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穿越·宫闱 > 凤舞大清 | 上页 下页


  陈词完毕,略觉有点口干,却见太后竟笑得合不拢嘴,直道:“罢了,罢了,这孩子冰雪聪明,晶莹剔透,还是一个小话篓子呢。”众人也应景儿的笑出声来。咦——?简直神了,她怎么知道我‘前生’的绰号就是‘话篓子’?不过这个马屁的施力点、力度和最终效果还算令人满意。却听太后又补充道:“简直和年幼时的四阿哥一模一样。”不会吧?冷面冷心雷厉风行的雍正皇帝年幼时竟是个话篓子?不敢置信的看过去,却见四阿哥一副风清云淡,事不关己的模样,得,装吧,外表象冰山,内心像火山,整个一个‘闷骚型’。

  正想着今天是个好日子呢,却又听见皇太子殿下不阴不阳的开了尊口:“董鄂格格的梅花论确是有些新意,今天既然是给几位年幼的皇妹选伴读,我倒想问问董鄂格格了,要怎样才能做好学问,做透学问?”

  看着太子似笑非笑的神情,我突然有点明白了,目前在朝中,其余皇子还尚未形成自己的势力,所以能与太子和索额图这一派太子党抗衡的,便是大阿哥和明珠以及其身后的纳兰家族等又一派力量,近几年来大阿哥胤禔屡立战功被封为直郡王,圣眷正浓,再加上这次胤禔率领八旗兵丁协助修永定河堤的差使办的十分漂亮,这些都遭了皇太子的忌,太子恨屋及乌,自然不愿意我这个纳兰家族的小后生出了风头,他这个问题问的广而且泛,就是一生都在做学问的老学究也未必能三言两语答个通透,何况这个小小的菀葶姑娘呢?可惜人算不如天算,他只看到了菀葶的皮囊,却看不到皮囊里面那个21世纪知识青年的灵魂。

  “回太子的话,学问博大精深,浩如烟海,就算穷极一生,览遍六经三史,诸子百家,也未必就能尽数通透。所以,学问之道无它,但求放心而已。奴婢以为,欲做好一门学问,必经三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学问无限而人的生命有限,与其囫囵吞枣不如业有专攻,这就意味着艰难的取舍,那么,自己究竟该走哪一条道路呢,惟有登临高处,望尽天涯,独立思考方能有所抉择;‘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既已抉择便当如饥似渴,发愤忘食,这是一个痛并快乐着的过程,在孜孜苦读中慢慢咀嚼出智慧的甘甜;‘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学问学问,愈往深处学便会产生愈多的迷惘和疑问,山重水复百折千回,踏破铁鞋心力交瘁,就在此时忽然醍醐贯顶柳暗花明,蓦然回首,却发现原来一直苦苦追寻的东西就在那里,天下至乐莫过于此。奴婢对做学问的浅见仅至于此,有曲谬之处还请太子殿下包涵指点。”

  一言毕了忽觉四周一片安静,糟糕,怎么一激动就忘了要低调了呢。正茫然不知所措间,却听到康熙皇帝打破了平静:“难得你小小年纪竟有此等见识,倒让朕想起了你的舅舅纳兰性德,赏。”

  我忙跪下双手接过太监公公递过来的一个檀木盒子,这三重境界本是借用了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的高论外加上自己的一些感悟罢了,却没想到能发一笔小财,不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正跪在那儿傻乐,却听康熙又说到:“今后你就做温恪公主的伴读吧,朕看了你的答卷,画上的梅花枝如淡骨,潇洒秀雅,确有几分韵致,但整体画风仍不离青涩,朕的儿子中九阿哥绘画最好,你可向他讨教一二,至于字嘛虽勉强看的过去但写的并不好,四阿哥的书法不错,胤禛,今后就由你来督促这个孩子好好练字,朕是要检查的。”

