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凌力 > 清宫悬案 | 上页 下页
六十五


  这样的修炼,确实是此时福临最需要的。因为这能帮助他逃避现实、解脱痛苦。

  他又获得了一个知己。

  他一步步走近佛门,正在由佛家信徒向佛门弟子转化。

  另一位高僧,浙江天目山住持玉林通,对福临的影响更大,福临对他也更加崇敬和爱戴。一次,谈笑风生之后,福临忽然生出一片消沉的愁绪,强作笑颜地对玉林通说:“老和尚你答应朕三十岁时前来祝寿,差不多可以等得到;报恩和尚说他来祝四十,朕恐怕候他不得了!”

  玉林通劝慰道:“皇上当万有千岁,何出此言?”

  福临用指头弹弹自己的面颊,说:“老和尚相朕面孔似略好看,”又揣着胸怀说,“但此骨已瘦如柴。似此病躯,如何捱得长久?”

  “乞皇上早为珍摄休养,则天下臣民幸甚。”

  玉林通的这句话大约说得很真诚,竟勾起福临更深的悲哀,他静静地、慢慢地说了这样一段话:

  “财宝妻孥,是人生最贪恋摆脱不下的。朕于财富固然不在意中,即妻孥亦觉风云聚散,没甚关情。若非皇太后一人挂念,便可随老和尚出家去!”

  此言一出,在场的人都大为惊诧,大臣们更是吓得变了脸色。玉林通身为知名高僧,焉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接受皇帝出家?所以,他赶快接过话头:“皇上,常人剃发染衣,不过是机缘使然;大乘菩萨则不然,常化作天王、人王、神王和宰辅以保国卫民,不厌拖泥带水的繁难,普施大慈大悲的懿行。如果只图清净无为,自私自利,任他万劫修行,也到不了诸佛田地。就今日而言,若皇上不现身帝王,则这番召请耆年、弘扬佛法的盛举由谁来做?故而出家修行,愿我皇万勿萌此念头!”

  福临并不就此罢休,退了一步说:“不出家也罢,老和尚收朕为弟子吧!”

  玉林通不能再拒绝。再说能收一位皇帝作门徒,是佛门盛事,也是他这位高僧的荣耀。福临当场拜玉林通为师,并要求师父给他起法号。玉林通推辞,福临固请,当师父真的提笔要选择法号了,福临又深深叹息,十分忧伤地说:

  “师父赐朕法号,必得拣一个最丑的字才好!……”

  他由对自己重新认识而产生的锥心痛苦,又一次溢于言表。

  最后,福临的法号定为“行痴”,自号痴道人,顺治皇帝于是成为佛教禅宗龙池派的第五代弟子。

  福临说“即妻孥亦觉风云聚散,没甚关情”,难道董鄂妃也不关情,也不在他心上?

  当然不是。因为后来的事情表明,董鄂妃对于福临,根本不是关情不关情,她简直就是福临的多半条性命。只不过,此时在福临的观念中,董鄂妃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妻孥了。

  在董鄂妃去世后福临亲自撰写的《孝献皇后行状》中,就提到这一点。原来董鄂妃分娩皇四子时,是难产,很是艰辛,可能受了内伤。顺治帝对董鄂妃的情感竟然能够上升到这种程度:“朕念夫妇之谊即同老友,何必接夕乃称好合?”再加上福临开始信奉禅宗,性好清净,常常喜欢独处小室,从此便与董鄂妃分床异席了。董鄂妃对此也看得很开,不同床无非是不能再生孩子,她甚至说:“何必非得自己生个儿子去继承皇位才心满意足呢?”

  这样,福临与董鄂妃的关系渐渐超越了世俗的肉与欲,向灵与情升华。福临的多情、真情、深情是这样特殊,闪耀着人性的灿烂光华,在中国历代皇帝中,实在是罕有其匹的一颗耀眼的星。

  董鄂妃素不信佛,在福临的影响下,也渐渐开始崇敬三宝、悉心禅学。福临常常推荐内典禅宗让她学习,并为她讲解心经教义和奥秘。福临因有亲身体会,所以希望佛教禅宗的清净无为境界也能为爱妃解除痛苦、治愈疾病。其实,董鄂妃所承受的压力和痛苦一点也不比福临少,她似乎早就预感到自己来日无多了,所以,她常用一句参禅语向福临发问:

  “一口气不来,向何处安身立命?”

  起初,福临笑而不答;后来见她久病不起,避而不答;到她病体沉重之时,又向福临提出此问,那时福临满心苦楚、辛酸,话都说不出来了,怎能回答?

  己亥之秋的风波,在朝廷上下也引起了很大反响,一片哗然。

  满洲亲贵和八旗官民对福临的不满,由来已久。

  首先是亲王、郡王、贝勒、贝子等亲贵们。

  在关外的皇太极时代,六部初建,都是由亲王掌管的。当时亲王们都是手中握有军权的旗主,实际上处在能与皇帝相抗衡的特殊地位上;而六部是国家机构,有实权自然就有实利,亲王兼管六部,不仅有面子有好处,更分去了皇帝对政府的控制权。到了多尔衮执政时期,为了集中权力,他就废除了亲王兼管六部的旧制,使六部直接听命于他,虽然这必然引起亲贵们的不满,但应该说这是国家制度向完善的方向迈进的一步。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