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林达 > 西班牙旅行笔记 | 上页 下页
五八


  §西班牙内战中的人们

  共和国的政党派别
  国际纵队的支援
  海明威和罗伯特·卡帕
  内战中的西班牙知识分子
  第五纵队和模范监狱犯人的命运
  格尔尼卡和毕加索的画

  在托雷多解围之后,马德里最大的变化,是从世界各地来了大批志愿的“国际纵队”。到底是不是国际纵队挽救了马德里,历史学家至今争论不清。一看就知道,这是一个非常难确定的结论。

  可是,从一些数字来看,国际纵队无疑是起了关键的作用。比如说,在1936年12月的马德里保卫战中,摩尔兵团逼近马德里市区,和马德里的八万民兵展开激战。在最关键的12月7日到12日的几天里,三千五百名国际纵队投入马德里保卫战。这段时间,帮助共和派的国际志愿兵达到四万左右。

  一些历史学家们认为,如果当时共和派就失去马德里,很可能佛朗哥政权会很快被国际社会所承认,西班牙内战就会就此结束。

  马德里保卫战是国际纵队的第一次亮相,同时也把共产党推到了西班牙政治的聚光灯下。西班牙虽然左翼势力很大,可是,派别党派也很多,而西班牙共产党本来不算是一个大党。马德里一仗是个转折,使得西班牙共产党在内战和此后的西班牙历史中起了很大作用。

  西班牙共产党最出名的是一个女豪杰,她名叫伊巴露丽(Dolores Ibarruri),极善宣传鼓动,常用笔名“热情之花”发表文章,大家也就更记住了她“热情之花”的别名。在马德里保卫战期间,她提出的口号:“不让他们通过”(No pasaran!)名垂青史。这口号几乎成为她的代名词。她的另一句口号是:“宁可站着死,不愿跪着生!”“热情之花”极具个人魅力。据说在群众大会或者电台上,她半沙哑的嗓子一开口,大众为之倾倒。她是巴斯克地区一个贫穷矿工的女儿,是个坚定的共产党人。可是,据接近她的人说,她其实又是个虔诚的天主教徒。这就是西班牙风格。

  我们回来以后,找了很多西班牙内战时期的宣传画,这些画的风格都和这样的口号很相符。假如把上面的洋文遮去,粗粗一看,我们会以为那是中国五六十年代的宣传画。

  志愿兵突然之间从世界各地蜂拥而来,是因为国际纵队是由第三国际出面,在各个国家有组织地招募兵员,他们以志愿兵的方式来到西班牙,其中百分之六十是共产党人或者共产党领导下的工会、青年团的成员。国际纵队来自五十几个国家,其中包括中国人。我们还看到过一张西班牙内战中的中国战俘的照片。最多的是法国人,有一万人,其中一千人战死。英国来的两千人中,有五百人阵亡。美国人有两千八百名,大多在很出名的林肯营服役,在他们中间有九百人阵亡。在美国志愿者中,有三分之一是犹太人,多数是从苏联到美国的第一代移民。加拿大也来了一千人,其中有后来在中国殉职的共产党员白求恩。

  还有八千名奥地利、德国、意大利人,采取了和他们的政府相反的立场,没有站在佛朗哥一边,而是站在共和派一边,他们的伤亡率还特别高。苏联以志愿兵的名义派来了三千人,其中一千名是飞行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在这些国际纵队成员中,有许多人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将军、元帅或者领导人。在一千五百名南斯拉夫志愿者中,有二十四名后来成为共产党执政的南斯拉夫的将军。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在中国几乎家喻户晓的阿尔巴尼亚领导人谢胡,也是其中的一个。

  1936年12月,是著名的马德里保卫战。

  莫拉将军的叛军被阻挡在瓜达拉马山北面,但是,佛朗哥利用德国飞机对马德里大轰炸,据说这就是后来德国闪电战的初演。在马德里西面的大学城,共和国一方和佛朗哥的摩尔兵展开街头血战。共和国一方缺少重武器和弹药,一人倒下,后面的人捡起枪来继续抵抗,直到自己倒下,枪再传给下一个人。佛朗哥的摩尔兵非常骁勇善战,一度攻占了共和国的防线。8日那天,眼看共和国防线要崩溃,共和国一方的总司令米亚哈(Jose Miaja)将军冲到前线,亲自督战,宣称谁逃跑就当场枪决。他召集民兵们,重新夺回了阵地。

  那天下午,从国际纵队的集结地阿尔巴塞特(Albacete)赶来一批国际纵队志愿者,大多是法国人和德国人。这些志愿者列队游行通过马德里街头,轻声唱着革命歌曲,直接上了保卫马德里的前线。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在以后十天的战斗中阵亡。

  1936年12月的马德里,佛朗哥被挡在城外。马德里依然是共和政府的。

  佛朗哥在马德里失利,但是他仍然相信,他必须而且能够拿下马德里。在西边和南边强攻失败后,他改变了策略。他想切入北面,把马德里包围起来。

  这一仗,国际纵队有了新到的坦克。双方伤亡惨重,佛朗哥毫无进展,不得不在1937年1月9日停止进攻。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