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李敖 > 孙中山研究 | 上页 下页


  改良张本与革命张本

  我仔细观察孙中山一生的言论,发现他的和平改革的色彩、缓进的色彩,始终很浓厚。孙中山远在民国前六年,就演说指出“革命的事情,是万不得已才用,不可频频用之”(《三民主义与中华民族之前途《);在这篇演说后十六年,他同样他说:“诸君要晓得,革命是不得已而为的事。”(《三民主义为造成新世界之工具》)在一九二三年的一次演说中,他甚至带着一点似乎“挖苦”的意味,来指出“中国式之革命家”的性质,他说:

  我即自称革命家,社会疑义纷起,多所误会,其实中国式之革命家,究不过抱温和主义,其所主张者非极端主义,乃争一良好稳健之政府。

  在一九一九年和一九二四年的两次演说中,他甚至明白地指出:“改造”“维新”的意思,与“革命”并无不同。他说:“革命两字,有许多人听了,觉得可怕,但革命的意思,与改造是完全一样的。”(《改造中国之第一步只有革命》)他又说:“外国革命,有许多是成功的。离我们最近的就有日本,日本维新,大家都知道是成功的,维新事业和革命事业是相同的,维新成功就是革命成功。”(《革命成功始得享国民幸福》)这些明明白白的改良论调,岂不正正都是这个伟大革命家的论调吗?

  所以,从这些角度来看,孙中山不但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家,更是一个伟大的改良家。只有了解他那种改良的怀抱,才会明白他为什么要上书李鸿章,为什么要走上一段改良主义的路线。

  罗香林在《国父之大学时代》中说:

  世人以上书文章闽肆,疑非国父自作;或以李氏为满清重臣,非创导革命之国父所欲合作,疑上书非国父本意。不知国父在西医书院,子现行科学与政事及衣功论学,研讨至精,而国学用力甚深,文章亦所素习;李氏为当时倡办洋务人物,且为西医书院赞助人,与其有医学教育因缘,观李氏复西医书院函,知其非子革新政治不相能者。故国父欲试探李氏意志,傅为实行革命张本,非谓欲与满清政府妥协也。

  罗香林对怀疑上李鸿章书真伪的人的指摘,是可通的,但是他说孙中山“欲试探李氏意志,俾为实行革命张本”的推论,却未免牵强。孙中山上书无效,就是最好的“革命张本”,原来那个上书的“张本”,事实上该是“改良张本”才对。《伦敦被难记》中自述清吏向他说“汝前尝上策于总理衙门,请其转奏朝廷,汝策良佳”等话,也是孙中山当时走改良路线的一个有力旁证。

  演化眼光

  罗香林在《香港早期之西医书院及其在医术与科学上之贡献》中说:

  唯孙先生在该院,除于学校规定课程外,亦兼喜研究农田、舆地与经史诸学。尤嗜于中夜起床读书,法国革命史与达尔文《物种原始》类专书,最所喜读。盖是时适值达尔文逝世后数年,其进化论学说风靡全欧,康德黎博士即首为介绍其学说于香港。孙先生殆为国人研究进化论之最早起者。

  唯孙先生于科学研究特深、于生理学为最有心得、于进化论为探索最殷,故俟配合其毕业后之经验,遂能发明“知难行易”之学说,与修正进化论,而引伸其体系,斯则尤属西医书院曾获致其预期成效之明征也。

  罗香林又说:

  近人有谓中国人知有进化论,乃自严复于一八九五年出版所译赫青黎(T.H.Huxley)之天演论(Evolution and Ethics and Other Essays)始者,其实,孙先生之首治进化论学说,乃在一八八七年至一八九二年肄业西医书院之时代,较严氏译书时代为早。

  这些阐发,大体上都是很独到的。但是最重要的一点阐发,我认为罗香林应该做出而没做出的,则该是:

  一、达尔文的学说是“演化”的,并没有中国译名中“进化”

  的意味。旧译“进化论”是不通的,也是以词害意的。

  二、孙中山受达尔文的影响是不错的,这从他自述“于西学则雅癖达文之道(Darwinism即达尔文主义)可得证明。但是达尔文真正影响孙中山的,“知难行易”学说还属小焉者也,并且还待考。真正影响他的,乃是一种对人际看法的“演化眼光”。由于具有“演化眼光”,所以即使革命,也“究不过抱温和主义,其所主张者非极端主义”。这种因达尔文而来的影响,对当时深信“演化论”的人,不论是严复或孙中山,都没有例外。而介绍“演化论”到中国来的人,从伟大的严复以下,他们的最大“孤独”,也许却正是感到中国人并没真正的了解“达尔文之道”!中国人所能了解的,只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那一套,并不是真正的“演化眼光”那一套。因此之故,中国人近百年来,最多的是鲁莽灭裂的所谓“革命家”、“革命英雄”、“终身革命者,,和“吃革命饭者”。他们“彻底”这个、“极端”那个,整天“革”别人的“命”,可是革来革去,不但没达到“彻底”“极端”的“革命”的大效果,甚至连他们所看不起的“改良”的小效果都没达到。虽然这样,他们却还日复一日的高叫“革命”“革命”、年复一年的高叫“革命”“革命”。总还迷信鲁莽灭裂的方法,妄想“一了百了”、妄想“一蹴而几”、妄想“迎头赶上”、妄想”一次解决”,而其结果,却永远是欲速则反迟、想快却更慢。

  这些悲剧,追究起来,都是没有深刻了解“演化眼光”的缘故。

  他们这些人的智慧,比起严复和孙中山来,真是太远了、太远了!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