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时尚阅读 > 在疼痛中奔跑 | 上页 下页
一三


  电视台,对于20世纪90年代初的女高中毕业生来说是一个充满诱惑的神秘所在,是令人憧憬和向往的“梦工厂”。当时,凤凰城地区电视台一周不过仅一档10分钟的新闻,一个女播音员身兼播音、采访、晚会主持等数项重任,虽然图像效果并不理想,亦成为凤凰城当之无愧的“大明星”。我曾经为一睹她的“真容”,不惜傻乎乎地跟随她走了两条街。尽管她总是留给我一个清高的背影,亦让我心折满足不已。用21世纪初流行的一个词汇,我大约也可以算作是她的“粉丝”,不过,说是她的“粉丝”,不如说是“播音员”这个行当的“粉丝”更为确切一些。父母均是严肃板正之人,不知为何,我却总是热衷于演艺事业,总是喜欢蹦蹦跳跳、抛头露面。

  彼时整个中国的电视事业正处于转型发展的新时期,电视台一本正经,不苟言笑的“马列主义”面孔渐渐松弛和缓下来。地区台顺应历史潮流,不再满足于一周做一次10分钟的新闻,拟开办多档自办节目,因此需要招收“节目主持人”。

  在当时,“节目主持人”还是一个全新的概念。虽然倪萍、杨澜等主持人已开始活跃于电视荧屏,但在我的理解中,不过认为是“播音员”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一本正经改为满面笑容,正襟危坐改为又蹦又跳,仅此而已。虽然连“节目主持人”的概念尚不明晰,我却决意前去报考,一来对自己的容貌颇为沾沾自喜,二来我经常在校广播站播音,似乎也算有些“专业经验”。

  报名时,我第一次见到了桑,电视台文艺部主任。

  他皮肤黝黑,一头长发桀骜地披在肩上,高大健硕的身躯鹤立鸡群,显得冷酷而倨傲,令人想起齐秦的歌里那匹“北方的狼”。我第一反应是,真像个海盗。继而敬畏地想,电视台的人到底与众不同,丑也丑得如此有个性!

  他看了我一眼,说:“你看起来很眼熟啊,好像在哪里见过?”

  我茫然地摇头。我一个小高中生,他在哪里见过我?

  他一笑,不再深究,夸赞道:“你的条件不错啊,形象好,普通话也不错,很有希望啊,好好准备。”

  我的心惊喜得“怦怦”乱跳。一个高中生的见识毕竟短浅,得到电视台“专业人士”的首肯,令我对自己信心大增。

  不知是否由于桑的特殊关照,我竟然过五关斩六将,一路绿灯,最后,电视台在门口张贴了大红榜,我的名字竟赫然位居榜首。

  我站在大红榜下,心醉地看着“杨芊芊”3个字,宛如虔诚的信徒,终于到达了心中的麦加。我突然“醒悟”到,当一名主持人于我而言再合适不过,作家也好,歌星也罢,所有想法通通抛诸脑后。当一个优秀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就此成为我唯一的方向和目标。

  我们这批节目主持人是业余的,有节目做就拿一份稿费,没节目做就自己该干吗干吗,跟没考上一样,所以,“机会”非常重要。桑把第一个做节目的机会给了我——主持一档演唱会。

  在学校,我一直以“会打扮”著称,可是,真要登上大舞台,我这个刚脱离学校的小丫头却显得那么土,那么寒酸。我没有像样的衣服,没有化妆品,就借了一个同学姐姐的裙子。是那种暗暗的灰,大摆长裙,非常老气,而且又长又大。彼时,我剪短的头发还没有长好,而且没有经过精心打理,仍是七零八落的。我不会化那种浓艳的舞台妆,把脸涂成大面积的红,看上去非常滑稽。在那群光鲜时髦的歌手里,像一颗毫不起眼的小土豆。而且,由于新近丧父,我的心情是压抑而沉闷的,无法融入到欢乐的气氛中。我悄悄地独坐一隅,感觉自己是灰巴巴的,惶恐而自卑。

  演艺圈,向来有浮华的作风,演员们会互相攀比,会歧视和打击“新人”。对于我这个新招进台,什么都不懂的主持人,她们是不屑一顾的。

  由于桑是电视台文艺部主任,又是这次演唱会的总导演,所有演员都想巴结着他,莺莺燕燕地簇拥着他。有一个女孩,也是和我一起招进来的主持人,因为是桑的老相识,在人前故意显摆她与桑不同寻常的关系,比如说阻止桑喝酒什么的,仿佛这也是一种特权。总之,所有女孩都以得到桑的赏识为荣。

  在我看来,这些女孩每一个都比我成熟,比我灵巧,比我时髦。但是,桑却对我格外青睐。吃每顿饭,他总是和我坐在一桌,言语中总是护着我。有一次在后台化妆,我不小心碰到一个演员的眼影,她对我大发雷霆,厉声呵斥,我诚惶诚恐,不知所措。这时桑冲过来,毫不留情地把那个演员大骂一通,并让她给我道歉。这次“英雄救美”,令大家对我刮目相看,再不敢欺负我。而我,用一个词来形容最合适——受宠若惊。

  演唱会结束后,我们几个女孩受到桑的邀请,到他家玩。

  桑的家,就在裴裴家的邻院里。一套破败的平房,腐朽的门楣,松垮的门锁形同虚设,轻轻用肩就可撞开,显然连小偷都懒得光顾。屋里凌乱地摆放着破旧的家具,都像刚从马王堆里拔拉出来的,漆面斑驳,缺胳膊少腿。桑的父母在他少年时离异,各自搬到新居,把旧房子旧家具连同他们已然腐烂的爱情一起扔给了他们的儿子。

  看着如劫后的战场般凄凉的“家”,我感觉桑像落魄的贵族,苦难而隐忍,没有温暖没

  有爱,没有亲人的关怀。我想象着他一个人生活的种种孤单寂寞苦楚,伤感得几乎泪盈于睫。然而,桑似乎毫不在意,也许他并没有我这种酸溜溜的文学情怀。

  通过攀谈,桑终于想起他在去年的“中学生文学大赛”上见过我,原来当时就是他在摄像。可我当时只注意到了漂亮风光的女播音员,对于摄像机后面那个人,确实没有看清模样。不过,无论如何,也算是颇有些渊源。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