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历史演义 > 上古神话演义 | 上页 下页
第四十三回 帝尧初番见许由 黄帝问道广成子(1)


  晚餐之后,帝尧君臣闲谈,又谈起日间所见文身的岛民。老将羿道:“一个人欢喜美观,亦是常情,但是刻画肌肤,受尽痛苦,以求美观,殊出情理之外。”

  羲叔道:“世间这种不合情理之事,多得很呢!某听见有一处地方的人,将女子的两足从小就用布帛缠起来,使它尖而且小,不过三寸光景,走起路来袅袅婷婷,以为美观。但是这些女子,从此都是弱不禁风,成为废物。而且缠的时候须将足骨折断成为弓形,非常痛苦。然而那些做父母的并非没有爱女之心,终究不肯不下这个辣手。虽则看见他的爱女宛转呼号,仍有所不顾,而且越是爱女心切,越想缠得它小,以求美观,岂非怪事吗!

  “还有一处,他的风俗以匾头为美。子女生出,就用重的物件,压在她头上,年龄渐大,压的物件亦渐渐加重,所以到得大了,那张脸竟如‘西’字,岂非奇怪吗!还有一处,风俗以长颈为美观。子女一生落地,就用一个箍儿束在他颈上。年龄越大,箍儿亦逐渐加长。因此她们的脰颈,竟有长到一二尺的,以为美观,岂非亦是怪事吗!还有一处,以腰细为美观。所有女子,从小都用细带,紧束她的腰部。

  “长大之后,前面两个乳峰突出,后面两个臂部耸起,以为美观。腰最细的女人,周围不足一尺,仿佛蜜蜂、蚂蚁,岂不是亦是奇怪吗!平心想起来,文身固然没有什么美观,就是小足细腰,亦有什么美观呢?至于匾头、长颈,不但不能说美,并且觉得可丑。然而他们竟不惜牺牲其子女,孜孜然而为之,反以为天下之至美者无过于是。这个真不可解之事了。”

  帝尧道:“大概人的性情,最怕是狃于习惯,一成习惯之后,再没有什么好、丑、善、恶之分。大家如此的,就是好而善;大家不如此的,就是丑而恶。好、丑、善、恶,以习惯而分,极不容易改变。朕看起来,这种文身之风俗,再过五千年,恐怕还不能革除净尽,亦是一定之理呢。”

  (原注:现在日本、缅甸、南洋群岛以及新西兰等处,文身之俗仍是盛行。至于中国五代时候的郭雀儿,近日上海的“刺花党”,亦不能说他是文身之风。闲话不提。)

  赤将子舆听了,哈哈笑道:“野蛮人的玩意儿,多得很呢!不必一定是为美观,亦不必一定是为厌胜。野人有一年,跑到西方去玩玩,看见有一处地方,他们的幼女到了十岁左右,必定要请一种师巫之类,用手指损坏她的处女膜,这是什么玩意儿呢!还有一处地方,他们的幼童,到了十岁左右,必定将他生殖器头上的包皮,割去少许,这又是什么玩意儿呢!”

  羲叔道:“破处女膜这个习惯,某想不出他的理由,至于割去生殖器头上的包皮,不能说他全无意识。因为照生理上讲起来,有些男子包皮口小,裹得太紧,生殖器的前端不能脱颖而出,因此往往发生两种弊病。一种是包皮里面,易于藏匿不洁,或贻害于生育及女子。一种是包皮不脱之人,极容易沾染肺病,在幼小时割去少许,使他到发育的时候,生殖器前端一定能够脱颖而出,亦是防患于未然的意思呢。”

  帝尧听他们的谈话,虽则仍是研究风俗及学理,但已渐趋秽亵,遂用话隔开他们,问羲叔道:“汝在南方多年,知道他们的文身是用什么东西刺的?”

