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类书 > 古今图书集成·乾象典 | 上页 下页
第十一卷


  ▼天部艺文二

  《天对》唐·柳宗元

  蒋之翘曰:《天问》者,乃屈原之所作也。汉王逸序云:“屈原放逐,忧心愁悴,彷徨山泽,经历陵陆,嗟号旻昊,仰天叹息。见楚有先王之庙及公卿祠堂,图画天地山川神灵,琦玮僪佹,及古圣贤怪物行事,因书其壁,呵而问之,以渫愤懑,舒写愁思,乃假天以为言焉,故作《天问》。”此子厚取《天问》所言,随而释之,遂作《天对》云。

  问曰:“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冥昭瞢暗,谁能极之?冯翼惟象,何以识之?”

  对曰:“本始之茫,诞者传焉。鸿灵幽纷,曷可言焉。曶黑晰眇,往来屯屯。”

  曶黑,微昧也。晰,明也。《屯》,难也。

  庞昧革化,惟“元气存”而何为焉。

  《易》:“天造草昧。” 注:“造物之始。始于冥昧。”

  问:“明明暗暗,惟时何为?阴阳三合,何本何化?”

  对合焉者三:一以统同。

  柳自注:“《谷梁传》:‘独阴不生,独阳不生,独天不生,三合然后生’。” 王逸以为天地人,非也。

  吁炎吹泠,交错而功。

  吴人谓水曰泠泽

  问:“圜则九重,孰营度之?惟兹何功,孰初作之?”

  《对》:“无营以成”,沓阳而“九。”

  “沓” ,积也。九,阳数之极。所谓“九天” 也。

  转輠浑沦,蒙以圜号。冥凝元厘,无功无作。

  《輠车》,盛膏器也。古者车行,常载脂膏以涂轴,故轴滑易行,即其器也。或云:“輠车,毂转貌。”

  问:“斡维焉系?天极焉加?”

  对“乌徯系维”,乃縻身位。

  徯,待也。《淮南子帝维》曰:维运之以斗,东北为报德之维,西南为背阳之维,东南为常羊之维,西北为号通之维。注:四角为维也。

  无极之极,漭弥非垠。

  张衡《灵宪》:“八极之极,径二亿三万二千三百里。” 漭弥,水大貌。垠,岸也。

  或形之加,孰取大焉。

  天极,谓南北。极天之枢纽,常不动处。譬则车之轴也。故对言其如为有形之加,则物孰有大于此者。正谓无极之极故耳。

  问:“八柱何当?东南何亏?”

  《对》:“皇熙亹亹,胡栋胡宇。完离不属焉,恃夫八柱。”

  《素问》:“天不足西北,地不满东南。”注:中原地形,西北高,东南下。今百川满凑东之沧海,则四方之高下可知。《河图》言:昆仑者,地之中也。地下有八柱,柱广十万里,有三千六百轴,互相牵制,名山大川,孔穴相通。

  问:“九天之际,安放安属?”

  对:“无青无黄,无赤无黑,无中无旁,乌际乎天则。”

  则,法也,即所谓“圜则九重” 者。

  问:“隅隈多有,谁知其数?”

  对“巧欺淫诳,幽阳以别。无隈无隅,曷譬厥列。”

  《淮南子》:天有九埜,九千九百九十九隅,故对言之。谓天地至大,何方何隅,不可以数穷也。

  问:“天何所沓?十二焉分?”

  对“折篿《剡筳》”,“午施旁竖。”

  折断也。楚人名结草折竹以卜曰篿。剡。削也。《离骚》:索藑茅以筳篿兮。命灵氛为余占之。

  鞠明究曛,自取十二。非余之为,焉以告汝。

  “曛日入余光” 一岁,日月凡十二会,所会为“辰。”

  问:“日月安属?列星安敶?”

  《对》,“规毁魄渊,太虚是属。”

  规魄谓日月也

  “碁布万荧”,咸是焉托。

  言列星如碁形之布置也。荧,明也。

  问:“出自《旸谷》,次于《蒙汜》,自明及晦,所行几里?”

  对轴旋南,画轴奠于北。

  浑天之法,天地之形如鸡子,北耸而南下,故北极常不没,南极常不见,其转如车轴,日月星辰常下回也。

  孰彼有出次,惟汝方之侧。平施旁运,恶有“谷汜

  次,舍也。谷旸谷。《书》宅嵎夷曰旸。谷汜,蒙汜。《尔雅》:西至日所入为大蒙。

  “当焉为明,不逮为晦。”度引久穷,不可以里。

  《淮南子》:“日出于旸谷,浴于咸池,拂于扶桑,沦于蒙谷,入于虞渊之汜,曙于蒙谷之浦,行九州七舍,有五亿万七千三百九里。”历家以为周天赤道一百七万四千里,日一昼夜而一周,春秋二分,昼夜各行其半,而夏长冬短,一进一退,又各以其什之一焉。

  问:“夜光何德,死则又育。厥利惟何,而顾兔在腹?”对:“毁炎莫俪,渊迫而魄,遐违乃专。何以死育?”

  俪,偶也。毁炎,谓日魄,月也。死晦。育,生也。此对之意,如历家旧说云:月朔则去日渐远,故魄死而明生,既望则去日渐近,故魄生而明死,至晦而朔,则又远日而明复生,所谓死而复育也。

  元阴多缺,爰感厥兔。不形之形,惟神是类。

  谓“月中有兔” ,元阴之所感也。

  问“女岐无合,夫焉取九子?”

  《对》:“阳健阴淫,降施蒸摩。岐灵而子焉,以夫为。”

  《女岐》神女无夫而生九子。

  问:“伯强何处,惠气安在?”

  对:“怪沴冥更,伯强乃阳。顺和调度,惠气出行。时届时缩,何有处乡。”

  伯强大厉,疫鬼所至,伤人。

  问:“何阖而晦?何开而明?”

  《对》:“明焉非辟,晦焉非藏。”

  问:“角宿未旦,曜灵安藏?”

  《对》:“孰旦孰幽,缪躔于经。苍龙之寓,而廷彼角亢。”

  躔,日月行次也。亢,星名。《尔雅》:“寿星,角亢也。” 《国语》:“辰角见而雨毕。”注:辰角,大辰,苍龙之角。见者,朝见东方,建戌之初,寒露节也。问:言角宿未旦者,指东方苍龙之位耳。谓东方苍龙,角亢之宿,虽日出之方,而其晦明固自有经度也。

  问:“不任汨鸿,师何以尚之?”“佥曰何忧,何不课而行之?”对:“惟鲧譊譊,邻圣而孽。”

  王子年《拾遗记》云:“夏鲧治水无功,沉于羽川,化为元鱼,大千尺,后遂死,横于河海之间。”

  《恒》《师》“厖蒙”,乃尚其圮。

  《师》,众也。《尚》,举也。圮,毁也。此谓鲧之不任治洪水,众论不明,不察其方,命圮族而举用之也。

  后惟师之难。矉頞使试。

  矉恨,张目也。頞,鼻茎蹙頞也。此谓四岳举鲧。尧曰:“吁!咈哉!”佥曰:“试可乃已。”非乐于用之也。

  问:“鸱龟曳衔,鲧何听焉?顺欲成功,帝何刑焉?永遏在羽山,夫何三年不施?”

  对:“盗堙息壤,招帝震怒。赋刑在下,而投弃于羽。方陟元子,以引功定地。”

  堙,塞也。招,举也。引,嗣也。《山海经》: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书洪范》:鲧堙洪水,汨陈其五行。帝乃震怒,鲧则殛死,禹乃嗣兴。《淮南子》:凡鸿水渊薮自三百仞以上二亿三万三千五百五十里,有九渊。禹乃以息土填洪水,以为名山。注:息土不耗减,掘之益多,故以填洪水也。羽山在东海中。

  胡离厥考,而鸱龟肆喙。

  “考” 谓禹之父鲧也。喙,口也。鸱龟,事无考。旧说谓鲧死为鸱龟所食也。

  问:“伯禹腹鲧,夫何以变化?纂就前绪,遂成考功,何续初继业,而厥谋不同?”

