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时尚阅读 > 追踪报道 >
四十六


  季贤臣说:"就在机场正式开工典礼后半个月吧,您不是还亲自宴请过20几个外国客人吗?"

  袁良明哪记得清谁是谁呀,就哦了一声说:"那这篇文章你是怎么搞到手的呢?"

  季贤臣说:"我的一个同学在美国读博士后,从电子版看到这篇文章就添加到收藏夹里,两天前就发到我的信箱里了,我就发给在省报负责理论版的同学,他给发出来了。"

  袁良明伸出手去想拍拍季贤臣的肩,却又将手收回去了,便俯身看起季贤臣电脑上敲出的另一篇文章《清源:寻找城市的卖点》说:"贤臣,营销城市品牌战略,这话好像太深奥了,你就给我讲讲吧。"

  季贤臣知道这个仕途看涨的市委书记对他搞的东东没有不感兴趣的。季贤臣就有这个本事:左搞一个城市资本营运,右搞一个划定耕地保护区,第二天爬起来又想出一个"人人都是投资环境",一眨眼工夫又搞出一个清源精神,总之这个秘书确实是个金点子大王,且都符合袁良明的身份。此人还有一大优点,搞出来的很有创意的新东西,从来都是冠以袁良明的名义,绝不在外面透露一个字,那是自己的功劳。有这么一个左膀右臂真棒。这不得不常常引起袁良明良多感慨:难怪刘邦说打仗不如韩信,出谋献策不如张良,安抚后院不如萧何,但他会用人。我现在就用了一个谋臣季贤臣,真的少操很多心,而且事情办得漂亮!他现在就是怀着这种爱才的心情听季贤臣对撰写的新文章概说主要内容的。

  "清源,你会被抛弃还是飞升云端?原来不温不火的城市竞争刹那间变脸,在新世纪之初毫不掩饰地剑拔弩张。可以想见未来竞争必将更加激烈。只有下了水的人才能学会游泳。此时或许正是重新审视城市营销品牌战略的时候。下面分几个部分:换个角度推介清源;"腾飞之都"的品牌;彻底抛弃"项目思维"的模式;寻找准确的区域经济圈中的定位……"

  听了季贤臣激情满怀地概说一番后,袁良明由衷地说好,并问道:"你准备叫哪个报纸或刊物发表?"季贤臣说当然最好能直接进入省委领导层的刊物发表,首选还是省委政研室的内部刊物《政策与决策》。

  袁良明进到里面拿出两盒包装精美的正宗美国出产的脂都散,说:"贤臣,我试了试这家伙挺灵,增强免疫力,活化细胞,清除体内垃圾都是不错的,你试试看。"袁良明放在他面前就往外走,季贤臣说要不要我跟着去。袁良明说我到组织部去了解一下干部工作情况,不用。

  这里,季贤臣刚坐进椅子往键盘上敲字,腰间的手机响了,是省报那个同学打来的:

  "老兄,你们的老板看到了那篇文章,一定很高兴吧!"

  季贤臣不出声地笑起来,说:"还用说,你什么时候到清源来老板准保请你吃澳洲鲍鱼,正宗泰国燕窝汤,喝路易十四。"

  那个同学又说:"你文章中署名的那个托斯卡什么的果真是联合国经互会的吗?"季贤臣窃笑起来,说:"连你都不知道,其他人就更不知道喽!"心里却说我就是那个托斯卡!

  第十四章嫌疑人被释放

  合上手机的季贤臣突然想起什么似的赶紧拉开自己的抽屉,从里面拿出一份盖着几级鲜红大印的文字材料。这是清源市公安局三个月前送来的关于提拔李言周为副局长的报告。本来这类报告应当直接送呈市委组织部的,却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有的部门干脆就先送到季贤臣这里来。即使送到了市委组织部,市委组织部也要先送到这儿来"验明正身"后再作定夺。起先,拟提报告由市委组织部将提交市委常委会讨论的上报名单送到袁书记这儿来审定一番。袁书记几次都因为工作太繁忙,就说你们先交给我的秘书季贤臣吧。然后,在外奔忙一天回到办公室后,就说小季子,那份这个……啥单位送来的拟提报告组织部送到你这儿了吗?季贤臣于是回答说送来了。袁书记又问报送的材料你看过了吗?季贤臣老实作答说瞟了几眼。那么你觉得这个人怎么样?季贤臣说恰好这个人我比较熟悉,工作倒是兢兢业业,就是缺乏开拓精神。现在组织部门用人的观念--恕我斗胆进一言--并没有走出传统的模式,总是平行地讲什么德能勤绩,这些当然无可厚非,可是为什么将"能"界定为会不会办事,能不能把一个单位拨拉得开?我觉得这远远不够,应当具有新的观念:勇于创新与开拓。没有这种精神的干部,提得再多也是传统意义的老好人或老黄牛。现在是什么时代了?还能叫与时俱进吗?不是进而是退。清源再不能在干部问题上走老路了。清源要腾飞,首先任用干部的观念要有个超越时代的飞跃。说到这儿,季贤臣突然意识到什么似的呈现出惶恐状,连连自责说袁书记我不该胡说八道,谁不知道您看人看事高瞻远瞩,一般人要跟上你的节拍,紧赶慢赶都得被落下好几步好几十步哩。

  袁良明抚着微黑的圆下巴笑了,说你这个贤臣呀,名义上是我的秘书,可你的观念也应当更新,秘书不是仆人,也是人民群众里的一分子嘛。既然是人民群众中的一员,你的意见我也要认真听取,我可能随时就一些问题征求你的意见。你不应当只当好我的贤臣,更要当好我的谋臣。今后有什么创新的好点子你别跟我藏着掖着啊!要积极主动地给我出主意当高参!

  以后凡是拟提市管干部,组织部送到袁书记这儿来的报告都得先在季贤臣这儿过滤一遍,如果他这一关过不去,那就休想送到常委会上去研究确定了。曾有几回组织部要亲手将提升报告往袁书记手里送,袁书记都吩咐说:"先送到我的秘书贤臣那儿吧。"于是慢慢地就形成这样一种惯例:凡是报送的提拔材料都得先送给季贤臣过过目。

  袁书记离开后,季贤臣把李言周的提升报告瞅了几眼,就给组织部党政干部任免处打电话,叫他们来一个人把这份报告拿去存档。不一会儿,任免处来了一个挺机灵的小伙子,操着一口本市高陵县口音说:"季主任您有什么指示?"

  "这位同志提升符合条件嘛,就是需要到省委党校去深造至少三个月,这好像是党委提拔干部的规矩吧?"

  操高陵口音的小伙子说:"特殊情况也可以例外。"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