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时尚阅读 > 双面人 >
五十二


  6点一到,身穿红黄两色绚丽袈裟的惠智大师,皓首童颜,双目炯炯。圣僧引导大师,首座、西堂、后堂、堂主、监院、知客、维那陪同,向大雄宝殿的三世佛焚香,历经:戒定真香赞、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心经、摩诃般若波罗蜜多法宝赞、赞佛偈、念佛、绕佛、三皈依、回向等程序,惠智大师一行,出大雄宝殿,走向高高的法坛。

  过天王殿的大天井,左右有两厢钟楼、鼓楼钟鼓一起奏响。好了寺这口钟铸造于清康熙35年,重约两吨。钟上铸有这样的铭文:

  钟声闻,烦恼轻,智慧长,菩提生,离地狱,出火炕,愿成佛,度众生。

  钟声洪亮悠扬,余声在山间古刹久久不绝。钟起处,方才还在欢娱歌唱的百鸟,似乎受到惊扰,扑簌簌飞进密林深处,不见了踪影。只有蝴蝶似乎听惯了好了寺的钟鼓之声,依然悠闲自得的在蝴蝶树上飞进飞出。

  一到法坛,陪同的首座、监院等众僧,坐在预留好的最靠近法坛的地方。圣僧则继续引导惠智大师拾阶而上,艾和平数了一下,总共39级台阶。

  好了寺的钟声和鼓声让艾和平理解了一个词:和谐。钟声3个小节一部,一个小节18声,疾一节、徐一节、不疾不徐又一节,共是54声;一部终了,再按刚才节奏重敲一遍。这个过程很像宋词的上下两阙。钟声高亢嘹亮,鼓声始终是伴奏配角,不温不火,配合极妙。

  最妙还在于,这108声钟声结束,惠智大师在法坛坐定,刚好默念完三遍心经。这时,金色的霞光照耀古刹的每一个角落。阳光透过蝴蝶树的枝叶斑斑驳驳照在端坐在法坛上惠智大师的身上和脸上。大师的彩色袈裟就更加耀眼,雪白的须眉和白里透红的肤色就更加安详。唐静宜感觉两个字:神圣。艾和平更是佩服组织者把声、光、色,动和静巧妙地融合到庄严里,庄严立即就升华到了神圣。他和唐静宜的心,这个时刻都被神圣洞穿,被神圣照亮了。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各位善知识、各位居士:"惠智法师声音苍老洪亮"今天我要宣讲的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第一个问题,是这部经的地位。"阳光在大师的脸上涂上一层金黄,稍稍下垂的眼睛清澈而明亮,盘诺级的大智慧从眼睛流出和阳光一起洒向法坛下的僧众。

  "佛经三藏32部,浩瀚无边。佛祖说法49年,其中22年来讲班诺,就浓缩在《金刚经》和《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里。佛祖怎么评价《金刚经》?佛说:’若人以此《金刚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他人说,于前福德不及百分之一,百千万亿分之一,乃至算数比喻所不能及。’可见,地位多么重要。"说到这里,大师停顿片刻,以便坛下受众领悟。

  "第二个问题,《金刚经》和《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关系。鸠摩罗什法师所译《金刚经》凡5398字。玄奘法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凡260字。心者,不是色中之心,而是核心之心。简言之:《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金刚经》的核心精华。凡人要度苦厄,了生死,成大觉,非从自心下手不可。但要明白自心,只依这260个字,已经够了。佛说的三藏12部,总是说个心,这心经是说心内精华。"大师再次停顿下来,如雎的目光环视受众。当大师的目光和艾和平的目光相交时,艾和平忽然就有被剥光了衣服的羞愧感。而大师的目光越慈祥,艾和平越自惭形秽。唐静宜却很陶醉。

  "第三个个问题,佛教教义到底是什么?佛教经卷浩如烟海,真要概括就两个词:慈悲与智慧。慈悲就是不分亲疏爱憎,平等地给于众生一切安乐和拔除终生的一切痛苦;智慧就是除去自身的无明,认知宇宙和人生的真相。慈悲和智慧,两者缺一不可。"大师安详地说"以上我讲了三个问题,这三个问题是理解《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基础。下面,我正式讲《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般若】 是梵文,我国名为大智慧。因为中国文字难尽其义,所以仍用原文,并且尊重这几个字,所以不译。【波罗蜜】 到此言彼岸的意思。【多】 是上面的意思。【心】 者,核心也。【经】 有许多意思:如"径"。但一般是佛亲口语录为经。这句话可以翻译为:到达大智慧彼岸上佛的语录。

  ……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