  《对》“气孽宜害”而“嗣续”,“得圣污涂”而“芙蕖”“夫固不可以类”

  《芙蕖》荷总名。谓荷之生于淤泥中,以喻禹之生于鲧也。

  胝躬躄步。

  《列子杨朱篇》。“身体偏枯。手足胼胝。” 注:“胝,皮厚也。又足茧也。”

  《扬子》。“巫步多禹” 注:“谓姒氏治水土涉山川。病足。故行跛也。”

  桥楯《勚踣》。

  桥谓以铁如椎,头长半寸,施之履下,以上山,不蹉跌也。楯形如箕,擿行泥上。勚,劳踣,僵也。《勚踣》谓劳剧而顿仆也。

  厥十有三载,乃盖考丑。宜仪刑九畴,受是元宝。“昏成厥孽,昭生于德。惟氏之继,夫孰谋之式?”

  《史记》:“禹伤父鲧功之不成,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

  《洪范》:“鲧则殛死,禹乃嗣兴。天乃锡禹《洪范》九畴。”

  问:“洪泉极深,何以寘之?”

  对:“行鸿下隤,厥丘乃降。焉填绝渊,然后夷于土。”问:“地方九则何以坟之?”

  对:“从民之宜,乃九于《埜坟》。厥贡艺,而有上中下。”

  九,则九州之界也。坟,土之高者也。此言“坟厥贡艺。”

  又似有区别之义焉

  问:“应龙何画?河海何历?”

  《对胡》“圣为不足,反谋龙智。畚锸究勤,而欺画厥尾。”

  《山海经》云:“禹治水,有应龙,以尾画地,即水泉流通,禹因而治之。” 子厚谓不然也。

  问:“鲧何所营?禹何所成?康回冯怒,墬何故以东南倾?”对圜焘廓大,厥立不植。地之东南,亦已西北。彼回小子,胡颠陨尔力?夫谁骇汝?为此而以慁天极。

  圜,天体也。焘,溥,覆照也。陨,从高下也。慁,辱也,扰也。《列子》,共工氏子。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折天柱,绝地维。故天倾西北,日月星辰就焉;地不满东南,百川水潦归焉。康回,共工名也。

  问:“九州安错,川谷何洿?”

  《对》“州错富媪,爰定于趾。”

  坤为母,故称“媪” 也。

  躁川静谷,形有高庳。

  水注海曰“川” ,注川曰“溪” ,注溪曰“谷。” 庳,短也。

  问:“东流不溢,孰知其故?”

  对:“东穷归墟,又环西盈脉,穴土区而浊浊清清。”

  《列子》:“渤海之东,不知几亿万里,有大壑焉,实惟无底之谷,名曰归墟。八纮九埜之水,天汉之流莫不注之,而无增无减焉。”

  坟垆燥疏,渗渴而升。充融有余,泄漏复行。

  《说文》:垆,黑刚土也。《书》:下土坟垆。注:下者,垆,垆疏也。渗,下漉也。《庄子》:“天下之水,莫大于海,百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

  “器运浟浟”,又何溢为。

  朱熹曰:“柳子明归墟之泄非出之天地之外也,但水入于东而复归于西,又渗缩而升,乃复出于高原而下流于东耳。此其说亦近似矣,然以理验之,则天地之化,往者消而来者息,非以往者之消复为来者之息也。水流东极,气尽而散,如沃焦釜无有遗余,故归墟、尾闾亦有沃焦之号,非如未尽之水,山泽通而流”注不穷也。

  问:“东西南北,其修孰多?”

  《对》。“东西南北,其极无方。夫何鸿洞,而课校修长。”

  鸿,大也。洞,通也。《淮南子》:合四海之内,东西二万八千里,南北二万六千里。注:子午为经,卯酉为纬。言经短纬长也。禹乃使太章步,自东极至于西极,二亿三万三千五百里七十五步。使竖亥步,自北极至于南极,二亿三万三千五百里七十五步。注:海内有长短,极内等也。其他诸说不同。

  问:“南北顺椭,其衍几何?”

  《对》:“茫忽不准,孰衍孰穷?”

  问:“昆仑县圃,其凥安在?”对:“积高于乾,昆仑攸居。”

  《水经》:“昆仑山在西北,去嵩高五万里,地之中也。其高万一千里,河水出其东北陬。” 又:“昆仑之山三级,下曰樊桐,中曰元圃,上曰层城。”

  “蓬首虎齿”,爰处爰都。

  《山海经》:“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昆仑之丘,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其神蓬首戴胜,虎齿而善啸者,名西王母也。”

  问:“增城九重,其高几里?”

  对:“增城之高,万有三千”,《淮南子》:“昆仑虚中有增城九重,其高万一千里,百一十四步二尺六寸。”东方朔《十洲记》:“昆仑山有三角,一角正东,名曰昆仑宫。其处有积金为墉城,面方千里,城上安金台五所,玉楼十二。” 此云万有三千,其说不同,诞实未详。

  问:“四方之门,其谁从焉?”

  对:“凊温燠寒,迭出于时。时之丕革,由是而门。”

  《黄帝素问》“天不足西北,左寒而右凉;地不满东南,右热而左温。” 《淮南子》:“昆仑虚,旁有四百四十门。”

  问:“西北辟启,何气通焉?”

  《对》:“辟启之通,兹气之元。”

  《淮南子》:“昆仑虚玉横维其西北隅,北门开,以纳不周之风。”

  问:“日安不到,烛龙何照?”

  对修龙口燎,爰北其首。九阴极冥,厥朔以炳。

  旧说,天地之西北,有幽冥无日之国,有龙衔烛而留照之。《山海经》:“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而蛇身面赤,其瞑乃晦,其视乃明,是谓烛龙。”

  问:“羲和之未扬,若华何光?”

  对:“惟若之华,禀羲以耀。”

  《广雅》日御曰:“羲和,月御曰望舒。” 《山海经》:“东南海外有羲和之国,有女子名曰羲和。是生十日,常浴日于甘渊。”又灰野之山有树,赤叶赤华,名曰若木。日所入处,生昆仑西,附西极也。又《淮南子》,“若木在建木西,未有十日,其华照下地。” 注:“若木端有十日状。”

  如莲珠华,光光照其下也。

  问:“何所冬暖?何所夏寒?”

  对:“狂山凝凝,冰于北至。爰有炎洲,司寒不得以试。”

  《山海经》:“狂山无草木,冬夏有雪,狂水出焉。” 东方朔《十洲记》:“南方有炎洲,在南海中,其地方二千里。”《淮南子》:“南至委火炎风之时,北方之极,有冻寒积冰雪霰霜露漂润群水之埜。”

  问:“焉有石林,何兽能言?”

  《对石》《胡不林》,“往视西极。”

  左思《吴都赋》:“虽有石林之岝崿,请攘臂而靡之。虽有雄虺之九首,将抗足而跐之。”按赋以“石林”与“雄虺”同称,则石林当在南方矣。然子厚云:“石胡不林,往视西极。”《淮南子》又云:“西方之极,石城金室。”其说未知孰是。

  兽言“嘐嘐,人名是达。”

  《说文》:“嘐,夸语也。” 《山海经》:鹊山有兽,类猕猴,被发垂地,名曰猩猩,知人名。其为兽,如豕而人面。

  问“焉有龙虬负熊以游?”

  对:“有虬蜲蛇,不角不鳞。嬉夫元熊,相待以神。”

  有角曰龙,无角曰虬翘按:龙虬负熊之说,子厚之对,既无所据,而朱子亦以未详。然考之古文,“能” “熊”二字,互相为用,如《左传》尧殛鲧于羽山,其神化为黄熊以入水。《国语》又作黄能。《释文》以熊兽属,非入水之物,故是鳖也。《尔雅》:“鳖三足曰能。”况俗所传能为龙使龙行能必先之。又《酉阳杂俎》云:龙头上有一物如博山形,名尺木。龙无尺木,不能升天。兹《天问》“龙虬负熊” ,直此说耳。

  问:“《雄虺》九首,儵忽焉在?”

