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第八章


  梵蒂冈 20O0年2月10日

  经过了漫长等待的一夜,西斯廷教堂的烟囱还是没能冒出白烟,连黑烟也没冒出来。
  圣.彼得广场上仍然人潮汹涌,万头攒动。
  第四轮选举在红衣主教们用过早餐后就开始了。进展缓慢的原因是由于lll位红衣主教在投票前,每个人都要对天主起誓。大部分时间都被这一“必要的形式”占去了,真正用于投票的时间倒并不多。
  一半的红衣主教都已投完票后,国务大臣马里奥。
  冈萨雷斯对“他们”推举的候选人,是否已经拿到那关键性的一票,还是没有把握。他只好去找他所熟悉的孟加拉达卡教区和布隆迪基伦巴教区的两位红衣主教说项。那两人却都没给他面子,明确表示希望看到一位发展中国家的“王子”接任教皇,以便能引起西方天主教国家对第三世界的关注。
  冈萨雷斯悻悻地转向了英国曼彻斯特教区的红衣主教哈瑞·狄金森。
  “大人,我明白您的意思,”曼彻斯特教区的红衣主教有意把声调拉得很长,“我不会错投我这一票的,不过得有一个小小的条件。”
  “什么条件?”国务大臣迫不及待,“您尽管说出来。”
  “如果这位杜米埃大人想得到来自英国的关键性一票,他必须保证,当选教皇后,不得认可查尔斯王太子的离婚之举。天主教的英国,不能让一位离过婚的人来当国王。”
  “这并不困难。我替他答应您。我以我的人格向您保证,新教皇会严守这一界线的。”
  “那好,大人,我要去投票了。”
  国务大臣深沉地微笑着望着狄金森的背影。
  揭晓的时刻终于到来了。这些遍布世界各地,代表着近十亿教众的“王子”们,一扫往日在教徒面前时的庄严和肃穆,坐立不安的盯着教堂的大门,等待典礼主事国务大臣马里奥·冈萨雷斯宣布选举结果。
  教堂的门沉重地推开了,典礼官们簇拥着典礼主事走进来,一直走到圣巴斯蒂安。
  杜米埃红衣大主教的座位前,以一种非常谦恭的语调问道:
  “您愿意成为新的教皇吗?”
  整个教堂里的空气凝固了,所有的目光从前后左右射来,落在这位法国人的身上。
  他似乎有一霎的慌乱,不过很快又镇定了下来。
  “我愿意。”他说,随即又补充了一句,“愿主宽恕你们。”
  “谢谢,陛下。”
  冈萨雷斯改变称呼的同时,对面前这个突然凌驾于亿万众生之上的人物,深深地鞠了一躬,“谢谢您能接受这一仅次于天主的崇高职位。”
  杜米埃再次有些手足无措。他用手捏搓着自己的袍边,不知该说什么。他还不适应这突如其来的改变。
  “那么,陛下,”国务大臣紧接着向道,“您希望用什么封号称呼您呢?”
  圣巴斯蒂安·杜米埃缓缓站起身,对国务大臣,也对在场的所有人说道:
  “约翰二十四世。”
  他的回答很利索,看来是早巳想好了这个问题。
  冈萨雷斯愣了一下,显然,新教皇的回答出乎他的意料。l10位红衣主教们发出一片惊叹,这惊叹很快又变成了一片欢呼,约翰二十四世!
  二十一世纪的第一位教皇!熟知教廷历史的红衣主教们,一下就从这一封号的选择中,悟出了新教皇的心思:这位一向以温和谦恭著称的红衣主教,一旦当选为教皇,他的目标竟然是在教会改革的路上,走得比他的几位前任更远。他将一步跨过在他前面的几位温文尔雅的教皇,直接与那位死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约翰二十三世传续薪火!
  那位以召开第二次世界性梵蒂冈宗教代表大会而闻名的教皇约翰二十三世,一生都在梦想建立一个“清贫教会”,也就是一个“没有政治、经济和思想权力的教会”。虽然他的这一理想从未真正实现过,这次大会的宗旨还是对此后将近四十年的天主教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现在,约翰二十四世教皇就要再次举起这面旗帜了。他真能走得更远一些吗?
