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类书 > 古今图书集成·乾象典 | 上页 下页 |
第四十三卷 |
|
▼月部杂录 《易经·小畜上九》:“既雨既处,尚德载,妇贞厉。月几望,君子征凶。”〈程传〉月望则与日敌矣。几望,言其盛将敌也,不已则将盛于阳而凶矣。于几望而为之戒曰:“妇将敌矣,君子动则凶也。”几望,将盈之时,若已望,则阳已消矣。尚何戒乎! 《归妹》六五,帝乙归妹,其君之袂,不如其娣之袂良。月几望,吉。〈程传〉月望,阴之盈,盈则敌阳矣,几望未至于盈也。五之贵高,常不至于盈,极则不亢其夫,乃为吉也。 《中孚》六四:“月几望,马匹亡,无咎。”〈大全〉方氏曰:“月几望”,不处盈也。以阴居阴,履柔处正,不敢敌阳,此人臣功业已盛,而不敢居其盛者,故为“月几望之象。” 《书经周书洪范》“四五纪,一曰岁,二曰月。”〈大全〉临川吴氏曰:“月自合朔至来月合朔,凡二十九日六辰有奇,月与日一会也。以晦朔弦望定月之大小,是为一月之纪。” 《诗经齐风鸡鸣章》:“匪东方则明,月出之光。” 《东方之日章》“东方之月兮,彼姝者子,在我闼兮。”《陈风月出章》“月出皎兮,佼人僚兮。”〈又〉月出皓兮,佼人懰兮。〈又〉“月出照兮”,“佼人燎兮。” 《小雅·天保章》“如月之恒。”〈朱注〉《恒》,弦也。月上弦而就盈。〈大全〉孔氏曰:“八日、九日,月体大率正半,昏而中,似弓之张而弦直,谓之上弦。此取渐进之义,故云上弦,不言望。”《礼记·乡饮酒义》:“让之三也,象月之三日而成魄也。”〈陈注〉刘氏曰:“以月魄思之,望后为生魄。然人未尝见其魄,盖以明盛则魄不可见。月魄之可见,惟晦前三日之朝,月自东出,明将灭而魄可见;朔后三日之夕,月自西将堕,明始生而魄可见;过此则明渐盛,而魄不复可见矣。盖明让魄则魄现,明不让魄则魄隐。” 《易乾凿度》:月,坎也,水魄,圣人画之,二阴一阳,内刚外柔。坎者,水天地脉,周流无息,坎不平月,水满而圆,水倾而昃,坎之缺也。月者,阙水道,圣人究得源脉,浰涉沦涟,上下无息,在上曰汉,在下曰脉。潮为浍,随气曰濡,阴阳礡礉为雨也。月阴精,水为天地信,顺气而潮。 潮者,水气来往,行险而不失其信者也。 《尚书·考灵耀》,月合地统。 《诗》推度灾“月,三日成魄,八日成光。蟾蜍体就,穴鼻始萌。” 《春秋·感精符》:“月,太阴之精,海蚌食其光,生珠。” 《春秋·孔演图》:“蟾蜍,月精也。” 《春秋·元命苞》:“月之为言阙两,设以蟾蜍与兔者,阴阳双居,明阳之制阴,阴之倚阳。” 《礼斗威仪》:“政太平则月圆而多辉,政升平则月清而明。”〈又〉《政颂》平则赤明,政和平则黑明,政象平则白明。 〈又〉“君乘土而王”,其政平,则月圆而多晕。 《洛书·甄耀度》:“月者,阴之精,地之理。” 《三坟》书山坟象臣月。 《形坟》“月,天夜明。”〈又〉《月地斜曲》。〈又〉《阴形》:“月,天月淫,地月伏辉,日月代明,山月升腾,川月东浮,云月藏宫,气月冥阴。”〈又〉《月山斜巅》。〈又〉“月川”《曲池》。〈又〉月云:《素雯》。〈又〉《月气夜圆》。 《管子四时篇》:“北方曰月,其时曰冬,其气曰寒,寒生水与血,其德淳越,温怒,周密,其事号令修禁,徙民令静止,地乃不泄,断刑致罚,无赦有罪,以符阴气大寒乃至,甲兵乃强,五谷乃熟,国家乃昌,四方乃备,此谓月德。月掌罚,罚为寒。” 《关尹子五鉴篇》:“纷纷想识,皆缘有生,曰想曰识。譬如犀牛望月,月形入角,特因识生,始有月形,而彼真月,初不在角,胸中之天地万物亦然,知此说者,外不见物,内不见情。” 《文子上德篇》:“月望日夺光,阴不可以承阳。” 《范子》:“月者,尺也;尺者,纪度而成数也。” 《尸子》:“使星司夜,月司时”,犹使鸡司晨也。 《吕子精通》篇:“月也者,群阴之本也。月望则蚌蛤实,群阴盈;月晦则蚌蛤虚,群阴亏。夫月形乎天,而群阴化乎渊。” 《勿躬》篇:“圣王之德,融乎若月之始出,极烛六合,而无所穷屈。” 《淮南子天文训》:“积阴之寒气为水,水气之精者为月。”〈又〉月者,阴之宗也。是以月虚而鱼脑减,月死而《蠃蛖膲》。〈又〉方诸见月,则津而为《水坠形训》,“蛤蟹珠龟,与月盛衰。” 《览冥训》,“画随灰而月晕阙。”〈注〉以芦草灰圜画,缺其一面,则月晕亦缺于上。 方诸取露于月。 《说林训》:“明月之光,可以远望,而不可以细书。”〈又〉《百星之明》,不如一月之光。 扬子《修身》篇:“三年不目,月精必蒙。” 《十洲记》:“冬至后月养魄于广寒宫。” 《新论》:“箕丽于月而飘风起。”〈又〉将以权决为本,卒以齐力为先。是以列宿满天,不及胧月,形不一,光不同也。 《论衡》:“涛之起也,随月盛衰小大,满损不齐,同如子胥为涛,子胥之怒,以月为节也。” 《风俗通义》:吴牛望见月则喘,使之苦于日,见月怖喘矣。〈按太平御览云云按风俗通今本无〉 张衡《灵宪》:“月者,阴精之宗,积而成兽,象兔阴之类,其数耦。” 《参同契》。圣人上观章,三日出为爽,震庚受西方。八日兑受丁,上弦平如绳。十五乾体就,盛满甲东方。蟾蜍与兔魄,日月气双明。蟾蜍视卦节,兔者吐生光。七八道已讫,屈折低下降。十六转受统,巽辛见平明。艮直于丙南,下弦二十三。坤乙三十日,东北丧其朋。节尽相禅与,继体复生龙。