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赵玫 > 上官婉儿 | 上页 下页


  贤的疯狂叫嚣显然是惹恼了武皇后。皇后忍无可忍,她宁可不要这样的儿子,她知道她已经彻底失去贤了。既然事已至此就绝不能再有迟疑。她决不姑息养奸,纵容自己的儿子;更不想等待了,她已经等待得够久了,她怕夜长梦多。

  武瞾是在痛下决心之后,才派婉儿去东宫的。她对婉儿说,她出此下策全都是太子逼的,她只是苦于没有一个能废黜太子的证据。她说太子已谋反良久,他那里一定有屯集的兵器。所以她要求婉儿利用太子对她的信任,努力查出太子谋反的如山铁证。

  婉儿在那天傍晚回到了依然在政务殿等她的皇后身边。在很昏暗的灯下。当婉儿说出了太子私藏兵器的事实之后她觉得她卑鄙极了。贤毕竟是她以身相许的男人。是她最心爱的人。她怎么能出卖她最亲的人呢?但是她就是出卖了他,她知道她将永世不得安宁。

  这是第一次,她将她爱的人的性命交付给了他的敌人。

  直到清晨。当启明星亮起。一夜整装待发的禁军终于在武皇后的一声号令下攻进了东宫。兵士们直奔马厩。马厩里的兵器当即便被轻而易举地翻找了出来。

  武皇后令婉儿起草的那一份诏书不可更改。那是在武瞾的盛怒之下,由婉儿一笔一划地写出的。武皇后在婉儿草拟着那份置李贤于死地的诏书时,满脸是泪。她不停地说着她是多么爱贤,她对贤是怎样寄予了厚望,就仿佛要将贤送进地狱的那个人不是她,而是正在起草诏令的婉儿。

  婉儿没有眼泪。她的心已变得坚硬。纵然她在起草那份将自己最亲最爱的人毁灭的诏文时有千般悔恨万般伤痛,她都不曾有一丝一毫的流露。也是第一次,她看出了那是皇后在表演。

  两个如此坚强的女人。

  她们都认为自己是爱贤的,而贤又恰恰是被她们置于死地的。

  几天之后,处置太子李贤的诏书下达:

  太子怀逆,废为庶民,流放巴州。

  公元683年,懦弱了一生的高宗李治,终于结束了曾带给他无穷病痛和困扰的生命。他是在远离长安、远离祖宗的陵墓和庙堂的东都洛阳与世长辞的。他留下遗诏:太子李显继承王位,但一切重大国事必得由皇后处理。他不知道除了由武皇后执掌大权,还有谁能堪此大任。这是国事政事,是关系到整个王朝生死存亡的,而能将这天下撑持的,恐怕唯有皇后一人。然后高宗便撒手而去。所有的人间恩怨从此风流云散。

  高宗的离去也许会带走皇后今天的一切。她或许再不能垂帘听政,再不能掌管国事政事,她要把天下的实际权力移交出去,移交给她的已经长大成人的儿子。她不能违反天下的纲常。

  朝廷在四天之中秘不发丧。

  秘不发丧是因为皇后要想方设法做好应付一切因圣上仙逝而可能突发的事件的准备。皇后尽管悲哀,但她还是镇定自若地做好了这一切,她甚至在极度的悲伤中,做好了彻底将权力移交出去的准备。她为高宗安排国葬,同时为她即将即位的儿子铺平道路。

  这使婉儿又一次震惊。她更加钦佩皇后了,她不知这个天下最伟大的女人,究竟心有多深,胸怀有多宽广。她看着皇后默默地做着那一切。她不能想象那个今后不再是皇后临政的王朝,会是怎样的一种景象。她并不真正了解那个即将继位的太子李显究竟是个怎样的庸才,她不知道一个那样不堪造就的君王会把社稷引领向何方。婉儿跟随皇后的时候皇后已经临朝。所以婉儿除了皇后,不知道还有谁能替代皇后。婉儿熟悉的,只是皇后垂帘的朝政;而她崇拜的,也只是皇后的政治才能。她认为只有皇后才具备君临天下的能力。她不相信显真的能治理国家。她将怀念皇后当朝的时代。

  四天之后,向天下宣告为高宗国丧。与此同时,太子李显正式即位。显即位时二十八岁,正是一个男人最辉煌灿烂的时代。

  而五十六岁的皇后,则在高宗国丧、太子登基的同时,被尊为太后。那种太后的寂寞与苍凉。从此深居后宫的状态,是皇太后本人也不能适应的。一种恍若隔世的感觉,皇太后难道从此就真的只能待在后宫,颐养天年了吗?

  一位君王的谢世,确实意味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

  悲伤的太后,当然不适宜过问朝政,而新天子的君临天下,在某种意义上也就彻底剥夺了太后曾经那么热衷那么迷恋也是那么如鱼得水的政治的舞台。这是太后不习惯的,又是太后不能违抗的。她还找不出一个重操旧业的无懈可击的理由,尽管,她觉得那个皇位只能是她的。

  而与此同时,从此每日临朝,坐在那个高高的龙椅上面对文武百官的奏请,其实也是新太子显所不能适应的。他在这心怀惴惴的摸索中,难免就要求助于那个如今真的如愿以偿做了皇后的韦氏。他夜夜听着韦皇后在他耳边吹着的那些枕边风。而一个没有任何政治才能和经验的女人,又能把一个同样没有政治才能和经验的男人摆布成什么样呢?

  幸好,在这个关键的时刻,深明大义的太后把她最亲近的婉儿留给了天子,辅弼他。这是怎样的一份馈赠!至少李显是这么看的。他简直是获得了整个生命。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