  国务大臣和l10位红衣主教,目不转睛地望着这位刚刚当选就差不多亮出了改革旗号的新教皇,看着他被人领到圣器收藏室去换穿教皇的白袍,而负责烧炉子的红衣主教则忙不迭地把lll张选票和能冒白烟的蜡烛一起扔进了炉膛。
  白烟从烟囱里冒了出来,红衣主教们围着那只旧炉子,唱起了感恩赞美诗。
  枢机助祭卡尔维诺走上圣·彼得大教堂的阳台,9点18分的阳光刚好斜照在他的脸上。
  十万多双目光一齐投向枢机助祭。
  他不慌不忙,慢慢把双手举向天空,大声宣布:
  “虔诚的人们,我给你们带来了一个福音,新的教皇已经产生,他就是红衣主教——圣巴斯蒂安·杜米埃!”
  大多数来自罗马的教徒在听到这个明显不是意大利人的名字时,怔了一下,但马上就随众人欢呼起来。
  枢机助祭把他的两手掌心向下按了按,示意众人稍稍安静:“我们的新教皇,他选择了约翰二十四世作为自己的封号约翰——二十四世!”
  人群开始涌动,无数双手臂向阳台的方向伸过去。
  号角齐鸣。阳台的门再次打开,一个身穿白袍,头戴形似乌贼鱼状皇冠的老者,手执十字架权杖,徐缓地走到阳台的边缘。人们狂热地向阳台下拥来,都想在更近的距离上一睹新教皇的丰采。
  欢呼更加猛烈,拥挤也更加猛烈。为了不使教徒们在阳台前因过分拥挤而互相踩踏,教皇决定走出圣·彼得教堂,到广场上去和教徒们见面。这一决定把国务大臣和瑞士卫队长吓了一跳。“这很危险,陛下。”
  “天主的牧人在羊群中穿行,不会有危险。”
  教皇说着,拄杖走出了教堂。
  后面的人使劲往前拥挤,挤到前面后又自动停下来,为教皇让出一条通道。教皇边往前走,边向众人点头致意。不时还向近旁的人送去祝福的话语。每个有幸得到教皇祝福的人便会兴奋地大声喊叫起来。
  教皇继续往前走,突然,他停住了。在一位少女的身边停下来。
  “孩子——”人们没觉察到,教皇的慈祥中多了一份激动。
  “陛下——”那少女仰脸望着已经高高在上的父亲。
  “天主会降福于你。”
  “谢谢,我知道。”
  不知就里的众人为这一动人场面所感染,爆发出一片欢呼和掌声。
  教皇的眼睛湿润了,小多丽丝的面影在他的视线中模糊起来。
  教皇的慈眉善目很快就赢得了广场上教众的好感,同时也通过同步传输的电视信号,赢得了十亿教众的好感。
  甚至那些非教徒们也对这位老人产生了不坏的印象。只是在慕尼黑的某个地方,有几个人对这位高个子老头发出了轻蔑的冷笑。

  慕尼黑 2O00年2月10日

  没人注意到这座马克斯选帝侯时期遗留下来的破败古堡。无论是从西西里岛追踪到此的黑手党杀手,还是密切注视着黑手党动向的慕尼黑警方,全都对这座散发着一股没落贵族霉味的建筑不屑一顾。
  巴克就选中这里的地下室做他的指挥部。
  “就是他了?”汉斯指着屏幕上的教皇说。
  巴克关上电视机,对汉斯也对地下室里的所有人说道,“是谁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头上戴着教皇的皇冠。”
  “这位教皇看上去人挺和善。”汉斯说。
  “汉斯,你使用的不是我们的语汇,”塞勒尔纠正道,“在我们的词典里,没有和善、邪恶之类含混不清模棱两可的词儿。敌人,或者是自己人,就是这样。”
  汉斯瞟了巴克一眼,想看看他怎么说。
  “塞勒尔表述得也可能简单了些。但他是对的。在一场改变世界的革命中,某些软性的词汇是不能使用的,因为那将只会腐蚀或毁坏你的意志,你的坚强。”巴克说这话时,像一个哲人兼革命家。
  汉斯并不认为事情真会像巴克说的那样。但他却为自己意志上的软弱倾向感到一丝羞愧。他暗下决心,坚强些,像赫尔曼·汉斯那样。
  “好了,不谈词汇问题了。汉斯,我们这位电脑专家研究了你的方案,他认为在开始行动前,起码还有三个难点需要解决。对吗?”