壬癸配甲乙,乾坤括始终。七八“数十五,九六亦相应。四者合三十,阳气索灭藏。”《魏志·管辂传》注:“辂谓石苞曰:‘三五盈月,清耀烛夜,可以远望,及其在昼,明不如镜’。” 《晋书·天文志》:“北极五星,第一星,主月太子也。” 《博物志》:“兔舐毫,望月而孕,口中吐子。” 《禽经》:鹅卵月:〈注〉伏月卵则向月,取其气助卵也。 郭璞《省刑疏》:“月者属坎,群阴之府,所以照察幽情,以佐太阳精者也。” 《抱朴子》:“俗有见游云西行,而谓月之东行。”〈又〉《月初生》,如破环,〈又〉今月不及古月之朗。 《西京杂记》:“汉掖庭有月影台。” 《古今注》:“汉明帝时,太子舍人,作歌诗四章,以赞太子之德,二曰《月重轮》。” 虞喜《安天论》:“俗传月中仙人桂树,今视其初生,见仙人之足,渐已成桂树,后生。” 《拾遗记》:“嗽月兽,形似豹,饮金泉之液,食银石之髓,夜喷曰气,其光如月。轩辕时获焉。” 《南史·谢庄传》:孝武问颜延之曰:“谢希逸《月赋》何如?”答曰:“美则美矣,但庄始知隔千里兮共明月。”帝召庄,以延之答语语之。庄应声曰:“延之作《秋胡诗》,始知生为久离别,没为长不归。”帝抚掌竟日。 《谢弘微传》:弘微孙朏,胐次子。譓不妄交接,门无杂宾。 有时独醉,曰:“入吾室者但有清风,对吾饮者惟当明月。” 《世说》:刘尹云:“清风朗月,辄思元度。” 《唐书·仪卫志》:“大横吹部有节鼓二十四曲,二十一对月。” 《张志和传》:陆羽尝问:“‘孰为往来者’?对曰:‘太虚为室,明月为烛,与四海诸公共处,未尝少别也,何有往来’?”《王琚射经》:“左手轮指坐,腕弝弓箭,如怀中吐月之势。”《法苑珠林》依《立世阿毘昙论》有云:“云何黑半?云何白半?由日黑半由日。白半日恒逐月行,一日相近四万八千八十由旬,日日相离,亦复如是。若相近时,日月圆”被覆三由旬,又一由旬三分之一。以是事故,十五日月被覆则昼,是日黑半圆满。日日离月亦四万八千八十由旬,月日日开三由旬,又一由旬三分之一。 以是事故,十五日月则开净圆满,世闲则名“白半圆满”日月。若最相离行,是时月圆,世闲则说白半圆满。 日月。若共一处,是名合行,世闲则说黑半圆满。若日随月后行,日光照月光,月光粗故被照生影,此月影还自翳月,是故见月后分不圆。以是事故,渐渐掩覆,至十五日覆月都尽,随后行时,是名黑半。若日在月前行,日日开净亦复如是,至十五日具足圆满,在前行时,是名白半。《智度论》云:“一月或三十日半,或三十日,或二十九日半,或二十七日半,有四种月:一者日月,二者世间月,三者、月月,四者星宿月。”日月者,三十日半;世间月者,三十日;月月者,二十九日加六十二分之三十;星宿月者,二十七日加六十分之二十一。 闰月者,从日月、世闲月二事中出,是名十三月。或十三月名一岁,是岁三百六十六日,周而复始。 《酉阳杂俎》:“昆吾陆盐,周十余里无水,自生末盐。月满则如积雪,味甘;月亏则如薄霜,味苦,月尽则全尽。” 《云溪友议》:尉迟匡《塞上曲》云:“夜夜月为青冢镜,年年雪作黑山花。” 《摭言》:裴筠婚萧楚公女,问名未几,便擢进士第。罗隐以一绝刺之,诗曰:“细看月轮还有意,信知青桂近嫦娥。” 《云仙杂记》:皇甫湜称韩愈文曰:“穿天心,出月胁。”虞松方春以谓握月担风,且留后日;吞花卧酒,不可过时。 《书谱》纤纤乎“似初月之出天涯。” 《续博物志》:月上下弦之时,触酱辄坏,里俗忌之。 高诱注《淮南子》云:“方诸大蛤,熟摩拭令热,以向月则水生。”许慎《说文》曰:“诸,珠也。方,石也。” 日月蚀而私者,生儿则多疾。日月晦朔弦望而私者,生儿则愚痴。《瘖痖》朱草,状如小桑,栽长三四尺,枝叶皆丹汁如血,朔望生落如蓂荚,周而复始。 《宋史·天文志》:“天柱五星,主晦朔昼夜之职。” 《周敦颐传》:“敦颐字茂叔。黄庭坚称其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又〉程颢曰:“自再见周茂叔后,吟风弄月以归,有吾与点也”之意。 《墨客挥犀》:黄鲁直使予对句曰:“呵镜云遮月。”对曰:“啼妆露着花。” 《六一诗话》:苏子美《新桥对月》诗所谓“云头滟滟开金饼,水面沉沉卧彩虹”者。时谓此桥,非此句雄伟,不能称也。 懒真子今之《僧尼戒牒》云:“知月黑白大小及结解夏之制”,皆五印度之法也。中国以月晦为一月,而天竺以月满为一月。《唐西域记》云:“月生至满谓之白月,月亏至晦谓之黑月。”又其十二月所建,各以所直二十八宿名之,如中国建寅之类是也。故夏三月,自四月十六日至五月十五日,谓之额沙茶月,即鬼宿名也。 “自五月十六日至六月十五日,谓之室罗伐挐月,即柳星名也。自六月十六日至七月十五日,谓之婆达罗钵陁月”,即翼星名也。黑月或十四日,或十五日,月有大小故也。中国节气,与印度递争半月。中国以二十九日为小尽,印度以十四日为小尽。中国之十六日,乃印度之初一日也。然结夏之制,宜如《西域记》,用四月十五日,乃属逝瑟咤月,乃印度四月尽日也。 《云笈七签》“噏月精法,凡月初出时、月中时、月入时,向月立正,不息八通,仰头噏月精,八咽之,令阴气长。妇人噏之,阴精益盛。”子道通《梦溪笔谈》:北齐向子信候天文,“凡月前有星则行速,星多则尤速。月行自有迟速定数,然遇行疾,历其前必有星。”如《子信》说,亦阴阳相感,自相契耳。