盛而無陰,故「徒能為象,不能為形。」無骨肉,有精氣,故一見恍惚,輒復滅亡也。 《言毒篇》:「夫毒,陽氣也,故其中人若火灼。」〈又〉人見鬼者,言其色赤,太陽妖氣自如其色也。鬼為烈毒,犯人輒死,故杜伯射周宣,立崩。鬼所齎物,陽火之類,杜伯弓矢,其色皆赤。南道名毒曰「短狐。」杜伯之象,執弓而射,陽氣因而激,激而射,故其中人象弓矢之形。〈又〉江北地燥,故多蜂蠆。江南地濕,故多蝮蛇。生高燥比陽,陽物懸垂,故蜂蠆以尾刺;生下濕比陰,陰物柔伸,故「蝮蛇以口齰。」 《潛夫論本政》篇:「凡人君之治,莫大於和陰陽。陰陽者,以天為本。天心順則陰陽和,天心逆則陰陽乖。」張衡《靈憲》:「天體於陽,故圓以動。地體於陰,故平以靜。」〈又〉天以陽迴,地以陰浮。〈又〉日者,陽精之宗,積而成鳥,象烏而有三趾,陽之類,其數奇。月者,陰精之宗,積而成獸,象兔,陰之類,其數耦。 《釋名》:「律,述也;所以述陽氣也。」 蔡邕《獨斷》,「五祀之別名。門,秋為少陰,其氣收成,祀之於門。」祀門之禮:「北面設主於門左樞。戶,春為少陽,其氣始出生養,祀之於戶。」祀戶之禮:「南面設主於門內之西行。冬為太陰,盛寒為水,祀之於行,在廟門外之西,拔壤厚二尺,廣五尺,輪四尺,北面設主於拔上。竈。 夏為太陽,其氣長養,祀之於竈。」祀竈之禮:「在廟門外」之東,先席於門奧西,東,設主於竈陘也。中霤,季夏之月,土氣始盛,其祀中霤。霤神在室。祀中霤,設主於牖下也。 《參同契》,「日月懸象章。天地媾其精,日月相撢持。雄陽播元施,雌陰化黃包。」 《水火情性章》「舉水以激火,奄然滅光明。日月相薄蝕,常在朔朢間。水盛坎侵陽,火衰獨晝昏。陰陽相飲食,交感道自然。」 《陰陽精氣章》,「乾剛坤柔,配合相包。陽稟陰受,雄雌相須。須以造化,精氣乃舒。」 《養性立命章》「陽神日魂,陰神月魄。魂之與魄,互為室宅。」 《男女相胥章》:月受日化,體不虧傷。陽失其契,陰侵其明。晦朔薄蝕,掩冒相傾,陽消其形,陰陵災生。 《法象成功章》「寅申陰陽祖兮,出入復終始。循斗而招搖兮,執衡定元紀。」 《人物志》。聰明者,陰陽之精。陰陽清和,則中叡外明。 《周易略例》明彖。夫少者,多之所貴也;寡者,眾之所宗也。一卦五陽而一陰,則一陰為之主矣。五陰而一陽,則一陽為之主矣。夫陰之所求者陽也;陽之所求者陰也。陽苟一焉,五陰何得不同而歸之?陰苟隻焉,五陽何得不同而從之?故陰爻雖賤,而為一卦之主者,處其至少之勢也。 《翼莊》:「天地陰陽對生也,是非治亂互有也,將奚去哉?」〈又〉誰得先物者乎哉?吾以陰陽為先物,而陰陽者,即所謂物耳,誰又先陰陽者乎?吾以自然為先。 《枕中書》:「天失陰陽,水旱不節。人失陰陽,神根命竭。」《天隱子安處篇》:天地之氣,有亢陽之攻肌,淫陰之侵體,豈不防慎哉。 《元真子鸑鷟篇》:「空之寥曰,濛同茫唐,青冥蒼茫,廓兮而。」包天裹地,誕陰育陽,其孰能大乎?吾之大乎哉。 《濤之靈篇》,影之問乎光曰:「吾昧乎體之陰,君昭乎質之陽。」 《譚子化書》:「陰陽相搏,不根而生芝菌;燥濕相育,不母而生蝤蠐。是故世人體陰陽而根之,斆燥濕而母之,無不濟者。」 《宋史天文志》:「六甲六星,主分陰陽,配節候。」〈又〉《三公》三星,皆主宣德化,調七政,和陰陽之官也。〈又〉三台六星,兩兩而居,一曰泰階,所以和陰陽而理萬物也。 