  巴克向一位长着满头稀疏的淡黄色卷发的小伙子问道。
  “是的。”小伙子点点头。
  “那么第一?”汉斯问。
  “如果想把电脑病毒注进全世界的网络,这需要许多台功率强大的无线电发射机,昼夜不停地工作。利用间接耦合技术的传染特性,一层层地把病毒传播开,这将使我们的行动失去突然性。
  事实上,单是许多台发射机一起工作这一点,就是不可能做到的。”
  “说得不错。如果用你说的办法,当然只能出现这种糟糕的结果,而我可以避免它。首先,我们对以哪些国家作为电脑病毒攻击的目标,一开始就要做出筛选。比如说,我想不出虽然我们要让全世界的电脑网络全部瘫痪,但有什么必要非让布隆迪或法属圭亚那这样的小国也一起感染上病毒不可。这些国家可以忽略不计。我们只要把攻击病毒注进美日中俄德英法这些一二流大国的网络系统就足够了。要知道每天与他们直接间接发生耦合联系的几乎是全世界所有国家的无数网络。这样,间接耦合传染链路就形成了。何况,我们使用的还是不易被人觉察出来的带逻辑炸弹性质的潜伏病毒。”
  “很好,”巴克对汉斯的回答很满意,“这就是说,我们可以把病毒的发作信号定为像‘教皇已被绑架’之类字句,一旦满足这一条件,全球的病毒就会一起发作。”他又转向那位提问者,“那么第二呢?”
  “对美俄两大国核按钮口令的破译,要比想象的困难得多。光是获得口令的可能性就几乎等于零,即使我们能很偶然地拿到了这一口令,想猜破它,也需要用大型电子计算机进行数万亿次的演算才有可能。这就使我们在实际行动开始那天,对一切都变得毫无把握。首先你不能保证一定会拿到口令,拿到口令后也很难说就一定能猜破,猜破后它又完全可能已经作废,因为对方随时都会更换新的口令。”
  “这的确是个问题。它使任何事前的准备几乎都没有什么意义。除了预备好一台大型计算机外,剩下的,就全看临场的运气了。”
  汉斯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显然不如第一个问题那么信心十足。
  “看来这需要我们在梵蒂冈直接行动的人跟你衔接好,到时候一旦口令没能破译,整个行动就得暂停下来?”巴克问汉斯。
  “是这样。”
  “你刚才还提到了大型计算机。”
  “对,需要购买一台日本最新研制出来的第六代计算机,生物计算机。”
  “这不难办到。”巴克再次转向那个提问者,“第三呢?”
  “利用核爆引发火山灰,通过大气环流向极地沉积这一点,是否真有可能?”
  “这需要实验才会知道。”对这个问题汉斯显得更没有把握,“如果不能到实地去,就只能在大学实验室里做。”
  “这太容易暴露了,还有别的办法吗?”巴克问。
  众人面面相觑,包括那个提问题的小伙子。
  “看来这才是‘拯救计划’能否实现的关健。没有火山灰,就没有极冰的融化;没有极冰的融化,就不会有洪水;没有洪水,就没有需要我们去拯救的世界。先生们,现在你们知道症结所在了吧?”

