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高阳 > 粉墨春秋 | 上页 下页
一九七


  本土决战的第二总军司令部,亦设于广岛;在上午八时十五分,广岛市中心上空发生爆炸,一瞬间化全市为修罗地狱,通讯网全部破坏,第二总军司令部只好由吴镇守府向东京提出简单的报告,直到第二天八月七日,才有比较详细的报告。

  于是东乡外相与铃木首相紧急磋商后,决定奏请昭和迅速接受波兹坦宣言的要求;接着,接到来自关东军司令部及库页岛的报告,苏俄已作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对日宣战了。

  从昭和到陆海军,都准备投降了,但陆军不愿接受“无条件”的条件,陆相阿南惟几及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都认为本土决战,尚可以一试。争议未定之际,八月九日第二颗原子弹投落长期;全部人口二十七万之中,死伤了十四万之多。

  这时是八月九日上午十一时半;三小时以后,铃木首相召集阁议,经过八小时的反复讨论,仍未能就是否立即投降这一点,达成结论。于是在晚上十时半休会后,铃木与东乡连袂进宫,奏陈阁议经过;昭和决定召集御俞会议。

  会议于午夜时分在宫内防空洞举行,出席人员除首相、外相、陆相、海相及作为“大元帅”陆海军幕僚的陆军参谋总长及海军军令部长以外,只有枢密院议长、内阁书记长官、陆海军军务局长及内阁综合计划局局长,连昭和共计十二人。

  御前会议的形式,实际上是天皇高高在上,听取正反两边的辩论;倘有结果,天皇但作嘉勉之词,如必须裁断,则往往亦留有继续讨论的余地。这为投降而召集的第一次御前会议,性质亦与以往无异,首先由内阁书记官长期水久常宣读波兹坦宣言;并报告长达八小时的阁议的主题是:“在七月二十六日中、美、英三国宣言中所举之条件中,在未包括有要求变更天皇在国法上的地位谅解下,日本政府接受之。”

  这就是说中、美、英三国要求日本无条件投降;但日本希望在无条件中有一条件,即是仍旧维持日本天皇制度。但提案的主旨虽是如此,阁议中却由于军部的意见,变成了四个条件:第一、“皇室地位之绝对保持与安全”;这当然包括继续维持天皇制度在内。

  第二、“在外军队之自主的撤兵复员”,还是为了维持“皇军”的体面;亦就是说,投降归投降,但并不被缴械。事实上,这是技术问题,并不难解决,只是日本自己须考虑的是,军部会不会在这个条件中,隐藏着“假投降”的阴谋?

  第三、“战犯由日本政府处理”,这已是很棘手的问题;而第四个条件:“保障占领之保留”,更变为复杂。所谓“保障占领之保留”,系指占领日本,非全面的。

  而且陆军另有一项意见,是继续维持满洲国。中日之战,日本固然惨败;中国的胜利,得来亦是万般凄凉,争来争去就是为了岳武穆的“还我河山”四字,如果“满洲国”可以保留,那里还会有八年抗战?

  这四个条件,是不是可以向要求其无条件投降的中、美、英三国提出;以及提出以后会获得怎样的反应,便是这次御前会议讨论的主题。陆军方面阿南与梅津对铃木颇为不满;海军军令部长丰田副武大将,为了面子,亦表示胜负尚在未定。但奉召出席的平沼琪一郎,本是铃木首相与木户内府商量好,用来表达“客观意见”的;此时发言,认为基本上只有一个条件,即是“天皇之国家统治权”。这个条件不能不争;其它条件请外相努力交涉。言下之意,争得到最好,争不到亦就算了。

  由于平沼的发言,削弱了军部的立场,才得有两小时的反复辩论;最后铃木站起来表示:“既然如此,只有奏请圣断。”

  昭和平静地说道:“同意外务大臣的见解。”

  外相东乡的见解,即是平沼的意见,只争天皇制度,他非所问。阿南与梅津,便只有低头不语了。

  “陆军策划决谋”,昭和的声音低沉,但言句清晰,显得他要说的话,腹稿已打了好几遍了,“大错不犯,小错不断,贻误戎机之处,不一而足。以本土作战的‘九十九里滨’的防御工事为例,较预定进度相去不可以道里计,且新设师团的装备,岂不齐全,何能击溃来犯敌人?”