《樂志》:「凡言樂者必曰鐘鼓,蓋鐘為秋分之音而屬陰,鼓為春分之音而屬陽。」 《關氏易傳》:「天生於陽,成於陰,陰成則陽去。生於陰,成於陽,陽成則陰去。六爻初上無位者,陰陽相去者也。」〈又〉《陰陽三五》,一五而變七十二候,二五而變三十六旬,三五而變二十四氣。 《漁樵問對》漁者問樵者曰:「小人可絕乎?」曰:「不可。君子稟陽正氣而生,小人稟陰邪氣而生。無陰則陽不成,無小人則君子亦不成,唯以盛衰乎其間也。陽六分則陰四分,陰六分則陽四分,陰陽相半,則各五分矣。 由是知君子小人,四時有盛衰也。」 《埤雅》:「蟋蟀之蟲,隨陰迎陽。」〈又〉古文「雲」字作云,象雲回轉之形,其上從二。二者,天中之陰也。天中之陰,應之於上,故地中之陽,升而為雲。 《袪疑說》筮以蓍古法也。近世以錢擲爻,以錢之有字者為陰,無字者為陽,故兩背為拆,兩字為單。朱文公以為錢之有字者為面,無字者為背。凡物面皆屬陽,背皆屬陰。或謂古者鑄金為貝,曰刀、曰泉,其陰或紀國號,如鏡陰之有款式也。一以為陰,一以為陽,未知孰是? 《爾雅翼》:蘘荷宜在林木陰下,故古人云:「蘘荷依陰,時藿向陽。」 鶴感於陽,故知「夜半」;鸛感於陰,故知「風雨。」 螳螂,小暑後五日而生,所應者微陰。 《靈龜文》「五色,似玉似金,背陰向陽。」 《易學啟蒙》木陽而金陰,亦猶視陽而聽陰也。 《夢溪筆談》:「六壬四月將曰傳送。」傳送者,四月陽極將退,一陰欲生,故傳陰而送陽也。 《西溪叢語》:「日者眾陽之母,陰生於陽,故潮附之於日也。月者太陰之精,水乃陰類,故潮依之於月也。是故隨日而應月,依陰而附陽。」 「《揲》《蓍》」之法,用老陽老陰多少之數求之,即偏而不均,若以奇偶之數求之,最為精妙,「三奇老陽,三偶老陰,一奇兩偶少陽,兩奇一偶少陰。」 《易潛虛》,隆,盛也。一陽之進,必盛於夏,是謂隆暑,陰則生矣。一陰之進,必底於寒,是謂隆冬,陽亦形焉。〈又〉五爻暑至陰生,寒極陽萌。「君子畏盈,小人怙成。」 「齊」,中也。陰陽不中,則物不生。 《經外雜抄》: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注云:「陽氣根於陰,陰氣根於陽。無陰則陽無以生,無陽則陰無以化。全陰則陽氣不極,全陽則陰氣不窮。 水為陰,火為陽,陽為氣,陰為味。」 年四十而陰氣自半也,起居衰矣。 《路史循蜚紀》:「天陽而地陰,魂陽而魄陰,是故智氣歸天,而體魄則歸地。神陽而鬼陰,君子陽而小人陰,是故正直為神,而憸險則為鬼。德陽而欲陰,男陽而女陰,是故德盛成男,欲盛成女。禽陽而獸陰,老陽而釋陰,是故『釋』」誤「多毛」,「老」誤「多羽。」 《因提紀》「五月旱。」熯《熯》,人知為暑也,而陰實生之。十月冰霰,人知為寒也,而陽實始之。〈又〉男十月毓於寅,女十月毓於申。申為三陰,寅為三陽,故年運起焉。 《襌通》紀律準《乾》,呂準《坤》。是故六陽乘位而始於《復》,六陰乘位而始於《姤》。陰成於《坤》,陽成於乾。乾卦巳而位亥,坤位申而卦亥。亥者,乾坤之交,陰之極而陽之所繇始也。 樂者,陰陽之和也。聖人者,協陰陽之聲,制其器以宣其和而已。琴瑟者,樂之本和者也。琴統陽,瑟統陰,以陽佐陰,不可易也。是故登歌,惟王備琴瑟,諸侯則有瑟而無琴,《燕禮》登歌有瑟而已,所以別於王也。瑟惟陰也,故朱襄鼓五絃之瑟而群陰來;琴惟陽也,故虞氏鼓五絃之琴而南風至。