  明铁盖 2OOO年2月1O日

  一天一夜的飞机,坐得李汉头都快炸了。从541舰乘直升机到西沙永兴岛,换乘运—7到广州,改坐运一10到喀什,最后搭便机——一架超羚羊——就是维英驾驶的那种直升机,到维英所在部队的临时营区落地时,已是l0日晚上6点42分,天色刚刚擦黑。
  一下飞机,李汉就觉出对自己的接待超过了一位中校的规格。大概是有总长助理的秘书事先打电话关照的缘故吧。没多久,他发现自己估计错了。这里的人之所以这样接待他,并非因为他来为一位总长助理的儿子料理后事,而是把他看作这支年轻部队出现的第一位战斗英雄的亲属。
  “我们当天就把他事迹上报了,请求军委追认他为战斗英雄。”维英的旅长声音低沉,“他死得很壮烈。”
  从1月29日到2月7日,不到十天的时间里,维英带领他的营同印度人连打了四仗,以令人难以置信的战绩,写下了这支部队的第一页战史:
  以自己损伤直升机十六架的代价,毁伤敌坦克、装甲车七十五辆,直升机十八架。在一场拉锯战中,这样的结果,算得上是战绩骄人了,李汉想。何况,维英还用自己全部的血,为这个战绩涂抹上了色彩最浓烈的一笔。
  “2月7日这一天,”维英的通信员告诉李汉,“营长醒得特别早,他好像有什么预感似的,写了一份遗嘱。在这之前,看到别人写这玩艺儿,他还挺不以为然。可这天一早,他自己也写了起来。
  他说,我不过是拿它冲冲小鬼,阎王爷找不到我门上的。说完,他又自己擦起军靴来,擦得锃亮。
  往常都是我替他擦,可今天他偏要自己干。把所有的杂事都干完了,出击的时间也到了。他第一个跨进机舱,第一个升空远去……然后,再没有回来。”
  通信员哭得很伤心。
  “仗打到最后,两边的伤亡都惨重。直升机打坦克易如反掌,直升机打直升机,却是半斤八两,成了一场消耗战。”副营长崔晓军少校告诉李汉,“战斗快结束时,我看见营长的019号机中弹起火,他自己的导弹和炮弹全拼光了,就赶过来支援他,却被两架敌视缠住了。我一边与敌机周旋,一边往营长这边靠拢。营长的飞机火着得很大,但没有爆炸,还能驾驶。不过要想飞回去看来是不可能了。这时营长如果想生存下来并不难,只要用爆破弹炸掉旋翼,再按弹射座椅的按钮,就可以跳伞活命。或者迅速把飞机降到地面上,也可以逃生。他没这么做。他调转机头,朝击伤自己的那架敌机迎头撞了上去!我丢开敌机大声喊着营长,营长,可是晚了,营长离那架敌机只剩下了百米左右的距离。他的飞机像个会飞的大火球,呼呼地扑向那架‘雌鹿’式直升机。我看见印度驾驶员在最后一刻拉起机头,想避开这次相撞,但他没能成功,我们营长撵上了他……当时的情况我现在怎么也记不起来了,只记得看到一个更大的火球在眼前炸开,好像连爆炸声都没听到,只有那个大火球。这火球到现在还老是在我眼前一次接一次地炸开,就像电视里常常倒回来再放一遍的足球射门镜头……”
  “被何营长撞下去的,也是一位印军的中校营长。据说还是印军的英雄。由于何营长的壮举,正在交火中的印军无心再战,迅速逃离了战场,并且从吉尔吉特撤退到了欣果斯。第二天,兵无斗志的印军就退到了印巴实际控制线以南。”旅政治委员王荣超上校把有关维英的故事画上了句号。
  李汉开始翻看维英的遗物。
  一块带=星星=标志的飞机铝壳(据说另一块被炮弹击碎了),这就是他,喜欢引人注目。一张白雪覆盖的墓地照片。李汉拿起它时,手一直在抖。这是嘉琪的坟茔,坟前是那块李汉为她立的汉白玉石碑。“爱妻衰嘉琪之墓”的字样清晰可见。这一定是维雄寄给他的。