  《对》“南有怪虺,罗首以噬。儵忽之居,帝南北海。”

  虺,蛇属。《尔雅》:“博三尺,首大如擘。” 《招魂》:“南方雄虺九首,往来儵忽。” 注:“儵忽,疾急貌。”考之文义,两处正同。王逸乃以儵忽为电光,既失其旨矣。而子厚之对,又直取《庄子》“南海之帝为儵,北海之帝为忽”而言,又自注儵忽在《庄子》甚明。王逸以为电,非也。则不第缪误特甚,而又使“雄虺” 一句为无所欣问,岂亦屈原之本意乎?

  问:“何所不死,长人是守。”

  《对员丘之国身民后死》,

  《山海经》:“不死民在交胫国东,其人黑色,寿不死。” 注:“圆丘上有不死树,食之乃寿。有赤水,饮之不老。”

  封嵎之守,其横九里。

  封、嵎二山,在吴越之间,汪芒氏之国。《鲁国语》:“吴隳会稽,获巨骨焉,问之仲尼,仲尼曰:‘昔禹致群臣于会稽之山,防风氏后至,禹杀而戮之,其骨专车’。”客曰:“敢问谁守为神?” 仲尼曰:“山川之灵,足以纪纲天下者,其守为神。” 客曰:“防风氏何守也?”仲尼曰:“汪芒氏之君也,守封嵎之山者也,为漆姓。在虞、夏、商为汪芒氏,于周为” 长翟,今为大人。长之极几何?仲尼曰:“长者不过十数之极也。”《注》:“今之湖州武康县东有防风山,山东二百步有禺山,防风氏庙在封、嵎二山之间。” 《春秋谷梁传文公十一年》:“叔孙得臣败狄于咸,长狄也,射其目,身横九亩。”

  问:“靡蓱九衢,枲华安居?”

  《对》:“有蓱九岐,厥图以诡。”

  《说文》:“蓱,无根,浮水上而生者。” 《山海经》:“宣山上有桑焉,其枝四衢。” 注:“枝交互四出。” 又:“少室山有木,名帝休,其枝五衢。”注:树枝交错,相重互出,有象路衢。故柳自注云:逸以为生九衢中,谬矣。

  浮山孰产,赤华伊枲。

  《山海经》:“浮山有草焉,其叶如麻,赤华即枲华也。” 《尔雅释草》“有枲麻,麻有子曰枲。” 疏:“麻一名枲。”

  问:“灵蛇吞象,厥骨何如?”

  《对巴》蛇腹象足,觌厥大。三岁遗骨,其修已号。

  《山海经》:“南海内有巴蛇,身长百寻,其色青黄赤黑,食象。三岁而出其骨。君子服之,无心腹疾。”

  问:“黑水、元趾,三危安在?”

  《对》:“黑水淫淫,穷于不姜。元趾则北,三危则南。”

  《尚书禹贡》:“导黑水,至于三危,入于南海。” 按黑水出张掖鸡山,自三危山南流至文单国,谓之扶南江,至奔陀国入于南海。《元趾》未详。

  问:“延年不死,寿何所止?”

  《对仙者》幽幽,寿焉孰慕?短长不齐,咸各有止。胡纷华漫汗,而僭谓不死?

  《黄帝素问》:“上古有真人,寿蔽天地,无有终时;中古有至人,益共寿命而强者也;其次有圣人者,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也。”《淮南子》:“吾与漫汗期于九垓之外。” 注:“漫汗不可知也。”

  问:“鲮鱼何所?鬿堆焉处?”

  对“《鲮鱼人》貌迩列姑射。”

  鲮鱼,鲤也。一云“陵鲤” 也。有四足,形若鼍而短小,出南方。《山海经》西海中近列姑射山有陵鱼,人面人。考证

  手鱼:身见则风涛起。《风土记》:鲮鱼,腹背皆有刺,如五角菱。

  《鬿雀峙》北号,惟人是食。

  《山海经》:北号山有鸟,状如鸡而白首,鼠足虎爪,名曰鬿雀,食人。故柳自注谓堆当为雀,王逸以为奇兽,非也。

  问:“羿焉彃日?乌焉解羽?”对:“焉有十日?其火百物,羿宜炭赫厥体,胡庸以枝屈。”

  《山海经》:“黑齿之北曰汤谷,居水中,有扶木,九日居下,枝皆戴乌。”《淮南子》,“尧时十日并出,草木焦枯。尧命羿仰射十日,中其九日。日中九乌皆死,堕其羽翼,故留其一日也。”

  大泽千里,群鸟自解。

  柳自注:“《山海经》大泽千里,群鸟之所生” 及所解,又《穆天子传》:“北至旷原之埜,飞鸟之解其羽。问作乌字,当为鸟,后人不知,因配上句改为乌也。”今按:旧说为日中之乌,而借“解羽” 二字,于义亦通。如柳说则别是一事,详其句法,亦非大乖误者,并存之。

  问禹之力,献功降省,下土方焉得彼嵞山女,而通之于台桑。闵妃匹合,厥身是继。胡为嗜欲,不同味而快?晁饱对,禹惩于续,嵞妇亟合。胈离厥肤,三门以不视。呱呱之不衋,而孰图厥味?卒燥中埜,民攸宇攸暨。

  此谓禹娶嵞山氏之女,虽念继嗣之重,而勤劳不顾其家,非徒欲饱快一朝之情,盖欲民安其居也。

  问:“启代益作,后卒然离蠥?”对:彼呱克臧,俾姒作夏献。后益于帝,谆谆以不命。复为叟者,曷戚曷孽。

  旧说《书·甘誓》启作。“后有扈不服,启遂与大战于甘。”

  问:“何启惟忧,而能拘是达?皆归射鞫,而无害厥躬。”〈按朱《注》:“此章之义未详。” 〉

  《对》“呱勤于德,民以乳活。”扈仇厥正,帝授柄以挞凶穷圣庸夫,孰克害。

  问“何后益作革,而禹播降。”

  对:“益革民艰,咸粲厥粒。惟禹授以土,爰稼万亿。违溺践垍休居以康,食姑,不失圣天,胡往不道?问启棘宾商,九辩《九歌》。”

  对:“启达厥声,堪舆以呻。辨同容之序,帝以贸嫔。”〈贸音茂〉

  问言“棘宾商”,未详。朱子以为棘当作梦,商当作天,以篆文相似而误也。盖其意本谓启梦上宾于天,而得帝乐以归,如《列子》《史记》所言周穆王、秦穆公、赵简子梦之帝所,而闻钧天广乐,九奏万舞之类耳。况《山海经》云“夏后氏上三嫔于天,得《九辩》与《九歌》”以下,又《骚经》云“启九辩与《九歌》,夏康娱以自纵” 是也。子厚之对,亦似知“商” 为“天” 字之意。而“梦” 之误“棘” ,“宾” 之误“嫔” ,所未闻者也。

  问:“何勤子屠母,而死分竟地?”

  《对》:“禹母产圣,何疈厥旅?彼淫言乱噣,聪馘以不处。”

  疈,判也,裂也;膂,脊骨也。《帝王世纪》:“禹腷剥母背而生翘。”按:《勤子屠母》详其文势,上句方言启事,而未有所问,则此句不应反说禹初生时事。故朱子引《淮南》所说,禹治水时自化为熊,以通轘辕之道,嵞山氏见之而惭,遂化为石,时方孕启,禹曰:“归我子。”于是石破北方而启生,其石在嵩山竟地,即化石也。此皆怪妄不足论。但恐文义当如此耳。噣口也。馘。耳也。

  问:“帝降夷羿,革孽夏民。胡射夫河伯,而妻彼雒嫔?”对:“夷羿滔淫,割更后相。夫孰作厥孽,而诬帝以降?”

  《左传》:“昔有夏之衰,羿自鉏迁于穷,因夏民以代夏政。恃其射也,不修民事,而淫于原兽。” 帝谓帝天也。

  “震皜厥鳞集,矢于皖肆。叫帝不谌,失位滋嫚。”有洛之嫮,焉妻于狡。

  皜,白也。谌,诚也。嫚,侮易也。嫮,好也。河伯化为白龙,游于水旁,羿见射之,眇其左目。河伯上诉天帝,天帝曰:“使汝深守神灵,羿何从得射。汝今为虫兽,当为人所射,固其宜也。”羿又梦与雒水神宓妃交接也。

  问:冯珧利决,封豨是射。何献蒸肉之膏,而后帝不若对:夸。夫快杀鼎豨,以虑饱。馨膏腴帝,叛德恣力。胡肥台舌喉,而滥厥福?