陰陽之應,各從其類,是以伯牙鼓琴而馬仰秣,瓠巴鼓瑟而魚出聽。魚水物而馬火物,以類應也。楊泉曰:「琴欲高張,瑟欲下聲,數不踰,琴以佐陽也。陽主生,故其情喜,陰主殺,故其情悲,陰陽并毗,則寒暑不成而四時忒矣。此帝女之鼓瑟,所以動陰聲而悲不能克也。」 《梅譜》:花屬陽而象天,不屬陰而象地。〈按不音跗〉《容齋續筆》:「史傳稱百六陽九為戹會」,以《曆志》考之,其名有八,初入元百六,曰陽九,次曰陰九。又有陰七、陽七,陰五、陽五、陰三、陽三,皆謂之災歲。大率經歲四千五百六十,而災歲五十七,以數計之,每及八十歲則值其一。今人但知陽九之戹,云經歲者,常歲也。 《容齋三筆》:「坎位正北,當幽陰肅殺之地,其象於《易》為水為」月。董仲舒所謂「陰常居大冬,而積於空虛不用之處,然而謂之陽。離位正南,當文明赫赫之地;於《易》為日、為火。」仲舒所謂陽常居大夏,而以生育長養為事,然而謂之陰,豈非以陰生於午,陽生於子故邪?司馬正云:「天是陽,而南是陽位,故木亦是陽,所以木正為南正也。火是地正,亦稱北正者,火數二」,二地數地陰主北方,故火正亦稱北正。究其極摯,頗似難曉,聖人無所云。古先名儒以至於今,亦未有論之者。 虞喜《天文論》漢《太初曆》十一月甲子夜半冬至云:「歲雄在閼,逢雌在攝提格,月雄在畢,雌在觜,日雄在子。」又云:「甲,歲雄也,畢,月雄也,陬,月雌也。」大抵以十干為歲陽,故謂之雄;十二支為歲陰,故謂之「雌。」 《蠡海集》:雲為陽用,故龍騰則雲起;風為陰用,故虎嘯則風生。或以雲為陰,風為陽者,謂其體也。葢!雲乃陰之體,升而為陽之用;風乃陽之體,散而為陰之用。是以雲起也,石必滋;風行也,土必燥。 雲為陽,陽生施;雨為陰,陰生化。陽施而陰化,故雲密則雨降。陽施而陰不能化,則有雲而無雨。未有陽不施而陰能化者,故有雨則未嘗無雲也。是以《易》曰:「雲行雨施。」蓋陽可攝陰,陰不能強陽也。 雪為陰之極,全得水之成數。雪花每每皆六出。霜雪者,雨露之凝結,水從金生,氣盈而見母,是以霜雪色皆白也。 北斗位北而得七,為火之成數。南斗位南而得六,為水之成數。此乃陰陽精神交感之義也。日生於東,乃有西酉之雞;月生於西,乃有東卯之兔。此陰陽魂魄往來之義也。 或問曰:「夏月龍行,雨餘月否者何?」答曰:「雨,陰從地生。 夏日陽極在上,陰豈能生而升乎?不升則不降。龍潛湫潭幽陰之處,一動而出,陰氣得附之以升,既升必降,散而為雨。故夏日之雨則龍行也。」 諺云:「月如仰瓦,不求自下;月如張弓,少雨多風。」葢!月有九行,月行八道,青、白赤黑各二道,皆出入於黃道之中,故曰九行。道不中而過南,則為陽道;道不中而過北,則為陰道。行陽道則旱,行陰道則潦。月借日為光,月生如仰瓦,則行陰道;如張弓,則行陽道也明矣。 陽經而陰緯,經之體縱,緯之體橫。故天之度為經縱,五星之纏為緯橫。縱為經而靜,故列宿曰「經星。」橫為緯而動,故五星為緯星也。 地為天之平,地半以上,《氣》陽主之;地半以下,《水》陰主之。 地之上陽也。客陰來,脅和而為雨。地之下陰也。客陽來,脅散而為風。故雨從天降。風從地生。 陽無形,陰有形,故陽散而為風,陰蓄而為水。 陽氣出乎地之上為風,風燥物;陰氣潛乎地之下為水,水濕物。風則無形,水則有形也。 陽之數一三五七九,陰之數二四六八十。蓋陽之數有首而無尾,陰之數有尾而無首。是以陽會於首而不至於足,陰會於足而不至於首也。 