〈按此说似□月前无。星行之迟速难见,有星则见之,星多愈易见耳,乃谓“阴阳相感” ,殊不知七政之行,千载不容差谬也。〉 《后山谈丛》:“中秋阴暗,天下如一。中秋无月,则兔不孕,蚌不胎,荞麦不实。兔望月而孕,蚌望月而胎,荞麦得月而秀。世兔皆雌,惟月兔雄尔,故望月而孕。” 《毛诗名物解》《说文》曰:“太阴之精,象形。”古文作月,内象蟾桂之形,故夕从月半见。而林罕以为象其未有蟾桂之状也。《释名》曰:“月,阙也,言满则复缺也。”朔,月初之名也;朔,苏也,月死后苏生也;晦,月尽之名;晦,死也。死为灰,月光尽似之也。《礼》曰:“大明生于东,月生于西。”盖朔而月出西序,夕见莫也。故王者早见曰朝,暮见曰夕,义取诸此,所谓朝夕放于日月者也。至望然后出于东方,夕见。《尚书大传》以为“晦而月见西方,谓之朏,朔而月见东方,谓之朒”,盖言异也。《诗》曰:“东方之日兮,彼姝者子,在我室兮。在我室兮,履我即兮。东方之月兮,彼姝者子,在我闼兮。在我闼兮,履我发兮。”履,礼也。 而日月之盛,皆在东方,故《诗》举以刺襄。而言男女淫奔,不能以礼化也。盖君无失道,如东方之日,以礼即我,故彼姝者子,在我室兮也;臣无失道,如东方之月,以礼发我,故彼姝者子,在我闼兮也。《诗》曰:“如日之升,如月之恒。”恒,上弦也,字或作緪,盖宜以緪为正。升言有隆而无降,恒言有盈而无亏也。《书》曰:“哉生明。”又曰:“哉生魄。”说者以谓朔后月明生而魄死,望后月明死而魄生,故书以朏望生明生魄纪月,甲子纪日也。扬子曰:“未望则载魄于西,既望则终魄于东,其愬于日乎?”此言士之或贵或贱,或肆或拘,其在上与之如何而己。《风俗通》曰:吴牛望月而喘,言使之苦于日矣,是故见月而喘,盖伤禽惊于虚,疲牛望而喘,物之惮怯,见似而惊,有如此者。屈子曰:“惩于羹者吹齑。”此之谓也。旧说积阳之气生火,火气之精为日;积阴之气生水,水气之精为月。故阳燧取火于日,方诸取水于月。 《易》曰:“离为日,坎为月。”其以此乎? 《彦周诗话》:作诗押韵是一巧。《中秋夜月》诗押“尖”字,数首之后,一妇人诗云:“蚌胎光透壳,犀角晕盈尖。” 《春渚纪闻》:王荆公言:“月中彷佛有物,乃山河影也。”至东坡先生亦有“正如大圆镜,写此山河影,妄言桂兔蟆,俗说皆可屏”之句。以二先生穷理尽性,固当无可议者,然尚有未尽解处。今以半镜悬照,物像则全而见之,月未满则中之物像亦只半见,何也? 东坡先生云:“中秋月明,则是秋必多兔。野人或言兔无雄者,望月而孕。”信斯言,则《木兰诗》云:“雌兔眼迷离,雄兔脚扑朔”,何也? 《东京梦华录》: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丝簧鼎沸。近内庭居民,夜深遥闻笙竽之声,宛若云外《本草拾遗》:“江东诸处,每至四五月后,尝于衢路拾得桂子,大如狸豆,破之辛香,故老相传是月中下也。北方独无者,非月路也。” 《蠡海集》:“太阴之行,与日同宫为晦朔,对宫为望,日明昼,月明夜。初一、初二日月同于卯时,出卯宫至酉时,日月俱没于酉位,故月夜行于地下,出地下日稍近,则不能明也。初三、初四卯时,月到寅宫,自寅加卯递数至申位逢酉,故月生于申。初五、初六卯时,月到丑宫,自丑加卯递数至未位逢酉,故月生于未。初七、初八、初九卯时,月到子宫,自子加卯递数至午位逢酉,故月生于午。初十、十一卯时,月到亥宫,自亥加卯递数至巳位逢酉,故月生于巳。十二、十三卯时,月到戌宫,自戌加卯递数至辰位逢酉,故月生于辰。”十四、十五、十六卯时,月到酉宫,自酉加卯递数至卯位逢酉,故月生于卯。十七、十八卯时,月到申“宫,自申加卯递数至寅位逢酉,故月死于申,十九、二十卯时,月到未宫,自未加卯,递数至丑位逢酉,故月死于未。二十一、二十二、二十三卯时,月到午宫,自午加卯,递数至子位逢酉,故月死于午。二十四、二十五、二十六卯时,月到巳宫,自巳加卯,递数至亥位逢酉,故月死于巳,二十七、二十八、二十九”卯时,月到辰宫,自辰加卯,递数至戌位逢酉,故月死于辰。三十日卯时,月到卯宫,自与日近,故月全死,与日会而为晦矣。是以初一二卯时出,初三四辰时出,初五六巳时出,初七、八、九午时出,初十、十一未时出,十二三中时出,十四、五、六酉时出,十七八戌时出,十九二十亥时出,二十一二三子时出,“二十四五六丑时出,二十七八九寅时出,三十日亦卯时出也。盖月出地上,则明卯酉分地平。卯酉上为出地,卯酉下为入地。日生于东,月生于西,其此之谓欤?” 谚云:“月如仰瓦,不求自下;月如张弓,少雨多风。”盖月有九行,月行八道,青、白赤黑各二道,皆出入于黄道之中,故曰九行。道不中而过南,则为阳道;道不中而过北,则为阴道。行阳道则旱,行阴道则潦。月借日为光,月生如仰瓦,则行阴道;如张弓则行阳道也明矣。 《挥麈余话》《延福宫曲燕记》:上命近侍取茶具,亲手注汤击拂。少顷白乳浮醆面,如疏星澹月。 《容斋随笔》:世俗多言,李太白在当涂采石,因醉泛舟于江,见月影,俯而取之,遂溺死,故其地有捉站台。予按,李阳冰作《太白草堂集序》云:“阳冰试弦歌于当涂公,疾亟,草槁万卷,手集未修,枕上授简,俾为序。”又李华作《太白墓志》亦云:“赋临终歌而卒。”乃知俗传良不足信。盖谓与杜子美因食白酒牛炙而死者同也。 《西溪丛语》:杜甫《月》诗云:“尘匣元开镜,风帘自上钩。”