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高阳 > 石破天惊 | 上页 下页
一〇三


  “膺白兄,”李平书的反应也很快:“请过来说。”

  黄膺白大踏步走到前面,面向群众,不慌不忙地说道:“上海是中国第一重镇,更是革命的策源地,东南区最大的粮台;我认为不妨设一位沪军都督,统筹东南全局。另外设一位北伐军总司令,负责军事。我推陈英士为沪军都督;张蓬生为沪军北伐军总司令。”

  张蓬生就是张乘槱。洪帮弟兄如愿以偿,一致叫好;无形中也就成为拥护陈英士当沪军都督了。

  上海的局面,就此大定。然而陈英士犹有余憾;因为李燮和在防营的怂恿之下,在吴淞另设军政分府,自称吴淞都督,革命阵营出现了分裂的现象。

  因为如此,浙军的地位更显得重要;因为李燮和搞个人的独立,可想而知不能倚靠他所能掌握的武力去进攻江宁。

  * * *

  江宁革命最大的阻力,出于两个人:江宁将军铁良,江防军统领张勋。

  当武汉起义以后,驻江宁的新军第九镇统制徐绍桢,准备起而响应。铁良与张勋深知新军的倾向,决定缴第九镇的械。同时张勋的江防军三营,在猫儿山及狮子山架设大炮,炮口都瞄准第九镇三十三标的营房;双方敌对的形势,真如泾渭般分明。

  为了缴械的事,由两江总督张人骏召集张勋与徐绍桢会议;徐绍桢很坦白地对张勋说:“要缴九镇的全部枪械,请你张大帅自己执行这个任务。如有意外,我不负责。”

  这是警告张勋:如果你轻举妄动,第九镇不惜开火相拼。张勋自然不敢动手;因而形成了僵局。但亦可想而知的,张勋一定别有阴谋。幸好曾任浙江武备学堂总办,一向在暗中培植革命势力的金陵名士伍元芝,深知保全第九镇,就是保存革命元气,便向张人骏进言:江防军既然怀疑新军,则不宜共处;不妨命新军驻扎城外,以免激出事端。这个建议,并且获得江宁藩司樊增祥的支持,因而为张人骏所接纳。而第九镇就在上海光复之前三天,开拔出城,驻扎秣陵关。

  在上海光复后,江苏接着有苏州、松江、靖江、镇江、嘉定、无锡、扬州、南通等地光复。第九镇当然亟亟乎想起义,运动总督衙门的卫队营,打算在九月十八那天,里应外合,同时发难。

  那知事机不密,卫队营管带为张人骏逮捕杀害;全营官兵认为事机危急,决定即日冲开南门,接应新军入城。张勋接到密报,调集精锐围攻;卫队营寡不敌众,伤亡过半。余下的一半,打算束手就擒;而张勋置之不理,只是下令用机关枪尽情扫射。

  这是屠杀!在秣陵关的第九镇弟兄,得此惨讯,真有发指目裂之概。各部队自动集会,推举代表去见徐绍桢,要求立即动员。

  这是个难下的决定,因为弹药不足。初到秣陵关时,革命同志就曾推派代表率领一百多人,化装为农民,徒步到镇江搭火车往上海,请求沪军接济子弹;却以交通情况不正常,联络亦欠确实,至今不曾见上海有子弹运到。现在几乎要以血肉之躯,去抵挡江防军的强力炮火,胜败之数,不卜可知!

  然而请愿的代表,不达目的,不肯退出。徐绍桢知道压抑无用;如果弟兄们自由行动,反会招致更大的牺牲。因而毅然决然接纳了要求,下令动员。

  第二天,也就是原定起义的九月十八,黎明时分,全军誓师,分三路进攻清军。每人仅发子弹十粒,而其中只有三粒是实弹;下余的都是平时在子弹带上装门面的假子。大炮倒有,一弹无存。

  兵分三路,主要的目标却是雨花台炮台。徒步行军,到达目标地区,已经傍晚;雨花台上,弹如雨下,而自朝至暮只吃过一顿饭的第九镇弟兄,猛力冲锋,接连三次,都未得手。于是挑选了一百多敢死队,身挟炸弹,冲锋到江防军的壁垒之下;无奈雨花台壁垒上的石子太滑,无法攀登。革命同志在各种劣势之下,伤亡了三百多人;而张勋则又在城内大肆屠杀,留守的第九镇官兵,许多学生,甚至还有无辜的百姓,都被指为内应,执行枪决。总计殉难的有七百多人。

  到了第二天上午九点钟,第九镇弟兄的区区三粒子弹,完全打光;担任总指挥的第九镇参谋长,下令撤退,全军分向芜湖、镇江两处移动;张勋派出大批马队追击。其实淡金色的秋阳,映照着白门残柳,景象虽然萧瑟凄凉;而论天气则是满城风雨的重阳以来,第一个好天。那知蓦地里,起了大雾,咫尺不辨;彷佛天意怜末路英雄,特为垂下一道烟幕,掩护撤退似地。

  这一来,张勋的马队,自然劳而无功;在秣陵关捡了一批第九镇留下的辎重,运回去准备交帐报功。回到雨花台附近,台上的江防营,隐绰绰发现马队,背负辎重;只当第九镇的马队经过,开炮开枪,噼哩啪啦,打得落花水流。等到雾收日出,才知道误伤了自己人;马队中起码有一半的人,做了不明不白的冤鬼。

  就在这一天——九月十九的傍晚,北伐的浙军出发了。

  * * *

  陈英士视事后,苦心筹划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分援武汉和江宁;尤其是攻取龙蟠虎踞的南京,更为刻不容缓的事。然而,可用之兵只有浙军。

  浙军悉索敝赋,只能抽调一标又一营。一标是由朱瑞署理标统的八十一标;另拨八十二标的一营。此外有巡防营两营、骑兵一队、炮兵两连。重武器有德国克鲁伯厂制造的六门老山炮,还是普法战争时代的旧物,而为李鸿章当作“利器”,花高价买回来的。这支近乎杂凑的部队,定名很谦虚,自称为“浙江攻宁支队”,支队长是朱瑞。

  由杭州开南京,自然先到上海。参谋吕公望打前站,本希望凭借旧日光复会的关系,获得许多照应;结果落空。热烈招待的是沪军都督府;黄膺白和蒋先生更为热心。朱瑞的拟订作战计划的参谋葛敬恩,与黄膺白极熟;所以关于装备方面的补充,都是他们两人直接商谈。

  浙军最需要的是炮弹。黄膺白便下令制造局查库;得到的报告是,那种老山炮太落伍了,所以适用的炮弹,已无库存。“不过,”黄膺白看葛敬恩的脸上,浮起浓重的失望之色,赶紧安慰他说:“你不必急。有十二门炮管可以伸缩的新式山炮,虽然是仿制品,性能很不错。你要不要?”

  葛敬恩大喜,“怎么不要?”他说:“我马上请炮兵营管带去看。”

  炮兵营管带张国威,看完回来,极兴奋的报告:“炮弹很充足;炮,好极了!”

  黄膺白毫不犹豫将这十二门炮,全数拨交浙军。然而难题又来了,拉炮要马;马匹本来就不够,如今增加了一倍,马匹更形不足。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