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高阳 > 石破天惊 | 上页 下页
六九


  来接船的是两位同志,一个叫郑金,广东新安人,在檀香山海关做过译员,是孙逸仙的金兰弟兄;一个叫李昌,是孙逸仙的小同乡,在檀香山政府当英文通事。他们都是兴中会的发起人,也是始终反对保皇会的铁骨硬汉。

  接到旅馆,行装未卸,郑、李二人便已迫不及待地要发泄所受于保皇党的悲愤。孙逸仙静静地听完,问起一个人:“蔚南呢?”

  蔚南姓程,是孙逸仙的亲戚,也是少数坚贞不屈的同志之一,“他今天本来要接船的。”郑金答道:“因为有紧要事故,不能分身。他有话,请你到他的报馆去看看;晚上他替你接风。”

  “我就是要看他的报馆。”孙逸仙身说道:“我们就走吧!”

  “不休息一下吗?”

  “现在没有功夫休息。我是来大战保皇党的。”

  * * *

  程蔚南的报纸,名为“隆记报”,又名“檀山新报”。这份报虽以程蔚南个人的关系,不受保皇党的利用,但却毫无宗旨;等于有利器而废置,十分可惜。孙逸仙早就在船中策划停当,一到檀香山,第一件事就是先要让“隆记报”发生鼓吹革命的作用。

  “蔚南,”他用极恳切但也极率直的语气说道:“莫非你没有想到,以隆记报为根据地,向反动的保皇党展开反击?”

  “实在是没有人。”程蔚南歉然答道:“我自己的生意很忙,照顾不到。再说,请谁来主持笔政;又有谁能挡得住梁卓如的那一枝笔?”

  “我来!”孙逸仙说:“我要写一篇‘敬告同乡论革命与保皇之分野书。’”

  “你肯亲自动手,还有什么话说?”程蔚南道:“明天你把文章写好交来,我马上请总编辑发下去。”

  “社论每天什么时候截稿?”

  “大概,”程蔚南说:“总在十点钟左右。”

  孙逸仙点点头不作声。一面接受程蔚南的接风宴,谈论当地的情势;一面在打腹稿。席散八点多钟,他腹稿已经有了。

  “我就动笔吧!还赶得上截稿的时间。”

  于是濡笔作评,大意是说:“天下事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夫革命与保皇,理不相容,势不两立。今梁启超以一人而持二说,首鼠两端,其所言革命为假革命。革命、保皇,决分两途,如黑白之不能混淆,如东西之不能易位。革命者,志在倒满而兴汉;保皇者,志在扶满而臣清。事理相反,背道而驰,互相冲突,互相水火,非一日矣!”

  脱稿还只九点半钟,程蔚南、郑全、李昌都眉飞色舞地大赞:“驳得痛快,驳得有力。言简而意赅,好文字,好文字!”

  接着,在编辑部和排字房也轰动了,争着传观,或者悄然沉思。报馆内如此,读者之间的反应更为热烈;整天都有人到报馆来要买隆记报,管发行的职员,竟至无以应付。

  不久,接到希炉埠一位同志的来信,说是得到他已抵达檀香山的消息,当地同志,非常高兴,特为发起欢迎会,请他务必莅临。

  希炉埠,是夏威夷群岛除檀香山正埠以外的第二大埠,而来信欢迎的那位同志,正就是广州西关宝华大街长老会的毛文敏;在史坚如炸德寿失败以后,毛文敏自有戒心,所以离开广州到檀香山来传教,名字也改为毛文明了。

  为了发展革命组织,希炉端口当然要去;而为了想了解史坚如当时义行的详细经过,更要快去。于是第二天一早,孙逸仙就在郑金、李昌陪同之下,到达了希炉埠。

  由于发表在隆记报上那篇文章的影响,参加欢迎会的侨胞有一千多人,将一间戏院挤得座无虚席。孙逸仙一到就发表演说,进一步阐明兴中会与保皇会的性质,截然不同,无可相混;同时列举事实来证明,保皇会不过是康有为个人牟利及建立“取富贵”的势力的工具而已。

  其时康有为在南洋,梁启超在美国本土,他们的最大目的,就是募捐。师徒二人,为了捐款的分配,竟至反目;理亏的是康有为,但梁启超不能不委屈以事老师。其中许多不堪闻问的内幕,孙逸仙颇有所知;但他豁达大度,宅心仁厚,还不肯直抉其隐,只有力地批判了保皇党的做法,决不能达到救国救民的目的。

  因为,康有为的做法,充其量只是勤王的举动,将政权从慈禧太后手里夺过来,归诸光绪皇帝,有如日本的倒幕运动,获致“大政奉还”的结果。但夺取政权的条件与情况,完全不能相比;康有为动辄故作郑重地向人表示:捐募巨款,是为了“办秘密之事”。是什么“秘密”,无人知道;只知道是养了几名“侠客”,看样子是以此辈为荆轲、聂政;拿侨胞的脂血,供他们花天酒地,挥金如土,而可能有的效果是什么?

  “那拉后住在深宫,警卫森严;纵有肯牺牲生命的刺客,请问如何能够到达深宫?至于出宫巡幸,扈跸的仪卫,团团护卫,请问又怎么能到她的身边?那位同志,能够回答我的问题?”

  全场寂然,最后爆出一个声音:“办不到的事。”

  “是的。办不到的事,不过!”孙逸仙提高声音逼进一步,“我们退一步说,就算办到了,那拉后被刺了;或者那拉后自己生病,一命呜呼,政权会不会就此归入光绪皇帝的掌握?不会的,因为一班昏庸顽固的亲贵大臣,为了保持他们的既得利益,一定把持不放。”

  接着孙逸仙又分析戊戌政变的经过;当时本是皇帝执政,大权在握,形势绝对有利,而终于为慈禧太后所击败。然则以今视昔,守旧势力,更甚于前;光绪皇帝又有什么凭借可推行他的“新政”?

  这还只是就政权的转移立论,更深一步谈到种族和民主,可知就是光绪皇帝能够执政,能够推行新政,亦决不能符合全国同胞的心愿,更不能保护汉族的利益。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