乃用沈云卿《月》诗:“台前疑挂镜,帘外自悬钩。” 月盈于朔望,消于朏魄,虚于上下,弦息于辉朒。 《读书杂钞》:“月三日而成魄。”朱氏曰:“魄者,月之有体而无光处也。故《书》言‘哉生明’”,“‘旁死魄’,皆谓月二三日,月初生时也。凡言既生魄”,皆谓月十六日,月始阙时也。 《乡饮酒义》两言月三日而成魄,则是汉儒专门陋学,未尝读《尚书》者之言耳。疏知其谬而曲徇之,故既言月明“尽而生魄。”又言“月二三日而生魄”,何相戾之甚邪。 搜采异闻,录《酉阳杂俎天咫篇》载月星神异数事。其命名之义,取《国语》楚灵王曰“是知天咫,安知民则”之说。其纪月中蟾桂,引释氏书,言须弥山南面有阎扶树,月过树,影入月中。或言月中蟾桂,地影也。空虚,水影也。予记东坡《鉴空阁》诗云:“明月本自明,无心孰为境。挂空如冰鉴,写此山河影。我观大瀛海,巨浸与天”永,九州居其间。无异蛇盘镜空水,两无质,相照但耿耿。妄云桂兔蟆,俗语皆可屏,正用此说。其诗在集中,题为《和黄秀才》。顷予游南海,西归之日,泊舟金利山下,登崇福寺,有阁枕江流,标为鉴空。正见诗牌揭其上,盖当临赋处也。 “月盈至满,谓之白分;月亏至晦,谓之黑分。白前黑后,合为一月。”又曰:“日随月后行,至十五日覆月都亏,是名黑半;日在月前行,至十五日,俱足圆满,是名白半。”《癸辛杂识》明皇游月宫一事,所出亦数处。《异闻录》云:“开元中,明皇与申天师、洪都客夜游月中,见所谓广寒清虚之府,下视玉城嵯峨,若万顷琉璃田,翠色冷”光相射,炫目素娥十余舞于广庭,音乐清丽,遂归制《霓裳羽衣》之曲。《唐逸史》则以为罗公远,而有掷杖化银桥之事。《集异记》则以为叶法善,而有“潞州城奏玉笛投金钱”之事。《幽怪录》则以为游广陵非潞州事。要之皆荒唐之说,不足问也。 《全唐诗话》:裴交泰《长门怨》云:“自闭长门经几秋,罗衣湿尽泪还流。一种蛾眉明月夜,南宫歌吹北宫愁。”范摅曰:“近日举场诗尤新,章孝标《对月》云:‘长安一夜千家月,几处笙歌几处愁’。有类乎裴交泰。” 徐彦伯为文,多变易求新,以月兔为魄兔,进士效之,谓之涩体《吹剑录》:“月与日并明。”皆天子所敬事。而词人墨客,以姮娥之说,吟谑嘲弄,极其亵狎。至云:“一二初三四,蛾眉天上安。待奴年十五,正面与君看。” 《鸡林类事方言》:“月曰契。”〈黑隘切〉 谢翱《月泉游记》:“月泉在浦江县西北二里。故老云:‘其消长视月之盈亏。由朔至望,投梯其间,泉浸浸,浮梯而上,动荡芹藻,若江湖之浮舟,拥于下岸,视旧痕不减毫发。由望至晦,置竹井傍,以常所落浅深为候,随月之大小,画痕竹上,当其日之数,旦而测之,水之落痕与石约,如竹之画。视甃闲滞萍,枯青相半,殆类水’”退人家。日蒸气湿,墙壁故在,而浮槎游枿栖泊树石,隐隐可记。 《琅嬛记》八九:月中月轮外轻云,时有五色下黄。每值此,则急呼女子持针线,小儿持纸笔,向月拜之,谓之“乞巧。” 《玉堂漫笔》日所行谓之黄道,本无道,况色乎?历家入算,姑以色标识之。黄色之中,日道居中故也。月行青、朱、白、黑者,春木、夏火、秋金、冬水,四方色也。《传》曰:“朱道一出黄道南。”盖指南陆而名之,不曰赤而曰朱,何也?赤道分南北之中,古今不易。南陆称朱,所以避之也。 黄道出入于赤道之内外,赤道横而黄道斜,斜长于“横,故黄道为之增。若赤道居中,黄道旁出,旁狭于中,故黄道为之减。”此自然之数也。 日行黄道,月行九道。日月行相去最远者二十四度,最近者六度。青道二,出黄道东;朱道二,出黄道南;白道二,出黄道西;黑道二,出黄道北。此其交也,必由于黄道而出入,故兼而言之,曰“九道”也。 月行黄道内谓之“阴历”,行黄道外谓之“阳历”,东方青龙七宿谓之“东陆”,西方白虎七宿谓之西陆,南方朱雀七宿谓之南陆,北方元武七宿谓之北陆,总之二十八宿,而天体周矣。日行舒,月行速,当其同度,谓之“合朔。”舒先速后,近一远三,谓之弦,相与为衡,分天之中谓之“望”,以速及舒,光尽体伏,谓之“晦。” 凡日月无光曰“薄”,亏毁曰“蚀”,虹蜺曰“晕。”气在日上曰“戴”,旁对曰“珥。”半环在旁向曰“抱,背”曰“背。” 月光生于日之所照,魄生于日之所蔽,当日则光盈,就日则光尽,此张衡《灵宪》“生魄生明”之说也。嘉靖戊戌九月望,在十六。十四日晨入朝,有事于太庙,见月西坠,而阙处向东南,此时日在寅宫矣。廿二日晨起,见月阙正向西周髀步,日自东而南,而西而北。穹天所论日绕辰极,没西而还东,不出入地中,恐亦有理也。 《林泉随笔》:“余尝游婺州之属邑,曰浦江,其地有泉,名曰月泉,其水晦日则涸,月生明则渐泻出,未望则长,既望则满。” 《丹铅总录》:月中嫦娥,其说始于《淮南》及张衡《灵宪》,其实因常仪占月而误也。古者羲和占日,常仪占月,皆官名也,见于《吕氏春秋》。《春秋左传》有“常仪靡”,即常仪氏之后也,后讹为嫦娥,以“仪”、“娥”音同耳。《周礼注》“仪”“娥”二字,古皆音“俄”,易小象以失其义,叶信如何也?《诗》以“乐且有仪”,叶“在彼中阿”;《太元》以“各遵其仪”,叶“不偏不”颇,《史记》徐广注音檥船作俄。汉碑凡《蓼莪》皆作“蓼仪”,则嫦娥为“常仪”之误无疑矣。每以语人,或犹未信。予曰:“小说载杭州有杜拾遗庙,有村学老题为杜十姨,遂作女像以配刘伶,人皆知笑。不知常仪之为嫦娥,即拾遗之为十姨也。” 