  李汉把照片扣了过去,又接着翻看。他看到了通信员说的那份遗嘱。很短,只有两行字:
  “如果我战死,请按藏民的风俗天葬我。这是一个热爱天空的人的最好归宿。”
  维英,在还差几个钟点就离开这个世界时,你想到的就是这两句话?你给这个世界留下的,甚至还不如那个与你同归于尽的印军中校多。清理战场时,士兵从两架直升机的残骸中找到的,更多的是那个名叫纳林德尔.拉奥的印军中校的遗物。一只残缺的护身符,那是个梵天大神的小石像;
  一只带锁的小铁盒,里面装着一个钢角皮面的日记本。旅政治委员在把维英的遗物交给李汉的同时,也把印军中校的遗物一起拿给他看。日记是用英语写的,李汉可以看懂。信手翻了几页,被吸引住了,便一直看了下去。看着看着,他猛然间醒悟到,这就是多次与他在电脑中相遇的那个印度Hacker──“海客”。日记里记载了他在这方面的全部活动,还有他在战场上的所有经历和感受。最后一页上,写着他给他妻子、女儿和尚未出世的儿子小拉奥的话:“当你们看到这本日记时,我肯定已不在人世。我是为印度的光荣而战死的,我问心无愧。你们可以为我骄傲。让我在这里一一地亲吻你们。莎伯摘,吉娜,吉米娜,还有我没有见过面的小拉奥。”看到这里,李汉对这位曾是他的对手,最后又成了维英的对手的印度人,隐约产生了几分敬意,同时也就有了几分惋惜。所幸的是,他们都死在对方的英雄手中,不是每个人的死都能有此幸运的。
  这时李汉才猛然想起,自己一来就被有关“英雄事迹”的述说包围了,竟忘了问最重要的事:
  维英的遗体在哪里?
  他向旅长提出了这个问题,旅长没说话,起身就定,带他来到一座石屋前。门口有两个持枪站岗的哨兵,旅长走过去,依旧不吭声,只是等着哨兵把门打开。
  李汉跟在旅长身后走进石屋,手电光下,他看到一只只长条状的尸袋横陈在地上。在一只几乎是空的尸袋前,旅长停下来,轻轻摘下自己的军帽。
  “这就是他。能找到的,就这么多了。全撞碎了。就这些还是战士们含着泪,一点一点从飞机的残骸里抠出来的”这就是他?维英,一个一米八二的汉子,现在仅剩下的,还不足一只手提包!
  李汉忽然近距离地感觉到人生的无常。
  回到帐篷里以后,李汉要通了北京的电话,把一切报告给何达。
  “你看到他了?”
  “恩。”
  “遗体,还完整吗?”听得出来,将军在努力让自己的语气平缓。
  “不算…….。很完整。”
  “我想,把他和他妈葬在一起。”
  “什么,阿姨她……”
  “昨天晚上,喊着维英的名字走的。”
  “何叔叔!”
  “你能,把维英带回来吗?”
  “能。不过,他有遗嘱。”
  “写的什么?”
  “他只说要让把他按藏民风俗进行天葬。”
  “还说什么?”
  “没有了。”
  电话那边好一阵沉默。
  “那就照他的意思办吧。把遗嘱带回来给我看……看。”将军的声音梗塞了。
  “是。”
  听筒里响起了蜂音,电话断了。

  东京 20OO年2月1O日

  从东京时间上午九点开始,大岛首相就一直守候在电视机旁,两眼不眨地注视着参众两院的投票过程。安然度过了一场国际政治风波之后,她已经在全国树立了多谋善断的女首相形象。既在中印两国争端中保持了中立,又没使日本船队在那场让全世界惊心动魄的大海战中受到丝毫损伤,没一点手腕,能做到这一点吗?
