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时尚阅读 > 我是湖南人 >
湘女多情,是湖南人才的精神乳汁(3)


   凌宇先生研究沈从文,必须研究湖南人。他认为“屈骚忧患”、“桃源梦”和“湘女多情”是湖南人挣不脱的三张网。忧患是现实的关切,梦幻是理想的憧憬,“湘女多情”则关涉文化性格与行为的塑造。在这里,凌宇先生不愧为优秀的学者,从“湘女多情”四个字里,看到了湖南人才辈出的另一个源头。

   湘女在全国的名气,还有“八千湘女上天山”的壮举为之增色。在美丽广袤的新疆,“湘女多情”演绎了异地风采。

   天山脚下的土地,与湖南人有着割舍不断的情感。几代湖南人为了国家的安定,边境的繁荣,把青春热血抛洒在戈壁沙漠。从左宗棠和刘锦棠开始,湘军平定叛乱,向俄国人叫板,收回伊犁,大规模进行军垦民屯,设置新疆行省,奠定了新疆安定发展的基础。民国时期,湖南人陶峙岳和宋希濂先后出任新疆警备司令,对维护新疆的安定,尤其是免遭外国分裂势力的破坏,做出了贡献。但是,他们对新疆没有进行大的开发。新疆和平解放后,王震和陶峙岳等湘籍军人便开始以前所未有的气魄在这里大搞开发。

   在当年,开发北疆的艰辛是令人难忘的。为了让兵团人员安心地扎根边疆,扭转军内严重的性别比例失调,王震向中共中央军委和政务院汇报,请求组织出面,动员内地年轻女性通过参军、支边等多种形式和多种渠道,到新疆参加建设。他向中央和内地省份发出的请求,很快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响应。湖南和山东两省的群众回应最积极。两省的女青年开始进疆,随后又有江苏、上海、湖北等省市的一批又一批女青年进疆,加入屯垦部队。

   八千湘女上天山,就在这时候发生了。那时,王震派人到湖南招收女兵。两年招收女兵八千人。湖南妹子满怀豪情,从山清水秀的家乡,来到荒凉的西北边陲。她们怀着美好的憧憬,在西行的列车上唱歌跳舞。到达戈壁沙漠时,她们才发现,这里远不是歌词中描写的那样美丽。暴烈的风沙与严寒侵害着江南水乡少女娇嫩的肌肤,她们从来没有面对过如此陌生而又艰苦的自然环境!她们又获悉,自己将要与那些错过了婚恋佳期的大兵们结婚生育,永远扎根在这里,许多人都哭了。然而,有血性的湖南妹子,很快战胜了各种各样的挑战,和男兵们一起艰苦奋斗,把青春、美丽和才干,融入了边疆的建设。

   王震想方设法逐步解决了屯垦部队官兵的婚姻难题。生产建设兵团成立时,部队中的女性比例已经增长到约百分之四十,性别比例的失调基本上扭转了。

   女性的参与带来人口的繁荣。第二代、第三代农垦战士如今已经成长起来,他们的父母真正是“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令人感慨万千!

   湖南已经成为向西北移民最多的输出省,为西北建设输送了大批人才。“湖湘子弟满天山”,湖南人用生命呵护着天山脚下的这块土地。八千湘女被誉为“新疆荒原上的第一代母亲”。在我写作这本书的时候,卢一萍撰写的专著《八千湘女上天山》已经出版。

   陶峙岳到了晚年,才依依不舍地离开新疆,回到湖南。而王震逝世后,人们根据他的遗愿,将他的骨灰撒在天山南北。他要与那些世世代代留守在遥远边疆的兵团战士,与在他召唤下奔赴边疆的八千湘女,永远呆在一起!

   2005年底,湖南经济电视台组织天山湘女的代表们回到湖南探亲。她们踏上阔别已久的故土,个个热泪盈眶。这次活动,引发了媒体“是否要树立湘女品牌”的讨论。在论坛上,很多人说,坚决赞成树立湘女品牌;还有很多人说,这个品牌根本就无须树立,因为它早就屹立在人们的心里!

   如今,在长沙市营盘路口的湘江风光带雕塑广场,矗立着一块于2006年元月5日从新疆哈密运来长沙的“天山湘女石”,它将永远成为湘女多情和湘女血性的见证。

   “湘女多情”这一节,最后还要为长沙妹子写几句。

   外省人承认长沙妹子是一个美女构成的群体,但联想到“多情”二字,不禁私底下纳闷,她们那一口又辣又脆的长沙方言,怎能讲甜甜蜜蜜卿卿我我的情话?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段子,说的是长沙妹子主动和外省来长沙念书的大学生约会。她首先向对方说出要去的地方,然后问道:“你去不罗?”那位男生听她的口气,实在不像她主动约自己,倒像是自己约她。“去不”,是询问,加上一个“罗”,语气就变了,有几分期待,也含几分最后通牒式的威胁,听起来大有一股“去就去,不去就拉倒”的干脆劲。由此推想到恋爱上了,她一天到晚问:“你爱我不罗?”“你何事不作声罗?”不仅感觉不到柔情蜜意,还难免觉得咄咄逼人。

  
   这个段子有人信,也有人不信。有人说,长沙妹子的干脆利落只是一个侧面,由于面子的关系,她们的柔媚不会轻易示人。若是恋爱关系到了火候,若在和情人独处时窃窃私语,那种“嘶嘶飒飒”的齿音,加上嗲声嗲气把语速放慢,便如裙摆轻移时的窸窸窣窣,似柔风拂面,别有一番甜腻的情致。
   在湖南著名的两位女性英烈中,一位是溆浦人向警予,另一位就是长沙人杨开慧。

   杨开慧的父亲杨昌济教授,是湖南学界名流,曾在日本和英国留学十年。他回国执教后,弟子满三湘。在他眼中,他最好的学生是毛泽东与蔡和森。

   由于父亲对毛泽东十分器重,杨开慧也喜欢上了这个有才学、有抱负的好青年。在20世纪初,杨开慧就蔑视封建习俗,思想解放,实为社会上所少见。她和毛泽东自由恋爱,不举行婚礼便组成家庭,跟随毛泽东走上革命道路,加入当时正式建立还不到一年的中国共产党。

   杨开慧的言行,受家庭和外来新思想的影响很深。杨昌济在国外留学时,就写信嘱咐家人:一定要送开慧上学。于是,杨开慧成为“新政”后长沙创办的初级小学中的第一批女生。

   杨开慧到北京时,正逢“五四”运动期间,她又接受了许多新思想。她到长沙就读于教会办的湘福女中,是全校唯一剪短发的学生,校方认为这是“过激派”的象征,限令她三个月内蓄起发来,杨开慧则坚持剪发是自己的自由。

   杨开慧选择爱人是非常认真的。首先,由于她思想解放,与毛泽东有很多共同的语言。毛泽东的写了许多信向她“表示他的爱意”,她才表示同意。1920年,杨开慧与毛泽东一起回到湖南。毛泽东风华正茂,长沙城内另有才女追求他。杨开慧颇为不安,她的好友李一纯直接去向毛泽东挑明杨开慧的心思。毛泽东则说,他心爱的唯“霞姑”一人。据李淑一回忆,毛泽东随即给杨开慧写了一首《虞美人》:

   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夜长天色怎难明,无奈披衣起坐薄寒中。晓采百念皆灰烬,倦极身无凭。一勾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