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赵玫 > 门口的鲜花 | 上页 下页 | |
灵魂之光 | |
|
|
开一家好的有品位有情调的文学书店一直是我的梦想。这梦想原本虚无缥缈,像海市蜃楼般,有时,干脆就只是一种愿望或者感觉。我不愿把书店的梦想落到实处。因为那样就不是梦想了。我更喜欢怀抱着梦想而终日想入非非的那种精神状态。然而,此次访美归来,我突然特别特别想把这梦想变成现实了。因为在美国的很多州和很多城市,我都看到了那种和我的梦想十分接近的书店。我在那里感到了真正的温暖、富有和高贵。一种纯净的情调熏染着我。我端着咖啡,坐在书店的桌子前,安静地读着手里各类畅销不畅销的文学书籍。那是一种纯粹的享受。我想我在国内,还没有见到过一家这样的书店。 于是,我觉得我肩负了使命。我觉得我有责任把这种精神场所的营造术推销到我们这个正大踏步走向世界的国度中来。我于是像一个推销员,或者神圣一点说,像个传教士,开始不遗余力地去游说那些有实力而且有品位的大款朋友们。我说,办一家第一流的书店吧。投资不会很大,哪怕暂时不能赢利,但你在文化追求上肯定会有所收益的。想想看,你干吗? 我自信我选择的这些大款的朋友是有着相当文化档次的。我给他们时间,请他们考虑,衡量各方面的利弊得失。我以为他们也会如我般满怀激情,但结果是,有的人说,我们正投资一个烤肉店;又有人说,我们的夜总会要扩建;还有人说,我们不看好文化市场。 于是我的游说毫无成效。因为毫无成效,我才想到要自己来开办这样的书店。我被自己的想法激励着。可是当我切切实实、脚踏实地地准备为自己的书店拟写一份可行性方案的时候,当我要面对那所有的具体而繁琐的步骤时,我又退缩了,打起了退堂鼓。我承认我无论在资金上还是在精力上都不具备开办这种书店的能力。我要投资租房,投资把房子装修成我要的样子,我要买进成千上万很纯正的古今中外文学名著,我要每天盯在那里,我要在我的书店里有计划地安排组织各种文学阅读和研讨活动,我要为我的书店做宣传,我要设法吸引全国的文学爱好者,我要和作家们保持最密切的联系,我要了解图书市场的行情,我要……谈何容易,于是我望而却步了。 因为败下阵来我才能够为我的书店写这样一篇纪念性的文章。这使我想起我在一年前,想组建一个世界级的现代舞蹈团的梦想,以及这梦想在现实生活中彻底破碎后的情景:我脑子里出现了一个女人奋斗的故事。这就是我将要写的另一部长篇小说的主题。而写一篇关于文学书店的文章同样是梦想破灭后的产物。现实中不能实现的,只能在文字中完成,我想这就是我为什么总是要写作的最主要的原因。我还企盼着,能有哪一位热心的而且是有实力有行动精神的读者,能在我的文章中得到某种启示。我切盼着,由他来筹建这家书店,由他来引导我们回到美好的精神家园。 1994年10月24日晚上7点半,我和我的翻译仪方来到华盛顿的一家非常有名的文学书店参加这里的阅读活动。一位名叫戴卫·古德森的作家在这个夜晚朗读他刚刚出版的长篇小说《松树上的雪落下来》。这是一部二战后日本移民的故事。书出得十分精美,作者也相当年轻。为数不多的戴卫的崇拜者坐在他对面的椅子上。书店里静极了,只有戴卫的琅琅读书声。他随意地坐在桌角,读着他认为自己作品中最精彩的段落,然后同崇拜者们讨论他作品中的人物和情节。阅读结束后,崇拜者们自然都买了戴卫的书并请他签字。这才是这次促销活动的本质。书店里很温暖,你可以随意喝咖啡。看书架顶端那一簇美丽的干花。书店的调子是棕红色的。 1994年10月30日,我们在纽约新闻总署官员彼尔的带领下,来到了长岛的肯耐尔书店,在这里听一位至今依然非常美丽的诗人老太太朗读她的诗。伴随着朗读,她推销的是一本带插图的诗集。那诗歌全部是关于长岛的。在这里,我们见到了长岛各种各样、奇装异服的有钱作家。他们功成名就,住在长岛的富人区。肯耐尔书店的老板告诉我们,这些作家几乎每个周末都会在这个小小的书店里聚会,在此摆脱他们写作时的孤独和寂寞。 