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时尚阅读 > 我是湖南人 >
人才是湖南的第一品牌(2)


   曾国藩与左宗棠不和,世人皆知。除了互相嘲讽,他们之间没有私人恩怨,都是为了对国事意见不同而闹矛盾。准确地说,他们之间没有怨恨,彼此倒是有过一些恩情。曾国藩兵败靖港时,湖南官场没人理睬他,倒是左宗棠这个没有官职的布衣去看望了他。后来当朝廷听信谗言要将左宗棠抓住就地正法时,曾国藩向皇帝保奏,救了左宗棠一命。尽管如此,他们仍不免为了国事而争执,以至于互不理睬。

   但是,湖南人毕竟尊重人才,曾国藩和左宗棠在心里还是互相佩服的。他们到了老年,嫌隙便已冰释。他们和解的契机是曾国藩推荐给左宗棠的将领刘松山在西北战死,左宗棠给曾国藩写信,请他为刘松山在湘乡的墓地写一篇文意俱佳的文章。左宗棠说,刘松山本来就是曾国藩推荐给他的,他对这个人只有使役的交情,而没有赏识提拔的旧恩,他没有资格为死者写墓志铭,只有曾国藩才能安慰忠魂。

   在这封信中,左宗棠破天荒地称赞了曾国藩识人的眼光和对国家的忠心。他还说,他和曾国藩八年不通音信,引得世人多有议论。但那些人并不明白,君子之间发生争执,都是为了国家大事,无关私情的厚薄。他喜欢意气用事,也难怪世人妄猜臆测。刘松山去世了,他深感惭愧。两人已过花甲之年,来日无多,仍然如小孩般意气用事,会让后辈笑话。往事如过眼烟云,何必追究谁对谁错?只有互相勉励,自珍自爱。他送给曾国藩一副对联,总括了两人之间三十多年的交往:

   知人之明,谋国之忠,自愧不如元辅;

   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

  
   曾国藩读了这封信,大为感动:这个目空一切的左帅,终于主动道歉了!这副对联,否定了当年他送给我的那个下联。哈哈!八年坚冰,现已融化。同是湖南人,为什么要窝里斗呢?让别人看笑话嘛!人抬人,无价之宝;人踩人,寸步难行。
   曾国藩对手下人说:“当今海内头号人物,就是西北的左季高。他喜欢别人恭维,偏激自负。但他有雄才大略,用兵打仗是第一好手,待人耿直,廉洁自守,不失为一位良友和清官。”

   有人问曾国藩:“先生之后当是谁主中流?”曾国藩答道:“当然是西北左季高与京城的李少荃!”

   左宗棠送给曾国藩的那副对联,不久后成了他送给曾国藩的挽联,堪慰这位湘军的创始人于九泉之下。

   这段故事,说明湖南人把自己和别人的才干,看得十分重要。左宗棠还没有功名时,就自诩“文章西汉两司马,经世南阳一卧龙”,以懂经济而傲立于世。他年届四十科举不中,隐居湘阴,自号“湘上农人”。那时他的前景似乎并不乐观,但他仍然好学不止,日夜与夫人绘制地图,乐此不疲,日后出将入相驾轻就熟。

   湖南人虽然看重人才,长期以来却没有打出人才的品牌。主要的原因恐怕有三条。一是湖南人缺乏集体的骄傲意识,在外省人面前表现出谦谦君子的风度,不好意思自夸家乡是人才的渊薮;或者是湖南人就个体而言自视颇高,不肯承认自己的邻居或同乡也是人才;或者是湖南人太忙碌,没有积极地研究本省的人才现象,倒是外省人对湖南的人才辈出发出由衷的赞叹。二是因为湖南人才济济,每个湖南人在没有离开本土之前,都是在充满血性的人堆里打滚,四周强手如林,个个恃才傲物,因此无法通过对比来找到别人与自己的反差,而无法自觉具有人才的品质,反而总是觉得自己很平庸。三是因为自古以来强调湖南人才品牌的都是一些大学者,自宋代的朱熹到现代的钱钟书,通过考证和研究,指出湖南是人才之乡,探讨湖南人才辈出的根源。而在这个圈子之外的人,似乎很少涉足这个领域的探讨。

   近年以来,湖南人突出人才品牌的意识有所增强,主要还是一些湖南的学者撰写著作来阐明湖南人才辈出的现象。但整体看来,直到目前为止,湖南人的人才品牌意识,还处在比较弱的阶段。

   许多湖南人并不知道本省出过多少人才,因此也不明白自己具有人才的潜质。湖南农村的女孩,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和父母重男轻女,普遍中途辍学,读书不多。如果你问一个双峰的乡下女孩,她的家乡出过什么大人物,她会告诉你她知道有个曾国藩。如果你向一位浏阳的乡下女孩提出同样的问题,她也许能迅速地说出谭嗣同的名字。如果你问一位湘阴的乡下女孩知不知道左宗棠,她也许会说当然知道。但是,你几乎可以肯定,浏阳女孩不会知道曾国藩和左宗棠是何方神圣,双峰女孩从来没有听说过左宗棠和谭嗣同,而湘阴女孩则搞不懂曾国藩和谭嗣同与她有什么关系。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