人與畜,凡動物血皆赤者,血為陰,屬水,《坎》為水,中含陽,血色赤,所含者陽也。《離》中之交,生氣之動也。去體久即黑,熟之亦黑,返本之義也。 凡人之身,人中至尾閭,為督脈,屬陽;齦交至會陰,為任脈,屬陰。兩臂表為陽,裏為陰,在身之上應天,傾西北,故臂斂歸內;兩股外後為陽,內前為陰,在身之下應地,不滿東南,故膝屈向後。身之上象西北,法天為陰不足;身之下象東南,法地為陽不足也。 耳目為陽也,故便左;手足為陰,故便右。亦天地之義爾。 男得陽氣根於子,女得陰氣根於午。男子之生也,抱母向於子,女子之生也,負母向於午也。或曰:「男生必伏,女生必偃。」謂男陽氣在背,女陽氣在腹。予以為非陽氣也,乃生氣也。男氣盛於陽,女氣盛於陰,背為陽,腹為陰,觀溺水而死者可知矣,男伏而女偃。 人之夢,非神與物交,乃魂與物接。蓋開目為陽,魂居其位;閉目為陰,魂離其位,則有時乎與物接,故「寢而夢生」焉。 「天之氣為陽,陽必降;地之氣為陰,陰必升。」故人身手足三陽,自手而頭,自頭而足;手足三陰,自足而胸腹,自胸腹而至於手。此陽降而陰升,明矣。 「四根三結」之說者,手與頭并胸腹及足為十二經之根,皆在於此四處始,故曰「四根」也。手之三陽結於頭,足之三陽結於足,足之三陰結於胸腹,手之三陰結於手,蓋手足各有三陰三陽,必同結於一處,故曰三結也。又有一說,手三陽一根也,手三陰一根也,足三陽一根也,足三陰一根也,豈非四根乎?太陽為開,陽明為闔。少陽為樞。陽之三結也。太陰為開。厥陰為闔。 少陰為樞。陰之三結也。是為「四根三結矣。」 「天氣通於鼻,地氣通於口,鼻受氣,口受味。天陽有餘,故鼻竅未嘗閉;地陰不足,故口嘗閉」,必因言語飲食而方開也。 「人身之肝位在於右,而脈胗卻見左手,脾位在於左,而脈胗卻見右手,此亦陰陽互藏其宅」之義也。 「人之受氣而生,則先生鼻,鼻通肺,肺主氣也。男為陽,陽生於子;女為陰,陰生於午。榮衛之行,子丑循膽肝,午未循心小腸。是以男子生鼻之後,目即生焉,目應肝膽;女子生鼻之後,舌即生焉」,舌應心小腸,目現於體外,陽之用也。舌隱於體內。陰之用也。 肝沉而肺浮,《難經》已詳言之。然肝為木,少陽之象也;肺為金,少陰之象也。陰金反居上,陽木反居下者,葢陰生於午,在上而趨下;陽生於子,在下而趨上也。是以肺處上而肝處下,魂魄交互以往來,心為太陽,附於少陰肺;腎為太陰,鄰於少陽肝。故肺形朝前,居陽分也;肝形向後,居陰分也。 「河以北,坎位也,故其人多內實。江以南,離位也,故其人多內虛。」內實者,陽在內宜寒瀉,內虛者,陰在內宜溫補。 人之身隨二氣以相感,冬之日坎用事,陽在內,喜嗜熱物,滋其陽也。夏之日離用事,陰在內,喜嗜冷物,益其陰也。各從其類耳。 「人之毛,乃血之餘。三陽之毛,皆顯於首。」太陽之毛,髮也;少陽之毛,眉也;陽明之毛,鬚也。太陽居上,少氣多血,故髮自幼即有而日能長;少陽居中,多氣少血,故眉自幼即有而不能長;陽明居下,多氣多血,故鬚既壯始有而亦能長。以是知緣血然也。婦人無鬚者,葢衝脈並陽明行月事以時去,使陽明之血不能充,不能充則血虛矣,由血虛,所以鬚不生也。宦者傷其厥陰之絡,耗其陽明之血,故無鬚也。而天宦之人,則陽明之血元不足也。三陰之毛,皆潛於體,太陰,指毛也;少陰,腋毛也;皆多氣少血,故不能盛;厥陰,陰毛也;厥陰,少氣多血,而獨能盛,然三陰之毛幼皆無,既壯而後始生也。 