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刘墉 > 点一盏心灯 | 上页 下页
庭院深深深几许(2)


  孟夏的时候,鸟都已经长大了:成串地站在电线上,俯视着我的窗口,有时候鸟餐厅的食物告馨,而一时没有补充,它们甚至会趴在纱窗上往屋里张望。这时候的大鸟也轻松了,虽然小鸟仍然常常装着蓬松羽毛、拍动翅膀地乞食,却可以视若无睹,只有那“大主教”红雀,比较娇宠独生的孩子,仍然一个劲儿地喂食。

  跟人一样,孩子大了,家里就变得比较安静,夏日的森林虽仍然有声声的鸟鸣深处,却远不如春日的嘈杂,取而代之的则是唧唧的虫声了。

  用唧唧来形容虫鸣是不对的,正如同以小提琴的声音来形容交响乐的不足,因为那是千百种不同声音的集合,如海涛、如潮汐,一波一波地涌来。

  夏夜听虫,总令我想起狄斯尼的“爱丽丝梦游仙境”卡通电影,各种花草的精灵和小虫、青蛙,在指挥者的引导下,有秩序地按照节拍演奏。

  林里的虫声就是如此,那不是乌合之众的大杂烩,而像是有指挥家在台上似地,以规律的节拍,忽大忽小,忽强忽弱地从四林间拥来。弱的时候,好像童年陪父亲彻夜在水源地垂钓时,听到的细细水声,是一种呢喃,又像是轻叹。强的时候,像是珠玉飞漱,绵缀不经,那声音无比紧密,如同玛雅古城的石块,无衣无缝地砌合,竟插不下一支小刀;又仿佛冬日的细雪,一层外还有一层,怎样也窥不透。

  从来睡得很轻,但在夏夜,虽然开着窗子,正迎着万顷的密林,而虫声如涌,却能很安然地入梦,有一晚学生在画室里听见了虫声,问我后院是不是装了马达什么的,其它学生也一齐附议,我才发现那虫声对于不常听的人,竟是如此轰轰然。

  对于这件事,我曾经多次思,也曾在夜晚静静地分析窗外的虫海,想要以失眠夜来找一个咒诅虫声的理由。但是,没一下子,就进入梦乡,而那梦中是有虫声伴着,却感到无比的安宁。那是一种浑然完满的感觉,虽不是无声的静幂阒,却觉得更是恬适,仿佛让那软软的蛩音包着、托着、裹着、浮着,轻轻地荡人其中。

  我渐渐了解,安静并非无声,而是一种专情,每样能唤起我们专情的东西,不论文学、绘画、音乐、雕塑,就都能带来安静。而最好的安眠药物,则应该是那蛩音鸟啭的大自然之音,因为我们的世代祖先,绝大部分都与大自然为伍,只有到了近代,才被那许多人为的喧嚣,扰乱了体内的天然律动,要想调整它,最准的调音师,就是这些天籁!

  暮秋的夜晚,只要聆听窗外,就可以知道当时的气温,虫儿真是敏感,甚至如天气将要转寒,它们也能提早觉票,渐渐地将高亢之音,降为低沉之调,如果次日天暖,又可能重新恢复那浩荡的交响。

  落雨的夜晚也是如此,虫声会随着雨点的大小而起降,但与气温转寒时的变化不同,有些虫似乎特别怕雨,稍有些霏微,便失去了那一种乐器,另有些虫则不怕雨,即使倾盆而下,隔着雨幕,仍然隐隐约约地听见那雨中行吟者的歌声。

  秋虫声就是要这样聆听的,在那细小的音韵中去感触,即使到了极晚秋,只要以心灵触动,仍然可以感受到那微微的音响。我曾想,说不定白天虫儿也是叫的,只是因为其它的声音大多,心灵也不够静,所以听不见,于是人们自作聪明他说:晚来虫鸣,确实自从有了这个感悟与推想,日间在园里写作,居然渐渐自鸟啭中,可以过滤出虫鸣,自认为耳朵对大自然的品味是更细致,也更深入一层了。

  只是随着仲秋虫声的日稀,便有了许多凄然,不知那些原本活泼而快乐的虫子乐师,是因为禁不住霜寒而次第凋零,抑或逐渐隐退,如果它们是后者,明年孟夏还会不会出现?虽然下一年的音乐季可以预期,但是否仍会是同一批音乐家?但再想想,虫海也是生生死死,每日在生,生日在死,说不定就在那夏夜不断的混声大合唱的队伍中,就时时有团员颓兢在行列中萎落,再由那新生的穿戴逝者的衣服,偷偷起来。于是那唱、那奏,既是迎新也是送旧,唱着“逝者逝了!生者生了!”都是宇宙当然的事,岂不值得欣欣歌颂吗?

  当墙外那颗叶子奇大,有些像是热带阔叶木的树,一夕间突然低垂了叶片,晚秋便真在来临了,虫鸣更正这一年成为绝响,代之而起的,是另一种天籁。

  虽然在台风时听过风的怒吼,但是直到今天,我仍然不敢确定,风本身是不是会造成声音,咻咻的是它吹过电线、杀簌簌地是它吹过树梢、飒飒的是它穿越森林,那出声的是风,抑或被它拂动的东西呢?

