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高阳 > 小凤仙 | 上页 下页
八二


  会议的主席就是朱启钤,他是大典筹备处的处长。处员一共十二人,梁士诒、周自齐、张镇芳、杨度、孙毓筠、唐在礼、叶恭绰、曹汝霖、江朝宗、吴炳湘、施愚、顾鳌。这张名单中,挂名的居多,真正抓权的是张镇芳和“自甘委屈”,只当会计科主任的袁乃宽。

  “大典者,登极大典。”朱启钤先致开会词,“千古盛举,经纬万端,真不知是该先从那里着手?好在袁主任才大心细,有许多要务,已经分别进行,现在就请袁主任先报告。”

  于是袁乃宽咳嗽一声,站起来说道:“事有缓急,费功夫的事要先办。登极大典,应在太和殿敬谨举行,所以修葺三大殿的工程,已经开始,各位进出,想必已有所见。太和殿奉旨改为承运殿,御座新制,亦已交商动工。其次是龙袍,工程浩大,也不得不早早发包。此外各事,确如主席所说的‘经纬万端’,要请大家商量定规,分头赶办,估计完工时间,才好选定大典吉日,奏闻请旨。不过,不管办什么,非钱不行。所以我职责所在,拟了一份预算,请主席交议。”

  这个称为“大典尊款”的预算,一共分为甲乙丙三大类。甲类是“筹安会经费”,共两百五十多万,钱早已用出了,属于追认性质。乙类是“三殿工程费”,两百七十多万,由袁乃宽经手,亦早已在动用了。所可审议的,只有丙类。

  丙类称为“登报费”,以下又分三款。第一款的名目叫做“御用品”,朱启钤看着单子念道:“龙袍两袭,祭天用、登极用各一。全身真金丝织,遍嵌珠宝。祭天用龙袍五十万元,登极用龙袍三十万元,两件共八十万元。”

  “什么?”大典筹备处处员之一、交通部次长叶恭绰大声问道:“两袭龙袍就要八十万元?”

  虽只是问得一声,但已话惊四座。袁乃宽便起立解释:“这是无价之宝,不要说八十万,八百万也用得上去。别的不说,只听说嵌的珠宝,价钱就不得了。”

  叶恭绰也自知这句话问得不合时宜,问得毫无用处,所以连连点头,表示袁乃宽说得有理,同时答道:“是,是!幸亏不是嵌金刚钻,不然八十万还真不够。请主席再往下念吧!”

  “御玺一颗,十二万元。”朱启钤放下单子说道:“提到这件事,我则有个看法,御玺似乎不必新铸。”

  朱启钤认为玉玺不妨以现用的总统印改造,倒符合旧邦维新之义。但也有人说,应该取清朝的国玺改制,这可以表示帝位是由清室移让,不是取之于民国,比用总统印改制,更为合适。

  “主席,主席,”列席的礼制科长郭则澐,举手问道,“可否容我发言?”

  玉玺由礼制科主办,郭则澐有话要说,自然该听一听,朱启钤便准他发言。

  “皇帝玉玺与传国玺不同。”他说,“历朝都是新制,用旧印改造不吉,用亡清遗物更非熙朝所宜。请与会诸公考虑。”

  光是“不吉”二字,就可以将大家唬倒。玉玺不吉,凶兆自然应在皇帝身上,那个也不敢坚持用旧物。首先朱启钤就说:“既然如此,我的提议收回。现在再请郭科长说明如何制玺?”

  “今上即位,乃光复汉家天下,所以玉玺应仿明朝的仪制。明朝玉玺共九颗,由内尚宝监女官收掌。九玺的印文不同,各有所用。”郭则澐从容念毕明朝九玺的印文及用途,接着又说:“古者天子一尊,四海外国,皆其臣庶,所以仅用‘皇帝之宝’一玺,即可统御一切,如今各国并立,对外的国书,不能用不立国名的玉玺。所以本科多方研究,建议先制两颗玉玺,一曰:‘皇帝之宝’,专用于对内;一曰:‘中华帝国之宝’,专用于对外。这两颗玉玺预定明年元旦启用,年内为日无多,亟应加紧进行。”

  这是催促通过预算之意,朱启钤点点头说:“钱倒是现成。不过国玺必用美玉,只怕一时难以物色。”

  “说来巧得很,也是邦家之瑞,今上的洪福。”郭则澐喜孜孜地说,“京东玉田县有一家旧家,他家先人是明朝的内官,家传数品长方良玉。我已经派人去看过,颇为适用,他家什袭珍藏了三百年的镇宅之宝,亦愿出让。只要预算一通过,立即购办,正好赶上建元之用。”

  “玉田得玉,好口采。”袁乃宽知道礼制科在这几方玉上大有好处,自己捞得不少,也得替旁人着想,所以很起劲敲边鼓,“十二万元,真正不贵!美玉是无价之宝,能觅得着,就是国家之福。”

  于是,购玉的预算通过了。接了来谈“御用品”中的全副銮驾,修理费预算二十八万。

  “好家伙!”叶恭绰又忍不住开口了,“修一修二十八万,新置该要多少?”

  于是郭则澐又有辩解。“这是有成案可稽的。”他说,“光绪十五年大婚,修理全副銮驾,内务府报销四十万银子。银子比银圆值钱,物价亦大非昔比。”

  “而且,”叶恭绰接口说道,“银圆照银子的数目,还打了个七折。”

  在座的人都笑了,这笔预算也就在谈笑之中过关。接下来又是“典礼费”和“办公费”,预算一律从宽,宽得令人生羡生妒,光是吊在衣襟上的徽章,就是纯金铸造,而且从处长到工友,一律如此。

  ***

  这个会开到天黑方罢,朱启钤和帝制派的要角,接着还要开另一个会——袁世凯亲自召集的“御前会议”。与会的一共只有十个人:梁士诒、杨士琦、杨度、张镇芳、段芝贵、袁乃宽、周自齐、顾鳌和朱启钤。

  不知是做作,还是真的有虎尾春冰的戒心,袁世凯的神色很严肃,甚至还有些忧愁,默无一言地在会议桌的一端坐定以后,望着两面垂首肃立的十个人说道:“你们也坐吧!”

  “是!”大家同声答应,但都觉得不大自然。前清皇帝召见,都是长跪候旨,如今不但不跪,还有座位,礼制逾分,反令人不安。

  “承全国国民爱戴,教我无可诿避,我也只好跳火坑了。”袁世凯环视左右说道,“我的心情实在沉重得很。”他摇摇头,又强自打起精神来,“如今已成骑虎之势,多少大事,要靠大家同心协力。我们君臣一德,各位有话尽管说。”

  大家面面相觑,都觉得“跳火坑”这句话不祥,但谁也不肯先开口。大好一桩“喜事”,竟付之难堪的沉默。

  “现在我有一件为难的事,先朝幼主,早经逊位,不能不善加安置。我的打算是照宋太祖的办法,想封宣统为亲王。”袁世凯说,“还有黎副总统,也是封王。”

  说到这里,他停了下来,等候大家的反应。杨士琦自觉当仁不让,便即答道:“恩出自上,封爵非臣下所得擅请。”

  “唉!”袁世凯叹口气,“有人不明白这层道理,你们看这个电报。”

  电报是张勋从徐州打来的,要求保留宣统的尊号,仍旧是皇帝。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