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梁凤仪 > 惆怅还依旧 | 上页 下页
三三


  “穆澄,还差那么一点点,我看你整个人会得变、变、变,七十二变!”

  “我不是马骝精!”穆澄没好气。

  “我的确有这个想法,全新型的穆澄会令全人类吃惊。”

  “几时?”穆澄跟她耍下去。

  “再吃几顿苦头。领悟得更透彻之时。”

  “怕已是尘归尘,土归土。”

  “不会,硬骨头的人死不掉。看看我就是一个例,商场上的风浪越大,我越勇不可挡。任何人都有反击力量,不容忽视。”

  穆澄耸耸肩,不置可否。

  反正日中除了克制自己,收拾心情,埋头写作之外,稍稍休息时,也只有找这好朋友聊几句,松弛神经。

  穆澄忽尔想起,为什么方诗瑜不结婚?从没有听过她提起过谈恋爱?是神女无心?抑或襄王无梦,如此的孤军作战,直至老死吗?

  谁又不是了?一念至此,分明密封的斗室,突然也觉阴风阵阵。

  穆澄又一夜没有睡好。

  醒来时,已是满室耀眼的阳光。

  这是她生活上的一个突破。竟没有为陶祖荫而准时早起,是婚后鲜有的现象。

  并非故意的斗气,实在是天亮之前才叫做有一阵好睡,故而起不来。

  如果陶祖荫因此而更认定穆澄在跟他继续闹别扭,就随他去好了。

  人要认定对方的动机行为好坏,是主观见解的事。

  否则。何来虽无过犯,面目可憎的情况。

  穆澄梳洗之后,为自己烧了一壶咖啡,坚决地全心投入工作。

  世界上没有投资比工作这么能十拿九稳。

  这是穆澄与方诗瑜一直认同的道理。

  穆澄心想,什么都假,作品的质与量必须持续优异,就有生存的价值。

  无可否认,穆澄已开始接受一个现实,她不可以为了陶祖荫,或为了这个家而活得有意义、有希望、有光彩。

  穆澄叹气,自己已经算是不幸之中大幸的一个。

  肯定世界上有无数嫁后的妇女,发觉原来枕边人只不过是一个在某些时份有声有气的同屋共住者而已。

  因而大多立即寻求感情出路。不是闹个天覆地翻的婚外情,便是专心做个好妈妈,抚儿育女。

  穆澄没想过自己有勇气再跟别一个男人交心。

  至于下一代,穆澄不敢对自己能生育寄予太大的厚望,毕竟已经嫁了多年,仍未梦熊有兆,一定是她和陶祖荫之间的身体出了什么毛病。

  穆澄也曾建议过,夫妻二人去做个全身检验,但陶祖荫并不热衷。

  他提出的理由不无道理:“除非我们非要把那心目中的理想拿到手不可,否则,何必寻根究氏?”

  万一检验结果,证明他们真有某种先天或后天的体能缺憾。倒是无端的惹来烦恼。

  有无绕膝承欢的子女,其实到现世纪已不要紧。如令养儿防老的定义,才无非是以之作为感情寄托与生活意义。

  最重要的问题是,对子女的爱锡。是所有人际关系中唯一的被当事人接受,面无损自家的感情单程路。

  天下间没有人会取笑为人父母者为下一代牵肠挂肚,可以舒适的、大方的、肆无忌惮的、一厢情愿的爱念孩子,就是最彻底的精神付托。

  这么多感情淡薄的夫妻,仍然撑得下去,就是有儿有女分散注意所致。

  她,穆澄,只好抓紧事业,赖以激励自己天天精神奕奕地工作。

  向人摊开双手,若是一无所有,那日子怎么过?

  穆澄并不多为自己捏一把汗。

  在摊开稿纸写作之前言。她每天必腾一小时出来,阅读几张报纸,也把自己的专栏剪存,留为纪念。

  穆澄呷了一口咖啡,翻阅政经日报,那副刊的版位又改动了。

  第九章

  这是报章的习惯,久不久就把报纸版位挪动,为求读者有新鲜感。

  究竟这种做法对不对?有没有人认真地调查过?读者是否宁愿取其惯性、并不一定贪新忘旧?就真的不得而知了。

  有些作者顶痛恨编辑把他的专栏移位。穆澄对这种安排倒没有强烈的反应。

  她觉得有麝自然香。

  如果自己的专栏有读者,他们自然会把它寻出来。

  穆澄于是也细心地参加这个寻宝游戏。

  翻了老半天,竟没有把自己的那段连载小说找着。

  她开始奇怪、狐疑、纳闷。

  为什么?

  小说是长篇的,不可能刊登了一阵子就中断。这是从没有在报界发生过的事!

  穆澄又是把整个长达十多万字的长篇小说写完了,交到那甘老总的手的。更没有脱稿之虞。

  突然间的心慌意乱,只好抓起电话摇到报馆去。

  对方的答夜是:“请在下年二时后摇电话来。编辑部没有人。”

  穆澄急得如热窝上的蚂蚁,在小小的客厅内急急的转来转去。

  忽然的冲进浴室去,往镜上一照,竟见自己一脸油光,还有从额流下来的两行冷汗。

  穆澄完全知道自己像什么。

  如假包换的是失了骨肉的心理。

  不是吗?做为母亲的女人,无情白事发现自己的宝贝孩子不见了。怎不急出一头白发,一脸憔悴?

  尤记得小时侯,总是穆澄的母亲带穆澄上学放学。一大,班上生了意外。

  坐在小穆澄旁边的一位女同学宋瑞芬突然呕吐大作,于是老师一边把她带到休息室去躺一下,一边通知家长把她带回家去。

  那宋瑞芬虚弱地对老师说:“请让穆澄陪我!”

  于是穆澄就课也不上了,一直留在休息室,坐在床沿。拖着宋瑞芬的手,以示支持。

  她原以为下课时,母亲若找她的话,老师会得向她解释。

  直候至宋瑞芬的家人来把她带走了,小穆澄才赶紧跑出校门。

  一看到了神情狼狈的母亲,差点要高声叫出来。

  穆太太的那个模样,像足了现今镜子里的穆澄。

  眼神散涣得令人以为她在下一分钟就要灵魂出窍,太可怖了!

  就为自己的亲生骨肉不知往那儿去了。

  为此,穆太太当年曾在惊魂甫定之后,跑去跟穆澄的老师理论。

  穆太太从来不是凶巴巴的人,她是有教养、有思想、有风度、不作兴吵架斗咀的人。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