纳甲之说,京房《易传》有之。魏伯阳《参同契》曰:“三日出为爽,震庚受西方。八日兑受丁,上弦平如绳。十五乾体就,盛满甲东方。十六转受统,巽辛见平明,艮直于丙南。下弦二十三,坤乙三十日,东北丧其朋。节尽相禅与,继体复生龙。壬癸配甲乙,乾坤括始终。”其疏云:“震象三日,月出于庚;《兑》象上弦,月见于丁;乾象望日,月满于甲;《巽》象十六日,月亏于辛;《艮》象下弦,月消于丙;《坤》象晦日,月没于乙。”此指二八月昼夜均平之时。 若以历法言,则昼夜有长短。若昼短日没于申,则月合于申,望于寅矣。若昼长日没于戌,则月合于戌,望于辰矣。十二月之中,三日之月未必尽见庚,十五日之月未必尽见甲。合朔有先后,则上下弦未必尽在八日、二十三日望晦未必尽在十五、三十日也。又虞翻《易传》曰:“日月悬天,成八卦象。三日暮,震象月出庚;八日《兑》,象月见丁;十五日《乾》象月盈甲壬;十六日旦,巽象月退辛;二十三日艮象月消丙;三十日《坤》象月灭乙癸。晦夕朔旦则坎象水流戊;日中则离象火就己成戊。己土位而象”见于中,“纳甲”之说,虞氏比《参同契》为备,而坎离戊己始有归着,故详记之。 薛应旗《桐柏山志》:“重岩盘石,品峙,常有光如月,号石月。” 《耄余杂识》:望夕之月,月受阳光,光正满,故望夕之阳潮至子时而满,子为阳之生气也。晦夕之月,月还阴魄,魄正满,故晦夕之阴潮至午而满,午为阴之生气也《檐曝偶谈》:胡文穆记李白三帖,其一“乘兴踏月,西入酒家,不觉人物两忘,身在世外;其二夜来月下卧醒,花影零乱,满人襟袖,疑如濯魄于冰壶也;其三楼虚月白,秋宇物化于斯凭阑身世飞动。把酒自忘,此兴何极,非太白不能道。” 《篷窗续录》:“胊䏰,琼州地名,音屈忍,或以为蚯蚓也。琼多此物,故名。或又曰蚌也。”两字皆从月,是物月之精也。“旁旬忍”者,月如句,如刀环,而是物生也。 《滇行纪略》:“滇南望后,至二十日,月犹圆满。” 李流芳题西湖卧游册“《孤山夜月图》,曾与印持诸兄弟醉后泛小艇,从西泠而归,时月初上新堤,柳枝皆倒影湖中,空明摩荡,如镜中复如画中。久怀此胸臆,壬子在小筑,忽为孟阳写出,真是画中矣。” 马之骏《黄山凌歊台记》:“黄山巅为凌歊台,云敛月出,前视群山,后视大江,田畦村落,俱自了了。月被山为薄雪残粉,如美人处轻容中既不碍观,而转益其妩。”王思任《游太湖洞庭记》:“太湖如月,洞庭诸山,睨之则月中之桂影也。” 《考盘余事》:春秋二候,天气澄和,人亦中夜多醒,万籁咸寂,月色当空,横琴膝上,时作小调,亦可畅怀。 书蕉:太白生于蜀之昌明县青莲乡,昌明,今之彰明也。读书县南之匡山。郑谷《送人入蜀》诗:“雪下文君沽酒市,云藏李白读书山。”后竟终于采石,病革,犹以诗草托友人。捉月之说流传,误矣。 《岩栖幽事》:“小儿发愿云:‘愿明月长圆,终夕如昼’。”余曰:“善哉!虽然,使人终无息肩期矣。”于邺诗不云乎:“白日若不落,红尘应更多。” 《玉笑零音》:“潮汐之盛缩,因月之盈虚。古语如是,谁则验之。”吾观于鱼脑之光减而信之矣。盖鱼虾,水畜也。水者月之液;月者,水之精,阴气之以类相感者也。 《本草纲目》:“地海月,蛤类也,似半月,故名。” 藜床渖余,长安妇女有好事者,曾侯家睹彩笺曰:“一轮初满,万户皆清。若乃狎处衾帷,不惟辜负蟾光,窃恐嫦娥生妒。涓于十五十六二宵,联女伴同志者一茗一炉,相从卜夜,名曰《伴嫦娥》。凡有冰心,伫垂玉允。”朱门龙氏拜启。 《农田余话》:朱子曰:“归根本”,老氏语毕竟无归,这个何曾动此性只是天地之性,当初不是自彼来入此,亦不是自性而复归。如月影在一盆水里,除了盆水便无了,岂是这月影又飞上天去,归那月里哉? 《维园铅摘》:宋永亨《异闻录》云:“谓人心如月,湛然虚静,而为利害所薄,生火炽然以焚其和,则月不能胜之矣。非论其明暗也。” 《居山杂志》“山最宜月四山无人一轮在云闲。下照空谷树影参错极可游。” 寒檠肤见。昔李白把酒问月,庾亮乘楼咏月,谢譓对酒醉月,是三子者,其果有独得之趣而见道之深邪?少史子曰:噫!是皆适兴于一时,玩情于旦夕,醉生梦死,抑何望其观物理而见道之深也哉!然惟孟子“容光”之照,周子光霁之怀,程子吟弄之趣,朱子“秋寒冰月”之句,兹固观之以理,而玩之以心者。若夫写景岳阳,模像滕阁,《兰亭》醉翁之游,赤壁黄州之玩,皆能收景物之熙明,悉造化之情状,而感慨忘情,若羽化而不能自已。谓之玩物可也,谓之善观物不可也,谓之适情可也,谓之见道则未也。噫!今之人,非惟不能观物,亦且不能玩物;非惟不能见道,抑且不能适情。佳时胜景,不易得也。孳孳碌碌,患得患失。殆无虚日。殊不知青鬓易皓。朱颜难售。童冠相偕风浴惟时与点之意。吾何独不然。 《女红余志》:东阳诗云:“圆魄始降,晨离嗣之,光景倏忽,石火犹迟,君何不来?徒有相思。” 《天工开物》,凡蚌孕珠,即千仞水底,一逢圆月中天,即开甲仰照,取月精,以成其魄。中秋月明,则老蚌尤喜甚。若彻晓无云,则随月东升西没,转侧其身而映照之。 “凡玉映月精光而生,故国人沿河取玉者,多于秋间明月夜望河候视玉璞堆聚处,其月色倍明亮。” 《遵生八笺》《三生石谈》:“月中竺后山,鼎分三石,居然可坐。传于泽公三生遗迹。山僻景幽,云深境寂。松阴树色,蔽日张空,人罕游赏。炎天月夜,煮茗烹泉,与禅僧诗友分席相对,觅句赓歌,谈禅说偈。满空孤月,露浥清辉。”