1994年11月7日,我们来到了福克纳的家乡,密西西比州的奥克斯佛。我们在这个南方小镇有名的“广场书店”流连忘返。书店为推销福克纳的精神而将他的各种照片挂满了一面墙壁。显然,这位大师是“广场书店”的骄傲。“广场书店”因他而出名。在此,他就像是夜空中闪闪发光的那团辉煌的星座。小镇上的所有商店都关门了。只有“广场书店”仍开着。书店里明亮而柔和的光射出来,照耀着广场的黑暗,直到深夜,直到深夜里走进来的最后一个客人。书店里挤满了零乱的书。地毯上、楼梯上、窗台上,到处都是书,杂乱无章,走进来便像被淹没在了书的海洋中。 1994年11月21日上午,我们再度来到专门为我安排的书店访问。这一次我们是在旧金山市,我们访问的书店名叫“城市之光”。在美国,人们总喜欢把书同光亮连在一起,他们经常使用Lights这个词来解释书在人们生命和生活中的意义。喜欢读书就意味着他拥有了最有价值的精神生活,拥有了心灵的光明。罗伯特·沙瑞德先生缓慢向我们走来。他是一个年轻人,但却老成持重。他的红色名片上显示着他既是书店的老板又是图书的出版者和发行商。他的眼睛很大很蓝。他的手是汗湿的。他讲话的速度也极缓慢,仿佛他说出的每一个字都需要认真思考。他说书店里的很多书是由他们自己出版发行的。他说,他们出版了很多美国当代作家的作品,但他们对美国以外其他国家的作家作品能否在美国畅销没有信心,沙瑞德先生的介绍使人想起了在纽约附近的沙池蒙特拜访文学经纪人玛嬷女士时的情景。记得玛嬷女士也曾说过,她在代理翻译作品出版时也没有把握,因为她实在摸不准美国人是不是会读外国人写的书。他们通常对别人的事情没兴趣。“城市之光”书店销售的情况证实了这一点。二楼专卖翻译作品的房子里空空荡荡。这就是美国的文化。过分的自我和自信,使这些美国人失去了一个很重要的与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交流的机会,真是很可惜。 告别了“城市之光”。这是我在美国参观访问的最后一家书店了。 这所有对书店的感观和感觉汇集起来,使我对梦中那个书店的构想更加清晰了。 我的书店应当不单纯与赢利相关。它首先应当成为文学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的而且是最活跃的组成部分。它应当是作家们的沙龙和文学爱好者们启蒙的课堂。我还要研究文学的潮流和问题,精通出版规律,了解市场行情,掌握作家动态。我要费心费力把作家们请来阅读他们的作品,并安排他们同读者见面座谈。这样的书店当然应当是暖色调的,使人感到无比亲切。有点像秋天凝重的落叶。我要在书店的两层楼上都铺满地毯,楼梯和书架都是木结构的,本色的,甚至不喷漆。书店的柜台上每日要有烂漫的鲜花,书架的顶上是那些草篮里美丽永恒的于花。造型典雅的木椅散乱地放在大厅中。咖啡的收费十分便宜。我要用木框把那些真正伟大的作家头像悬挂起来,让读者们能通过他门深邃的眼睛看到他们深邃的心。我要和常来此光顾的作家和读者们成为最好的朋友。我要抽出时间在这个温暖而又高贵的环境中与他们聊天儿。书店的窗外是一株古老而又高大的树。它显示着四季和轮回。我的读者们将透过窗看到它春的嫩芽吐绿,夏的枝叶繁茂,秋的落叶飘零和冬的枯枝伸展。但无论怎样的四季,这家书店都应是他们最喜欢来的地方,他们将在此享受最永恒的精神。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我也一定要用lights这个字眼来命名我的书店。我为我的书店起名为SoulLights。也就是我这篇文章的题目:灵魂之光。 这就是我梦想的产物。一个人能梦想着是一件多么好也多么幸运的事。我仿佛已经走进了这个有品位有情调的书店…… | |
|
|
虚阁网(Xuges.com) |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