或問:「人身背為陽,腹為陰,何也?」曰:「此法天地之義也。」背在後以應北,北子位,陽生於子之象焉。腹在前以應南,南午位,陰生於午之象焉。 鳥之咮方者,趾方近於陰,故夜不眠而能飛鳴;鳥之咮尖者,趾尖純於陽,故夜宿而不能飛鳴鳥咮尖而能夜飛鳴者,色純於陰也。若鴉頸既白而不純,故夜不能飛鳴也。水鳥稟於陰,是以鸛鶴夜亦飛鳴。 凡卵皆白在外而黃在內,及抱成形,則黃變居外,白變居內矣。何以知其然?觀夫雞、鵝、鴨在殼內生毛者,俱黃毛;其飛禽外生毛者,身與吻俱黃,可驗。此蓋太極之前陰包陽;太極之後陽包陰也。 鼠之前爪四指,陰也;「後爪五指」,陽也。故為「陰陽之始終。」龜之前後爪,亦同於鼠,故為陰陽之大用。 飛禽皆屬陽,故晝飛鳴而夜棲宿。然烏獨夜飛鳴者,色黑屬陰,從其類也;鸛鶴夜飛鳴者,水鳥含陰,從其性也。 「走獸皆屬陰,故夜動而晝伏。」然獨猿猴不分晝夜者,緣食果實而居林棲樹,兼乎陽也。 飛禽為陽,皆食果穀,得天陽之氣也;走獸為陰,皆食芻槁,得地陰之氣也。故「飛禽巢居,走獸穴居。」 水族乃陰中之陽,何以知其然歟?蓋羽禽卵生者,陽也,水族亦多卵生,剛在外之物皆陽者,螺蚌龜鱉、蝦蟹皆殼在外,陽之氣輕而虛。鳥得陽氣多,故羽翎皆空管,是以能高飛;魚乃陰物,而得陽氣多,故腹內生脬,是以能浮躍。魚目晝夜不瞑,因知其為陰物而得陽多者也。 蟬近陽,依於木,以陰而為聲,蟬則腹板鳴;蛩近陰,依於土,以陽而為聲,蛩則背翅鳴。蟬,陽性和,此息而彼作蛩;陰性妬,相遇必爭。𩰚,人為陽,物為陰,陽數自一而至九無尾,陰數自二而至十有尾,故人無尾而物皆有尾也。 陽奇陰耦,奇縱耦橫。陽為人,得奇數;陰為畜,得耦數。 奇數縱,故「人首直」;耦數橫,故「畜首橫」也。 或問曰:「獸有尿,禽無尿,何也?」答曰:「獸得陰數,陰數無始,為無上,故無翼。禽得陽數,陽數無終為無下,故一竅而無尿也。」 坎離交互:坎本陽,卻為月;離本陰卻為日。《葢》。月含陽故有兔;日含陰故有雞;雞兔乃東西之對待,是曰坎離,為二氣之交互也。 陰錯陽差有十二日葢,六十甲子分為四段,自甲子、己卯、甲午、己酉各得十五辰,甲子之前三辰,值辛酉、壬戌、癸亥為陰錯,己卯之前三辰,值丙子、丁丑、戊寅為陽差,甲午之前三辰,值辛卯、壬辰、癸巳為陰錯,己酉之前三辰,值丙午、丁未、戊申為陽差。蓋四段中每段除十二辰,各餘三辰,三四亦得十二辰,是為陰錯陽差也,甲子、甲午為陽辰,故有陰錯,己卯、己酉為陰辰,故有「陽差」也。 又一說,甲子、甲午、己卯、己酉之前各三辰者,以天干配地支,一周之後所餘三辰也。甲配子而歷盡於乙亥,故丙子、丁丑、戊寅為陽錯。己配卯而歷盡於庚寅,故辛卯、壬辰、癸巳為陰差也。丙午、丁未、戊申為陽差,辛酉、壬戌、癸亥為陰錯者,就甲午、己酉上,同此類推。 十二肖屬子為陰極,幽潛隱晦,以鼠配之,鼠藏迹;午為陽極,顯易剛健,以馬配之,馬快行。丑為陰,俯而慈愛,以牛配之,牛舐犢。未為陽,仰而秉禮,以羊配之,羊跪乳。寅為三陽,陽勝則暴,以虎配之,虎性暴。申為三陰,陰勝則黠,以猴配之,猴性黠。卯酉為日月二門,二肖皆一竅,兔舐雄毛則孕,感而不交也。雞合踏而無形,交而不感也。辰巳陽起而變化,龍為盛,蛇次之,故龍蛇配辰巳。龍蛇者,變化之物也。戌亥陰斂而持守,狗為盛,豬次之,故狗豬配戌亥。狗豬者,鎮靜之物也。 或云:皆取不全之物,配肖屬者,非也。