四野轻风,树分凉影。俨然人在冰壶,直欲谈空玉宇。寥寥岩壑,竟是仙都最胜处矣。忽听山头鹤唳,溪上云生,便是驾我仙去。俗抱尘心,萧然冰释。恐朝来去此,是即再生,五浊欲界。 《胜果寺月岩望月》胜果寺左山有石壁削立,中穿一窦,圆若镜然。中秋月满,与隙相射,自窦中望之,光如金璧。秋时当与诗朋酒友赓和清爽,更听万壑江声,满空海色,自得一种世外玩月意味。 脉望每朔旦之前,月与日会于箕斗之乡,箕斗为艮,艮卦阴侵阳也,号曰“鬼路。”月每至此,而失其明,故曰丧明。有若世人顺行阴阳五行,生老病死,寒暑代谢也。 《帝城景物略》:幼儿见新月曰:“月芽”,儿即拜笃笃祝,乃歌曰:“月月月,拜三拜,休教儿生疥。” 八月十五日祭月,其祭果,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之如莲花纸。肆市“月光纸”,绘满月像,趺坐莲华者,月光遍照菩萨也。华下月轮桂殿有兔杵而人立。捣药臼中纸小者三寸,大者丈致,工者金碧缤纷。家设月光位于月所出方,向月供而拜,则焚月光纸。彻所供,散家人必遍。 金声《与友人书》“月色满地,烂若涂霜深。更推户閴无人迹,良夜胜情,此为奇绝。” 《日知录》:“日食,月揜日也;月食,地揜月也。”今西洋天文说如此,自其法未入中国,而已有此论。陆文裕《金台纪闻》曰:“尝闻西域人筭日月食者,谓日月与地同大,若地体正揜日轮上,则月为之食。”南城万实《月食辩》曰:“凡黄道平分各一百八十二度半强,对冲处必为地所隔,望时月行适当黄道交处,与日正相对,则地隔日光,而月为之食矣。”按其说亦不始于近代。汉张衡《灵宪》曰:“当日之冲,光常不合者,蔽于地也。是谓暗虚在星,星微月过则食。”载《后汉天文志》中。俗本“地”字有误作他者,遂疑别有所谓暗虚,而致纷纷之说。 静乐李鲈习西洋之学,述其言曰:“月本无光,借日之照以为光耀。至望日与地日为一线,月见地不见日,不得借光,是以无光也。”或曰:“不然,曾有一年,月食之时,当在日没后,乃日尚未沈,而出地之月已食矣。东月初升,西日未没,人两见之,则地固未尝遮日月也,何以云见地不见日乎?”答曰:“子所见者,非月也,月之影也,月固未尝出地也。何以验之?今试以一文钱置虚器中,前之却之,不见”钱形矣。却贮水令满而钱见,则知所见者非钱也,乃钱之影也。日将落时,东方苍苍凉凉,海气升腾,犹夫水然,其映而升之,亦月影也。 如必以东方之月为真月,则是以水面之钱为真钱也。然乎?否乎?又如渔者见鱼浮水面而投叉刺之,必稍下于鱼,乃能得鱼。其浮于水面者,鱼之影也。舟人刺篙,其半在水,视之若曲焉。此皆水之能映物也。然则月之受隔于地,又何疑哉! 今人谓十五为月半,盖古经已有之。《仪礼·士丧礼》:“月半不殷奠。”《礼记·祭义》:“朔月月半,君巡牲。”《周礼大司乐》:“王大食三侑。”注:“大食,朔月月半,以乐侑食时也。”晋温峤与陶侃书:“克后月半大举。”然亦有以上下弦为月半者。刘熙《释名》:“弦,月半之名也。其形一旁曲,一旁直,若张弓施弦也。望,月满之名也。月大,十六日小,十五”日,日在东,月在西,遥相望也。是则所谓月半者,弦也。 《礼经》之所谓月半者,望也。弦曰半,以月体而言之也;“望曰半”,以日数而言之也。 《昌平州志》:八月中秋祭月,设果品香楮,乘月欢饮,戚里率以瓜佛等物相馈,俗名“团圆节。” 《平谷县志》:“八月十五日夕,设瓜果于庭院,坐待月华。祭毕,群饮为乐,谓之‘赏月’。” 《遵化州志》:“中秋日祭月以瓜果,绘广寒宫式,候月出拜祭。” 《永平府志》中秋占:“月为云蔽,来年灯节必雪。” 《枣强县志》:中秋日陈瓜果祭月光,共设酒馔燕饮,曰“圆月。” 《衡水县志》:中秋,亲友于尊长佃田赁房者,于主家,各馈送月饼瓜果酒殽,谓之“玩月。” 《淄川县志》:“中秋皓月临空,碧天如水,友朋欢燕,竟夜为常。” 《襄垣县志》:“八月十五日,邀亲友夜饮玩月,谓之团圆会。” 《太原府志》“明月泉在五台山中,人传以纱帛障目下视,或见月在水中。” 《常熟县志》:“八月望日,以月饼相馈遗,游人操舟集湖望月。” 《松江府志》:中秋食月饼,登楼台赏月观鹤。宋朱纯《三山诗序》注云:“华亭每中秋夜有仙鹤下,不多见也。”《如皋县志》:“中秋夜,设瓜果饼饵祀月,儿女罗拜,作月饼相饷。好事家登船,设雅座,玉箫金管,清讴达旦,如白下秦淮故事。” 《通州志》:“中秋以瓜饼馈节,折桂赏月,候月恒至天晓。”《浙江通志》:处州府遂昌县西月山,状如月,与瑞牛山相望,俗呼为“犀牛望月。” 《金华府志》:“浦江县明月泉,在县西二里,其泉视月盈虚为消长。宋时疏为曲池,筑亭以僃游观,构精舍于泉上。元改为月泉书院。” 《新城县志》:“中秋月光则鱼少,若云重则来岁元宵多雨。” 《湖广通志》:“常德府明月池,在沅江县东二十里,水清彻。阴晦时,池中有月,涓涓可人。” 《云梦县志》“八月十五日为月夕,亲友以月饼相馈贻中宵燕集,候赏月华。” 《应山县志》:“中秋,闬里无他务,木绵花出,纺织之声,与砧杵相杂,多就月下至夜分,士人多举酒吟哦。” 《蕲州志》:“中秋设高案,以贴金大饼,焚香秉烛祭月毕,切分亲党。” 《巴陵县志》:“中秋坊闲,设酒,具瓜饼赏月,观月华见之则吉,以月之明暗卜江鱼之有无。” 《上杭县志》:中秋,儿女于月下设果饼膜拜致词,号请月姑。