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张承志 > 敬重与惜别 | 上页 下页 | |
二十一 | |
|
|
巴勒斯坦人竭尽全力营救他。每一次旨在释放被捕战士的行动、包括著名的慕尼黑奥林匹克村袭击事件,都把释放岡本公三列入交换人质的名单,而且从不在这个立场让步。1985年5月20日,在以色列监狱里坐牢的岡本公三,在巴勒斯坦解放阵线总司令部与以色列的俘虏交换中,获得了释放。他终于熬到了这一天,回到贝鲁特和"阿拉伯赤军"的伙伴之中。同時,日本政府也开始了对他的国际指名通缉。 在漫长的监禁中,岡本的精神已经疲弊。非人的折磨,摧残了肉体,他成了一个痴呆和衰老的病人。 特拉维夫机场事件发生的当夜,巴解阵线(PFLP)宣布对事件负责。 阿拉伯人宣布:这次事件,是为了反击和报复以色列杀害两名巴勒斯坦游击队员的行为、由PFLP组织的突击队实行的一次奇袭。因此,事件的硝烟尚未落尽,岡本和他的两名战友,已经被阿拉伯人民视为英雄。尤其岡本公三,在阿拉伯人中被称作"阿拉伯之星",无人不知"Couzo"(コーゾー,公三)。 日本的赤军,在阿拉伯受到了承认。 这是一个民族的承认么?——因为审判中岡本曾宣言:"我们三人,死后将成为东方的三颗星。" 1997年2月,日本政府向黎巴嫩派出了特使,要求引渡国际通缉中的岡本公三等五名日本赤军。但是贝鲁特和阿拉伯人民掀起了巨大的抗议浪潮,仅有400万人口的黎巴嫩有200多名律师挺身而出,志愿为岡本辩护。紧接着,在1999年5月30日里达机场烈士牺牲纪念日,黎巴嫩年轻人们涌向贝鲁特沙迪拉地区的巴勒斯坦墓地,为奥平刚士和安田行之修建坟茔。 2000年3月,黎巴嫩政府在巨大的国内压力下,接受了被阿拉伯人民热烈拥戴的、岡本公三的政治避难。从此,岡本公三就在贝鲁特定居下来,一些来自日本和阿拉伯的年轻人守护着他。 一个呼吁建立援助岡本公三基金的网页,在2000年的夏天这样写道: "在黎巴嫩,每年到了5月30日,人们都去给在里达机场斗争中倒下的日本赤军战士扫墓,召开集会。在火热的太阳下,大家割掉杂草,清洁坟墓。 今年的5·30,岡本公三也给奥平和安田扫墓来了! 所有的参加者,都一人一人地和岡本握手。拥挤着的人们有一点紧张,不敢相信眼前的人就是"Couzo Okamoto"(コーゾー·オカモト,岡本公三 )。 直接和岡本见过面的黎巴嫩人,都因为紧张而显得姿势绷紧。我也重新实感了这位传说中的岡本公三,是怎样一位"阿拉伯的英雄"。扫墓结束后,大家朝着难民营往回走,沿途老人们说着"岡本回来了",都流着眼泪。…… 黎巴嫩的年轻人,结成了"岡本公三及其同志的友人会"。他们表示,"不管出了什么事,也要保护(这些日本人)","这是我们的义务","日本赤军是为了我们拿起武器战斗的同志","虽然我们穷也没有钱,更没有地位,但保护他们是理所当然的事"。当我表示感谢时,他们甚至生气了。连出租车司机都对我说:"他们是为了阿拉伯斗争的、我们的同志!……" 有一个故事。 在日本赤军五个人被逮捕的时候(指1997年黎巴嫩政府在国际压力下逐出日本赤军,引者注),一下子来了200多个志愿者律师。有一个女律师布沙尔·阿尔·哈丽丽对我讲到了这样一个话题:"岡本公三对我们意味着什么"。 