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李锐:人间 >
三十四


  “这是我带给你的好运气呀,你不想要?”

  于是,我们准备一完婚他就到苏州去,安顿下来再回来接我。那段日子过的忙乱无比,虽然我和他坚持一切从简,可是母亲固执的要命,一定要摆酒、请客、大宴宾朋,行新旧合璧的婚礼,母亲说,“我一辈子等的就是这一天,你们还不让我如愿?”于是,母亲倾其所有,写喜帖、发请柬、定酒席、做嫁衣、准备陪送的妆奁,忙得昏天黑地。终于,喜日子逼近了,来临了,在眼前了,还有最后一夜,我就要离开这生活了二十二年的老宅、老家、和相依为命的母亲,去做人家的新娘了。

  我难以成眠。

  这是一个好月夜,月光透过窗纸静静洒在屋里一百岁的青砖地面上,那是最后的处女的月亮。我有些伤感地合上眼,忽然看见竟有一个人在屋子里静悄悄站着,他站在月光照不到的黑影里,站在我的书案前,不知已站了多久。我看不清他的脸,影影绰绰地,只觉得那似乎是一个熟悉的人,我忙问道,

  “谁?谁在哪里?”我叫着我的新郎的名字,我说,“是你吗?”

  没人回答,然后我就听到了一声清晰的、悠长的长叹。

  我睁开眼,惊出一身冷汗,哪里有人的影子?只有月光、树影、和朝夕陪伴了我多少年的亲爱的家具,那是一个梦吗?我捺着砰砰砰狂跳不已的胸口不敢确定。就在这时我听到了一种声音,像风声,又像人的呜咽,从院子里传来,沉闷、深邃、悲痛,我不由自主地起身,下地,开门走出去,月光一下子洒在我身上,皎月星空,没有一丝风,可是呜呜的声音越来越响,笼盖了整座宅院。忽然间我明白了,我看到了我的梅树,看到了一个让我震惊的奇景,月光下,它在哭。沉闷、深邃、悲痛的声音从树干内心从它深深的根部爆发出来,它哭得枝叶乱颤。无风的月夜,花不摇,草不动,唯有我的树,如同在大风中摇晃颤抖,痛哭失声。

  我奔过去,抚摸它,我不知道该对它说些什么,它是为我们的别离而哭吗?我不知道。

  婚后的生活是平静快乐的。我们在苏州安下了一个简朴却温暖的小家,苏州有一个由京戏票友发起的“雁声社”,十几个同道,常常聚在一起,在园林中,又拉又唱,他很快就加入了进去,我有时也和他一起去凑热闹,在山石泉林中,听他唱戏是我最快活的事。我们本来想将我母亲接来同住,可是她不肯,她说她要为我们守护老宅:她认定了我终究是要回到西湖的。一晃就是三年。三年来她常常写信告诉我关于老家关于老宅的点点滴滴,她信中也提到我的树,说,自从我离家后,一连三年,那树都没有再开过花!母亲说,“没想到它倒还是知恩知义的。”没有了梅花清香的院子让我想起来就伤感,我很想家。

  三年,又三年,日月如风。时代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我们也都成了新时代的人。五十年代初期,由于院系调整我们竟又如愿以偿地回到了杭州故里。这是让母亲晚年最高兴的事。她还在我们的老宅里住着,一直陪伴她的老干娘去世了,三间屋子只剩下了两间。我们夫妇自然住在学校分配的宿舍中,每逢星期天,我都要进城去,看母亲,看老宅,也看看我的树。

  它一直没再开花,三年,又三年,它老了,沉默了,似乎,了无生趣,我的归来也没能唤起它生命的活力。说实话,我并不是能经常想到它,与一棵树相比还有更多更重要的事情占据着我的人生。生活改变了太多太多,它远比从前要激扬、热情、宏大和酷烈。后来母亲去世了,埋葬了母亲,我用一把老式的黄铜锁锁住了我们的老屋,锁住了我不忍再去触动的旧日的一切。我也不再回我们的旧院,这样,差不多有二三年时间,我再也没有见到过我的梅树。

  于是,就到了那个春天,这是一个要发生大事的春天,到处都在“鸣放”,人们激情彭湃。我是一个对时事不敏感的人,只是无端地不安。有一天几个虚怀若谷的人用汽车把我们拉到了一个鸣放的小会场,大家像一家人一样团团围坐,促膝谈心。事情就这样发生了,事后人们告诉我那叫“引蛇出洞”,人们用这种方式将隐身在人群中的异类引诱出来,就像捕蛇人用竹笛引诱蛇群上当一般。我说了些什么,连我自己事后也不大想得清楚,也许我抱怨了,抱怨可供我们研究参考的典籍太少,抱怨这学校图书馆的匮乏,等等。这样,差不多过了半个月,夏日一个特别明丽的早晨,我走进校园,看见了铺天盖地的大字报,凡是我名字的地方,都极其醒目地打了红叉。大喇叭里也在声讨着我的罪行,听得我莫名其妙,不知道他们正在声讨的那个人是谁。

  六十岁以上的人对那个年代发生过的事应该都不陌生,不错,这算不得一件新鲜事。我经历了无数次大大小小的批判会,这让我愤懑、屈辱。我把我的屈辱和愤懑讲给了这世上我唯一的亲人听。我们相拥着,大难临头,彻夜难眠。他用他的脸长久地摩挲我的脸,他一脸的泪水,把我的脸也濡湿了。我用手轻轻为他拭泪,他紧紧紧紧搂住我,哽咽着,说道,

  “这人世好无情啊!让我们怎么做才能活下去?”

  连续两晚他都失眠了。

  两天后,他们又把我带到了一个更大的会场,我已经有些习惯这场面了,见怪不怪。可我不知道他们为我准备了什么。一个一个人走上台,又一个一个人走下场,最后上来一个人,再熟不过的一个人,儒雅、谦和,十几年过去仍然称得上风流俊美的一个舞台上的小生,在梅树下吊嗓子,一开口,唱的就是《雷峰塔》中的许仙。这许仙走上台,对着黑压压的人群大声地、愤慨地说道,

  “我要揭发!我要控诉——”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