置筐于盘,神降则筐自举,为剥啄声,审其数以卜灾祥。 《建宁府志》:“八月中秋夜,置酒玩月,食月饼。近有挂旛灯乞嗣月宫者。” 《海澄县志》:中秋馈遗有月饼、月果饼。圆如三尺月,厚径寸而高起,皆蟾轮桂殿、兔杵人立,或吴质倚树、或姮娥窃药,精致夺目。 《英德县志》:八月中秋,酌桂樽,剥熟蓣为大饼,以象璧月。又十五夜,谓之“太阴还元”,宜焚香守夜。 《四会县志》:“中秋设果饼,望月而拜致词,谓之请月姑。” 《云南通志》:“鹤庆府石明月,在剑川州治南一百三十里,崖壁上白石如轮,至夜水田相映,皎若月然。大理府太和县洱海月在下关,五更时月落已尽,水中犹现一轮,惟十一月见之。” 临安府通海县“半月池”,在县城南,月圆月缺,俱映半轮。 ▼月部外编 《山海经·大荒西经》:“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日月。山,天枢也。吴姖天门,日月所入,有女子方浴月,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 《遁甲开山图》:女狄暮汲石钮山下泉水中得月精如鸡子,爱而含之,不觉而吞,遂有娠,十四月生夏禹张《河间集灵宪》:羿请无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之以奔月,将往,枚筮之于有黄,有黄筮之曰:“吉。翩翩归妹,独将西行。逢天晦芒,无惊无恐,后且大昌。”姮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蜍。 《三余帖》:嫦娥奔月之后,羿昼夜思惟成疾。正月十四夜,忽有童子诣宫求见曰:“臣,夫人之使也。夫人知君怀思,无从得降。明日乃月圆之候,君宜用米粉作丸,团团如月,置室西北方,呼夫人之名,三夕可降耳。”如期果降,复为夫妇如初。今言月中有嫦娥,大谬。盖月中自有主者,乃结璘,非嫦娥也。 销夏河东项曼都好道学仙,去家三年而反,曰:“去时有数仙人将上天,离月数里而止。月之旁其寒凄凄。”《拾遗记》:“越王八剑,三名转魄,以之指月,蟾兔为之倒转。” 《十洲记》:方朔云:“臣学仙者耳,非得道之人。曾随帅主履行,比至朱陵扶桑蜃海,冥夜之丘,纯阳之陵,始青之下,月宫之闲。” 《洞冥记》:“炎洲仙山有远飞鸡,朝往夕还,衔月中桂实于南土。故北方无桂,南方当月路。江东诸处,每于路衢得” 《珍珠船君思》,晋人,正月十五夜坐室中,遣儿视月中有异物否。儿曰:“今年常水,月中有人被蓑带剑。”思田视之曰:“非水也,将有兵,月中人乃带甲仗矛耳。”果如其言。 《西域记》:婆泥斯国有三兽塔,劫初有狐猿兔,异类相悦。时天帝释化一老夫,诣三兽求食,于是狐衔鲤,猿采果俱来,惟兔空还,自伤卑劣,乃投火充餐。时老夫收取燋兔,叹谓狐猿曰:“吾感其心,不泯其迹,寄之月轮,传乎后世。”咸言月中之兔,因斯而有。 《法苑珠林》如《起世经》云:“佛告比丘:‘月天子宫殿,纵广正等四十九由旬,四面垣墙,七宝所成。月天宫殿,纯以天银、天青琉璃而相闲错,二分天银,清净无垢,光甚明曜;余之一分天青琉璃,亦甚清净,表里映彻,光明远照,亦为五风摄持而行。月天宫依空而行,亦有无量诸天宫殿,引前而行,恒受快乐。于此月殿亦有’”大辇,青琉璃成,举高十六由旬,广八由旬。月天子身与诸天女在此辇中,以天种种五欲功德,和合受乐,随意而行。彼月天子身寿五百岁,子孙相承皆于彼治,然其宫殿住于一劫。“彼月天子身分光明照彼青辇,其辇光明照月宫殿,宫殿光照四大洲。彼月天子有五百光向下而照,有五百光旁行而照,是故月天名千光明,亦复名为凉冷光明。又何因缘月天宫殿渐渐现邪?”佛答:“此月三因缘:一背相转;二、青身,诸天形服璎珞一切悉青,常半月中隐覆其宫,以隐覆故月渐而现;三、从日天宫殿,有六十光明,一时流出障彼月轮,以是因缘渐渐而现。复何因缘是月宫殿圆净满足,亦三因缘故令如是。一尔时月天宫殿面相转出二青色诸天一切皆青,当半月中隐,于十五日时形最圆满光明炽盛。譬如于多油中然火炽炬,诸小灯明皆悉隐翳,如是月宫十五日时能覆诸光。三复次日宫殿六十光明一时流出障月轮者,此月宫殿十五日时圆满具足,于一切处皆离翳障,是时日光不能隐覆。复何因缘月天宫殿于黑月分第十五日一切不现?此月宫殿于黑月分十五日最近日宫,由彼日光所覆翳故一切不现。复何因缘名为月耶?此月宫殿于黑月分一日已去,乃至月尽,光明威德渐渐减少。以此因缘名之为月。”〈西方一月分为黑白月初一日至十五日名为白月十六日已去至于月尽名为黑月此方通摄黑月合为一月也〉复何因缘月宫殿中有诸影现。此大洲中有阎浮树。因此树故名阎浮洲。其树高大影现月轮。又《瑜伽论》云。“由大海中有鱼鳖等影现月轮故。其内有黑相现。”〈依西国传云过去有兔行菩萨行天帝试之索肉欲食舍身火中天帝愍之取其焦兔置于月内令未来一切众生举目瞻之知是过去菩萨行慈之身〉 《龙城录》:开元六年,上皇与申天师、道士鸿都客,八月望日夜,因天师作术,三人同在云上游。月中过一大门,在玉光中飞浮宫殿,往来无定,寒气逼人,露濡衣袖皆湿,顷见一大宫府,榜曰:“广寒清虚之府”,其守门兵卫甚严,白刃粲然,望之如凝雪。时三人皆止其下,不得入。