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家文集 > 邓友梅 > | 上一页 下一页 |
糖瓜祭灶新年来到 | |
|
|
从名义上看阳历年叫“元旦”,阴历年叫“春节”。阴历“年”降级为“节”了。可实际上无论政府还是老百姓,都没把它地位降格。“元旦”放假一天,“春节”却休假七日,且不说旅游节,冰雕节,时装节,风筝节,民歌节,魔术节等新创品牌无法和它比拟,就连正儿八经的端午节,中秋节也争不得平起平坐。而且老百姓仍习惯地把“春节”说成“过年”。 一个民族的传统习俗,是轻易改变不了的。 “年”是我们老祖先智慧的产物。时间一刻不停,却又无影无踪,怎样测量?如何把握?在农业社会,地球每绕太阳一圈,人们变换春种,夏忙,秋收,冬藏四种耕作方式。谷物成熟,古人称之“稔”。每“稔”一次,就结束一个循环周期。度过休耕期,一切从头开始。我们祖先就把“稔”定成一个坐标。借休耕之时,祭天拜地,庆祝当年谷物丰收,企求来年风调雨顺。过了些“稔”,为了更精确区别它的含义,就把时间的“稔”写作“年”。地球每绕太阳一圈,人们就叫过了一年。 这个时间周期太长,要再分成几个小段,才好把握利用。怎样把年的圆圈再划出段来呢,从竹子上找到了灵感。光溜溜一根竹竿上长得有节,就可以把它分成几段。照此,依据日出日落,寒来暑往规律,划定端午、中秋两节,年的圈分成了三大段。“年”是完整的一圈,节是其中一段。这时间就可量化了。旧中国时,小孩拜师学艺,契约上要写的学徒时间就是“三年零一节”。那就是过了第三年的端午节出师。 “过年”既是两个周期之间的交接,所以中国人不像洋人只庆祝元旦一天。而是欢度除夕前后一段时期。一过腊月初八,就算进入了年期,直到破五,才算过完。正式进入年期,是腊月二十三日,所以说:“糖瓜祭灶,新年来到”。 圣诞节是基督教耶稣的诞辰,复活节是上帝之子复活之日。中国人过年虽也跟宗教神仙挂钩,更多是以人为中心。先贴门神和财神,既叫“大鬼小鬼进来”,又要“招财进宝”。灶君是玉皇大帝专派来监督人们生活的看守者。腊月二十三这天他要到天上去汇报,被他观察监视了一年,谁能没一点错事呢?若被他如实汇报,惹恼玉皇老爷就有麻烦。只得想办法对付。发现他天天看人下厨,养成贪吃习惯,人们就在送行宴会上,专门用麦糖给他做些糖瓜,外边还沾上芝麻,看着好看,吃着脆甜。灶君贪嘴,少不得要多吃几个,哪知一到嘴里就变得粘粘糊糊,把嘴粘得张不开了。到了天上汇报时,说起话来含糊不清。知道上了当却不敢揭发,怕暴露自己多吃多占的错误。玉皇老爷听不明白,也就得过且过,不再深究人们的错误了。 把灶君放心送走,人们本可以自由自在过年了。但好事多磨。人间没神仙了,妖魔也会放开胆子作怪。但据说妖怪都怕两样东西,一怕红色,二怕爆炸声。所以过年时人们先用红纸写“春联”(民间叫写对子)贴在门口。再放爆竹烟花,除夕之夜,绝不走动,各家备好食品,全家聚在一起,以娱乐守岁。天一亮妖魔退走,人们这才出门走动,互相拜贺平安度过了一年。北京人就把这过程编成谚语: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写对子。二十五,开锅煮。二十六,炖大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首。三十晚上坐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这就叫:爆竹一声辞旧岁,张灯结彩迎新年。 |
|
|
|
虚阁网(xuges.com) |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