庶物萬類,豈特十二哉,況無義理,不足信也明矣。 十干:「甲」,萬物之始,生氣之原。草木初生,破土而出,必有兩葉,葉中透氣,故「甲」字象形,如兩葉相抱也。「乙」,甲陽;乙陰,甲既出而陽已露於上根,必下盤以為固,故 「乙」字亦象形,如草木之根屈曲也。丙火炎上而銳長養於南離,炳然而煥爛,乃其盛也,下虛而上齊,故丙 丁之字皆平頭。丁丁者,壯也。萬物至盛夏,莫不皆壯,居正陽之位,適足與陰相當,故丁又有相當之義。戊,萬物依土而生,四行依土而立。戊配陽土,戊茂也,物得而茂,又茂有成之義,故能為物之始終。己為陰土,不能獨為,必因陽以用,起己巳也。依陽而起,從陽而已,亦始終之義爾。庚西方金氣,為秋。萬物歷《離》明燥極,至秋金則微陰始生,物得更甦。庚者更也,辛者新也,金為成實物,至秋而收斂,變陽而為陰,一新之意存焉。壬物無終絕之理,將盡必復生,北方冬水,物氣將盡,故先含生意。壬者妊也,物至此而懹妊也。癸者揆也,物出有歸,閉藏為終,終遂天真,同歸一揆也。 十二支子為一陽,北方至陰,一陽至萌,生氣之端。故子者孳也,以含孳育之義。丑者紐也,微陽雖生而體尚弱,未免艱澀,故紐結而未能舒也。寅居東北,陰陽之交,離陰而詣陽,敷布而條暢。寅者演也,萬物至此而廣演矣。卯位正東,日出之所,融和之方,物至此而咸得茂盛。卯者茂也。辰者震也,陽氣至此已盛,陽主動,動則變化生焉,物皆得遂其所也。巳為純陽,居於生長之方,萬物盛起,氣浮於表,故曰「巳者起也」,午者陽已極而陰初萌,陽由於上,陰潛於下,有相忤之意。 又曰「午者大也,物至此而無不大也。」未陽已過盛而陰漸臨,陰陽交際已成實也,物既實則有味存焉,未者味也,申氣歷南維而陽極,至西南而陰始回,陰陽既調,物情得伸,故申者伸也,酉者酋也,陰之首也,是以夷狄之帥為酋長。陰氣收斂萬物,猶緒也。戌者滅也,陽氣至此而將滅。九月霜隕木衰,水泉即涸也。亥純陰既極,物無終盡,荄核獨存,荄根也,核種也。莖葉雖敗,根種自存,生生之義也。 火隨五行而發見,有陰陽之分焉。陰則有形而無質,陽則形質皆全備。水土陰也,巨海夜有火光,曠野夜有燐火,近之則方無,乃有形無質者也。金木陽也,鑽斫竹木而生,戛擊金石而出,皆能焚燎,乃有形復有質,形質全備者也。故曰:「有陰陽之分焉。」 「水火乃陰陽之極,坎離之象著《坎》內含一陽生氣也,故水中能容物。離中含一陰死氣也,故火中不容物。」或問曰:「後天之數,又何所取起?」答曰:「數用陽生而陰成,陰生而陽成。壬子陽一生,癸亥陰六成,一六水之生成也。丁巳陰二生,丙午陽七成,二七火之生成也。 甲寅陽三生,乙卯陰八成,三八木之生成也。辛酉陰」四生庚申陽,九成四九,金之生成也。辰戌陽五生丑未陰十成五十,土之生成也。獨遺戊己土,以百數歸之,用包眾數,為該括之司,所囊五行也。 植者,陰物也。故天以清氣滋之,雨露是也。動者,陽物也。故地以濁味養之,食飲是也。 動物屬陽,氣在上,故「呼吸出口鼻。」植物屬陰,氣在下,故「根荄藏地中。」 「大冶之中,盛夏必凍。大海之中,夜黑有光。」以真離真《坎》之義也。陽極之《離》,中有真陰;陰極之《坎》,中有真陽故也。 夫陰陽者,氣聚成形,形成為質。形成猶柔,至質方剛。 形未能動,質具方動。海沫之結,石乳之凝,皆先柔而後剛。「含胎之腹,抱伏之卵,皆先靜而後動。」此「天一生水,地二生火」之義矣。