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高阳 > 假官真做 | 上页 下页
三二


  “是这样。”老卓放低了声音说:“我知道巴蜀有几处出铁的地方——我们虽是冶铁的行当,但开铁矿的方法,我也听客商谈过,并不太难。我们随身带的钱有限,得要好好利用。我决定要于这一行……我们到那里看看,就是不开矿,只要有铁,我们仍旧可以干老本行。你说,我这个打算行不行?”

  “我也不知道行不行。反正海角天涯,我总跟着你走就是了。”

  “我怕你走不动。”

  “那个地方在何处?”

  “还要往南,进剑门,到成都,再往西走,在邛崃山下,靠近‘西南夷’了。”

  “你说的这些地名,我一个都不知道。你只说,从这里去,还有多少路?”

  “千把里路。”

  “千把里路?”卓太太笑了,“我以为在天上呢!我们几千里路都走过来了,何在乎这千把里路?”

  看见妻子这样合作而又明达的态度,老卓觉得受到了极大的鼓励。“我跟你说吧,”他兴奋地说:“那里还有‘火井’!井里出火,可以用来冶铁。”

  “有这等事?”卓太太张大了眼说——但是,她心里是相信的。她知道老卓从不妄言。

  “不但有火井,还有盐井——起造冶铁的炉子,不是非要掺盐在泥里的吗?”

  “有这样好的地方!”卓太太大声说道:“你不去,我也要去。”

  于是夫妇同心一德,秘密筹划。老卓虽对临邛地方已很了解,但还不敢多邀人去,怕的万一环境不理想,会遭人埋怨,同时他又不肯轻易透露这个珍贵的“经济情报”,所以对秦国的官吏,另外编了一套说法。

  他说:“葭萌人多地方小,水土亦不见得厚。我请求远迁。”

  秦国官吏正因大家都要在近处安顿,深感为难,听说有人志愿远迁,当然高兴,便问:“你想迁到哪里?”

  “我听说江山之下,土地肥沃,地下有‘蹲鸱’,可以饿不死。而且那里的人善于做生意,我是做生意的人,不妨就远迁到那里。”

  这是非常合作的态度,如果人人愿意远迁,在葭萌的秦国官吏,就不必大伤脑筋。所以他的请求,立刻就得到批准,夫妻俩随即动身往南走。

  但是他们并没有到“汶山之下”。那个地方根本不能去的,老卓的话是“摆噱头”。汶山就是岷山,“蹲鸱”是大芋头的别称。照他所说的那个地方考查,应该就是现在四川茂县这个地区,“嘉庆一统志”记载该地的物产,就有“芋”,“华阳国志”:汶山郡出,大如蹲鸱”的字样。但是,这里在秦代尚为化外,称方“冉駹”。那里有“六夷、七羌。九氐”,各成部落,种族异常复杂。言语不通的汉人到了那里,不被割下头来当酒器才怪。

  老卓作这番托词的用意,是不难明白的,他想独占临邛的铁矿,但内行不止他一个。山东有个姓程的,是他们冶铁的同行,以后也到了临邛,也发了大财。此外总还有一些闻风而至的人,大占“山泽之利”,这是临邛多富翁的由来。

  老卓在临邛,真是创业维艰。他们夫妇依然手推一辆车子,由“葭萌”经剑门的栈道南下,再由成都折而往西南,二百里到临邛。临邛有城,周回六里,高五丈,是张仪灭蜀国后所建。老卓住在城南五里路的地方,最初当然是茅篷。这个茅篷后来成为占地十里的大庄园。

  卓家南面有山,这座山就是老卓不远千里而来所追求的主要目标。

  这座山有四个名称,古石山、古城山、铁山,又叫五面山,因为山有五面而得名。据华阳国志:“临邛县古石山,有石矿,大如蒜子,火烧合之,成流支铁,甚刚。”这是成分相当好的铁矿。

  临邛还有火井,在县城西南。四川的火井以富顺县的自流井为最盛,有一百二十多个,但最早发现的火井,应该是在临邛,因为史书记载,诸葛亮曾去看过。如果不是罕异的现象,他以丞相之尊,不必亲临视察。于此可知,一直到汉朝末年,四川的火井大概还只有临邛一处。

  在现代,知道火井是天然瓦斯的作用,而在当时,则认为是一种不可解的怪现象。华阳国志记临邛的火井是如此:“火井夜时,光映上昭,民欲取火,先以家火投之,顷许如雷声,火焰出,通耀数十里。以竹筒盛其光藏之,可泄行终日不灭。”

  又有盐井,临邛及其邻境的蒲江,约有二十个。用火井的火煮盐井的水,一斛水得五斗盐,但这些古井现在都淹没了。

  除此以外,临邛还有铜山,也在卓家附近,名为铜官山,汉文帝赐邓通的铜山,就是此处。到了老卓的孩子卓王孙手里,这座铜山又替他带来了另外一笔绝大的财富!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