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吴念真 > 台湾念真情 | 上页 下页
打造吉庆与欢乐的一家人


  林午大锣之所以能得到“薪传奖”,保有传统技艺固然是原因之一,但是那种精神的传承,才是最重要的。

  “林午铁工厂”位于宜兰最热闹的中山路上,虽然外表看起来不太显眼,不过,据说全省百分之八十的庙宇中的铜锣,都是从这里出去的。既然店名叫“林午”,那么产品也就叫“林午大锣”。林午大锣标榜的是祖传三代,古法精制。三代是从创始人林午老先生开始算起。现在负责敲锣的是林午老先生的六个儿子及孙子。他们说:“我们是老板兼伙计,家族企业。”

  至于古法精制,指的是林家的铜锣不用机器,是全手工一锤一锤敲出来的。做一面铜锣其实讲起来很简单,但过程却非常复杂。首先必须在一块大铜板上用圆规画出锣的大小,依线切割,一般尺寸是两尺八,然后用大锤在铜板上不断用力敲打,为的是要让铜的质地变得紧密,声音才会好听。接下来是用圆规把“锣脐”(锣的中央突出的部分)标明,同样是用锤子锤出形状,这样锣面的部分就大致完成了。至于锣边,则是用一块长条形的铜板慢慢敲出弧度,使整个铜条弯成圆周状,再跟锣面焊在一起,然后再磨平、磨光,一面锣就此诞生。在整个制锣的过程中,不停地敲是最主要的一个动作,也是最关键的动作。因为锣的形状好不好看、声音好不好听,全靠敲锤的功夫。一面两尺八的锣,从开始到完工要敲四五千下,而每一下都是非常结实有力,所以通常都是轮流敲。制造一面锣,平均要花五六天的时间。为了节目小组拍摄,林家大小发挥了高度团结合作的精神,把五天工作的时间,浓缩成一天。看他们很有默契地敲打、换手、再敲打,就是轮到休息的时候,也有人在旁边帮忙递工具、倒水,忽然觉得林午大锣之所以能得到“薪传奖”,保有传统技艺固然是原因之一,但是那种精神的传承,才是最重要的。

  林午老先生的长孙林鸿权先生说:“我从小就开始锤了,以前都是阿公教,如果一做错,就用木棒打人,现在不一样了,做错了,只能用讲的。”

  “林午锣店”制造过最大的锣是目前鹿港天后宫的锣,直径七尺八,总共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才完成。他们说,台湾的庙只要更换新的理监事,就会打一面锣来庆祝。奇怪的是,每一次订新的锣时,庙方都会指定要比××庙的锣更大。他们说:“这样不好啦!愈比愈大,那以后怎么做呢?”语气虽然略有埋怨,脸上却都带着骄傲的笑容,那种神情,好像是在说:“随便你们怎么比,再大的锣,我们也都做得出来!”

  锣做好之后,最后的程序就是调音。林家的人似乎音感特强,只要听听锣声,就知道哪里敲的力量太大或太小、哪里要修改。他们说,这不是敏感,而是经验。因为不用机器,所以每一锤都得靠自己来拿捏,这种是没办法教的,自己要用心多体会。阿公以前也是没人教,也是靠自己摸索,所以“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锣,在台湾通常代表欢乐,可能因为如此,蒋老先生去世的那一年,曾有人到店里来说:“你们尽量不要敲锣,尽量不要制造这种属于欢乐的声音。”他们回答:“不敲锣,要怎么调音?音没调好,我们也不敢随便卖给客人!”不过听说那一年生意很差,可能也有人对其他的庙说过相同的话吧!

  铜锣完成了,每一面锣的背后都会留下上千道的锤痕。每一道锤痕都是三代的经验传承和几千个日子的自我修行,但似乎这样的一种传承技艺,就必须靠一个人丁兴旺的家族来延续下去,否则就会凋零、消失了!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