魄始聚而魂隨之,形質具而魂魄交,然後各得其所以為生,此「天三生木,地四生金」之義也。「體全以成性,理具以為物」,此「天五生土」之義也。是以太極未分之前,萬事萬類一源,故曰:「陰陽一太極」也。 「水居地上,陽分精浮而附於天為氣。氣行乎天,氣潛地下,陰分精浮而附於地為水。水行乎地。氣陽也,始於東而盛於南;水陰也,始於西而盛於北。天行陽分,自東升而西沉;天行陰分,自西沉而東升。沉則氣化水,升則水化氣。大海不盈溢者,氣之精浮於地。水生於西北,而止息於東南;氣生於東南,而降墜於西北。」氣不輸精,則萬物為之枯槁,水不輸精,則巨海為之泛溢。「是故氣輸精於地,水輸精於天。」「水之流必歸於東南」者,天地之形西北高而東南低,水皆發於西北而聚於東南;氣之行必歸於西北者,日月之躔東南壯而西北殘,氣皆發於東南而聚於西北。陰陽升降之義,氣也水也,一體而二用。 「月為陰,主乎水。日為陽,主乎氣。月行至於子午之位則極盛,故潮汐生焉;日行至於子午之位則極盛,故寒暑甚焉。」夏為陽,夏之日午為酷暑。冬為陰,冬之夜半為嚴寒。 六氣布於地支,而陽有太陽、陽明、少陽,陰有太陰、少陰、厥陰。然陽曰陽明,陰曰厥陰,葢以循行差次而立義。緣陽明居於太少之間,故為陽明;乃二陽相交以為明;厥陰居於太少之後,故為厥陰。厥者,極盡之謂也。 或問曰:「三春九夏之說,又曰三冬九秋者何?」答曰:「《易》於東北為陽,南西為陰,故有三冬三春九秋九夏。三為陽始,九為陽終,始為陽中之陽,終為陽中之陰故也。仍有三秋之說者,春為陽始,秋為陰始,所以始皆稱陽,數至於冬則不稱九,夏則不稱三也。」 《輟耕錄》:唇之上何以謂之人中,若曰人身之中半,則當在臍腹間。蓋自此而上,眼耳鼻皆雙竅。自此而下,口暨二便皆單竅。三畫陰,三畫陽,成泰卦也。 人稟天地五行之氣,以生手三陽三陰,足三陽三陰,合為十二經,以環絡一身,往來流通,無可間斷,其胍應於兩手三部焉。蓋胍以肉為陽,衇以血為陰;浮者為表為陽,沉者為裏為陰;遲者為陰主寒,數者為陽主熱。 《凝齋筆語》:陽主笑,陰主哭,故「同人號。」咷指六二,笑指九五也。 「罍尊陽也,在阼犧尊陰也,在西堂上,以陽為主也。縣鼓陽也,在西應鼓陰也,在東堂下,以陰為主也。」《庸齋日記》:「伏羲八卦,初畫以奇偶分兩儀,蓋陰陽立象之大辨也。因陰陽二體,又以太少分四象,只就第二畫以陽之陽曰太陽,陽中之陰曰少陰,陰之陰曰太陰,陰中之陽曰少陽。及三畫已成,則名為八卦,而上畫又各有陰陽。《震》初一陽而上二陰,陰猶盛也。《離》上下二陽而一陰在內,陰猶中也。《兌》二陽在下一陰在上,陽類進而陰將消,至乾則純陽矣。《巽》初一陰而上二陽,陽猶盛也。坎上下二陰而一陽在內,陽猶中也;《艮》二陰在下一陽在上,陰群興而陽將伏,至坤則成陰矣。」此俱以象畫取次定位也。又《易》只是陰陽,陰陽盡天地之道矣,故曰「一陰一陽之謂道。」太極者,陰陽之本;動靜者,陰陽之機。天地者,陰陽之體;健順者,陰陽之德;生成者,陰陽之功。消長進退,屈伸往來,則皆陰陽互根相襌之妙用,無他事也。 《崔後渠集》:「流者,陽也;凝者,陰也。陰生物,非陽運之則弗能。故陽得陰而行,陰得陽而靈。若曰陰陽一氣爾,人死而魂魄離者,何居?」 耄餘雜識太極動而生陽,靜而生陰,生則自無而有也。故釋之者曰:「陽非至此而後有,陰非至此而後有。」盍亦曰動而為陽,靜而為陰者之免於分疏也。