  “儿臣领旨。”‘闷骚四’依旧平静如水。

  我欲哭无泪,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古人诚不欺我也……

  第十一章 于无声处听惊雷

  ‘甜甜的红太阳’嘉彤原来就是八格格温恪公主,她和十格格敦恪公主,十三阿哥胤祥同为敏妃章佳氏所出(注:清朝的格格和阿哥是分别排的长幼次序,故胤祥虽排十三,却为八格格及十格格的兄长。)敏妃章佳氏已于去年闰七月病逝,三阿哥胤祉因在敏妃丧期不及百日内剃发,获怒于康熙,不仅受到严厉申斥,还由诚郡王降为了贝勒,由此可见敏妃是深得康熙宠爱的女子,康熙爱屋及乌,对敏妃的三个孩子也甚为怜惜,他将十格格敦恪公主与胤祥托付给德妃乌雅氏照顾(德妃为四阿哥胤禛和十四阿哥胤祯的生母,这也是四阿哥和十三阿哥相亲相厚的原因之一),又将八格格温恪公主托付给宜妃郭络罗氏(宜妃为五阿哥胤祺和九阿哥胤禟的生母),现在,我便与嘉彤一起住在暖晖阁(隶属于宜妃娘娘的咸福宫),开始了陪吃、陪读、陪住的‘三陪’伴读生涯。

  伴读的生涯苦乐参半,五味杂陈。喜的是格格们的课程远比阿哥们的轻松,属于‘有闲’阶级;苦的是四阿哥是个死心眼儿,还真的就一丝不苟的贯彻起他皇帝老爸的意旨来。前儿个,死心眼儿屈尊来到暖晖阁,扔下了三幅字贴要我每张临摹5遍,于今日交上去检查,以便他老人家根据我的笔风来决定哪位名家的风格适合我大规模全方位的练习,按他的说法就是要练好书法就得先临摹(即枯燥无比的重复式临帖)再揣摩(即逐渐找到自己的风格)最后才能笔随意动,挥洒自如。我捡起那三幅字帖一看,登时傻了眼,竟是被尊为‘天下三大行书’的摹本,这三大行书可了不得,分别是王羲之先生的《兰亭序》,颜真卿大师的《祭侄文稿》和苏东坡居士的《黄州寒食帖》,件件都是传世的瑰宝,文明的奇葩。可……可……将它们作为我的入门教材……未免也太夸张了!算了,不是我选择,而是我被选择,认命吧……

  午时两刻,正值众阿哥的午膳休息时间,我拖着万分不情愿的脚步到约定地点交‘功课’,但见始作俑者正老神在在的品着一杯香茗,见我过去不过微微的挑高了一边的眉毛,卖骚!我肚子里骂的恶毒,表面上还是毕恭毕敬的把辛勤劳动的成果双手呈上,他接过去一张一张的慢慢看来,既不叫人走也不让人坐,直截了当的把我晾在那儿干瞪眼,我忍。半晌,这位‘拿着鸡毛当令箭’的四阿哥终于赏了我两个字:“啧啧——”那语气,那神态,分明就是在说: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我再忍。“你真的是纳兰性德的侄女吗?”他居然提出了质疑:“哼,云泥之差,天壤之别。性德的字凝重峻涩而又神采飞扬,你再看看你的,嗯?软趴趴的立都立不起来,简直不堪入目,三大行书的风格你哪一样临出来了?糟蹋笔墨纸砚,浪费他人时间!”

  一团怒火噌的窜上了脑门,我又不是病猫,干嘛就这样生生的被别人骑在头上拉屎,怒到极致根根头发险些立了起来:“古语有云: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可见世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我倒想问问四爷了,《兰亭序》是在王羲之于佳山锦水之中与众友饮到醉意熏然,心情十分惬意舒畅的情况下一气呵成的;《祭侄文稿》是在颜真卿得知自己的侄子季明为叛军安禄山所残杀时心情极度悲愤中疾笔而就的;东坡居士的《黄州寒食帖》更是在其经历了仕途失意,骨肉分离的打击后,饱蘸着凄苦悲凉的感伤而成就的呕心之作!这里面哪一笔,哪一划不是情景交融,气酣笔健?可我根本没有也从未经历过这样的心境,又怎么临摹得好这些神来之笔?还有,学习书法从来都是先习楷书再练行书的一个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过程,有哪位先生是一开始就用行书来折磨弟子的?你……你是不教而诛,枉为人师!”

  张了张嘴还想再吐两句泄愤,却突然想起惠妃给我这个新入宫的小朋友的生存忠告:忍字头上一把刀,为人不忍祸自招,能忍得住片时刀,过后方知忍为高。于是又生生的闭了嘴,一时间空气仿佛凝聚了起来,只剩下无边的沉默。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