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梁晓声 > 你在今天还在昨天 > | 上一页 下一页 |
读的烙印(5) | |
|
|
但是一方暂无急救车可以前往,一方的线路占线,连拨不通…… 老消防队员灵机一动,向另一市区的消防队值班室拨去了电话,希望派出消防车救一位老女人的命…… 他遭到了拒绝。 拒绝的理由简单又正当:派消防车救人?荒唐之事!在没有火灾也未经特批的情况下出动消防车,既不但严重违犯消防队的纪律条例,也严重违犯城市管理法啊! 他们一筹莫展了…… 老消防队员发呆地望了一会儿挂在墙上的地图,主意已定地说:“那么,为了救一个人的命,就让我来违犯纪律和违法吧!……” 他起身拉响了报警器。 年轻的消防队员说:“不能让你在退休前受什么处罚。报警器是我拉响的,一切后果由我来承担。” 老消防队员说:“你还是一名见习队员,怎么能牵连你呢?报警器明明是我拉响的嘛!” 而院子里已经嘈杂起来,一些留宿待命的消防队员匆匆地穿着消防服…… 当老消防队员说明拉报警器的原因后,院子里一片肃静。 老消防队员说:“认为我们不是在胡闹的人,就请跟我们去吧!……” 他说完走向一辆消防车,年轻的消防队员紧随其后。 没有谁返身回到宿舍去。 也没有谁说什么问什么。 都分头踏上了两辆消防车…… 雨又下大了。 马路上的车辆皆缓慢行驶…… 两辆消防车一路鸣笛,争分夺秒地从本市区开往另一市区…… 它们很快就驶在那一条街道上了。 那是一条很长的街道。正是周末,人们睡的晚。几乎家家户户的窗子都明亮着。 求救者究竟倒在哪一幢楼的哪一间屋子里呢? 断定本街上并没有火灾发生的市民,因消防车的到来滋扰了这里的宁静而愤怒。有人推开窗子大骂消防队员们…… 年轻的消防队员站立在消防车的踏板上,手持话筒做着必要的解释。 许多大人和孩子从自家的窗子后面,观望到了大雨浇着他和别的消防队员们的情形…… “市民们,请你们配合我们,关上你们各家所有房间的电灯!……” 年轻的消防队员反复要求着…… 一扇明亮的窗子黑了…… 又一扇明亮的窗子黑了…… 再也无人大骂了…… 在这一座城市,在这一条街道,在这一个夜晚,在瓢泼大雨中,两辆消防车如夜海上的巡逻舰,缓缓地一左一右地并驶着…… 迎头的各种车辆纷纷倒退…… 除了司机,每一名消防队员都站立在消防车两旁的踏板上,目光密切地关注着街道两侧的楼房。包括那位老消防队员…… 雨,是下得更大了…… 街道两旁的楼房的窗全都黑暗了,只有两行路灯亮着了…… 那一条街道那一时刻那么的寂静…… “看!……” 一名消防队员激动地大叫起来…… 他们终于发现了唯一一户人家亮着的窗…… 一位七十余岁的老妇人被消防车送往了医院…… 医生说,再晚十分钟,她的生命就会因失血过多不保了。 两名消防队员自然没受处罚。 市长亲自向他们颁发了荣誉证书,称赞他们是本市“最可爱的市民”。其他消防队员也受到了热情的表扬。 那位老妇人后来成为该市年龄最大也最积极的慈善活动志愿者…… 大约是在初一时,我从隔壁邻居卢叔收的废报刊堆里翻到了一册港版的《读者文摘》。其中的这一则纪实文章令我的心一阵阵感动。但是当年我不敢向任何人说出我所受的感动——因为事情发生在美国。 当年我少年的心又感动又困惑——因为美国大兵正在越南用现代武器杀人放火。 人性如泉,流在干净的地方带走不干净的东西;流在不干净的地方它自身也污浊。 后来就“文革”了。“文革”中我更多次地联想到这一则纪实…… 四 以下一则“故事”是以第一人称叙述的。那么让我也尊重“原版”,以第一人称叙述…… “我”是一位已毕业两年了的文科女大学生。“我”两年内几十次应聘,仅几次被试用过。更多次应聘谈话未结束就遭到了干脆的或客气的拒绝。即使那几次被试用,也很快被以各种理由打发走了…… 这使“我”产生了巨大的人生挫败感。 刚刚踏入社会啊! “我”甚至产生过自杀的念头。 “我”找不到工作的主要原因不是有什么品行劣迹,也不是能力天生很差——大学毕业前夕“我”被车刮倒过一次,留下了难以治愈的后遗症——心情一紧张,两耳便失聪。 “我”是一个诚实的人。 每次应聘,“我”都声明这一点。 而结果往往是——招聘主管者们欣赏“我”的诚实,但却不肯降格以用。“我”虽然对此充分理解,可无法减轻人生忧愁。 “我”仍不改初衷,每次应聘,还是一如既往地声明在先,也就一如既往地一次次希望落空…… 在“我”沮丧至极的日子里,很令“我”喜出望外的,“我”被一家报馆试用了! | |
|
|
虚阁网(xuges.com) |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