  《问》:言羿猎射封豨,以其肉膏祭天帝,天帝犹不顺羿之所为也。封豨,神兽也;台,我也。

  问:浞娶纯狐,眩妻爰谋。何羿之射,革而交吞。揆之对寒,谗妇谋。后夷卒戕,荒弃于埜俾,奸民是臧。举土作仇,徒怙身弧。

  寒寒浞夷羿也。《左传》:“羿不修民事,而淫于原兽。寒浞,伯明氏之谗子弟也,信之使为己相。浞行淫于内,施赂于外,虞羿于田,树之诈慝,以取其国家。羿田将归,家臣逄蒙杀而烹之。浞因羿室,生浇及殪。恃其谗慝诈伪而不德于民,使浇用师灭斟灌及斟寻氏。夏遗臣靡自有鬲氏收二国之烬以灭浞。”

  而立少康。少康灭浇于过,后杼灭殪于戈,有穷由是遂亡。

  问:“阻穷西征,岩何越焉?化为黄熊,巫何活焉?”

  对“鲧殛《羽岩》,化黄而渊。”

  问:“咸播秬黍,莆雚是营。何由并投,而鲧疾修盈?”对:子“宜播稙穉,于丘于川。维莞维蒲,维菰维芦。丕彻以图民,以讙以都。”

  子谓禹鲧之子也。先种曰稙,后种曰穉。《诗》閟宫稙穉,菽麦莞艹也。蒲,氷。艹,可以为席。菰,雕菰也。

  尧酷厥父,厥子激以功。克硕厥祀,后世是郊。

  《左传》:“鲧化为黄熊,入于深渊,实为夏郊,三代祀之。”

  问:“白蜺婴茀,胡为此堂。安得夫良药,不能固臧。天式从横,阳离爰死。大鸟何鸣?夫焉丧厥体?”

  《对》:“王子怪骇,蜺形茀裳。衣褫操戈,犹懵。夫药良终,鸟号以游,奋厥篚筐曶。漠莫谋形,胡在胡亡!”

  褫夺衣也。《列仙传》:崔子文学仙于王子侨,子侨化为白蜺而婴茀持药与之。子文惊怪,引戈击蜺,因堕其药。俯而视之,子侨之尸也。须臾化为大鸟,飞鸣而去。

  问:“蓱号起雨,何以兴之?”

  对“幽阳潜爨,阴蒸而雨。蓱冯以兴,厥号爰所。”

  《蓱蓱》翳,雨师名也。

  问:“撰体胁鹿,何以膺之?”

  《对》:“气怪以神,爰有奇躯。胁属支偶,尸帝之隅。”

  胁,两膀也。属,连也。《鹿神》鹿。旧注:天撰十二神鹿,一身八足,两头。

  问:“鳌戴山抃,何以安之?”

  《对》“宅灵之丘,掉焉不危。鳌厥首而恒以恬夷。”

  《列子汤问篇》:“渤海之东,有五山焉,岱舆、员峤、方壶、瀛洲、蓬莱,其山高下周旋三万里,所居之人皆仙圣之种。五山之根,无所连着,帝命禺疆使巨鳌十五举首而戴之,迭为三番,六万岁一交焉,五山始峙而不动。”

  问:“《释舟》陵行,何以迁之?”

  《对》:“要释而陵,殆或谪之。龙伯负骨,帝尚窄之。”

  “要”当作恶,音乌。《列子汤问篇》:“龙伯之国有大人,举足不盈数步,而暨五山之所,一钓而连六鳌,合负而趋归其国,灼其骨以数焉。帝凭怒,侵灭龙伯之国使阨,侵小龙伯之民使短。”

  问:“惟浇在户,何求于嫂?何少康逐犬,而颠陨厥首?女岐缝裳,而馆舍爰止?何颠易厥首,而亲以缝?”殆对浇嫪以力,兄麀聚之?康假于田,肆克宇之。既裳既舍,宜咸坠厥首。

  嫪,妒也。又恋惜也。《礼记》:夫惟禽兽无礼,故父子聚麀。浇,浞之子也。旧说浇无义,淫泆其嫂,往至其户,佯有所求,因与淫乱。夏少康因田猎放犬逐兽,遂袭杀浇而断其头。坠,颠陨也。女岐,浇嫂也。言女岐与浇淫泆,为之缝裳,于是其舍而宿止。少康夜袭,得女岐头,以为浇,因断之,故言易首。然亦无所据。

  问:“汤谋《易》旅,何以厚之?”

  “汤” 与上句“过浇” ,下句“斟寻” ,事不相涉,疑本“康” 字之误,谓少康也。子厚乃实以汤事对之。

  《对》:“汤奋癸旅,爰以伛拊。载厥德于葛,以诘仇饷。”

  癸夏桀,名伛。拊谓矜怜抚掩之也。《尚书》:汤与桀战于鸣条。《仲虺之诰》,乃葛伯仇饷,初征自葛始。攸徂之民,室家相庆,曰:徯我后,后来其苏。民之戴商,厥惟旧哉。

  问:“覆舟斟寻,何道取之?”

  《对》:“康复旧物,寻焉保之?覆舟喻易,尚或艰之。”

  斟寻,国名。杜预曰:“斟灌、斟寻,夏同姓诸侯。后相失国,依于二斟,为浇所灭。其子少康为虞庖正,有田一成,有众一旅,遂灭过浇,祀夏配天,不失旧物也。”《覆舟》,言夏后相倾覆于斟寻之国也。

  问:“桀伐蒙山,何所得焉?妹喜何肆?汤何殛焉?”

  对:“惟桀嗜色,戎得蒙昧。淫处暴娱,以大启厥伐。”

  《国语》:“昔夏桀伐有施,有施人以妹喜女焉。” 注:“有施,喜姓之国,妹喜,其女也。”

  问:“舜、闵在家,父何以鳏?尧不姚告,二女何亲?”

  《对》:“瞽父仇舜,鳏以不俪?尧专以女,兹俾引厥世。”

  以女妻人曰女。《尚书》:“女于时,观厥刑于二女”,厘降二女于妫汭,嫔于虞”,

  “惟蒸蒸翼翼于。”妫之汭。

  《尚书尧典》:“父顽母嚚,象傲克谐,以孝烝烝。”又妫水之汭,舜之所居也;

  问:“厥萌在初,何所意焉?《璜台十成》,谁所极焉?”

  《对》:“纣台于璜,箕克兆之。”

  璜,美玉也。《问》,言贤者预见萌芽之端而知其存亡,非虚亿也。纣作象箸而箕子叹,预知象箸必有玉杯,玉杯必盛熊蹯豹胎,如此必祟广宫室。纣果作玉台十重,糟丘酒池,以至于亡。

  问:“登立为帝,孰道尚之对:“惟德登帝,师以首之。”

  《登帝》,谓匹夫而有天下者,舜、禹之类是也。《旧注》以为伏羲,无据,特以下句为女娲故耳。

  问:“女娲有体,孰制匠之?”

  《对》:“娲躯虺号,古以类之。胡曰日化七十,工获诡之。”

  娲,古风姓,天子也。《山海经》:“女娲之肠化为神处。” 《栗广之埜》注:“女娲,古神女帝,人面蛇身,一日中七十变,其肠化为此神。”《列子》:“女娲氏蛇身人面,牛首虎鼻。此有非人之状,而有大圣之德。”

  问:“舜服厥弟,终然为害,何肆犬豕而厥身不危败?”对:舜弟视厥仇,毕屠水火,夫固优游以圣,而孰殆厥祸?

  屠水火焚廪浚井也

  犬龂于德,终不克以噬。“昆庸致爱,邑鼻以赋富。”

  龂当作狺。犬斗声也。有庳。国名。象所封。通作鼻。

  问吴获迄,古,南岳是止。孰期去斯,得两男子。

  对:“嗟伯之仁逊,季旅岳雍。同度厥义,以嘉吴国。”

  伯谓泰伯。季,谓季历。雍谓仲雍也。《史记·吴世家》:吴泰伯弟仲雍,皆古公亶父之子,而王季历之兄也。

  问:“缘鹄饰玉,后帝是飨。”何承谋夏桀,终以灭丧?对“空桑鼎殷,谄羹厥鹄?”