  不过无论如何,风是整个一籁的催助者,催着青绿,也摧着秋红,繁花在风里开展,在风中受孕,在风中残落;密叶也在风中抽芽,在风中飘零。

  如果细细地谛听,确实可以听见四季的风之絮语,甚至连那小小如樱花绢细的花瓣飘落的声音,都可以听得到,因为它们带着充足的水份,凋零落时,常片片黏在一起坠落,也因此,虽然同为花瓣,由于每次落下的数目不同,轻重有别,也就能产生不一样的声音。

  当然最富变化的风声还是在晚秋了,每一片叶子都述说着一段不平常的故事,如同它所经历的岁月一般。愈是高高在上的,愈在寒风中先红,也愈早告别枝头。橡树的叶子红得发暗,因为它们是失去了水份的供应而变色,所以凋时如同一张张厚纸片般,在风中因振动而沙沙哀吟,又在地面哗啦哗啦地滚动。

  至于饱含水份却不得不凋的枫叶和梧桐,就相较得沉默了,尤其是在秋风秋雨的日子,它们柔软的叶片,能贴上窗玻璃,成为逆光下最剔透的风景。但是落在草坪上,则常牢牢地黏附着,遮盖了天光,造成下面秋草的早逝。还有那红叶的漆树,由于是复叶,一支长长的茎上,挂着二三十片小叶,所以总是挂着、纠葛着落下,制造出另一种复合的音响。

  可惜院中没有芭蕉,在风中用它叶片摩擦如摇橹的声响送我入梦。所幸临窗的瓜藤,叶子转黄泛白之后,由于失去了水份,表面带着绒毛,又有藤蔓牵挂着,摇曳摩擦出最美的音乐。那是以薄薄的叶片做共鸣板,以须蔓为琴弦所制造的交响,如果再遇上潇潇的冷雨,点滴凄清、点滴凄清,更是愁损离人,载我到了宋室的江南。

  与仲复以后由高转低的虫鸣恰恰相反,冬天的风声由低转高,当时子都不再争议,树枝便开始在风中呼啸,我想那风并不单纯,它们虽由同一个方向来,却在每一个枝子间转来转去,仿佛神怪电影中的精灵,飘忽地难以捉摸,却又捉弄每一个遇到的对象。

  所以清明朗澈,甚至掩藏不下一只飞鸟的冬林,在北风的拨弄下,反而能奏出各种令人难以想像的音阶。与虫声不同的是,虫鸣必多半靠双翅的震动,所以有近于弦乐器,那风涛则属于管乐器,或带些锯琴绵延不绝如缕的诡异。它们分成好几部,高低呼应地唱和,且摇动屋顶上的电视天线,发出挣挣的音响。

  冬夜听风,需要壮阔的胸怀,如同吟大江东去浪淘沙般,要有山东汉子敲铁板的铿锵,非闺阁小境界所能消受。此刻,春日的鸟啭、夏夜的虫鸣、晚秋的吟唱,都像是清代四王吴恽的工细小品,发展到白石老人的金石之笔,提炼了精华,而挥弃了纤巧。只觉得旷大的天地,原本经过自己细细皱皱擦点染的枝枝节节,突然又恢复成了一张白纸,横直涂上几笔,却道出了真正不吐不快的东西,也便再无可添加处。

  倒是那白,颇耐人玩味,且点滴可听。犹如一早起,推帘看到的那满天满地的白雪,若用三个季节训练出的敏锐观察,每一片雪花都是一幅图画;每一片雪花的飘落,居然都像是小片琉璃般,发出清脆的音响。

  至于特别寒冷而朔风野大的日子,就更是好听了,鸣鸣像是吹法国号的北风,把邻人屋顶上的粉雪卷起,再带上我的窗玻璃,就听见叮叮当当恍如八音盒小风铃的敲击,美极了!

  还有那双层窗间,若偷溜迸些室内的水气,奇寒的日子,更会在最外层玻璃上,结起一片片像是羽毛,又如同云母亲般的冰花,有时会长长地延伸几英尺,左右联缀成一幅玉树琼枝的图画。

  当然真正的玉树琼枝还是在窗外,一寸寸堆高的雪花,渐渐压弯了树梢,枝子承不住时,就整片整块地向下滑落;小鸟在树上跳跃,扑翅的振动,更会惊落满树的白花。这时坐在屋内,只要听那雪花落地的音响,是干雪的轻?是湿雪的重?抑或凝成块的冰雹?就可以知道冬天的脚步移动到了什么地方。

  当那脚步渐远,先有冰冻近月的大雪块从屋顶滑落,走过长长的檐下,一定要小心被打了头,尤其是有大片斜顶的屋子,那雪块坠地的声音,真像是打雷。

  而后许久不曾听见的水声,由屋角的天沟中传来,淙淙潺潺又滴滴嗒嗒地,屋内的暖气管则收敛了许多杂音。鸟的叫声频繁了,甚至有些站在窗边,啄食以前掉在缝里的小米,发出紧促的像是敲门的音响:

  “喂!情人节要到了,刘氏餐厅几时重新开张啊?”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