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梁晓声 > 人世间 | 上页 下页 |
三六六 |
|
半个月后,一个院落的人家集体搬走了,接着又一个院落也搬得一户不剩,再接着其他院落的人家争先恐后登记搬迁。 那时已是七月中旬,本市进入了炎夏,暑热也没能减缓光字片人家搬迁的劲头。情况日渐明朗,周秉义副市长的态度那么明确,还有什么可观望的呢?有的人家甚至互相埋怨,不该错过早前的特别优惠期。 “十一”前,光字片人家全部清空。“十一”过后,光字片的大拆除全面展开。那是颇壮观的场面,动用了几十台重型机械——也是相当痛快的拆除。 周秉义赶到现场。当然不用他亲自指挥,他只是去看热闹。 许多光字片的人也回去看热闹,不少人百感交集,有些老人还直掉眼泪。 棚户区的人也来了不少,与光字片的人相比,他们的心情更复杂。 直到那时,光字片的人才觉得周秉义可亲可敬,争着与他合影。周秉义很高兴,笑容灿烂。 十月底,光字片七零八落的院落全部被推平,原来的光字片不复存在。 从二〇〇六年四月开始,周秉义专注于做两件事,即一方面继续开发新区,一方面协调开发光字片。按照当初合同,光字片划归几家被周秉义吸引来的房地产开发公司,他们将在那里建高档商品楼盘——写字楼、居民楼一应俱全。 二〇〇九年九月,周秉义超过退休年龄了。他所开发的新区已基本成熟,比预计的规模几乎大出一倍。光字片原址上建起了高档社区,成为本市房价最贵的区域之一。 像在中国其他大城市一样,越是房价贵的楼盘,销售越是热闹。底层的老百姓常常目瞪口呆,心理大受刺激。 这一年,富人似乎呼啦一下就大大增加,外电报道中国已跻身富人群体众多的国家之一。富人藏富藏得不耐烦,腻歪了,开始以炫富为能事、快事。A市也不例外。 周秉义没能如愿退休。 省市有关部门收到了许多群众来信,据说每月就会有半麻袋。本市危房区的人们,强烈要求周秉义多干几年,改善他们的住房条件。 省市两级组织部门的同志成功说服了周秉义,让他继续担起了重任。 不过,这期间周秉昆遇到了情绪很坏的事。 一天,曹德宝骑自行车去新区。他忽然站在了周秉昆面前,带给秉昆一份惊喜。 “你怎么来了?” “想你了呗!” 德宝已骑自行车在新区绕了一圈。 秉昆问:“印象如何?” 德宝说:“太好了,除了离市里远点儿,没什么差劲儿的地方。” 秉昆说:“其实没远多少,也就三站地。公共汽车路线已经开通,进城挺方便的。” 德宝说:“对骑自行车的上班族还是不大方便。” 秉昆说:“无非多骑二十几分钟。” 德宝说:“大冬天里,再顶风的话,多骑二十几分钟就是多受了二十几分钟的罪啊!” 秉昆笑道:“多受点儿罪也是周聪的事。他年轻,受那点儿罪算不了什么,反正我是知足了。” 德宝也笑道:“你当然得知足了!你看你现在,一层店面,二层住家,一步登天了。” 秉昆说:“托光字片拆迁的福呗。” 德宝说:“也是托你哥的福吧?” 秉昆不好意思地说:“算是吧。当初我都怀疑他的能力,是他逼我带头搬过来的,成了第一户,享受到了优惠。我在光字片住时,不是也有门面嘛!” 德宝说:“你那算什么门面?也是你哥让你扩大面积的,对不?” “你怎么知道的?赶超告诉你的?” 德宝未答,意味深长地笑了笑,笑得秉昆很不自在。 工作还是不好找,像周秉昆那种五十多岁又没技术特长的人更难,所以他就继续开面食店。 当时已过了饭点,他以烟茶招待德宝,郑娟在楼上睡着。 德宝问,生意怎么样? 秉昆说,还行,能将自己和郑娟缴的“双保”挣到,月月还有千儿八百的积蓄。 德宝问,为什么只卖面食?应该聘一位大师傅,雇几名服务员,开成正儿八经的饭店,那会多挣不少。 秉昆说,郑娟身体大不如前,陪她去医院检查了几次,也没查出什么毛病。开饭店完全没经验,一怕赔,二怕郑娟太受累。开饭店不可能不供应酒水,他不喜欢招待一顿饭能吃两三个小时的酒徒,也怕有人耍起酒疯来自己应付不了。 德宝说,那就真可惜你这门面了,这么好的地点! 秉昆说,多挣多花,少挣少花,钱这东西,多少是个够呢?住上楼房,郑娟身体又差了,想陪她享受一段好日子,暂不打算为挣钱太辛苦。 德宝说,那还不如租出去,赶超家的门面不就租出去了吗? 秉昆说,你怎么知道得这么清楚啊?租出去还是不行,租金还是比自己开面食店挣得少。赶超两口子有工作,又有还债压力,所以才把门面租出去。新区的门面房比较容易租出去,住房却基本上租不出去,谁会到这里租房子住呢。 两个老友聊着聊着,德宝终于将话题引到了他来找秉昆的目的上——希望秉昆替他求求哥哥,也为他家“弄套房子”。 秉昆沉吟着问:“你是什么意思?” 德宝说,如能像批给国庆家那样批一套最好,如果不能,他和春燕两口子愿意像孙赶超家那样买一套。赶超家不是花了三万吗?他们两口子花四万五万甚至六万也在所不惜。 秉昆又问:“你来求我这事,春燕知道吗?” |
虚阁网(Xuges.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