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时尚阅读 > 斋苏府秘闻 | 上页 下页
二〇


  等那些骡群过了渡口,几个赶驴人又重新提起驴尾巴,将毛驴一一装到船上,接着又急急忙忙地把驮子一一背上了船。

  “喂!再不快点装船,下午一起风就摆不了渡,知道吗?”船夫一面骂,一面还高高举起船桨进行威吓。

  我俩在渡口耽搁很久。这期间,我让骡子驮着驮子吃饲料,从骡鞍中取下东门客栈老板打点的羊肚酒囊,将掏空的羊羔腿骨插入囊口,由此把酒引入杯中,开始打尖。

  又过了一阵子,就到江边去洗脸。我们从浪卡子出发以来,这是第一次洗脸。等我俩过到江那边时,已经是下午。

  那一晚,我们住在曲水。此处的村庄被树林所环绕,是沿途风景最优美的一个地方,也是过往行人最集中的地方。这里不仅有从甘巴拉山那边过来的旅客,而且在尼索渡口、拉萨、羊八井和山南等地之间过往的行人也都聚集此处。因此,从那里到拉萨的路上过往行人从不间断。

  从曲水到拉萨,要一直沿拉萨河往上走两天的路程。

  这一带土壤肥沃,是除年楚河流域外的又一粮仓。

  第六天我们抵达拉萨。

  当我们走近堆龙“赤桑”桥,第一次看见金碧辉煌的布达拉宫金顶在阳光下耸立于拉萨上空时,我俩立即下马、摘帽,每人拣块小石头放在路旁的石堆上。据大少爷介绍,凡是在第一眼看到布达拉宫的地方,都有这样一堆石头。那些石堆,是每一位虔诚的旅客拣一块小石头堆在一起而形成的,它象征佛教供品“曼陀罗”。

  到了辛东嘎,大少爷用手指着说道:“路边那一处门上画着万字和日月图案、门楣顶部插着牛角的平房,就是我逃到这里时的房东。”

  又往前走一段路,就到了哲蚌寺。如同它的名字——哲蚌即米堆一样,哲蚌寺像一座用大米堆成的城堡,坐落在根培吴孜山上,银光闪闪。

  在哲蚌寺和布达拉宫之间,有一处草滩。这就是庄园的差民们干活时,到过拉萨的那些差民没完没了地讲述的“江塘那卡”。

  说是有一次,一位后藏的赶驴人途径江塘那卡时,发现路上有一把撅头,他就一脚踏住撅头一端,想把它拾起来,不料这一踩,正好让撅把子打在小腿骨上。那个赶毛驴的心想:这撅头还会打人。就没有拣它,继续赶自己的路。几天后,当这位赶驴人从拉萨返回后藏时,看到那把撅头因生锈而变成了黄色,那人又想,它改变了颜色,装作不是先前那一把,还想再打我。想罢,绕过了那把撅头,还是没拣它。

  又有一个关于“江塘那卡”的笑话。是说有一次,另一位后藏赶驴人到达拉萨那天,走到江塘那卡地方,刚好天就黑了,于是因迷路而吃了很多苦。但是,几天后,当他从拉萨返回后藏,走到那草滩时,正好是早上,可他以为每到江塘那卡时,天都要黑下来,于是就起劲地挥鞭赶驴,一心想在天黑之前走出江塘那卡……

  札阁迦贰是连接布达拉山与药王山两端的大佛塔。一过佛塔,我被突然出现在眼前的布达拉宫殿那宏伟壮观的,景色久久迷住。布达拉宫金光四射的宫顶直扬高高的蓝天。眼望宫前数不清的窗口,又使我想起了在庄园干活时听到的故事……

  有一回,一位后藏赶驴人从布达拉宫前经过时,为她众多的窗口而惊叹。他想数一数那里面到底有多少窗口、就一边走着一边数了起来,可是数到后来,他发觉自己不但数不清窗口,而且连赶着的那群毛驴也有走失的危险,便又回头来数毛驴。由于他忘记数他自己身下骑着的毛驴,因此数来数去,总是少了一头。于是,刀下个赶驴人,骑着自己身下的那头毛驴,走遍拉萨所有的大街小巷,去寻找毛驴……

  布达拉宫下面,有若干步行或骑马的行人,还有赶着毛驴及驮着百货的骡马通过。偶尔也有身穿黄色锦袍的贵族精骑路过。这时,那些行人便急忙把自己的毛驴拦在路边,为他们让道。那些把枪挂在木屋内,自己却像骰子一样方方正正盘腿坐在小木屋中缝藏鞋的哨兵们,一见到黄色着装的贵族精骑,也即刻站起,立正、敬礼。

  在布达拉宫前方,有一处叫“旭赤林卡”的树林。从那儿又往前走了一阵,有一座顶部盖绿色琉璃瓦的桥,那座桥被称为“字妥桥”即琉璃桥,它独立于那一片草滩之上。再往前走一段,就来到露布大门,由此便开始进入市区,全城所有的房顶插满了五彩经幡,围绕在金顶楼字的大昭寺周围。贵族们的公馆虽然都是三层楼房,但出于敬仰,这些公馆都低于大昭寺。

  我们到达八廓街时,只听大昭寺楼顶向全市撞响了五下钟声,据说是下午五点钟。这时,八廓街的摊贩已经收摊,人们手持佛珠和转经筒,开始环城转经。这正是乞丐讨得钱衣和食物最多的时刻,他们有的卖唱行乞,有的在念经行乞。又有不少青年男女手持六弦琴,相互间用眼神频频传送秋波,在转经道上唱着情歌:

  在众多的人们面前,
  不要显露我俩的情意;
  你若有真情实意,
  可用眼神传递。
  朱唇皓齿的微笑,
  当可向诸君展露;
  情意深长的心曲,
  只能对情人流露。

  他们一面唱着如此动听的情歌,一面环绕八廓街。越到晚上,八廓街的青年男女就越多。

  据大少爷讲,该城有三万人口。我为如此众多的人口而吃惊。

  “这有什么奇怪的?每年举行‘拉萨祈祷大法会’时,还有三大寺的两万多名僧人,来自全藏各个地方的僧徒也都要聚集到拉萨,人数最多时达到十万多。到那时,城中就有一种特别的声音,人们称之为‘十万人声’”。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