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赵淑侠 > 我们的歌 | 上页 下页


  ——铁陀

  小说创作、尤其是长篇小说创作,在现代文学中占了最重要的地位。因为小说的功能几乎可以涵盖所有文学作品的功能;而且它的影响力及其范畴,也远较其他文学作品深入和广大。

  自从中国现代文学的重心转移台湾,作家们憬然感到对当前时代所肩负的重大责任,莫不都朝着发扬人性、并坚决反共的大航向前进。三十年来,已为中国文艺复兴奠下了不拔的根基,这一根基正在继续并且更勇猛地加强和扩大中。

  在小说创作方面,成果一直相当丰硕,无论质与量都很可观。如果与台湾其他建设进步的景象相比,说文学创作已经有了对等的成就,并不算夸张。作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过去的岁月中,已有指不胜屈的“大工程”完成在前,我们可以从正中书局印行的“中华民国文艺史”中获知梗概。即以赵淑侠女士新着长篇小说“我们的歌”而论,长达六十万字,在中副连载三百八十一天,如今出版单行本,厚近一千页,不能说不也是一件为海内外共同瞩目的艰巨“工程”之一。

  “我们的歌”是赵淑侠女士的第一个长篇,在此以前,她写过不少散文和短篇小说。她的作品,文笔流畅清丽,有一种特有的高雅风致。小说背景多在欧洲,充满海外中国人爱国怀乡的情思和坚强奋斗的意志。两年前,她有一篇三万字的短篇“塞纳-马恩省河之王”在中副发表,我开始对她的作品有较深刻的印象。觉得她写作态度谨严,不做作,不拖沓,选材极精。对人物的塑造,情节的铺排,技巧圆熟而高妙。当时曾向主编孙如陵兄推荐选入中副选集第十八辑。

  去年二月初,中副编辑室接到赵淑侠女士自瑞士来信,附寄“我们的歌”故事大纲及初稿八万字。看完使我很惊奇,发现这是个拥有光明主题,抓得住时代脉搏,充分表现民族定力,并且可读性极高的长篇创作。当时非常兴奋,立即回信表示乐于采用,希望以三十万字为度,并请尽快完成,把原稿全部寄来,中副将在四月份,等“七彩玉”刊完就发稿。

  过了一个月,作者寄来续稿十二万字,附信说,照她的计划,三十万字决难写得舒展自如,假定太浓缩洗炼,就会失去许多趣味,也会使她辛苦储蓄的精彩素材,一半要变成浪费。她因而把原故事大纲,再作了一次补充说明,最后说全篇将以五十万字至六十万字完成,在三个月内完稿,希望能得到中副的绝对信任。

  这对一个副刊编者来说,是个不算小的难题。第一、六十万字要一年才能刊完,假如读者没有耐性怎么办?第二、稿件不先寄先看过就发,万一续稿中断或变质又怎么办?

  难题闷在心里有好两天,把大纲和三分之一的原稿又反复看了两遍。深感作者所说完全在情理之中,也深知一位有襟抱的作者,他/她的写作必然是为了一个有价值的思想目标,希望扩大传达于其他的人们。这种写作精神,我们必须尊重。

  赵淑侠女士羁旅欧洲十余年,处此国家多难的时刻,她的思想仓库里正堆满各色海外中国人为生存奋斗的悲欢故事。从故事大纲和三分之一的原稿中,已看出她是个富于民族感情的爱国作家,她笔下随时表现高洁的道德情操和悲天悯人的胸怀。她在抒发许多海外中国人的飘泊感时,有无数条钢丝般的细线与我们紧紧衔接,她诚挚地关怀我们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也特别关注台湾社会的进步与大众福祉,由衷而自然,周全而密致。这种写作态度,应该值得我们百分之百的支持和信任。

  于是,等到四月初,中副前一个长篇“七彩玉”刊完之后,我们就毫不犹疑的将“我们的歌”发出。

  “我们的歌”是一部以全知观点,旁观叙述第一人称的巨构。故事时间是当代;空间是从台湾延伸到欧洲,旁及于美国。有三位主角是贯串全篇的灵魂人物:一位是由台湾去德国、被讥为采办“知识嫁妆”的余织云。一位是立志要为祖国创造自己民族声音的音乐家江啸风。一位是拥有国际名望、自认为是“世界人”的科学家何绍祥。相关的次要角色很多,作者对他们的塑造和刻画,显得极具慧心,使每个人都有独立个性。

  情节上以三位主角的恋爱与婚姻为经,所以有些读者以为是爱情小说,其实不是,最少绝大部份不是。因为全篇另外还有许多更重要的东西,包括他们为理想、为事业、为生活艰苦奋鬪的多种经线纤维。事实上,最主要的是作者运用三人之间思想上基本观念的冲突与统一,来作为最繁复的纬线,因此更增加了整个故事坚实高贵的质量。我想读者看完本书会同意我这一见解。

  至于书名“我们的歌”,实际上是作者苦心经营表现出来的精神象征,这一象征也就是伟大的民族感情与民族定力。作者并不在乎有没有一支真正的歌,以及这支歌是不是大家都在唱,而是随时在提醒我们海内外所有的中国人,必须认识自我,找回自我,黑头发永远是黑头发,黄皮肤永远是黄皮肤。自己要尊重自己,自己要发愤图强。我曾设想作者在执笔写作时,恐怕有不少回自己会心里发酸,眼中滴泪,否则,作品中不会有那么多真情实感溢出来。

  “我们的歌”在连载期间,普遍引起读者的重视和关切,尤其最后一个月,反应比预期的更热烈,我们已记不得究竟为作者转了多少封表示关注或敬慕的信。但最令我们感动的,是作者的全部稿件在三个月内如期寄来,一点也没有使我们悬心。而且从第一页至最后一页,字迹工整清洁如一,使我们阅读原稿,比阅读铅字更舒畅愉快。

  本书出版之前,作者来信向中副表示感谢,并请我写序。写序我不敢辞,感谢则我们却不敢受,感谢的话实在应该由我们来说,因为我们衷心感谢作者对中副的爱护,把最好的作品优先寄到中副来。

  民国六十九年五月三十一日(一九八〇年五月三十一日)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