她还是高中生的时候,那时以色列的攻击异常猛烈,因此,总觉得以色列是一个"吞食阿拉伯的怪物"、是"不会崩垮的压顶大山"。 但是那以后发生了里达斗争。这一作战不是由阿拉伯人、而是由东洋来的日本人干的。这样一来,全世界都听见了巴勒斯坦的呼吁。 她说:"我第一次觉得以色列那么渺小"。因为那次作战,她被赋予了勇气,从那以后决心做一名律师。 在南黎巴嫩听说了日本赤军被捕的消息后,她径直赶到贝鲁特,参加了辩护。她就逮捕经过严厉地质问总检察长。在以后的辩护中,她挑起了最深触及了日本赤军的政治性的辨论,强调日本赤军里达斗争的意义…… "阿拉伯赤军"发动的里达机场事件之后5週,1972年7月,以色列对巴勒斯坦人进行了报复。以色列特务把炸弹安置在汽车上,杀害了要送侄子上学的巴勒斯坦诗人卡桑·卡纳法尼。据山口淑子即李香兰著《谁也没写过的阿拉伯》,参加卡纳法尼葬礼的人多达7万。在李香兰书中的插图里,卡纳法尼正在对她滔滔倾诉,背后的墙上,贴着毛泽东和格瓦拉的照片。他是巴解人民阵线的发言人,也是一个热情澎湃的诗人。 紧接着两週后,又一个邮件炸弹在卡桑·卡纳法尼的继任者、巴萨姆·阿布·谢里夫的手里爆炸,夺走了他的一只眼睛和几根手指。 人们说,报复的相酬是无休止的。那以后,悲剧不断循环,而且愈演愈烈。慕尼黑奥林匹克人质事件不久也发生了,紧接着是以色列更大规模的报复。在核武器与石头块、导弹与步枪的悬殊对峙中,巴勒斯坦人渐渐被逼到了下风。再随着十字军战争升级和媒体的助纣为虐,我从戴着红领军的时候就听惯了的"巴勒斯坦人民的正义斗争",陷入了绝望。 使用电影手段的原赤军成员足立正生,在他十年一剑的电影 "幽闭者" 片名上头,不顾摄制组反对,非要添上一行日文注音:"テロリスト"(terorist,恐怖主义者)。 据影评家四方田犬彦的诠释,影片作者在这个单词标音之上,表达了相当学究的观点。他说:这一称呼,这个恶谥,是在布什的战争中、专指谓战争的敌对方的。在巴勒斯坦没有这个词,巴勒斯坦人只使用"游击队"一语。影片要描写的,"是威胁着テロリスト——战争对方的、国家的无限制的暴力。影片以不点其名(因为谁都知道就是它们)的讽刺,揭发了某某和×××才是世界上最凶恶的恐怖主义者。" 重信房子被捕后,在公审中说:"过去也好,今日也好,我都不是恐怖主义者"。她在2005年10月的法庭最終陳述中说"与巴勒斯坦的解放斗争相联合,至今是我的骄傲。"検察方求刑无期惩役,但被东京地方法庭否决,重信房子在2006年2月23日被判惩役20年。 桧森孝雄的遗书,以这样的句子开头:"无条件地支持巴勒斯坦人民对侵略与屠杀、以及对人种歧视的抵抗。无论和平的或暴力的、无条件地支持为恢复人的尊严的抵抗。……"(《在水平线的对面》、p.5-6)遗书的落款是: 在连接着巴勒斯坦的海边,2002/3/30土地日,尤素福·桧森 尚不很清楚他们的宗教归属。但他们每人都有一个阿拉伯名字,而且在著作或遗书里郑重地使用这些名字称呼:尤素福·桧森、巴西姆·奥平、萨里哈·安田、瓦利德·山田……他们成为死者后都埋葬在贝鲁特的穆斯林墓地里,石碑上只用阿拉伯文写着他们的姓名和生卒年月。 这一切,和一切的代价,至少增添了人们对世界的理解。 | |
|
|
虚阁网(Xuges.com) |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