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陈燕妮 > 纽约意识 | 上页 下页 | |
吃维生素 | |
|
|
如果有一个美国人说到这样一句话,叫做“抓一大把,吞下去”,你敢想像他说的是“吃维生素”这回事吗? 维生素这种东西在早年的中国很算得上是个东西,我的一位同学的母亲有幸是位医生,因此有幸把这种东西从工作场地相当“灰色”地拿回到家中。他家当时共有大小三个孩子共同成长,她是老大,下面是一男一女两个弟妹。小时候和她一同上学去,不止一次听到她抱怨说她母亲一贯不鼓励她吃家中的“灰色”维生素,因为,但凡说到“灰色”就必有风险,在她家中唯一得到有关鼓励的,是她一生下来就脸色苍白的独生子弟弟。 刚到美国时,看见一些美国人每餐之前都要手握大把维生素片,一吞而尽。有天去找一位黄毛蓝眼洽商,进得门内,但见他果然也和大多的他人一样正急匆匆地把大把玩艺倾放入嘴内,紧接着又灌下白水一缸。 这时不断有些汁泽从他的嘴角稍稍溢出,放下杯盏,收拾干净,他凌乱他说:“对不起,你来巧了,我这是在吃早饭。” 对于中国当今对维生素的定位情形我毫无认识,如果说维生素在中国还算是药品的话,其在美国早已是被划归健康食品的玩艺了,尤其是近十多年来,维生素干脆就以一种“家居必备”的面目出现。在美国的各大超级市场甚至就是街头的小杂货店里到处都能找到它们。而且,它们常常会被摆放在各种润肤品,甚至是牙膏、牙刷们的旁边。 我在中国时就有不短的服用维生素C的历史,一直的缘故都是为了使皮肤好些。到了美国后又加服了维生素E,心想自己也该算是维生素的一介知己了。但哪知到了美国后才发现美国人更是饕餮维生素好手, 个个吃得云漫雾瘴, 对此,我虽有“小巫见大巫”的怅然,但多少也还有点“他乡遇故知”的惊喜。 我对维生素的其他族类没有什么常识。每次去买维生素,就沿着字母顺序走到C和E的面前翻找,潦草地翻看说明,只要是一年内不会过期的就可拿回家去,乃食。 美国人口中盛传的一个有关维生素的例子是说美国当年的少壮总统肯尼迪英年坐江山时,虽日理万机仍精神高亢,个中诀窍就是其每天都吃维生素,形容中说他每日对维生素都一如文前所讲到的,是“抓一大把,吞下去”。 一说在美国自二战之后,国内的类似纽约这种繁华都市中的维生素销售量就开始有了可观的数字。这种状况发展至今一发不可收拾,美国的维生素市场极大,各种牌子、各种型号、各种剂量、各种形状(片、粒、胶囊甚至是做成糖果状)的维生素竞争激烈,常常你到一家比较大型的超级市场中去,你往往会看到整整一个大型长排货架上摆满了各种维生素,而且,交款台的旁边也多还会摆放着有关维生素的各种说明小册子。 而且这种早被视为食品的东西还分“个人独食型”乃至“家庭集体吃型”,我曾有一次就因为贪便宜买了维生素C、E各“家庭集体吃型”一大瓶,该“家庭集体吃型”瓶之大令人发指,每瓶足有二十厘米之高,偏偏家中人丁不旺,而且也根本没人与我同享此好,因此就吃得既费力又枯燥。雪上加霜的是该“家庭型”竟是每丸都在1000个单位的,这种给老年体弱者的剂量每每让我边吃边心下打鼓,以我的岁数最大限度地归类也只能勉强算是贴在“壮年”的边上,这么着力地进补真怕吃出个闪失。结果,这一瓶“家庭集体吃型”整整让我吃了一年半不说,而且每吃每痛苦。维生素C多半是制成固体的,这倒还可一分做两,先食一半另一半予以储蓄稍后享用;轮到吃维生素E胶囊时则煞是种煎熬,这种胶囊一咬下去的滋味简直就是一口咬在了做过了头的小笼汤包上,皮厚虽厚矣,内瓤却仍是汤水当家,每吃每有顺嘴流汁的危机不说,而且还立即出现嘴外剩下的半囊汤如何处置的难题。有时在家中遇有来客就会超级热情地用小刀快速地切了相邀分食这类“半囊汤”,每次这类邀约才一出口,就见受邀者扭脸满面困惑地回望着我,直以为白日见鬼了。 有一次在一个美国人的餐桌上还看到一种名为“每日一袋”的维生素“套餐”,在这“一袋”中,据说是已依医生眼光把维生素进行了科学搭配了的。再后来更又听说美国中也十分流行那种“混合维生素”的,这种东西更是先进到把各种维生素按比例制成一个药片,日食一片,各素均获。 多少年来真不知我所服用的这两类维生素是否在我肌体内造出过果真的效应,但既已吃出了习惯,就也由它去了。有一天到一位医生家作客,席中大家猛谈维生素,我才把自己之于维生素E的偏好说出口,就见座位对面的医生主人“嗤嗤”笑了一下,细问就里才知道,医界盛传说维生素E是能改善性功能的,这么听着真不知该后悔自己语多有失好,甚至就庆幸自己歪打正着好。只是当时坐在那里,领略众人“倏”地众头一向地向你扭过脸来,一时竟全不知该说句什么才好。 再于是,几下里就原由不明地笑。 | |
|
|
虚阁网(Xuges.com) |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