  《列子》:伊尹生于空桑。详见后。“水滨之木,得彼小子。” 注:《史记·殷纪》:“阿衡欲干汤而无由,乃为有莘氏媵臣,负鼎俎以滋味说汤,致于王道。”即所问烹鹄鸟之羹,修玉鼎以进也。

  惟轲知言,瞷焉以为不仁。易愚危夫,曷揆曷谋。咸逃丛渊,虐后以刘。

  《虐后》谓桀也。刘,杀也。

  问:“帝乃降观,下逢伊摰?”何条放致罚,而黎伏大说。

  对降厥观于下,匪挚孰承?

  挚,伊尹名。此谓相汤以成功者,非伊尹孰承之也。

  《条》:《伐巢》《放》

  《书》:“伊尹相汤伐桀,遂与桀战于鸣条之埜。” 又“成汤放桀于南巢。”

  “民用溃厥疣,以夷于肤。”夫曷不谣?

  疣,赘也。此谓鸣条之伐,南巢之放,如民之痈疽决而肤革平安,无不说者也。《书》:攸徂之民,室家相庆,曰徯我后,后来其苏。

  问:“简狄在台,喾何宜?元鸟致贻,女何喜?”

  《对》:“喾狄祷禖,契形于胞。胡乙鷇之食,而怪焉以嘉。”

  禖,祭也。古者求子祠于高禖《乙》燕也。

  问:“该秉季德,厥父是臧。胡终弊于有扈,牧夫牛羊?”《对》:“该德引孝蓐,收于西爪;虎手钺尸,刑以司慝。”

  《左传》:“少皞氏有四叔,曰重,曰该,曰修,曰熙,实能金木及水,使该为蓐收,世不失职,遂济穷桑。”《山海经》:“西方蓐收,金神也,左耳有毒蛇,乘两龙,面目有毛,虎爪执钺。”《国语》:虢公梦在庙有神人面白毛虎爪,执钺,立于西阿。公觉,命史嚚占之。史嚚曰:“如君之言,则蓐收也,天之刑神也。”

  牧正矜矜,浇扈爰踣。

  朱熹曰:“‘该秉季德’,王逸以为汤能秉契之末德,而厥父契善之,以契为汤父,固谬。柳又以为即《左传》所云少皞氏之子该为蓐收者,亦与有扈事不相关,惟洪氏以为启者近之,疑该即‘启’字,转写之误也。言启兼并禹之末德,而禹善之,授以天下;有扈以尧舜与贤,禹独与子,故伐启,启伐灭之,有扈遂为牧竖也。但详”其文势,乃似启反为有扈所毙,而牧夫牛羊者不知何说。下章又云“有扈牧竖”,亦不可晓。岂以少康尝为牧正而误耶?大率此篇所问有扈羿、浞事或相并盖?其传闻之误,当阙之耳。

  问:“《干》协时舞,何以怀之?”

  《对》:“阶干以娱,苗革而格。”“不迫以死,夫胡狃厥贼?”

  《尚书大禹谟》篇:“三旬苗民逆命,帝乃诞敷文德,舞干羽于两阶,七旬有苗格狃相狎也。”

  问:“平胁曼肤,何以肥之?”

  《对》:辛后騃狂无忧,以肥肆荡,施厥体,而充膏于肌。

  问:“平胁曼肤” ,未详。旧说指纣,亦无所据,若然,则“平” 字当是辛字之误矣。辛,纣名也。騃,童昏也。

  啬宝被躬,焚以旗之。

  《史记》:“武王伐纣,纣兵败,纣走入登鹿台,衣其宝玉之衣,赴火而死。武王遂以黄钺斩纣头,悬之太白之旗。”

  问:“《有扈》牧竖,云何而逢?击床先出,其命何从?”

  《对》:“扈释于牧,力使后之。”民仇焉,宇,启床以斮,旧说有扈本牧竖耳,因何逢遇而为诸侯?启攻之,亲击于床上而杀之也?斮,斩也。

  问:恒秉季德,焉得夫朴牛?何往营班禄,不但还来对。殷武踵德,爰获牛之朴。夫惟陋民是冒,而丕号以之。卒营而班,民心是市。

  朴,大也。旧说汤常能秉持契之末德,出猎而得大牛之瑞,不但驰驱往来而已,还辄以所获遍施禄。

  惠于百姓也

  问:“昏微遵迹,有狄不宁。”何“繁鸟萃棘,负子肆情?”对:“解父狄淫,遭悫以赧。”彼中之不目,而徒以色视。

  晋大夫解居父聘乎吴,过陈之墓门,见妇人负其子,欲与之淫佚,肆其情欲。妇人则引《诗》刺之曰:“墓门有棘,有鸮萃止。”此言解父有夷狄淫佚之行,遭愿悫之妇,宁有不愧赧也?

  问:“眩弟并淫,危害厥兄。何变化以作诈,后嗣而逢长?”对:象不兄龚,而奋以谋盖圣。孰凶怒,嗣用绍厥爱。

  《孟子谟》“盖都,君咸我绩。”

  问:成汤东巡,有莘爰极,何乞彼小臣,而吉妃是得?对:“莘有玉女,汤巡爰获。”既内克厥合,而外弼于德。伊知非妃,伊之知臣,曷以不识?

  有莘,国名。《史记》:“阿衡欲干汤而无由,乃为有莘氏媵臣。” 谓此也。

  问:水滨之木,得彼小子,夫何恶之?媵有莘之妇,对胡“木化于母,以蝎厥圣。喙鸣不良,谩以诡正。尽邑以垫,孰译彼梦。”

  蝎,木中蠹虫,译传言也。旧说言伊尹母妊身,梦神女告之曰:“臼灶生蛙,急去无反。”居无几何,臼灶中有生蛙。母去东走,顾视其邑,尽为大水,母因溺死,化为空桑之木。水乾之后,有小儿啼水涯,人取养之。既长大,有殊才。有莘恶伊尹,从木中出,因以送女也。翘按:传记皆谓伊尹生于空桑,孔子亦生于空桑。《春秋孔演图》云:“孔子母颜氏征在游大陂之泽,梦黑帝使请己。己往,梦交语曰:‘汝乳必于空桑中’。”觉则若感,生丘于空桑首类尼丘山,故以名。干宝云:颜氏生孔子于空桑之地,今名空窦,在鲁南山。空窦中无水,当祭洒扫以告,辄有清泉自石门出,足以周用,祭讫泉枯。今俗名女陵山。况史又有空桑之瑟,则知空桑本地名,非树也。已载见《骚注》。紏缪。

  问:“汤出重泉,夫何辠尤不胜心伐帝,夫谁使挑之?”对:“汤行不类,重泉是囚。”

  《前汉志》:左冯翊有重泉。《史记》“桀不务德,召汤,囚之夏台” 是也。

  “违虐立辟”,实罪德之由《师》凭怒以割,癸挑而雠。

  谓“汤从众欲以割,正” ,有夏桀实有以启之,非汤之所忍为。

  问:“会晁争盟,何践吾期?苍鸟群飞,孰使萃之?”对:“胶鬲比漦,雨行践期。捧盎救灼,仁兴以毕随。鹰之咸同,得使萃之。”

  《旧说》:武王将伐纣,纣使胶鬲视武王师,胶鬲问曰:“欲以何日至殷?” 武王曰:“以甲子日。”胶鬲还报纣,会天大雨,道难行,武王昼夜行,或谏曰:“雨甚,军士苦之,请且休息。”武王曰:“吾许胶鬲以甲子至殷,今报纣矣。吾甲子日不到,纣必杀之,吾故不敢休息,欲救贤者之死也。”遂以甲子日朝诛纣,不失期也。苍鸟,鹰也。言将帅勇猛,如鹰鸟群飞,惟武王能聚之。《诗》曰:“惟师尚父,时惟鹰扬” 是也。

  问:“列击纣躬,叔旦不嘉,何亲揆发,定周之命,以咨嗟对?颈纣黄钺,旦孰喜之?民父有厘,嗟以美之?”

