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柏杨 > 帝王之死 | 上页 下页
芈槐(1)


  时代/纪元前四世纪八〇年代~纪元前三世纪〇〇年代
  王朝/楚王国第二十一任王
  绰号/怀王
  在位/三十一年(前329~前299)
  遭遇/囚死异国

  合纵与连横

  纪元前五世纪二〇年代前480年,战国时代开始,周王国虽然堕落到跟一个普通封国一样大小,但仍然苟延残喘的据守洛阳,不过已再没有人瞧它一眼。大批弱小的封国被消灭——被强大的封国一口下肚。到了纪元前四世纪,强大的封国追随楚王国之后,陆续的改称王国,国君也改称国王。提高到跟周王国、楚王国平等地位。

  各王国之间,一面称兄道弟,一面互相厮打,出动的兵力,动则十万、十几万、或几十万,甚至百万,这个庞大的数目,使从前的那些战役,简直比小儿科都不如,能活活羞死。孟轲先生在他的言论集 《孟子》中,曾形容战国时代的特征:“争城之战,杀人盈城。争野之战,杀人盈野。”战国时代后期,秦王国在西方崛起,所向无敌。东方各国,除了不断的割地赔款外,束手无策。

  芈槐先生当楚王国第二十一任君王时,正是战国时代后期,战斗更惨烈,诡计更险恶,他的才能既不能应付复杂的国际关系,又无力改革已历时四百余年,早已暮气沉沉的楚王国内部根深柢固的腐败政治。再加上他贪心和愚昧,使他扮演的不仅是一个悲剧角色,更是一个令人失望的悲剧角色。

  纪元前四世纪是一个智慧世纪,在历时数千年严密的封建社会中,只有贵族才可以接受教育,也只有这些受过教育的贵族掌握政权。直到纪元前四世纪,有两位小民,既十分贫穷,而又没有一点权贵份子的血统。孤苦伶仃,像街头上流浪,随时都会被人踩死的丑小鸭。可是,他们刻苦的追求知识,最后突然间跟火箭一样,射入太空,发出五光十色的彩虹,引起千万人头落地,促使国际局势改变。这两位智慧之星,任何一位对中国历史稍有兴趣的人,都有深刻印象。一位是周王国人苏秦先生,一位是魏王国人张仪先生。

  苏秦先生说服了东方的六个大国:燕、赵、韩、魏、齐、楚,组成南北防御联盟——当时称为“合纵”,共同对抗西方秦王国侵略。秦王国对这项南北防御联盟(合纵)的组成,反应强烈,既大怒而且大恐。如果苏秦先生的外交政策被东方各国遵行不渝,秦王国的戏就没得唱的矣,不但没得唱的,如果南北防御联盟(合纵)固若金汤,秦王国简直还没得活的。所以,秦王国必须破坏这个联盟,它才能生存,才能继续像吃柿子一样,对东方诸国,捏一个、下肚一个。

  张仪先生应运升空,这位魏王国人,却担任秦王国宰相的谋士,提出另一个更有号召力的构想:东西和解战线——当时称为“连横”。

  苏秦先生的道理很简单,国土终有割完之日,而秦王国的欲望则永远无穷,东方国家团结起来的力量,将超过秦王国力量的五倍,不要说防御对抗啦,一高兴或一不高兴,随时都可以把秦王国从地图上抹掉。针对苏秦先生千古不破的真理,张仪先生有他的反击手段,他利用人性的弱点,使出狗抢骨头战术。

  呜呼,贵阁不不见乎?饥饿的野狗群攻击你时,看起来啥办法都不能把它们打败,可是,只要投过去一根骨头,野狗老爷立刻就阵营大乱,自己先嘶咬成一团。张仪先生先以“和解”作为政治号召,威胁说,你们如果要和平共存,避免毁灭性的现代化战争,绝不可以把秦王国当假想敌。然后,张仪先生再抛出一根骨头在列国之中,南北防御联盟终于瓦解。本篇的男主角芈槐先生,就是苏秦、张仪二位先生两大策略下的牺牲品之一。

  苏秦先生和张仪先生支配世界的策略,虽然针锋相对,但他们却是同窗好友,而且有一段传奇的故事,活跃在史书之上,使两千年之后的我们拜读时,仍怦然心动。尤其是小民出身,在楚王国受过无比屈辱的张仪先生,在得势后,把贵为国王的芈槐先生,像玩弄猢狲一样,玩弄于股掌之上,尤令人叹为奇观。

  远因——一场冤狱

  有一位鬼谷子先生,是纪元前四世纪隐名埋姓的文武奇才。跟他学军事的学生中,庞涓先生后来担任魏王国的武装部队最高统帅,另一位孙膑先生则担任齐王国最高统帅部参谋总长(军师)。庞涓先生和孙膑先生二位是同学好友,当庞涓先生已经大贵之后,孙膑先生才拜别师父,前往投奔。

  庞涓先生把他介绍给魏王国的国王,在几次表现中,孙膑先生的才能,深受魏王国国王的赏识,这使心胸狭小的庞涓先生妒火中烧。他想总有一天孙膑先生会把他的元帅挤掉,于是,暗下毒手,飞起铁帽,砸到孙膑先生头上。该铁帽是传统铁帽——诬以谋反。结果判处刖刑,砍掉孙膑先生的双足。孙膑先生只好诈作疯狂,吃屎吃尿,语无伦次,每天在街头行乞。最后,他的祖国齐王国,秘密把他接回临淄,担任参谋总长,两次大破魏王国的野战军,而且在最后一次军事行动中,把负义的庞涓先生,乱箭射死。

  苏秦先生和张仪先生则跟鬼谷子学习政治,二人间的友情,跟庞涓先生跟孙膑先生当年的友情一样,而且发展演变,也几乎相同。苏秦先生靠他的谋略,身兼六国宰相,名震国际,炙手可热时,张仪先生潦倒异乡,霉运正在当头。

  《东周列国志》曰:

  “张仪自离鬼谷归魏,家贫,求事魏惠王魏莹而不可得。后见魏兵屡败,乃携其妻离魏游楚,楚王国宰相芈昭阳,留之为门下客。芈昭阳率军伐魏,大败魏军,取襄陵(河南省睢县南一公里)等七城。楚威王芈商嘉其功,以和氏璧赐之。此璧乃无价之宝。只为芈昭阳先灭越,又败魏,功劳最大,故以重宝赐之。芈昭阳随身携带。未尝稍离。一日,芈昭阳出游于赤山,四方宾客从行者百人。那赤山下有深潭,相传姜子牙曾垂钓于此,潭边建有高楼,众人在楼上饮酒作乐,已及半酣。宾客慕和氏璧之美,请于芈昭阳,求借观之。

  芈昭阳命守藏吏于车箱中取出宝盒至前,亲自开锁,解开三重锦袱。玉光烁烁,照人颜面。宾客次第传观,无不极口称赞。正赏玩间,左右曰:‘潭中有大鱼跃起。’芈昭阳起身凭栏而观,众宾客一齐出看。那大鱼又跃起来,足有丈余,群鱼从之跳跃。俄焉云兴东北,大雨将至。芈昭阳吩咐:‘收拾转程。’守藏吏欲收和氏璧置还盒中,已不知传递谁手,竟不见了。乱了一会,芈昭阳回府,教门下客搜查盗璧之人,门下客曰:‘张仪赤贫,又素无行,要盗璧除非是他。’芈昭阳亦心疑之,使人执张仪拷掠,要他招认。张仪不曾盗,如何肯服,鞭至数百,遍体俱伤,奄奄一息。芈昭阳见张仪垂死,只得释放。”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