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历史演义 > 三国志通俗演义 | 上页 下页
相关资料


  三国志通俗演义,24卷,每卷10回,共240回。题“晋平阳侯陈寿史传、后学罗本贯中编次”。前有弘治甲寅(1494)年庸愚子蒋大器序。嘉靖壬午(1522年)修髯子张尚德引。称嘉靖本、弘治本、张尚德本,也称“罗本”(但不可能是罗氏原本)。

  此书早于毛本、也是流传较广的版本。书中虽有扬刘抑曹倾向,但仍不乏对曹操的赞扬,人物描写较为公允。其中较明显的错误是称曹操封关羽为“寿亭侯”,关羽不接受“寿亭侯”,曹操于是销字重刻,在寿亭侯前加一“汉”字。

  ***

  此版本没有花关索、关索故事,字迹端秀,印面精美,素被称为小说刻本中罕见的善本,但错误难免,多认为刊行年代最早的《三国志演义》版本。孙楷第先生《中国通俗小说书目》疑为官刻书,应是以官版为底本而翻刻的坊刻本。

  ***

  整理小记:

  一、嘉靖本虽早于通行本毛本,但毛本并不就是从此版本修改而来。

  嘉靖本里二乔、乔国老均作“桥”。107回《周瑜定计取荊州》“江南一破,休说二桥掳于铜雀宫”桥后小字注解“桥,姓。古从木傍”。

  而毛本均作“乔”。第44回孔明实时诵《铜雀台赋》云:“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夹评说“旧赋云:‘连二桥于东西兮,若长空之蝃蝀。’此‘桥’也,非‘乔’也。今孔明易此二语,便轻轻划在二乔身上去。”这个解释很牵强,《铜雀台赋》为当时时文,江东也人才济济,圈里人自然不少,未必就只孔明晓得?

  如果毛本从嘉靖本修改过来,人家注释得明明白白,断不会大费周章将对的改错。所以,可能二者均是从较早的版本修订而来。

  二、据称,三国演义题“罗贯中编次”,从此版本始,以前并无文字记载可供佐证,甚不可靠。但作者不可能是作序的蒋大器。

  蒋序称曹操为“万古奸贼”,又云“惟昭烈,汉室之胄”,以蜀汉为正统。此书曹操出场云:“为首闪出一个好英雄,身长七尺,细眼长髯。胆量过人,机谋出众,笑齐桓、晋文无匡扶之才,论赵高、王莽少纵横之策。用兵仿佛孙、吴,胸内熟谙韬略。”后面姜维征战,用词是“九犯中原”,而不是如毛本的“九伐中原”。

  不排除蒋大器对原书有修订,原书也有以曹魏为正统的可能。(2017-9-19 梦远)

  ***

  现存较早版本尚有:

  明代叶逢春本三国演义,名《三国志通俗演义史传》。为日本关西大学著名学者井上泰山教授从西班牙埃斯克里亚尔皇家修道院影印而回。
  黄正甫刊本《三国演义》,名《三国志传》。

↑三国志通俗演义,晋平阳侯陈寿史传、后学罗本贯中编次
明嘉靖壬午(1522年)刻本,甘肃省图书馆藏

↑三国志通俗演义,1974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影印本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