  旦,武王弟周公也。厘,说文理也,福也。列击纣躬。按《史记》,武王至纣死所,射之三发,以黄钺斩其头,悬之太白之旗是也。然未见周公不喜与其咨嗟之事。王逸注:“武王始至孟津,八百诸侯不期而到,皆曰‘纣可伐也。白鱼入于王舟,群臣咸曰:‘休哉’!周公曰:‘虽休勿休’。”未详所据。

  问:“授殷天下,其位安施?反成乃亡,其罪伊何?”

  《对》:“位庸庇民,仁克莅之。纣淫以害,师殛圯之。”

  “圯” ,毁也。此谓武王之仁足以庇民,而纣之不道众所共弃也。

  问:“争遣伐器”,何以行之?“并驱击翼,何以将之?”

  《对》“咸逭厥死,争徂器之。翼鼓颠御,讙舞靡之。”

  《六韬》曰:“翼其两旁,疾击其后。” 言武王之军,人人乐战,并驱而进之,以为二者,何以使其然?而子厚之对,直谓天下咸避虐政,故勇于奋击如此耳。

  问昭后“成游南土,爰底厥利,惟何而逢彼白雉?”对水滨玩昭《荆陷》弒之。

  《左传·僖公四年》:齐侯伐楚。管仲曰:“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 楚子曰:“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

  缪迓越裳,畴肯雉之。

  交趾之南,有越裳国。周公居摄,越裳重译而献白雉。昭王不顾其德,不能致,乃南巡狩,欲亲迓《越裳》而求白雉焉。

  问:穆王巧挴,夫何为周流?环理天下,夫何索求对穆懵祈招,猖徉以游轮。行九埜惟怪之谋,胡绐娱载胜之兽,觞瑶池以迭谣?〈载音戴礼记载与戴同〉

  懵不明也。《山海经》:西王母状如人,狗尾蓬头,戴胜,善啸。

  问“妖夫曳衒,何号乎市;周幽谁诛,焉得夫褒姒对:“孺贼厥诜,爰檿其弧。幽祸挐以夸,惮褒以渔。淫嗜薎杀,谏尸谤屠。孰。鳞漦以征,而化鼋是辜。”

  《史记·周本记》:昔夏之衰,有二神龙止于夏庭,而言曰:“余,褒之二君也。”夏帝十请其漦而藏之,于是龙亡而漦在椟。传至厉王,发而观之,漦流于庭,化为元鼋,以入王宫。后宫童妾遭之而孕,无夫生子,惧而弃之。宣王时,童女谣曰:“檿弧箕服,实亡周国。”闻有夫妇卖是器者,使执而戮之。逃于道而见乡者,后宫童妾所弃妖子,哀而收之,奔于褒。褒人有罪,请入童妾所弃女子者于王以赎罪,是为褒姒。王见而爱之,生子伯服。竟废申后,以褒姒为后。后犬戎遂杀幽王骊山下。

  问:“天命反侧,何罚何佑?”

  《对》:“天邈以蒙,人厶以离。”

  厶音私。《说文》:奸邪也。《韩非子》:仓颉造字,自营为厶,通作私。

  胡克合厥道,而诘彼尤违。

  问:“齐桓九会,卒然身杀?”

  对:“桓号其大任,属以傲幸,良以九合,逮孽而坏。”问:“彼王纣之躬,孰使乱惑,何恶辅弼,谗谄是服?”对:“纣无谁使惑,惟志为首,逆图倒视,辅谗以僇宠。”问:“比干何逆,而抑沈之?雷开何顺,而赐封之?”

  对干异召死,雷济克后。

  《史记·殷本纪》:“纣愈淫乱,比干曰:‘为人臣者,不得不以死争’。乃狂谏。纣怒曰:‘吾闻圣人心有七窍’” ,剖比干以观其心。雷开,纣佞臣。

  问:“何圣人之一德,卒其异方?梅伯受醢,箕子详《狂》。”

  梅音浼,醢《音海。详》即“佯” 字。

  《对文》:“德迈以被芮,鞫顺道醢,梅奴箕忠,咸丧以丑厚。”

  梅伯,纣诸侯也。《淮南子》:“桀纣燔生人,辜谏者醢鬼侯之女,葅梅伯之骸。” 《史记》:“纣为淫佚,箕子谏不听,乃被发佯狂为奴,遂隐而鼓琴以自悲。”翘按问言圣人同德异术,特为梅、箕以发难耳。子厚乃以文王质成虞、芮事对之,荒谬殊甚。此特承王逸之误也。

  问:“稷维元子,帝何竺之?”投之于冰上,鸟何燠之?对弃灵而功,笃胡爽焉?翼冰以炎,盍崇畏焉?

  《史记》:后稷其母有邰氏曰姜嫄,为帝喾妃。出埜见巨人迹,心忻然说,欲践之,践之而身动如孕者。居期而生子,以为不祥。初欲弃之,因名曰弃。《诗生民》:“诞寘之寒冰,鸟覆翼之。”

  问:“何冯弓挟矢,殊能将之。既惊帝切激,何逢长之对?既岐既嶷,宜庸将焉。纣凶以启,武绍尚焉。”

  按:“冯弓挟矢” 实未知所指。王逸以为后稷,洪兴祖以为武王,皆未安。然子厚引《诗》以对,承逸之误也。

  问:“伯昌号衰,秉鞭作牧,何令彻彼岐社,命有殷国?”对:“伯鞭于西,化江汉浒,易岐社以太国之命,以祚武。”

  《史记》:“纣以西伯为三公,赐弓矢斧钺,得专征伐。《诗汉广》以文王之道,被于南国,美化行乎江汉之域所作。岐社,太王所立岐周之社也。武王既有殷国,遂通岐周之社于天下,以为太社。”

  问:“迁藏就岐,何能依?”

  对踰梁橐囊,膻仁蚁萃。

  “蚁慕羊肉” ,羊肉,膻也。此言民以太王之仁而归之,如蚁之慕膻也。

  问:“殷有惑,妇何所讥?”

  《对》:“妲灭淫商,痡民以亟去。”

  《国语》:“殷辛伐有苏,有苏氏以妲己女焉。殷辛惑之,毒痡四海,故民皆亟去。”

  问:“受赐兹醢”,西伯上告,何亲就上帝,罚殷之命以不救?

  《对》“肉梅以颁,乌不台诉。孰盈癸恶,兵躬沴祀。”

  台,我也。梅伯事见前。此谓纣醢梅伯以赐诸侯,西伯受之,以祭告语于上帝。此天所以亲致纣之罚,故殷之命至于绝而不续也。

  问:“师望在肆昌何识,鼓刀扬声后何喜?”

  《对牙》伏牛渔积,内以外萌。岐目厥心,瞭视显光。

  《史记·齐世家》:“太公望吕尚者,东海上人,姓姜氏,以渔钓奸周西伯。西伯出猎,遇太公于渭阳。谯周曰:‘姓姜,名牙’。”《战国策》:“太公望老妇之逐夫,朝歌之废屠。” 《淮南子》:“太公之鼓刀。” 注:“河内汲人有屠钓之困。” 瞭,明也,周官有视瞭。

  奋力屠国,以髀髋厥商。

  《旧说》吕望鼓刀在列肆,文王亲往问之,对曰:“下屠屠牛,上屠屠国。” 文王喜,载与俱归。

  问:“武发杀殷,何所悒?载尸集战,何所急?”

  《对》:“发杀昌逞,寒民于烹。惟栗厥文考,而虔子以徂征。”

  发,武王名也。寒民于烹,为救民于虐焰之中。栗,谓以栗为主也。《史记》:武王东观兵,至于孟津,为文王木主,载以车中军。武王自称太子发,言奉文王以伐,不敢自专也。问:伯林《雉经》,“维其何故何?感天抑墬,夫谁畏惧?”

