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时尚阅读 > 停尸房的哭声 | 上页 下页


  “房子?那也没问题,这座梓园我可以送给你,我在其他地方还有很多房子,只要你看中了的,都可以送给你……”

  “先生,你别开玩笑了。”

  我打断他,不明白他跟我说这些干什么。

  “我是在开玩笑吗?你在我身边这么久,我什么时候跟你开过玩笑?”

  “可……我只是个佣人。”我提醒道。

  “我从来没把你当做过佣人,”他更深情地看着我,窥探我,“这个你应该清楚,幽兰,告诉我,你到底想要什么,金钱,房子,你都不要,你要什么呢,男人吗?”他忽然笑了起来,“那也很简单啊,如果你愿意,我随时都可以给你……”

  “先生!”

  “你想要什么呢?”他步步紧逼。

  “我什么都不要!”

  “什么都不要,不会想要我死吧?”

  第一卷 双面人

  一 幼幼(1)

  夜,黑得如泼了墨。风像带齿的锯,呼啸着掠过树梢,枝叶在风中痛苦地发抖,抖落一地的落叶。一轮惨白的弯月悬挂在枝头。月影重重。

  透过锈迹斑斑的窗户,可以清晰地看见游动在墙上的光影,那是窗外窸窸窣窣的树叶投上去的影子。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女孩此刻就趴在窗台上,因为身子过于矮小,她整个人都是向上攀着的,脚下还垫了两块砖。阴森森的房间里没有开灯,但因为有月光的缘故,可以清晰地看到里面横竖有致地摆了十几张“床”,如果是大人,只能睡下一个,都盖着白布,看不到头,但大多可以看到脚,僵硬地伸出白布,触目惊心。

  这是她第一次看到这么多人朝她“伸”着脚。

  “姐姐……”小女孩的目光扫来扫去,看不到她要找的“人”,这里躺着的都不是活人,这里是停尸房。躺着的都是死去的人。

  小女孩必须找到姐姐,因为她还有好多话要跟姐姐说,等不到明天,明天姐姐就化成了一把灰了。

  她从窗台上下来,朝门口摸去。门上挂着把大铁锁,她忍不住轻轻一推,“吱呀”一声,门居然开了,锁是挂着的,并没有锁上。

  月亮在她背后的头顶,将她的影子一直拉到了房中,细长细长的,慢慢在床铺间移动。揭开的第一张白布下是个胖男人,嘴巴张着,像是还有话要说;她赶紧盖上,揭开第二张白布,是个瘦骨嶙峋的老太婆,很瘦,月光下更像具骷髅;她赶紧盖上,揭开了第三张,是个小男孩,年龄不过八九岁,面目倒不可憎,很安详,就是脸色很白,比月光还惨白,她又盖上了。接着往下揭白布,第四、第五、第六……揭到第十一张白布时,她“哇”的一声就哭了起来,“姐姐……”

  哭声断断续续,一直持续到凌晨。

  停尸房的哭声第一卷双面人据火葬场的人说,那天值夜班的是毛师傅,可能酒喝多了点,忘了给停尸房上锁,第二天早上拉尸体到焚尸炉火化,看到有张床上挤了两具尸体,都是十几岁的女娃,也没仔细想,以为是“人”多了没地方放,就堆在一起的,把两具女娃尸体抱到尸床上就往火化房推。当天值班的火化工是老张和他的学徒,一看尸床上挤了两具尸体,就问毛师傅是分开火化还是一起火化,毛师傅的酒可能还没醒,挠了挠脑袋说你看着办吧。如果是平常活多,老张肯定两具一起往炉子里送了,但刚好那天是早上,活不多,他要学徒动手,自己坐到一边啃刚从食堂端来的馒头,学徒是个十六七岁的小伙子,力气不够大,就选了具个头比较矮小的尸体放到专制的铁板上往焚尸炉里推,可能还是技术没过关,推的时候方向歪了点,“咚”的一声,尸体的头撞到了炉门上。

  “蠢货!”老张开着塞满馒头的嘴巴就骂,学徒被骂惯了,呵呵笑着准备再推一次,可是他已经动弹不得了,“尸体”居然在动,好像还在呻吟,摸着刚才被撞的脑袋从推尸体的铁板上爬了起来……

  “妈呀,鬼啊!”学徒尖叫着丢下铁板拔腿就往外跑。

  老张傻了,嘴巴里还塞着馒头,鼓着眼睛看着那具爬起来的“尸体”,“你……你……”他浑身筛糠似的抖,当了几十年的火化工,头一回看到尸体会爬起来,“鬼啊……”他丢下啃了一半的馒头也跑了出去。

  “尸体”这个时候已经站起来了,茫然不知所措地看看四周,看到了地上的半个馒头,毫不犹豫地捡起来往嘴巴里塞。她很饿……

  第二天,在本地的报纸上登出一条奇闻:“一个死去的十三岁小女孩在被推进焚尸炉时奇迹般“活”了过来,还会捡馒头吃。后经了解,小女孩并没有死,只是陪伴死去的亲人昏睡在停尸房,被火葬场工人误当做尸体推进了火化房,这跟工作人员玩忽职守不无关系,目前相关责任人已受到处罚……”

  这个差点被活着火化的小女孩叫谷幼兰,很多年后回想起这次经历,她并未觉得侥幸,反而觉得如果当年火化工是师傅而不是学徒,如果推进炉子时没有撞到头,如果她被直接送进火化炉,那将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至少她不会承受后来家破人亡的悲剧,不会人不人鬼不鬼地偷生在这世上,更不会逼着自己去杀人……

  这个小女孩就是我!

  故事由此开始——

  这是个谋杀的故事。

  这也是个爱情故事。

  讲这个故事就得追溯到十二年前,当时我还没想到要去杀人,跟所有同龄的孩子一样快乐地生活在这座城市。我们住的这座城市靠近南方,不算大,但历史悠久,地理位置优越,通江达海,自古就是商贾繁荣之地,到了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在政策的带动下经济更是飞速发展,很多只有在沿海城市才看得到的小洋楼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冒出来,夹杂在灰蒙蒙的老城区显得格外抢眼。马路也越修越宽,商场、茶楼、娱乐场所也格外地多起来,记得那个时候很流行卡拉OK,一到夜幕降临,很多高级小车就停在那些灯红酒绿的场所门口,从车里下来的人都是趾高气扬衣着光鲜,多为做生意的私人老板,有本地发家的,也有外地或者海外发家回来叶落归根的,城里的小洋楼多半就属于他们。

  可是再富裕的地方也有穷人,有人住洋楼别墅就有人睡天桥,有人一掷千金就有人在吃了上顿愁下顿,有人出入小车就有人挤公共汽车,这在哪个城市都是一样的,我们家毫无疑问属于后者。先说我们住的那条巷子,叫梧桐巷,不仅穷还很寂寞,因为这条巷子是政府待拆迁的地方,当时由于经济的飞跃,城里到处都在搞建设、拆迁,有能力的,有条件的,能搬的都搬出去了,住进了漂亮的花园小区,最后滞留在巷子里的都是穷人。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