《易》曰:「一陰一陽之謂道矣。」又曰:「陰陽不測之謂神。」不測則有無俱泯,神則無事於言矣。故曰「大易不言有無。」離為火,離二陽在外,一陰在內,凡爻二畫者謂之陰,故曰:「離中虛。」坎為水,《坎》二陰在外,一陽在內,凡爻一畫者謂之陽,故曰:「坎中滿。」火無體,附麗而見,離者麗也,火以用行,故外光。水有形,就下而流,坎者,陷也,水以體行,故內照。 陰陽二氣氤氳交互,則能為雲作雨,或陰氣少而陽多,或陰氣多而陽少,皆不能為雨。《小畜》之五陽一陰,陰氣少也;《小過》之四陰二陽,陽氣少也。故皆不雨。 《楊升菴集》:「冬至陰極陽生,桃梅李杏花皆五出;夏至陽極陰生,威靈仙鹿蔥射干淨瓶蕉梔子花皆六出來。」《瞿唐集》:「陰陽之氣如一箇環,動靜無端,陰陽無始,未」曾斷絕,特有消息盈虛耳。朱子說「陽無驟至之理」,又說「『一陽分作三十分」云云。雙峰饒氏說「《坤》』字介乎《剝》《復》二卦之間」云云,通說零碎了,似把陰陽之氣作斷絕了,又生起來。殊不知陰陽剝復就是月一般,月原不曾絕,斷止有盈缺耳。 《辛天齋集》:一陰一陽之謂道,聖人安能取吾心之陰而盡去之?一陰一陽之謂道,聖人又安能取世道之陰而盡去之?一斡旋焉,則陰其為吾心之沉潛乎?陰其為世道之恬靜乎?然則陰不可抑歟?曰:「斡旋者,抑之也。」抑之則陰亦善矣,所以為沉潛,為恬靜也。不抑之方為惡,蹢躅之孚能免哉?噫非獨立萬物之表者,安足以議此。 「先天與《洛書》」而並觀;則陽善而陰惡;陽治而陰亂;與《河圖》而並觀;則陰陽皆為善也。天德純而王道普,人事純而化機符; 《蒙泉雜言》:「竅,陰也,其數十,而用者九。指陽也,其數十,其一無名而附於中,陰陽各虛其一也。天數五,地數五。五十者,天地之數。虛其一者,道也。」 《乾》左旋,陽進交於陰也。《坤》右轉,陰進合於陽也。陰陽交,萬化生也。 血,少陰也,金也,故其氣腥。尿,太陰也,水也,故其氣臊。 髓,少陽也,木也,故其氣羶。屎,太陽也,火也,故其氣臭。 津隱於舌,通於脾,故其氣香。 乾離艮巽,巽為陽之終;坤坎兌震,震為陰之終。震巽者,陰陽之交會也。 徐渭《游泄五記》「是觀也,洞巖奇於陰,五泄奇於陽,而七十二峰兩壁夾一壑,時明時幽,時曠時逼,奇於陰陽之間 陰陽部外編 《古三墳》:山墳潛山陰。陰君土,陰臣野,陰民鬼,陰物獸,陰陽樂,陰兵妖,陰象冬。〈注〉「深潛其山」,陰之象也。地德廣大,為陰君也。野分地理,故為陰臣也。人死曰「鬼」,陰之民也。「獸行於地」,陰之物也。樂本聲音,為陰之陽也。 陰告人主,厥罰妖異也。冬主閉藏,陰之象也。 連山:陽,陽君天,陽臣幹,陽民神,陽物禽,陽陰禮,陽兵譴,陽象夏。〈注〉「山之相連」,如陽氣也。「天覆群物」,陽之君也。「十幹相配」,陽之臣也。「神變萬物」,陽之民也。「禽飛戾天」,陽之物也。「禮主卑己」,陽之陰也。「天垂譴象」,陽之兵也。「夏長萬物」,陽之象也。 《錄異記》:「袁起者,後漢時湘中人。忽醉,三日始醒,皆聞酒氣,自言與天人飲。後任漢陽令,逆說豐儉有驗,日判陽,夜判陰。」 《海錄碎事》:「方丈西北有陰成大山,滄浪西有陽長大山,此陽九百六之標揭,百六之運將至,即陽長水竭,陰成水架。陽九之運將至,則陰成水竭,陽長水架。 |
虚阁网(Xuges.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