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李锐:人间 >
十九


  人家闹得人仰马翻,小青蛇暗自好笑。她总算是把她的“范巨卿”留住了,留一天是一天,留十日是十日。更长远的事她想不到,也不去想。她疯的过了头,天天跑二十里去送一碗冷镇糖水,却见那“范巨卿”,日日愁眉不展。一问,原来是一班子人马羁留在这里,为生计发愁,还有,不唱戏,他浑身都难受。

  “再没有台口,我嗓子里要长草了。”他忧心地说。

  回家的路上,小青蛇掉泪了,扑簌簌的眼泪止也止不住。她安排不了人间的事,她也什么都不懂。山林里,鸟语喧腾,她听见它们说,放手吧,放手吧。她跑到一条溪水边,洗净了泪脸,一个人坐到日坠西山,她对自己说,放手吧,放手吧。她忽然想起姐姐说过的话,“还是走了好。还是早走比晚走好。”

  三,

  秋风起,山蛇肥。

  此地人嗜蛇,入秋后,寿安城几十家酒肆饭庄茶楼,全用“蛇”做招牌菜。蛇羹、蛇粥、蛇全席,烹煮煎炸,清蒸红烧,再加上蛇血蛇胆酒,花样不尽其数。捕蛇人入山去,满载而归,捕来的蛇,全卖给了酒家做下酒的佳肴。

  蛇养在笼子里,不再是生灵,全是砧上肉。

  居家过日子的人家,也吃蛇。蛇肉是天下至味,哪里能白白放过?入秋以来,城里城外,无不弥散着蛇的腥气,蛇的血腥。蛇胆泡在酒里,像宝石沉在水底,美仑美奂。碧桃村差不多家家户户都泡了蛇胆酒,用它清心、明目、去火。碧桃村差不多家家户户有人进山捕蛇,捕蛇人吹奏一种特制的、奇异的短笛,诱蛇出洞,再用一支特制的叉子刚好叉住蛇的七寸:碧桃村成年男丁差不多人人都会这一手绝活。

  被蛇咬伤的捕蛇人也渐渐多起来。前山有个壮丁,吃了蛇咬,还没抬回家里就死了。邻村也有个壮丁,吃了蛇咬,挣扎着爬到村口咽了气。流了血,死了人,进山的人还是要进山去。只不过,人人都要备一包“回春散”自救,许家生药铺的生意,好得不得了。方圆百里,数百里的村庄,许多人专程赶来或辗转托人来买“回春散”。不久,许家生药铺门前就挂出了“回春散告罄”的告示。

  “回春散”告罄也依然阻挡不了人对蛇的捕杀。世世代代,这里人就这样生活,捕蛇是他们的祖业。他们吹奏着特制的短笛,引诱着一代又一代的蛇们上当。秋风起,山蛇肥时,满山遍野,到处都能听见这清脆无比暗藏着杀机的笛声。这笛声,让许宣心惊肉跳,让娘子和青儿,忧心如焚,夜夜难眠――他们这算是逃难逃到了一个什么地方?

  忽然有一天,山下胡爹家里贴出了告示,胡家也泡制出了一味疗治蛇伤的奇药,叫“同春丹”,这自然是那小金郎偷艺的结果。“回春散”的原料,不在奇,而在于搭配的匪夷所思。那搭配,一点不入医理和药理,哪本医书药典上也不见记载,环环相克,步步险着,让华陀扁鹊惊诧,最后却是以毒攻毒,绝处逢生。听小金郎说出了这症结,胡爹心里的疑惑也就更大:觉得这一家人来路诡秘。

  娘子原以为只要自己闭口不提,别人就永远不会知道他们的来路和过去。她真是太低估了人的心机。平日里,那小金郎在店里勤恳听话,任劳任怨,娘子和许宣也从不有意避讳这聪明的孩子,回到家中,他爹存心套他的话,他三言两语,句句说中要害,谁知他言者无心,却不料听者有意。那胡爹悄悄进山采药,按方摸索泡制。几个月下来,竟越来越有心得和把握:此方不是仙方便是鬼方。又见正是赚钱的大好时机许家突然收手,挂出“告磬”的告示,胡爹知道机会来了。

  这天胡爹手提一坛家酿的上好米酒,来与许宣对饮。席间,娘子上来布菜,胡爹突然借着酒意说道,

  “娘子啊,近日胡某遇见一桩奇事:前日我做一梦,梦见一个白胡子神仙给我一张海上仙方,着我抄录下来,说近来毒蛇伤人,让我拿这方救人。醒来后,真有一张抄录好的方子在我枕头边,竟还有个名字,叫‘同春丹’,你说奇也不奇?胡某不敢得罪神仙,只好按这方采药配药,制成蜜丸——娘子,不是胡某不义,抢娘子家生意,实是不敢开罪神明,不敢违天理,还望官人娘子恕罪海涵。”

  许宣听罢,久久不语。娘子则沉吟片时,回答道,

  “干爹说哪里话?既是仙方,一定胜过我这凡方百倍,医家讲的是治病救人,既能救人,何罪之有?”

  第二天,胡家就挂出了布幌,上书“同春丹”三个大字,旁边则有一行小字,写的是:海上仙方。胡爹坐在树下,给人讲他的梦中传奇。不想当天就有同村人被毒蛇咬了抬回去,病急乱投医,买了两丸去,用酒研开,一丸外敷,一丸内用,竟还真有效验。这一下,一传十,十传百,海上仙方“同春丹”声名大振,又正当其时,胡爹就在家里开起了生药作坊,专制一味药,同春丹。

  胡爹对前来买药的人信誓旦旦,大讲他的海上仙方,金郎和顺娘,羞红了脸。金郎对他爹说道,“爹,你让我怎么有脸见师父?”顺娘说,“爹呀,娘子救过你的命,是咱家的大恩人,你怎么能做这等忘恩负义的事?”胡爹回答道,“咦?你们这两个不肖的东西,怎么见得我就是忘恩负义?神仙托梦给我仙方,我难道说‘不要’不成?”

  这一来,金郎哪还有脸来和师父学艺?顺娘也没脸见许家的人。青儿远远看见顺娘走过,一扭脸,就当不认识。

  先有“回春散”,后有“同春丹”,这一来,进山的人,捕蛇的人,有恃无恐。这一年,是捕蛇人的丰收年,也是山蛇的灭顶之年。捕蛇人囊中有了叮当作响的银子,人有了笑脸,家中有了余粮,孩子有了冬衣,而方圆四野大城小镇,则到处弥漫着蛇血的腥味和蛇肉的浓香。心满意足的人们没有料到,被“同春丹”所引发出来的贪心,也正把一场灾难引到眼前。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