  这是昭和亲自视察所得的感想。

  “九十九里滨”即为东京的海岸线;此处的防御工事,当然是最要紧;但其预定进度大不相符,别有缘故——是战略上诱敌深入抑或迎头痛击,始终还莫衷一是之故。当然,这绝不表示军部不顾皇室的安全;军部在长野县山区中,构筑了极坚固的“地下皇居”,昭和随时可以前往避难。

  接着昭和表示空袭激烈,生灵涂炭,实在于心不忍。但此时此际,必须忍其所不能忍,如忠诚的军队,一旦解除武装,即将沦为战犯,于情何忍。不过为了国家前途计,事非得已。最后他强调,“今日应以明治天皇遭受三国干涉时之心为心。”那是指甲午战争以后,俄德法三国强迫日本,将马关条约中,清朝已割让予日本的辽东半岛,还给中国。昭和的意思是,一时忍辱,不难复起。

  这是作了接受波兹坦宣言的裁定;军部与外交方面的争持,应该是结束了。

  这是八月十日清晨二时半;半小时后,恢复前夜中断的阁议,签署必要的文件,草拟宣示无条件投降意志的电文,在当天上午拍发到瑞士、瑞典两国公使,转致中美英苏四国。

  午后再开阁议,讨论的主题是如何向日本国民宣示此一令人无法接受的决定。会中决议,仍须等到天皇有诏令后再宣布;会外由情报局总裁下村与陆、海、外三相协调,采取渐近的方式,使国内空气,逐渐转至不惜重大牺牲结束战争的方向。于是当天晚上七点钟的时事广播中,播出下村的谈话,强调当前局势“恶劣已极”;表示“政府正尽其最善的努力。”

  但是,同时又播出未经陆相阿南过目,由陆军省军务局一名中佐课员送到电台的“告全军将士书”,就苏俄参战一事,呼吁全军将士战斗到底,“实现楠公精神,不余一人”。楠公是指楠木正成,南北朝时代,首先参与后醍醐天皇的讨幕计划,号召各地武士勤王,镰仓幕府,终于覆灭。后五年,室町幕府足利尊背叛朝廷,楠木正成与其贞正季奋起抵抗,壮烈殉职。明治维新时,其得力于以“楠公精神”为号召;如今陆相告全军将士的主旨,看不出有半点谋和的企图,将下村谈话的作用,完全抵销了。

  到得八月十一日,意义暧昧的下村谈话与主张强烈的陆相布告,同时见报。

  当日午夜,也就是八月十二日零时稍过,收到广播,美国国务卿贝尔纳斯代表中美英苏答复日本,共计四点;最主要的国体问题,“由日本国国民自由表明之意志决定之。”事实上这应该是满意的答复;如果日本国民都认为应维持天皇制度,盟国决不会违反日本的公意。但是,日本的军部及法西斯蒂的平沼枢府等人,根本不能理解民主政治的尊严;只以为盟国出之虚与委蛇的手段,基本上是反对天皇制度的。因此,军部特别是两统帅部,陆军梅津美治郎与海军丰田副武,利用“帷幄上奏权”,向昭和表明了断然拒绝的意向。

  上奏的时间是八月十二日上午八时二十分;由于用的是书面,所以昭和不须实时答复。到得十时半,东乡外相与铃木首相见面,正式说明四国答复内容;半小时后,进宫面奏;昭和当面指示:“可接受对方的回答,立即采取应有的处置,并转告总理大臣。”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