  对:“中谮不列,恭君以雉。”

  《左传》:晋献公伐骊戎,骊戎男女以骊姬归,生奚齐。骊姬嬖,欲立其子,使太子居曲沃。姬谓太子曰:“君梦齐姜,必速祭之。”太子祭于曲沃,归胙于公。姬毒而献之,泣曰:“贼由太子。”太子奔新城,十二月戊申,缢于新城。《国语》《雉经》于新城之庙。注:《雉经》,头枪而悬死也。《礼记》曰:再拜稽首,乃卒,是以为恭世子也。

  胡螾讼《蛲贼》,而以变天地。

  螾:《说文》:“虫侧行者。” 蛲,腹中虫,以譬骊姬。

  问:“皇天集命,惟何戒之?”受礼天下,又使至代之?对:“天集厥命,惟德受之。”引怠以弃,天又佑之。

  问:“初汤臣摰,后兹承辅,何卒官?”汤尊食宗绪。

  对:“汤摰之合,祚以久食。昧始以昭末,克庸成绩,问勋阖梦。生少,离散亡。何壮武厉,能流厥严。”

  《对光征梦祖》,憾离以厉。彷徨激覆,而勇益德迈。

  《阖吴王》阖庐,名《光梦》。阖庐祖父寿梦,寿梦卒,太子诸樊立。诸樊卒,传弟余祭,余祭卒,传弟夷末,夷末太子王僚立。阖庐,诸樊之长子也,怨不得为王,少离散亡,放在外,乃使专诸刺王僚,代为吴王,子孙世盛也。

  问:“彭铿斟雉帝何飨?受寿永多夫何长?”

  《对铿羹》于帝圣,孰嗜味夫死自暮而谁飨,以俾寿。

  彭祖姓籛,名铿,帝颛顼元孙。旧说铿好和滋味,进雉羹于尧,尧飨之而锡以寿考,至八百岁。《庄子》以为上及有虞,下及五伯,是也。但此本谓“上帝”,已为妄说,而注以为尧,又妄之尤也。

  问:“中央共牧,后何怒?蜂蛾微,命力何固?”

  《对》:“螝啮己毒,不以外肆。细腰群螫,夫何足病。”

  《说文》:“螝,蚕蛹也。” 《韩非子》:“虫有螝者,一身两口,争食相龁,遂相杀也。啮,噬也。螫,虫行毒也。”《博物志》:“细腰蜂,无雌雄之类,取桑虫及阜螽之子,抱而为己子也。” 《问》言“中央共牧”,王逸注:“牧,草也。中央之洲,有岐首之蜷,争共食牧草之实,自相啄啮。”其说既无引据,殊为可笑。《楚辞赘说》所解,颇为得之。盖以中央者,中国也;共牧者,共九州之牧也。若使中国共牧,无所战争,则君何怒而有讨乎?今蜂蚁微命而好争,其力甚固,盖!蜂有毒而蚁好斗故也。以喻上失其政,九州无牧,诸侯战争,不可禁止,以讥当时之事耳。子厚不知,乃亦承“逸”之误。

  问:“惊女釆薇”,鹿何佑?“北至回水”,《萃》何喜?

  《对》《萃》“回”偶昌,鹿曷佑以女。

  问采薇惊鹿,事无所考。翘按:《广博物志》云:“伯夷、叔齐逃首阳,弃薇不食,白鹿乳之。” 其说与问词稍合,但于“女” 字未安。北至回水,或恐又是一事,俟考之。

  问:“兄有噬犬,弟何欲?”易之以百两,卒无禄。

  《对》:“针欲兄爱,以快侈富。愈多厥车,卒逐以旅。”

  柳自注:“百两,盖谓车也。” 王逸以为百两金,误也。针,秦后子也。两,车数也。《左传》:“秦后子有宠于桓如二君于景,其母曰:‘弗去,惧选’。”癸卯,针适晋,其车千乘,书曰:“秦伯之弟针出奔晋。”罪秦伯也。《王逸注》:乃以秦伯有啮犬,弟针欲请之,秦伯不肯,针以百两金易之而又不听,因逐针而夺其禄。其事与《左传》不同,未知是否。

  问:“薄暮雷电,归何忧?厥严不奉帝何求?”伏匿穴处。爰何云?荆勋作师。夫何长?先悟过改更。我又何言?对咨吟于埜。胡若之狠严,坠谊殄丁厥任?

  狠,戾也。《闵原》,当此礼义消亡之时也。

  合行违匿固若所,吚嚘忿毒意谁与。

  此谓原“伏匿草埜,已得其所尚,兴词致叹而不胜悲愤,欲何为也?”

  丑齐徂秦啖厥诈,谗登狡庸咈以施。甘恬祸凶亟锄夷,愎不可化徒若罢。

  此谓楚怀王之时。秦欲伐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乃令张仪厚币事楚绝齐,愿献商、于之地六百里。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交,使如秦受地。张仪诈之曰:“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怀王怒,举兵伐秦,大败于丹阳。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时秦昭王欲与怀王会,王欲行,屈原谏之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无行。”怀王信子兰言,竟行,遂死于秦。此《对》之意,所以详言。用原当日谏之不听,以至于斯云尔。

  问:“吴光争国久余是胜?”

  《对》“阖绰厥武,滋以侈颓。”

  阖庐即吴光也。楚昭王十年。吴王阖庐伐楚。楚大败吴兵,遂入郢。

  问“何环穿自闾社丘陵”,爰出子文。

  对“于菟不可以作,怠焉庸归?”

  按《左传宣公四年》:“初,若敖娶于郧,生斗伯比。若敖卒,从其母畜于郧,淫于郧子之女,生子文焉。郧夫人使弃诸埜中,虎乳之。郧子田见之,惧而归夫人。”

  以告,遂使收之。楚人谓乳为“斗谷” ,谷音彀。谓虎为“于菟。” 以其女妻伯比,实为令尹子文。

  问:“吾告堵敖以不长?”

  《对》:“款吾敖之阏以旅尸。”

  柳自注:“楚人谓未成君而死曰敖。”堵敖,楚文王兄也。今哀怀王将如堵敖,不长而死,以此告之。《逸注》以为堵敖为楚贤人,大谬。按《左传庄公十四年》:“楚子灭息,以息姬归,生堵敖及成王焉。”楚子,文王也。庄公十九年杜敖立,二十二年成王立。杜敖即堵敖也。则堵敖乃成王之兄。子厚以为文王兄,亦误矣。楚怀王为秦昭王所诈,令会武关强留之要以割地,怀王卒死于秦。此所谓《旅尸》也。阏,塞也,止也。

  《问何》试,上自予,忠名弥彰。

  对:“诚若名,不尚曷极而辞。”

  此谓屈原苟无尚名之心,则“天问曷极” ,其辞如此。

  《天说》前人

  韩愈谓《柳子》曰:“若知天之说乎?吾为子言天之说。今夫人有疾痛倦辱饥寒甚者,因仰而呼天曰:‘残民者昌,佑民者殃’。又仰而呼天曰:‘何为使至此极戾也?若是者,举不能知天。夫果蓏饮食既坏,虫生之。人之血气败逆壅底,为痈疡,疣赘瘘痔,虫生之。木朽而蝎中,草腐而萤飞,是岂不以坏而后出耶?物坏,虫由之生’”,元气阴阳之坏,人由之生。虫之生而物益坏,食啮之,攻穴之虫之祸物也滋甚。其有能去之者,有功于物者也;“繁而息之者,物之雠也。人之坏元气阴阳也亦滋甚。垦原田,伐山林,凿泉以井饮,窾墓以送死。而又穴为偃溲,筑为墙垣,城郭台榭观游,疏为川渎沟洫陂池。燧木以燔,革金以镕,陶甄琢磨,悴然使天地万物不得其情,幸幸冲冲,攻残败挠而未尝息,其为祸元气阴阳也,不甚于虫之所为乎?吾意有能残斯人,使日薄岁削,祸元气阴阳者滋少,是则有功于天地者也;蕃而息之者,天地之雠也。今夫人举不能知天,故为是呼且怨也。吾意天闻其呼且怨”,则有功者受赏必大矣,其祸焉者“受罚亦大矣。子以吾言为何如?”柳子曰:“子诚有激而为是邪,则信辩且美哉!吾能终其说:彼上而元者,世谓之天;下而黄者,世谓之地;浑然而中处者,世谓之元气;寒而暑者,世谓之阴阳。是虽大,无异果蓏痈痔草木也。假而有能去其攻穴者,是物也,其能有报乎?蕃而息之者,其能有怒乎?天地大果”蓏也;元气,《大痈痔》也;阴阳,大草木也。其乌能赏功而罚祸乎?功者自功,祸者自祸,欲望其赏罚者,大谬;呼而怨,欲望其哀且仁者,愈大谬矣。子而信子之仁义以游其内,生而死尔,乌置存亡得丧于果蓏痈痔草木邪?