  羲叔道:“用针尖蘸了墨水刺的。刺了之后,血和墨水混合,终身不会消灭了。初刺的时候,痛苦非常,远望过去,仿佛裹了一块粉紫色的手巾一般。所以无论怎样强壮的人,决不能一日刺毕,少而一年以上,多则三四年亦有。大约他们看得这种文身,是极重要的典礼,无论男女到得成童的时候就要刺了。

  “刺花纹的人,叫作雕文之人,是一种专门行业,有高手,有低手。高手能知道人的灾害避忌,创造种种式样的花纹,以为厌胜,而且能减少针刺的痛苦,他的身价亦特别高。低手不过依样葫芦而已。刺完之后,才算得是一个成人,仿佛和中国男子的二十而冠,女子的十五而笄一般,亦算是他们的礼节了。”

  帝尧听了,叹息一会,说道:“天下之大,万民之众,风俗习惯,竟有这许多的不同。可见一道同风,移风易俗,真是极不容易之事呢。”

  次日,帝尧等渡过北江,一路南行又过了中江,路上所见的一切人民,情形都与以前无异。一日,刚刚到南江边,只见对面一座大岛上,两个山峰都笼罩着一阵赤云,如烟如火。但细看起来,又似乎不是云,一阵一阵都从下面上腾,仿佛和火烟一般。

  大众看了不解,忙找了土人来问。土人道:“这座山叫作浮玉之山(原注:现在浙江省天目山),从前并没有什么赤云的,自从圣天子即位的那年起,才冒出这一种赤云来,终年不断,非常之好看。后来有人前往调查,才知道它的山下有一个深穴,穴中的水色其赤若火,那水蒸气上腾,就变成赤云了。”

  (说到此处,在下又有一种臆想。原来天目山上,东西各有一个大池,如人之目,后人所以取名叫作天目,按照地理学上讲起来,山上有湖泊的,大半是火山喷火口的遗迹。那么这两座天目山,在古时当然是个活火山。帝尧的时候,有这种现象,或者那时正在喷发,因为古代的人不知道有这种原理,以为是应着帝尧火德之运,作为祥瑞,因而有此传说,亦未可知。还有一层,山名浮玉,可见四面有水,而且必不甚高峻。当时长江之南江,系从天目、黄山两大山脉之间流出,照现在地势看起来,决无可能之理。但是南江故道,在历史上历历可考。因此足见天目山,在当时不过为长江之一岛,且不甚高,后来因为它是火山的原故,土地不绝的升高,所以山势大变。南江故道,既然逐渐涸绝隔断,而浙西一带土地亦逐渐高出水面,那浮玉山,亦渐变为现在崔嵬突兀的天目山。这都是在下的理想,究竟是不是,须待博雅君子的教正了。闲话不提。)

  且说帝尧君臣,听了那土人一番话,大家亦莫名其妙。雇好了船只,正要渡江,只见前面江中,一只小船载着三四个人,开到岸边。帝尧觉得里面一个瘦瘦的人非常面善,因为他是穿衣着屐的中原人,不是断发裸体的岛夷,所以特别注意,不知在何处曾经见过的。正在想时,早有一个侍卫走来,向帝尧说道:“这个人,就是那年在藐姑射山遇着的那个人呢。”

  帝尧一听,恍然大悟,知道就是许由了。正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当下看他上岸之后,就迎上前去向他施礼,说道:“许先生,难得在此地相遇,真是天缘!”

  许由出其不意,还要想推托,不肯承认。羲叔上前说道:“主上为寻访先生的原故,由箕山到沛泽又到这里,还想渡江而南。一片至诚之心,亦可谓无以复加。先生若推托,未免绝人已甚,使千古好贤之君主失望了。”

  许由听到此句,方才向帝尧拱手答礼道:“承圣驾屡次枉访,鄙人自问一无才德,只好逃遁,不敢相见。现在又承千里相访,尤觉不安之至。”

  帝尧刚要答言,老将羿道:“此处非聚谈之地,就请许先生到船中坐坐吧。”

  当下不由分说,就拥着帝尧、许由到雇定的大船中坐定,帝尧就和许由倾谈起来。起初都是些虚套泛话,后来许由要想观察帝尧的志趣,便问道:“帝此刻已经贵为天子,坐在华堂之上面,向着两个魏阙,享受人君的荣耀,自问生平,于志愿亦可谓得偿了。”

  帝尧道:“不是如此。余坐在华堂之上,觉得森然而松生于栋。余立于棂扉之内,觉得森然而云生于牖。虽面双阙,无异乎崔嵬之冠蓬莱。虽背墉郭,无异乎回峦之萦昆仑。余安知其所以安荣哉?”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