天师引上皇起跃,身如在烟雾中,下视王城崔巍,但闻清香霭郁,视下若万里琉璃之田,其间见有仙人道士,乘云驾鹤,往来若游戏。少焉步向前,觉翠色冷光相射,目眩极寒,不可进下。见有素娥十余人,皆皓衣,乘白鸾,往来舞笑于广陵大桂树之下。又听乐音嘈杂,亦甚清丽。上皇素解音律,熟览而意已传。顷天师亟欲归,三人下若旋风,忽悟若醉中梦回尔。次夜,上皇欲再求往,天师但笑,谢而不允。上皇因想素娥风中舞袖,编律成音,制《霓裳羽衣》舞曲,自古洎今,清丽无复加于是矣。 《漱石闲谈》:明皇中秋夜,罗公远掷杖化为银桥,请游月宫,见广寒庭女群仙舞,问是何曲,曰:《霓裳羽衣》。帝记其声,回遂制其曲舞。 《杨太真外传》逸史云:罗公远,天宝初侍元宗,八月十五日夜宫中玩月,曰:“陛下能从臣月中游乎?”乃取一枝桂,向空掷之,化为一桥,其色如银,请上同登,约行数十里,遂至大城阙。公远曰:“‘此月宫也’。有仙女数百,素练宽衣,舞于广庭。上前问曰:‘此何曲也’?”曰:“《霓裳羽衣》也。”上密记其声调,遂回桥却顾,随步而灭。旦谕伶官象其声调,作《霓裳羽衣曲》。 《集异记》:“明皇八月望夜,与叶法善同游月宫,还过潞州城上,俯视城郭,悄然而月色如昼,法善因请上以玉笛奏曲。时玉笛在寝殿中,法善命人取之,旋顷而至。曲奏既,复以金钱投城中而还。旬余,潞州奏是夜有天乐临城,兼获金钱以进。” 《艅艎日疏》:卢杞未第时,遇仙姬曰麻氏。以葫芦如二斗瓮,令杞乘之腾入霄汉。至一处曰水晶宫,见太阴夫人,问三事曰:“公有仙相,能居此宫乎,能为地仙时一到此乎,能为中国宰相乎?”公愿何事?曰:“愿为宰相。”夫人恨然遣还。 《酉阳杂俎》:长庆初,山人杨隐之在郴州,常寻访道者,有唐居士,土人谓百岁人,杨谒之,因留杨止宿。及夜,呼其女曰:“可将一下弦月子来。”其女遂帖月于壁上,如片纸耳。唐即起,祝之曰:“今又有客,可赐光明。”言讫,一室朗若张烛。 太和中,郑仁本表弟,不记姓名,常与一王秀才游嵩山,扪萝越涧,境极幽敻,遂迷归路。将暮,不知所之。徙倚间,忽觉丛中鼾睡声,披榛窥之,见一人布衣甚洁,白枕一幞物。方眠熟,即呼之曰:“某偶入此径,迷路,君知向官道否?”其人举首略视,不应复寝。又再三呼之,乃起坐,顾曰:“来此。”二人因就之,且问其所自。其人笑曰:“君知月乃七宝合成乎?月势如丸,其影日烁,共凸处也。常有八万二千户修之。予即一数。”因开幞,有斤凿数事,玉屑饭两裹,授与二人曰:“分食此,虽不足长生,可一生无疾耳。”乃起,二人指一支径:“但由此自合官道矣。”言已不见。 《宣室志》:太和中有周生者,有道术。中秋夜会,月色方莹,谓坐客曰:“我能挈月置之怀袂。”因命虚一室,取着数百条绳而驾之,曰:“我将梯取此月。”俄见天地曛晦,因开室曰:“月在某衣中。”因以手举衣,怀中出月寸许。一室尽明,寒入肤骨。 《酉阳杂俎》: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释氏书》言:“须弥山南面有阎扶树,月过树,影入月中。”或言月中蟾桂,地影也,空处水影也。此语差近。 《续幽怪录》:唐韦固旅次宋城,见老人向月检书,问囊中赤绳,彼云:“以系夫妇足,虽仇家异域,此绳系不可易。”君妻乃邻比陈妪之女,固见抱三岁女陋,刺于椆人中伤眉。后十四年,相州刺史王秦妻以女容貌端丽,眉间常贴花钿,逼问曰:“妾郡守之犹子,父卒于宋城,幼时乳母抱之,为贼所刺,痕尚在。” 《云笈七签》:“月姓文,名申,字子光。” 月中黄气上皇神母,讳曜道支,字“玉荟条。” 月中夫人魂精内神,名暧萧台摽。 “月中青帝夫人,讳隐娥珠,字芬豓婴,衣青华琼锦帔,翠龙凤文飞羽裙。 月中赤帝夫人,讳逸寥无,字婉筵灵,衣丹蕊玉锦帔,朱华凤落飞羽裙。 月中白帝夫人,讳灵素兰,字郁连华,衣白珠四出龙锦帔,素羽鸾章飞华裙。 月中黑帝夫人,讳结连翘,字淳厉金,衣元琅九道云锦帔,黑羽龙文飞华裙。 月中黄帝夫人,讳清营襟”,字炅定容,衣黄云山文锦帔,绿羽凤华绣裙。〈注〉已上“五夫人,头并颓,三角髻,发垂之至腰。” 月中树名骞树,一名药王,凡有八树,得食其叶者为玉仙,玉仙之身洞彻如水精瑠璃焉。 《虚谷闲抄》:蜀中有一道人,卖自然羹,人试买之,碗中二鱼,鳞鼠肠胃皆具,鳞间有黑纹,如一圆月,味如澹水。食者旋剔去鳞肠,其味香美。有问鱼上何故有月,道人从碗中倾出,皆是荔枝仁。初未尝有鱼并月,则笑而急走,回顾云:“蓬莱月也。”不识明年时疫,食羹人皆免,道人不复见。 《琅嬛记》:九天先生降王方平宅,书尺牍遗龙女曰:“汝谪以来,月轮周围减一寸矣,更减其半,汝得复还本处,幸自努力。”方平问故,先生对月屈指曰:“自垂象以来至黄帝时减若干,自黄帝以至唐尧又减若干,自唐尧以至三代渐减,至今则愈减矣。减之又减,以至于无,则天地毁。不但是也,即世间声色滋味莫不渐减。如人自少至老,精神消损,顷刻不停,亦复如是,非日变而月化也,人皆不觉。以真人睹之,若日影过庭,分毫不差耳。”时八月十五日也。 《快雪堂漫录》:虞长孺祖母今年八十一矣,尝云年三四十时,秋夜露坐庭中,见有三人挨月而过,异之,急呼长孺伯母同观。伯母出迟,仅见其二,须臾俱入月中矣。亲语陈季象为余述之。 |
虚阁网(Xuges.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