  《天论上》刘禹锡

  世之言天者二道焉。拘于昭昭者,则曰“天与人实影响,祸必以罪降,福必以善徕,穷阨而呼必可闻,隐痛而祈必可答,如有物的然以宰者”,故阴骘之说胜焉。

  泥于冥冥者,则曰“天与人实刺异。迅震于畜木,未尝在罪;春滋乎菫荼,未尝择善,跖、蹻焉而遂,孔、颜焉而厄,是茫乎无有,宰者自然之说胜焉。”余之友河东解人柳子厚作《天说》以折韩退之之言,文信美矣。盖有激之云:而非所以尽天人之际。故余作《天论》以极其辩,云:大凡入形器者,皆有能有不能。天,有形之大者也;人,动物之尤者也。天之能,人固不能也;人之能,天亦有所不能也。故余曰:“天与人交相胜耳。”其说曰:“天之道在生植,其用在强弱;人之道在法制,其用在是非。阳而阜生,阴而肃杀,水火伤物,木坚金利,壮而武健,老而耗眊,气雄相君,力雄相长,天之能也。阳而艺树,阴而揫敛,防害用濡,禁焚用光,斩材窾坚,液矿硎芒,义制强御,礼分长幼,右贤尚功,建极闲邪”,人之能也。人能胜乎天者,法也。法大行,则是为公是,非为公非。天下之人,蹈善必赏,违之必罚。当其赏,虽三族之贵,万钟之禄处之,咸曰宜,何也?为善而然也。当其罚,虽族属之夷,刀锯之威加之,咸曰宜,何也?为恶而然也。故其人曰:“天,何预乃人事耶?”惟告虔报本、肆类授时之礼,曰天而已矣。福兮可以善取,祸兮可以恶招,奚预乎天耶?法小弛则是非驳,赏不必尽善,罚不必尽恶。或贤而尊显,时以不肖参焉;或过而僇辱,时以不辜参焉。故其人曰:“彼宜然而信然,理也;彼不当然而固然,岂理耶?天也。福或可以诈取,而祸或以苟免,人道驳?”故天命之说亦驳焉。法大弛,则是非易位。赏恒在佞,而罚恒在直,义不足以制其强,刑不足以胜其非。人之能胜天之具尽丧矣。夫实已丧而名徒存,彼昧者方挈挈然提无实之名,欲抗乎言天者,斯数穷矣。故曰:“天之所能者,生万物也;人之所能者,制万物也。”法大行,则其人曰“天何预人耶?我蹈道而已。”法大弛,则其人曰道竟何为耶?任人而已。法小弛,则天人之论驳焉。今人以一己之穷通,而欲质天之有无,惑矣。余曰:“天恒执其所能以临乎下”,非有预乎治乱云尔。“人恒执其所能以仰乎天”,非有预乎寒暑云尔“生乎治”者,人道明,咸知其所自,故德与怨不归乎天。

  “生乎乱”者人道昧,不可知,故由人者举归乎天,非天预乎人云尔。

  《天论中》前人

  或曰:“子之言,天与人交相胜,其理微,庸使户晓,盍取诸譬焉?”刘子曰:“若知旅乎?夫旅者,群适乎莽苍,求休乎茂木,饮乎水泉,必强有力者先焉,否则虽圣且贤莫能竞也。斯非天胜乎?群次乎邑郛,求荫于华榱,饱于饩牵,必圣且贤者先焉,否则强有力莫能竞也。斯非人胜乎?苟道乎虞芮,虽莽苍犹郛邑然;苟由乎匡”、宋虽郛邑,犹莽苍然。是一日之途,天与人交相胜矣。

  吾固曰:“是非存焉,虽在野,人理胜也;是非亡焉,虽在邦,天理胜也。”然则天非务胜乎人者也,何哉?人不宰,则归乎天也。人诚务胜乎天者也,何哉?天无私,故人可务乎胜也。吾于一日之途而明乎天人,取诸近也已。或者曰:“若是,则天之不相预乎人也,信矣。古之人曷引天为?”答曰:“若知操舟乎?夫舟行乎潍、淄、伊、洛者,疾徐存乎人,次舍存乎人。风之怒号,不能鼓为涛也;流之泝洄,不能峭为魁也。适有迅而安,亦人也;适有覆而胶,亦人也。舟中之人未尝有言天者,何哉?理明故也。彼行乎江河淮海者,疾徐不可得而知也,次舍不可得而必也。鸣条之风可以沃日,车盖之云可以见怪。恬然济,亦天也;黯然沉,亦天也;阽危而仅存,亦天也。舟中之人未尝有言人者,何哉?理昧故也。”问者曰:“吾见其骈焉而济者,风水等耳,而有沉有不沉,非天曷?司欤?”答曰:“水与舟,二物也。夫物之合并,必有数存乎其间焉,数存然后势形乎其间焉。一以沈,一以济,适当其数,适乘其势耳。彼势之附乎物而生,犹影响也。本乎徐者其势缓,故人得以晓也;本乎疾者其势遽,故难得以晓也。彼江海之覆,犹伊、淄之覆也,势有疾徐,故有不晓耳。”问者曰:“子之言数存势生,非天也。天果狭于势耶?”答曰:“天形恒圆而色恒青,周回可以度得,昼夜可以表候,非数之存乎?恒高而不卑,恒动而不已,非势之乘乎?今夫苍苍者,一受其形于高大,而不能自还于卑小,一乘其气于动用,而不能自休于俄倾,又恶能逃乎数而越乎势耶?吾固曰:万物之所以为无穷者,交相胜而已矣,还相用而已矣。天与人,万物之尤者耳。”问者曰:“天果以有形而不能逃乎数,彼无形者,子安所寓其数耶?”答曰:“若所谓无形者,非空乎?空者,形之希微者也。为体也,不妨乎物而为用也,恒资乎有,必依于物而后形焉。今为室庐,而高厚之形藏乎内也;为器用,而规矩之形起乎内也。

  音之作也有大小,而响不能踰表之立也有曲直,而影不能踰。非空之数欤!夫目之视,非能有光也,必因乎日月火”炎,而后光存焉。所谓晦而幽者,目有所不烛耳。彼狸狌犬鼠之目,庸谓晦而幽耶?吾固曰:“以目而视,得形之粗者也;以智而视,得形之微者也。”乌有天地之内,有无形者耶?古所谓无形,盖无常形也,必因物而后见耳,乌能逃乎数耶?

  《天论下》前人

  或曰:“古之言天之历象,有《宣夜》《浑天》《周髀》之书;言天之高远卓诡,有《邹子》。今之言有自乎?”答曰:“吾非斯人之徒也。大凡入乎数者,由小而推大必合,由人而推天亦合,以理揆之,万物一贯也。今夫人之有头目耳鼻齿毛颐口,百骸之粹美者也,然而其本在乎肾肠心腑;天之有三光,悬寓万象之神明者也,然而其本”在乎山川五行。浊为清母,重为轻始。两位既仪,还相为庸。嘘为雨露,噫为雷风。乘气而生,群分汇从。植类曰生,动类曰虫。倮虫之长,为知最大。能执人理,与天交胜。用天之利,立人之纪。纪纲或坏,复归其始。尧、舜之书,首曰“稽古,不曰稽天”;幽、厉之诗,首曰“上帝;不言人事。”在舜之庭,元凯举焉,曰“舜用之,不曰天授。在商中宗,袭乱而兴。心知说贤,乃曰帝赉。尧民知余,难以神诬。商俗已讹,引天而驱。由是而言,天预人乎?”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