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高阳 > 假官真做 | 上页 下页
四七


  汉武帝始建年号,六年一改元。因获白麟而称为“元狩”。接着又于汾水得宝鼎,因而以“元鼎”为年号。元狩、元鼎年间,为中国国力空前强大的时期,但经济的发展,与文治武功并不相称,除了开边殖民以外,营造宫室,整治黄河,把文、景二帝的蓄积,用之如泥沙。于是不仅国库的收支,出现了严重的不平衡,整个社会的经济情况,也落入令人可忧的境地,富者愈富而贫者愈贫,仅在关东地区,贫民便有七十二万人之多,而此犹是地方官的奏报,实际人数当还不止此。

  放任的自由经济,至此已完全不能适应国策的需要,经济制度的彻底改革,终于在武帝突破旧观念的果敢决定之下,见诸事实。从此,临邛卓家,再不能享有铁冶事业的特权,渐致衰落。武帝的经济制度改革,出于专家的设计及执行,效果优越。这些专家,都是商人出身,其中最有名的是桑弘羊,铁矿国有化,就是他的杰作。

  史书称桑弘羊为“兴利之臣”,而在他被大用以前,武帝已用各种方法,来减轻卫青每年以数万人远击匈奴所加诸财政方面的沉重压力。例如“人物者补官,出货者除罪”,官职爵位可以购买,徒刑可用钱来赎免或减轻。但戋戋之数,无济于事。武帝本希望富翁、大贾,有所捐输,结果亦大失所望,富商大贾无不隐匿财产,于是而有所谓“入羊为郎”的故事产生。

  “入羊为郎”是“汉书”的作者班固挖苦卜式的话。近代表扬卜式,称他为“爱国商人”可是看“汉书”的记载,此人是不是当得起这个荣誉的头衔,不无疑问。他是河南洛阳附近的人,以畜牧为生,不曾读书而好名。由畜牧发了财,把他所置的产业,都送给了他年纪很轻的弟弟,自己赶了百把头羊进山,再去收养,养得多了再置田产。而他的这个弟弟,因为缺乏长兄的教导,钱又来得容易,信手挥霍,成了败家子。卜式也就一次一次分产业给他。

  当元朔年间,朝廷连年用兵,国库支细之时,卜式上书武帝,愿以财产的一半,捐献军用。那时捐献都是有所希求的,所以武帝派一个使者去问他:“你是不是要做官?”

  “我从小牧羊,不知官怎么做?”他说:“我不想做官。”

  “那末,是不是你有什么冤屈,想要申诉?”

  “没有!我生来与世无争。本地人有穷的,我借钱给他。有做错了事的,我暗地里劝他。我住什么地方,什么地方的人跟我好,没有冤家,哪来的冤屈?”

  “那末,”使者只好这样问了,“你到底要干什么呢?”

  “我什么都不要。只请你把我的一点点愚见,代奏天子。”卜式发表了他的“国事意见”:“现在天子诛杀匈奴,我以为贤者宜死节,有钱的人要捐献。这样匈奴才可以消灭。”

  使者回到长安,据实回奏。武帝对卜式很嘉许,想表扬他一番,跟丞相公孙弘商量。公孙弘表示反对,他认为卜式这个人行事不合人情,很可能心怀不轨,最好不要理他。武帝接纳了他的建议,就把这件事搁置了下来。

  到元狩二年,霍去病打了个大胜仗,匈奴中的一个“王国”,在甘肃的“浑邪王”,率四万人投降。汉朝就其地置河西两郡,把关东的贫民移置到那里去开垦,可是官库官仓,钱米甚少,不够分配。卜式听到这个消息,又捐了“二十万钱,约相当于二十斤黄金,也就等于两家的“中人之产”。

  等移民的工作告一段落,地方官奏报当地富户捐助的名单,其中有卜式的名字。武帝还记得他,特加赏赐——这个赏赐是古往今来所从不曾有过的。

  那时服兵役要派赴边疆作守卫,不愿去的可以出代金,规定为三百钱,这有个名目,叫做“过更”。武帝赏赐卜式的,就是每年四百个名额的兵役代金。这也就是说,每年他可以坐收十二万钱。卜式把这四百个名额,又转送了当地的政府。奏报到京,武帝认为富豪纷纷隐匿财产,卜式的行为,难能可贵,是个忠厚长者,便格外看重他了。

  武帝决定奖励卜式,以为激励。于是召他到京,要他为郎官,赐爵“左庶长”——这是汉朝特有的制度,专门封赐老百姓的爵位,称为“民爵”,左庶长是第十级,又踢田十顷,同时把他的事迹,布告天下,“咸使闻之”。这一下,卜式名成利就,身份大不相同了。

  卜式曾经说过不愿做官的话,此时不便自食其言,所以面奏武帝,不愿为郎。武帝最善于因材器使,便说:“我有羊在‘上林’,你去养吧”!”上林是御苑,在长安西面,为秦始皇所辟。到武帝时,大加扩充,周围三百里,十二宫、卅六苑;内中有百卉异草,珍禽奇兽,如白鹿之类,但也养着家畜,以供食用,所以有羊。

  卜式这才答应下来,以郎官的职位,干牧羊的本行。他布衣草鞋,亲自下手,一年多以后,把羊养得很肥,而且多了许多小羊。武帝偶尔巡行到那里,一看甚为高兴,不免赞许一番。

  这时卜式才露出本意,他说:“不独牧羊,牧民也是如此:老百姓的生活要有规律,爱捣乱的把他剔出去,不要让他妨害大众。”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