  她觉得这是自己的杰作,足可以与乃父的几次外交成就媲美。现在,她的注意力完全转到了修宪问题上。日本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已经将近五年时间了,却始终无法正常发挥一个大国的作用,原因就在于那部和平宪法在碍手碍脚。修宪问题早已迫在眉睫,但国外的压力和国民的心态,却使她之前的几十位首相都在这个问题上无所作为,包括她的父亲。甚至连她自己在竞选时,面对记者的提问,对这个问题都只能含糊其词,语焉不详。她很清楚,在日本,经历过战争的一代人,已经所剩无多了,但中年以上者,仍对日本重新武装抱有反感。正是这一代人和他们的父辈,把日本变成了一个经济软体动物。一只没有吸盘的章鱼。但是,新生代正在成长起来,他们没有战争留下的历史负担,没有侵略者的自罪感。因此他们希望日本在政治上,同在经济上一样强大。要想做到这一点,谁都知道,必须军事上也强大。
  这就是她修宪的社会基础。她的机会来了。她的竞选口号之一,是“让日本变得比今天更强大”。如何才能变得更强大呢?无论记者怎样追问,她都不肯说得更明确了,因为那时她首先需要的是尽可能多地拉到选票。而在当选之后,情况就不同了。就像石原慎太郎在十几年前写的一本书中所说的那样:现在日本可以说“不”了,是的,现在她也可以说:
  “开始吧。”
  一份《关于日本陆、海、空自卫队更名为日本国防军的议案》提交给国会,摆在了252名参议员和511名众议员的面前。
  表决将在今天进行。
  这一议案不是以直接针对宪法的面目出现的,表面上看去不过是为自卫队更改一下名称而已——这是这个女人继派出日本船队在中印两国之间分别得分后的第二个妙招。当然,就像第一个点子出自运输粕一样,这个点子也不是她想出来的,而是来自她的心腹,官房长官石川丰彦。不过功劳还得记在她的帐上。对他,她会在私下里另有回报。
  明眼人一看便知,这一议案只要获得通过,就为日本事实上的重新武装,再度变成军事大国扫清了障碍。因为一支由陆、海、空三军组成的正式军队,从建军宗旨到防务目标,都会和三支自卫队式的准军队很不相同。这一点,大岛首相心里清楚,别人心里也一样清楚。
  表决从上午十点整开始。起先一切都还顺利。后来,反对党联合党发觉情况不妙,便采取了蜗牛式投票法。联合党的每个议员都可笑地迈起了两秒钟挪动一下的步子,缓慢地走向投票箱,企图把表决拖延到休会,使议案搁浅。
  大岛首相明白,反对党这一班家伙其实并不反对日本重新武装,只是不愿让这项功劳落到执政党头上罢了。现代政治的一个特点就是,执政党与在野党的政治分歧越来越小,小到谁上台都一样,就像中国人常说的,“换汤不换药”。他们常常在枝节问题上争吵不休,而执政纲领却大同小异。要说他们之间的区别,那就是一个在台上,一个在台下。
  她从屏幕上看着联合党那些面色红润、身体健硕的少壮议员们,一个个比自民党的老迈议员还要步履瞒珊,真感到了一种政治的丑陋:为达目的,无所不用其极》她想,自民党也一样。如果调换一下角色,难道自民党就不会这么干吗?谢天谢地,幸亏自民党在台上。
  联合党的怪招最终还是被自民党议员攻破了。他们明显加快了投票速度,连那些白发苍苍满口假牙的资深议员也踉跄着扑向了投票箱,总算使整个表决过程在傍晚国会休会前得以结束。接下来清点票数的工作进行得很快。不一会儿,电子计分牌就打出了票数对比情况。
  参议院:134票赞成,118票反对。通过。
  众议院,259票赞成,252票反对。通过。
  通过了?大岛首相简直无法相信自己的眼睛和耳朵。虽然她为此耗费了巨大的精力和心血,四处游说,精心铺垫,但能否一次通过,她心里还是没有一点底。日本这个民族,确实让人太难琢磨了。身为大和民族一员的她,也始终这样看。可现在,一天的时间,原以为远在天边的目标,居然一下子就达到了。这可是自她父亲以来,多少代首相都暗藏在心里的梦想呵。要知道那时,他连公开说出来的勇气和可能都没有。今天,她,大岛由纪子,不但说了出来,而且做到了。从今天起,日本就不再是个跛足巨人,泥足巨人,软体巨人了!想想看,几代政治家,半个多世纪……
  电话铃响了;官房长宫打来的。
  “首相!通过了,我们的议案通过了!”石川在电话中气喘吁吁。
  “谢谢,石川君,我已经知道了。”
  首相的口气听上去出奇地平静。
  石川悻悻地放下了电话。他不明白首相何以对达件她处心积虑要办成的事终于成功时,却表现得如此淡漠。
  大岛这边放下电话,静坐了片刻,然后,悄悄掏出手绢擦起泪来。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